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土盐产地

合集下载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盐商行业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盐源两淮盐场。

两淮盐场的发展以及它们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清代两淮盐场的历史、政策、经营状况以及它们对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清代两淮盐场的形成清朝天下是大同,盐商、茶叶等行业可以说是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因而也更为关注。

两淮盐场的形成,主要是由清朝初期的盐政改革引起的。

1727年,清政府下令在弁思仓库的两淮地区招募八千名工作者,以分别经营项目上的盐场,这标志着两淮盐场的正式确立。

两淮盐场的经营两淮盐场是由中国政府开发管理的,由受政府委任的中央旗库主管统一管理。

它们在清朝最后时期被重新安插到山东省和安徽省下属的路幕旗库、芙蓉旗库和安徽省的集仙旗库。

两淮盐场的经营有三大方面,其一是盐商的盐铺分销贸易,其二是众多职工的劳动力收入,其三是政府的收入。

两淮盐场的管理两淮盐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当时有“盐令”和“盐商”,他们负责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清朝最后期间,两淮盐场由一系列严格的政策管理,禁止盐商擅自买卖贩运,禁止盐商擅自私吞盐价,也禁止工人代替大量盐商的行为,并允许任何形式的反抗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两淮盐场的社会经济影响两淮盐场的发展对吴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外地大批劳动力前往此地谋生,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两淮盐场的经营也推动了当地各种商业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清朝末期,两淮盐场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纺织业的发展以及贸易活动的增加等。

结论清代两淮盐场的发展为当时的当地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它在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拉动各种商业活动和相关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淮盐场的发展给清朝历史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清代广东盐产地新探

清代广东盐产地新探

清代广东盐产地新探
段雪玉
【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明清时期,广东海盐产地的分布经历了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的沿海地区转移的过程。

清代前期,广东东部的惠州府、潮州府和广东西部的高州府等沿海地区形成盐产地的新中心,康熙朝的官帑收盐改革促使这一格局最终形成。

【总页数】9页(P12-20)
【作者】段雪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渔引与“乾标”——清代前中期广东渔盐配给制度的形成 [J], 杨培娜
2.清代广东的盐义仓 [J], 段雪玉
3.论清代土盐产地 [J], 吉成名
4.清代广东盐课收入在地方政务中的流向分析 [J], 周琍
5.中检广东公司助力广盐集团进入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贵州盐政述论——以川盐、淮盐、滇盐、粤盐贵州市场争夺战为中心

清代贵州盐政述论——以川盐、淮盐、滇盐、粤盐贵州市场争夺战为中心
在 于价 格优 势 。这种 优势 源 自两种 盐 生产方 式 的

民国‘ 贵州通志> 卷一二 ,食货志> < 。
② < 会典事例> 转引 自席裕福 、 , 沈师徐辑 < 皇朝政典
类纂> 卷七 六,盐法七> 台湾文海 出版社 ,9 2 < , 18 年版 。
不同而导致 的成本高低不一 ,因而在销售上就表 现为 “ 盐贱 而滇 盐贵 ” 。政府 “ 川 既难强 民舍 贱

