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https://img.taocdn.com/s3/m/53e47f83ed630b1c59eeb5bb.png)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晨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汉字则以其独特的形体,悠久的历史。
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载体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休戚相关。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亡,只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记相比,中华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
伴随着文化的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文字。
因为文化的断层他们的文字已经很难被解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寄生于汉文化的汉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并得到发展。
即使中原地区几度被少数民族征服,在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性质与地位也几遭质疑。
但汉字在今天依旧被我们使用。
并且与世界接轨。
汉字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汉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长达五千年而未曾断流,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枝独秀。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中华文化本身不好战,崇尚中庸之道。
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让”,是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古代仕者的审美准则。
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源于他们部奢靡,古埃及则是其对外的战争。
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十字军东征而导致其文化的式微。
纵观中国历史,自始皇起对对外战争就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中国的统治者在乎的是国的安定,四海升平的繁荣。
即使好战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起于反击。
中国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而在封建社会开始就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
因此中华文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孕育发展。
这种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保守严谨的性格,汉字的发明与发展与创制和使用正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
跟随热点,预测作文---传统文化之汉字(例题+解析+范文+素材汇总)
![跟随热点,预测作文---传统文化之汉字(例题+解析+范文+素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9e106b704a1b0717fd5dd52.png)
跟随热点,预测作文---传统文化之汉字(例题+解析+范文+素材汇总)汉字之于我们的意义非同寻常,汉字的美,在“形”,在“神”,汉字需要被我们重视,需要被我们敬畏。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汉字主题的作文及素材,与君共赏。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了四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情境,四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材料是考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认识和思考中华文明与文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上述材料”是表达感想的基点,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拓展、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含义,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行文中切忌抛开其他三则材料,只根据材料大谈中华文明,而应在材料的对比中进行延伸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考生应认识到中华文明与汉字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提及的其他几种文字均伴随着其文明的衰落而消亡,隐含着对中华文明韧性的赞美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暗示,离开了对这一主要内容的阐发,文章便难以准确把握主旨,也难以表现其深刻的思想性。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1690d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7.png)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文概述《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文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和传承者。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主要字体的发展历程。
随后,文章分析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汉字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的体现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汉字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汉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对汉字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章也期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二、汉字的构造与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古老的文字系统,其构造本身便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汉字的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以“阴阳”为例,这一哲学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许多汉字,如“明”“暗”“男”“女”等,都采用了“阴阳”的结构,表达出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汉字的构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家”字,由“宀”和“豕”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一间房子和一头猪,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
再如,“民”字,由“目”和“一”组成,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民众的重视。
传统文化-(汉字的智慧)
![传统文化-(汉字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7cc4fa6312b3169a551a411.png)
传统文化(汉字的智慧)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的形象呈现着宇宙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
汉字的智慧,使人从字的意境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传统汉字文化演绎着历代人们敬天信神,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历史使命和伟大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宇宙真理,使生命获得升华,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以达天人合一。
汉字讲究一字传神,如“道”、“法"、“理”、“德”、“仁"等这些字,其实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字义了,经过历史积淀,它们所代表和涵盖的往往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广的意蕴和很深的思想。
特别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语境中,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更有一些汉字,即使在同一时空和同一语境中,也会兼具多种含义。
(一)“意”意,从心从音,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就是心音,本义作“志"解(《说文》),乃心之所念、所趋、所识并称之,如《春秋繁露》“心之所谓意”.其义为:志曰意,如意念、心意,又如《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义、义理曰意,如《唐书》“分明是非,乃出新意”;内心、胸怀曰意,如《汉书》“宽仁爱人,意豁如也”;考虑、思念曰意,如《礼记》“意论轻重之序”;意趣、理趣曰意,如春意盎然;猜测、料想曰意,如出其不意。
每个人都有他的心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念、念头。
佛家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念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休咎。
人的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未来果报的因,有人因一念的诚善,就暗中蒙神赐福;有人因一念的邪恶,就明显遭天谴罚,往往不必表现于事实,而祸福已感应。
此无他,善恶只在心念之间而已。
为人之道,就是要能自思内省,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起善念,排除邪念.如明代杨继盛在家训《谕子书》中写道:“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9b771e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e.png)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用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用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ef8df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0.png)
用汉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荟萃博大精深的智慧和美学,融汇了众多的学问和传统习俗。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其中包含的智慧和美感。
本文将以汉字为媒介,带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云:寓意遥远和神秘的象征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汉字“云”本身形状像一团气体缥缈的云朵,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经常被用来形容山上山下的雾气,给人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
云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虚幻、无法捉摸的事物,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例如“云游四海”、“云雨之情”等。
汉字“云”用简练而又生动的形态,准确地表达了遥远、神秘的意象。
二、山:象征坚定和高远的精神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象征坚定和高远的象征。
汉字“山”像一个较高的地势,给人一种高远和崇高的感觉。
山被用来形容一些具有坚定立场和不屈不挠的人,例如“山不转水转”的英雄人物。
山也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些非常高大险峻的景象,例如“峻峭如削”等。
汉字“山”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感的笔画,生动地展现了坚定、高远的精神。
三、水:寓意柔情和包容的象征水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汉字“水”像一条流动的河流,给人一种柔情和包容的感觉。
水被用来形容一些富有温柔和善良的人,例如“温柔似水”。
水也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流动和润泽的事物,例如“润物细无声”等。
汉字“水”通过简练而流畅的笔画,生动地表达了柔情和包容。
四、木:象征顽强和生机的象征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象征顽强和生机的象征。
汉字“木”像一棵生长在大地上的树木,给人一种坚韧和生机的感觉。
木被用来形容一些坚守初心和不屈不挠的人,例如“木已成舟”。
