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传感技术(第11章)其他类型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1

2019/11/1
7
本节主要内容
第1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1.1.传感器的分类及组成 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3.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2019/11/1
8
绪论
检测(Detection)定义: 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 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 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 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称为 检测技术。
16
传感器就在你我身边
电冰箱、电饭煲中的温度传感器; 空调中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煤气灶中的煤气泄漏传感器; 水表、电表、电视机和影碟机中的红外遥控
器; 照相机中的光传感器; 汽车中燃料计和速度计。
2019/11/1
17
思考二:传感器都应用在哪 些领域呢?
工业检测、自动控制系统中 汽车与传感器 传感器与家用电器 传感器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医疗及人体医学上的应用 传感器与环境保护 传感器与航空及航天 传感器与遥感技术
角加速度
角振动、扭矩、转动惯量
力
压力
重量、应力、力矩
时间
频率
周期、计数、统计分布
温度
热容量、气体速度、涡流
光
光通量与密度、光譜分布
湿度
水气、水分、露点
2019/11/1
51
这种分类方法:
优点是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 便于使用者根据其用途选用。
2019/11/1
29
传感器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单能机器人:
生产用的自动机械式(加工、组装、检验) 检测臂的位置和角度传感器
红旗轿车焊装生产线
隧道凿岩机器人
30
智能机器人:判断能力 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
智能传感技术

第11章 智能传感技术
(1) 网络传感器及其特点 网络传感器是指在现场级就实现了TCP/IP协议(这 里,TCP/IP协议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还包括UDP、 HTTP、SMTP、POP3等协议)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使 得现场测控数据可就近登临网络,在网络所能及的范围 内实时发布和共享。
敏感元件构成阵列后,配合相应图像处理软件,可 以实现图像显示,构成多维图像传感器。敏感元件组成 阵列后,通过计算机或微处理器解耦运算、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传感器的时变误差和 交叉灵敏度的不利影响,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 与分辨力。
10
第11章 智能传感技术
⑥全数字化。通过微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制作各种形 式的微结构。其固有谐振频率可以设计成某种物理量(如 温度或压力)的单值函数。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谐振频率 来检测被测物理量。这是一种谐振式传感器,直接输出 数字量(频率)。其的性能极为稳定,精度高,不需A/D 转换器便能与微处理器方便地接口,免去了A/D转换器, 对节省芯片面积、简化集成化工艺十分有利。
图11-2 非集成化智能传感器框图
2
第11章 智能传感技术
图10-2中信号调理电路用来调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即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送入 微处理器,再由微处理器通过数字总线接口挂接在现场 数字总线上。
3
第11章 智能传感技术
(2) 集成化结构 这种智能传感器系统采用微机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 成电路工艺技术,利用硅作为基本材料制作敏感元件、 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并把它们集成在一块芯 片上而构成,故又可称为集成智能传感器(integrated smart/intelligent sensor)。其外形如图11-5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类别大全

传感器类别大全,22种你都知道吗?随着现代自动化的发展,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多,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类别有千万种,细分的话,但是我们常见的就这22种。
1.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重力转变为电信号的力→电转换装置,是电子衡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能够实现力→电转换的传感器有多种,常见的有电阻应变式、电磁力式和电容式等。
电磁力式主要用于电子天平,电容式用于部分电子吊秤,而绝大多数衡器产品所用的还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结构较简单,准确度高,适用面广,且能够在相对比较差的环境下使用。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主要有金属和半导体两类,金属应变片有金属丝式、箔式、薄膜式之分。
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灵敏度高(通常是丝式、箔式的几十倍)、横向效应小等优点。
3.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
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4.变频功率传感器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纤等传输系统与数字量输入二次仪表相连,数字量输入二次仪表对电压、电流的采样值进行运算,可以获取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基波电压、基波电流、谐波电压、谐波电流、有功功率、基波功率、谐波功率等参数。
5.压阻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
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
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检测与传感技术》思考题答案

答:直流电桥是测量小电阻的一种电路,分为单臂电桥、半桥和全桥。半桥输出电压为单臂电桥的2倍,全桥输出电压为半桥的2倍。
2-4拟在等截面的悬臂梁上粘贴4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应变片,并组成差动全桥电路,试问:
①4个应变片应怎样粘贴在悬臂梁上?
