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浙江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汇编(2012):K单元 烃
K 单元 烃K1 有机结构认识11. K1、K3 [2012·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 3CH 2CHCH 2CH 2CH(CH 3)2CH(CH 3)2的名称为2,6-二甲基-5-乙基庚烷B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C .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D .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 3H 5N 3O 911.D [解析] A 项,烷烃的命名时,一选择最长碳链,二要支链最多,三要支链位次最小,正确命名为2,6-二甲基-3-乙基庚烷,错误;B 项,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相互之间脱水可以形成四种二肽,错误;C 项,苯的同系物是指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烃基所取代形成的烃,而这里有多个苯环,错误;D 项正确。
7.F1、I3、K1、I1 [2012·浙江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B .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与乙酸乙酯D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7.B [解析] A 项,太阳能光解水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H 2和O 2中的化学能贮存,间接利用太阳能,正确;B 项,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均为非电解质,而油脂水解产生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其中高级脂肪酸为电解质,不正确;C 项,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的结构,乙醇和乙酸乙酯结构不同,正确;D 项,石油裂化与裂解目的不同,裂化的目的是提高轻质油产量和质量,而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短链不饱和烃,正确。
K2 脂肪烃30.L1、L4、K2、L2、L7 [2012·广东卷] 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BrCHO +CH 3COOCHCHCH 3CH 2――→一定条件Ⅰ ⅡBrCHCHCHOHCH 3CH 2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C 4H 7Br ――→NaOH ,H 2O △CH 3CHCHOHCH 2――→CH 3COCl 有机碱Ⅲ ⅣCH 3COOCHCHCH 3CH 2Ⅱ(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新课标卷)含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 A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解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OH-=Al(OH)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 2 +=CaCO3 ↓ + 2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 +2=Cl+ + H2O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 6 = 2+ 3H2 ↑【答案解析】C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CO2(g)+ H2(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增加压强B 降低温度C 增大CO 的浓度D 更换催化剂【答案解析】BCO(g)+ H2O(g)CO2(g)+ H2(g) 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答案解析】D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 A+B→X (△H >0)△ 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 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版12
6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考点】1.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NO、NaO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NO、NaO中除了含有24432223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即共价键既可以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又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NHNO、NaO、2432NaOH 是离子化合物,但含有离子键的同时还含有共价键。
【点评】:本题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类型熔合成一体,考查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极性分子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题基础性较强,重点特出。
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Al+3OH-=Al(OH)↓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 32??COOH + 2=CaCO↓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 + 3 2 3???OHClO O =Cl+ + 2 + HCl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22??3Fe H + 3H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 6 = 2↑D 2C【答案】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B【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时,关键抓住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考点】学式的拆分是否准确、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是否守恒等;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012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XX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考试化学部分一、选择题(6′×7=4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ˉ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有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由(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ˉ1的一元酸HA与b mol·Lˉ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 = b B.混合气体的pH = 7C.混合溶液中,c(H+)=√Kw mol·Lˉ1D.混合溶液中,c(H+)+c(B+)=c(OHˉ)+c(Aˉ)7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二、非选择题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2012年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考点】PS: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PT: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实验室保存液溴常用水封的方法;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D.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解答】解:A.