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动态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知识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和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当前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薄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将对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IndustryAcademia Integration,简称IAi)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将产业界的需求、资源和优势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项目和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实践、科研资源等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提升国家竞争力:产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几轮的发展和变革,从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到深度学习等阶段。
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风险 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 成果的实现,从而对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
效产生影响。
04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案例一
01
1. 背景介绍
该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 术研发和应用的高科技企业,面临着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更迭。
加强实证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 究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探讨动态能力 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更 具说服力的证据。
整合分析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动态能力与其他 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企业创 新绩效的提升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
01
1. 背景介绍
该新兴产业是指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领域,面临 着市场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
02 03
2. 动态能力构建
该企业通过建立敏捷的组织结构、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和 开放的企业文化,提高对市场趋势的感知能力和对技术的 掌握能力。
3. 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通过动态能力的驱动,该企业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 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投资者, 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该企业也注重风险控制和 危机管理,确保在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中保持稳健的发展 态势。
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受到其他因…
动态能力并非唯一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其他因素如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政策支持等也会对企业 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研究启示与建议
要点一
企业应重视动态能力 的建设与提升
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审视动态能力的建 设与提升,通过培训、学习、引进等 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提 高企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驱动五力模型分析》范文
《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驱动五力模型分析》一、引言合成生物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知识,通过对生物系统进行设计、合成与重构,达到改进和优化生命体系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合成生物学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通过五力模型对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二、五力模型分析1. 行业内部竞争力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内,竞争日趋激烈。
一方面,由于技术门槛较高,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这使得各大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力度,以获得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行业内形成了多个技术流派和研发团队,不同的团队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这种多样化的竞争格局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合成生物学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进入者的数量。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这些潜在进入者可能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对现有企业构成威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3. 替代品的威胁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其他生物技术或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尽管当前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很多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优势,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型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有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替代技术出现。
这就要求企业和技术研发团队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应对替代品带来的挑战。
4. 顾客议价能力在合成生物学产业中,顾客主要包括科研机构、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等。
由于这些客户对技术和服务的需求较为专业和复杂,他们往往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这要求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这也促使企业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5. 供应链力量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支持。
新时代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新时代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3年)》,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桥梁作用,围绕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和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到2023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上云企业达到20家,建设1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提升产业链水平的作用初步显现。
三、重点任务(-)加强技术创新。
1.加快创新中心和创新载体建设。
依托“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验证平台”等项目建设,鼓励我市工业企业建立市级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参与推进软件开发云、人工智能等云创新载体发展应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关县区政府,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2.着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
组织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合作,推动软件企业进入工业领域,带动工业企业提升软件开发能力。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相关县区政府)(二)夯实网络基础。
1.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快5G网络建设。