4.4根据螺管型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特性,说明其灵敏度和线性度的主要特点。
答: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一个初级线圈、两个次级线圈和插入线圈中央的圆柱形铁芯等组成。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中的两个次级线圈反相串联,并且在忽略铁损、导磁体磁阻和线圈分布电容的理想条件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线圈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零,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并不等于零。差动变压器在零位移时的输出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使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分辨率变差和测量误差增大。
解:
3-7简述差动式电容测厚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电容测厚传感器是用来对金属带材在轧制过程中厚度的检测,其工作原理是在被测带材的上下两侧各置放一块面积相等,与带材距离相等的极板,这样极板与带材就构成了两个电容器C1、C2。把两块极板用导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极,而带材就是电容的另一个极,其总电容为C1+C2,如果带材的厚度发生变化,将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用交流电桥将电容的变化测出来,经过放大即可由电表指示测量结果。
4.5概述差动变压器的应用范围,并说明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检测振动的基本原理。
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可以直接用于位移测量,也可以测量与位移有关的任何机械量,如振动、加速度、应变、比重、张力和厚度等。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开卷简答题

1、光生伏特效应如何产生?答:当光照射到距外表很近的PN节时,如果光能足够大,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电子就能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成为自由电子。
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在扩散过程中会分别于半导体中的空穴、电子复合,因此载流子的寿命与扩散长度有关。
只有PN结距外表的厚度小于扩散长度,才能形成光电流产生光生电动势。
2、什么是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有哪些?答:当*些晶体沿一定方向伸长或压缩时,在其外表上会产生电荷,这种效应成为压电效应。
压电传感器有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压电谐振式传感器、声外表波传感器。
3、当吸附膜是绝缘材料、导电体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时,SAW气敏传感器的敏感机理?答:当薄膜是绝缘材料时,它吸附气体引起密度的变化,进而引起SAW延迟线振荡器频率的偏移;当薄膜是导电体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膜时,主要是由于导电率的变化引起SAW延迟线振荡器频率的偏移。
4、简说马赫―泽德(Mach―Zehnder)干预仪的工作原理。
5、简述光纤传感器的优点?1.具有很高的灵敏度2.频带宽动态围大3.可根据实际情况做成各种形状4.可以用很相近的技术根底构成传感不同物理量的传感器,这些物理量包括声场、磁场、压力、温度、加速度、转动、位移、液位、流量、电流、辐射等等。
5.便于与计算机和光纤传输系统相连,易于实现系统的遥测和控制。
6.可用于高温、高压、强磁干扰、腐蚀等各种恶劣环境。
7.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
6、相位跟踪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并简述它的功能?相位跟踪系统是由电路系统和光纤相位调制器组成的。
1.抵消任何不必要的大的低频相位漂移,使干预仪保持平衡,2.提供保证干预仪在正交状态下工作的相移。
7、什么叫安时特性流过热敏电阻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称为安时特性8、数值孔径的定义光从空气入射到光纤输入端面时,处在*一角锥的光线一旦进入光纤,就将被截留在纤芯中,此光锥半角的正弦称为数值孔径9、什么叫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为绝对湿度10、光纤优点:1抗电磁干扰能力强2柔软性好3光纤集传感与信号传输与一体,利用它很容易构成分布式传感测量11、光纤分类:一功能型①光强度调制型②光相位调制型③光偏振态调制型二非功能型①光线位移传感器②光纤温度传感器12、光导纤维为什么能够导光?光导纤维有哪些优点?光纤式传感器中光纤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答:光导纤维工作的根底是光的全反射,当射入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纤维包层间的临界角时,就会在光纤的接口上产生全反射,并在光纤部以后的角度反复逐次反射,直至传递到另一端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第一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p11.传感器的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确定元件及其基本转换电路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③基本转换电路则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p12.传感器的分类p1①按被测量对象分类②按工作机理分类③按被测物理量分类④按工作原理分类⑤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⑥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p2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p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p4①高精度、低成本②高灵敏度③工作可靠④稳定性好⑤抗干扰能力强⑥动态特性良好⑦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通用性强p4第二节: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p5第三节:1.