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实验室常用水封的方法保存,故A 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可能为NO2、O3、Cl2等物质,但不一定为Cl2,故B错误;C.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I﹣无色,故C错误;D.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不一定含有Ag+,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检验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注意把握相关化学基本实验操作.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FH:硅和二氧化硅;IO: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L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55:化学计算.【分析】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解答】解: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75%,此浓度杀菌消毒作用强;故A错误;B、单质硅可以制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合成纤维是有机非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3.(6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 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4.(6分)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5.(6分)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6.(6分)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12345678910C2H4C2H6C2H6O C2H6O2C3H6C3H8C3H8O C3H8O2C4H8C4H10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7.(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二、必考题(本题包括26~28三大题,共43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8.(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 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的x值: (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的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 (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 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 反应制备;(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试题精编版(原卷版) 缺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的是()1.下列说法不正确...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 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 、Z 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 >Y >XB .Z 与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 的同族元素与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 .CaY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 2只作氧化剂D .CaX 2、CaY 2和CaZ 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4.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阴极式,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2e -=2OH ―+H 2↑B .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 +浓度增大,使平衡224CrO -+2H + 227Cr O -+H 2O 向右移动C .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 2CrO 4+4H 2O 通电2K 2Cr 2O 7+4KOH +2H 2↑+2O 2↑D .测定阳极液中K 和Cr 的含量,若K 与C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 ,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α=2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 2CHCH 2CH(CH 3)2CH 3CH 2CH(CH 3)2的名称为2,6-二甲基|KOH 稀溶液不锈钢 惰性电极24K CrO 溶液-5-乙基庚烷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C.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3H5N3O9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集含答案(16套)
2012年高考化学试卷目录01新课程卷 1 02全国卷理综 5 03北京理综 8 04天津理综12 05重庆理综15 06福建理综18 07安徽理综22 08山东理综25 09四川理综29 10浙江理综33 11广东理综37 12上海化学41 13江苏化学48 14海南化学55 15浙江自选61 16山东基本能力6301新课程理综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答案】D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D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 B.混合溶液pH=7K 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C.混合溶液中,c(H+)=w【答案】C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 2 3 4 5 6 7 8 9 10C2H4C2H6C2H6O C2H4O2C3H6C3H8C3H8O C3H6O2C4H8C4H10 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 【答案】C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2012高考浙江理综化学试题解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2高考浙江理综化学试题解析7.(2012·浙江高考·T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解析】油脂水解的产物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属于电解质,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故C正确。
【答案】B8.(2012·浙江高考·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解析】锌比铁要活泼,而且会形成锌-铁-硫酸原电池,其反应速率较大,当锌消耗完后,反应速率自然会下突然降,故A正确;选项B中得到的是氯酸钾溶液,与硝酸银不会形成白色沉淀,必须先加亚硝酸钠将氯酸钾还原(KClO3+3NaNO2=KCl+3NaNO3)为氯化钾以后才可以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的存在;选项C的正确操作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的结晶时为止”,若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硫酸亚铁铵晶体会失水或分解;选项D中,不论是酸还是碱腐蚀,都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是错误的,若是酸腐蚀,应用3%~5%的NaHCO3溶液洗,且如果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拭去再作相应处理。