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的研究

合集下载

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复 正常 。 报 告如 下 :
例 220 4月 2 : 4年 0 8日, 李家山镇甘家村甘某 1 流行 病学调 查 该病 自20 年 4月在我县上店镇一养猪场首 01 到站求医, 甘某共饲养 3日 龄仔猪 2 O头, 体重约在
并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后陶营乡某小香 2 k 。人圈第四 日, 0g 相继 出现不食猪 5头。检查 : 先发生 , 城关镇某养猪场相继发生。共 同特点都 病猪精神不 振 , 欲骤减 或废绝 , 温在 4 ℃ 左 猪养殖场、 食 体 1 先引起个别猪发病 , 全群 后 右, 口腔赤热 , 粪便硬 珠样 , 中 1头排灰褐色稀 是从外地引进猪不久 , 其 便, 呼吸比较困难 , 2头猪耳尖紫红。对病猪隔离 , 发病。以这几个点迅速 向周 围扩散形 成大范围疫 波及全县 1 2个乡镇 ,2 10多个行政村。猪、 、 羊 用 自拟败毒饮 内服给药进行预防和治疗。病猪群 区, 犬、 性别都有感染 , 累计发现病 用上述方剂 3倍量同方 法煎 汁灌服 ; 第二 日。 中 狐 、 牛等不 同年龄 、 其
1g鱼腥草 1 g二花 lg连翘 1g 大黄 lg石膏 之品极易损伤胃气 , 以不可用之太过 , 5, 5, O。 5, O, 所 必要时应
5 g银柴胡 2 g地骨皮 2 g 生地 lg麦冬 1g元 与健脾和胃药相伍 , 0, 0, 0, O, 5, 以防弊端。 参 1g鲜芦根 3 g党参 3 g甘草 lg 剂水煎 3 5, 0, 0, O 。1
次 , 服完。 2日
2 病例
文 章 编 号 :o3—85 (06)2— 0 7—0 1o 6520 0 02 2
例 120 年 5 7日, 家山镇勺麻营村李 : 2 0 月 李 某来我站求医说 : 本人一头体重 3 k 的猪于5日3 0g 日 发病 , 经村兽 医治疗 , 病情未见好转 , 特邀诊治 。 检查 : 病猪体温为 4 .℃ , 13 食欲废绝 , 结膜潮红, 口 腔热燥 , 粪便 干燥 , 皮肤发红 , 呼吸困难 。当 日, 肌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11 调 查动 物 .
在 洛 阳郊 区 ,共调查 小猪 3 k 0 g以下
色 。 姆 萨 氏染 色 时红 细 胞 呈 淡 红 色 , 红 细 胞 体 有 折 光 姬 附
性 , 周 有 白 环 。瑞 氏染 色 时 红 细 胞 呈 淡 紫 红 色 , 红 细 外 附 胞 体 呈 淡 天 蓝 色 。 每 个 细 胞 上 附着 的 附 红 细 胞 体 呈 数 量 各 异 , 度 感 染 6~1 中 0个 , 度 感 染 2 重 6个 以上 。 2 2 调 查结果 . 按 2 % 的 比 例 , 机抽 样 采 血 镜 检 , 0 随 小
1 O% 。
+ ;0 以上 时 , 为十 ; 倍 镜 下 观 察 1 视 野 无 附 红 } 8% } 定 H 高 { O个
细 胞 体 者 为 阴性 。
2 结 果 2 1 附 红 细 胞 体 的 形 态 .

分 析 及 讨 论
3 1 猪 的感染率及发病情 况 .
此 次 共 调 查 :小猪 1 0 50
头 , 血 3 0头 , 病 2 0头 , 亡 8 采 0 发 0 死 4头 。 中猪 1 0 2 0头 , 采 血 2 0头 , 病 1 0头 , 亡 2 4 发 0 死 9头 ; 大猪 8 0头 , 血 0 采
2 11 鲜 血涂 片镜 检 . .
取 压 片 或 悬 滴 片 放 在 10 倍 00
维普资讯
H N N J RN L O I L H S AN R D V T RI A Y ME I I E 0 2 2 ) E A OU A F AN MA U B D Y AN E E N R D C N 2 0 ( 3 9
猪 附红 细胞 体 病 的 流行 病 学调 查 及 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新乡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新乡453000)[摘要]天气转暖,传播附红细胞体病的媒介昆虫在我市已经发现,在发病高峰期到来前,对该病进行介绍,加强消毒、杀灭蚊蝇、中西药物等综合防治。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几年在新乡市所辖12个县、(市)、区都有发生,并且呈现出流行趋势,对广大养猪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天气转暖,发病高峰期即将到来,因此该病更值得大家注意。