测量范围及量程p62.灵敏度p63.线性度p74.重复性p75.稳定性:稳定性即在相同条件、相当长时间内,其输入/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能力p76.精确度p77.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反映了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量的响应特性p88.环境参数p8第四节: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p91.传感器的静态标定p92.传感器的动态标定p10第五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开发新型传感器p112.传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p113.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是同时检测几种物理量具有复合检测功能的传感器p12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p12第二章第一节:参量型位移传感器p131.电阻式位移传感器p132.电阻应应变式位移传感器p15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p154.电感式位移传感器p20第二节:发电型位移传感器—压电位移传感器p25第三节:大位移传感器p261.磁栅式位移传感器p262.光栅式位移传感器p273.感应同步器p294.激光式位移传感器p31第三章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p34第一节:测力传感器p341.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p342.压电式力传感器p41①压电效应p41②压电晶体及材料③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前置放大器p423.压磁式力传感器p44①效应p44②工作原理p45③结构p45第二节:扭矩传感器p461.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p462.压磁式扭矩仪p483.电容式扭矩测量仪p494.光电式扭矩测量仪p495.钢弦式扭矩传感器p50 第三节:压力传感器p501.液柱式压力转换原理p502.活塞式压力转换原理p513.弹性式压力传感元件p514.电量式压力计p53①电容式压力传感器p53②应变式压力传感器p53③压阻式压力传感器p54④电感式压力传感器⑤涡流式压力传感器p55⑥霍尔式压力传感器p55⑦压电式压力传感器p55第四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p57第一节:速度传感器p571.直流测速发电机p572.交流测速发电机p583.线振动速度传感器p594.变磁通式速度传感器p605.霍尔式和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p616.陀螺式角速度传感器p627.流速风速传感器p64第二节:加速度传感器p661.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p672.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p693.磁致伸缩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p734.力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35.单片微型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56.惯性倾角加速度传感器p76第五章视觉、触觉传感器p77第一节:视觉传感器p771.光电式摄像机原理p77固体半导体摄像机原理p783.激光式视觉传感器原理p784.红外图像传感器原理p78第二节:人工视觉p801.人工视觉系统的硬件构成p802.物体识别p81第三节:触觉传感器p851.接触觉传感器p862.压觉传感器p873.滑动觉传感器p88第六章第一节:热电偶式传感器p901.基本原理p902.热电偶组成、分类及其特点p91第二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p931.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932.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p94第三节: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p951.全辐射温度传感器p952.高度式温度传感器p963.比色温度传感器p97第四节:半导体温度传感器p98第七章气敏、温度、水份传感器p100第一节:气敏传感器p1001.气敏元件工作机理p1002.常用气敏元件的种类p101①烧结型气敏元件p101②薄膜型气敏元件p101③厚膜气敏元件p1023.气敏元件的几种应用实例p102第二节:温度传感器p1051.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p1062.氯化锂湿敏元件p1063.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p1074.热敏电阻式湿敏元件p1085.高分子膜湿敏元件p1096.金属氧化物陶瓷湿敏元件p1117.结露传感器p112第三节:水份传感器p1131.水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p1132.直流电阻式水份计的结构原理p114 第八章传感检测系统的构成p116第一节:传感检测系统的组成p116第二节:电桥p1171.电桥工作原理p1172.电桥的分类与应用p1183.电桥的工作特性指标p1204.电桥调零p122第三节:调制与解调p1221.调制p1232.解调p124第四节:滤波器p1261.无源滤波器p1262.有源滤波器p1293.数字滤波p136第五节:数/模和模/数的转换p1371.数/模转换原理p1372.数/模转换器芯片介绍p1383.数/模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394.模/数转换原理p1405.模/数转换器芯片介绍p1426.模/数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43第六节:传感器与模/数转换器的连接通道p1431.