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苏教版讲义:第21讲+生物进化理论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苏教版讲义:第21讲+生物进化理论和答案

第21讲 生物进化理论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②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教材VS 高考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需将两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018·海南卷,18D )( )(2)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2018·江苏卷,4C )( )(3)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2017·江苏卷,7B)()(4)60Co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3·四川卷,5D)()提示(1)×两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生殖隔离”(2)×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3)√(4)×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2.教材·拓展·拾遗(教材P112图5-7拓展)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21讲+生物进化理论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21讲+生物进化理论和答案

第21讲 生物进化理论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②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3.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3)实例:(4)学说:①“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无法生存。

②“收割理论”:由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3.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模型的思考(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②是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2)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新人教版

4. 辨析四个易错点 (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不抗药的个体,抗 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具有抗药 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出现好氧生物
④学说: a“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捕__食__者__一__般__不__能__将__所__有__的__猎__物__都___吃__掉__,__ _否__则__自__己__无__法__生__存___。 b“收割理论”:由美国生态学家_斯__坦__利___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 _个__体__数__量__多__的__物__种___,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__其__他__物__种__的__形__成__腾__出__空__间__。捕食者的存在 有利于增加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_。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_不__定__向__的___经自―然 ―→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 累 ―→ 种 群 的 基 因 频 率 发 生 _定__向__改__变___ ―导―致→ 生 物 朝 一 定 方 向 缓 慢 进 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隔离――类实――型质→→地基理因隔不离能和__自____由生____交殖____流隔____离__
提示: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 样的。
思维探究 分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
(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②是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2)为什么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提示:因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个体有生老病死,基因却代代相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时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 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2020山东高考生物解析

2020山东高考生物解析

1.本体以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为背景知识,考查在新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意可知,M6P引导蛋白质进入溶酶体内,如果缺失M6p蛋白,则蛋白质会转运至细胞膜。

,M6P受体缺失会导致溶酶体酶含量降低,从而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因此D项错误2.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过程的相关知识。

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所以B错误。

消耗等量葡萄糖,癌细胞一部分用于无氧呼吸,因此产生的NADH相对较少,D正确3.本题以黑藻为背景,考查高中阶段的相关实验,有一定综合性。

叶绿体双层膜属于亚显微结构,光镜不可见,A正确。

观察有丝分裂应选用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成熟叶片不可用,B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积减小,细胞液渗透压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光合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D正确4.本题以DNA分子杂交为背景考查中心法则,以及基因治疗,产前诊断相关知识,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高考的能力目标的考查。

癌细胞破裂后的cfDNA中有突变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可以用于癌症筛查,A正确。

基因治疗需在患者病灶部位导入相应的正常基因,B项修改后cfDNA输回血液,仍为游离DNA,不能改变病灶部位细胞内的DNA,B错误。

胎盘是由滋养层发育而来,属于cffDNA,C正确。

5.本题以细胞分裂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有题意可知,CDK1磷酸化促进DNA复制,去磷酸化细胞进入分裂期。

因此,正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CDK1处于磷酸化的状态,A正确。

CDK1去磷酸化,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

由图可知,感染后的细胞磷酸化维持较高水平,不能去磷酸化,因此M蛋白是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水平而使细胞处于有丝间期,无法进入分裂期。

C错误,D正确6.本题以有丝分裂为背景考查染色体变异。

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容易发生题目所述变异,染色体桥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一定不属于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

着丝点移向两极时出现染色体桥,故A正确。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逐题解析版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逐题解析版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逐题解析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试题在答题前,考生需要在相应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选择题需要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答案,非选择题需要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答案,绘图可以使用2B铅笔,但需要字迹清晰、工整。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同时,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或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具有自噬作用;B。

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C。

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

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

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条件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素养考查】本题涉及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观念。

课标对应点:概念2生命的起源和演化,2.2.3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模式和规律,2.3.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落实:本题以癌症和防癌疫苗为素材,考察了癌症的基本概念、癌细胞来源、基因突变和防癌疫苗等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落实: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生命观念。

解析:癌细胞表面确实出现了异常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A正确;某些癌细胞可能是从其他部位转移而来,这种现象称为癌细胞转移,B正确;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癌症的发生是由多个基因突变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防癌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如宫颈癌疫苗可以预防人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癌,D正确。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

2020 版生物高考新修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 21 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第 21 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修养——提考能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与适应观:生物是不停变的主要内容 (Ⅱ)最新考纲生命看法化的,并与生计环境相适应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适者生计样性的形成 (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概括与全国卷考2018·全国卷Ⅰ (29) 、科学思想情2015·全国卷Ⅰ (32)演绎;进化学说的提出;批评性思想: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渐渐进化的。

(3)生物各样适应性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取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所有基因。

②基因频次: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资料基因突变突变①可遗传变异的根源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益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常常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资料,不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自然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利变异被裁减,有益变异渐渐累积―→种群的基以致因频次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必定方向迟缓进化。

(4)隔绝以致物种的形成种类――→ 地理隔绝和生殖隔绝①隔绝实质――→ 基因不可以自由沟通②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VS教材高考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判断两个种群能否属于同一物种需将两种群置于同样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018 ·海南卷, 18D)()(2)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固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2018 ·江苏卷, 4C)()(3)固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绝,但两洲人之间并无生殖隔绝(2017 ·江苏卷, 7B)()(4)60Co 引发基因突变能够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3 ·四川理综, 5D)()提示(1)×两种群能否为同一物种,重点在于能否存在“生殖隔绝”(2)×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 生殖隔绝”(3)√(4)×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2.教材·拓展·拾遗剖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提示变异、选择和隔绝。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第21讲生物的进化必备知识固本夯基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组成: 学说和学说。

