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与汉语传统辞格
《互文》古汉语基础
《互文》古汉语基础互文是古文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能避免词语的板滞和单调,增强文章的气势,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互文分为三类;互释型、互补型、既互译又互补的综合型。
(一)互释型互释的互文就是在单句内互为对应的词组中或并列复句(包括某些对偶句、排比句)中的对称位置上,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包括虚词)、体现出意义相同而用词不同的特点,使诗文富于变化而不呆滞。
理解时,要把这些对称位置上的词作为同义词看待。
如;“同心一意”中的“同”和“一”应互释,“心”和“意”应互释。
课文中这类互文很多。
1、单句内互为对应的词组中的对称词互释。
重岩叠嶂。
《三峡》“重”和“叠”,“岩”和“嶂”互释。
隐天蔽日。
《三峡》“隐”和“蔽”,“天”和“日”互释。
奇花异石无所不致。
《竹溪记》“奇”和“异”互释。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选”和“与(通‘举’)”,“贤”和“能”互释。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遗”与“余”同义。
“风”与“思”相通,指教化。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削”和“割”互释(都是“割地”的意思)。
成骇立愕呼。
《促织》“骇”和“愕”互释。
张尾伸须。
《促织》“张”和“伸”互释。
有席卷天下,包举申内,囊括四海之意。
《过秦论》“席卷”、“包举”、“囊括”互释(都是“并吞”的意思);“天下”“宇内”、“四海”互释(都是“天下的意思)。
因利乘便。
《过秦论》“因”和“乘”互释(都是“利用、凭借”的意思),“利”和“便”互释(都是“有利形势”的意思)。
追亡逐北。
《过秦论》“追”和“逐”互释;“亡”和“北”互释(都指败兵)。
深谋远虑。
《过秦论》“深”和“远”互释;“谋”和“虑”互释(都是“计谋、韬略”的意思)。
行军用兵之道。
《过秦论》“军”和“兵”互释,都指军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过秦论》“度”、“絜”、“比”、“量”互释(都是“比较,衡量”的意思)。
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互文.
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译。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1、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2、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
例如: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4、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互文日常用语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说,但在理解时仍需合在一起理解。
以下是一些互文日常用语的例子:
- 人仰马翻:本意是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
- 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 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 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这些日常用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词语分开说,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互文辞格浅析
互文辞格浅析作者:周克书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4期互文是古诗文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出现比较多。
互文,即“互文见义",又叫“互见”、“互言”或互体”。
它是指形式上利用整齐的对称美,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而增加美感的一种辞格。
一.互文互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句话从形式上看是两个对偶句,理解时要互补增义,即“不以物喜悲,不以已悲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亦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亦忧其民”。
例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秦汉"互补增义,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例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辞》)此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之省。
不能错误地释译为“打开我东阁门,坐上我西阁的床"。
例4,负者歇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此句的意思是“负者行者在路上唱着歌,在树阴下歇息”。
不能错误地释译为“背东西的在路上唱歌,走路的在树下休息”。
例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此句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十年,身经百战,牺牲的牺牲了,没有战死的终于凯旋归来了"。
不能错误地翻译为“将军身经百战为国牺牲,壮士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二.互文互训又称“互文见义"、“同义互训”。