1 病原学大多数学者认为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附红细胞体形态多样,多数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一般在0.8~2.5μm,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2 传播途径2.1媒介昆虫传播各种吸血昆虫如蚊子、虱、螯蝇等都可以传播此病。

2.2血源性传播用被附红细胞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进行注射或因打耳标、剪毛、人工受精等都可经过血液传播。

2.3垂直传播主要指母猪经子宫感染仔猪。

3 临床症状3.1 附红细胞体病分2种类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主要症状为高热稽留41-420C;贫血、黄疸;母猪繁殖障碍;生长发育受阻。

毛孔有针尖状出血现象。

耳边缘卷曲轻度淤血、发紫。

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

中后期行走时后躯摇晃,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尿色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最后四肢划动,衰竭死亡。

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肤发紫,有淤血斑。

3.2 急性症状:母猪表现厌食,皮肤发红,高烧420C母猪产奶量下降,缺乏母性或不正常,出现繁殖障碍。

产出仔猪贫血,不是标准体重,而且是发病,后期背部出血汗,呈铜锈色。

哺乳仔猪表现为浑身苍白,贫血体温升高到420C,呼吸困难,后腿内侧有点状出血,死亡率高。

断乳仔猪表现为断奶应激反应,疫苗注射、互相打斗、过度拥挤、圈舍环境差,营养不良长途运输均可诱发急性临床型附红细胞体病,小猪死亡率高,症状明显。

育肥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育肥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预后评估
根据猪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进行预后评估。一般来说,如果 治疗及时、有效,大部分病猪可以治愈,但部分病猪可能会 出现后遗症或死亡。05Biblioteka 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策略建议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定期监测
定期对育肥猪进行附红细胞体病的监测,掌握疾病流行趋势和动 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预测和预警疾病的暴 发和流行,指导防控措施的实施。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的扩散和危害。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宣传教育
加强对养殖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 提高对附红细胞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培训
组织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附红细胞体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能力。
信息交流
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及时通报疫情和防控经验 ,促进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补血药物
针对贫血症状,可适当补充铁剂、 维生素B12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
辅助治疗措施
补充营养
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增 强猪的抵抗力。
改善环境
保持猪舍干燥、通风,降低饲养 密度,减少应激因素。
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措施,如解热、镇痛等。
注意事项和预后评估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同时,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药物预防
在疫病高发期,可在饲料 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 防。
避免滥用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 生耐药性。
04
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使用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抗生 素,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来减轻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PRRS),又称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是由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当前世界上猪生产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产生不仅造成了猪的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流行病学1. 发病情况: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毒散发于感染猪的粪便、尿液、唾液、分泌物等分泌物中,在不洁饲养环境中易得到传播。

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及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易感染猪。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毒还可通过母猪感染后通过胎盘传给胎猪,因此胎猪也易受到感染。

2. 流行规律: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全年均可发病,但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流行高峰,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为主要流行季节。

3. 高发地区: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主要流行在集约化大规模饲养的猪场比较多见。

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也容易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

二、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 急性型症状:急性型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多流泪,有时流涎,在起病后1~2天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1℃以上,呼吸急促,体温下降后呈低烧,并有持续性浅咳。

来自患猪的粪便和泌尿液中可分离出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等。

2. 慢性型症状:慢性型症状主要为猪体质量下降、生长缓慢、患猪的毛发干燥、皮肤粘膜出现皮下淤血、纤维素样变硬致接触性出血、腹泻等。

三、实验室诊断1. 血清学检测: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抗体,主要通过ELISA法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对PRRS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通常采用ELISA法测定猪血清中猪传染性泛细胞贫血病毒特异性抗体。

