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的主题是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是由无数个小细节组成的。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
简单来说,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法则,是保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呢?首先,遵守社会公德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遵循公共道德规范。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最后,遵守社会公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那么,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方面。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轻易地揭露他人的隐私。
2.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公共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只有维护公共秩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3.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主动清理自己的垃圾,不随意乱扔垃圾。
同时,如果发现公共场所有垃圾,应该及时清理,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4.守法诚信守法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10页
• 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继承性。②基础 性。③广泛性。④简明性。
整理课件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1.文明礼貌 • 2.助人为乐 • 3.爱护公物 • 4.保护环境 • 5.遵纪守法
整理课件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整理课件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整理课件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A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 1.公共生活的含义 •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整理课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 1.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整理课件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整理课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 1.指引作用(对象为本人) • 2.预测作用(对象为他人) • 3.评价作用(对今后的影响,警戒与示范) • 4.强制作用(对象为人们相互的行为) • 5.教育作用(制裁、预防违法行为, 是最后保障)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首先来了解两个概念:1)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2)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体现为以下四点: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社会成员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其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具体表现有序的公共生活具体表现为:1)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
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
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
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
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
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所以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第6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最新
(3)爱护公物
(4)环境保护
(5)遵最新纪课件守法
50
(一)文明礼貌
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是交流思想的窗口 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你会哪些文明 用语?
最新课件
51
文明与粗俗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
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 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 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 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 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 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
44
• 第七: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 17036票) 网民观点:老弱病残孕没有座位,表面上是文明乘车环
境欠佳,实际上却证明了某些人同情心的严重缺失。
• 第八: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票数:16828) 网民观点:垃圾信息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搔扰,稍
不留神还会陷入骗子布下的陷阱。
公共秩序定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范围: 社会秩序、交通秩序、工作秩序、市场秩序、 教学秩序、网络秩序等等,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都需要一定的秩序。
最新课件
15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 们在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便 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第6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最新课件
1
最新课件
2
最新课件
3
最新课件
4
案例
•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 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 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 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 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 的代名词。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失的 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 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 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 的惯性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 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 秩序的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 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 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
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宣传 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 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 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2)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 公德规范。 古人云罚款的项目不胜枚举:
1、没带身份证看足球比赛要罚款80欧元;
2、如果出售身长不足25厘米的荷兰人最喜
欢的鳗鱼,要缴纳罚款130欧元。 3、要在荷兰消磨时间,千万别在墙头或窗台 上坐着,因为执法人员会突然到来,要你为这 个“勇敢”的行为付出代价:罚款达45欧元 ,足够两个人美餐一顿了。
4、 用望远镜偷窥要被罚款65欧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不争吵、不谩骂,以理服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次,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规定,按照顺序排队,不插队、不加塞,保持良好的秩序。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慌乱、不盲目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文明的习惯,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地乱停车等。
这些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一些人忽视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些人会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甚至占用多个座位。
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会随意插队、乱停车、破坏公共设施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我们可以保持环境的整洁;我们可以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和秩序。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际上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使其充分认清公共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教学重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及特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社会生活基本是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
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主要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二、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的基本保证。
三、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
道德与法律,是当代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会 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网络可以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发展。 网络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泛滥;软件、影视作 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盗版 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的欺诈与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 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
3、处罚程序
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分三节对调查、
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在调查程序中,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 份、回避等程序。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 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 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 政拘留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 时。 此外,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 守法”。 公民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认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内心认同,并在 自己日常生活中实践。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同是维护社会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在 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 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课件
家庭教育
父母从小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 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活动
参与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社会 公德的重要性。
结论和呼吁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当每个人都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才能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建设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 人应尽的义务,它体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品质和素养。
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的基础,它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权益。它是社会规范 和法律秩序的重要体现,确保社会能够正常运行。
社会公德的定义和含义
文明行为
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 法犯罪的事情。
2 自律意识
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 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3 监督意识
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共 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
排队守序
在公共场所遵守排队规则, 不插队、争抢等。
保持环境整洁
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
让座让位
对于需要座位的特殊人群, 主动让座。
培养和传承社会公德的方法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尊重社会公共场所的秩序。
公益行为
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诚信行为
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 破坏社会秩序 • 损害他人权益 • 引发社会冲突 • 影响社会形象
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和义务
1 法律意识
