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语、汉字与大中华文化的互动关系

汉语、汉字与大中华文化的互动关系

汉语、汉字与大中华文化的互动关系摘要:语言和汉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汉语和汉字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汉字与中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文主要研究汉语、汉字与大中华文化密切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汉语汉字中华文化影响一、引言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和创造,也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人类与禽兽无异;没有文字,人类就没有文明。

语言是人类信息最基本的载体,而语言的形成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形成初期。

文字则是语言的扩展和延伸,使语言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有了文字,文明才有了书面的载体,才能够传承不息,流传百年甚至万年。

语言只能口口相传,无法准确地记录历史和文明,而文字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准确地记录历史,传承人类文明。

因而,从文字出现在人类历史和文明中,人类历史才被称为有史时期。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即使有语言的存在,也被称为史前时期。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人类的全部历史。

语言和文字也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类文化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1。

汉语,在一定狭隘的定义上来说,是中国人的语言。

汉语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蜕变过程,如今的汉语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汉语主要可以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阶段,古代汉语主要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表达,而现代汉语即主要以白话文表达。

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更加直白,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却缺少古代汉语的韵味和美感。

在古代汉语中,诗词歌赋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现代汉语永远无法替代它们,也无法表达出古代汉语的瑰丽华美。

汉字是记录中国人语言的书面符号,也是唯一遗存的象形文字,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大多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也没有中华文明。

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和繁杂的演变过程,如今汉字已日臻成熟和稳定。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汉字与古代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滋养。

首先,汉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这些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使用和传承。

儒家文化强调礼仪道德,通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学习儒家思想。

道家文化注重自然和谐,通过汉字的表达,人们能够感悟自然之道,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佛教文化强调慈悲和智慧,通过汉字的传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经典,修行佛法。

其次,汉字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书写和传播。

汉字的独特形态和结构,使得它具有很高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书写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这些作品以汉字为基础,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同时,汉字的传播也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丝绸之路的交往中,汉字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使用,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汉字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

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

汉字的形态和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古代文化为汉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意义,汉字则成为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汉字的独特形态和结构,使得它成为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让中华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汉字与古代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汉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如买卖人中对数字的代称有:一(旦底)、二(空工)、三(横川)、四(侧目)、五(缺丑)、六(断大)、七(虎底)、八(分头)、九(未丸)、十(田心),等。又如《后汉书 · 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还有一则较长的字谜是这样的: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它的谜底一共是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现在的纸是用竹质和木皮等制造的,但是当初造字时纸字为什么从系呢?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东汉蔡伦没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质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的。
我们从“斩”字的结构看,可以证明古代有一种车裂的酷刑。《说文》云:“斩从车斤,斩法车裂也。”清人段玉裁注:“此说从车之意。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铁钺,故字亦从车,斤者铁钺之类也。”显然,古代这种“蛮性的遗留”,今人也不必为之讳言的。
在《说文》里有不少从“马”、从“牛”、从“羊”的字,有关于性别的,有关于年龄的,有关于形状的,有关于颜色的,有关于动作品性的,不一而足。如:公马叫“骘”(zhì),红黄色的马叫“骍”(xīng), 长髦牛叫“犛”(máo),被阉过的羊叫“羯”(jié),等等。这些字也只有在畜牧业高度发展后才能出现。同样,随着由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农业为主的社会,上述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并未消失,可代表它们的“字”都逐渐消亡了,有的干脆成了“死字”。张世禄先生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就试图用文字来证明“人类社会之演进,大都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耕稼”的。

文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文字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

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

2.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现代汉字。

3.文字的发展与传承:文字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

各种文字都在不断地传承、演变、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二、文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1.记载历史: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

古代的史书、文献、碑刻等,都是通过文字来记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礼仪制度等,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传播思想:文字是传播哲学、宗教、道德、文学等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论语》、《道德经》、《圣经》、《古兰经》等,都是通过文字来传播人类智慧的结晶。

3.文学艺术:文字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借助文字来塑造形象、描绘场景、表达情感、体现审美价值。

4.礼仪习俗:文字在传统文化中还与礼仪习俗密切相关。

如春联、横幅、牌匾等,都是用文字来表达祝福、喜庆、祭祀等寓意。

三、文字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文字的演变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字的演变使得古代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但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古文、方言等,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文字的创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创新。

如网络用语、新词新语等,使得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3.文字的传播促进了文化交流: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文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相互了解、交流、借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4.文字的教育作用:文字是教育的基础。

