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觉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及意义——交际式教学模式下的语法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语境论的应用分析二语习得是指通过学习第二语言来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
语境论认为语言习得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而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
语境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非常重要。
语境论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的真实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侧重于教授语法规则和词汇,学习者很难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而语境论强调语言的使用环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并理解语言。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习者在这些情景中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境论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没有太多的动手能力。
而语境论认为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运用语言来习得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探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境论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在语境论的教学中,学习者需要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这就需要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在交际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估,从而发现自己的语言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语言能力。
语境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将语言知识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语境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语用知识和交际策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境论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语境论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习得理论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影响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语言方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 ,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具特色。
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母语(native language)和外语(foreign language)、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是两组不同的相对概念。
本文通过对一些著名二语习得理论的阐述,来探讨一下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口语教学的影响,且最重要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对于口语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影响从我国出现对外语的学习开始,尤其是经历改革开放的大潮之后,外语作为一项国际间交流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为我们所重视。
在我们掌握母语的同时,第二外语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也就有了第二外语习得这个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研究,并最终指导我们的实际语言的交流和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
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浅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口语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在交际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中的沟通精英。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愈发凸显。
1.2 交际法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强调学生在真实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对话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英语口语技能,提高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
交际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交际技能。
在口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见。
交际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技能,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交际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口语,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2. 正文2.1 交际法概述交际法是一种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口语教学中,交际法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交际法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掌握语言的真实交际场景,从而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2.2 交际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日常情景,如购物、旅行、餐厅就餐等,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练习。
这样的真实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实际交际中所需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题。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理论 是 语 用 学 的重 要 理 论 之 一 , 对 于 确 保 交
际 的顺 利进 行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 意义 。对 间接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的分 析 , 对 大 学 英 语 口语 教 学 , 尤 其 在 培 养 学 生 语 用 能 力 和 交 际 能 力 方 面具 有 极 其 重要 的 意 义 。
3 . 3培 训 学 生 认 知 推 理 能 力 在 大 学英 语 口语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教 授 学 生 在 交 际 中要 充 分
间接 言 语 行 为理 论 是 美 国语 言 学 家 塞 尔 ( J . R . S e a r l e ) 在 分 析
奥 斯 汀 的言 语 行 为理 论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塞 尔 认 为 使 用 语 言
“ 字 面意思” 与所要表达的 “ 言外 之 意 ” 常 常 不 一 致 。在 交 际 过 程 中, 尽管我们希望双方都 能开诚布公 , 实 现有效交 际 , 但 在 一 些 场合 , 说 话 者 出于 某 种 意 图 , 不愿 直接表达 其意 , 而 采 用 间接 的 言 语 手 段 表 达 自己 的 观 点 , 让 听 话 人 去 意 会 其 言 外 之 意 。要 理
2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个 很好 的 方 式 。 教 师 给 学 生 提 供 情 境 以及 会话 双 方 的信 息 。 让