木也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些具有活力和生机的事物,例如“青松翠柏”等。
汉字“木”通过简练而富有韧性的笔画,生动地展现了顽强和生机。
五、太极:寓意阴阳的相互转化太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汉字“太极”由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容的标志组成。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bfe5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a.png)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摘要】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历史传承。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文字特点。
汉字还具有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特点,使得其表达丰富多样。
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严谨且独特,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字的包容性和变化性使其适应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需求。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可替代地位体现在其影响力和传播特点上。
汉字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汉字文化、性质、特点、象形文字、多音字、多义字、结构、造字规律、包容性、变化性、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不可替代地位、延续、发展。
1. 引言1.1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汉字便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记忆。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书法艺术、文学创作还是历史研究,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象征,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统。
1.2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汉字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形态和构造上,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汉字的字形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方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独树一帜。
汉字的历史传承也是其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汉字的独特性和历史传承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 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 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60975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民族在长期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独特
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礼仪制度、
科学技术、医药养生等各个方面的文化。
1. 语言文字: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文化内涵。
中文的特点是字音、字形和字义相结合。
另外,中国
还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2. 文学艺术:中国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诗词、曲艺、戏曲、小说、散文等。
中国画、书法、雕塑、民间工艺等也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3.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派。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宗教信仰: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儒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其中,道教和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5. 礼仪制度:中国有悠久的礼仪制度,包括官方场合和日常生
活中的礼仪。
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和睦、注重节日祭祀等等都是中华
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6. 科学技术:中国的科学技术源远流长,包括农学、医学、冶金、纺织、造纸等多个领域,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7. 医药养生:中国的医药养生学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注重预
防保健。
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已被世界认可,如针灸、拔罐等方法都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民族根基和
精神支柱,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
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汉字(传统文化汉字素材)
![传统文化汉字(传统文化汉字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b648bb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3.png)
传统文化汉字(传统文化汉字素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汉字,以及传统文化汉字素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我国传统文化汉字的由来和发展是什么?2、汉字算不算中华传统文化?3、中国传统文化知多少:汉字总共有多少个4、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是哪些?5、汉字有哪些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文化汉字的由来和发展是什么?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
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
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
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
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
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
过程。
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
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
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
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
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
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
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
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
”“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
”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
汉字┃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ef5904227916888486d751.png)
汉字┃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密码:你知道这些民俗字吗?100个会读又读不对的字词,你能读对几个?觊觎jìyú、龃龉jǔyǔ、囹圄língyǔ、魍魉wǎngliǎng、纨绔wánkù、鳜鱼guìyú、耄耋màodié、饕餮tāotiè、踟躇chích ú、倥偬kǒnɡzǒnɡ……这些词是不是总觉得会读,却又读不对?戳图自测,100个字,你能读对几个?汉字┃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汉字你知道多少?)汉字:汉字为上古华夏族人所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
及秦朝小篆,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正楷……犹记儿时,日日书写皆用汉字,虽非正体字,却也算固本,而今机械代替书写,实堪忧焉!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骄傲,重拾汉字之美。
古汉字中的神奇智慧,令人惊叹!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
走进汉字的文化宝库,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领悟中国古汉字的神妙话语。
今天,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1國(国)甲骨文中的“國”(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
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國家。
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
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
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a2fa31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7d.png)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汉字](https://img.taocdn.com/s3/m/2f13a5022af90242a895e548.png)
楷书
甲骨文
草书
隶书
本课完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真正的文字,甲骨文已
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 结字和章法。
金文
金文又名钟鼎文或铭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 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较甲骨 文雍容厚重。
大篆
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zhòu)所
创,多圆笔,笔致多曲,线条质感 丰富,线形复杂,随手万变。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
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 简明、规整、协调,笔势匀圆整 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著
的变化是从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成有角。隶
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结构简省、 笔画连绵,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
汉字
● 汉字的起源 ● 汉字的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 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 绳”、“八卦”、“书契”等, 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皇帝史官 仓颉造字的传说。
二、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 天的汉字,已经有三千 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
展经过了甲骨文、金 文、大篆、小篆、 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等几个阶段
之感。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 三种。
楷书
汉字字体的楷模为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笔画严整 规范,线条平直自然,结构匀称方正,运笔流畅有度。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
书体。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
书的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 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 行楷。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https://img.taocdn.com/s3/m/ff154d2e941ea76e59fa04c7.png)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刘晨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中国汉字则以其独特的形体,悠久的历史。