2.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技术检测PRRS病毒核酸,主要检测感染猪的血清等样本,对病毒的RNA进行放大扩增,以确诊是否感染PRRS病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场 4 0个 、5 0头 以上 猪 场 8 个 0 0
适 度 规 模 养 殖 场 ,饲 养 3 0头 母 猪 .年
育 肥 出 栏 5 0头 生 猪 , 实 现 纯 利 润 2 0 5 万 元 ; “ 6 5 ” 模 式 是 指 一 个 较 大 规 1 10
通 过 三种 养 殖模 式 的稳 步 推 进 . 真 正 建 立 起 全 县 仔 猪 良 种 繁 育 、生 猪
度 缓 慢 , 断 奶 母 猪 首 次 受 胎 率 降 低 等
现 象 I。 这 些 现 象 是 否 与 猪 附 红 细 胞 1 ] 体 病 有 关 ? 笔 者 根 据 临 诊 病 例 对 猪 的
判 定 标 准 : 附红 细胞 体 呈 新 月 状 、
点 状 ,绝 大 多 数 位 于 感 染 红 细 胞 的 边 缘 ;偶 尔 可 见 有 少 数 呈 点 状 的 附 红 细
的猪 感 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红 细胞 体 后免 疫 力 下 降 ,
易继发 感染 其他病 毒性 、细 菌性或 寄
生 虫 性 等 疾 病 ,增 加 病 死 率 ,给 养 猪 业 造 成 了 巨大 的 经 济损 失 。 21 0 1年 部 分 地 方 猪 高 热 病 较 为 严 重 ,猪 发 病 率 高 ,死 亡 率 也 高 。 不 少 地 区 猪 存 栏 数 大 幅 减 少 。许 多 中 小 型
资源 育繁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 防治对策
李桂珠 ( 南省 大理 州巍 山县 畜牧兽 医局 6 10 )李志敏 ( 云 7 04 云南省 大理 州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6 1 0 ) 7 0 0 杨繁 ( 南省 迪庆 州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6 4 0 ) 云 7 4 0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前言: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几年来引起医学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是专性血流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表面、血浆及骨髓里。

该病分布范围广,宿主多,给人的健康生活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中在畜牧业中,以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

现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防治进行综述。

1.病原学:1.1发现1928年Schilling首先在脾切除中查到附红细胞体(E.Coccoilles)1932年KINSELY 等在美国猪体内发现了一种类球状血虫体,1950年Splitter等证实并命名了猪附红细胞体。

1982年解耀成等在江苏南部红皮猪中查到了附红细胞体。

1.2分类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尚存异议。

但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伯杰鉴定手册》统一分类,将猪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

体目(Rickttsialse)无浆体科(A napla sc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1.3形态结构附红细胞体革兰氏阴性,其大小为0.25-1.30nm X 0.5~2.5nm,其形态大体可分为三种:球形、盘形、环形、未成熟附红细胞体呈球形,幼稚附红细胞体呈盘形,成熟附红细胞体呈球形,Splitter(1950)将猪附红细胞体分为猪附红细胞体(E.Sllis)或小附红细胞体(E.Puruum)实际上是猪附红细胞体在成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猪附红细胞体外有一层限制性胞浆膜。

1.4抵抗力附红细胞体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对于干燥和化学药物都比较敏感,几分钟即可杀死,但0.5%的石碳酸于37度下3小时才可杀死。

对低温抵抗力极强,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成活一个月,在加有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80d保持感染。

2.流行病学自然宿主:附红细胞体具有特异性,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附红细胞体病只见于家养的猪。

2.1传播途径2.11水平传播,如蚊、螨、虱等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传播,也可由污染的针头,打耳号、断尾等其他的手术器械引起交叉感染或者在交配时,公猪将被污染附红细胞体的精液流在阴道内而引起。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国畜禽业中种2019.07作者简介:童成栋(1967.8-),男,青海省海东市人,大专,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童成栋(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畜牧兽医站810799)摘要:夏季猪身上会分布一些红色圆点,此时可能感染了附红细胞体。

为了有效治疗,养殖人员应准确诊断,并结合猪体基本状况采用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病情,以免出现大面积传播,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动态猪附红细胞病呈地方性流行,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且断奶后仔猪具备较高的发病几率,其次便是成年猪与育肥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昆虫媒介等方式传播,消化道传播属于最为流行的途径。

猪附红细胞病多发于7~10月,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病趋势,与猪舍的饲养环境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

为了减少病死率,养殖人员应做好猪群的定期监测工作,及早诊断治疗。

在确定病情后,养殖人员应尽快隔离病猪,以免扩大传播面积,加剧经济损失。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时间与地点对多个市县的14个乡镇部分猪场与养猪户2850头猪进行调查。

1.2调查与研究方法一方面应关注猪体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情况,观察病猪的精神、食欲、体温以及皮肤颜色等情况,对死亡猪进行尸体剖检,以进行初步诊断。

另一方面是采用病原体检测,取病猪耳静脉血液制片,干燥后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进行染色镜检,制作血液推片标准,染色后置于油镜下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

附红细胞体位于感染红细胞的边缘,为新月状与点状,偶尔可在红细胞中央看到呈点状的附红细胞体。

染色镜检时,附红细胞体呈蓝色,而正常红细胞呈红色圆饼状[1]。

2结果2.1猪附红细胞体态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猪附红细胞体会呈现出盘形、球形以及环形等三种形态,且附红细胞体大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多达10~15个,少则2~3个。