学习文字,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写作能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文字1.重视古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翻译、研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文概述《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文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和传承者。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主要字体的发展历程。

随后,文章分析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汉字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的体现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汉字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汉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对汉字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章也期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二、汉字的构造与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古老的文字系统,其构造本身便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汉字的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以“阴阳”为例,这一哲学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许多汉字,如“明”“暗”“男”“女”等,都采用了“阴阳”的结构,表达出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汉字的构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家”字,由“宀”和“豕”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一间房子和一头猪,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

再如,“民”字,由“目”和“一”组成,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民众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还能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入手。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形体往往与事物的形状或者含义相关联,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山峰,而“水”字的形状则像水流。

这种形象性的特点使汉字更具有生动性和可视性,有利于人们通过汉字感受和认知世界,进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汉字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些汉字可能代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仁”字所包含的“人”和“二”两个部分,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和理解,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精神;而“礼”字则象征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强调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这些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中国人文化观念和道德理念的精髓。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入手。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

“家”字最初是以“豕”为象形,表示着一种包括猪在内的动物,后来引申为以家畜为食物来源的家庭,后来又引申为家族、家庭。

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凸显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亲情、家族的重视和思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伦理。

通过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文化风貌,还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汉字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入手。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很多汉字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代表着一种文化观念和情感表达。

“福”、“喜”、“寿”等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作为吉祥的象征,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情感的向往;“团圆”、“团聚”等汉字则寓意着家人团圆和友情团结,反映了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的文化传统。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于汉字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l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而汉字的简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该提案建议,国家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这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这个提案一出来,就引起一片争议之声。

叫好的反对的彼此争论不休。

毋庸置疑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敬重的,也都希望能够把这个根一直传承下去,但是究竟应该怎样传承,采用什么形式来传承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这个范围来说,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忠实体现者。

的确如此,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字都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信息,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和体现者,而汉字中蕴涵的文化信息,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

帕尔默在《语言学概要》中指出,汉字是由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的,汉字书写的书面语是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的。

所以,在中国,一个学生只要学了4000个左右的汉字之后,几千年的文献就立刻展示在他的面前。

而一个学习古希腊文献的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方言才能欣赏诸如《荷马史诗》一类的经典。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它除了记录语言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汉字的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价值。

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

正是汉字形体构造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也体现着汉字与其他文字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1.许多汉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识。

就拿人生的最后一道程序丧葬习俗的有关文字,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从中看到这种古代习俗随着地域和时代的发展发生着不断地变化。

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汉字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源远流长。

早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书写文字的记录,历史文献记载中,汉字的使用始于商朝。

汉字的难度较大,造型很复杂,但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极高的表现力、传达力和较强的表现能力等。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在中国汉字当中。

许多汉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例如“道德”、“孝敬”、“仁爱”、“勇敢”、“坚定”等概念。

许多古代文化经典也以汉字作为主要书写形式,如《道德经》、《论语》、《诗经》等,这些作品集中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和文化特色。

因此,中国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使得汉字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国文化也因其古老、深刻、多元的本质而得以根深蒂固的延续。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研究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研究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研究一、介绍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孩子们从小接触汉字,学习汉字,并通过汉字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对于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来说,深入探究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汉字的来源1. 图画文字汉字是我国古代的图画文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可以通过图画文字的演变历程,向孩子们介绍汉字的起源,并展示古代人们用图画来表达事物的方式。

2. 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文字史上最早的文字材料,由于它们的发现,使得我们对于汉字的起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介绍甲骨文和金文,可以让孩子们对汉字的起源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汉字的演变历程1. 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非常独特,通过介绍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造字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对于汉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增加他们的汉字学习兴趣。

2.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古代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

通过介绍汉字的演变历程,可以让孩子们对于汉字的发展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为他们的汉字学习提供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通过深入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可以让孩子们对于汉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加强对汉字的教育和宣传,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在汉字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相信通过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汉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深入了解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程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教育,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必考——汉字相关的传统文化名师趣味讲解与考点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必考——汉字相关的传统文化名师趣味讲解与考点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小升初必考趣味讲解与典型题训练名师汇编 第二章 汉 字 迷 宫 一.有趣的汉字故事(一)汉字的演变很久以前,当“汉字”第一次来到中华大地,它们是一幅幅描绘我们祖先原始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图画:[来源:学科网ZXX K](甲骨文的“家”) (金文的“家”) (小篆的“家”) (隶书的“家”)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它们变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字,躺在一本本厚厚的书里,记录着知识、历史、思想,庄严肃穆。