推动各县(区)和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利用5G、光纤宽带、IPV6、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相关县区政府)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
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软件定义网络、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与基础电信企业外网协同发展的企业内网,开展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规模化应用。
三螺旋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
三螺旋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作者:季馨怿邬杨来源:《成功密码》2024年第01期当前,国家正全力布局新质生产力建设,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对以职业教育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螺旋理论是被证实运用在“学校、产业、政府”三者间的产教融合理论。
姚奇富运用三螺旋理论对高职院校在县域中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展开了研究,重点对办学模式的“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创新空间”进行了要素构建的历史化、过程性探究,以探索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格局。
庄涛等将三螺旋理论应用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产业的纵向分析中,思考三大主体“政、产、校”对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指出政府应采取更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举措,企业应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及加大资金投入来提升自身新技术吸引力,学校应主动建构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教师评价机制等,由“政、校、企”三方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螺旋上升发展。
戴彬等针对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实例,从三螺旋理论出发,对创建平台、实施“双导双创”协同育人机制、创造性在研究院中设置“科研中介”岗位(将企业经验输入事业单位框架,如设立产学研服务专员岗)进行了深入探索,强调学校要在三方主体中获得准市场主体地位,应将人力、知识、技术等充分与产业体系进行对接及市场化交易,以此获得知识产权等保护,促进长期发展。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多次推出相关指导意见及遴选文件后,于2023年正式引导兴建的产教融合的新载体,其构建模式的研究呈现短期内密集性的增长。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职普融通、职教本科办学、职教办学模式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最新模式,其构建在产业园区基础之上,指向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化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基于知识生产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其本质是“政府、产业(企业群)、学校(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及科研院所”各个主体类别间的协同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
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成效,探讨其在实际运行中的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潜力。
文章首先将对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当前产学研合作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产学研合作成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下来,文章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成效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对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文章将总结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成效,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合作创新理论、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和三螺旋理论。
这些理论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指导。
合作创新理论强调了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间互动和资源整合。
该理论认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各自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知识生产模式理论则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解释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知识生产已经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产学研合作可以将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通过合作,可以产生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螺旋理论则描述了产学研合作中的互动关系和发展轨迹。
该理论认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在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和资源投入,学术界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培养。
三者共同构成了创新系统的三螺旋结构,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
经济管理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王晓红1张少鹏1张奔2(1.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为研究产学合作与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基于2008-2017年的省域和高校统计数据,采用动态广义空间模型,从组织层次和省域跨层次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 显示:(1)高校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组织层次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3)省域跨层次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4)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针对不同高校类型、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和地理分布特征存在异质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高校产学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及其对科研创新绩效的作用提出管理启示。
[关键词]产学合作;创新绩效;异质性影响;动态广义空间模型[DOI编码]10.13962/ki.37-1486/f.2021.01.0H[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10(2021)01-0125-13一、弓I言产学研合作能够实现高校和企业间的知识互动和资源优势互补,对企业和高校的技术创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张新刚, 2017[1];陈红春等,2019[2])o因此,长期以来,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李文娟、朱春奎,2018)[3]。
与此同时,产学合作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和产业三方的重视。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国高校获得的校外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始终处于增长趋势(王晓红、张奔,2018)⑷。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学术界愈加关注高校的产学合作行为及其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当前在产学合作与高校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其一是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如Huang和Chen(2017)[5]基于中国台湾高校数据,发现在组织层次的产学合作体系中,有产学合作的高校创新绩效会更高。
两会科技之声
