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杂志上发表论文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说明
中华临床医学会 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关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问题的说明
中华临床医学会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关于授予继续医学教
育学分问题的说明
关于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问题,中华临床医学会和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给出以下说明:
1. 申请学分:参与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举办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研究交流等,可以向中华临床医学会申请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2. 学分要求:申请学分的个人必须参与完整的学术活动,并在学术活动之后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学分要求具体包括听课时间、学术活动证明、学习总结报告等。
3. 学分认定:中华临床医学会将根据参与者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学分认定。
认定结果将在一定时间内通知申请者。
4. 学分记录:中华临床医学会会将获得学分的个人信息记录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中,并会提供相应的学分证明给申请者。
5. 学分使用:获得学分的个人可根据需要将其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要求,如职称晋升、医师等级评定等。
该说明仅为概述,详细的学分申请及认定流程可以咨询中华临床医学会或参阅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关于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说明
关于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说明佚名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1)6
【总页数】1页(PM0002-M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根据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卫科教发[2000]477号文《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及全继委发[2001]第10号文的规定,凡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综述可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其学分标准为,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第一作者6分,第二作者5分,第三作者4分,论文只计前三位作者。
获学分者,可凭刊登的论文,在其所在单位进行学分登记。
特此说明。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I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II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590Vol .31 No . 5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M ay 202025(12): 1560-1563.[2] 蔡彬妮,黄卫斌,孟凡琦,等.胺碘酮致心房起搏阈值 频率相关性升高一例[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22(3) :251 -252.[3] 邓成钢,张劲林,李振,等.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 心律失常治疗新理念和新途径:肺动脉窦标测消融 [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5) :382 -386.[4] 梁嬢,李笑天,严英榴,等•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宫内 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探讨[J ].中华围产医学 杂志,2018,21(5) :313 -316.[5] 符武岛.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室性心律 失常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9): 2609-2612.[6] 孙建琦,章锡林,汪靖,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 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相 关性研究[J ] •安徽医药,2018,22(9): 1763 -1765.[7] 邹广琛,张道良,刘旭.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 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24(3) :283 -285.[8] 陈刚,李晓飞,樊晓寒,等.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6) :464 - 469.[9] 阿依苏丽丹•阿不都瓦力,丁雪茹,伊宰古丽•吐尔逊,等•护患共同管理模式在心律失常接受静脉胺碘酮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2) : 1560 -1563.[10] 黄鹤,黄从新,唐艳红,等.参松养心肢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机制研究:基本原理 和设计方案[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3):205.[11] 章红英,李博群,黄盈婷,等.魏执真基于秦伯未辨 证论治思想的心律失常诊治方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5) :510-513.[12]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 治疗建议(2018) [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4) :279 -346.(收稿日期:2020-04-02)(上接第579页)(P <0. 05)。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第30卷第3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年3月347(34.91%)为主。
麻醉科护士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分布以初、中级为主。
应加强麻醉护理队伍素质建设,提高麻醉护理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的麻醉护士多为手术室护士或经过临床短期培训后的护士⑸。
仅有6.51%的人员为麻醉护理专业毕业的专科护士,绝大部分护士为普通护理学专业毕业,仅有30.18%的人员参加过院外培训,大部分为院内培训后上岗。
麻醉护理专科教育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麻醉护理的发展。
要顺利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提高麻醉护理质量,必须对普通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进行麻醉专科护理技能培训⑹。
采取学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种模式,在数量上充实整个队伍,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满足临床对麻醉护士的需求⑺。
以基础性工作为主,手术间护士配置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调査显示,河南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主要从事药品管理,仪器设备、耗材管理,科室感染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与胡嘉乐等⑷研究一致,麻醉护理工作的专科性尚未体现,与美国等麻醉护理发展成熟的国家有较大差距。
参与调査的169名麻醉科护士,其中17所(27.42%)医院设置手术间护士,手术间护士31名(1&34%)。
调查麻醉科主任需求发现,目前麻醉科急需配置手术间护士,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相关操作,将麻醉医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确保麻醉医师有充足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麻醉医疗服务。
麻醉科门诊护理服务薄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麻醉科门诊,麻醉科门诊主要开展住院手术、日间手术、门诊和住院患者有创诊疗操作前的麻醉评估、预约、准备,并提供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指导、术后随访和恢复指导等服务⑼。
只有18所医院(29.03%)设置麻醉科门诊,麻醉科门诊工作开展尚不充分。
