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针灸穴位有哪些效果呢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患者不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中风后遗症类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语言障碍、行动不便,而且涉及口眼歪斜等多种情况,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

临床实践中,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针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那些事。

1、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情况中风又被人们成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风不仅会造成患者伤残,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例高达150~200万,患者死亡率高达58~142/10万人。

目前我国幸存的中分患者近700万,其中超过75%的患者存在伤残问题。

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国家的发展较大阻碍。

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类型,此外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抑郁、吞咽障碍、尿失禁等问题。

在中医学领域,中风后遗症被归结为“大厥”和“偏枯”范畴,中医指出:脑络瘀滞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这使得导致中风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改善患者的气血额,而且要注意通络祛滞。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在中医后遗症治疗中,其能通过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确保患者的气血畅通,这对于提升患者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2.1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在中风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约为22%~65%。

在这些患者中,症状较强的患者有饮水呛咳问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补水或鼻饲。

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且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有的患者还会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窒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目前,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时,除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外,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名家针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多数人如果中风后没有得到正确治疗,那就会容易出现中风后遗症。

中医认为,面对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文就具体介绍了一些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案例。

中风治疗1:面瘫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

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

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

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中风治疗2:失语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中风治疗3:上肢不遂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

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

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4:下肢不遂症状: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

丘墟可透刺照海。

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中风治疗5:便秘症状:便秘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中风治疗6:尿失禁症状:尿失禁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

阴陵泉宜用泻法。

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中风治疗7:偏瘫症状: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取穴: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

隔7~10天一次。

编者按:高先生中风后遗症首重治郁之法,是受李翰卿医案的启发。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致残和死亡的一种常见原因。

中风后的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措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注重整体看待和治疗疾病,主张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下是中风中的一些中医护理措施:1.确定中医辨证:中医强调治疗病因,辨证施治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辨证施治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闻问切等方法,确定中医辨证类型,如中风后的痰浊内阻、气滞血瘀、肾虚等。

确定中医辨证,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中医药选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如血管瘤型中风、血管动脉阻塞等不同类型的中风,采用的中药方剂也不同。

一般来说,中药有活血化瘀、祛痰祛湿、理气解郁等药物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机体恢复。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促进细胞再生等。

对于中风后的步态失调、肢体无力等症状,针灸也有较好的疗效。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来调理气血的疗法。

中风后的患者往往伴有肌肉痉挛、肢体无力等症状,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5.膏药外敷:中医也常常采用膏药外敷的方法,通过贴敷在相关的穴位上,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效果。

常用的膏药有乳香、没药、三七等,对于中风后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贴敷膏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6.食疗调理:中医食疗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疾病。

中风患者需要合理搭配饮食,选择一些有益于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食物,如黑豆、核桃、花生、香菇等。

在中风康复期,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限制高盐、高脂、高糖等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7.心理疏导:中风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心理疏导也是中医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强调人的身心统一,心情舒畅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帮助康复过程。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经验分享
针灸之后就是非常重要的复健引导:先从扶髋关节,训练髋关节收回踢出,一周后再训练膝盖节-踝关节,同理,训练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个人心得:语音沟通很重要,要先找到配合默契的感觉,可以先用健侧进行训练,让其明白配合 的程序,然后再训练患侧。自己的五指与患者的五指相扣,一手扣其手,一手托其肘关节,然 后扶其手伸直之后以肩关节为中心点缓慢转动,鼓励其自己出力。患者能出一成,我们出九成; 患者能出五成,我们只出五成;患者能出九成,我们出一成) ,训练1周后,就会慢慢恢复其对肩 关节的控制和指挥能力。
肾关穴 曲陵穴:肩关节不举,可以先针同侧曲陵穴,然后嘱咐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吸进呼出算一 次,处理21次。 中白、下白:让腰部有挺直的能力,可针中白、下白; 百会穴+四神聪:这两个穴位提气,刺激脑神经,有意外的神经恢复效果; 总枢穴:针灸或放血改善口齿不清,舌头不灵、失音者。4.中 风 康 复 训 练来自二、中风的董氏奇穴疗法
如果患者不幸患脑中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董氏奇穴的疗法。 1.董针治疗取穴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配穴相对简单,大多主取灵骨大白穴,重子重仙穴,木火穴等穴来加减治 疗。 取健侧灵骨大白穴来治对侧下肢瘫痪; 取健侧重子重仙穴来治对侧上肢瘫痪,治疗左侧中风下肢无力;
重仙穴
训练时要持续,患者可能第一天能自己踢,但是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又不能踢了,退转了。再 次练之后,又能进步,这是董针治中风效果好的秘诀。
三叉三穴 内关、间使、心门穴:针内关、间使、心门穴,使其膝盖有力,能打弯; 肝门、小节穴:针肝门、小节穴可以扶正小腿,走路不用外撇; 中九里+七里穴:左侧半身不遂,还可以扎右侧中九里+七里穴,统管对侧半身的不适; 火主或火硬:在左侧脚背取穴火主或火硬作为牵引针; 阳陵泉+肾关:针阳陵泉+肾关,可以治疗对侧肩周炎手不举;

