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1认识论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政治复习计划

2016届高考政治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吕红妮为搞好2016届高三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16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一)第一轮全面复习,对高考考点逐一落实。

(2015年8月中旬—2016年2月底)第一轮复习教学进度2015年8月中旬——2015年9月底:《经济生活》2015年10初——2015年11中旬:《政治生活》2015年11中旬——2015年12中旬:《文化生活》 2015年12月中旬——2016年2月底:《哲学与生活》(二)第二轮专题复习: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触类旁通,坚持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

(2016年2月底—5月初)(三)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阶段,就是识瞄准高考,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掌握技巧,重点训练。

(2016年5月初—5月底)三、教学目标与策略(一)第一轮复习目标任务: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

具体措施:(1)以教材为准绳,按照课、框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巩固。

(2)每节配置一套课时作业,每课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并做到认真督察。

充分利用好纠错本。

(3)加强互研、掌握信息,立足学生实际,把互研落到实处,在基础知识上,力争不留死角。

第二轮专题复习目标任务:第二阶段复习时间短暂,要突出知识的主干性和体系的建构性,注意思维的概括性与发散性。

主要是知识梳理,深化知识网络。

①针对学生第一轮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专题复习整理,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②指导学生对知识、原理的重新整合,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高中政治认识论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认识论复习讲义

高中政治认识论复习讲义一.本单元考点:1.现象和本质;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4.实践的特征;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二.本单元重点: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三.本单元难点:1.如何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2.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四.本单元热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2.党风建设五.考点提要考点1 :现象和本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比较现象本质区别①现象是个别的东西;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东西;③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可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①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②本质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③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③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2、现象――3、本质――4、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2)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表现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5、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必要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对立(2)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研的可能性)依据-------现象和本质的统一(3)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6、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比较真象与假象:比较真象假象区别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联系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考点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及其特点2、理性认识及其特点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区别:首先,二者内容不同其次,二者程度水平不同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2)联系: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次质变,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016届高考政治应试策略

2016届高考政治应试策略
2016年高考全国卷政治 备考策略
•一、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分析 •二、学生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 •三、复习策略
一、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分析
• 1、近三年全国卷的对比分析: • 稳的地方:模块考查构成、题型、题量、赋分、各模块选择题 题量、赋分、非选择题各模块的组合方式、试题难度、试题对 能力测试的要求都没有变。 • 变的地方: • (1)《经济生活》总分没变,仍然是30分,但主观性试题设问 增加,第38题(2)其实是两问“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 (2)《文化生活》主观性试题设问增加,赋分也增加。由总分 14分,变为20分。 • (3)《生活与哲学》主观性试题设问和赋分都减少。总分由32 分,到26分。 • (4)没有计算题、图像题,没有漫画题、图表类题,没有古汉 语题。组合型选择题数量增多。2013年2个,2014年2个,2015 年11个。
一、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分析
• 2、就全国卷与山东卷 的对比而言, • (1)选择题各模块的 分值是不一样的。 • (2)非选择题各模块 的组合方式不同。 • (3)试题难度不同。
二、学生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
• • • • • • 1、主干知识抓得多,细枝末节易忽略。 2、核心主旨易抓错,仅凭只字片语来作答。 3、知识体系不健全,所背内容零散缺联系。 4、知识灵活度不够,缺乏相似点迁移能力。 5、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6、计算题练习少。
三、我们的复习方法
• • • • • • • • 1、时间安排 2、课标考纲 3、

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提纲答题思路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提纲答题思路教案新人教版

认识论【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区别】1.唯物论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宇宙,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2.物质与实践的区别:实践是联系物质与意识的桥梁,实践的主体是人在主观题的材料中,“物质”和“实践”的理论所对应的材料是不同的。

“物质理论”使用的材料强调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理论”使用的材料强调人主动地去投入工作、学习,用实际行动或实际效果来证明认识的正确、将一些科研成果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等。

