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童年

合集下载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译序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译序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1译序---------------------------------------------------------------------------------------------------------------------- 编辑整理::/编辑:王鹏来源:中国心理人才网新浪译序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荣格...译序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

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

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

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

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上了原罪重担的蛇呢?上帝也并不是至善的,有时甚至是可怕地横暴和恶毒:他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以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的诚心;他甚至让大洪水淹没这个世界来祸害人类等。

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

荣格又是个敢于行动的人。

中学时代,老师指责他作文剽窃抄袭并威胁要开除他的学籍,荣格敢于进行抗辩。

在巴塞尔大学医科学习的第三年,他毅然放弃了老师提携他做助手及到维也纳进行内科深造的良机,转而决定改学精神病学。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本能与无意识(1916)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1931)现实与超现实(1933)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4/1950)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936)现代人的精神问题(1928/1931)心理学的现代意义(1933)创造的赞美诗(1912)美学中的类型问题(1921)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1922)心理学与文学(1930/1950)《尤利西斯》:一段独白毕加索(1932)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1928)纪念理查·威廉(1930)心理学与宗教(1937)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1959)荣格的主要学说\概念\著作个性化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译个体化: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ego)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

[编辑]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荣格认为在无意识中有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

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

[编辑]原型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

∙阿尼玛(Anima):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

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

当男人对女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时,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女人身上。

荒原狼中的赫尔米娜就是黑赛心中的阿尼玛。

∙阿尼玛斯(Animus):女人无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个。

泼妇很可能有负面阿尼玛斯。

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与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玛斯形象的投射。

∙阴影(Shadow):无意识中与自我(ego)相反的性格。

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中的阴影联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负面的阴影。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领导人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 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世 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 祖之一。
智力早熟、阅读广泛的童年 与弗洛伊德的二三事 分析心理学的诞生
心灵的真空

必须寻找新的价值来填补,拓展人的精神视野 和文化视野。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之中,喜欢回忆过去,惧怕死亡,并考虑来世问 题。 老年人必须通过发现死亡的意义才能建立新的生活目标。 强调心灵的个性化要到死后的生命中才能实现,意味着个人的生命 汇入到集体的生命中,个人的意识汇入到集体潜意识中。
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 一种隐秘的‚神圣‛ 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 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
阴影 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
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 ‚本我‛,它是本 性中的原始部分。在个体众多原型中,阴影原型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也容纳着人 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人格中卑劣的部分。 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 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 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 影中的兽性一面。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及其评价
小组成员
• 宋晓帆 • 学号:200807030116
• 黄丽英 • 学号:200807030135
荣格的思想光辉

【最新】荣格自传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9页)

【最新】荣格自传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荣格自传读后感荣格自传读后感,荣格是一位心理学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荣格自传读后感,欢迎阅读!荣格自传读后感【1】几年前读了《荣格自传》,整理一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当初在图书馆借回来的,心里一阵喜悦,他的传记里到底写的什么玄妙的东西让我久闻其大名,这些心理学大师的传记到底写些什么,我能从中有什么收获。

当初当我怀着无比急切向往好奇求知求助的心情打开这本书的,希望能有些收获。

可是看的时候,我的感觉有点崩溃,心里有点抓,他对内的探索程度让我惊呆了,这些都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人会这样细致地去翻我们甚少愿意去留意的“思维碎片”,“梦境”,详细描绘出来,并兴致勃勃。

想不到这本书分析内部世界分析得如此深入,想不到内部世界可以这样被分析,想不到世界上有一门学科是这样的,这门学科就叫做“心理学”吗,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内部历程。

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他的内省,思考,回忆和梦,而少是记录生活事件的。

他花了大部分篇幅来分析这些内省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值得他饶有兴致地花大篇幅来细致地记录?当时看得我着实有点不耐烦,不过还是克服了我的烦躁,把这本书粗略地看完了,不是太懂。