两会科技之声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此次重组,在强化宏观管理职责的同时,将科学技术部的一些具体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应的部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亦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部长通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的部长们针对6G、ChatGPT、AI 等前沿技术和热点科技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此外,包括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知乎创始人周源等在内的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分别基于自身的行业观察带来相关建议或提案,ChatGPT、人工智能、元宇宙、仿生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科技热点广受关注,而关于数据安全、数字赋能、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人才等长期重点话题亦引发新的讨论。
01前沿科技,两会热议ChatGPT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谈及近期火热的ChatGPT时表示,ChatGPT的技术是一个大模型,计算力强,计算方法好。
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
比如发动机,大家能做出发动机,质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像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去年年底,美国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通用型对话系统,表现出了强大的任意任务的对话理解、复杂逻辑推理、多风格长文本生成以及程序代码自动生成等能力,初步实现了通用认知智能,显著超出业界预期,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上线短短2个月ChatGPT,用户就超过一个亿,被产业界公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一次重大技术阶跃。
作为当下科技界最受关注的话题,ChatGPT在两会期间频刷“存在感”也在意料之中。
《科技之光:引领行业前行的强大动力》
《科技之光:引领行业前行的强大动力》一、核心观点1.1 科技驱动,行业腾飞科技在各行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时尚领域,3D 打印、新材料和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不-断推动时尚行业的创新,满足人们对时尚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在医疗行业,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医生看 -X 光片,准确率提高到 99% 以上,还能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为患者提供最智能的治疗方案,甚至做到 “-上医治未病”。
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让人们节省通勤时间,交通工具成为第三空间,城市交通-系统也在 AI 与大数据的帮助下形成更加有效的网络体系。
在餐饮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绪、工作强度等因素推荐菜单,精确控制制作和上菜时间,提高资源使用率。
在教育领域,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和虚拟现实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普及,人工智能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在探索宇宙和改造自然方面,无人驾驶飞船、火星探测等项目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让我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创造生命。
1.2 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赋能行业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以科技公司为例,持续增长的营业收入和健康的现金流通常是-公司成长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指标,高研发投入意味着公司对未来技术的重视。
然而,投资科技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技术变革风险可能导致某些技术或产品迅速过时,影响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和现有竞争对手都可能对市场份额构成威胁;监管风险日益严格,如数据保护、隐-私法规等,可能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1.3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环保领域,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科-技在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联易融通过数智化科技解决方案助力多家客-户及合作伙伴落地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资源消耗与能源使用,节约纸张约 3000 吨,相当于减少 180-0 吨碳排放。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一、内容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对产学研合作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学研合作的博弈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博弈模型。
该模型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学术界(研究机构、高校等):追求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投入研发成果和培养人才来获取收益。
产业界(企业等):寻求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政府:扮演引导和支持的角色,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模型分析:在竞争中,各方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战略选择。
学术界追求科研成就,产业界追求市场利益,政府追求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各方相互协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
策略讨论:在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可采取多种策略。
学术界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产业界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水平;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合作门槛。
博弈均衡:当各方的策略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时,产学研合作关系就趋于稳定。
各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最大收益,实现共赢的局面。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产学研合作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可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应继续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有利于合作的政策法规。
1. 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纷纷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学研综述
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企业(产业界)、大专院校(学术界)、科研机构(研发机构)所组成的联合体,各方以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合作各方基于各自的战略目标相互提供资源,以实现产、学、研"三赢"的结果。
文献中,也有"产学合作"、"研学合作"、"政产学合作"或者是"政产学研合作"等概念,其差别仅在于不同概念所强调的主体不同、涉及的程度不同,其实际运作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经济一体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大大加快了产学研合作的速度,以大量科技园区的兴办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为标志,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日益多元化发展,在国家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产学研实践起步较晚,基本与市场经济转轨同步,其蓬勃兴起则是近10 年间的事情。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论1.2.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理论根源①创新理论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Schumpeter)在其出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和核心,并定义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小的步骤的。
【1】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动” 指的是在新的体系中引进的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由创新理论发展而来的技术创新理论就以“组合”与“过程”为核心,从而充分体现出经济的动态发展特征。
产学研合作完全秉承了技术创新理论的思想,是对技术创新理论的实际运用,即让学研方的技术通过扩散和转移转变为企业的市场功能,实现经济价值。
