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
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
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
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
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是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从过去注重数量增长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注重质量效益为主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其基本思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举措。
1.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相关产业的支持,培育壮大新动能。
2.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有企业、深化国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
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
5.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等社会领域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6.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稳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和贸易竞争力。
加强外商投资管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7.加强政府作用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和推动者,优化政府行政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推动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
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企业主动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举措。
本文将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和途径。
一、政府角度政府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明确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和转型升级。
政府要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鼓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转型升级。
政府还应通过税收政策、贷款贴息等措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帮助其加快技术更新和转型升级步伐。
二、企业角度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需主动拥抱变革,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努力构建人力资源优势,以更高效、更灵活的人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企业要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外投资和跨国合作,寻求技术和资本的跨境合作,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内部基础。
三、社会角度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同样至关重要。
社会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支持,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整体人才储备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社会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为有志于创业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还应鼓励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
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一)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意义和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1.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是以数量为主,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迫切需求。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可以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绿色产业等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的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扶持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研发,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
第三,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推出绿色产品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要注重人力资源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
政府应优化教育体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同时,要激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提升力度,鼓励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推动劳动力资源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总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只有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
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逐步减少,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2.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
3.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民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5.深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
要深化经济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创新和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6.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7.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农村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领域。
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8.深化对外开放: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外商投资,促进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快国际市场拓展,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9.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全局意识的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经济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就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方式转变。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同时,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此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与城市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推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等。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说明了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始终把能源、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
只有解决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
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1、发展阶段的挑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电力等,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改变。
2、资源条件的挑战。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少气、缺油。
近年来,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
2010年,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比重高达59%,而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
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就非常明显。
3、产业结构的挑战。
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工业污染几乎占据了全国总污染的70%。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4、技术创新的挑战。
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传统的以煤炭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转移性因素,又有国内因素。
既有发展观念、经济体制因素,也有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经济管理等因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 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首先,改革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引导投资方向、产业结构升级、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方面的导向作用。
其次,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油、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
谈谈经济转变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绿色之环,推动经济之轮。
——浅谈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我国子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势头一直很猛,但是如果对中国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作一个归纳总结,可以作以下描述:在政府的带领下,借鉴模仿吸收别国发展经验,并制定赶超战略、大干快上和“唯GDP论”,以及通过对经济的主导实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放松管制,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间互利合作,再加上人口红利和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追赶者,出现了短期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环境恶化、后续发展困难的问题,以“十五”末期为例,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除资源能源的过量消耗外,粗放的发展方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世界经济时时刻刻都处在转型之中,而在这个“后危机时代”面临着“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依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一、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发展三大产业。
1.农业市场化,推进城镇化。
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三农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
农业种植突出表现为“两高两低”特征:即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高,粮食占种植业的比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2008年,河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每人925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5%。
2009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6元。
究其原因,是因为分析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生产水平低。
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要把关键点放在集中人口、土地、产业等生产要素并通过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速度型增长方式之下。
这种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决定资源消耗结构、收入结构、人口结构,影响着城市功能、环境质量、生活品质。
抓住经济结构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就真正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2、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3、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们要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
4、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
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1、要突出“一个重点、两个关键”一个重点: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其次,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真正走向市场和应用领域。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认同度和保护程度,鼓励创新者进行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
二、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首先,要调整教育体系,加大对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此外,还要加强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我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三、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我国要加快实施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开放: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
我国要深化,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推动经济发展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转变。
要推出更多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
五、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我国要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标准和排放限制,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同时,要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壮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益。
本文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市场化模式和开放式模式。
虽然这些经济模式都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虽然速度较快,但存在产能过剩、低效益等问题。
逐渐市场化模式下,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出现了市场失控、资产泡沫等问题。
开放式模式则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不协调等问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比如:增加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
采取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低碳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主要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方向,加强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
3.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扩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
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
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
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
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
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
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
2001—2009年,我国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7.5%,消费率则由61.4%下降到48.6%,其中居民消费率由45.3%下降到35.6%,投资率过高、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萎缩,通过国际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空间缩小。
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工业比重过高且附加值低,服务业发展滞后;过度依赖加工制造环节,决定市场地位和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名义比重提高较快,但多集中于价值链低端。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局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强节能减排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
应在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开展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大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区域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加大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就要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好新10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继续支持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加强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和对口支援,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产业跨区域有序转移,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想要完成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使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密不可分。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为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迫切要求政治的支持和推动,从而也就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内含的竞争原则和进取精神,不仅极大地调动着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激活了中国一度沉寂、停滞的社会经济;而且通过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文化层次,开拓人的活动空间和思维视野,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使政治体制改革变成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愿望和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渗透的自由、平等、竞争、公开、
公平等一系列价值通则,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息息相通,从而必然被引进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加速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深层次上变革着中国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强烈要求政府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改变原有的管理调控行为和体制模式。
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说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在今后我国应该突出强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把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观落实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现有政治体制,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福山
(2)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厉以宁,北京日报2011年3月14日
(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王一鸣,2011年03月28日
(4)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展改革委,201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