少数附红细胞体会游离于血浆中,呈现出伸展、旋转以及收缩的形态,具备较强的折光性。

在被感染后,部分红细胞会保持原有的形态,但由于附着附红细胞,其会在血浆中上下震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血液中的微生物——附红细胞体(EP)引起猪发热,贫血、黄疸、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

除猪外,还可感染牛、羊、马、鸡及人,啮齿动物——鼠类为重要的带菌和传播动物。

该病最早于1932年首先报导于印度。

20世纪80年代我国江苏、宁夏、河南等地先后报导了此病。

迄今为止,大量文献报导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都存在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我省为猪附红细胞体的重灾区。

该病可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贫血、抵抗力下降。

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无乳,同时可感染其他病原,使疫情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导致猪大批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一、病原与流行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无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呈球形、卵园形、环形、杆状等。

体积0.2—1.3n m×0.5—2.5nm,无鞭毛。

成熟的附红细胞体呈环形,未成熟为球形,幼稚的呈盘形。

以往认为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原虫,但研究证明附红细胞体属原核类生物,不应属于真核类原虫,被列为立克次体。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通过对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分析,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体,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列入柔膜纲支原体属嗜血支原体。

不同的附红细胞体,有相对的特异性,都有相应的畜主。

其中,猪附红细胞体致病力最强,1个红细胞上一般可附着1—15个,以6—7个多见,被附着的红细胞变成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

由于折光关系,附红细胞体显微镜下发亮。

附红细胞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呈淡蓝色,附红细胞体为红细胞专性寄生,靠直接分裂增殖。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化学药品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都可将其杀死,但对低温抵抗力极强。

附红细胞体对青霉素类药物不敏感,而对强力霉素、土霉素、三氮脒、砷制剂等敏感。

发病猪、带菌猪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老鼠可诱带并传播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猪都有易感性,但多发生于仔猪,妊娠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呈地方流行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PRRS)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生猪,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PRRS已经成为了猪场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PRRS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PRRS病毒属于Arteriviridae科的Porarterivirus属,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致病性。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病毒污染的器械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PRRS病毒也可以通过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细胞内传播途径进行感染。

猪群中一旦有了PERS病毒的感染,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给猪场的生产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临床症状PRRS病毒主要感染幼猪和生长发育期的生长猪。

感染后,猪群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发热:感染后猪群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感染后的猪群可能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3. 消化道症状:PRRS感染后的猪群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拉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 生长发育受限:感染后的猪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影响,出现生长发育受限甚至停滞的情况。

5. 其他:还有一部分猪群可能出现眼部浮肿、关节肿胀、黄疸等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目前,PRRS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毒检测和抗体检测两个方面。

1. 病毒检测:主要通过PCR和病毒分离鉴别等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猪群中的病毒感染情况。

2. 抗体检测:主要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猪群中的抗体水平,评估感染情况和免疫效果。

四、防治措施对于PRRS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加强猪场管理: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病毒消毒、供水供暖等管理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 强化生物安全防控: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限制病毒的外源输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引言: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并探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一、病因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病毒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症状1. 高热: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

2. 消化道症状:病猪食欲减退,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呼吸道症状:病猪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出现皮肤发红、溃烂、水肿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抽搐、瘫痪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病猪之间的亲密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共同饮水、吃同一饲料等。

2. 空气传播:病猪呼吸道排出的病毒颗粒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猪只。

3. 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车辆等传播给健康猪只。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2. 严格检疫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在确保无病情的情况下方可投放到正常饲养场。

3. 饲料卫生控制:饲料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应加强饲料消毒,使用高质量的饲料。

4. 疫苗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猪只免疫期间提供保护。

5. 临床治疗:对发病猪只要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以减轻病情和提高生存率。

结论: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猪肉产业的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检疫隔离、控制饲料卫生、进行疫苗预防和及时的临床治疗。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保障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泰兴市猪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