针灸在中风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针灸在中风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针灸在中风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一、针灸与中风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中风(Stroke)和针灸(Acupuncture)。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而针灸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医学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与中风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针灸在预防和治疗中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这主要得益于针灸能够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以及提高脑部的氧气供应。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针灸在这两个方面的具体作用。

三、针灸在中风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1改善血液循环: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和改善头皮和颈部的血液循环。

这对于防止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防止中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减少血栓形成:针灸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被发现具有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炎症因子是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针灸调节体内炎症反应,可以降低血栓的风险。

此外,针灸还能够改善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关键细胞成分,它们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促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增加血液的凝血能力。

这种凝血能力的增强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脏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针灸在减少血栓形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在使用针灸作为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

此外,对于已经存在严重血栓风险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血栓的发生。

3提高脑部氧气供应:针灸还能够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提高脑部的氧气供应。

这对于保护神经细胞,防止因缺氧而引发的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引起脑组织损
伤的疾病。

中风后,中医护理措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
用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脑血管的功能
恢复。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百会、曲池、内关等。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肌
肉紧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敲击等。

4.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患者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
辛辣、油腻、牛羊肉等食物。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康复。

5. 中医理疗:如火罐、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
进康复。

6. 中医养生:建议中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见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措施仅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阴经穴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

阴经穴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

阴经穴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治疗中风偏瘫在中医学中通常采用针灸方法,选择的穴位主要为手足阳明经穴,此穴位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会出现相应的局限性。

而近年来伴随中风病因的新发现,以阴经穴为主要穴位或者配合阴经穴位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试验研究之后证实阴经穴在对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阴经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古籍中记载较多,通常选择手足阳明经穴进行治疗,而辅助穴位则采用太阳以及少阳经穴[1]。

而此治疗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中风病因的临床研究逐渐加多,此研究则从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进行分析,予以以下报道。

1 理论基础古代则认为中风的发病原因和“风”存在一定的关系。

而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则证实,中风和气虚、瘀火等存在一定的关系[2]。

而虚者通常为肾阴虚以及气虚,而实者则是风、火以及痰等,在整个疾病中本虚标实始终存在。

患者在患病急性期中的主要标志为标实,而在整个恢复期过程中的主要标志则为虚。

同时中经络常见痰,中脏腑则常见痰火,并且后期常见虚。

而中风偏瘫通常产生在中经络以及中脏腑后期时,所以在对中风偏瘫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则是化痰以及祛瘀。

而痰的出现和肺脾肾存在直接的关系,肺脾肾均为阴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化痰时需要选择阴经穴位。

中风偏瘫所表现的虚则是肝肾阴虚以及气虚,因为在对患者进行补虚的过程中需要以阴经穴位为主要穴位。

此外,风火通常为阳经,在治疗可以采用阴经穴,由于阴经和阳经具有一定的表里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相互配合。

所以,在对中风偏瘫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阴经穴具有一定的根据。

大部分学者则认为阴经以及阳经进行相互结合采用,从而达到平衡的状态[3]。

然而在实际治疗中不应只单独选择阳明经,从而对阴经穴位予以了忽略,这样会对气血产生一定的影响。

治疗时虽然对三阳经进行相应的重视,此外还应选择阴经穴位。

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应按照实际病程时间而定,在患病初期,病程時间为3个月以内,主要治疗穴位为上下肢阴经穴位,而在患病的后期,病程时间为6个月以上,主要治疗穴位则为上下肢阴经穴。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

针灸如何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效率中风,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风后的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促进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针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灸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

中风的发生往往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受损。

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液灌注,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其修复和再生。