构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在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孕育,另一方面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载体反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民族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休戚相关。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亡,只留下一些历史的印记相比,中华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
伴随着文化的消亡的还有他们的文字。
因为文化的断层他们的文字已经很难被解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寄生于汉文化的汉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并得到发展。
即使中原地区几度被少数民族征服,在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性质与地位也几遭质疑。
但汉字在今天依旧被我们使用。
并且与世界接轨。
汉字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汉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长达五千年而未曾断流,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枝独秀。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中华文化本身不好战,崇尚中庸之道。
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让”,是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诗经》中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古代仕者的审美准则。
古巴比伦文明的消亡源于他们内部奢靡,古埃及则是其对外的战争。
曾经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十字军东征而导致其文化的式微。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起对对外战争就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中国的统治者在乎的是国内的安定,四海升平的繁荣。
即使好战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起于反击。
中国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而在封建社会开始就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蛮族入侵。
因此中华文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孕育发展。
这种环境造就了中国人保守严谨的性格,汉字的发明与发展与创制和使用正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66c62b2af90242a895e56a.png)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汉代以前的文字。 阶段的汉字,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 有形象性。 有形象性。 战国文字: 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 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 车涂异轨, 田畴异亩, 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 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 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 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 是支流。 迹,是支流。
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 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4,000年左右 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性质应是此地原始氏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 族的徽号, 族的徽号,当时正处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氏族社会 阶段),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 ),有四个鸟形图案 上行) 阶段),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 下行)对照,十分相似。 说文》 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 是短尾鸟的总名。 是短尾鸟的总名。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 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 汉字中的一些" 比较,其相似的程度, 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https://img.taocdn.com/s3/m/a60a6343f242336c1eb95e57.png)
中国古代称“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最 早的汉语字 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近代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 《异体字字典》。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华大字典》。
目前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
(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中文大辞典》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 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 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 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 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概述
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 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
大汶口文化陶文
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 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 史。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
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
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偏旁
偏旁又叫部首,人们习惯合成偏旁部首。 在汉字的结构中,偏旁是比笔画大的构字部件, 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坡”中的“皮”是 表示读音的偏旁,“土”是表意的偏旁。
辞典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 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 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 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 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 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 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 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 美的享受。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通用20篇)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4c9d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c.png)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通用2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之汉字作文篇1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
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
那是我经常抱怨:这可恶的汉字这么难写。
长大一些觉的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况且用上了钢笔,字歪的不那么厉害,也就不那么讨厌了。
现在,我爱汉字,虽然我的字仍旧歪歪扭扭不好看,虽然老师已经让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旧喜欢用钢笔,因为钢笔可以练字。
汉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晨起来读着课文,我爱课本上的汉字。
中午,打开练习册,做着题,我爱练习册上的汉字。
晚上,打开电视,我爱电视上的汉字。
整整一天,我都爱汉字!追遂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8000多年的历史。
至于汉字的个数,没有人细细的统计,但是可以从古代的调查中看出问题。
从秦朝的《仓颉》、《博学》开始,一共有3300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
汉字在时代的不断变化中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
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经历了多少蜕变啊!我爱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言为心声,字为心画。 视其笔迹,可见其人。 一手好字在某种程度上,己被人们 看成是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象和文化修养的反映。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 王献之少时就显露出不凡的书法才能,在一片赞许声 中逐渐萌生了骄傲的情绪。一日他问母亲:“我的字
是否再练三五年就可以有所成就?”母亲听后告诫他
要刻苦练习、不要骄傲。这时王羲之说:“你如果能
把屋后的十八缸水练完,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筋
骨,才能站得稳。”
• 王献之听后心中不服,经过几个寒暑的练习,自觉有 所成就,拿着得意之作给父亲看,谁知父亲练练摇头, 最后只在一个大字的下面加了一个点,他又拿给母亲 看,母亲看了看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 羲之。”这之后王献之不再骄傲,继续刻苦练习,终 究练成了“一笔书”。
——中国传统文化
1
文字产生前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
绘画记事
仓颉造字
2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甲 骨 文 ( 商 )
金 文 ( 周 )
小篆 (秦)
隶书 (汉)
楷书 (魏晋以后)
行书
草书
3
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唐) • 柳公权(唐) • 欧阳询(唐) • 赵孟頫(fǔ)(元)
宽博、雍容、 气势恢宏
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唐) • 柳公权(唐) • 欧阳询(唐) • 赵孟頫(fǔ)(元)
匀衡瘦硬、爽利挺秀, 骨力遒劲
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唐) • 柳公权(唐) • 欧阳询(唐) • 赵孟頫(fǔ)(元)
凝重沉着、结体紧结, 方正浑穆
楷书四大家
• 颜真卿(唐) • 柳公权(唐) • 欧阳询(唐) • 赵孟頫(fǔ)(元)
秀逸,结体严整、 笔法圆熟
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 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 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 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 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 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 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 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 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 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