不过现在想起来有点回味无穷,这些就是我们的内在世界,原来这些东西是如此重要和富有魅力,并且很好玩。

我觉得读这本《荣格自传》,就像是一个急躁的人和一个超级耐心细心的人在对话,感觉他拼命地用很多文字,举很多例子,就是想把他的观念描述清楚,不过又总是描述不清楚的感觉,越说越复杂和纠结。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活像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老爷爷在向你诉说他的内省经历,太细致了点,连一些小细节也不放过,像是要把他所有思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要记录下来。

我的直觉是,他的记忆力可真好,连一些梦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一些景色的小细节,他也描绘得非常的详细。

0277《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

0277《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

0277《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第一章童年第二章中学时代第三章大学时代1、第二人格没有什么明确的特征;他是一种永存的生命,出生、活着、死去,集所有于一身,一种无所不包的生活幻觉。

虽然他无情地看穿了自己,却无法通过第一人格那浓重的、阴暗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尽管他渴望这样做。

在第二人格处于支配地位时,第一人格便包含并淹没在第二人格中,与第二人格的情况恰恰相反,第一人格把第二人格看作一个内部黑暗的区域。

第二人格觉得,关于他的任何可以想象的表达,都像投到世界边缘的一块石头,最后毫无声息地落入无限黑暗当中。

不过在他(第二人格)身上,光明处于统治地位,好像位于一座皇宫的宽敞大厅里,高大的窗户全都朝着洒满了金色阳光的风景敞开。

在这里是意义和历史的连续,它们与第一人格生活中不连贯的偶然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者和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真实的接触点。

2、小孩子对于大人说话的反应,远比不上他们对无法估量的周围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小孩潜意识地使自己适应它们,而且他们身上产生了具有补偿性质的种种关联。

3、一种新思想,甚至只是旧思想的一个不寻常的方面,只有靠事实才能与人沟通。

事实是站得住脚的,而且不会稍纵即逝;某个人早晚都会遇到它们并认识到他所发现的是什么。

4、说到底,人是一个事件,它无法判断自己,是好是坏,全都交由他人评判。

第四章精神病治疗活动第五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精神的指针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摇摆,而不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摆动。

第六章正视潜意识1、最重要的是使这些潜意识的内容人格化,从而使自己与它们区分开来,同时又使它们与潜意识产生关系。

这是剥夺它们权利的技巧。

将它们人格化并不太难,因为它们总是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一种自身独立的身份。

它们这种自主性最不令人舒服的地方就是叫人迁就它。

然而,潜意识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却给了我们控制它的最佳手段。

荣格

荣格

性格类型理论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 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 种性格类型。 种性格类型。 外倾思维型:既外倾又偏向于思维。 (1)外倾思维型:既外倾又偏向于思维。其思想特点是一 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 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 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 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 格特点; 格特点; 内倾思维型:既内倾又偏向于思维功能。 (2)内倾思维型:既内倾又偏向于思维功能。其除了思考 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 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 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外倾情感型:既外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 (3)外倾情感型:既外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情感符合 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 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 寻求与外界和谐; 寻求与外界和谐; 内倾情感型:既内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 (4)内倾情感型:既内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感情由内 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 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力图 保持隐蔽状态, 保持隐蔽状态,易忧郁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Carl Gustav. Jung , 1875-1961)
个人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Carl Gustav. Jung , 卡尔·古斯塔夫· 1875-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 1875-1961)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早 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 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曾被弗洛 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 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分析心理 学的创始人。 学的创始人。 一生卷帙浩繁,主要著作有《潜意识与心理学》 一生卷帙浩繁,主要著作有《潜意识与心理学》 1912)、 心里类型学》 1921)、 )、《 )、《 (1912)、《心里类型学》(1921)、《分析心理学的 贡献》 1928)、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1933)、 )、《 贡献》(1928)、《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记忆、梦、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1958)、《记忆、 )、 反思》 1961)、 人极其象征》 1964) )、《 反思》(1961)、《人极其象征》(1964)等。 被誉为“苏黎世圣哲” 被誉为“苏黎世圣哲”。

