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人人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再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向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总之,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 论的唯物主义者。 以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里、狄德罗、霍 尔巴赫、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唯物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形 成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 物质理解为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3、辩证唯物主义
8、伊壁鸠鲁派量的差异,有偏离 直线的运动,从而克服了德谟克 里特否认偶然性的错误。
二、经院哲学
欧洲中世纪哲学(主要指公元5世纪到15世 纪的经院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第二个发展时 期,经院哲学作为神学婢女而存在。有两个特 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 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 士多德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上帝和天国 是经院哲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绵延了千年的时 代里,在神学的外壳下,哲学家或神学家们在 论证神学命题时,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发展了 古希腊罗马哲学留下的任务,只是形式更晦涩。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 利特说:“火”是 万物的本原。
3、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 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因为 新的水不断地流 过你的身旁。”
4、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4、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原 子
原 子是世界的 本原
5、论辩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 典,是一个著名的智者, 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 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 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 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 并于公元前399年被判 死刑,时年约七十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
文明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由资 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精 神的反映。 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社会学说和社会政治理论。

它的核心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其目的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观点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资产阶级利用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导致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前进。

观点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瓶颈,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改变。

观点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社会主义取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社会制度,人们在这个社会里按需分配,共同管理生产资料。

这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终理想社会。

结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面的社会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启示,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实现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探索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问题。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别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 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
(3)“大众文化”的标准化趋向 ) 大众文化” “标准化”是指“文化工业”所生产的所有产品表现 为均一化、模式化、齐一化。文化产品的“标准化” 导致人的异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人也 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单调乏味的文化使人也变得单 调乏味。单调乏味的人倍感孤独和绝望。 (4)“大众文化”的强迫化趋向 ) 大众文化” 由于“大众文化”的典型做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 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作人提供给他的东 西”,严重限制了人的思想和想象力,于是就有了强 迫性,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
(4)存在意义说——语言转向的 ——语言转向的 另一种思潮(欧陆人文哲学), ),强 另一种思潮(欧陆人文哲学),强 调哲学的使命不是对语言 的逻辑 分析,而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 分析,而是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 ——当代中国哲 (5)精神境界说——当代中国哲 ) 学家、特别是新儒家的见解, 学家、特别是新儒家的见解,认 为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提升人 生境界。 生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2
任何认识都是一种表达,一种陈述, 任何认识都是一种表达,一种陈述,最终 都存在于语言之中,因而, 都存在于语言之中,因而,哲学的任务是 要揭示知识的本质, 要揭示知识的本质,也就是要揭示逻辑和 语言的本质。通过对哲学命题的逻辑分析 语言的本质。 重新建立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 重新建立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哲学的 语言的转向” “语言的转向”,使哲学研究从认识的内 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 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从心理概念转向了 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

(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二)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途径)3、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关系原理)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三)矛盾观1、矛盾的客观性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关系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7、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四)创新观1、辩证的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创新的作用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人生价值观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内容: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①物质的作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目的性、计划性——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根据实践的需要, 带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和要求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预定 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 的目的性、计划性。 创造性——用思维的方法产生超前的观念,然后在实践中 变理想为现实(对象性)。 自控性——意识、心理活动对人的生理和病理的调节和控 制 例如:心情愉快,延年益寿。身处逆境,容易生病。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原始的部落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 界 观
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理论化
哲学
系统化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 世界的总体看法和 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所遵循 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 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既是世界 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 不系统 (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人人都有
荀 子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 的可能性。
"人们只能认识由于思维形式的作 用而形成的现象,却无法超越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两件事情我愈是思 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 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 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 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 证:上帝在我头顶,亦 在我心中。”
区别
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 (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的事物和现象: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14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1)庙里的神 (2)厮杀的战场 (3)花蕾、花朵和果实 (4)密涅瓦的猫头鹰 (5)消化和生理学 (6)同一句格言 (7)动物听音乐
15
当代哲学观
(1)普遍规律说 (2)认识论说 (3)语言分析说 (4)存在意义说 (5)精神境界说 (6)文化批判说 (7)文化样式说 (8)实践论说
[参考观点8]
按照陈修斋先生的解释,哲学的“无定论”是因为 他所面对的宇宙的“无限性”;并且陈先生把无定 论看作哲学的本性,认为“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 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 的”;哲学正因其无定论而有价值、有意义,其最 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使人摆脱心灵的桎梏, 解放思想,开拓心胸,提高精神境界···从而获得 ··· 精神的自由”,“认为哲学有定论,正是那种教条 主义、僵化思想的根源,它和生动活泼、充满生命 力、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 驰。···哲学要改革,就必须从认识和肯定哲学无 ··· 定论开始”。
12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一
定距离。 哲学之思是超越于传统、经验、常识的思考, 是对于思想本身的思考。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 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13
*什么是哲学
哲学试图在平常的物事中,寻求一些不平常的 甚或反常识的东西, 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 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 疑”、“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可能摇头; 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在普通人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哲学 家们往往能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规律和认识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统一体,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上。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导致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唯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修正和丰富理论,才能达到真理。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理想社会,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发展和全面实现个人潜能。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展开,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想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现象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社会的演变过程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推动而实现的。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这造成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就是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来推动的。