创新理论另外一个成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英国学者弗里曼(Freeman)在1987年出版的著作《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明确指出,创新系统是国家内部系统组织及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产学研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
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研究
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集群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然而,集群企业在追求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内外部知识资源,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以期为集群企业实现持续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知识网络和双重嵌入理论进行概述,明确知识网络的概念、特征以及双重嵌入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分析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知识网络双重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接着,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
在微观层面,分析集群企业如何通过个体嵌入和集体嵌入,获取和利用内外部知识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在宏观层面,探讨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优化知识网络结构、加强内外部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升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等。
本文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拓展领域,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网络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特别是对于集群企业而言,其嵌入在特定地理空间和社会网络中的双重嵌入性特征,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深入探讨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知识网络的研究方面,学者普遍认为知识网络是由不同知识主体(如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通过知识共享、转移和创造等活动形成的复杂网络。
知识网络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等特点,能够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创新。
双重嵌入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产学研理论框架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源泉与研究回顾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体现了系统的思想,与技术创新模式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紧密相关,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深化,反映了当前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
自从Schumpter 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他的思路重构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学者Nelson 和Winter 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下,创立了创新的演化经济理论,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引发了从系统总体的视角剖析创新过程机理的大量研究。
80 年代后,基于科学创新的新兴产业( 如生物、信息通讯技术产业) 大量兴起,学术研究对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在政策上关注如何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并完善支持机制,鼓励产学研之间形成更紧密的互动。
90 年代初,Freeman 和Lundvall等学者开创了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引发了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部门创新系统、技术系统、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等关注制度、环境、网络等层面的研究,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和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1 世纪以来,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之间建立网络联结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赞同,涌现出大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结构、目标、合作各方的组织特征、合作意愿、绩效评价的研究。
2003 年美国学者Chesbrough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1],对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创新要素以创造新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以及高级人才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应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大学等外部知识源进行广泛合作”。
Etzkowita所著的《三重螺旋》[2]更指出产学合作是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之外的“第三使命”( the third mission) ,“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同时加强多重互动,是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条件。
知识溢出_一个文献综述
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赵勇白永秀内容提要:知识溢出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从企业转向了空间,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知识溢出为主题,从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三个方面,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以及知识溢出对集聚、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基于空间层面,分析了目前知识溢出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的最新趋势。
关键词:知识溢出创新集聚知识生产函数区域经济增长一、导论知识溢出是内生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等经济学分支解释集聚、创新和区域增长的重要概念之一。
¹在经济学文献中,Arrow(1962)最早阐明了知识的累积过程及其经济涵义,Romer(1986,1990)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技术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是知识溢出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将知识作为独立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知识溢出的内生增长模型。
在Arrow(1962)和Romer(1986)的开创性研究基础上,知识溢出的研究最初主要局限于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文献当中,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分析知识生产与溢出。
在代表性的知识生产函数中,企业将新的经济知识作为创新活动的投入,创新产出作为创新投入的函数。
企业的新知识既能促进本企业生产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也能溢出到其他企业并促进这些企业的创新,这些创新的技术知识又会溢出,从而形成不间断的企业间相互知识溢出,使得创新收益递增。
但大量经验研究显示,在企业微观水平上,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关系,知识生产与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关表明外部性的存在,这种关系在城市和区域等较广的范围内则比较显著,将企业作为知识溢出的观察对象并不合适(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2004)。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转向空间研究知识的外部性,强调知识外部性的动态特征,特别是在城市与区域空间范围内探讨知识在空间溢出的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促进集聚、创新和增长过程中的空间特征。
2021年软科学研究公开征集课题选题目录及内容
XX2021年软科学研究公开征集课题选题XX及内一、科技前沿与创新研究(一)科技前沿系列研究11。