《荣格自传》读后感

《荣格自传》读后感

《荣格自传》读后感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我们称之为命运。

读完这本书后,我整个人对其中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荣格的资料,这本《荣格自传》的概况在百度上就可以搜到,在此,我不打算重新录入这些信息,感兴趣的可以搜索百度,查找荣格的资料,但是就书中一些观点和语言,和吸引我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首先,是书中一些频繁出现的观点和术语,作此解释:在荣格看来,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等三个层面所构成。

意识: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

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

荣格认为意识是心灵中很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和淘汰性。

正是出于自我才保证一个人人格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个体潜意识: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

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

它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荣格认为情结的作用是可以转化的:它既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中的障碍,也可以成为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情结来自先在的超个体的共同的心理基础。

集体潜意识: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不同于个体潜意识,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而是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象。

由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就不需要借助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个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境下与他的祖先的行动相似,”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助”’就是原始意象起着一部分的作用。

•力比多即性力。

精神分析--荣格分析

精神分析--荣格分析
荣格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难题进行了研究, 如:宗教问题、炼金术、神话、象征、梦和超感官知觉, 他的研究对人们极具启发性。他把宗教心理学化,并把心 理学宗教化。这为人们理解宗教心理体验和人的心理的深 层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⒉荣格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
他的心理类型理论使他成为人格类型研究方面的先驱和最 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类型理论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和认 可,并被改编成人格类型问卷,在教育、管理、医学和文 学等领域有实际的应用。
⑴梦的起源
他把梦看做潜意识与人的交谈,认为梦有两个来源:
①童年期的经验 ②由遗传获得的人类各种原始意象或心理积淀,即集体无
意识。
⑵梦的语言
他认为,意象就是梦的语言。
释梦主要是“翻译梦的语言”:
通过梦者自己所做的提示和联想,或者,通过历史资料的 考察,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以及文学、艺术、神话、 宗教等方面的意识知识来分析梦的无意识含义。
必然失之偏颇。荣格注意到弗洛伊德的错误倾向,就使他的理论更接近现实。
荣格的许多观点对他以后的心理学家都产生影响。如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对弗洛姆产生影响,后者以后提出了社会潜意识。再如他对人格类型的划分,
在拓展心理类型学方面作了一大贡献。他所提出的内倾-外倾的划分方法为大
多数心理学家所接受,至今仍是划分人格的主要依据之一。
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是一位虔诚的 牧师
两个哥哥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
父母不和睦,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
1895年荣格进入巴赛尔大学主修医学
1900年的12月毕业,成为苏黎世大学伯戈尔私立精神病院 的助理医生,开始接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1904年至1905年期间,荣格积极地参予由布雷勒领导的有 关于早发性痴呆(后改为精神分裂症)的实验计划。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

荣格都有哪些著作本能与无意识(1916)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1931)现实与超现实(1933)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4/1950)集体无意识的概念(1936)现代人的精神问题(1928/1931)心理学的现代意义(1933)创造的赞美诗(1912)美学中的类型问题(1921)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1922)心理学与文学(1930/1950)《尤利西斯》:一段独白毕加索(1932)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1928)纪念理查·威廉(1930)心理学与宗教(1937)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1959)荣格的主要学说\概念\著作个性化个性化(Individuation)或译个体化: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ego)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

[编辑]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荣格认为在无意识中有个人无意识及集体无意识。

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类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并比较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宗教、神话、传说、童话、与梦,发现许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结论。

[编辑]原型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

∙阿尼玛(Anima):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个。

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

当男人对女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时,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女人身上。

荒原狼中的赫尔米娜就是黑赛心中的阿尼玛。

∙阿尼玛斯(Animus):女人无意识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个。

泼妇很可能有负面阿尼玛斯。

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与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玛斯形象的投射。

∙阴影(Shadow):无意识中与自我(ego)相反的性格。

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中的阴影联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负面的阴影。