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全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a(OH)2+CO32-= CaCO3↓+2OH-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l2+2OH-= ClO-+Cl-+H2O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3++3H2↑答案:C【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催化剂CO2(g)+H2(g) △H < 0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答案:B【解析】CO(g)+H2O(g)催化剂CO2(g)+H2(g)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 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9.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由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① 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新课标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2 N 14 O 16 Mg 24 S 32 1 35 5 F 56 64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2.某溶液加入4,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得到碘单质。
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为NA 的N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为2NAB.28 g乙烯和环丁烷(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为2 NA.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为6 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 NA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选项平时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生至少做个3-4次。
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10.分子式为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 B.6种.7种 D.8种答案D解析:此题也为基础题,也没什么新意,首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就可以得出有3+4+1=8种这样的醇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为W。
2012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2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2•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与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考点】清洁能源;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蔗糖、麦芽糖简介;淀粉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化学应用.【分析】本题根据常见的绿色化学方法是安全无污染的化学方法,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不导电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可以判断官能团,石油裂化是将重油转化为轻质油,裂解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等知识点来解题.【解答】解:A.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A正确;B.油脂的水解产物高级脂肪酸是电解质,B错误;C.乙酸乙酯含有羰基,乙醇中没有,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区分,C正确;D.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裂解的目的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方法特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区分依据,红外光谱的作用,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题目难度不大.2.(3分)(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考点】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锌、铁和稀硫酸能构成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B.硝酸银和氯离子能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C.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D.受酸腐蚀应该涂弱碱性物质.【解答】解:A.产生的氢气速率突然减小,说明已经无法构成原电池,锌镀层完全反应,故A正确;B.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氯酸根离子,故B错误;C.亚铁离子加热过程中易被氧化,所以得不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故C错误;D.受酸腐蚀应涂碳酸氢钠,而不是酸,故D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原电池原理、氯离子的检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来分析解答,知道火柴中含有氯酸钾而不是氯化钾,亚铁离子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3.(3分)(2012•浙江)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3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8,Z得到1个电子变成8电子结构,则Z为F元素,则X、Y一定至少有一种位于第2周期,X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故X为H元素,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1﹣9=8,故Y为O元素,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3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8,Z得到1个电子变成8电子结构,则Z为F元素,则X、Y一定至少有一种位于第2周期,X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故X为H元素,Y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1﹣9=8,故Y为O元素,A、X、Y、Z分别是H、O、F,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O>F>H,故A错误;B、HF分子之间含有氢键,沸点高于其它同族氢化物的沸点,故B正确;C、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过氧化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D、CaO2其阴离子为O22﹣,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C选项中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进行解答.4.(3分)(2012•浙江)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阴极式,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42﹣+2H+⇌Cr2O72﹣+H2O向右移动C.该制备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放电;B、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导致平衡移动,根据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判断溶液颜色的变化;C、将阳极室、阴极室发生的反应加合可得总的反应式,注意阴极室还发生反应衡2CrO42﹣+2H+═Cr2O72﹣+H2O;D、根据原子守恒计算其转化率.