如:例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此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天上的银河光辉灿烂,就好像出现在大海里一样”。
“其中”就是“其里"的意思,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了同义词。
例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三秋”就是“九月",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了同义词,如果不懂“三秋”,看其“九月"互文,亦可见义。
例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败军之际”与“危难之间”同义,是作者强调、宣染自己受任之时的艰难。
互文的分类与特点
互文的分类与特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的特点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诗经》互文与变文辨
《诗经》互文与变文辨[摘要]互文和变文是古汉语传统辞格,两者各有其修辞功能。
互文强调上下句互相连通共同表达完整语义;变文则“变词以成文”,增加文章表现力。
本文探讨《诗经》互文和变文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功能,并针对二者容易混淆的现象,从选词、运用、训诂模式和修辞效果四方面加以区别。
[关键词]互文变文产生原因区别一、谈互文1.互文内涵“互文”是古汉语传统辞格,最早见于《礼记》《左传》先秦著作中。
“互文”发掘者是汉经学大师郑玄。
随着运用和研究的增加,名称上有了更多提法:互文、互文见义、互言、互体、互备、互辞、参互、互文相备、互文相足。
所谓互文就是上下句互相交错,互相连通,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具体地说,是在连贯的语言里本当连起来说的两件事物或两个词语,上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下文可说的一个方面,下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上文可说的一个方面,上下文语义照应,互相补充。
这种修辞方式起到言简意赅,说甲即包括乙,道乙则兼容甲的效果。
对它的理解,不能割裂开来只顾一端,而应上下贯通,参互见义。
2.互文产生原因(1)《诗经》韵文由于受音节和字数限制,为了压缩字句而使用互文。
互文把复杂的思想感情只用对仗工整的几个字或词表达出来,含蓄委婉,妙处无限。
(2)有时互文的使用也并不是为了语言简练,而是为求得语句的整齐匀称。
《诗经》中互文多是为了上下文对仗而使用的。
(3)《诗经》互文构成意境上的整体美。
诗经时代民风淳朴,人们不懂修辞,但对于美的追求使得他们不自觉地使用了“互文”,形成篇章上的整体意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值得回味。
3.《诗经》互文类型互文有多种分类标准,各家的分法和种类也不尽相同。
有从形式入手分为词语互文、句子互文和篇章互文;有根据互文的结构特点分为单句互文、复句互文和意义互文;有从内容着眼分前后兼及、举隅互见两类或本义互文与反义互文;还有从形式与意义结合的角度分为铺陈互文、见义互文与紧缩互文。
4.互文功能(1)表意含蓄性互文使句子精练简洁,增加语言的容量,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什么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它的特点是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它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
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古云:‘互文’。
”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将军”、“壮士”要参互见义,即“将军壮士(有的)百战死,将军壮士(有的)十年归”。
中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再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东西”、“南北”参互见义,意为:到处乱叫乱嚷,到处骚扰闯荡。
互文多出现在古代民歌中。
例如: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东市”、“南市”、“西市”、、“北市”互文。
意为: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到处寻觅购买。
句式排比铺陈,渲染准备出征之紧张繁忙,烘托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2、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西”、“左右”互文,应解释为:东西左右植松柏,左右东西种梧桐。
3、鱼戏莲叶东,鱼戏连叶西,鱼戏连叶南,鱼戏连叶北。
(《江南》)“东”、“西”、“南”、“北”互文,实际就是说,鱼在莲叶间(东西南北)嘻戏,轻快的节奏中表现了采莲人的兴高采烈。
4、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耕者”、“锄者”对举,“犁”、“锄”也对举。
在汉乐府民歌和南北朝民歌中,这种“互文”现象很多。
究其原因,大概有:(1)使用互文构成对偶、对举、排比,形成语言上的优势。
(2)互文不仅有对举、对偶、排比修辞功效,而且有精简的目的。
利用互补,使得句子词语省俭,不仅使语意含蕴丰富,并且能避免重复,使诗文错落有致。
(3)利用排比铺陈多方面、多角度表情达意。
(4)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由于受民歌的影响,古代诗文中也出现了“互文”。
例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互文古代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内容摘要】互文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所谓互文就是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或短语),使这两个语句(或短语)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