【蓝天心理微课堂03】《与荣格相遇》文字稿

【蓝天心理微课堂03】《与荣格相遇》文字稿

【蓝天心理·微课堂03】《与荣格相遇》文字稿我们再回头去看荣格,荣格本来是生于1875年7月26日,他是生在瑞士的一个叫凯斯维尔的小村庄里边,他的父亲是叫保罗荣格,他的母亲叫普赖斯维尔克,他的祖父叫卡尔荣格,荣格的父亲在给他做洗礼的时候,就取了荣格祖父的名字,来去纪念他祖父的伟大,因为荣格的祖父在当地是十分有影响力的,是一个很受尊敬的医生,后来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校长,和共济会瑞士分会的会长,他的祖父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常大,关于有很多传闻,比如说荣格的祖父是歌德的私生子,虽然荣格的祖父也叫卡尔荣格,长得非常像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但是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这只是很多人的想象,甚至是猜测,甚至到后来成了一种传说,而不是基于真正的事实的研究,但是大家都对这样一个八卦都饱含着激情,因此在这种程度上,大家关于荣格的祖父是不是歌德的私生子,传得在一段时间是沸沸扬扬的。

荣格的母亲来自一个非常古怪的神学家的家庭,荣格的外祖父是致力于研究希伯来语,他认为希伯来语是天国里边讲的语言,他是犹太复国主义早期的倡导者,产生果幻象,曾与死去的人谈过话,他要求他的女儿在他写作布道词的时候坐在他的身后,以防魔鬼越过他的肩头去窥探,一直持续到荣格的母亲出嫁之前,在这样的氛围中,荣格的母亲在后期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幻觉、幻视和幻听的现象。

荣格在小的时候他家搬过两次,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家从莱茵河旁边搬到了劳芬,再到他四岁的时候,从巴塞尔搬到了劳芬,这样频繁的搬家,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可能并不会给他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荣格在他的《回忆梦思考》里边把他家里边给描述得就是令人无法喘息,到处弥散着一种死亡、忧郁和心神不宁的感觉,他的父母之间也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些麻烦,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压迫,他告诉我们,他们不住在同一间卧室。

荣格在小的时候是跟父亲一起睡的,而他的母亲曾经有过一次精神崩溃,因此他的母亲不得不去住院,住了好几个月,因此这次的成长分离,会产生一种非常不好的影响,那这种不好的影响就像约翰鲍尔比包括后来的客体关系学派所强调的,就是说婴儿失去母亲会表现出那种绝望,而对他绝对需要母亲在身边,却遭到受挫之后的一种反应,如果出现这种不幸,婴儿确实能够活下来,但是代价会形成一种情感的疏离这样一种防御的态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PPT资料(正式版)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PPT资料(正式版)
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经验相联系的潜意识表层,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 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即发生于个体身上的个体经验
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情结形式表现出来
荣格认为,心理治疗就是要帮助患者从情节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后来认为, 情结不只是消极的,实际上他常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3、集体潜意识
★情结理论
1、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 的人格结构。 2、情结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3、情节属于个体潜意识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机器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 其原型联结起来。 4,人人都有情结,在不很多方面各不相同。
(二)人格结构理论
荣格在西方的“正统”心理学中,堪称是异教徒。荣格虽然师承弗洛伊德,也确从弗洛伊德 身上得到不少本事,弗洛伊德甚至私下说“荣格是天才”,初期两人都有英雄惜英雄的悸动,弗 洛伊德写信给荣格时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将要拥有精神医学允诺之地。”蜜月 期很快过去,1912年荣格发表了《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与弗洛伊德产生了分歧,主要分歧 在于对里比多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荣格则认为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 力。表现于生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由此,荣格全盘推翻了佛洛依德的理论。
荣格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 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世 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 祖之一。
智力早熟、阅读广泛的童年 与弗洛伊德的二三事 分析心理学的诞生
1875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少年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 相悖。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 任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上世纪20年代,曾 到非洲、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进行几次旅行考察,开始研究种族潜意识的性质与现象,广 泛考察了古代神话及祭祀仪式。1961年去世。