【解答】解:A、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在阴极室发生还原反应,水得电子变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故A正确;B、阳极室发生氧化反应,水失去电子放电,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阳极区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右移,故B正确;C、阴极电极反应为:4H2O+4e﹣=4OH﹣+2H2↑,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4CrO42﹣+4H+═2Cr2O72﹣+2H2O,故总制备方程式为4K2CrO4 +4H2O 2K2Cr2O7+4KOH+2H2↑+O2↑,故C正确;D、设加入反应容器内的K2CrO4为1mol,反应过程中有xmol K2CrO4转化为K2Cr2O7,则阳极区剩余K2CrO4为(1﹣x)mol,对应的n(K)=2(1﹣x)mol,n(Cr)=(1﹣x)mol,生成的K2Cr2O7为mol,对应的n(K)=xmol,n(Cr)=xmol,根据: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解得x=2﹣d,转化率为×100%=2﹣d,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难点是计算转化率,根据原子守恒即可计算其转化率,根据阴阳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5.(3分)(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6﹣二甲基﹣5﹣乙基庚烷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C.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C3H5N3O9【考点】烷烃及其命名;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A、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B、氨基酸形成肽键原理为羧基提供﹣OH,氨基提供﹣H,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脱水结合形成二肽,既要考虑不同氨基酸分子间生成二肽,又要考虑同种氨基酸分子间形成二肽;C、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取代基是烷烃基;D、依据甘油和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氢,醇脱羟基,写出分子式;【解答】解:A、依据系统命名方法,名称中起点选错,物质的名称为:名称为2,6﹣二甲基﹣3﹣乙基庚烷,故A错误;B、氨基酸生成二肽,就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当是不同氨基酸脱水:可以是苯丙氨酸脱去羟基,丙氨酸脱氢;也可以丙氨酸脱羟基,苯丙氨酸脱去氢,生成2种二肽.共4种,故B错误;所以共有4种.C、苯的同系物是含一个苯环,组成相差CH2的物质,选项中分子含有三个苯环,故C错误;D、三硝酸甘油酯是甘油和3分子硝酸通过酸脱氢,醇脱羟基得到的物质分子式为C3H5N3O9,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命名方法,肽键形成的实质,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应用,无机酸和醇发生的酯化反应,题目难度中等.6.(3分)(2012•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C.用0.200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mol/L盐酸、③0.1mol/L氯化镁溶液、④0.1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压轴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稀释醋酸时能促进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导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B、判断强酸、弱酸的依据是该酸是否完全电离,NaHA溶液的pH>7说明H2A的二级电离,不完全电离,即HA﹣为弱酸,可以说明H2A是弱酸,NaHA溶液的pH<7,H2A是强酸或弱酸都有可能.C、NaOH滴定HCl与CH3COOH,醋酸是弱电解质,若碱与酸恰好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醋酸钠,醋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反应呈中性,溶液中的酸有剩余.D、氯化银难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一定温度下,溶液中Ksp(AgCl)=c(Ag+)•c(Cl﹣)为定值,溶液中c(Cl﹣)越大,c(Ag+)越小.【解答】解:A、稀释醋酸时能促进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导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稀释后溶液的3<pH<4,故A错误;B、NaHA溶液的pH>7说明H2A的二级电离,不完全电离,即HA﹣为弱酸,可以说明H2A 是弱酸,NaHA溶液的pH<7,H2A是强酸或弱酸都有可能,如硫酸、亚硫酸,故B错误;C、NaOH滴定HCl与CH3COOH,醋酸是弱电解质,若碱与酸恰好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醋酸钠,醋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反应呈中性,溶液中的酸有剩余,故C正确;D、氯化银难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一定温度下,溶液中Ksp(AgCl)=c(Ag+)•c(Cl﹣)为定值,①蒸馏水中没有氯离子、②0.1mol/L盐酸中c(Cl﹣)=0.1mol/L,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c(Cl﹣)=0.2mol/L、④0.1mol/L硝酸银溶液中c(Ag+)=0.1mol/L,溶液中c(Ag+)为④>①>②>③,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溶度积及相关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强弱电解质关键是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7.(3分)(2012•浙江)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专题】压轴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能和盐酸反应获得气体的是碳酸根或是亚硫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的是硅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镁离子以及铝离子不能共存于溶液中,能和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铝,偏铝酸根离子和过量的盐酸反应会生成铝离子,根据离子之间的反应以及实验现象确定存在的离子,即可解答.【解答】解:加HCl有气体说明有CO32﹣或SO32﹣,或两者都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都有,一定不存在和碳酸根或亚硫酸根离子不共存的离子,所以不存在镁离子、铝离子,加盐酸有沉淀,说明一定有硅酸根离子,硅酸是沉淀,加入过量氨水(提供OH﹣)有沉淀生成,只能是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铝离子,但是原来溶液中的铝离子一定不能存在,所以该铝离子是偏铝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所以,一定存在偏铝酸根离子,要保证溶液电中性,只有K+这一个阳离子,所以一定存在钾离子.A.加HCl有气体说明有CO32﹣或SO32﹣,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两者的混合气体,故A错误;B.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或SO32﹣,或两者都有,则一定不含有镁离子,它们和镁离子都不共存,所以沉淀甲是硅酸,不可能是硅酸镁,故B错误;C.原来溶液中K+、和一定存在,故C正确;D.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不能确定,CO32﹣可能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和离子共存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二、简答题8.(2012•浙江)已知:I2+2=+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物质Cu(OH)2Fe(OH)3CuCl CuIKsp 2.2×10﹣20 2.6×10﹣39 1.7×10﹣7 1.3×10﹣12(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加入Cu (OH)2或Cu2(OH)2CO3,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 2.6×10﹣9mol/L.