应根据医院发展规模,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按岗位分类设置麻醉科护士,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加强麻醉科门诊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麻醉科护理服务水平。
我国麻醉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个别医院设置了麻醉专科护理单元或小组,工作的内涵及范畴尚未统一,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麻醉护理专业(诃。
医院继续教育学分授予管理制度
医院继续教育学分授予管理制度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的精神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一)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和公布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批准和公布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三)XX市各区县卫生局批准的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四)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授权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专项审批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六)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七)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八)自学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类别继续医学教育按活动性质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一)Ⅰ类学分1、级继续教育项目;2、XX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授权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经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专项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省、部(XX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二)Ⅱ类学分1、区级继续教育项目;2、医疗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3、自学等其它形式继续医学教育活动;4、区级科技成果奖。
第三条学分授予办法(一)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都应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
(二)Ⅰ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Ⅰ类学分中3、4、5项内容,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3、获省、部(XX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按课题组成员排序递减(余类推)级奖一等奖25-21学分二等奖 20-16学分三等奖15-11学分四等奖10- 6学分;部级(XX市级)奖一等奖 20-16学分二等奖 15-11学分三等奖10- 6学分;区级奖一等奖 5- 3学分二等奖 3- 2学分三等奖 15-11学分;同一成果重复获奖按最高学分授予。
Esuxiva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l5—20学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l0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I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I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标准)
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和《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授予范围: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和学术团体报经全国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专项备案项目;4、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和综述;5、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奖励;(二)Ⅱ类学分授予范围:l、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自学、外出进修等;3、出版专业著作、译著,在市级以下刊物发表论文等;。
4、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二、学分规定(一)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其任职期内平均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5学分,当年所获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
(二)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任期内平均每年应取得的Ⅰ类学分规定如下:三级医院、一等防保机构、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不低于10学分;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低于7学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低于5学分。
对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I类学分暂不作规定。
(三)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取得I类学分可替代Ⅱ类学分,但Ⅱ类学分不能替代Ⅰ类学分。
(四)经单位批准,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在规定学制年限内,年度学习成绩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25学分。
(五)经单位批准,凡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进修)满6个月及以上,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每年规定的25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Ⅰ类学分l、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学员经考核合格,3小时授予1学分;讲课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学员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讲课人每2小时授予l学分;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主办单位按规定授予学分,并颁发由省继续与学教育委员会验印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根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省卫生厅《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II类学分两类。
一、I类学分I、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推广项目。
参加以上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可授予I类学分,以上三种项目中均包含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自学笔记、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统一组织考核的学习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发表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出版医学著作、考察和调研报告、医学译文、单位和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I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主讲者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最多不超过5分;省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6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分。
4、国家级、省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批准的学分数授予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分。
