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考点预测

合集下载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历史常识高频考点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考生知识结构背景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于是总会遇见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对部分中的历史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供广大考生参考。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一、经济基本概念与宏观经济分析作为公务员备考的经济常识重点之一,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经济学基本概念:供给与需求、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1.2 宏观经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1.3 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及其特征,如景气、萧条、复苏和扩张等;1.4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二、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在备考公务员考试中,理解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2.1 市场经济原理: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2.2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调节。

三、财政与税收政策备考公务员考试对财政与税收政策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重点内容:3.1 财政基本原理: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财政自给自足和财政公平等原则;3.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3.3 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3.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解货币银行以及货币政策对备考公务员考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4.1 货币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4.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等相关知识;4.3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和解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弹性。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5.1 国际贸易基本原则: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和影响;5.2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影响;5.3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与失衡、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A.在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B.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C.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D.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2.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3.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A.缺煤、富油、少气B.富煤、缺油、少气C.缺煤、缺油、多气D.富煤、富油、多气4.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其标准时点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B.所取得的数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C.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完全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D.采用按户口所在地登记的原则5.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C.西部大开发覆盖地域指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D.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工作时保障和改善民生6.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③②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7.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集方案B.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该村村民赵某C.两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D.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8.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国家主席9.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直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10.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下列全部属于近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A.歌德巴克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2.关于我国的军衔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有棕绿色、天蓝色、黑色三种B.一般分帅、将、校、尉、士五个等级C.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曾被授予元帅军衔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是在1949年13. 关于中国交通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1、2、3、4开头B.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C.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南昌试飞成功D.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14.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15.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16.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17.2010年新成立的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A.新疆喀什B.上海浦东C.天津海滨D.重庆两江18.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C.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D.震源底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19.京剧作为我国著名剧种,和中医、国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杏园”B.京剧行当中的“净”是指女性角色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D.《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20.关于我国的出土文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B.西安附近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可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C.越王勾践剑是战国时期兵器冶炼技术的杰出成果D.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红、蓝、白三种颜色为主21.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22.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达,正确的是:A.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被称为“书圣”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C.《真书千字文》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D.“苏、黄、米、蔡”中的“黄”指的是黄公望23.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开普勒职称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歌白尼学说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2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D.家中遇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2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易吸收辐射热B.驱长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C.按照建筑采光要求,相同高度的住宅群,昆明的楼房距应该比哈尔滨的楼房间距大D.在汽车玻璃清洗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可使其抗冻效果更好第一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012国考必备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

2012国考必备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解析考试范围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

主要侧重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涉及法理、宪法、行政法及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等。

题型一、识记类例.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二、应用类例.甲欲杀死乙,于是用尖刀猛刺乙两刀,甲看到乙身上鲜血直流,顿生怯意,于是中止了其刺杀行为并跑掉。

乙虽然未伤到重要部位,但是长时间无人救治,最后失血过多而死,那么甲属于( )A 犯罪未遂B 犯罪中止C犯罪即遂D 犯罪结束备考方法一、抓重点1、法律尤其是宪法、行政法2、政治关注时事3、管理公文、公务员法二、多做真题从真题中体会考试重点、学习解题技巧三、不求甚解不要奢求成为法律、管理、科技、历史专家,达到考试要求层次即可。

即掌握基本常识。

法理学法的含义法的概念: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例.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法的部门1.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3.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

例: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1)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1)

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列各项不属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措施的是()。

A.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中国在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努力构筑“伙伴关系”框架,这种框架将为中国营造一种良好的国际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下列关于中国目前建立的“伙伴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 中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 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D. 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3.关于我国的气候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 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沙漠气候C.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D. 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4.关于我国2011年新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B.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C.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D.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以下战斗:①台儿庄战役;②百团大战;③淞沪会战;④平型关战役。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④③①②B. ③①④②C. ④②③①D. ③④①②6.()年,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1971B. 1973C. 1975D. 19767.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5日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B.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C.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热点考题预测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热点考题预测

2012年国考常识国情社情热点考题预测行测科目的备考中,常识判断模块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诸多考点,近年来考题难度有所加大,与其他模块不同,常识判断也没有的明显奏效、短期提升的复习方法,这让很多考生面对常识备考,难以下手,无所适从。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2012年国考常识部分社情热点考题,希望能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