泰兴市猪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

功 能 的健全 时 , 当猪携 带 附 红细 胞 体时 , 体本 身能 猪
较 有效 地抑 制 附红 细 胞 体在 血 液 中的 繁殖 ,从 而 使
1 判 断标 准 . 3
实验判 断标 准 是在 油镜 下观察 2 个 视 野 .有附 0
猪 体与 附 红细 胞体 之 间 达到 相对 的平 衡状 ,只有 在
兽 医 临 床
泰 兴 市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唐 俊 陈 国平 徐 晓 军 ( 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畜牧兽 医站 250 ) 240
从 18 2份血样 调 查 结果 可 以看出 , 0 泰兴 市部 分 地 区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感 染 率 较 高 ,平 均 感 染 率 达 到
比散养 户低 下 。从 表 3 表 4中可看 出散 户感 染率 为 、 6 .1 ,规 模 户 感 染 率 为 4 .0 ,比 规模 户 多 出 97 % 58 %
2 .1个 百 分 点 ,发 病 率 规 模 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散 户 为 39 01 %
1. 97 %。这 是 由于规模 户一 般 实行 自繁 自养 的饲 养模
抗 应激 能力 和 自身 防 御 功能 未能 完全 健 全 ,不 能 有
效地 抑 制 附红 细胞 体 在血 液 中繁 殖 ,即使 没有 应 激
仔猪 , 也容 易发病 。 规模 不 同 , 2次感染 及发病 情况 分
别 见表 3 表 4 、 。
2 实验 和 调 查 结 果
发 病 区进 行实验 和调查 , 附红细 胞体病 的感染 强 度及感染 率见 表 1各 猪 型发病 数及发病 率见 表 2 , 。 表 1发病 区猪 附红 细胞 体 感染强度 及 感染 率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探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探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体内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疾病,也被称为猪赤血病。

该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后,会在猪的红细胞中繁殖,并对猪造成一定的危害。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猪赤血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管理和饲养是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

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清除跳蚤的滋生场所,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的感染率。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以及适宜的饲料配方和喂养方法都有助于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是必要的。

定期开展猪的血液检测,及时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滴剂、注射剂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疾病的有效控制。

注重疫苗接种也是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体内的免疫力,提高猪对寄生虫的抵抗力,降低感染概率。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和养殖环境,合理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接种。

培养兽医队伍、加强监测和预警也是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对猪赤血病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定期收集猪的血液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猪赤血病的疫情,可以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猪赤血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正确的管理和饲养、定期进行检查和治疗、注重疫苗接种以及加强监测和预警。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养殖者还应关注科学养殖,提高猪的健康水平,从源头上保障猪的健康。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
日期:
猪的细菌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
汇报人: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猪的贫血、黄疸 和发热等症状。
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热、皮肤苍白、黄疸 等。
有附红细胞体。
治疗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使用抗生素 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同 时,补充营养和改善饲养环境也是 必要的。
注意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药物中 毒和过敏反应。
02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病来自学01微生物分类
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微生物,属于立克次体目、
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霉素、四环素等。
补液疗法
由于病猪可能会出现脱水的症状 ,因此采用补液疗法也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复方氯化钠溶液进行 静脉注射,以维持病猪的水分和
电解质平衡。
增强免疫力
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球蛋 白等,可以增强病猪的免疫力,
提高其抵抗力。
预防措施
定期消毒
定期对猪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 ,预防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如猪之间的互相舔舐、 打架等。此外,蚊虫叮咬 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感染猪,尤其是 仔猪和育肥猪。
季节性
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因 为蚊虫活动频繁,增加了 传播风险。
诊断与治疗
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主要依 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实 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表面附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综述了猪附红细胞病的历史与分布、病原学、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病;猪;防治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严重时导致死亡。

1历史与分布本病最初在1928年由Schilling从小鼠血液中发现,并命名为球状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coccoicoides)[1],1932年Doyle首次在印度报道了猪附红体病,2~8月龄的发病猪表现为黄疸、贫血、呼吸困难,体温40.5℃,血液稀薄,红细胞易发生自凝现象。

1934年Neitz等在绵羊体中发现绵羊的附红体,同年Adler等在牛体中发现牛附红体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报道了人和多种动物的附红体病。

20世纪60年代,四川农学院夏定有教授曾提出猪的“小星菌”之说,主要与猪瘟作区别诊断,认为它是一种新病。

1972年我国江苏南部报道猪的红皮病,后来被证实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

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本病在一些地区呈快速上升势头,2000~2006年本病席卷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以中型猪发病较多,疫源多与引种有关。

2病原学本病病原为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

电镜观察可见猪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红细胞膜有凹陷,附红细胞体呈球状或杆状,小球体与大球体连接是附红细胞体出芽繁殖出现大小球体(Zachary,Basgall,1985)。