5、省、市级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省级I类学分不超过3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授予1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的杂志、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学习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的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
经市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公布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批准的学分数授分。
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标准及要求(最新版)
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标准及要求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20学分,两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自治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和一级防保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必须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10学分。
二、学分分类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授予I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卫生部公布的项目。
2、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广西区卫生厅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广西区卫生厅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
(二)Ⅱ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和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
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3、上述1、2中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2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自学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者,应制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
写出综述,经审核,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负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接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5]Springthorpe B,Bailey A,Barton P,et al.From ATP to AZD6140:the discovery of an orally active reversibleP2Y12receptor antagonist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J].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21):6013-6018.[6]Levine G N,Bates ER,Blankenship J C,et al.2011ACCF/AHA/SCAI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and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J].Circu-lation,2011,124(23):2574-2609.[7]Steg G,James S K,Atar D,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s[J].Eur Heart J,2012,33(20):2569-2619.[8]Wallentin L,BeckerR,Budaj A,et al.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s[J].N Engl J med,2009,36(11):1045-1057.[9]MarcucciRGori AM,PanicciaR,et al.Cardiovascular death and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cute coronarysyndrome patientsreceiving coronary stenting are predictedby 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 to ADP detected by apoint-of-care assay:a12-month follow-ups[J].Circulation,2009,119(2):237-242.[10]朱永宏,贾国良,周妙,等.替格瑞洛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96):374-376.[11]PAYAL K,LARS W,ERICR,et al.Reduction in first an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nents with ti-cagrelorcompared with clopidogrel in the PLATO studys[J].Coron Heart Dis,2013,127(9):673-680.[12]TengR,Oliver S,Hayes MA,et al.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and excretion of ticagrelor inhealthysubjectss[J].Drug Metab Dispos,2010,38(9):1514-1521.[13]FullerR,Chavez B.Ticagrelor(brilinta)an atiplatelet drug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yndromes[J].PT,2012,37(10):562-568.[14]Husted S,Emanuelsson H,Heptinstall S,et al.Pharma-codynamics,pharmacokinetics,and safety of the oral re-versi-ble P2Y12antagonist AZD6140with aspirin in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a double-blindcompari-son to clopidogrel with aspirins[J].Eur Heart J,2006,27(9):1038-1047.[15]苏方成,赵芳.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1):27-30.(收稿日期:2019-01-11)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根据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卫科教发[2000]477号文件《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及全继委发[2001]第10号文件规定,凡在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综述,均可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第32卷第2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年2月1313讨论胎儿与母体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流经胎盘的血液 来进行,窒息也源与此,气体交换状态正常情况下处于平 衡状态,但并不是绝对稳定,多种影响因素均可造成气体 交换异常,引发胎儿窒息7]。
目前产科临床研究对多项可 能引起窒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如母体发生急性失 血、低血压、慢性高血压以及脐带打结等,因此,对新生胎 儿室息的准确诊断需要具备特异性,寻找窒息诱发因素81。
有研究指出(91,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 缺乏特异性,主要原因是该评分以反应患儿呼吸状态的抑 制程度为主,主观性强,受诊断人员自身影响,其对窒息诱 因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研究针对现有的脐动脉血气分析 诊断方法,结合了出生后l h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观 察组患儿PaC02明显高于对照组,Pa02、PH值、B E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该结果与王志 力等在其研究中利用的单纯脐动脉血气分析诊断方法结 果类似:1°],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另有研究认为[n],针对患儿内环境酸碱度的监测关系到诊断患儿是否 存在酸中毒以及其程度,是诊断窒息并及时采取救治手段 的重要决定环节,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出生即刻的诊 断作用明显,但对其过后的内环境酸碱平衡状况进行动态 监测同样重要,及时纠治可最大程度避免神经或机体功能 器官损伤。