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2CuCl2•2H2O Cu2(OH)2•CuCl2+2HCl+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质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①可选用淀粉溶液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蓝色褪去,放置一定时间后不恢复原色.②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③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95%.【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中和滴定.【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1)加入的物质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主要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先根据溶液的pH计算氢离子浓度,再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后根据c(Fe3+)=计算铁离子浓度;(2)加热时促进氯化铜的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造成水解完全,要想得到较纯的无水氯化铜应在氯化氢气流中抑制其水解;(3)依据碘化钾和氯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和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依据碘单质被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计算分析.【解答】解:(1)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要除去氯化铁,加入的物质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且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物质后应能转化为氯化铜,所以应该加入含铜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可以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溶液的pH=4,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4 mol/L,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0 mol/L,c(Fe3+)===2.6×10﹣9mol/L,故答案为:CuO或Cu(OH)2或Cu2(OH)2CO3 ;2.6×10﹣9mol/L;(2)由于CuCl2在加热过程中水解被促进,且生成的HCl又易挥发而脱离体系,造成水解完全,碱式氯化铜或氢氧化铜,以至于得到CuO固体,而不是CuCl2,2CuCl2•2H2O Cu(OH)2•CuCl2+2HCl+2H2O;想得到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让CuCl2•2H2O晶体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故答案为:2CuCl2•2H2O Cu(OH)2•CuCl2+2HCl+2H2O;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3)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质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①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单质,利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选择指示剂为淀粉;终点为蓝色褪去一段时间不恢复颜色,故答案为:淀粉溶液;蓝色褪去,放置一定时间后不恢复原色;②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2Cu2++4I﹣=2CuI↓+I2,故答案为:2Cu2++4I﹣=2CuI↓+I2;③依据2Na2S2O3+I2═Na2S4O6+2NaI,2Cu2++4I﹣=2CuI↓+I2;得到2Na2S2O3~2Cu2+2 20.1000mol/L×0.0200L 0.1000mol/L×0.0200L=0.002mol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100%=95%,故答案为:95%.【点评】本题考查K sp计算和物质制备,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应用,滴定实验的原理应用,滴定过程的反应原理和计算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9.(2012•浙江)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反应过程化学方程式焓变△H(kJ/mol)活化能Ea(kJ/mol)﹣802.6 125.6甲烷氧化CH4(g)+2O2(g)=CO2(g)+2H2O(g)CH4(g)+O2(g)=CO2(g)+2H2(g)﹣322.0 172.5蒸汽重整CH4(g)+H2O(g)=CO(g)+3H2206.2 240.1(g)165.0 243.9CH4(g)+2H2O(g)=CO2(g)+4H2(g)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41.2kJ/mol.(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小于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 P=;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吸热的蒸气重整提供能量.(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图1、图2:①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B.A.600℃,0.9MpaB.700℃,0.9MPaC.800℃,1.5MpaD.1000℃,1.5MPa②画出600℃,0.1Mpa条件下,系统中H2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如图3):(6)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导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反应.【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蒸汽重整的两个反应CH4(g)+2H2O(g)=CO2(g)+4H2(g)减CH4(g)+H2O(g)=CO(g)+3H2(g),可得反应:CO(g)+H2O(g)=CO2(g)+H2(g),据此计算反应热;(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氧化的活化能低于蒸气重整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3)根据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利用信息直接书写Kp;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4)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吸热的蒸气重整提供能量;(5)①根据图象中,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数据,选择判断;②结合图象可知在600℃、0.1 MPa的条件下,平衡时系统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70%,起始进料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据此可画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6)如果反应过程中进氧气的量过大,会导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分数降低.