猪附红细胞体有一层膜包被,在限制膜的胞浆层下有直径为10nm的微管,类核糖体颗分布于胞浆内,无明显细胞器及细胞核结构(Pospischil等,1987)。

目前,国外对猪附红细胞体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并建立了基因库。

但由于附红细胞体不能直接体外培养和增殖,必须借助活体细胞。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的控 制 量 为 : 母猪 01gk ; 阿 散 酸 的 治 疗 量 为 : . Cg 母猪 0 5g1 ,生 长 育 肥 猪 04ek 。注 意 :用 阿 . /g 2 ( . dg
皮下 脂肪和 腹腔 内脂 肪颜 色发 黄 ;心脏 苍 白并 伴有 出血 点 ;肝 肿大 ,呈 现棕 黄色 ;胆 囊肿 大 ,胆 汁浓 稠 ;脾肿胀 ;个 别猪 的肿 门淋 巴结及肠 系膜 淋 巴肿 胀 、出血 、坏死 ;有 的整 个 肾严 重淤血 ,呈现 大红肾外观;膀胱 出血 ;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 良。
4 实 验 室 检 查
41 血 液 参数 的变 化 。经 检测 ,感 染 附红 细 胞 体 .
的病 猪 红胞 总数 可减 少 到 1 8 ]0/ ,血 蛋 白降 . 『19 7 mg
散酸 治疗和 预 防本病 时不 可 随意提 高使 用剂 量 , 以 免 中毒 。每 吨饲 料 中添 加 金 霉 素 4 每 1 0ml 8g或 0 水 中添 加金霉 素 5 ,均 有预 防作用 。 0 mg 53 消 毒 杀 虫 。对 发病 猪 群 的畜 舍 、粪 便 、 工 具 . 等 刚火 焰或 2 % Na 0 OH溶液 进行 彻底 消毒 ,对健康
的发 生率低 ,常 呈地 方性 流行 ,交通 便 利 的乡镇 及 规模饲 养场 发病较 严重 。
2 临 床 症 状
病 猪精 神沉郁 ,嗜睡 ,食 欲减 退 ,少数食 欲 废 绝 ,体温 4 O℃ ~4 2℃ ,呈稽 留热 ,有 的寒 颤 、抽 搐 、站立不 稳 ;有 的气喘 、 呼吸 困难 、心跳 加快 且 弱 ,呈犬坐 姿势 ;部 分病猪 从 鼻孔 中流 出带 血 的分 泌物 ,部 分仔猪 出现 先腹 泻后 粪便 干燥 现象 。初 期 眼结膜 潮 红或苍 白,后期 黄染 ,有 的猪 全身 皮肤 苍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6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周长青江苏省宝应县黄塍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宝应225807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病原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对常用的消毒剂都敏感;本病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吸血性的昆虫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也能经胎盘进行垂直传播;仔猪感染主要表现贫血、黄疸、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母猪感染后表现繁殖障碍,育肥猪感染表现生产性能下降;预防本病必须紧抓血液传播途径的防控,提升猪场的管理水平,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制度;三氮脒、咪唑苯脲、土霉素、新砷凡纳明等药物可有效防治本病。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防治收稿日期:2020-04-07周长青,男,1969年生,畜牧师。

猪附红细胞体病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呈世界流行,大多数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有本病报道,各种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死率非常高,对养猪业的危害巨大[1]。

1病原简介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性的微生物,以环形居多,球形和卵圆形占比也较大,少数为顿号状或杆状。

附红细胞体侵染动物后可粘附在红细胞的表面,也因此而得名附红细胞体。

镜下观察大小为1.0~3.0μm ,有些非常小的可在0.5μm 以下。

分类学上附红细胞体高于病毒,但低于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苯胺色素易感,姬姆萨染色后呈红色,一般不能进行体外培养,无法独立繁殖和代谢,在红细胞表面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附红细胞体大多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也有一部分游离于血清中。

该病原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差,不耐干燥和高温,但在低温下存活很长时间,冻干条件下能保存2年之久。

大多数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如1%火碱溶液、0.1%新洁尔灭、75%酒精、稀碘溶液、醋酸氯己定溶液、过氧乙酸等。

2流行病学除了猪之外,羊、鼠类、牛、犬、猫、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也能感染,人也能感染,表现无名热。

病原主要经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血源性途径、媒介昆虫途径是已知的重要传播方式,如免疫疫苗时,如果针头未严格消毒,很容易将感染猪的红细胞带至健康猪体内,从而造成该病的扩散。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血液原虫性的传染病,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者血液当中即可引发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本病的发生与蚊虫的叮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蚊虫等昆虫叮咬、破损的伤口进行传播,母猪感染后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本病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影响较为严重。

夏、秋等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是该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