放大与滤波环节p1432.多路模拟开关环节p1453.采样保持环节p1464.模/数转换环节p148第七节:传感检测信号的细分与辨向原理p1491.四倍细分原理p1492.辨向原理p1513.细分、辨向常用电路p152第八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p1531.干扰与噪声p1532.抑制干扰的方法p1543.典型噪声干扰的抑制p156第九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微机接口p1561.接口的基本方式p1572.A/D转换器与CPU连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p1573.数据转换接口的典型结构p1584.A/D转换器与CPU的接口示例p1595.传感检测系统的显示器及其接口p163第十节:传感器信号的温度补偿及线性化的计算机处理p1681.温度补偿的处理方法p1682.线性化处理方法p1683.线性化与温度补偿实例p170第九章信号分析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p173第一节:信号的分类p1731.确定性信号p1732.非确定性信号p1733.模拟信号与离散信号p174第二节:信号的幅值描述p1741.信号的均值u p1742.信号的方差p1753.信号的均方值p1754.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p(x)p175第三节:信号的相关描述p176第四节:信号的频域描述p1781.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傅里叶级数p1782.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p1823.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p1834.非确定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184第五节:信号分析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p1881.振动的类型p1882.振动的激励方式p1893.激振器p190第十章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p200第一节: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p2001.零位和极限位置的检测p2002.位移量的检测p2013.速度加速度的检测p2014.外部信息传感器在电弧焊机器人中的应用p201第二节:传感器在CNC机床与加工中心的应用p2031.传感器在位置反馈系统中的应用p2032.传感器在速度反馈系统中应用p203第三节:传感器在三坐标测量机中的应用p204第四节:传感器在汽车机电一体化中应用p208第五节: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p218第二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光电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造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4-28)
当电容式传感器的供电电源频率较高时,传感器的灵敏度由kg变为ke,ke与传感器的固有电感(包括电缆电感)有关,且随ω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每当改变激励频率或者更换传输电缆时都必须对测量系统重新进行标定。
3.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解:优点:(1)温度稳定性好(2)结构简单(3)动态响应好(4)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
2)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称为频率响应特性。频率响应法是从传感器的频率特性出发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为了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一般是提高传感器固有频率ωn。
4.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 mm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 mV,求其灵敏度。
解:其灵敏度
第二章习题答案
1.什么是应变效应?什么是压阻效应?什么是横向效应?
3.简述电压放大器和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解:电压放大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限制,压电式传感器在与电压放大器配合使用时,连接电缆不能太长。优点:微型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和传感器做成一体,这样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克服,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缺点:电缆长,电缆电容Cc就大,电缆电容增大必然使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降低。不过由于固态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1)电桥补偿是最常用的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法简单易行,而且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补偿,但上面的四个条件不一满足,尤其是两个应变片很难处于同一温度场。
2)应变片的自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
4、钢材上粘贴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为0.1%,钢材的应力为10kg/mm2。试求
缺点:(1)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2)寄生电容影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4
酒精含水量测量仪框图
3.微波测厚仪
微波测厚仪利用微波在传播过程中遇 到被测物体金属表面被反射,且反射波的 波长与速度都不变的特性进行测厚。
在被测金属物体上下两表面各安装一 个终端器。微波信号源发出的微波,经过 环行器A、上传输波导管传输到上终端器, 由上终端器发射到被测物体上表面上,微 波在被测物体上表面全反射后又回到上终 端器,再经过传输导管、环行器A、下传输 波导管传输到下终端器。