学 生 揣摩 角 色 的心 理 活 动 , 体会 人 物 心理 和话 语 之 间 的 关 系 . 根 据 自己 的理 解 来 扮 演 角 色 。 在 这个 过 程 中 . 学 生 积极 主动 地 理 解 和 使 用 间 接 言语 行 为 , 达 到 了教 学 的 目的 。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已成为提升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实例和研究数据,本文提出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英语口语教学;教学模式;学生口语能力1. 引言英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能够达到流利地运用英语口语的水平则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
然而,传统的口语教学往往被动受益者单方面接受语言输入,学习者缺乏与他人进行真实对话的机会,这导致了学习者在实际交流中遇到困难。
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对话情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口语。
本文旨在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 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言语表达方式间接地传达信息或意图。
它在英语口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对话中的情境和内涵。
在口语交际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情况,比如委婉地拒绝、表达建议或批评等。
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1 情境模拟传统的口语教学往往缺乏真实的情境模拟,学习者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
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一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对话,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间接言语行为。
3.2 表达能力训练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话技巧。
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间接言语行为。
3.3 字词选择训练在间接言语行为的运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二 、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一 )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与教 学 法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在 高 校 大 学 生 教 学 发 展 中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站 在宏观 的角度 上来看 ,言语行 为理
未来社会和企业对 于人 才的需求是 多种 多样 的.不仅 仅要 求学生 掌握 一定 的理论知识 .更要求 学生能够 熟练地 运 用英语表 达和 具有 英语 交际能力。这 些都是我 国未来社会 对 于人 才的要 求 。但是现如今 我 国高校在培 养大 学
生英语 方面能力的时候 ,很 多都 忽视 了对学生语 言能力 的培 养。本 文针 对 高校 英语教 学 中言语 行为理论 进行 简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与研 究
4 9
言 语 行为 理 论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与研 究
肖婷 婷
( 吉林化工学院外 国语学院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2 )
摘要 :我 国高校在培养 学生英语能 力的 时候 ,更加 注重对 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 养。从 目前 的情况 来看,我 国
话 语 ,对 听话 人 造 成 的 影 响 和 所 产 生 的 后 果 。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的 掌握 对 于 提 升 学 生 在 未 来 社 会 中 的 交 际 能 力 和英 语 实 践 能 力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有 关 学 者 曾经 提 出 了 间 接 言
语行 为理论 ,这种 间接 言语 行为理论对 于提 升人们 的语言 表达 能力 和语 言沟通 能力具 有 十分重要 的意 义。例如 “ 安 静一点好 吗” 的字 面意思 是表示询 问 .但是按 照常理 ,人 们可 以推断出其言外 之义是命 令 的意思 。除此 之外 ,例 如
浅谈教师话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谈教师话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摘要:教师话语特指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目标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教师话语具有语速较慢、发音清晰、多使用简单句等特点。
语言教师的语言水平、提问技巧及纠错策略等因素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师话语;影响一、教师话语的含义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披着语言的外衣,却成为各种社会角色的化身。
例如,政府发言人使用的是政治性语言,而教师话语指的是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调整自己的话语,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目标语的一种调整式话语。
教师话语具有语速较慢、发音清晰、多使用简单句等特点。
教师使用的课堂话语可以分为两类:课堂组织话语及信息传授话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课堂组织的话语包括课堂问候语、指令、提问、反馈和纠错等课堂组织不可或缺的话语。
信息传授话语是教师通过讲授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概念及语言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的目的。
通过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特征的分析,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话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话语的要求美国语言学家克莱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套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说,强调二语习得区别于二语学习,它的自然顺序应该是先听读,后说写——也就是说学习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语料后,才可以学习接受目的语,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下正确的纠错。
克莱申的输入假说认为:“人们只有在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信息后,才能够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它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输入真实的、适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
除了输入的内容,克莱申认为情感因素在学习者学习外语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里的情感因素指的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三方面。
学习者在接受可理解的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并且焦虑感较低或无焦虑感的条件下,才会更好的习得语言。
三、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问题1:教师信息传授话语过度,超出学生实际接受水平。
语觉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自主模式发展的启示
改革有决定性 的影响。 通过 并通过 自主听说模式 的实例研 究, 进
一
步阐明此理论对 中国大学英语听说教 学策略及模 式发展 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 文献标识码] A
[ 关键词] 语觉论 ; 听说教 学; 交际 [ 中图分类号] H 1 39
[ 金项 目] 吉林 省 高 教 教 改基 金 项 目 “ 基 网络 信 息 化双 向言 语 互 动英 语 听说 教 学模 式研 究”
[ 作者简介 】 朱海萍(9 4 , 副教授, 17 -)女, 研究方向为教学法 、 英美文学。
Vo. 3 No 1 1 2 .