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本病的防控。

1病原简介本病的病原为附红细胞体,该病原也被称为猪嗜血性支原体,外观形态多样,多呈环形或半月形,也有杆形和球形等,一面凹一面凸,没有鞭毛与细胞壁,直径在0.8~2.5μm 之间[1]。

经革兰氏染液进行染色后,病原呈现出紫色,为革兰氏阴性。

应用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通常会被染成紫红色。

猪附红细胞体进入生猪体内后主要是吸附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有时单个存在,有时则会以链状或者簇状吸附于红细胞的表面,每个猪红细胞表面可吸附1~20个左右的猪附红细胞体。

在体外培养该致病原时必须依赖于活细胞进行培养,猪附红细胞体的运动能力与其自身体积成反比。

本病原对碱性消毒剂敏感,但对酸性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使用酒精、苯扎溴铵或者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即可将其快速灭活。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隐性带虫猪。

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通过出血造成器械、环境等的污染,当这些被污染的物质被其他健康猪接触时,就会感染发病。

本病还可以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进行传播,当这些蚊虫叮咬发病猪后,再次叮咬健康猪时就会引起本病的传播。

此外,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本病后也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递给仔猪,造成仔猪的感染。

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猪,各种年龄和品系的猪均有易感性,但其中以仔猪的发病率最高。

此外,本病还可以引起多种动物的感染发病,甚至可以感染人,造成的威胁较为广泛和严重。

本病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各种吸血昆虫活动较为频繁的时节。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附红体细胞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只,是一种广泛分布、易感染的病毒性疾病。

本文将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症状:
1. 流产:猪附红体细胞病感染母猪主要的症状就是流产。

一般在妊娠60天以内的母猪,都有可能感染PPV,使得胚胎发育受阻,最终导致流产。

流产的猪只往往伴有发热、
食欲减退等症状。

2. 产仔障碍:感染PPV的母猪可能会导致产仔障碍,其中包括畸形、死胎、弱仔等情况。

3. 干燥性流产症:干燥性流产症是猪附红体细胞病的经典表现之一,表现为在妊娠
期间出现猪群流产,其它症状包括毛色灰暗、食欲减退,胎儿体长也较短,肝脾肿大。

治疗方法:
目前,猪附红体细胞病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而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1. 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在生猪场,保持良好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PPV的关键。

彻底清洗和消毒生猪场设施、环境,有效地杀死病毒,阻止病毒的传播。

2. 疫苗接种:根据猪附红体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主要可以预防病毒的感染和流行,从而保持种猪的健康状况。

3. 引进新猪前的隔离检疫:饲养环境对于病毒防控非常重要,因此饲养单位应该在
引进新猪前,对新猪进行隔离检疫,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态,并保障种猪/仔猪生产的安
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猪附红体细胞病是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非
常重要。