第五章__遵守社会公德_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道德D. 生活道德难易程度:易答案 A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的场所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型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在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这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具有()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难易程度:中答案 A3.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这体现着公共生活具有()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难易程度:中答案 B4.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C.下载网络游戏D.收发电子邮件难易程度:易答案 B5. 在一个社会中,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句话说明公德具有()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难易程度:易答案 C6.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体系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秩序也有了新的领域,下面最能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是()A.工作秩序B.教学秩序C.交通秩序D.网络秩序难易程度:易答案 D7.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B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C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敬业奉献、遵纪守法D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难易程度:难答案 A8. ( )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思想道德教育与成才_05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案例3 :视屏(日本地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 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 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
文明礼貌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现状 (视屏 )
公共生活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
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 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 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 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 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 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公民道德
社会公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这就 是说你进入这个场所,你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共秩 序所要遵守的道德要求。而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原则规范而言, 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虽然也涵盖了社会公德的要求,但它 主要不是指社会公德,而是一个社会或国家对它的全体国民或 公民提出的普遍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所表明的是一个国家 的任何一个国民或公民对社会和国家都要尽到的道德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
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
[视频]欣月童话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不文明图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提问]在我们校园里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一)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道德: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 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 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 活动的总和。
法律: 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 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从调整对象上看 2.从调整范围上看 3.从调整内容上看 4.从调整手段来看 5.从追求目标来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当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在她最后生活终了的时候,我们不要只记得她对人类工作上的成果。
比起她纯学识上的成功,她在道德上、人格上的崇高品格对将来、对历史的作用更为重要。
她的力量、她的愿望的单纯,她的对科学客观的认识,她的坚忍不拔,这些优秀品格每一件都难能可贵,而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一旦她认定了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坚决地走决不改变。
——爱因斯坦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熏陶。
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道德教育,每个人都有了相对独立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但是,人的道德修炼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理性高度把握道德的时代要求并内化于自身,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今天我们的专题讲解,先从几个案例分析入手。
链接案例: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
”“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我在幼儿园里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相互团结,彼此互助。
思考题:上述故事中包含了哪些美德?对我们有何启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美德吗?一位著名学者应邀去某大学作报告。
报告会前,他问学生中国现代社会最缺什么,台下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链接案例: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到一家著名的国外大公司去求职,很快被录用了。
公司的员工对此很惊诧,问公司的总裁为什么。
总裁说:“你们没有注意到吗?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他看到那位残疾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有礼貌又有素养。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尊敬的市民: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和谐的发展,我们诚挚地向大家倡议,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10条公共秩序
准则:
1、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参与、制造或散布谣言、不诋毁他
人名誉。
2、尊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遵守交通规则,不践踏红绿灯,不闯红灯,不占道行驶。
4、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5、保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涂污公共设施及建筑物。
6、文明用语,不恶意侮辱、诽谤他人。
7、排队文明,不插队,不推搡、争抢。
8、不吸烟、喝酒,或进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9、不擅自使用扩音设备,不高音喇叭。
10、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违禁活动。
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践行上述准则,才能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细微之处做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衷心期望您的支持与配合!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及处罚程序
违 法 行 为 的 种 类
处 罚 的 程 序
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110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调查: 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 决定: 公安机关及时查证,<8小时/<24小时 执行: 听征: 救济: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主要内容
道德的特点 第一,强调人的“自律”。 第二,对于绝大多数人及其行为者来说是通过道 德的建设和引导纳入公共秩序的轨道。 法律的特点 第一,强调对人的“他律”。 第二,对于良好的社会秩序来说,法律直接干涉 的行为,只是极少数“自律”失效、越出基本 法律规范的人。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 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特征: 继承性、基础性、 广泛性、简明性。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 2、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3、当代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4、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二、申请与许可 1、主管机关:公安机关 2、必须要负责人: 5日前递交申请。五种不予许可的情形。 三、举行 1、公安机关维持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 2、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其他手段进行扰乱、 冲击和破坏 3、按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其止时间、 地点线路及其他事项进行
《环境保护法》 的主要内容
一、保护范围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二、基本制度 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限 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 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
2、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拘留)
(1)对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机动车的 (2)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 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4)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 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 构成犯罪的; (5)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6)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 尚不构成犯罪的; (7)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 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1)此法对道路通行、及行
人有哪些规定? (2)此法对交通事故处理和 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有哪些?
对道路通行及行人的规定
一、道路通行规则: 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2、不得超过限速的最高时速。 3、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或指挥通过;应 当减速慢行,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 内行驶;应当靠右侧通行。 4、机动车、非机动车均应在规定的地点停放。 二、对行人的规定: 1、在人行道内行走;无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应走人行道或过街设施,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 行 3、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扒车、强行拦车或实施妨害道路安全 的其他行为。 4、通过铁路道口,应按交通信号或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 5、乘车人不得携带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 安全驾驶的行为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网络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交流工具。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 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作 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治安管理处罚法》 (1)此法规定了哪些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以及处罚的种类?处 罚的程序是什么? (2)此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们 警察在治安处罚中有哪些行为 规定?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4、当前社会公德的不良状况 5、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 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 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定义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 有序化状态。 2、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四,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对交通事故处理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
1、交通事故处理规则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 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 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 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 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 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 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 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 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 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 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