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一步改善脑循环,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针灸对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积极影响。

中风会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重建,增强神经传导功能。

例如,针刺肢体穴位可以激活相关神经通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刺激头部穴位则有助于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提高认知和语言能力。

再者,针灸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

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免疫状态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能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压力。

中风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信心。

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身体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特色疗法治疗中风1、中风病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内经》“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石学敏认为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故出现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

2、治则:醒神开窍。

以开窍启闭,改善无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取穴以阴经为主。

3、处方:主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配穴:肢体配穴:委中、极泉、尺泽言语障碍:金津、玉液、语门(经验穴)方义: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取之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醒神。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可促进脑生理功能恢复。

1、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淆无感觉。

(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 5 )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6.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及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 . 5 一1 . 0 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 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 . 3 一0 . 5 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 度斜刺,进针1 一1 . 5 寸,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 6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

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先活动患肢。

各穴手法实施后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不留针。

针刺三阴交使患胶抽动后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至得气深度。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

(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

(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

(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

(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研究一、概述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发的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中风后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疗效的科学评价和机制研究尚显不足。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和个案报道上,缺乏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对于推动针灸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2. 中风病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使大脑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约占所有中风的80以上。

这种疾病通常发病急骤,症状多样,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

治疗中风的穴位(上)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一、【悬钟穴】悬钟穴(胆经)取穴方法: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二、【阳陵泉穴】阳陵泉穴(胆经)取穴方法: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此治疗中风的穴位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三、【环跳穴】环跳穴(胆经)取穴方法: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四、【承山穴】承山穴(膀胱经)取穴方法: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主治疾病: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篇之针灸疗法

中风后肢体功能恢复篇之针灸疗法

悦读生活·百科-22 - Family life guide安琼文(盐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中风本身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导致中老年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风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后遗症的恢复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对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如果没有恢复好具体功能,则会对后期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风患者要尽早地对瘫痪肢体做好功能恢复,这样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让后遗症状减到最低,并且将影响力降到最小,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中风的病残率。

在传统的情况下,中风后患者肢体的恢复,只能依靠自身的锻炼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

其实当前利用针灸疗法也能实现有效治疗,针灸作为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对于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你了解中风是什么吗?脑卒中就称为中风,按照病理就分为了缺血性的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这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之一。

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的发病率居于世界第二位,具有发病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如果能够被抢救过来的患者,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后遗症,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中风后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并发症。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病症导致人的身体运动障碍,形成了偏瘫。

轻度的偏瘫病人能站立行走,但是肢体动作会不协调,走路摇摇晃晃,然后行走的动作有时候不受到控制,急性脑血管病人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受到损伤引起的,它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增高,血液浓度增加,就是日常所说的高血脂和高血压。

在发现患病后到医院要进行控制,通过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结合方法,治疗偏瘫的特效药物有恩必普、尤瑞克林、波立维、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或者瑞舒伐他汀、甘露醇、甘油果糖或者是醒脑静等药物,这些药物要根据患者情况来服用。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在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的患者有90%之高,也就是说在十个人患脑卒中后有九个人会发生偏瘫,这样给患者以及他的家庭正常的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部神经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由于脑部功能的丧失,患者需要进行中医护理方案,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以下是中风中的常用中医护理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辨证施治中风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如痰瘀阻滞、寒湿侵袭、痰火上犯等。

中医会通过辨证分型,进行施治。

一般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痰湿阻滞、瘀血阻滞等。

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对应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八珍汤、活血化瘀的桃仁、三棱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曲池等,以刺激这些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可配合艾灸、拔罐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中药外治方法,适合中风后康复期的患者。

中药浴可通过汗出祛邪、通络行气的方法,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中药汤剂。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对中风后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减少肌肉的萎缩。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五、膳食调理中风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膳食调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食物,能够滋补脏腑,调整气血,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如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血管壁弹性,预防血管破裂。

总之,中风后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来施治,包括针灸疗法、中药浴、推拿按摩、膳食调理等。

中医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护理方案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脱离现代医学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发布时间:2022-11-18T08:41:33.30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9期作者:李壮[导读]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抽取80例中风面李壮大庆龙南医院创业城院区(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抽取80例中风面瘫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针灸理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中风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针灸理疗方法可以改善中风面瘫相关症状,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