在饲养猪只期间,需要加强疫苗接种、保持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从而保障猪只健
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 1 mL。 5 - 3净 化 措 施
后不 到 2 4小 时 亦 可 发 病 , 发 病 后 体 温 正 常或 偏低 , 软瘫 , 不能 站立 , 不 能 吮 乳, 可视粘 膜枯 白 , 眼睑 下颌 浮肿 , 多 于 3 ~ 7天 内 死 亡 。 痊 愈 猪 消 瘦 , 生 长 发育 受阻 , 抵抗力 明显降低 . 受 到 不 良
应 激 刺激 易 复 发 。 4剖 检 变 化
坚 持 自繁 自养 ,如 需 要 引 进 外 来 猪 种 时 ,应 严 格 检 疫 ,并 隔离 观 察 3 0
强通风 , 搞好卫 生 . 防 止 猪 舍 内 温 度 突 变, 是 预 防 该 病 发 生 的关 键 。 及 时进 行 免疫 , 做好 猪群 的猪 瘟 、 蓝 耳病 、 伪 狂
犬病 、 链球菌病 等疫苗 的免疫接 种 , 确 保 猪 只 的 高 免 疫 状 态 ,有 效 预 防 发 生
血液稀薄 。 有 的猪 出现 腹 泻 , 腹 泻 时 排
出黄 白或 替 出 现 。新 生 仔 猪 在 生
本病的混合感染 及并发症 。 5 . 2药 物 预 防 ( 1 ) 在该病 流行季节 , 饲 料 添 加 阿 散酸 l O O g / t或 对 氨 基 苯 砷 酸 钠 5 0 一 l O O g / t可 预 防 本 病 的 发 生 ; ( 2 ) 哺 乳 仔 猪 :仔 猪 1 日龄 和 7日龄 分 别 注 射 长 效 土霉素 0 . 5 、 1 m L; 3 日龄 补 铁 , 每 头
猪 附红细胞 体病 的流 行病学调查 及 防治 的研 究
口 牛 海 清
附红细胞体病 ( E p e r y t h r o z o o n i s ) 简 称 附 红 体 病 ,国 内 外 也 有 人 曾 称 之 为
体 多 活 泼 运 动 ,运 动 的 形 式 常 见 的 有 摆动 、 游动 、 直 线、 翻 滚 等 。附着 在 红 血
感 的寄主。
球 表 面 的 附 红 细 胞 体 静 止 不 动 , 而 除 寄 生 于 血 液 中 的 附 红 细 胞 体 外 , 寄 生 于心 、 肝、 脾、 肺、 胆汁 、 淋 巴结 、 骨 髓 等 组 织 器 官 的 附 红 细胞 体 只 见 到 圆形 和 球形 , 未 见 到其 他 形 态 的 附 红 细 胞 体 . 其大小各 与血液的附红细胞体相 近。 3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成年 猪突然发病 , 精 神不振 , 食 欲 减退 , 体 温升 高 , 达 4 0 ℃~ 4 1 . 5 ℃, 最 高 达4 2 ℃ 以上 。 可视粘膜苍 白 , 有 轻 重 不 同程 度 的 黄 染 , 病 至后期 , 瘫痪 、 体 温 下降 , 经 1 0 日左 右 死 亡 。 病猪有呼吸 、 心 脏 和消 化 系 统 的 异 常 现 象 。 如气喘 、
并 进 行 全 猪 舍 、饲 养 用 具 及 外 围 环 境
黄疸性贫 血、 类边 虫病 、 赤 兽 体 病 和 红 皮 病 等 。 本 病 是 由 附 红 细 胞 体 ( E p e r y t h r o z o o n , E) 寄生于猪 、 羊 等 家 畜 红细胞表 面、 血浆 , 骨 髓 中 而 引 起 的 一 种以黄疸 、 贫血 、 高 热 为 主症 的 人 畜 共 患 的 传 染 病 。 由于 附 红 细 胞 体 致 病 性
呼 吸 困难 、 咳嗽 、 心音 增强 、 心跳 加快 、
彻底消毒 。可用 2 %苛 性 钠 溶 液 消 毒 。 用 敌杀 死药 液加 水 按 O . 1 %浓 度 稀 释 后 用 喷 雾 器 对 猪 群 体 表 驱 虫 .杀 死 猪 虱和蚊虫 。 加强饲养管理 , 防 止 饲 料 霉 变, 饲 料搭 配要合 理 , 确 保 营养 全 面 , 另外减少应 激 , 冬季注意保 暖 , 夏 季 加
较弱 . 除切脾 动物 外 . 多 隐性 感染 . 猪 群 中 附 红 细胞 体 隐 性 感 染 率 高 达 9 0 %

9 5 %。有许 多 养 殖 户 在 不 知 情 的 情 况
下 引 进 了 隐性 感 染 的 种 群 ,当 饲 养 管
理 不 科 学 ,饲 料搭 配 不 合 理 ,缺 乏 营 养, 气 温突变 , 或并 发其 它疾 病时 , 引 起 血 液 中的附红 细胞 体数 量 增加 。 而 诱 发 本 病 的发 生 。 发 病 耐 过 猪 只 能 长 期携 带附红 细胞体 , 成为主要传 染源 , 表 现 出 持 续 性 感 染 .致 使 本 病 在 猪 场 长期存在 , 难 于净化 。 本 研 究 根 据 近 年 来 我 国猪 附红 细胞体 病 的流 行特 点 , 结 合 大 量 的 临 床 病 例 ,对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流 行 病 的 病 原 学 、 流行 病学 、 临 床表现 、 防 治 进 行 了 研 究 和探 索 , 以 期 为有效防治该病提 供参考 。 1流行 病 学 调 查 附 红 细 胞 体 是 一 种 广 泛 存 在 于 动 物 体 内各 组 织 器 官 和 被 污 染 的 自然 环 境 中, 抗 力 较强 、 形 态 多变 的微生 物 。 本 病 一 年 四 季 均 可 发 病 ,发 病 季 节 不 明显 。 受 气 候 条 件 和 不 良应 激 的 影 响 , 容 易 导 致 该 病 发 生 。 附 红 细 胞 体 的传 播途径是 多种多样 的 , 除吸血昆虫外 , 还 可 经 过 不 消 毒 的 防 治 用 具 如 针 头 等 传 播 本 病 。 其 易 感 动 物 有 相 对 的 稳 定 性 ,但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可 能 对 人 也 是 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