荣格生平

荣格生平

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生平简介2006-07-13 点击数:1157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Jungian1875-1961)瑞士著名精神科医师,也是分析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

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

荣格是一位学贯东西的学者,在世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26日荣格生于康斯坦斯湖畔一个乡村的自由主义的新教牧师的家庭,据说其曾祖父是哥德的私生子,深受当时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是一名杰出的医师。

荣格的父亲是路德教派的牧师,过着严谨的清教徒生活,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

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除了他的父亲外还有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

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

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

到了6岁之後,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著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

多年之後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

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

荣格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他喜欢独自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享受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领悟大自然给他的神秘启示。

荣格从小就喜欢幻想,对梦中的怪异世界感到好奇与焦虑。

有一次,他利用一截木尺刻了一个人像,并为它做了一件外衣,他把这个木刻人像和一块涂有两种颜色的椭圆形石头放在铅笔盒中,藏在阁楼的横梁上,在学校上课时,荣格利用小纸片写一些密码式的讯息,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潜到阁楼上,将这些字条放在摆有木刻人像的铅笔盒中,类似某种神秘的仪式。

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确实改变命运的事情。

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

心理学史成功人物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心理学史成功人物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天空中的现代神话——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心理类型》,《分析心理学与梦的释义》和《记忆、梦、思考》等。

牛津大学的荣格研究专家安东尼·史蒂文斯曾说:“荣格既博学又高产:除了心理学、心理分析和医学之外,他还对神话学、宗教、哲学、诺斯替教和炼金术拥有百科全书般的了解。

除了他的母语德语,他还懂英语、法语、拉丁语、古希腊语,熟悉欧洲各国的文学。

”荣格,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在他85年的生命里,他在心理学领域乃至在整个世界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荣格的生平荣格出生于瑞士。

他的思想也在这美丽的祖国上渐渐地成长和成熟,最终滋润了欧洲的心理学界和思想界。

少年时代的荣格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

他和同学相比很特别,脆弱而且容易受伤害。

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

后来辞职自己开诊所。

1911年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

晚年的荣格隐居于在苏黎士湖旁,在这个安静、能和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地方默默的思考着.。

1961年6月5日,这位当代思潮中最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安然的病逝于湖上的家中。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力比多这一概念,认为力比多不仅包括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而且也包括阿德勒的向上意志和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心理能量,它在意识和潜意识的两端不间断地流动着,并在人的每一项活动中表现出来,它类似于柏格森的活力。

荣格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力比多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追求营养的形式,在青春期以后才更多地表现为性欲的形式。

荣格小传

荣格小传

荣格荣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一个名叫凯斯维尔的乡村里,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他的父亲和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

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

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

荣格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他常常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他喜欢独自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享受与大自然默契的愉悦,领悟大自然给他的神秘启示。

这一切使得荣格自小就非常内向、敏感。

1907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彼此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此后,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他们的"蜜月"。

弗洛伊德器重荣格,称他为"我亲爱的儿子"。

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认为"当我所建立的王国被孤立的时候,惟有荣格一个人应该继承它的全部事业"。

1911年,弗洛伊德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推荐荣格担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而荣格也非常尊敬弗洛伊德。

但是,两人的亲密关系毕竟不能掩盖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思想上的分歧。

这首先并且也集中地在性理论方面暴露出来。

事实上荣格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把力比多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指向未来并不可破坏的生命力,可以被导向不同的方向,性不是它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形态。

开始,荣格只是在和弗洛伊德的通信与私下交谈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到1912年,他发表了《力比多的象征》一文,同年夏天,他又去美国讲学,在那里,他终于公开了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分歧。

1913年10月,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年鉴》主编职务;1914年又辞去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职务,然后又退出了学会。

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友谊、合作和往来至此结束,但是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弗洛伊德真诚的敬意。