【解答】解:(1)根据盖斯定律,由蒸汽重整的两个反应CH4(g)+2H2O(g)=CO2(g)+4H2(g)减CH4(g)+H2O(g)=CO(g)+3H2(g),可得反应:CO(g)+H2O(g)=CO2(g)+H2(g),故△H=165.0kJ/mol﹣206.2kJ/mol=﹣41.2kJ/mol,故答案为:﹣41.2;(2)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烷氧化的活化能低于蒸气重整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故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小于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小于;(3)根据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可知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 P=,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4)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吸热的蒸气重整提供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故答案为:放热的甲烷氧化反应为吸热的蒸气重整提供能量;(5)①由图中数据可知,0.9 MPa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10%,则700℃符合,1.5 MPa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65%,CO物质的量分数<10%,则温度要高于750℃,低于约725℃,矛盾,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②起始进料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结合图象可知600℃,0.1 MPa的条件下,平衡时系统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70%,据此画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6)如果反应过程中进氧气的量过大,会导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分数降低,故答案为:导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反应.【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处理数据和解答图象试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利用盖斯定律,联系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弄清图象的含义.10.(2012•浙江)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如图1: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2所示:(I)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g无水AlCl3和30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Ⅱ)分离与提纯: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干燥管;装置b的作用:吸收HCl气体.(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防止三氯化铝和乙酸酐水解.(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AD.A.反应太剧烈B.液体太多搅不动C.反应变缓慢D.副产物增多(4)分离和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否(填“是”或“否”),原因是乙醇与水混溶.(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打开上口玻璃塞,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如图3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压轴题;实验题.【分析】(1)依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和所呈试剂判断仪器的名称和作用;(2)依据氯化铝和乙酸酐易水解分析;(3)乙酸酐和苯反应剧烈,温度过高会生成更多的副产物;(4)依据萃取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对混合溶液进行分离;(5)分液操作的本质和注意问题分析判断;(6)依据蒸馏装置的目的是控制物质的沸点,在一定温度下镏出物质;温度计水银球是测定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的蒸气温度;【解答】解:(1)仪器a为干燥管,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HCl气体;故答案为:干燥管;吸收HCl气体;(2)由于三氯化铝与乙酸酐极易水解,所以要求合成过程中应该无水操作;目的是防止AlCl3和乙酸酐水解;故答案为:防止三氯化铝和乙酸酐水解;(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瓶颈,可能会导致反应太剧烈,反应液升温过快导致更多的副产物;故答案为:AD.(4)水层用苯萃取并分液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由于乙醇能与水混溶不分层,所以不能用酒精代替苯进行萃取操作;故答案为: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否,乙醇与水混溶;(5)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进行检漏,振摇后分液漏斗中气压增大,要不断打开活塞进行放气操作,分离液态时,放下层液体时,应该先打开上口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然后打开下面的活塞;。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浙江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参考试卷化学部分解析选择题部分化学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g 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解析:A选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B选项,蛋白质是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正确;C选项,蚕羊毛属蛋白质,为含氮化合物。
合成纤维除含C、H、O元素外,有的还含有其他元素,如腈纶含N元素、氯纶含Cl元素等,它们完全燃烧时不都只生成CO2和H2O,C错;D选项,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大于胶体,大于10-7m(即大于100mm),D错。
答案:B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倾析法分离时,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用玻璃棒引流到另一容器内,即可使沉淀与清液分离B.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C.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解析: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的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选项错。
答案:B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2012年高考试题课标试卷(全国卷)化学原创解析版
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 26 项应为【C】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A. C7H16 B. C7H14O2 C. C8H18 D. C8H18O
12.【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中各项的排布规律可知,第 26 项应是含 8 个碳原子的烷烃,其分子式为
(3)2Fe3++2I-=2Fe2++I2(或 2Fe3++3I-=2Fe2++I3-) ( 4) 2Fe(OH)3+ 3ClO- + 4OH- = 2FeO42- + 5H2O+ 3Cl- FeO42- + 4H2O+ 3e- =
F e ( O H ) 3 +5OH- 3Zn+2FeO42-+8H2O=3Z n ( O H ) 2 +2F e ( O H ) 3 +4OH-
2012 年高考试题课标试卷(全国卷)化学原创解析版
7.D2[2012·全国新课标卷]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某溶液加入 CCl4,CCl4 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D.某溶液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 Ag+
相同温度是,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解析】(1)实验室常用 MnO2 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 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4HCl(浓) MnCl2+Cl2↑+2H2O。 (2)CH4、H2、CO 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式分别为: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