J n. a 20l O
语觉论对 大学英语 听说 自主模 式发展 的启示
朱 海 萍 ( 春 工 学 吉 长 10 ) 长 理 大 , 林 春, 0 2 32 王彦 清 ( 北 范 学 国 院 吉 长 1 0 ) 东 师 大 外 语学 , 林 春, 0 4 3 2
者 如果 没 有 语 言输 出 的经 历或 较 少 的语 言 输 }量 , 于语 言 H 对
外反馈路线就会 中断 , 交际也就不会进行。这一结论 突出了 ‘ ‘ 交际者” 在语言教学 中的地位 , 对英语的听说教学设计有很
大 的影 响 。
二、 语觉 论对大 学英 语听说教 学设计 的 影响
第2 卷第1 3 期
21年1 00 月
长 春 理 工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a o C a g h nU ies yo S i c n eh oo y S ca S i c s dt n】 o r l f h n e u nv ri f ce e d c n lg ( o i ce e io n t n a T l n E i
试论交际语言教学法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试论交际语言教学法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作者:赵云翔冯静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1期【摘要】传统教学强调语法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将知识教学视为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而完全忽略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语言能力语言被看作是一个结构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交流。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正确、恰当地使用目标语言。
一、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几十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大影响,比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有限,所以很多英语教育者逐渐对交际语言教学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误解。
认为交际法意味着没有语法教学,交际法教学只教说英语。
然而,中国的学者和教师逐渐认识到,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交际方法,如果完全地运用好是不会排斥语法教学的。
相反,在语言使用和学习中语法还能发挥自身很关键的中介作用。
中国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交际能力具有了一个恰当的概念,并且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个灵活的交际方式规范地指导教学。
二、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首先由海姆斯提出,然后由许多语言学家对这一概念进一步完善,其中,卡纳尔和斯温的研究在指导外语教学和学习方面是最有影响力的。
他们探索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他们看来,交际能力被理解为交流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系统。
并且提出了一个描述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其中包含四个组成部分:1.语法能力,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3.语篇能力,即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即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交际语言教学是建立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基础上的,交际教学法逐渐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各行业领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如何合理使用交际话语,促进交际各方的人际关系,做到即坚持原则又互相尊重,在和谐交际语境下达成交流目标,业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语用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已引起语言和教育研究者的密切关注,但将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不多,影响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指导功能的发挥(刘伟、孙颖2014)。
本文就如何将语用学研究成果有效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
二、语用学的涵义与诞生历程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科学运用语言,即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语用学和语义学是互为补充的两个不同研究领域。
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著名哲学家莫里斯(c.Morris)首先使用了“语用学”这个术语(何自然1987),50至70年代,英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和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先后提出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正式创刊,标志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而得到确认(文旭1999)。
?拇耍?语用学研究引起了语言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范围不断拓宽,语用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知识层面上,而无法很好地理解话语语境,包括语言交际的场合,交际的性质,交际参与者的经历和个人情绪等,将不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即不能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
因此,在交际言语行为实践中,只有合理地运用语用策略,才能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三、国外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概况1967年,英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逻辑与会话》讲演中提出了旨在创建一套系统的有关隐含意义的哲学构想,受到各学科专家的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及其各项准则是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构建一般性会话原则和交际各方语言表述形式及内容的具体规定,其核心思想――合作原则成为语用学领域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浅议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启示
浅议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启示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交际教学法交际能力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的是说话人如何用话语来实施某种行为,即言语就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重视语言的功能,认为不同的语言可用于不同的言语情景,去实现不同的目的,从而展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它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ach )强调语言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它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运用,而不是语言的形式.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探索“以言行事”这一问题.他首先根据话语的功能,把话语区分为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为句(perfonnative)两大类.表述句是用来陈述事实、描写状态的,可以验证其真伪;而施为句的说出实际上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无所谓真伪.