3.认识与意识的区别①意识是指客观世界反映在人脑中的各种思维,可以是主动学习,也可以是被动反映,不带有总趋势,强调意识最后的结果②认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部分,是人的意识中的一部分,强调人通过主动实践、主动学习而获得的意识内容,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强调意识变化的过程③若题目理论范围大,“认识的理论”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使用的材料可以重叠【主观题】1.方法论固定3个,其中重点2个,可以搭配3个世界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另外真理本身有1个方法论。

2.没有最重要的理论,各知识考试均衡度高【几个主观题主要考向】3.强调实践的考察①考察实践的3个特征(理论考察,无需使用方法论)A.固定搭配:含义+3个特征(分点说明)+结合材料解释每一个特征B.理论一般不需要祥写,但要写出最低要求(2句理论+材料)并分点说明,每点至少3句②考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直接问可能性低,题干几乎都是要求从材料分析中获取理论)A.最低要求:分点写出4个部分+引用材料B.祥写理论:4个分点需作出相应理论解释C.一般只使用世界观,方法论用得较少,除非题目提到实践与认识(或真理)的关系③考察“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A.与②的区别:②材料强调实践,③在②的基础上材料会强调认识的作用B.固定搭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相应方法论C.都是结合其他理论一起考察,单独考察这一理论的概率较低,考试概率不如①、②高4.“真理”理论的考察①直接理论考察的题型较多,辨析类偏多(这一理论如果不直接考察理论,题目材料一般会提出科学研究、学术讨论、党的理论、国家规划的社会作用等内容)②一般搭配:真理3个性(分点写出)+2个方法论+引用材料③偶尔会考察含义、平等问题,先写一般搭配再考虑④经常结合认识无限性、反复性,做题思路为“5+2+1”5.考察“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理论:世界观2+方法论2+材料应用【选择题】1.实践①3个特征3选1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选12.认识①真理3个性的选择②反复、无限性的选择③根本途径为实践,但“途径”并非只有实践④党的理论、思想不能成为认识的来源、判断标准【知识结构】认识论:3个1.实践3个:3理论+1辩证关系+2方法论2.真理3个:客观性+具体有条件+3方法论3.认识反复性无限性3个:2理论+总趋势+2方法论。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一认识论pptx课件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一认识论pptx课件

考情分析 1.从近五年考情可以看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 性、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是高频考点 2.高考题多以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素材设置情境,以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在备考复习中,注意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发展、作用等,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无限性等观点进行分析和 理解;特别要关注神舟飞船、火星探测、国际空间站建设等科技成果的最 新材料,以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为载体,运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等知识加以分析和理解
专题十一 认识论
第二部分
政治
内容索引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高频考点•探究突破 关注热点•备考预测 跨点整合•专题建构
考情分析•备考定向
考点 考点683 实践的特点 考点68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考点685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考点686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687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688 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考点689 真理和谬误 考点690 认识的反复性 考点691 认识的无限性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 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 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 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 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人的所有意识都具有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 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改造世界是有前提的,要 承认世界的客观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 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
社会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人 取集体还是个人的
立的个人
历史性 活动的区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认识论教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认识论教案.doc

认识论1.从考点角度看,认识的过程是超高频考点,真理考查频度也较高;而实践的特征是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常正面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等,也常以误区的形式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真理、认识过程等。

主观题常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等。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生活处处是哲学,平时要提高运用哲学思维解读热点、漫画、古文、经典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1.设问模式(1)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2.答题要素(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提示】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和实践过程。

【提示】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2016·江苏政治)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突破”“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故排除②④,正确答案为B。

高三政治:《认识论》高考复习课思路教案旧人教版

高三政治:《认识论》高考复习课思路教案旧人教版

《认识论》高考复习课思路一、有效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第1题:材料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当然,也离不开国际交流和合作。