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C02与Apgar评 分表现出明显相关性、B E与Apgar评分表现出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气分析指标与窒息患儿Apgar评分存在相关性。
进一步通过ROC分类曲线分析结果,可以看出:P H以7.19截断时,灵敏度为70. 00%,特异度为63. 34%,而 卩!1〇2以59.40>1«11%截断,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9.94%,该项结果表明了 PH、Pa〇2水平均可作为诊断窒 息的特异性指标,当患儿两项指标低于该截断值时,考虑 存在窒息情况,但研究PH值诊断灵敏度相对较低,可能由 于研究例数较少,缺乏普遍性。
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与管理,根据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2006]11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为:(一)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
五年内Ⅰ类学分25—50学分(其中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获得的学分不超过50%),Ⅱ类学分75—100学分。
(二)学分不能跨年度计算,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从2008年开始,学分授予的计算时间为当年1月至12月。
(三)五年内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
二、学分的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4、省级学术会议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确定标准为:(1)大会宣读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4—3—2学分;(2)大会书面交流论文,第一至第三作者,依次授予2—1—1学分(每篇论文必须有一位作者到会交流,否则不授予学分);(3)大会列题交流论文,第一作者授予1学分(第一作者应到会交流);(4)专题学术讲座,主讲者按每学时授予1学分;(5)专题讲座全程参加听讲者授予3学分。
(6)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I类、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II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根据《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修定本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继续医学教育按照活动性质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1、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权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4)经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项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5)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省、部(北京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2、Ⅱ类学分:(1)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医院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
(3)自学等其他形式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4)区县级科技成果奖。
(二)学分规定:医院聘用的所有具有医、药、护、技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5学分。
其中按规定一级医院每年要求Ⅰ类学分5分,Ⅱ类学分20分;Ⅰ、Ⅱ类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在Ⅱ类学分中,参加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的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年度自学学分不能超过5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1、Ι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I类学分中3、 4、5项内容,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3)获省、部(北京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按课题组成员排序递减授予学分:国家级奖:一等奖 25—21学分二等奖 20—16学分三等奖 15—11学分四等奖 10—6学分省部级(北京市级)奖:一等奖 20—16学分二等奖 15—11学分三等奖 10—6学分同一成果重复获奖按最高学分授予。
2、Ⅱ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2小时授予1学分。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l5—20学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l0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
I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I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l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914Vol.30 N o.8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Aug2019上,疼痛症状改善、胃肠道改善)、稳定SD(耙病灶最大直 径总和不到20%或缩小不到30%,疼痛减轻无明显)及进 展PD(靶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疼痛 减轻无明显)等,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 率之和;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计数降低、口腔炎、血小板下降、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2结果2. 1替吉奥治疗效果分析28例患者中完全患者3例, 部分缓解10例,稳定7例,进展8例,治疗有效率为46. 43%。
2.2替吉奥治疗不良反应分析分析表1可知,替吉奥 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50. 00%)、腹泻(39. 28%)及白细胞计数降低(46. 43%),其余不良反应包含口腔炎、血小板下降、谷丙转氨酶升高,且以I度、n度为主,。
表1替吉奥治疗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例数I度n度M度发生率(%)恶心呕吐28122050.00腹泻28100139.28白细胞计数降低28102146.43口腔炎2850017.85血小板下降2821010.71谷丙转氨酶升高281107. 143讨论胃癌具有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征对其的治疗方 法研究一直广受重视。
临床研究可知,引发胃癌的发病因 素较多,如生活习惯、饮食、环境及遗传等,且难以早期诊 断,导致确诊时处于晚期,此时采用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 难度,因此多选择化疗[3]。
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化疗较多,均可起到延长生存治疗的作用,如氟尿嘧啶、奥沙利 钼、多西他赛、伊立替康等,但多数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影 响,耐受性较差,因此选择药物时应考虑高效低毒。
替吉 奥作为晚期胃癌常见化疗药物,其属于氟尿嘧啶衍生物口 服抗癌剂,包含替加佛、吉美嘧啶及奥体拉西,其中替加佛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前提药物,能够在活体内转化为5 -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Y 主 要 分 布 在 胰 腺 、 腺 和 肝 脏 , 腮 肾脏 中几 乎 不 含 有
淀 粉 酶 , 它 属 低 分 子 量 酶 , 路 是 其 主 要 排 泄 途 径 , 通 过 正 但 尿 能 常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而滤过_ , 2 急性 肾 功 能 衰 竭 时 由于 肾 小 ] 球 滤 过 率 明 显 降 低 , 而 AMY 升 高 较 C F 更 显 著 。L H、 因 R D HB DH 是糖 的无 氧 酵 解 和 糖 异 生 的 重 要 酶 系 之 一 , 体 内 肾 人 脏 含量 最 高 , 肌 、 骼 肌 、 、 细 胞依 次 减 少 l , 慢 性 肾 功 心 骨 肝 红 3急 ]
于 另 一 种 底 物 的反 映 , D 主 要 为 L HB H D1和 L 之 和 。 D2
[ ] 陈灏 珠 主 编 . 科 学 [ . 4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 1 内 M] 第 北 人
19 95: 12 5 .