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一个名叫凯斯维尔的乡村里,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他的父亲和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4童年---------------------------------------------------------------------------------------------------------------------- 编辑整理::/编辑:王鹏来源:中国心理人才网新浪一童年在我六个月的时候,我的父母从康斯坦茨湖边的凯斯威尔移居到莱茵瀑布边上的洛封城堡,住进一所牧师宅邸。

那是1875年。

我开始记事大概是在两三岁。

我还依稀记得那住宅、花园、洗衣房、教堂、城堡...在我六个月的时候,我的父母从康斯坦茨湖边的凯斯威尔移居到莱茵瀑布边上的洛封城堡,住进一所牧师宅邸。

那是1875年。

我开始记事大概是在两三岁。

我还依稀记得那住宅、花园、洗衣房、教堂、城堡、瀑布,那个叫做沃思的小城堡和教堂司事的农场。

这些记忆仿佛是一片模糊的大海中漂浮的小岛,一个个孤立地浮动着,互相连不起来。

有一个情景浮现出来,那也许是我生活中最早的记忆,不过它只是一个非常迷离的印象。

我躺在树阴下的一辆儿童车里,那是一个明亮温暖的夏日,天空蓝蓝的,金色的阳光穿过绿色的树叶,儿童车的车罩打开了,我刚刚睡醒,发现了这光辉灿烂的美景,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舒适感觉。

我看见太阳在树叶和花丛中闪烁。

一切都是那样的神奇、多彩、美好。

我记得的另一个情景是:我坐在餐厅里,餐厅在这幢房子的西头,我蹲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用小匙舀热牛奶喝,牛奶里泡着碎面包块,味道好极了,气味也很特别。

那是我第一次闻着牛奶的味,可以说,我在那个时候有了嗅觉的意识。

这一记忆同样是非常遥远的。

我还记得:一个美好的夏天傍晚,姨妈对我说,我让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就领我从家里出来,走到去达申的大路上。

远处天边阿尔卑斯山脉沐浴在夕阳的红色闪光中。

那天傍晚,阿尔卑斯山看得格外清楚。

看那儿,我听见她用瑞士方言对我说,山全红了。

那是第一次,我明白我看见了阿尔卑斯山。

随后我听说,第二天,村里上学的孩子要去郊游,爬苏黎世附近的干特里峰,我也急着想要去。

可是他们说,像我那样小的孩子不能去,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伤心透了。

从那时候起,在白雪覆盖下闪光的大山旁边的干特里峰和苏黎世就成了我梦幻中不可企及的一块土地。

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记得母亲带我去图尔高看一些朋友,他们在康斯坦茨湖边有一座城堡。