汉字演变的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最为典型的五种字体.........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商甲骨,周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魏晋时期草楷行。

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又叫铜器铭文,盛行于商周时期;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推行的统一字体;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楷书产生于魏晋以后,南北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

家:原始字形为屋顶下有一头猪。

有住房,有家畜,即是“家”。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首先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河南安阳小屯村。

甲骨文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线条细而均匀,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2.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回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3.小篆:一是字形呈长方形,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富有奇趣。

4.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将小篆回转均匀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演变过程的特点
① 表意形体存在于所有汉字中; 表意形体存在于所有汉字中; ② 字形表意度逐渐弱化; 字形表意度逐渐弱化; 人→企→众→伟→儒→伯→佳→伦
③ 表音成分进入汉字的形体结构。 表音成分进入汉字的形体结构。
二、汉字构形与古代社会生活
(一)汉字与商周社会的物质文化 1.生活方式 (1)居住 ① 长江流域:巢居生活 长江流域: “南”
例如:“手”的多种形状 手
采 → 又 → 秉 → 及→ 取 → 友
廾 → 异 → 举 → 寸
→ 专
远取诸物
第一类:象自然物之形 第一类: 如:日 → 月 → 山 → 水 → 瓜 → 雨
第二类:象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形 第二类:
如 : 斤→ 网 → 皿 → 豆 → 戈 → 门 → 麦
第三类:象动物之形 第三类:
农作物种类
稷(粟)、菽、黍、稻、来(麦) )、菽
(二)汉字与商周社会的精神文化
1. 宗教崇拜 (1)自然崇拜:崇拜帝、日、月、山、 自然崇拜:崇拜帝、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第一种: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第二种: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第三种:
帝 -禘 燎 尞 熿 huáng hu ng 尪
甲骨文“ 甲骨文“示”
金文“ 金文“示”
甲骨文“ 甲骨文“宗”
甲骨文“ 甲骨文“祏”
祝 - 祭 - 血 - 伐
2. 婚 姻 形 式
杂婚制→群婚制(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杂婚制→群婚制(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偶婚制(多偶婚、对偶婚) 偶婚制(多偶婚、对偶婚)→专偶婚 杂婚制时期未有文字, 杂婚制时期未有文字,后世仅留传说 “姓”的出现是由杂婚制向群婚制过渡的重 要标志。 要标志。 “ 帝 ” 、 “ 后”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汉字三美:形美—书法篆刻;音美—诗词韵文;意美—文化内涵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伊期特林·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文字不仅使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它还是语言的延长和扩展,使语言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说文·文部》:“错画也。

条交文。

·化《说文·匕部》:“匕,变也‘从到(倒)人’义;又曰“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按,“匕”是“化”的初文,变化是本义,教化是引申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令狐采学学号:40812208班级:汽车办事工程12102姓名:陈露露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帮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办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

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增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民族文化的成长是决定汉字产生和成长的因素。

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记。

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贮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忙记忆。

随着社会的成长,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呈现,交际的地区规模越来越年夜,也就促使了文字的成长。

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成长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气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年夜。

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残暴的西方古代文明。

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

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衰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另外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存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文字系统,汉字不仅是中国人的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形态、意义和结构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文字的书写和阅读中,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汉字的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相契合。

汉字的书写形式注重笔画的顺序和结构,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均衡的审美观念相一致。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都注重构图的平衡和谐,追求意境的协调统一。

而汉字的形态也在追求平衡和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笔画组合,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这种形态美不仅体现在书写中,也反映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品等方面。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体现了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其次,汉字的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意义,这些意义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相关。

例如,汉字中的"仁"字代表着仁爱、仁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而"礼"字则代表着尊重和谦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邦"的观念相呼应。

汉字的意义不仅代表着一种语义,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

此外,汉字的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相契合。

汉字的结构注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这种结构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相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追求宇宙、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汉字的结构思维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即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思考。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也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总之,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汉字的形态、意义和结构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相契合。

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并行流淌着。

汉字与传统文化相比,汉字具有历史的恒久性。

历史上有不少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社会习俗以及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们的“身影”却依然保存在汉字中。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汉字的取象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之中。

汉字里贮藏着诸多古代的文化信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透视汉字的构建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利用其多维文化价值取向,了解先祖,认识自己,服务当代,以利后人。

汉字与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我国古代经历了渔猎、畜牧、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这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汉语里出现了不同的有关生产方面的词语。