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下列选项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A.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B.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根本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012年国家公务员真题及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真题及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整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D【解析】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

国家测绘局2011年5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历时3年科技攻关、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简称,机载SAR测图系统)”的研制取得全面成功。

A、B、C三项所述都是2010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故答案为D。

2.C。

【解析】“十二五”规划中“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里指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可见,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才是“十二五”期间要做的。

故C错误。

3.B。

【解析】①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

”②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的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的。

④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故答案为B。

4.A。

【解析】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失去动力。

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导致赤字不断累积。

体制问题也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纵观本次危机,经济水平的不一致,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导致欧元区国家呈现财政政策各自为政,货币政策受到约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导致经济内部矛盾爆发。

2012年国考常识

2012年国考常识

2012年国考常识2012年国考:常识判断模块的教学和备考战略2011-07-26 17:38 作者:李梦娇来源:华图教育一、常识判断模块的微模块处理首先,关于常识判断模块包括的内容特别多,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很多考生都会放弃常识模块的复习,认为复习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别人都放弃了,而你坚持复习,这一部分可能会为你带来两倍或者三倍的收益。

因为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考试结束之后根据这一部分考生的正确率来决定,正确率越低,得分就越高。

除此之外,常识题目做题速度比较快,因为不需要演算和推理,最多在25秒之内就能勾出答案。

跟其他几个模块相比较而言,抓住常识部分会给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本人认为我们需要把各个模块分成微模块,而且从学员反映的现状和提供的意见,现在我们急切需要做的是各个模块由专人负责专人讲解,也就是说我们常识教研组应该专人负责自己比较擅长的模块,把常识判断模块进行微模块的分解,比如说把法律模块进行细化,分为以下11个微模块法理学、宪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公司法、国际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政治可以分为马哲、毛概、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经济常识可以分为三个微模块,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常识分为三个微模块古代史、近代史和中共党史。

公文写作作为专个模块。

二、常识部分的复习策略首先,一定要以历年真题为核心来复习,做好平时知识积累。

从历年国考考试常识模块的考察趋势来分析,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

2006年以前考察范围很庞杂,涉猎面非常广,考试结果显示,考生的区分度不高。

2012国考行测冲刺:常识考前点拨

2012国考行测冲刺:常识考前点拨

20120122国考行测冲刺:常识考前点拨2012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此时已经进入了一个随着201复习疲劳期,在疲劳的同时,或许还有一丝激动与不安。

备考充足的考生会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国考的到来,备考不足的考生也许会对即将到来的国考惴惴不安。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国考前的最后几天,无论考生备考情况如何,考生都要有自信,知识的积累也许是你不容易察觉的,一旦走向考场,这种平日积累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而这个释放需要一种自信作为支撑,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常识部分而言,由于范围较大、内容较多,不好把握,因此做好考试前的最后梳理工作很重要,它能够让你对自己的备考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并根据自身的备考情况做最后的查漏补缺。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从以下几点来调整自己的常识备考:1.重点关注国情社情知识今年的国考大纲,在常识部分重点强调了对国情社情知识的考试查,这就要求考生要重点注意这部分内容。

但考生的理解往往进入了一个误区:国情社情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家性质等。

其实不然,考生在对国情社情知识点的复习时还应该将重点放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上。

示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

A.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B.到203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C.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D.到203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答案】A。

2.注重时事知识的掌握从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考题来看,大都与时事挂钩。

多了解,多掌握一些时事背景,对解答常识题将会大有裨益。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看新闻,对相关的时事书目也可以有所涉猎。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备考充分的考生,对于时事知识的积累,再完备也不为过,因此,在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仍然不能忘记对时政的积累。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习题演练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习题演练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习题演练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A.投资需求 B.消费需求C.储蓄需求 D.出口需求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

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

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 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 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

下列能表述其基本特征的有()A.全球化 B.市场化 C.信息化 D.专业化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A.西班牙 B.比利时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 D.英国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A.强制性 B.无偿性C.排他性 D.非排他性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C.刺激消费 D.失业率波动不定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2012年公务员考试(各省联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2012年公务员考试(各省联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11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

A.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B. 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C. 城镇化率超过50%D. 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0万亿斤2.关于我国战国七雄地理位置描述准确的是( )。