清代贵 州盐业市场分 配格局 的演变
贵州历来 主销川盐。据民国 《 贵州通志》记
载 : “( 康熙 )二十五年 (6 6 )准贵 阳、 18 年 都匀、思南 、石阡、大定 、威宁等府州 ,安顺府
盘江 以下 州县卫所均川食 ,普安等处仍食云南 盐 。”① 由此可见 ,康熙年间 ,川盐行销贵州 的 贵阳、都匀、思南 、石阡、大定五府 ,威宁州及 安顺府部分地区。滇盐仅销售于普安州 ,处于黔 西一 隅 。十 年之 后 ,即康 熙 三 十 四年 (6 6 19 年 ),又 “ 覆准普安等 处 自食 云南盐 ,商 民两 病 ,将普安等处改食 四川盐”。这样以来 , 滇盐 在贵州唯一的销售市场也被川盐所夺 , 从此滇盐 退出了贵州盐业市场 。川盐之所以能取代滇盐 ,
屏等府县及 “ 边五卫”等地 ,虽地在贵州而隶属 湖广 ,直到雍正初年才划归贵州。两湖地区是淮 盐的传统市场 ,上述地区因而同食淮盐也是很 自 然的事.但是 ,从交通和距离上来说 ,此地淮盐 。 并没多少优势 ,而川盐却 占有相对的 “ 地利”, 因而就会 出现下 面这样的变化。 “ 镇远、铜仁 、 思州 三 府俱 与楚省 毗连 ,距 川亦 近 ,从前 系 汉 口 水贩由湖南常德贩运淮盐售卖 ,兹以由汉至黔路 途遥远 ,盘费浩繁 ,是以逐年来售淮盐稀少。”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的“天下四大名镇”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的“天下四大名镇”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的“天下四大名镇”明末清初之际,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的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

这种建立在工商业基础上的专业城镇,展示了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在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大镇的兴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手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佛山此时作为广东冶铁业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四远商人挟资来投建炉房者逐年增多。

乾隆年间,佛山计有“炒铁之炉数十,铸铁之炉百余”。

乾隆十五年(1750),估计炒铁行业工人约有一二万人,整个冶铁行业工人不下二三万人。

佛山还不断为虎门、广州、崖门等处炮台承造大炮。

当时制造的八千斤大炮,在鸦片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雍、乾年间,估计佛山整个冶铁业的生铁消耗量约为五千万斤,产值超过一百万两。

石湾陶瓷业入清以来发展更快,共“有缸瓦窑四十余处”,所制产品发展为日用、美术、建筑、手工业、丧葬五大类,产品在千种以上。

佛山丝织业在清初发展为十八行,即八丝缎行、什色缎行、元青缎行、花局缎行、宁绸行、蟒服行、牛郎纱行、绸绫行、帽绫行、花绫行、金彩行、扁金行、对边行、栏杆行、机纱行、斗纱行、洋绫行等。

四远商贾此时来佛投建“机房”的不乏其人。

佛山金属加工业,在乾隆以后有制箔行、打铜行、打银行、金花行、一字铜行、铜器行等十余个行业。

成药业仅参药行就有二十七家堂店。

民间手工艺也有陶塑、塑扎、剪纸、门画、爆竹、雕刻等行业。

此外还有与之相适应发展起来的手工行业,如染纸业、食品制造业、造船业、泥水建筑业、砖瓦灰炉业、印染晒茛业、成衣业、骨角皮毛筋器业、涂染料业、漆器业、迷信用品业等。

据乡志记载,佛山衰落之时的光绪年间,手工业行业还有一百七十八行。

雍正乾隆之际,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

嘉庆时,“镇广袤数十里,业陶数千户”。

当时景德镇的生产窑约有烧柴窑、烧槎窑、包青窑、大器窑、小器窑等;窑户有五种类型:计有烧窑户、搭坯窑户、烧囵窑户、柴窑户、槎窑户;各窑内又根据工序分为二十三个工种;各户间又根据所作之器分为十八作;此外附属各专业户如柴户、槎户、匣户、白土户、青料户等又共有十六个户种。

清代盐区划分

清代盐区划分

清代盐区划分
清代的盐区划分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形成的。

元代设立了十一个盐区,而在明代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到了清代,最终形成了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河东、陕甘等十一个盐区。

这些盐区的产盐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分为海盐、池盐和井盐。

其中,长芦、奉天、山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盐是海盐,主要通过晒盐或煎盐的方式制成;四川和云南的盐是井盐,采用煎盐的方式制作;而河东和陕甘的盐则是池盐,主要采用晒盐的方式。

在食盐管理上,清朝实行的是分区贩盐制度。

每个盐区都有固定的盐销区,比如长芦的盐主要销售到直隶和河南,山东的盐销售到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地。