1.渔猎时代我们的先祖最早从事的是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经济。

猎获物有鱼、虎、狐、兔、象,所用的工具是网、弓、矢。

殷商时代用弓、矢打猎,叫做“射”,发展到今天,“射”字仍属于基本词汇。

以“射”字为词根,可以构成许多新词。

如“射击”、“射猎”、“射箭”、“射程”等。

“殳(音shu)”,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殳”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部是一支弯柄的武器,下部是一只右手,表示手拿武器的意思。

《说文》进一步解释说:这是竹制的,头上不用金属作刃,八棱而尖,长约1丈2尺。

“殳”的用途是防守,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司马法.定爵》:“弓矢御,殳矛守。

”大概它是卫兵手中拿的,用于击撞、抵御的武器。

由于“殳”的这种本义,许多由“殳”组成的会意字常含有打、击、杀相关的意义。

如“殴”字含有打的意义;“杀殳”是杀戮的意义;“敲”本义是击头;“殿”本义是击声。

许慎《说文》解释:“役,戍边也,从殳,从彳。

”这与“殳”为守卫武器的意义相联系。

2.畜牧业时代上古以畜牧业为主,畜牧马、牛、羊、鸡、犬、豕(音shi,猪)六畜,这是畜牧业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反映六畜的汉字也就越来越多。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 引言1.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传统文明的体现。

汉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如今的汉字体系。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载体。

汉字的书写、发展和运用,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形体、结构和笔画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

汉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寄托着中国人民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汉字,人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汉字的魅力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灵魂。

2. 正文2.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成了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符号系统。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

甲骨文是最早期的汉字形态,出现在商代的甲骨上,通常用于占卜记录。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使用的一种形体,较为漂亮且规整,代表了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繁荣。

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规范成的一种新形态,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更是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作为载体,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汉字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和文化符号,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形态的变化,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长河。

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部首,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

2.2 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密不可分。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独特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汉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中。

汉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甲骨文,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汉字的演变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知方式。

汉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汉字的象形演变和文化表达中。

汉字的形体演变是一种象形文字的表现形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有趣的图画,它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视觉享受。

汉字也是一种语言文字,它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在汉字中,许多字词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福”、“喜”、“寿”等字,它们不仅具有特定的象形含义,而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汉字的象形演变和文化表达,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汉字的传承与发展中。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不仅影响了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当代社会,汉字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依然保持着其传统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汉字以其多元化、丰富化的文化内涵,不断传播和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人们对汉字的热爱和传承中。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语言文字,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对汉字的学习和研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
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
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这是因为其无法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为克服这一障碍,就需要有交流的双方都认可的文字符号进行协助,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就产生了。

此时的象形文字只是人们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成系统。

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出现后,由于国家的组织是宏大的,需要用文字来记事、管理,这就需要系统文字的产生。

考古证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于便于管理和沟通的需要,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的命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繁多,不便书写,出于简便快捷的需要,人们将小篆的曲笔拉直,改圆转为折笔,进而产生了隶书。

其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正如上文所说,汉字是为了满足人们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记录、表达一定的事物,首先世界上要有这件事物,这就与社会生产力相关。

最开始的汉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日、月、山、川、水、火、土、木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

而后人凭借着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而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文字也随之产生了。

如:砍伐的
“斧”,装东西的“皿”、“盆”、“盂”,捕猎用的“网”等。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三、从形声字形旁、字声看中国传统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形声字的形符看古代的物质文化。

如“纸”,用“丝”旁,就揭示了我国古代用丝麻纤维造纸。

其中表示颜色的词也以“丝”为形旁,如“红、绿、紫”等,说明古代中国丝织业、染织业十分发达的历史事实。

在制度文化方面,如以“车”为形符的字,揭示了古代的社会制度。

以“车”为形符的字如“辆”“轨”等字,一方面用来说明君子出门不步行的制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古代残酷的刑罚制度。

形声字的声旁就是音符,是用来表音的。

例如“华”的声旁“化”“材”的声旁“才”。

但也有少数形声字的音符兼表示意义,如“珥”形旁为“王”,声符“耳”与珥在意义上有联系,揭示了当时社会“玉”作耳饰的文化,因为只有王族有玉可带。

形声字在日常用字中比例相当大,它蕴涵着古代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

汉字起源于远古的图画,世界上其他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字也有相似的过程。

如:苏美尔的楔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

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字都已失传,甚至灭绝。

这些民族的后代都相继使用了拼音文字,唯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拥有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时
要从汉字抓起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记录这些遥远而美好内容的载体也正是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