但Austin很快就发现这两类话语有着共同的本质,表述性话语其实也是一种行为,于是他放弃了二分法而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指说出合乎言语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就是通过讲其句话所构成的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 illocutionary force ) ;言后行为就是言外行为对听话人所产生的结果.Austin认为,人们在说话时一般都同时实施了这三种行为.如:(1)I promise to~to dinner.在说出这句话时,实施的既是言内行为(发出了声音,使用某些词汇和某种语法结构),又是一个言外行为(作出了允诺),同时又是一个言后行为(听话人感到高兴). Austin的研究重点在言外行为上,并把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型:裁决型( verdic-lives)、行使型( exercitives )、承诺型( commissives )、行为型( behavitives)和阐述型( expositives) .Austin的学生John Searle(美国语言学家)深受Austin的影响,他接受了Austin的一些基本观点,但在很多方面修正和发展了Austin 的理论,使其系统化、严密化.Searle认为说话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实施行为方式,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实施言语行为有两种规则: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oles)和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rules).调节性规则是交际对象(audience)的活动(如交际礼仪),这种规则在实施言语行为时不是非要不可的;构成性规则本身就构成某种活动或行为,违反了这种规则,某种活动或行为就不存在”Austin提出言外行为时,没有把一句话的言外行为和这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而Searle在研究话语时指出,话语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content)不同于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force),一句话的命题内容包含所谈及的人或物和对这个人或物所作的动作.Searle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来说明命题内容与言外行为之间的区别:(2) Will John leave the room?(3)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4) John, leave the room( 5 ) Would that John left the room(6) If John will leave the~.I will leave also.Searle认为这5句话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它们都谈及了John这个人及John' s leaving the room这一动作,但在不同的场合,这5句话分别实施了5种不同的言外行为:句(2)是一种“询问”,句(3)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句(4)是一个请求或命令,句(5)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句(6)则是一种假设.Searle发现Austin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分类规则.因此,Searle对言外行为作了重新的分类: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 )、承诺类(comma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 .此外,Searle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 act theory),这是他对言语行为理论最大的贡献.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换句话说,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真实意图.例如:( 7 ) Could you do it for me?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只按照字面意义和句子形式去理解,说话人“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请求”的言语行为.2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应用语言学家意识到了传统的语法翻译式教学方法的不足,认为语言教学应强调语言的功效作用及交际作用,因而提出外语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1971年D. Hymes提出了社会语言学,认为影响交际能力有4个社会文化因素:语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得体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必须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1976年,英国语言学家D . A . Wilkins出版了《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H. G. Widdow-son 出版了《交际法语言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Communication),提出了心理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以及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的语言观,使人们开始从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去理解语言.交际教学法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兴起的.交际教学法教授用以表达和理解各种功能的语言,如询问、描述、表达好恶等,它以意念大纲或其他按交际功能编排的大纲为基础,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认为语言与交际密不可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语法形式,看重语篇结构而不重视单一的词语句式,并认为语言技能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得到巩固.因而,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3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启示3.1言语行为理论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的问世,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的运用,其中心是“以言行事”,注重语言的实际功效.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有二重性,即静态性和动态性.语言的静态性是指组成某种语言的各种元素,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这些元素使语言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语言的动态性是指它的可变性,即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景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对语言的动态性作出很好的解释.如: (8) I'm hungry.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可以用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a.说话人可能用此话来解释他之所以吃得那么快的原因;b.说话人可能希望听话人给他钱来买些吃的东西;c.假如说话人是小孩;他可能以此话表示他希望父母准许他吃刚买回的巧克力;d.刚下班的丈夫可能想询问妻子“饭做好了吗?”.言语行为理论为交际教学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即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和获得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结构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往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法规则和句式结构,即注重教授语言的静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或听说法.这样,语言学习者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而言语行为理论以语言效能为标准去探究语言,引导人们去研究外语学习者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动态性.