使用互文的修辞,具有避免行文单调呆板的作用,也能适应某些文体(骈体文、诗词等)在表达方面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互文古代汉语修辞格《木兰诗》里有这样的两句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就是说: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出征多年凯旋归来。
这样理解显然是不恰当的,怎么可能打仗死去的全是将军,而凯旋归来的又都是普通士兵(壮士)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采用了一种叫做互文的修辞格。
所谓互文就是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或短语),使这两个语句(或短语)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叫互文见义,简称互文。
使用互文的修辞,具有避免行文单调呆板的作用,也能适应某些文体(骈体文、诗词等)在表达方面的特殊要求。
互文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
就拿我们前面提到的《木兰诗》中的那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来说吧。
按照前面所说的意思来理解可不行。
我们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将士们出征打仗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激烈残酷的战斗,有的光荣牺牲了,有的胜利归来。
这样来理解就合乎情理了。
有些互文出现在一个句子里,但其表义特点和那些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的形式是一样的。
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绝句《出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用了互文的修辞格,我们是这样来理解它的:秦汉时的明月映照着秦汉时的边关。
在这里使用互文,适应了七言绝句这种诗体言简意赅的要求。
如果对这句诗不按照互文理解,而是按照字面意义去认识的话,那不就成为“秦朝时的明月映照着汉朝的边关”了,让人摸不着头脑。
470.文言修辞三格:合文、变文、互文
470.⽂⾔修辞三格:合⽂、变⽂、互⽂470.⽂⾔修辞三格:合⽂、变⽂、互⽂⽂◉杜若东温馨提醒:请使⽤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中的号内搜功能,搜索你感兴趣的⽂章。
欢迎您关注下载我的原创书《⾼中⽣⽂⾔精解⼀本通》(22万字)《百余汉字探秘》《左传成语典故精释》等有关学好⽂⾔⽂的六本原创电⼦书节选⾃《百余汉字探秘》⼀、合⽂“合⽂”⼜叫“并提”,指的是在⼀个句⼦⾥,⾄少有两个联合词组,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的语法关系,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相关的事并列在⼀个句⼦中来表达。
使语⾔简洁,句⼦紧凑。
例如:1.⽿⽬欲极声⾊之好,⼝欲穷刍豢之味。
由后句应知前句的意思为:⽿欲极声之好,⽬欲极⾊之好。
这是两个句⼦的合⽂。
2.⾃⾮亭午夜分,不见曦⽉。
应理解为:⾃⾮(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不见曦(阳光),⾃⾮夜分(半夜)不见⽉。
这是两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的合⽂。
3.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应理解为:繁启于春,蕃长于夏,畜积于秋,收藏于冬。
这两句中各由两个动补词组分别搭配⽽成。
⼆、变⽂修辞学上,往往在相邻的⼏个词语或句⼦中采⽤近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以协和⾳响,避免词语的单调、重复,这种⼿法古⼈叫变⽂,也称“叠写”“重说”。
这为我们理解⽂义提供了⽅便。
例如: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便”“纵”都是连词,常⽤在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假设的让步,有“即使”“纵然”意。
在句中⼆者连⽤,构成变⽂。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
“因”“乘”意义相同,“利”“便”意义相近,“因利”“乘便”⼆者变⽂,应理解为:趁着有利形势。
3.秦有余⼒⽽制其弊,追亡逐北。
3.秦有余⼒⽽制其弊,追亡逐北。
“亡”“北”意义相同,均作名词,指逃窜溃败的诸侯军队。
“追亡”“逐北”⼆者变⽂,应理解为:追逐败⾛的军队。
4.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荒之⼼。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荒”是四个动宾词组的变⽂。
浅谈古诗文中“互文”分类辨析
浅谈古诗文中“互文”分类辨析互文,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见到。
互文,又叫作“互辞”、“互言”、“参互”、“互见”等。
作为一种辞格,如果不熟悉它,就会闹笑话。
如《醉翁亭记》中的“泉香而酒洌”,确实有人将其解释为“泉水飘香,白酒清彻。
”肖毅编著的《中学古体诗词评点译释》,这就是望文生义的解释。
下面,简单谈谈互文的辨识方法和分类。
一、“互文”的辨识方法首先,必须有两个结构。
“互文”的名称已表明这一点,这也是古人心目中最显著的一点。
如《读大序》:“动天地,感鬼神。
”这是两个短语结构,“动”与“感”处于对应位置上,是“互文”。
有些单句中的互文依然也是处在两个结构中。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前四字是一套主谓结构,后三字是一套主谓结构。
两套结构在意义上互相包蕴:烟和月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岸。
其次,两个结构往往对称。
有互文关系的两个结构,其语法结构要相同,格式特点也往往一样。
《般涉调?高祖还乡》:“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基中“一般”与“一样”互文,这是为避免重复。
