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3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基础达标检测(附2套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基础达标检测(附2套试卷)

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练第1课时——二氧化碳基础达标一、二氧化碳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2.中国政府表示将坚持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下列对二氧化碳的四个方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CO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CO2D.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和化工原料等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雪碧”喷到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然后再加热,纸花颜色的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4.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的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5.“雪碧”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其化学成分为:水、果葡萄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钠、苯甲酸钠、食用香精。

将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一杯无色“雪碧”中,然后再把杯子浸在沸水中,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预测“雪碧”的颜色变化()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6.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7.全球低碳行动吉祥物“碳宝”(见右图)蕴含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内涵。

下列做法中“碳宝”不赞同的是()A.开发清洁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可降解塑料8.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 B. C. D.9.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2.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4.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CO B.CO2 C.SO2 D.NO2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6. 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A. 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液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A.SO2、CO2B.CO2、CO、SO2C.CO、CO2D.CO、SO29.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A.制纯碱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灭火D.光合作用10.通过比较,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A.都能用排水集气法B.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C.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11.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A.稀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食盐水D.石灰水12.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的最好方法是()A.用刀铲B.加适量稀盐酸溶液C.煅烧D.加适量醋酸13.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答案:碳氧氧原子有很大的不同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答案:可燃还原毒燃料还原3.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4.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答案:黑红变浑浊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得20 g×(1-64%)=m(CaCO3)×12%则m(CaCO3)=60 g。

答案:60 g2. (2011,泰安市)“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A.一氧化碳B.C.尼古丁D.焦油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

答案:A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⑴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⑵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验氢气的纯度B. 闻气体的气味C. 读取液体体积D.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B. 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 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A. 先变蓝后变紫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4.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B. 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C. 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D. 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5.(2019•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C.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7.以下气体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是()A. H2B. O2C. N2D. CO28.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2O3是氧化物B. 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C. 在一定条件C2O3能还原氧化铁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4题;共13分)10.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________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_______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

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2.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3.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4.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 )A.点燃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澄清石灰水D.通过灼热的炭层5.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化学组成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6.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C+O22CO C+O2CO22CO+O22CO2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通入澄清石灰水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从一个容器顷倒到另一个容器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酸雨的罪魁祸首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3.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6.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8.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9.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 B. C. D.11.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12.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

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

(约16min)1. (094、095;10s)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灼热的炭粉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的石灰水 D 浓硫酸2. (088;4s)CO和CO2性质不同,尤其是化学性质的不同,原因是()A.CO 不溶于水B.CO2比空气重C.二者分子结构不同D.二者制法不同3. (023;5s)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B.燃烧煤炭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太阳能淋浴器4. (097;20s)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是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③D.①②③④5. (085;40s)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___ __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 _____。

6. (091、095、187;8min)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CO 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

(2)B装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故可用来。

(5)链接问题:从A瓶中放出的CO2是否纯净干燥吗?答。

若要制取纯净干燥CO2,我们可以把B、C两瓶中的试剂换成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和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此时B瓶中一定盛,B瓶中一定盛;若试剂位置颠倒,则不能达到的目的。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一、实验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

B、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沉到烧杯底部。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B、现象:塑料瓶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降低,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干冰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操作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出再烘干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分析稀醋酸能使小花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干燥的CO2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

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

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O理解辨析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

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6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A.B.C.D.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3.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生煤炉的房间放一盆水防煤气中毒B.用发霉的花生榨食用油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D.使用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O、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4.有关2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石灰水C.鉴别2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紫色石蕊试液D.鉴别2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A、B、C、D四支试管分别充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橡皮塞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石墨用于制电极——石墨能导电9.如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降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尿素化肥D.灭火器灭火10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把混合气体点燃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隔绝空气加热1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 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6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拔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拔高训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O、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3.有关2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石灰水C.鉴别2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紫色石蕊试液D.鉴别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②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生活中少量肥皂水可把硬水转换成软水④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5.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B.露天焚烧垃圾,减少生活垃圾量C.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D.节约生活用水,降低人均用水量6.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7.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Ⅲ处B.该装置也可以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D.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科学思维: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C.科学探究与实践:可用细铁丝代替红磷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D.科学态度与责任: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9.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B.单质碳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二、非选择题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2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考查】1.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内容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