这种区域划分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越界贩盐就属于私盐,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此外,清代盐区的划分还受到地理、气候、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两淮盐区地处淮河下游,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海盐的重要产区之一;而四川盐区则位于四川盆
地,地形封闭,交通不便,因此井盐的生产成本较高,但质量却很好。

总的来说,清代的盐区划分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地域特色。

同时,这种划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食盐生产和管理的重视和关注。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权威资料]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权威资料]

汉至清代山西土盐的发展史【摘要】山西土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纳入国家的管理范围。

清代山西土盐发展到一个高峰,中北部的土盐产销区已经连为一个完整的区域,形成一个可以和河东池盐区相抗衡的土盐市场。

直到民国年间,随着国家政策、交通环境等的变化,使得土盐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汉至清代;山西;土盐;历史通过仔细翻检史料,可以发现晋北的土盐业不仅在清至民国时期较为发达,而且从汉代开始,山西中北部地区就有土盐盐官的记载。

传统时期,山西中北部民众有着悠久的生产、食用土盐的历史。

早在汉代,山西中北部地区就已经存在土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原郡,秦置。

有盐官,在晋阳”,“楼烦,有盐官”,从这多处“盐官”的设置,不仅可以看出汉代山西中北部人民已经开始了土盐的生产,而且也充分说明当时的土盐生产已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

进入唐代以后,尽管山西中部的土盐生产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推测在汉代已有的土盐生产在这一时期不太可能停止生产。

相比之下,山西北部地区在唐代出现了明确的土盐生产记载,《新唐书・食货志》曰“幽州、大同、横野军有盐屯,每屯有兵有丁,岁得盐两千五百斛,下者千五百斛”i;《通典》中也有记载“大同、横野军盐屯配兵五十人,每屯一年收率千五百担以上准第二等,千二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九百石以上准第四等”ii,大同军在今朔州市东北马邑,横野军在今灵丘县附近,二军土盐主要就近供应军需。

山西土盐生产在宋代进入了一个旺盛期,土盐生产规模扩大,这主要得力于北宋政府的积极管理,使得土盐生产成为国家盐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咸平四年,设并州永利监,专管土盐的税收等工作,“自汉以后山西土盐置立专官又始于此”iii。

永利监“岁煮盐十二万五千”,“以给本州及忻、代、石、岚、宪、辽、泽、潞、麟府州,威胜、岢岚、火山、平定、宁化、保德军,许商人贩鬻,不得出境。

”宋室南迁,山西地区被金政权所占领,南北分立,盐务也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有关山西中北部土盐的生产地,吉成明先生的《论金代食盐产地》一文中梳理出大概,西京路是大同府、浑源州,河东北路是太原府等三处。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研究的总结之作——《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研究的总结之作——《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
究 ”为题 申报 国家社 科 基金 项 目,获 得成 功 。从
了探讨 ,以盐种为经 ,以行政 区划为纬 , 将先秦
至清代的食盐产地全部列举 出来 ,进行 了统计和 分析 ,绘制了有关表格和食盐产地分布图,完成
那 以后 ,他 的相关成果就更多了。他以这些论著
了对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的计量研究和图表制作 ,

全面。就时间范围来说 ,探讨 了先秦至清末
的食 盐 产地 ;就 地域 范 围来 说 ,涉及 各个 时 期全
作者简介 :程龙刚 ( 1 9 7 4 -) ,男, 自贡 市盐业历 史博物馆 副研 究馆 员、副馆长。
《 盐业史研究总结之作
— —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 究》评介
程 龙 刚
食盐产地是盐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如果 没有食盐产地 ,就不可能进行食盐生产 。因此 ,
食 盐产 地是 盐业 史研 究关 注 的重 大 问题 。吉成 名 教 授是 长期 致力 于盐 业史 研究 的资深专 家 ,早 在
符合历史经济地理学的规范和要求 。第三,对中 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的基本规律 、影响因 素和历史启示进行了探讨 ,拓展了研究深度 ,提
为基础 , 撰成 《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
究 》一书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的年7 月 出版 ,4 7 . 5 万字。这部著作 的出 版 ,标志着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有关研究工作取得 重要成果 , 引起盐史学界的广泛关注。 捧读之余 ,
笔 者感 慨甚 多 ,在 此略 述 己见 。
科学性
高了这项成果 的学术价值 。第 四,将古代食盐产
地 注 出今地 名 ,对有 关历 史地 名进 行 了考 证 ,为