再次,必须有相对应的词语。
这里说的“对应”,不仅指词性相同,意义上也往往连属。
如“战城南,死郭北”,“城”与“郭”,“南”与“北”就是这样的对应词语。
如按字面似乎让人费解:在城南打仗,怎么死在城北了?如知道这是“互文”,就可以理解为“城南城北都在打仗,城南城北都有人战死。
”最后,还要注意对称结构的双方意义,无论是语义还是语法意义,都必须互相包蕴,要么是互相补足关系,要么是互相解释关系,要么是互相印证关系。
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椰宗元《捕蛇者说》中的“东西”与“南北”即是互文关系,这几个方位名词都非确指某个方向,而是含在一起泛指村中各处。
以上四种方法应综合起来思考,就可以准确辨识,并能避免望文生义的毛病了。
二、“互文”的分类辨析下面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举例分类予以分析(例句不再注册数)。
拟将互文分为四类。
(一)同义互文这类互文是指在对称性结构中,相应词语表示同一个意思,尽管字面不同,但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
古诗文中的互文摭谈 陈国亮
古诗文中的互文摭谈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陈国亮“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或“互辞”,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辞格。
所谓“互文”就是上文含有下文中的词语,下文又含有上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前后相互呼应,彼此渗透。
其修辞效果是意义全面而又行文简练。
这里重点结合中学语文教材,浅析常见几种类型的互文辞格。
一、本句互文见义本句互文见义是指一个句子中某些字词互现,这是互文见义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各种互文见义中最容易识别的一种。
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就是典型例子。
这个句子如果我们不知是互文,照字面意思讲,就成了“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
但这不是原诗的本义。
原诗应理解成“秦汉时候的明月照到秦汉时候的边关”。
否则这不符合原诗要表达的边关见证边塞战事频繁,江山依旧却物是人非的感慨。
另一句很典型的例子是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这句诗,《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是这样翻译的:“迷蒙的烟雾笼罩着沙滩,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这样的翻译让人觉得很别扭。
因为有烟,月色才朦胧,故不能理解成轻烟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
原文的意思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江与沙滩。
《琵琶行》(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也不能理解成“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其含义是“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
课外例子如陆龟蒙《怀宛陵旧游》中的“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后一句也不能理解成“谢脁登过的青山,李白登过的楼阁”,应该是“谢脁与李白都登过的敬亭山与谢公楼”。
二、对句互文见义这种形式的互文见义,就是相互对称的两个句子,上下文互现,意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诗中,战死的不只有上句中的“将军”,还有下句中的“壮士”;同样,归来的也不只下句中的“壮士”,还有上句中的“将军”。
合起来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军与壮士大都战死了,没有战死的十年以后才归来”。
什么是互文
什么是互文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是互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如果翻译成“将*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一句是说:“将*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互文的表现形式: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1.朝晖夕*。
——《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和“朝*夕晖”。
“朝”和“夕”、“晖”和“*”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4.“东船西舫悄无言”5.“东犬西吠”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比如: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
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古汉语修辞之互文
古汉语修辞之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具体指的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互文可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类。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两句,都是在一句中出现的互文,它实际上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而分置在一句话里,属于当句互文。
“秦”与“汉”互文,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烟”与“月”互文,即“烟月笼寒水与笼沙”。