化学性质“三不",即一般情况下,不,不,不。

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蜡烛火焰。

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填“能”或“不”,下同)燃烧, 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①实验现象:塑料瓶。

②实验分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气体,因而瓶内压强。

③结论:CO2(填“能”或“不”)溶于水。

(3)与水化合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色;将试管加热后现象: 。

结论: 。

化学方程式: ,。

(4)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

应用:实验室常用该反应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四种主要用途(1)可作灭火剂;(2)促进植物的;(3)干冰作制冷剂,还可用于人工降雨;(4)用作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此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2)如何防止温室效应?①减少的使用;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5.—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物理性质①。

②。

气体③。

比空气略小,但接近空气密度(1)CO具有可燃性点燃纯净的CO (点燃前首先要检验),它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有毒①中毒机理:CO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结合,造成生物体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②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用煤炉取暖时装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

(3)CO具有还原性CO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知识应用】1.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动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以解决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能源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 4D.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⑤4.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OB.Fe2O3C.CO2D.Fe5.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02全练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02全练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2021辽宁抚顺中考)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2.(教材P118变式题)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如图四个实验。

实验Ⅰ、Ⅳ中纸花变红,实验Ⅱ、Ⅲ中纸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纸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纸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3.(2021北京中考)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4.(2022北京房山期末)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通入二氧化碳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依据的现象为。

(3)实验后,取出湿润的石蕊纸条,一段时间后纸条变为紫色,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知识点2 二氧化碳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5.(2022独家原创)2022年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实现了生产过程低碳化。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B.打印资料时纸张双面使用C.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产品D.为了方便快速,多采用自驾车出行6.(2021陕西中考节选)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CO2Ca(OH)2+CO2====CaCO3↓+H2O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检测(附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检测(附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7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H2B.N2C.O2D.CO2答案 D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N2和O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不是温室气体;氢气不是温室气体。

故本题选D。

2.(2017湖南永州中考)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红色—紫色—红色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D.红色—无色—红色答案 B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H2CO3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溶液恢复中性,石蕊溶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因此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3.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通过红热的铁丝C.用燃着的木条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答案 A 要除去CO 中含有的少量CO2,加入的物质只能与CO2反应,不与CO 反应,且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杂质。

红热的铁丝不与CO2反应,B项错;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除去CO2,C项错;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CO发生反应,D项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不与CO反应,A项正确。

4.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答案 D D项中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物理性质);A项中的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的性质;B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C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D。