材料二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说:“火箭不允许轻易改,哪怕一个螺钉。

非改不可的,要通过实验来论证其可行性。

”材料三因火箭在上升期曾出现短暂共振现象,导致杨利伟搭乘“神五”升空时,在一个短暂时间内感到非常不适。

为此,研制人员时火箭进行了改进,“神六”航天员没有产生特别的不适感,但技术人员发现,火箭从起飞126秒开始,还是出现了逐渐增大的纵向单频振动。

最终研制人员确定了使用变能量蓄压器来抑制振动的方案,希望“神七”宇航员感觉比坐在劳斯莱斯里更舒适。

材料四我国近年来的l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6分)(2)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1分)分析:教师要先引领学生共同回顾“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完成后面的基础知识填空;其次结合材料进行讲解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把解题方法渗透到这道题的训练中来。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A、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B、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C、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反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2)、实践是认识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________、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1_.doc

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1_.doc

专题整合哲学基本派别的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由此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此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高考在本课的命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大。

这些题目的明显特点是:都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从试题的载体看,主要以社会热点、新名词、古诗词、漫画、具体生活事例为主,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备考中,应结合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诗词名句、著名论断等理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阵营基本观点内部区别主要区别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把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上的进步,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典型例题1】(2014·江苏卷)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

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A. 胸有成竹一叶障目B.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C. 盲人摸象唇亡齿寒D. 拔苗助长刻舟求剑【题组训练】1. (2013·江苏卷)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 认识论 学案 word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 认识论 学案 word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一、考点展示1、实践:含义、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与谬误4、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二、原理方法论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重视实践,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坚持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重难点突破(一)实践的特点1、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2、社会治理要重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论多数少数,不论强势弱势,不论公立民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3、“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4、为了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国务院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2. 真理是具体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3.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真理?(政策、理论、经验)(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016年新课标Ⅱ卷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2016年新课标Ⅱ卷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0月 下旬刊116· ·是换了一种表述方式,学生便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最终导致考试时原本应得的分数不能拿到手。

2.学生不能及时提问,有些不理解的题目或是公式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讲解。

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代沟,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不愿意咨询老师,更愿意咨询一些比自己成绩稍好的同学,但是其他同学即使自己会做也不一定能够像老师一样讲解的仔细易懂。

再或者是学生对老师过于敬畏,不敢与老师交流,觉得上课老师讲过的东西应该学会,而自己没有学会,因此不好意思再咨询老师,时间长了积攒的不会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成绩不如人愿。

二、高中物理的特点1.高中物理的知识深度更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中物理提高了学生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要求,并且大部分的物理知识由定性讨论进入到定量计算,难度加大。

比如动能的计算、电磁感应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等。

2.知识范围加大。

高中物理的知识相比初中内容更多更难懂。

3.高中物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上固定的物理概念,更要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三、如何有效鼓励学生学习物理1.正确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

物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

拿最简单的说:比如东西从高处降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淘米时用水除去米中的杂物,使杂物浮上水面,是由于浮力的缘故;乘坐游乐场的过山车以及电梯时都会感受到超重与失重的存在等。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物理的存在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有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经济科技和信息发展等密切联系,息息相关,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计划为了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总结往届高考复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全面、系统、扎实、有效的原则,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特制订本计划一轮复习:一、点面结合,理清脉络,夯实基础。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政治一轮复习,主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

对基础知识掌握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全面性,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重视重复记忆。

二、加强集体备课,精心研究两纲,把握高考动向。

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坚决落实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精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把个人的智慧融入集体,打群体战,决不孤军奋战。

同时,认真研究教材,深入研究考纲,把握高考动向。

考纲不仅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加强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

三、突出课堂,重在落实,追求实效。

课堂教学是整个政治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尤其高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过程,向每一分钟要质量,向每个知识点要分数,向每一道题要技巧。

四、加强有效训练,提高学生审题答题能力。

从近年的高考题来看,题型的设计及难易程度都适中,但学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是学生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

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等;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要用好每一节课,第一轮训练要专题知识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以专题训练为主。

专题知识训练能反复强化知识点,使学生能拓宽视野,稳扎稳打,综合训练又能让学生有全局意识,并可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薄弱环节;在训练中还要加强文字书写规范性的训练,下功夫练字,提高书写水平,答案设计要美观、合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联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区别:含义、阶段、可靠程度不同。

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
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

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2016-201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六步策略法