深海空间站及相关领域前沿跟踪及预测研究重点关注深海空间站子系统、深海XX环境探测、深海开发工程作业、能源供应、突发事故应急XX、海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和创新主体。
梳理深海空间站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和趋势,并对比国内外情况分析XX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分析深海空间站相关领域XX研发布局,并针对深海领域先进XX和地方XX研发投入、企业及市场XX情况,结合XXXX策方向和XX优势,论证XX研发布局与XX策导向、前沿技术重点领域与成果转化方式。
2.量子信息技术前沿跟踪及预测研究分析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背景与现状,跟踪并分析量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前沿动态。
全面扫描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国内外主要创新主体,完善现有顶尖研究机构、团队及首席科学家数据库信息,对量子信息科学XX方面细化分类,对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可能衍生的XXXX和科技突破方向XXXX。
掌握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情况,并分析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XX企研发布局。
3。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前沿跟踪及预测研究分析5G技术背景与现状,跟踪国内外创新前沿动态与XX研发布局。
研究5G与垂直行业应用融合方向,分析重大XX性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
梳理5G核心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和5G 硬件XX状况.分析国内外研究团队、人才信息,预测5G核心技术领1科技发展前沿系列研究板块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除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外,需提交60条以上本技术领域前沿跟踪关键情报信息和5期工作专报。
域XX和企业研发布局。
4。
智能机器人技术前沿跟踪及预测研究对智能机器人技术背景与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跟踪与分析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前沿动态.全面扫描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国内外主要创新主体,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机构、团队等.通过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信息分析,对最XX进展、潜在XX性技术进行预测,分析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和重大XX性技术。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在实践中的快速转化,体现出产学研合作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中的至关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将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各种有效资源充分整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该过程中高校教师的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几年大批年轻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并成为其一支主力军,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致力于提升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产学研合作下优秀创新人才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加强高校综合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教学是基础和核心,科研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矛盾。
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问的关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是每位高校青年教师所面对的双重挑战。
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合理、有效和客观的评价,不但能够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了解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优势,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提升策略下。
文章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调查总结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状况,构建了能够反映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陀,运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产学研合作下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并以安徽省某高校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准则科研创新能力是个人或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法宝和杀手铜,获得优势的源泉,也是其独特的资源,对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并检测其绩效,同时研究开发新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研创新能力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一种综合的系统能力,决定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有着多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其本身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知识生产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传统的线性、封闭、精英主导的知识创造体系正在被开放、协作、多元参与的新模式所颠覆。
这种转变不仅重塑了知识的生成、传播与应用格局,也对作为知识传承与创新重要载体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兴知识生产模式的特点、机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远影响,为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本文将系统梳理新型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框架,揭示其以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为特征的技术基础,以及以开放科学、协同创新、用户共创为核心的理念内涵。
我们将剖析诸如众包、开放源码、知识共享平台等具体实践形式如何打破时空界限,促进跨学科、跨地域、跨领域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形成高效、动态、自组织的知识生态系统。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本文将深入分析新知识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科研范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冲击与要求。
这包括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开放教育资源、推广混合式学习、倡导项目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如何推动科研从封闭式单点突破向开放式协同攻关转变,鼓励跨校、跨界合作,强化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与应用转化以及如何构建以质量为导向、兼顾多元贡献的学术评价机制,打破单纯依赖论文发表数量与影响因子的评价桎梏。
再次,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化探索,本文将提出面向新知识生产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策略与路径。
这包括政策引导、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旨在构建一个既能对接全球知识创新前沿,又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满足个体终身学习需求的高等教育新生态。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度剖析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探讨,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知识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①——基于PGSD能力分析模型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①———基于PGSD 能力分析模型鲍依蓓,谢恩普(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程造价行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以“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探讨其开发依据与路径,最终构建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二、“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教育质量;同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岗课赛证”的概念也随之清晰,“岗”是指工作岗位,通过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前期调研,遴选出该专业岗位群以及相对应的岗位能力。