A. 齐国的纬度最高B. 楚国的纬度最低C. 燕国的经度最小D. 秦国的经度最大3.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

A. 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4.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B. 《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C. 《汉宫秋》——《柳花扇》——《牡丹亭》——《西厢记》D. 《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5.下列影视剧情景设计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A. 燕子丹与荆轲分坐八仙桌两侧,秉烛夜谈,谋划赴咸阳刺杀秦王计划B. 毛泽东与李宗仁幽默地说:德邻先生,你这次归国,是误上了贼船啊C. 魏征劝谏李世民时,说道:陛下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越王勾践兵败后给吴王差夫当奴仆,以红薯充饥,每晚则睡在柴垛上6.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7.中美关系是全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前后曾发生过以下事件:①邓小平谈美②中美发布上海联合公报③尼克松总统访华④福特总统访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全面透析2012-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

全面透析2012-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

全面透析2012—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专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广大考生也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

复习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综合剖析和深入理解。

为此,结合历年国考行测真题,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2012年—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进行深度分析,以期能够给予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常识判断作为行测考试五大专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辨别的基本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国情社情、政治(哲学)、人文、科技、法律、经济和地理知识。

接下来对近五年的考试大纲和真题进行了分析,对2015年的公务员考试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题型题量分析201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点情况分析二、知识点盘点(一)国情社情考点盘点2012—2014年国情社情考点盘点由上表可知,国考常识国情社情部分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一是题量呈减少趋势,为国考常识判断主要考查对象;二是重者恒重,重点考查方向不变。

(二)政治(哲学)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政治(哲学)常识考点盘点近三年国考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中,对于政治(哲学)常识的考查,更加突出考生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度,多是结合当前社会时事热点来出题,并且有明显的结合多学科出题的特点,但题量呈逐年减少态势。

(三)人文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人文常识考点盘点近三年的文化常识主要体现了以下两大特点:一是我国特色文化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二是外国文化列入人文常识的考查范围。

(四)科技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科技常识考点盘点科技常识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生活常识为常考内容;二是科技史的考查力度加大,国内国外科技史均列入考查范围。

(五)法律常识考点盘点2012—2014年法律常识考点盘点法律部分考查内容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近颁布修改的法律法规为常考内容;二是考察纯法学理论的趋势愈加明显。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易考的这些经济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易考的这些经济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易考的这些经济常识
经济:
1.推动2012年中央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2.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

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

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

3.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财产性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考点预测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

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答案】C。

解析: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

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2.命题背景多与时事相结合,以时事为切入点经济学上的新名词,中央的重大经济政策及对经济政策的重新阐述,以及重大经济事件等,都会成为命题的背景。

比如:2009年的第3题,背景是中央对“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阐述,以及“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这一新提法;第14题是以经济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为切入点;2010年的第120题考查的是扩大内需。

例题3:(2010年)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A.降低税率B.提高利率C.缩减财政支出D.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答案】A。

解析:经济衰退时一般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

【分析】2009年是我国实施四万亿扩大内需政策的第一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地位,也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

当然近三年来扩大内需政策仍然适用。

此题即根据当年的重大经济政策来设置题目,以考查考生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

例题4:(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答案】B。

解析:次级贷危机,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其中的“次”是相对于“优”而言,意思是贷款人的收入少,信用较低。

【分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

网络、电视和报纸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报道扑天盖地,如果考生多留心国家社会大事,增强时事敏感度,做答这类题目并不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类试题非常注重对我国当前重大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考查,这与近几年的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关注中央重大会议,了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动态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做的功课。

二、经济常识考点预测(一)需求及其相关理论◎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一规律就是需求规律。

◎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4)消费者的收入;(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二)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通过国家财政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收入。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税、利、债、费。

其中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涉及各种项目,包括购买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项目的支出等。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而作的货币性支付。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

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即: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做法则相反,即:即减少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税收。

(三)货币政策◎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

◎按借贷主体不同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利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膨胀。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紧缩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直接提高利率,紧缩信贷。

(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

◇它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续的上升,而部分、个别商品的涨价、季节性的价格调整、暂时性的物价上涨,都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它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涨。

◇物价的上涨幅度必须相当大,才能判定发生了通货膨胀。

◇它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而不是指其他物品的价格上涨,如有价证券等价格上涨不归此类。

◇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总体特征,所以,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三种价格指数之一,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一定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五)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或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

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汇率与进出口: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与物价: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到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六)世界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前身——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其实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