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强调了事物的全面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5.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供了实现社会变革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持久存在的,社会主义革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理论强调了工人阶级作为历史潮流的推动力量,通过革命方式改变社会结构。

6. 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与解放。

通过消除阶级剥削和压迫,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发展的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唯有在社会中才能自由发展”。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中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辩证法、革命理论以及人的自由与解放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在马克
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发展变化和否定转移。

通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

历史唯
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标准。

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

真理标准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和阶级斗争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标准。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 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包含有永 不会被推翻的绝对真理的颗粒;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静态来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 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 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一,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任何真理都只 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的某一过程或方面的正确 认识,而不是无限宇宙的全体的认识,因而任何真 理都是具体的和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真理相对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相对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说,任何真理都 只是对对象的一定方面的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 确认识,其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另一方面是要确立和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圣人标准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众人意见标准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动态来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 辩证转化的。
真理也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过渡 到并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谬误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错误反映。
上帝造人?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2、真理与谬误又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一方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下面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世界规律的学说,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感觉和认识之外,而不是人的主观感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过程,它包含着矛盾和冲突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学说,它认为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历史,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动物社会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革命的历史所规定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互为基础和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为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求我们始终保持辩证思维,认识事物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

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剥离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⑤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2)量变质变规律①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06年大纲修订说明与命题线索图大纲修订说明:1.本章修改了四个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原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原表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本章删除了一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线索图:略。

历年命题规律透视及对策一、1995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略。

二、本章命题特点及规律1.本章除1998年文科出过一道辨析题外,均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命题,且分值小。

2.本章共三节,很明显,历年命题的重点在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3.由于本章包含的是非常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命题者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观点(或是哲学名言)让应试者判断其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观点,如2001年理科第3题。

另一种题干以“下列命题中,属于……的是”的形式命制,如1993年理科第19题,文科第2题;1997年文科第11题等等。

4.由于本章内容少,故出现过1992年理科第6题与1995年理科第2题试题重复的现象。

估计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形。

三、核心预测及复习建议1.由于本章的历年命题重点在第一节,故建议应试者应侧重理解第一节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 法和根本态度
•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 •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 如何做人与为人?
哲学涵盖 的论题范围很广, 但它关注的问题始终有一部分 与凡人的生活相关: 如何理解人生和如何度过人生。
在哲学上,这个问题由 人学或人本主义来说明
Hale Waihona Puke 恩格斯曾经指出,哲学是更高地悬在空中的 思想领域,也就是说,哲学是一种概括性很强、 抽象程度很高的学问,那么哲学是不是就是一种
一、哲学的定义、基本问题及概况
(一)哲学的定义
18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曾说:“哲学 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当代英国哲学家柏林也指出:“当你有一个令人辗转反 侧的问题而又不清楚应该如何去解答时,这便是哲学 的开端了”。 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艾因斯坦曾指出:“如果把哲学理 解为在最普遍和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 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matter)与精 神(consciousness),或存在(existence)与 思维(thinking)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1、物
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本体论(ontology)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materialism)和 唯心主义(idealism)的标准。
它比米利都与赫拉克利特学派如何
(5)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ic)的诘难法 苏问:欺骗、偷盗是否正直? 欧答:不正直。 苏问:为了胜利,欺骗敌人怎样? 欧答:不算不正直。 苏问:为了胜利,欺骗朋友怎样? 欧答:不算不正直······
苏格拉底的人学:
(6)柏拉图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单选)(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

6。

一元论和二元论。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彻底的一元论二元论不等于唯心论)7。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8。

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

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3)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

认识是一个复杂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10。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旧唯物主义或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性质)(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内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功能)(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根本特征).(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理论贡献)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直接理论来源马哲创立的意义(在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④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①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②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③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1)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内容特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

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流派,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只强调理性凶素,认为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为依据。

由于科学主义哲学只强调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哲学主要包括:结构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波普)等。

人本主义哲学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

由于人本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非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2)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

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注意到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观点)(“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恩格斯唯物辩证法)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世界性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外,还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正确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哲学基础。

①人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其中哲学素养是基础,它更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

②哲学素养为人们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哲学素养能使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哲学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7、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