浅谈清代两淮手工生产者的生活困境

浅谈清代两淮手工生产者的生活困境

浅谈清代两淮手工生产者的生活困境【摘要】两淮是清代最大的盐产区,因此两淮盐业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支柱之一。

清代两淮盐业的生产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直接从事食盐生产的灶户、盐民,由于国家政策造成的超经济强制和身份制的限制,无法分润盐业的任何利益;再加上官、商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也对灶户、盐民实行了严重的剥削;这些因素促成了清代两淮手工业者的生活困境。

于是,部分手工业者选择逃亡、贩卖私盐以求得生存。

【关键词】两淮盐业灶户剥削生活困境一、两淮盐业的经济地位两淮盐业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史记·货殖列传》载:“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通鱼盐之货”;“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东有海盐之饶。

”两汉时期,淮河流域即为中国著名的盐产地。

在唐代,“淮河区域盐产甚旺,遂成为全国税收之源”。

明朝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为银400万两左右,“其半则取给于盐”,其中两淮盐课收入每年为68万多两,约占整个中央财政收入的1/6。

在清代,“钱粮事务莫大于漕运、盐法”。

而两淮是当时清代最大的盐产区,下辖三十个盐场,所产之盐行销苏、皖、赣、湘、鄂、豫六省。

清人李果就曾说:“两淮盐课甲天下”。

由此可见,清代两淮盐业是清政府的财政支柱之一,尤其在康乾盛世之时,两淮盐业经济发展到最高峰,既支撑着国家财政,也为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清代两淮手工生产者的生活困境中国传统社会中,盐业向来是最大的暴利行业。