[ 3 h s e W.n l n e f o g t m rl . 5 d y rx v a 2 C en yR I f e c n -e o a 1 2 i do y i u ol r n t m n Vi 3 n c i h o e a o t d s o h [ ] o t b i t i hl o d r l se yt p y J .C n r D d n o r i
社 ,9 6 1 9. 1 9 : 4 3
A F时 , 清 AL 较 C F时 为 高 , 原 因 如 下 : T 大 R 血 T R 其 AL 量存 在肝 脏 组 织 中 , 次 为 肾 、 、 骼 等 , T 主 要 分 布 于 细 其 心 骨 AL
胞质 中 , 反 映 肝 损 伤 的 一 个 很 灵 敏 的 指 标 。AR 时 , 是 F 肾小 球
著 。而 AR F组 与正 常组 AL P值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王 淑 娟 主 编 . 用 诊 断 学 [ . 京 : 京 医科 大 学 . 国 3 实 M]北 北 中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联 合 出版 社 , 9 1 2 8 1 9 :8 .
E] 王海燕 主编. 4 肾脏 病 学 [ . 2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M] 第 版 北 人
[ ] 周 新 , 植 光 主 编. 5 涂 临床 生 物 化 学 和 生 物 化 学 检 验 [ . M]
重 庆 医学 2 0 0 9年 3月 第 3 8卷 第 6期 表 1 AR F组 与 C F组 血 清 酶 变 化 的 比较 ( I L) R ± ,U/
7 5 5
3
讨
论
G GT、 T、 h 主要 分 布 在 肝 脏 , 中 Ac E活 性 降 低 AS AcE 其 h
是 评 价 肝 细 胞 功 能 的 灵 敏 指 标 。另 外 , c E升 高 主 要 见 于 甲 Ah
损 程 度 。但 不 同 的 酶 增 高 或 降 低 与 其 合 成 、 放 、 出 密 切 释 排
相关 。
时进 行 , 急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时 , 方 面 是 由于 肾 脏 本 身 的 病 在 一 变 , 时 心 肌 亦 受 到 不 同程 度 损 害 , C 升 高 , 者 差 异 无 统 同 故 K 二
亢 、R C F等 病 例 。而 G GT、 T 也 分 布 于 肾脏 、 骼 等 , RF AS 骨 A
或 C F血 清 G R GT、 S 出 现 活 性 升 高 , 者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A T ]二 意 义 。C 及 其 同 工 酶 的 测 定 , 在 心 肌 病 变 、 性 心 肌 梗 死 K 多 急
参考文献 :
起血浆 中 L DH 显 著 升 高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时 , 血 流 量 急 性 肾 下 降引 起 组 织 细 胞 严 重 损 伤 , 致 血 浆 L 导 DH 升 高 较 C F更 显 R 著 。HB DH 并 不 是 一 种 独 特 的 酶 , 是 L 而 DH 的 H 亚 基 作 用
多 方 面 的 。本 文 的 C RF组 均 选 择 慢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 性 肾 功 慢 能 衰 竭 病 例 , F组 均 为 肾 脏 原 发 疾 患 致 急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AR 均
无 其 他 脏 器 的疾 患 , 且 均 为 肾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此 可 排 除 外 而 因 因 所 致 肾功 能 衰 竭 。
A M Y 、 H 、H BD H 、A LP 、 ID CK 、GG T 、A S 、ALT 、A c T hE
等 酶 广 泛 分 布 于 全 身 各 种 器 官 或 组 织 中 , 其 在 肝 脏 、 脏 和 尤 肾
骨 骼 肌 的含 量 丰 富 , 在 血 清 中 的 浓 度 变 化 可 反 映 出细 胞 的受 其
N e r l 1 80, 8: . ph o , 9 1 55
C F时 , 清 A P较 AR 时 为 高 , 原 因 如 下 : 清 中 R 血 L F 其 血
AL P主 要 来 自肝 脏 和 骨 骼 , 活 性 与 成 骨 细 胞 活性 密 切 相 关 , 其
血 AL P一 般 能 反 映 甲状 旁 腺 亢 进 严 重 程 度 , R ] C F时 常 继 发 肾性骨病 、 甲状 旁 腺 亢 进 , 而 C F 时 , P升 高 较 AR 因 R AL F显
能 衰竭 时 引起 组 织 细胞 缺 血 、 氧 , 胞 破 坏 释 L 缺 细 DH, L 因 DH 胞 内浓 度 常 是 血 浆 的数 百 倍 甚 至数 千倍 , 量 细 时 , 清 酶 增 高 的 机 制 是 在 肾功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