交际教学法的推出,正是受言语行为理论注重语言功能思想的启发.Littlewood对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作出如下规定:①学习者必须尽量高水平地掌握语言知识;②学习者必须能区分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这种形式和这种形式要实现的交际功能;③学习者必须培养在具体环境下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技巧;④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交际教学法对交际能力的上述要求与言语行为三分说中“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中①与“言内行为”所包含的意义是一致的,即要实现某一言语行为,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②是“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的有机结合,即某句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意义;③不仅强调“言外行为”,也强调“言后行为”,即如何使话语对听话人产生影响;④则强调“言后行为”在更广的范围(社会范围)内产生的语言效果.3.2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浅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浅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大学英语听说启示建议【论文摘要】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本文首先简略地阐述了理论内容,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作了分析,而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0.引言间接言语行为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使用现象。
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的想法,而往往是通过某种方式“转弯抹角”地、间接地表达。
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家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对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了解甚少的话,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言错误或语用失误,导致误解,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
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大量的间接言语使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去,传授其相关的知识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
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可能同时在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其中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有目的、有意图地施行的行为,具有陈述、命令、威胁、请求、建议等功能的行为。
言外行为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用言语交际的目的。
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塞尔(J.R.Searle)在他的《言语行为》(1969)一书中继承和批判了奥斯汀的日常语言哲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随后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刻的论述。
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主要的施事行为通过另一种次要的施事行为间接地实现的。
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精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房家宜
【摘要】内容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针对于语言功能,可用于指导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而学生们对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的一系列理解和应用,对于英语的口语交际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值得我们在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名称】《文学教育》
【年(卷),期】2019(000)017
【总页数】2
【关键词】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英语交际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的使用,反应的是“言”则“行”的言语观。
[1]各种语言教学在言语行为理论下下,不再仅仅传统意义上的进行语言基础的教学,而是对于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学习,理解并且运用。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沟通。
因此,言语行为以及目的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主要试图解释说话人的言语意义。
而交际教学法,便可以充分利用言语行为理论,让学生感受真正言语环境下的交流。
一.语言哲学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以及主要内容
语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着最广泛的影响。
并已经取得许多卓著的研究成果。
其中,哲学家们将其分为三种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和生成语言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种语言哲学便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哲学和语言学著作相继出版。
随后,他的弟子约翰·罗杰·西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更详细的分类,巩固了。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2)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摘要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人们用间接的方式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的行为。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理解和运用间接言语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分类,然后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包括启发学生的语言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提出一些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英语口语教学、语言意识、交际能力、文化素养1. 引言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因此,理解和运用间接言语行为成为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出发,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2. 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分类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间接的方式传达信息和表达意图的行为。
根据间接言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请求类、指令类、建议类和批评类。
