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

合集下载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3.1.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3.1.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cm3;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相同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5 计算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r a=m0/(m0+m1-m2)(T0328-1)式中:r a——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得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一、表观密度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瓶:500ml;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1.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细集料自动算

细集料自动算

1
/
2
/
堆积空隙率v 1(%)
/
/
/
/
v L=(1-ρ L/ρ )×100=/ (3) 紧密密度
次数
筒+砂质量 m 1(g)
筒质量
m2
(g)
筒容积 V (L)
/ /
紧密密度ρ C(kg/m3) ρ C=[(m 2–m 1)/V ]×1000
1
/
/
/
/
2
/
/
/
/
紧密空隙率v c(%)
v c=(1-ρ C/ρ )×100=/ (4) 含泥(石粉含)量
2 分计筛余(%) 2.0
累计筛余(%) 2.0
平均累计筛余 (%)
2
试验
8.4
14.8 22.6 23.6
23.6
9.8
24.6 47.2 70.8
94.4
5
85 238 59
70
1.0
17.0 47.6 11.8
14.0
3.0
20.0 67.6 79.4
93.4
6
22 57 75
94
附注:
计算
5.6 100.0
次数
1 2
试样质量 m 0(g)
/ /
瓶+水+试 样质量 m 1(g) /
/
瓶+水


m 2(g)
/
/
(1) 表观密度
试验 水温 t(℃)
温度修 正系数
αt
/
/
/
/
(2) 堆积密度
次数
筒+砂质量 m 1(g)
筒质量 m 2(g)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一)国标1、检验依据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2.1 产品标准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

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G0)??水G0?G2?G1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

容量瓶法

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4.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5计算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012m m m m +- (T0328-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5.2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ρa=(γa-αT)⨯ρΩ(T0328-2)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ρΩ——水在4℃时的密度(g/㎝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³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³;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³。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3.11.1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11.2仪具与材料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容量瓶:500mL。

烘箱:能控温在105℃±5℃。

烧杯:500mL。

洁净水。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11.3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11.4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11.5计算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012m m m m +- (T0328-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2、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T0328-2)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4.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5计算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012m m m m +- (T0328-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5.2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ρa=(γa-αT)⨯ρΩ(T0328-2)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ρΩ——水在4℃时的密度(g/㎝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B表B-1取用。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ppt课件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ppt课件

• ρa=γaρT 或 ρa=(γa-αT)ρΩ
(1-2)
•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按附录
18
19
20
水的密度ρT(g/㎝3) 0.99913 0.99897 0.998800.998620.998430.99822
水温修正系数αT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水温(℃)
21
22
23
24
25
水的密度ρT(g/㎝3) 0.99802 0.99779 0.997560.997330.99702
水温修正系数αT
0.005
0.006 0.006 0.007 0.007
表1-1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
;.
7
• 6、报告 •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
8
五、注意事项
• 1、缩分后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 2、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 3、试验时要求使用的洁净水可以用蒸馏水,也可以用纯净水。 • 4、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
4
四、实验内容
•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

检测培训《粗、细集料试验、矿料级配设计》07-11-6

检测培训《粗、细集料试验、矿料级配设计》07-11-6

5. 坚固性
除前述的将原岩加工成规则试块进行 抗冻性和坚固性试验外,对已轧制成的碎 石或天然卵石,亦可采用规定级配的各粒 级集料,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规定,选取规定数量的 集料,分别装在金属网篮中浸入饱和硫酸 钠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经一定的循 环次数后,观察其表面破坏情况,并用质 量损失百分率来计算其坚固性。
分计筛余、累计筛余和通过量的关系
筛孔尺寸 /mm
d0 = Dmax d1 d2 d3 d4 d5 ┇ dk ┇ dn
存留质量/g
m0 = 0 m1 m2 m3 m4 m5 ┇ mk ┇ mn
分计筛余/%
α 0=0 α 1 α 2 α 3 α 4 α 5 ┇ α k ┇ α n A0 = 0 A1 = α A2 = α A3 = α A4 = α A5 = α
3. 级配(Gradation)
级配: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 级配,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集料级配有关的参数: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和通过百分率。
1、分计筛余百分率 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百分率
2、累计筛余百分率 是指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筛 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 3、通过百分率 是指通过某号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 率,即100与某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差
a
0
m0 m1 m2
T
(2)细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吸水率 [细集料毛体积密度、表干密度测定方法]:按照《公路 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规定,将细集料在 水中浸24h,使开口孔隙饱水,再适当蒸发表面水后放 人饱和面干试模,提起饱和面于试模后要求饱和面干试 样的塌陷形状如图1-8,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3, 迅速放人容量瓶中,将水加满,称其质量m2。倒出容量 瓶中的水和细集料并装满水,称得容量瓶装满水的质量 为m1,将倒出的细集料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 恒重)下烘干后称其质量为m0。按式(1—25)和式(1—26) 计算出毛体积密度ρb、表干密度ρs。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
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
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容量瓶法

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水温(摄氏度)151617181920水的密度ρT (g/cm3)0.999130.998970.998800.998620.998430.99822水温修正系数0.0020.0030.0030.0040.0040.005αT水温(摄氏度)2122232425水的密度ρT (g/cm3)0.998020.997790.997560.997330.99702水温修正系数αT0.0050.0060.0060.0070.007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2、表观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 或
式中: ρa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 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 — 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 PT — 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ρ a=(γ a-α T)×ρ w
六、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若两次结果只差值大 于0.01g/c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谢谢!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 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 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五、计算
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式中: γa —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 —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 — 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 —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三、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 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o),装入盛有小半瓶洁净水的容量 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 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 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 总质量(m2)。
主讲人:缪方

试验目的
试验仪器 试验准备 试验步骤 计算 报告
目录
一、试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 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 2.36mm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09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河北
省公

工程
质量监督站监制
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0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1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2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3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工程名称:2007年周言、北苏立交桥引道维修工程 合同号: 试验编号:2007-JG0328-0014河北
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