大体说来,淮盐的市场售价高于场价数十倍。

而盐的生产者灶户是创造其基本价值的人,却由于他们不掌握任何权势,成为被其他各利益集团盘剥的对象,从而造成了他们生活的困境。

联系当时的历史情况,我认为各利益集团对灶户的剥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政府对两淮盐业实行严密、苛刻的管理政策清末,张謇在致两江总督周馥的函中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盐法者,专制中最无情理之事,而国家今日利不敌害之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清代; 土盐; 产地
中图 分类 号 : 8 4 B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938 (0 1一1 0 1 3 10.53 2 1) . 0 - 0 0 0
Onte rd cn e s f ol atnQigDy at o u igAra iS li n n s h P oS y
外 , 另立宣 引 四处 , 增宣 引 一千 五百道 , 引价 当 计 其
嘉庆 《 清 会典》 1 《 大 卷 3 户部 ・盐法 》 “ 西 日: 陕 布 政 司属永 乐仓 、 眼泉 、 三 马湖 峪及 直 隶宣 化县 、 西 宁县, 山西太 原 县 、 徐沟 县 , 肃皋 兰 县 等处所 产 为 甘 土 盐 。 这个 记载 太 简单 , ” 遗漏 甚 多 。有 些文献 将 本
T e ola o u ig r s r ir ue hl S ax, hn i i n jn dQn h i t T ee ee b u h i lp d c e e s i t iZ i, hn iS ax, l gi g n i a e . hr r o t s tr s n a a we d tb d n i He o a a g c w a
阳曲县额行三干八引太原县额行二千四十八引榆次县额行三千四百五十三引太谷县额行一千八百四十四引祁县额行一千五百五十四引徐沟县额行六百五十七引清源县额行七百三十五引交城县额行一千九百五十六引文水县额行二干二百五十引岢岚州额行一百五十四引岚县额行二百七十九引兴县额行三百六十五引
第 1 3卷第 1期 2】 0 1年 2月
M igd n s , 8weeice sd a dtego h t s1 76 ec n. o a a a es islpo u cn e n y at 2 r ra e , n rwt r e y n h a wa 0 .9p re tS c nsyt th ol at rd z iga a we h t r
遵 义师 范 学院 学报
J u na fZu yi r l or l n o No ma l g Col e e
VO11 . . 3 NO. 1 Fe 201 b. 1
论 清代 土 盐产 地
吉成名
( 潭 大 学 历史 文 化学 院 , 南 湘 潭 4 10 ) 湘 湖 115
地 生产 的盐笼统 地称 为土盐 , 实有些 不 是土盐 , 其 而
是 池盐 或石 盐 。 于 这些 材料 , 们 也要 仔细 辨析 。 对 我
清 代土盐 产地 分布于 直隶 以及 山西 、 陕西 、 黑龙 江 、 海等 省 。 青
J /Che g m i g n - n
( l g f sin tn 1 0 , hn ) Col eo Hitr n l e Xin tnUnv ri , a ga 41 1 5 C ia e u t
Abt c: t te e e p n f cn myadc l r i Qi n s , e rd ci fa s d rapo rs. s atWi vl met o o t e n n d at t o ut no la O r hh d o oe n u u g y y h p o s t l mae et rges g
摘 要: 清代经济、 文化得到发展, 盐业生产也有很大的进步。清代土盐产地分布 于直隶以及 山西、 陕西、 黑龙江、 青海 等省。清代 大约有土盐产地 5 4处( 以县级政 区计 ) 。与明代相 比, 增加 了2 8处, 增长幅度为 17 9 0 . %。可见 , 6 清代土盐
产 地得 到 了很 大 的发 展 。
似 应 与包课 改引之 蓟永 、 正河一例 , 引例纳课 银三 每
钱 一 分三 厘六 毫 四丝 五忽三 微 八纤 , 统计 该纳 课银 四 百 七 十两 四钱 六 分 八 厘七 丝 。 ……康 熙 二十 九 年 ,准直 隶巡 抚 于成 龙会 同巡 盐御 史江 蘩题 :东西 城 、 井三 处听 民仍 设锅 煎盐 , 纳 引课 。 ’ 这个 深 包 ”从 记载 可 以看 出 , 口北 道所 属深 井堡 、 东城 堡 、 城堡 西 三处 原来生 产土盐 , 康熙六 年 (6 7 停 产 , 16 ) 改食 长芦 所产 海 盐 。康 熙 二十 九年 (6 0 , 1 9 ) 深井堡 、 东城 堡 、
5 rd c gaes f ola n y at( o n e o nydge d ns a v go s,o ae i e 4po ui a sisli Qi d n s C u t yt u t ere miir ie e in) cmprdw t t n r o tn g y b hc a tt r hh
探讨。
《 畿辅 通志》 3 《 卷 6 盐政》 “ 熙六年 , 日: 康 准盐 臣
孙 锡 龄题 : 口北 道属 深 井堡 、 ‘ 东城 堡 、 西城 堡三 处 ,
原系 煎锅 地方 , 已革锅 , 近 改食芦 盐 , 定额一 千 二百 引 , 自责 商 , 数纳领 办运 。至 于保 安 卫 , 应 照 向销长 芦 纲 引三 百道 , 既 锅禁税 豁 ,除 原行 三 百道 改销 今
h s d ra po rs n y at. a e et rgesnQi d n s ma g i g y Ke rsQi ns ,ol a ,rd c g ra ywod : n d at sisl po u i e gy y t n a
清 代经济 、 文化 得到 发展 , 业生产 也有 很大 的 盐 进 步 。 代食 盐生 产种 类 有海 盐 、 清 池盐 、 盐 、 井 土盐 、 石 盐等 。 明代相 比, 与 清代 土 盐产 地在 分 布地 域 、 产 地 数 量等方 面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文试 对此 进 行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