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这两句属于对句互文,实际上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而分置在两句话里面,“将军”与“壮士”互文,即“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受任”与“奉命”互文,即“受任奉命于败军之际,受任奉命于危难之间”。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才能现出原意。
如果拘泥于字面,则难以准确而完整地理解。
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互文的特点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又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这一句中的“下马”跟“在船”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如果理解为下马的只是主人,在船上的只是客人,那就无法正确理解正确的意思了。
由此可见,对于运用了互文修辞方式的句子,是不能拘泥于字面去理解的。
古代汉语的修辞
古代汉语的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也有它明显的特点。
与古书阅读关系较大的几种辞格有:一、引用。
援引古人的言论、事迹,援引古代的诗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稽古,引经引言:引用民间的谚谣俗语,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干宝《搜神记》卷一)-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巫山巫峡》)引事:在文章中引用历史故事。
-这些引用的历史故事,有明有暗,有详有略。
明的直提其名其事,暗的只提其事。
在古书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段,特别是在汉赋、骈文中,更是俯拾皆是。
-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故事抒发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的感概。
汉文帝时,冯唐很老还只做一个郎中署长的小官。
西汉李广功虽大但未得封侯。
贾谊遭权贵反对不得封为公卿而为长沙太傅。
梁鸿因作《五噫歌》躲避汉章帝到齐鲁间。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用两件古事来表达作者想要乐天知命、自我安慰的思想感情。
《晋书吴隐之传》晋吴隐之到广州石门贪泉,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庄子》庄周与鲋鱼的故事,要激西江之水而不愿以斗升之水来救涸辙之鱼。
-在文章中用这种修辞手法,使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对于现代人来说,则要查找很多书才能彻底明白其中的意思。
引文:引用史籍中的文字。
援引古代圣贤、著作的言辞。
-易曰,诗曰,书曰:战国时代,引经成为风气,“引经据典”。
《孟子》引《诗经》二十六次,《荀子》引《诗经》七十次。
-到了后代,可引用的作品越来越多。
引用别人的著作、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般学术论文都有这样做。
但要注明出处,否则就是剽窃。
-古书中,明引、暗引或化用。
碰到读了半懂不懂的,要养成勤查书的习惯。
二、代称。
临时借用与要指称的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来称谓事物。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8.栗深林兮惊层巅。
修辞手法解析:互文
修辞手法解析:互文古典诗词中互文修辞格举隅作者:新村阿翁互文,亦称互辞、互言、互义、互见、互备、互文见义、参互见义等,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
”唐·贾公彦《仪礼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见义者。
”唐松波、黄建霖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云:“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下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4]375这就是说,互文的主要修辞作用,在字词上省略,使语句经济简练;在意思上互补,使文意委婉幽深。
前者较为显露,后者较为隐含。
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对赏学古典诗词和创作旧体诗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按照互文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本句互文本句互文是指在同一诗句中前后两个相互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交互见义。
例1: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下句中“燕”和“赵”互文,“歌”与“舞”互文。
应为“燕赵歌舞”。
不能理解为燕地的歌和赵地的舞。
例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上句中“巴山楚水”是“巴楚山水”,即巴楚的山,巴楚的水,是一句之中自成互文,不能拆开理解。
例3: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
(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上句中“奴温婢饱”应是“奴婢温,奴婢饱”的意思,系本句中自成互文。
例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上句中“秦时”和“汉时”互文,“明月”和“关”互文。
意谓“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不能理解为明月属秦,关属汉。