5.实验室中常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反应完成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减少,减少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C.为保证实验安全和得到纯净的还原铁粉,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项错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师用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师用卷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单项选择题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的最正确方法是( )A. 测定气体的密度B.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C. 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D. 伸入点燃的木条【答案】D【解析】解: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方法比拟复杂,即使能鉴别也不是最简单的方法,应选项错误.B、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空气和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应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应选项错误.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假设木条熄灭,那么是二氧化碳;假设木条燃烧更旺,那么是氧气;假设木条正常燃烧,那么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应选项正确.应选:D.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B. 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C. 先变为蓝色后变为紫色D. 先变无色后变红【答案】B【解析】解:由于“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碳酸是一种酸.将“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由以上分析可知:A、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B、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正确;C、先变为蓝色后变为紫色,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D、先变无色后变红,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不正确.应选B.3.以下表达中,表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第 1 页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 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C. 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消费碳酸型饮料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A【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消费碳酸型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性质.应选A.4.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 将气体点燃B.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将一氧化碳倒出D. 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答案】B【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难以除去,故错误;B、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得到纯洁的二氧化碳,故正确;C、ρCO<ρ空气<ρCO2,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时,CO2气体会有所损失,且气体会均匀混合倾倒不能到达净化的目的,故错误;D、澄清石灰水除去的是二氧化碳,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故错误;应选:B.5.化学与社会、科技、消费和生活等亲密相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少开私家车,以减轻雾霾B. 多用熟石灰吸收CO2,以防止温室效应C. 在钢铁外表镀锌,以防止钢铁生锈D. 开发新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答案】B【解析】解:A.机动车辆排放的烟尘与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少开私家车,可以减轻雾霾,故正确;B.虽然熟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多用熟石灰吸收CO2,并不能有效防止温室效应,而是要开发新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等,故错误;C.在钢铁外表镀锌隔绝了氧气与水,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故正确;D.开发新能源,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既能减轻温室效应,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正确.应选B.6.有关木炭复原氧化铜实验,图示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 B.C. D.【答案】D【解析】解:A、在木炭复原氧化铜实验时,开场加热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B、由于剩余的固体中有铜.剩余固体不会为零,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错误.D、由于氧化铜能被碳复原成铜,生成的铜随着参加反响氧化铜的增多而增多.故D正确.应选D.7.符合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复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第 3 页【答案】A【解析】解: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复原氧化铜说明了一氧化碳有复原性;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以上分析可知:A、符合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②③④.故A正确;B、符合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②④,不全面.故B不正确;符合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②③④.不全面.故C不正确;符合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②,不全面.故D不正确.应选A.8.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几种组成.将此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气体的总体积减小,点燃剩余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无现象.那么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A. HCl和COB. CO和CO2C. CH4和H2D. HCl、H2和CO2【答案】A【解析】解: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HCl气体,说明含有HCl;可以点燃,燃烧产物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无现象,说明无水生成,所以可以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所以那么原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和CO.应选A.9.以下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表达关系的是( )A. 图甲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复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B. 图乙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参加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参加量的关系C. 图丙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响,溶液的质量与反响时间的关系D. 图丁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参加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参加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解:A、由于木炭复原氧化铜生成金属铜,因此到达一定温度时随着反响的进展固体的质量会越来越少,但不会减到为零,故A错误;B、由于是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参加硝酸钾晶体,因此硝酸钾晶体不会再被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随着硝酸钾晶体的参加而增大,故B错误;C、由于向硫酸溶液中每参加65份质量的金属锌只得到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在反响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是逐渐增大的,当一定量的稀硫酸全部参与反响以后,溶液的质量就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参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响会生成可以溶解于硫酸的氢氧化铜,也就是在酸性环境中氢氧化钠不能和硫酸铜反响,因此只有等酸被完全消耗后才能生成氢氧化铜,所以不能开场就有沉淀.故D正确;应选D.10.通过如下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复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答案】C【解析】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到达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并由此推出灭火的方法;故A合理;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B合理;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因为没有指示剂的存在,所以不能说明生成碳酸;故C不合理;D、该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复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合理.应选C.二、填空题11.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资源,具有广泛的用处.(1)二氧化碳可用于消费碳酸饮料,其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外表,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展转化.以下图为该反响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答复以下问题.第 5 页反响前反响后A B C D①物质C是由______ 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②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③该反响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______ .【答案】CO2+H2O=H2CO3;AB;分子;AC;9:4【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2)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故A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覆盖在燃烧物外表,隔绝空气,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温度使其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错误.(3)①据图可知,物质C是水,由分子构成;②据图可知,A和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故B是单质,AC属于氧化物.③根据反响和生成物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该反响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16)】:(12+1×4)=9:4答案:(1)CO2+H2O=H2CO3(2)AB(3)①分子②AC③9:4。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随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随堂练习

第2课时一氧化碳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2.近年来,媒体常报道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

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盆旁边放一盆水B.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C.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D.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3.可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看颜色 B.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C.闻气味 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4.以下几种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O B.CO2C.H2D.O25.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6.按要求写出煤炉中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煤炉底部在煤充分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_ __。

(2)煤炉中部产生毒气的反应:__ _。

(3)煤炉表面产生蓝色火焰的反应:__ _。

7.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 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 _,即证明有CO存在。

8.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 )A.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将混合气体点燃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9.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10.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A .H 2B .COC .CO 2D .O 211.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20套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20套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D.能与碱溶液反应【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A叙述错误;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叙述正确;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空气密度大,故C叙述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2、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制汽水B.制干冰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汽水是碳酸资料,所以用二氧化碳制汽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二氧化碳降温到一定温度可制得二氧化碳固体即干冰,此变化为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

是化学变化;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是化学变化.故选B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答案】A【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