“课”是指课程体系,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的课程体系。
“赛”是指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能力、专业建设水平的试金石。
“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标准与行业技能标准融通[1]。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职能部门参与不深“岗课赛证”融通过程中,职业教育职能部门未起到明显的抓手作用,缺乏保障机制,缺乏对教育界、产业界、竞赛界以及证书界明确的职责划分。
“岗课赛证”融通一直处于政府主导,但未形成有效激励,无法跨越学校与企业、职业与教育之间的鸿沟。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的出台,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校企合作的支持,力求从法律法规层面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但仍过于笼统,需要具体细则来指导。
实施过程中,由于未有明确标准,增加了校企协商的成本,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
此外,行业协会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桥梁作用尚未发挥。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2.01.24•【文号】交科技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交科技发〔2022〕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科学技术厅(局、委),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部各共建高校,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2022年1月24日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工程建成运营;部分交通装备世界领先,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等重大工程装备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等载运装备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能高铁、智慧民航、智能仓储配送等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安全技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关 键 词 知 识 知 识 员工 企 业核 心 竞 争 力
知识 经 济时 代 的来 临 引起 了经 济 理论 与 实践 的变 化 , 识 知 管 理理 论 更是 为 核 心竞 争力 研究 提 供 了 一 个 全 新 的 视 角 。 国 际经合 组 织在 《 以知 识 为基 础 的经 济 》 告 中提 出 , 识 经 济 是 报 知 和有 机结 合 多种 技术 流的 学 识 ” 。 此后 人 们 从 资 源 、 力 、 J 能 技 术 、 织 系统 和 知识 等 角度 分 别 探 讨 了 核心 竞 争 力 理 论 。 资源 组 说代 表彼 得 ・ 鲁 克 ( 9 5 提 出 : 德 19 ) 知识 已经 成 为 关 键 的 经 济 资 源 , 且 是“ 争 优 势 的主 导性 来 源 , 至 可 能 是 惟 一 的来 源 ” 而 竞 甚 。 德鲁 克还 将知 识 论述 延 伸 到企 业 资 源 能 力 的结 构 与 构 成 , 为 认 知识是 企 业 的一 种不 可 或 缺的 资 源 , 企 业 的 其 它 资 源一 样 具 与 有 可 配置 性 、 使 用 性 、 管 理 性 和绩 效 性 等 特 征 。 能 力 说 的 可 可 代 表 A l 提 出了 核心 知识 能 力 和 核心 运 作 能 力 概 念 。核 心 运 le e 作 能力 是 使企 业 能高 速度 、 高效 率 地 生 产 高 质量 的产 品和 服 务 的过程 和 功能 , 于常 规 能力 ; 核 心 知 识 能 力 则 属 于对 特定 属 而
指 建立 在 知识 和信息 的生产 、 配 和 使用 之 上 的经 济 … 。与 传 分 统 的农 业 经济 江 业 经 济 相 比 , 识 经 济 是 人 类 社 会 进 入 信 息 知
时 代后 出现 的新 的经 济 形态 。 在知 识经 济 时代 , 切 都 以 知 识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合 作 的实 质是 知 识 主体 问知 识共 享 的过程 。 知识 主体将 系统外信息 、 技术 、 资源、 政策等加工处理 , 产 出
新思 想 、 新产品 以及新服 务。系统 内部知识 主体 的知识共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5— 0 2
知识互补 、 优化 、 重组 , 促 进 知识 创新 。S e n g e认为 知识 共 旋理论 ” 强调企业一 高校一政府 在完成 各 自功 能角色外 要 享是组织 内成员 间、 团队间通过不 断学 习获得有效 创造力 进 行 知 识 互 动 , 强调 政府在 知识 共享 过程 中的协调 功能 , 的过程 J 。E r i k s s o n和 D i c k s o n指出 , 知识创新是 由行为人 促进知识积 累和创新 , 为提升 国家创新 系统整体 绩效提 供 知识共享过程 中其认 知与 行为 两个方 面 内容造 成 的知识 必要条件 。产学 研作 为 知识创 新 、 知识 共享 的孵 化器 , 位势 差 所 引 起 的。可 见 , 知 识 创 新 需 要 知 识 共 享 来 实 在 “ 国家创新系统” “ 三重螺旋 ” 理论 支撑下 , 实质是 政府通
的 内在 动 力 。 知 识 共 享是 知识 创 新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通 过 对 企 业 内部 知 识 共 享 与 企 业 知 识 创 新 过 程 的 解 读 , 借
助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 , 构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 升动 态模 型, 分析 产学研合作 中企业知识 创新能力提升
的影响 因素 , 并提 出产 学研合作过程 中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 升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产学研合作 ; 知识共 享; 知识创新 ; 动 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 : F 2 2 4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2 9 7 ( 2 0 1 4 ) 0 6— 0 0 6 1 — 0 4
一
、
引言
二、 产学 研合 作 中知 识创 新与 知识 共享
( 一) 产 学研 合 作 中 知 识 创新 、 知 识 共 享
识领 域 、 制 造领域 以及
本文从知识共享视角 运用柯布 道格拉斯 生产 函数 , 将 行政领域 高度 融合发展 , 为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 展提供 坚实 知识共享效率作为变量 , 构建产 学研合作 中企业 知识创新 的基 础 。 能力提升 的动态模型 。在 动态分析 基础上 , 提 出产学研创
表露化 、 结合化 和内部化 过程 , 形成知识 的螺旋 , 实 现知识 用 的重要指标 。针对产学研 合作 中知识创新 的研究 , 影 响 创新… 。 较大 的是 F r e e m a n 从国家层 面提 出企业 、 高 校和政 府机 构
产学研知识创新的核心环 节是知识 共享 , 是知识 创新 在政府提供资源 、 技术条 件下进 行知识 国家层 面上 的协 同 活动开展 的前提 和基 础。有效 而充分 的知 识共 享有 利 于 技术创新 的“ 国家创新 系统理 论” 。E t z k o w i t a的“ 三重 螺
基 金项 目 : 扬 州大 学 2 0 1 3年 度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 扬 州 市 高新 技 术 开发 区知 识 创 新 模 式 的案 例 分 析 ”
( S X Y Y J S K C 2 0 1 3 0 6 )
作者简介 : 牛 刚( 1 9 6 3一) , 男, 河 南尉 氏人 , 扬 州大 学商 学院教 授 , 博 士生 导师 , 研 究 方向 : 人 力资源 管理 ; 刘映朕
产 学研 合作 中企 业 知 识创 新 能 力提 升 动 态 模 型构 建研 究
— —
基 于知 识 共 享视 角 牛 刚 , 刘 映 朕
( 扬州大学 商学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摘 要: 知识创新是 企业生存与发展 的前提 , 是提升 国家综合 实力、 推动 区域经济增长 、 增 强企业核心竞 争力
问流动 的过程 , 因此高校 、 企业、 政 府三 者都具有 知识 的供 产学研合作 的紧密性及持续性 。
图 1 知识创新影响因素
( 二) 企 业 知 识 创 新 能 力 提 升 机 理
( 1 9 9 0 一 ) , 男, 辽宁辽 阳市人 , 扬 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 知识管理 。
6 2
重 庆 交通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1 4卷
享意愿及效率是产学研知识创新 的关键 ( 见图 1 ) 。产学研 给方 、 知识的需求方双重属性 , 将 同质性 、 异质性 知识进行 内部知识共享 、 知识创新 过程是知 识在不 同知识位 势主体 初次 加工 和再 次加工 , 在 提高 自身创新 能力基 础上 , 增强
第l 4卷 第 6期 重庆 交通 大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2 0 1 4年 1 2月 V o 1 . 1 4 N o . 6 J O U R N A L O F C H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D e c . 2 0 1 4
产学研合作知识 创新 是一 个 复杂 的过 程 , 是将 个人 、
集 团、 组织 整体 等各 阶层可 能获取 的知识 聚集起 来 , 将零
产学研合作 中知识 创新 经历 了系统 的 、 长期 的过程 ,
散知识 重构 和融合 , 在 隐性 知识和 显性知识 经过 共 同化 、 知识创新成果能 够快 速共 享及 应用 是衡量 产 学研 合作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