2016-201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六步策略法

2016-201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六步策略法高中政治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传统优良品质的传递,是我们世世代代美好品质的传播。

为大家推荐了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六步策略法,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重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前一类考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考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

高中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高中政 治认识论知识点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在高中政治的学习中,认识论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以及知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高中政治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认识论中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源自于实践。

比如,我们通过亲自种植植物,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所需条件,这是直接的实践经验;而通过阅读书籍、听取他人的讲解获取关于植物的知识,则是间接经验,但这些间接经验也是他人通过实践总结而来。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中的新问题、新需求推动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深化和拓展认识。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对于材料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促使材料科学不断进步。

再者,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不是由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

只有在实践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认识,才被认为是正确的。

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就是为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比如,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科研活动;而错误的决策则可能导致实践的失败和损失。

二、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暴露的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因为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对于宇宙的认识,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地心说、日心说,再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提高,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但仍然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6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键入文字]2016 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些是微观。

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下面是政治网整理的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

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

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

《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

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1。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1认识论考点剖析

2016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1认识论考点剖析

认识论知识点
主标题:认识论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2015年考纲,认识论涉及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

学生可以从“一、二、三”来个“窥一斑而知全豹”,即掌握一个基本观点,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两个概念,即实践和真理;领会并运用三个特点、三个原理、三个方法论:即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三个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法论要求。

学生在复习迎考时,夯实基础是前提。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
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2.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016年高考政治解题能力提升策略.pptx

2016年高考政治解题能力提升策略.pptx

谢谢你的关注
8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 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 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 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题号 答案 选A 选B 选C 选D 未选
21 C 8.26 5.5 67.06 19.09 0.09
〖启示〗意识不是决定作用,只是影响;意识是隐患与安全转化 的条件。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的同一性
2019-10-5
谢谢你的关注
18
22、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
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
38(1)政治12分 + 38(2)经济14分 39(1)文化10分 +39(2)哲学12分+ 开放性试题4分 有的年份设问顺序对调
2.近年非选择题主要涉及的考点
经济模块:财政赤字及其作用、消费的反作用、市场配置资源 、影响价格的因素、企业成功经营的原因、收入分配公平等,四 个单元都有所涉及 政治模块:考点比较集中,主要围绕政府(4次)、人民代表大 会与人大代表(3次),党的领导(2次)、公民(1次),第四单
题号 答案 选A 选B 选C 选D 未选 20 A 72.24 7.99 15.31 4.37 0.09
〖启示〗校训与当代核心价值观有共同点,不是全面反映;基本 途径之一。
2019-10-5
谢谢你的关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掌握基本理论的方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掌握基本理论的方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掌握基本理论的方法
考生应尽快熟悉高考考试的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 , 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以下是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掌握基本理论方法,请大家参考。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

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 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 , 从而做到准确把握。

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

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 , 即教材艾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

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

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 ,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 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

另外 ,在第一轮复习中 , 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 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 ,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 , 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掌握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局势这些,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备考策略
主标题:认识论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难度:3
重要程度:4
内容:备考策略。

1.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2.重点突破着眼运用
认识论部分常用的原理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

就认识论来说,最常见的设问角度是:
(1)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解题的理论要素: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理论要素构成: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提示:①真理特点: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理论要素构成:实践的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提示: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②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打破藩篱融会贯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在回答问题时既要注意题目设问要求,到底要求从哪个方面作答,又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联系,尤其象认识的有关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与选择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也属于认识的范畴,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讲述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这些知识时,讲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等等,这些也同样适用于认识,即人们社会地位、需要的不同,人们站的立场不同,认识也会出现不同。

因此在回答主观题时要注意这一现象。

比如2015新课标Ⅰ第39题第(2)小问,就体现这种现象。

例如.(2015新课标一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

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功能反映。

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记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分)
【解析】该题的最大特点是,仅仅从“认识论”找答案似乎很难,但一旦学生理解了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等从本质上看都属于认识的范畴,因而,凡是导致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出现差异的原因,均可迁移到导致不同人认识有差异,即本题感受有差异的原因,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