4、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5、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A.COB.SO2C.N2D.CO2【答案】D【解析】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6、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D【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一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一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用)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一、知识必备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 22CO 2【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 22CO 2、CO 2+C 2CO 、C+O 2CO 2(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3. 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 22CO 2)。

⏹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 2O 32Fe+3CO 2、CO+CuO Cu+CO 2)。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及答案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97g/L ,比空气大(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加压、降温加压、降温气态液态气态(-78℃升华)减压、升温减压、升温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支持某些活泼金属的燃烧,因此由于活泼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223CO H O H CO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2322H CO CO H O =+(3)二氧化碳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2232OH =CO Ca CaCO H O +↓+()(清变浊)【拓展】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使用氢氧化钠溶液22322CO NaOH Na CO H O +=+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1)高低蜡烛实验①实验现象: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出的蜡烛后熄灭②结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①实验现象:A 纸花变红,BC 纸花不变红,D 纸花变红,加热后又变回了紫色②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注意:在题目中若出现石蕊溶液则是石蕊与水的混合物,遇到二氧化碳可直接变红4、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制水汽、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2)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人工降雨5、煤炉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由上到下) 22222222222C O CO C O COC CO CO C O CO ++++点燃点燃高温点燃 【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的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时,会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硫酸、盐酸等也能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的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 3,反应的原因: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C .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D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答案:A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制干冰B.灭火 C .制纯碱 D .制尿素答案:B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A. 生石灰,石灰石 B .石灰浆,石灰石C.生石灰,石灰水 D.石灰石,大理石答案:D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A. 灼热的焦炭 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答案:B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的是( )A .氢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氮气答案:C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是( )A. 淡蓝色 B.蓝色 C.黄色 D.苍白色答案:B7.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CO2 B.CO C.H2 D.C答案:C8.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9无锡)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2.(09年福建莆田)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D .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答案:D
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
产生CO 2的是 A .碳还原氧化铜 B .碳酸钙加热分解
C .碳酸钠和石灰水反应
D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
答案:C
4.(09广东省佛山市)“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 2与CO 的知识归纳错误..
的是( )
答 案:B
5.(2009贵州黔东)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学科网
B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学科网
C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科网
点燃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学科网
答案:C
6.(09,广州)(10分)C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1)CO2能与碱反应,写出它与B a(O 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有广泛的用途。

工业上可用CO2生产小苏打: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
氨气(NH3)和CO2,即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此时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铵。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方程式配平后,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

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计算1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精确到0.01g);
③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答案: (10分)C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1)CO2+ B a(O H)2==B a CO3↓+ H2O
(2) NH3 +CO2+NaCl==N a H C O3+N H4C l↓;
(3)①CH4+2O2====2H2O+CO2;
②m=2.75
③热值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对环境的影响小。

7.(湖北襄樊市)2009年5月31日,是世界第22个“无烟日”。

吸烟有害健康。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 或一氧化碳
8.(09湖北孝感市)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合成葡萄糖: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 、B 、C 、D 、E 五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1)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A 和B 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发生反应①,又可发生反应②,请写出反应②的生成物E 的化学式 。

以上两个反应说明了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得到不同的生成物;反之,完全不同的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可得到完全相同的生成物,试以还原反应(得到铁)为例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6H 12O 6+6O 26H 2O +6CO 2 (2分)氧化 (2)H 2CO 3 ;3CO +F 2O 32Fe+3CO 2 2C+Fe 3O 43Fe +2CO 2 (C 、CO ,Fe 2O 3、Fe 3O 4可互换,也可用文字叙述)
2.(09海南)我们一起来对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⑴实验及现象
小A 分分别收集1瓶空气(下称Ⅰ瓶)和1瓶呼出的气体(下称Ⅱ瓶),向两瓶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Ⅰ瓶中无明显现象,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B 用饮料管向一支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吹气,澄清石灰水 ; ⑵解释与结论
小C 认为二位同学的实验都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评价与反思
你认为小C 的分析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⑴变浑浊
高温
高温
酶 光照
⑵Ca(OH)2 + CO2 ==CaCO3↓+ H2O
⒀小C的分析合理,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