若利用接收天线,接收到通过被测物 体或由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微波,并将它 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即 可以显示出被测量,实现了微波检测。
1.反射式微波传感器
反射式微波传感器通过检测被测物反 射回来的微波功率或经过的时间间隔来测 量被测量。通常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位置、 位移、厚度等参数。
2.遮断式微波传感器
与 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测试信
号频率有关,所以极性分子均有此特性。 一般干燥的物体,如木材、皮革、谷物、 纸张、塑料等,其 在1~5范围内,而水 的 则高达64,因此如果材料中含有少量 水分子时,其复合 将显著上升, 也有 类似性质。
下图中,MS产生的微波功率经分功率 器分成两路,再经衰减器A1、A2分别注入 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转换器T1、T2中。其中, T1放置无水酒精,T2放置被测样品。相位 与衰减测定仪(PT、AT)分别反复接通两 电路(T1和T2)输出,自动记录与显示它 们之间的相位差与衰减差,从而确定样品 酒精的含水量。
(4)传输特性好,传输过程中受烟 雾、火焰、灰尘、强光的影响很小; (5)介质对微波的吸收与介质的介 电常数成比例,水对微波的吸收作用 最强。
11.1.2 微波传感器的原理与分
类
微波传感器是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某 些物理量的器件或装置。由发射天线发出 微波,此波遇到被测物体时将被吸收或反 射,使微波功率发生变化。
第11章 其他类型传感器
11.1
微波传感器
11.2
热电式传感器
11.3
具数字式传感器
11.4
智能传感器
11.1 微波传感器
11.1.1 概述
微波是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可以 细分为3个波段: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微波是一种相对波长较长的电磁波。
微波具有下列特点:
(1)定向辐射的装置容易制造; (2)遇到各种障碍物易于反射; (3)绕射能力差;
(3)时间常数小,反应速度快,可 以进行动态检测与实时处理,便于自 动控制;
(4)测量信号本身就是电信号,无 须进行非电量的转换,从而简化了传 感器与微处理器间的接口;
(5)传输距离远,便于实现遥测和 遥控; (6)微波无显著辐射公害。
11.1.4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1.微波液位计
相距为S的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相 互成一定的角度。波长为的微波信号从被 测液面反射后进入接收天线。接收天线接 收到的微波功率的大小也将随着被测液面 的高低不同而异。
由下终端器发射到被测物体下表面的 微波,经全反射后又回到下终端器,再经 过传输导管回到环行器A。因此被测物体的 厚度与微波传输过程中的行程长度有密切 关系,当被测物体厚度增加时,微波传输 的行程长度便减小。
图11-波传输 行程作为测量臂,而完全模拟测量臂微波 的传输行程设置一个参考臂。若测量臂与 参考臂行程完全相同,则反相叠加的微波 经过检波器C检波后,输出为零。
若两臂行程长度不同,两路微波叠加 后不能相互抵消,经检波器后便有不平衡 信号输出。此不平衡差值信号经放大后控 制可逆电动机旋转,带动补偿短路器产生 位移,改变补偿短路器的长度,直到两臂 行程长度完全相同,放大器输出为零,可 逆电动机停止转动为止。
补偿短路器的位移与被测物厚度增加 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S=LB−(LA−LA)=LB−(LA−h)= h 补偿短路器位移值S即为被测物厚度 变化值h。
4.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是综合利用微波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微波在不连续界面处 会产生反射、散射、透射,另一方面微波 还能与被检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此时的微 波场会受到材料中的电磁参数和几何参数 的影响。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基本参数的改 变即可达到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目的。
复合材料在工艺过程中,由于增强了 纤维的表面状态、树脂粘度、低分子物含 量、线性高聚物向体型高聚物转化的化学 反应速度、树脂与纤维的浸渍性、组分材 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以及工艺参数控制的 影响等因素,因此,在复合材料制品中难 免会出现气孔、疏松、树脂开裂、分层、 脱粘等缺陷。
遮断式微波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接收天 线收到的微波功率大小来判断发射天线与 接收天线之间有无被测物体或被测物体的 厚度、含水量等参数的。
11.1.3 微波传感器的组成
1.微波发射器
微波发射器是产生微波的装置。构成 微波振荡器的器件有调速管、磁控管或某 些固态器件,小型微波振荡器也可以采用 体效应管。
2.微波天线
图11-3
微波液位计
2.微波湿度传感器
当微波场中有水分子时,偶极子受场 的作用而反复取向,不断从电场中得到能 量(储能),又不断释放能量(放能), 前者表现为微波信号的相移,后者表现为 微波衰减。这个特性可用水分子自身介电 常数来表征,即
——储能的度量; 式中: ——衰减的度量; ——常数。
由微波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通过天 线发射出去。为了使发射的微波具有尖锐 的方向性,天线要具有特殊的结构。常用 的天线有喇叭形、抛物面形、介质天线与 隙缝天线等。
图11-2
常用的微波天线
喇叭形天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 以看作是波导管的延续。喇叭形天线在波 导管与空间之间起匹配作用,可以获得最 大能量输出。抛物面天线使微波发射的方 向性能得到改善。
3.微波检测器
电磁波作为空间的微小电场变动而传 播,所以使用电流—电压特性呈现非线性 的电子元件作为探测它的敏感探头。
微波传感器一种新型的非接触传感器 具有如下特点:
(1)有极宽的频谱(波长=1.0mm~ 1.0m)可供选用,可根据被测对象的 特点选择不同的测量频率;
(2)在烟雾、粉尘、水汽、化学气 氛以及高、低温环境中对检测信号的 传播影响极小, 因此可以在恶劣环 境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