关键词:中医;针灸理疗;中风面瘫面瘫是一种比较多发的疾病,发病时患者的面部表情肌群出现功能障碍,口歪眼斜,在每个年龄群体中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假如患者患有面瘫,就无法完成闭眼和抬眉等工作,结合面瘫的不同表现形式,将面瘫划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类型的面瘫。

治疗面瘫,西医的治疗方式是使用激素类、抗病毒和营养神经类药物,然而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现象,然而中医在治疗面瘫方面却表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1]。

为探究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抽取80例中风面瘫患者,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抽取80例中风面瘫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79岁,平均(40.0±2.1)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79岁,平均(40.2±2.0)岁。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中风治疗--乙亥.针灸篇17【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
痪】
15

足少阳胆经之风市穴,治中风瘫痪
在大腿外侧,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这穴道称之为风市穴。

风市穴是治疗中风、瘫痪的大穴。

过去找穴的方法是叫病人立正手一贴,中指尖到处是穴道。

如按古书《三国志》刘备的手,一扎就扎到阳陵泉上了。

每个人的手长不一样。

指尖到处是穴,过去有这种找法。

是用膝盖外侧上七寸就是风市穴。

风市、环跳都是中风的大穴,脚、膝盖麻木不仁,都可以下针风市、环跳。

注意:下风市穴的时候采用深针,因为这位置肉多。

从两个肌肉缝下去的时候,都是用三寸针,下去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

任何的病人中风,都会用到风市穴。

膝盖没有力是没有什么虚实的,膝盖没有力,在风市跟阴市下针。

与足阳明胃经的阴市合并使用。

病人坐下去站不起来,膝盖没有力,下面就将风市、阴市合并使用。

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其治症是增加风市的效果。

中渎可以治的病,风市通通可以治。

风市能治的病,中渎不见得能治,中渎是一个加强风市效果的一个穴道。

待续:丙子.倪海厦《人纪》-针灸篇17.[16.足少阳胆经之阳关穴(治风湿性关节痛风),阳陵泉穴(筋会,中风)]
完稿于:己亥年庚午月丙戌日。

针灸+康复护理助于恢复脑中风病人身体

针灸+康复护理助于恢复脑中风病人身体

针灸 +康复护理助于恢复脑中风病人身体脑中风又称为脑血栓,主要是指患者颅脑组织动脉血管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血栓闭塞,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脑血栓患者临床常采用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抗血凝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栓症状,抑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达到治疗效果。

但患者发病后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需要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上看,脑血栓属于“中风”、“痹症”范畴,其发病多与“风”的特性有关,针灸治疗是临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脑血栓患者,能够通过选取对应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发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针灸治疗中,多选择体针作用于患者穴位,通过针刺刺激传到大脑,促使脑组织兴奋,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起到治疗效果。

临床多采用分期针灸的方式治疗:针对脑血栓早期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选择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环跳穴、涌泉穴、足三里等穴位,若患者合并有风痰阻滞症状,加以风池穴、丰隆穴、阴陵泉治疗,能够起到熄风化痰的作用;若患者合并有肝阳上亢症状,加以太冲穴、行间穴、阳陵泉治疗,起到清肝潜阳的作用;若患者合并有阴虚阳亢症状,加以三阴交、太溪穴、太冲穴、百会穴治疗,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针对脑血栓恢复期患者,主要采用醒脑开窍针治疗,选择内关穴、人中穴、极泉穴、尺泽穴、委中穴、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主要以醒脑开窍、活血通络为治疗目的。

若患者合并有偏瘫情况,需要选择患者患侧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外关穴、合谷穴、环跳穴、阳陵泉、解溪、足三里穴位,起到滋肝养肾、舒经活络的效果;若患者合并有面瘫症状,选择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内庭穴、太冲穴,起到疏调阳明、舒经活络的效果。

由于脑血栓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因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风针灸穴位有哪些效果呢
导语:中国中医历史悠久,通过中医可以进行调理人体的很多疾病。

其中针灸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疾病,同时还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人的身体。

那么就有人想
中国中医历史悠久,通过中医可以进行调理人体的很多疾病。

其中针灸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疾病,同时还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人的身体。

那么就有人想要了解,如果中老年人有出现中风情况,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中医中的针灸穴位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中风针灸穴位的有哪些效果吧。

中风钟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中风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者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者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通过以上对于针灸治疗中风的效果,以及针灸的一些疗效的祥细介绍。

对于家里有出现中风患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中医历史悠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