请求类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请求对方做某事,比如“你认为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是用间接的方式给出指令,比如“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上?”;建议类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委婉的方式给出建议,比如“我觉得你最好早点休息”;批评类间接言语行为则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不满或批评对方,比如“我不太确定这个方法是否有效”。
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3.1 启发学生的语言意识理解和运用间接言语行为不仅需要掌握各类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还需要对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规则和背后的意图有一定的认知。
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来启发学生的语言意识。
让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使用场景和语言规则,提高他们对英语口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间接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如地进行社交对话。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及其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3 .英语课 堂教 学中师生言语 互动对学生 口语能 l 师生言语互 动 ,对学生的 口语能力 提高没有丝 毫用
如果英语课 堂之 中师生言语互动设计合理 , 进行 : 地用 “or” 而是 要用 不低 于十个 单词 的句式 回 单 soy ,
顺利 , 就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 l 。这样不但刺激 了学生语言的创造力 , 强迫 ” 答 还“ 学
l 态度 , 养成 良好 的学习习惯及相关 学习能力 , 在一定
1口语 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 中的地 位 .
一
英语 的学 习从本质上说属于语言学习。 习任何 J 学 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
门语青的最终 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效进行语言交 l 英语学习中采用互动模式更具有特殊性 :一方 际。虽然语言知识的教学也相当重要 , 但它只是语言 I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进 面,
《 教学 与管 理 》
2 1 年 6月 2 01 0日
课 堂师生言 动及 语互 其对学生 英语口 语能力 影响 的
◎ 广 西 百 色 职 业 学 院 杨 爱科
在 目前英语教学中 , 关于学生 口语能力的培养存 I 高师 生的积极性 , 以此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以达到教
在很多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 学 目的。近些年来, l 不同的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开 加强师生的言语互动 , 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促进学 l , 展 不但改变了过去那种“ 满堂灌” 填鸭式” 和“ 的教学
及时地发现学生 口语能力 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 ,l 4英语课 堂教 学师生言语互动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B o nH X e c igb r c l A n r t e 1 rw , JF a hn yP i i e n It a i n p s e c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他认 为人类 除 了视觉 、 听觉 、 觉 、 味 嗅觉 、 躯体 觉
从 l 纪 法 国神 经 外科 医生 布洛 卡 和 德 国神 等 五种感 知 觉 之外 .还 有 一种 “ 9世 语觉 ” 。即语 义 知 经学家 沃尼克分 别发 现主 司“ 言语 表 达 ” 的神经 中枢 觉—— 专 门用 于感受 与辨 识语 义关 系 的知觉 [。语 2 ]
2 1 第 2期 0 0年
车 勇 鹤 宋 宏 亮 : 觉论 对 大 学 英 语 口语 教 学 的影 响及 意 义— — 交 际式 教 学 模 式 下 的 语 法 教 学 语
8 3
重 要 的环节 。 大学英 语 四级 口语考 试 中 , 在 对语 言准 确性 和表 述范 围的要求 尤 为突 出 。大学 英语 四级 口 语 大纲首 先要 求考 生语 法 和词 汇基 本正 确 .在 此基 础上 做到 表述 时词 汇丰 富 、 语法 结构 较 为复 杂 , 由此
可见 语法 在 口语 教学 中的重要 性 。 三 、语义 关 系与语 法规 则在英 语 口语 中的表 现
而 操 有 语 法 错 误 句 子 的 学 生 则 占 学 生 总 数 的 9 . , 法 错误 多 达 5 4处 , 于 所有 错 误 数 量之 27 语 % 1 位 首。 这恰 恰说 明 了学 生在后 天 语法 习得 方 面 的不 足 。 在 全部有 语 法错误 的句 子 中 .48 9 .%的句子无 任 何语 义 关 系 的错误 。以下 几 种普 遍 性语 法错 误 共 有 3 8 7 处. 具体 统计 如下 :
二 、 语 觉 与 语 觉 论
此. 在大学英 语 口语 教学 中 . 学生 只有在 理解 各种不 单 词识别 语块 生成 语 义辨析
言语 生成 的心理加 工 :语义 匹配 语义分 离
单词识 别 音位规 划_ 发 音规划 ÷
根据 以上理 论 .语 音 和语 义 的心理 加工具 有先 天遗传 性 的特质 .而语 法 的心理加 工则 与遗传 毫无 联 系。 因此 . 语法 教学成 为英语 语言教 学 中一个 非常
语 言交 际情景 中去 , 使语 法知识 更好地 服务 于个体 。
[ 关键词 ]语觉论 ; 口语教 学 ; 言语 交 际式教 学 ; 语法教 学 [ 中图分类 号 ] 6 2 G 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7 — 6 9 1 )2 0 8 — 3 6 1 6 3  ̄0 0 — 0 2 0 o 语 觉论是 何克 抗教授 在继 承和 发展后 天环 境论
况 以及事 物之 间的关 系 .也 就是要 弄 清 “ 什么 ” 是 、 “ 怎么样 ” “ 、谁做 的 ” “ 什 么” “ 、做 、 怎么做 ” “ 、 何时做 ”
义的分析 与识别 ) 具有先 天遗传 性 。
语 言研究 者进 而从 以上三方 面 总结 出言语理解 言语 理解 的心理加 工 :语 音感 知 语 音 辨析
分析 , 得 出以下结论 : 并 语音 心理加 工 ( 括 “ 音感 知 ” 语音 辨析 ” 包 语 和“ )
没 有揭示 出言语 理解 和言语 表达 的 目的是什 么 。要
回答这个 问题 .也就 是要 辨识对 方所 说每一 句话 的 具有先 天遗传性 : 语法 心理 加工 ( 包括 “ 词法 分析 ” 和 实 际 含义 , 即要弄 清 事物 的性 质 、 态 、 动变 化 情 “ 法分 析 ” 具 有后 天 习得 性 : 状 运 句 ) 语义 心理 加 工 ( 对语
【 收稿 日期 ] 00 0- 2 21-40
[ 作者简 介 】 勇鹤 (9 2 )女 , 龙 江鹤 岗人 , 车 18 一 , 黑 北京 化 工 大 学北 方 学 院基 础 部 助教 。
宋宏 亮(9 2 ) 男 , 17 一 , 黑龙 江 鹤 岗人 , 北京 化 工 大 学 文法 学 院 副教 授 。
21 0 0年第 2期
总第 7 0期
北京 化 工 大 学 学报 ( 科 学 版) 社会 Ju a B in n esyo hm cl eh o g o r l e igU i ri f e ia Tc nl y n j v t C o
No 2 2 1 . . 00
(oi c n e dt n Sc l i csE io) aSe i
T t No 7 oM . 0
语觉论对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的影响及意义
— —
交际式教学模式下的语法教学
车勇鹤 宋宏亮
( 北京化 工大 学北方 学院基础部 , 北三河 0 5 0 ; 河 6 2 1 北京 化工 大学文 法学 院, 北京 1 0 2 ) 0 0 9 [ 摘 要 ]从语 言 学层 次上来 理解 英语 教 学包 括 两个方 面 , 一方 面是 指语 音 、 汇、 法 、 词 语 句型 等语 言知 识 的教 学 ; 一方面是指 听 、 、 、 另 说 读 写等语 言能力 的教学 。 当下 的教 学体制对 语 言能力 的呼声越来 越高 , 而 从 忽视 了对 语言知 识 的基本 教 学。 笔者在语 觉论 学者们 的言语 理解 与言语 生成模 型的基础 上进一 步探 索, 图 试 把 语法教 学 融入 到“ 言语 交 际式教 学” 式 当 中. 学生在 习得语 法规则 的前提 下 , 模 使 更好地 把 学 习内容 迁移 到
具 等语 义关 系… 弄清 了这 些语 义关系 . 再通过 语法规 与 言语生成 的心理 加工过 程 . 体 内容如 下 :
则来 体现 ,人 类 才能清 晰流利 地进 行言语 交 流 。因 同的语 义关 系并掌 握 了规 律性 的语 法 系统后 .才 能
用文 字流利通 畅地 表达 出 自己的思想意 图 。
“ 布洛卡 ” 区和主 司“ 言语 理解 ” 的神经 中枢 “ 沃尼 克” 区以来 .研究学 者对 言语 理解 和表达 的探索 就从 未 停 止过 。 但这 两个言 语 中枢 区仅能说 明问题 的表 象 。 觉论 对人 类 的言 语理 解 和话 语 生成 所 涉及 的语 音 、
语法 、语 义等 三种 不 同的心理 加工 过程进行 了深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