例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指文本 ( 学批评 与符 号学用 语 ) 间或 语篇 ( 文 之 修辞 学与话 语分 析用语 ) 间 的相互联 系和 相互 依赖 。 之
互文( 或互 文 性 ) 一概 念 , 早 由法 国符 号学 家克里 斯 蒂娃 提 出 。 这 最
克 里斯 蒂娃在 16 96年创造 了“ 互文性 ” 一术语 , 它 来描 述 独 立 文本之 间的相 互依 赖 : 这 用 完全
花 勇
[ 摘 要 ]“ 互文” 作为一个 当代西方符号学、 文学批评 、 修辞 学、 话语分析 等领域所 共同关注 的概 念 , 其
内涵不同于汉语传 统辞格 中所谓“ 互文见义” 意义上的互文, 与引用 、 却 仿拟 、 嵌等关系密切 。 镶 [ 关键 词]修 辞格 ; 互文; 引用 ; 仿拟 ; 镶嵌 [ 中图分 类号 ]H 5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 0 (0 2 0 — 0 0— 6 0 9— 1 1 2 1 ) 1 0 2 0 [ 收稿 日期 ] 0 1 2— 2 2 1 —1 0 [ 作者简 介]花 勇,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副教授 , 士, 博 主要从事 汉语修 辞学 、 广告语 言 学研 究。 ( 上海
阐释巴赫金 的“ 对话原则” 文本的狂欢” 与“ 等思想时, 丰富并发展 了其 中的内涵 , 16 年首创互文这 于 96
一
概念 , 迅速 引起 学术 界 的重视 。著名符 号 学家 巴特 也接 受 了互 文这一 概念 , 说 : 并 他 任 何 本文 都是 互本 文 ; 一 个本 文之 中 , 同程 度 地 并 以各 种 多 少能辨认 的 形式存 在 着其他 本 在 不 文: 如 , 例 先前 文化 的 本 文 和 周 围文 化 的 本 文。 任 何 本 文都 是 过 去 引 文 (itn ) 一 个 新 织 体 cti s 的 ao
论的不满 , 提出了“ 对话原则” 文本的狂欢 ” 和“ 等思想。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深受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
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 认为单个文本是 自 身独立和封闭的, 文学评论只应研究文本 自身 , 无需借助外在的 东西 。巴赫金的观点与此相反 , 他主张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文本 , 强调文学传统以及各种文学体裁 、 风格 、
之类 的“ 文本 ”, 复述 或模 仿 , 继 承或 颠 覆 , 着 眼 于形 式 或 着 眼 于 内容 , 对 既有 文 本 的复 述 或 俗 或 或 或 在 模 仿 中获 得真 正意 义上 的 “ 欢 ” 狂 。 作 为 苏联学 者 , 巴赫 金 的上述 思 想最初 在 西方 并不 为 人 注意 。克里 斯 蒂娃 在 向法 国学 术界 介 绍 和
第 1 3卷
第1 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EHU N V R IY Sc Si cs O R A F B I A U IE ST ( oi c ne )  ̄ e
Vo.1 No 1 3 .1 Fe . 01 b2 2
21 0 2年 2月
互 文 与 汉 语 传 统辞 格
自 、 足的文本是不存在的, 律 自 事实上 , 文本总是在吸收和改造其他文本 , 它们是其他的叙述和声音
所遗 留下 来的踪 迹和 回声 。在这 个意 义上 , 何 文本都 可 以看作一 张语 录的什 锦 , 片典 故 的马赛 任 一
克。 [
在 克里 斯 蒂娃 看来 , 文本 都是 由其他 文 本 的碎 片 “ 织 ” 成 的 , 能 够从 中找 到 其他 文本 的 所有 交 而 都 影 子 。不过 , 这种 “ 交织 ” 并不 是指 简单 的抄袭 、 剪贴 或拼 凑 , 而是说 某 一文 本 的构 成成 分 往往 超 越该 文 本 , 向别 的文本 , 而与广 阔 的社会历 史 背景联 系起来 。也 就是 说 , 一个 文本 , 指 进 解读 不应 只局 限 于该 文 本 的 内部 , 须把 它 和其他 相关 文本 联 系起 来 看 待 。也许 , 必 电视 剧 《 武林 外 传 》 以算 是 一 个 典 型 的例 可 子, 剧作 者 大量采 集各 种武侠 小 说 、 影视 剧 、 会 流行语 , 至影视 广告 中的 “ 段 ” 把它 们 “ 社 乃 桥 , 交织 ” 为 成
语言 和表 现手 法 的平 等 地位 , 重视 语 言环 境 对 于 文本 的作 用 。在 巴赫金 看 来 , 许 至 少某 一类 文 学 作 也
・
2 ・ 0
品, 正是由或雅或俗的各种文学遗产融合 而成 的。巴赫金 的观点 , 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传统 的相 声, 相声讲究的说 、 逗 、 其中多数是捃摭融合既有 的文本 , 学、 唱, 包括经史之类 的“ 雅文本” 和戏剧小说
( n wi u ) ae t se 。 s
此 后 , 号学 、 学批 评 、 符 文 修辞 学 和话语 分 析等 学科 纷 纷 引入 这 一 概念 。学者 们 在 竞 相采 纳 这 一 概 念 的 同时 , 又从各 自的需要 出发加 以新 的诠 释 和发展 。时至今 日, 恐怕 也很 难 为这一 概念 作 出一个 内涵 和外 延 都十 分清 楚且 能普 遍接 受 的界定 。我 们 大致 可 以这样 理解 互 文 : 为观 察对 象 的 文本 ( 篇 ) 作 语 与 其他 文 本 ( 篇 ) 间存在 的某 种 内容上 或形 式上 的联 系。 语 之
一
部新 的电视剧 。观 众在遭 遇 到这些来 自其他作 品的片断 时 , 不仅 把 它们 当作 《 武林 外传 》中的一 个情
节 , 会联想 起 它们在 原文 本 中的寓 意 , 而产生 “ 还 从 故友 重逢 ” 的愉 悦 感 。可 以说 , 电视 剧 正是 因其 般 该
庄谐 互见 的互 文性 , 取得 营造 喜剧效 果方 面 的成功 。 才 克里斯 蒂娃 的互 文概 念 , 于苏联 学 者 巴赫 金 的思想 。巴赫金 出于 对 当时 流行 的俄 国形 式 主 义 文 源
204 0 4 4)
一
、
” 互
作为 一个 当代西 方符 号学 、 文学 批 评 、 辞 学 、 修 话语 分 析 等研 究 领域 所 共 同关 注 的概 念 ,互 文 ” “ 是
一
个 新兴 术语 。这 种意 义上 的互文 , 又称 “ 互文 性 ” 互文本 性 ” 是 对英 语 单词 itr xuly的 翻译 , “ , net ta t e i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