我立即被水迷住了,渡船激起的浪一直冲到岸边,阳光在水上闪烁,水下的沙子被浪花冲成一道道小埂。

湖向无垠的远方伸展开去,那广阔的水面在我看来简直是说不清的喜悦,不可比拟的瑰丽。

就在那时,一个想法在我脑子里生了根:我一定要一辈子生活在湖边。

我觉得,没有水,人生活不下去。

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有许多陌生人,乱哄哄的,显得特别激动。

女仆飞快地跑过来,嚷着:渔民们发现了一个死人从瀑布上冲下来的他们要把他抬进洗衣房里去。

我父亲说:好吧,好吧。

我当时就要去看那死了的孩子。

母亲把我拉了回来,严厉地禁止我到花园里去。

等所有的人都走了以后,我立即悄悄地溜进了花园,来到洗衣房,可是门锁着。

我绕着洗衣房转了一圈,发现房后有一个排水槽,一直通到斜坡下面,槽里流着细细的血和水。

我觉得这事特别有意思,那时我还不到四岁。

我还记得:我哭闹着,发着烧,没法睡觉。

父亲把我抱在怀里,在屋里踱来踱去,唱着他学生时代的那些老歌。

我特别记得我最喜欢的一首,总是这首歌使我安静下来。

它是这样开始的:四处静悄悄,人人都睡觉直到今天,我还记得父亲的声音,在静静的夜晚,向我唱着。

母亲后来告诉我,我那时得了湿疹。

当时,我的心头有种朦胧的暗示,父母在婚姻问题上是不顺遂的。

1878年我那场病一定与父母的短暂分离有关系。

母亲在巴塞尔的医院里呆了几个月,她的病大概起因于婚姻上的麻烦。

她走后由一个姨妈照料我。

这位姨妈是位老处女,比母亲大差不多二十岁。

母亲的离去使我深深地感到痛苦。

从那时起,有人一讲爱这个字,我就有一种不信任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女人在我心中引起的是一种固有的不可靠的感觉。

而父亲却意味着可靠和没有权力。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精神创伤开始人生之行的。

后来,这些早期的印象有所改变:我信任男人,但他们却让我失望;我怀疑女人,可她们并没有让我失望。

母亲离开后,女仆也来照料我。

我现在依然记得她把我抱起来,把我的头靠在她的肩上的情景。

她有一头黑发和一副橄榄色的面孔,和母亲完全不一样。

就是现在,我还仿佛看得见她的发型轮廓、她的喉,那深深的肤色和耳朵。

她的一切在我看来都那样奇特,但也格外熟悉。

好像她不属于我们家,而是只属于我一个人。

好像她是和一些我还不能理解的神秘事物联系在一起似的。

这一类姑娘后来成了我潜意识中异性人格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她所传达的那种既生疏又始终为人所认识的感觉,是后来在我心中象征女性本质的那个形象的一种特征。

从父母分居的时候起,我的记忆中还有另一个形象:一个年轻美丽的、非常漂亮的、迷人的姑娘,她有蓝色的眼睛,美丽的头发。

是她引着我在蓝色的秋天,在瀑布下面沃思城堡附近,沿着莱茵河,徜徉在金色的枫树和栗树下。

阳光穿过婆娑的树枝,黄色的叶子飘落在地上。

这个姑娘后来成了我的继母。

她崇拜我的父亲。

后来直到我二十一岁时才再次见到了她。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明显的记忆。

下面我要说的是另一些力量更大、影响更深的印象,其中一部分我只是朦胧地记得。

例如,有一次我摔下了楼梯,还有一次摔倒在火炉腿的一个角上,我记得那疼痛、流血和一位医生给我缝头部伤口的情形直到上大学预科最后一年时,头上那块疤痕还清晰可见。

母亲还告诉我,有一次在去诺伊豪森过莱茵瀑布桥时我差点儿掉下去,幸亏女仆及时抓住了我我的一条腿已经滑出了栏杆。

这些事指明了潜意识中自杀的冲动,或者说,对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极力的反抗。

那段时间,每到夜晚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常常听到有什么东西在屋里走动。

听到莱茵瀑布沉闷的咆哮声,我便觉得四周到处都是危险地带。

总有人淹死,尸体从岩石上冲下来。

在附近的墓地里,教堂司事总是挖坑,挖出一堆堆棕色的土,黑黑的、严肃的男人们穿着长长的礼服,戴着特别高的帽子,穿着闪闪发光的黑色靴子,他们总是抬出一个黑色的木盒子。

这时,父亲总是穿着牧师的长袍,声音洪亮地讲话。

女人们都在哭泣。

听人说,有人正被埋进地上的这个坑里。

有些人先前在这里,现在都突然不在了,然后便听说他们被埋掉了,上帝把他们召到他那里去了。

母亲教我做祈祷,每天晚上都要做。

我很乐意祈祷,因为它使我在深沉不安的暗夜面前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展开您的双翼,慈祥的耶稣,把您的小鸡,您的孩子咽下。

如果魔鬼要吞食他,那只会是白搭。

请让天使就这样唱吧!耶稣能给人安慰,他是个善良仁慈的先生,像城堡里的维根斯坦先生似的,富有、威严、庄重,对夜里的小孩子特别关心。

至于他为什么会像鸟那样长着翅膀,却是一个谜,不过我并没有过多地去考究这个。

我觉得更有意思、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小孩被比作小鸡,耶稣显然很不情愿地、像吃苦药一样地吃了他们。

这不大容易理解,后来听说,魔鬼也喜欢小鸡,为了免得小鸡被魔鬼吃掉耶稣才这样,我才恍然大悟。

虽然耶稣并不喜欢那味道,可他还是把孩子们吃了,这样,魔鬼就抓不着他们了。

这么一想,心里就觉得很安宁。

可是现在我又听说耶稣还要吃别的人,况且,这吃同样是把他们埋在地上的坑里。

这种不吉利的类比产生了不幸的后果,我开始对上帝产生了怀疑。

他失去了那令人安适的、慈祥的、大鸟的特征,却和那些身穿礼服、头戴高帽、脚穿闪光的黑靴、抬着黑盒子埋葬死人的阴郁的黑衣人们联系了起来。

这些思索造成了我精神上的第一次创伤。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像平常一样,坐在屋前的大路上玩沙子。

大路从屋旁穿过,通向山冈,消失在山坡上的一片树林里。

所以,从房子旁可以看到伸展出去的、相当长的一段路。

当我抬起头来时,看到身穿黑色长袍,头戴一顶特别宽大的帽子的人从树林里走来,好像是个穿着女人服装的男人。

那人慢慢地走近了,我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穿着拖到脚的黑色长袍的男人。

这种景象使我害怕起来,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迅速传遍全身,脑子里闪现着一个可怕的念头:这是一个耶稣会会士。

前不久,我偷偷地听到父亲和一个来访的同事聊天,谈到了耶稣会会士们阴险的活动。

从父亲半是恼恨、半是恐惧的语调,我猜想,那些耶稣会会士特别危险,甚至对父亲也造成了威胁。

事实上,我并不明白,耶稣会会士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我对祈祷词中的那个词耶稣是熟悉的。

我想,从山上下来的那个人一定是化了装,要不他为什么要穿女人的衣服呢?也许,他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屋子,冲上楼梯,躲在阁楼上最黑暗的一根房梁下。

我不知道我在那里藏了有多久,不过一定相当长,因为当我壮着胆子下了楼,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去张望时,那个黑衣人却连影儿也不见了。

那以后许多天,恐惧一直抓住我,我再也不敢走出屋子了。

即使后来再去路上玩时,那树木葱郁的山坡始终让我不安和警觉。

当然,过了很久,我才知道,那黑衣人只不过是个无害于人的天主教神父就是了。

大约就在同时我说不清,也许要早一些我有了最早的梦的记忆。

这个梦后来一直占据着我的心。

我那时大概年仅三四岁左右。

我们的住宅孤零零地立在洛封城堡附近,教堂司事农场的后面有一大片草地。

梦中的我正站在这片草地上。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的石砌的洞,我过去从没见过这样的洞。

我好奇地走过去,朝里面窥视,看见有一排石阶一直通下去。

我迟疑了半天,还是胆战心惊地走了下去。

洞底走不多远有一个圆形的拱门,门上挂着一块又大又沉的绿色帷幕,那幕好像是用加工过的锦缎制成的,显得十分气派。

好奇心逗弄着我,很想看看幕后边是什么,于是我便掀开了它。

在暗淡的光线下,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大约三十英尺长的长方形屋子,屋顶呈拱形,由加工过的石头砌成,地板上铺着大石板,中间还铺着一条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通到一个低低的平台,平台上放置着一个金光灿烂的宝座,座上也许有一块红色的垫子,那豪华的派头简直就像童话中描写的国王的宝座一样。

宝座上立着一个什么东西,最初我以为是个树桩,大概有十二到十五英尺高,一英尺半到二英尺厚,它十分高大,几乎顶到了屋顶。

后来才发现,它的成分挺有意思,它不是由木头,而是由皮和肉组成的,顶上有一个圆圆的像人头那样的东西,上面没有脸,没有头发,顶端有一只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屋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