(2)意义: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进化来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的机制,解释了和的原因。

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等特征。

3.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①方法: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②证据举例: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相似的着生位置。

③支持观点:结构具有相似性的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

(2)胚胎学①方法:研究动植物胚胎发育的和过程。

②证据举例:人和鱼、龟、鸡之间在胚胎发育的初期都有;到了发育的晚期,除鱼之外,人和其他动物的腮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

③支持观点: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关系,它们有;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共同原始祖先生活在中。

(3)细胞学最古老的的化石是大约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现在还能发现古细菌,这些古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4)分子生物学①DNA: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 序列的相似性。

②蛋白质: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2.生物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和物种的比较项种群物种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才形成新物种;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适应是的结果。

(2)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1.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 ) 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 3.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 × ) 4.种群间的地理隔离可阻止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 √ )
5.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 × )
考向二 考查生物进化关系
3.(2018山东滨州期末)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 小岛组成。达尔文研究了该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如图表示不同种地 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生活在彼此独立的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地理 隔离。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发生了 突变和基因重组 等变异, 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生殖隔离 ,最终形成了 地雀新种。 (2)可以通过研究 分子生物学 证据来判断查理树雀、小树雀和小 地雀三者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二者是 查理树雀和小树雀 。
考向一 考查现代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的证据
1.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哪 一方面的证据 ( B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
解析 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 学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比较解剖 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胚胎学 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人体内残存了哺乳动物 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是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1.理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及其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人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2.对骆驼演化过程的分析 (1)对骆驼化石的研究,骆驼的原始祖先是一种原柔蹄类的动物,体小如 兔,牙有44枚,体型很接近原始兽类,前肢略短于后肢,前脚有四趾,但旁边 两趾已显著变小。距今3900万年前,“原柔蹄类”逐渐进化为“二趾原 驼”,形似绵羊而稍高,齿仍是44枚,前、后肢只三、四趾着地,旁边二趾 完全退化。到距今2500万年前,一部分“二趾原驼”体形继续增大成为 “原驼”,体型与现代骆驼很相似。 (2)通过对骆驼化石的研究可以说明现代的生物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逐 渐进化而来的。

【高考一轮】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练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解析)

【高考一轮】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练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解析)

2020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练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某动物种群栖息地由于道路开发导致该种群被分成了4 个种群(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栖息地的分割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4 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C.道路的存在可诱导4 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D.若干年后,4 个种群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2.某河谷1 万年前发生干旱,4 000 年前形成沙漠,但在沙漠中分布着一个个泉眼,每个泉眼中分布着特有的不同种的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鱼是遗传物质变化积累形成的B.不同泉眼中鱼种群的基因库有明显差异C.隔离是形成不同种鱼的必要条件D.泉眼的环境变化导致鱼基因定向突变3.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X 指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新性状产生B.Y 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C.Z 指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

20 世纪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 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5.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 对、黑猩猩24 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 和2B)经拼接与人类2 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 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6.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

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点:普遍性和相对性。

3.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①生物来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正确观点)②进化顺序: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正确观点)③进化原因: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2)意义①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评价①历史贡献:a.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b.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c.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②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c.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_______,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适应的普遍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适应的相对性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适应的多样性变异是不定向的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解析】“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强调的是刺猬被狐狸吃掉,说明了适应的相对性,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1讲生物的进化课件

(3)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研究水平: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②研究结果: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③研究对象: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④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化石的分类 化石分类最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类,可分为实体化石、 遗迹化石、分子化石。 2.说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 (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2)遗传信息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3)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子。 (5)具有生命系统的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如细胞膜),且细胞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 为基本支架。
(2)方法步骤。
第1步: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2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 分别标记为①~④

第2步: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的涂布器(或无菌棉签)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 平板上
↓ 第3步: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中央,再分别 夹取1张抗生素纸片放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2.(2022·湖北荆州中学)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有宽喙和窄喙两种 类型,它们在处理不同种莎草种子(它们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异:宽喙善于处 理硬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控 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产生可 育后代,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黑腹裂籽雀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黑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 B.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约 为57.14% D.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2020版高考生物(山东版)新攻略总复习课标通用练习: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山东版)新攻略总复习课标通用练习: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21讲生物的进化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8山东沾化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石是生物进化论的直接证据B.现代生物都有各自的原始祖先C.原始爬行类是现代鸟类和现代爬行类的共同祖先D.恐龙灭绝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典型例子答案 B2。

(2018山东滨州期末)下列关于证明地生物进化证据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的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D。

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答案 D 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A项错误.蝙蝠的翼手和人的前肢是同源器官,B项错误.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项错误。

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D项正确。

3.(2018福建福州期中)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若图中X、Y、Z1、Z2表示物种形成中的基本环节,则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Y是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Z1为地理隔离,图示中由于地理隔离形成的小鼠新品种与小鼠原种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没有形成新物种,而Z2为生殖隔离,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随堂高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第21讲生物的进化随堂高考(含解析)新人教版1.(2011·高考江苏卷)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选C。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种群大小没有一定的关系;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故C正确。

2.(2011·高考广东卷)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

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选BC。

“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抗药性产生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A、D错误;“超级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方面是该菌体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超强耐药性基因,该基因编码的酶能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另一方面是抗菌药物——抗生素的滥用,对该菌进行了选择。

故B、C正确。

3.(2010·高考上海卷)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已知条件,AA=30%,aa=20%,可得Aa=50%,则基因频率A=AA%+1/2×Aa%=30%+1/2×50%=55%,a=aa%+1/2×Aa%=20%+1/2×50%=45%。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精校版)单选+不定项选择

山东省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精校版)单选+不定项选择

秘密★启用前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具有自噬作用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课标对应点: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2.2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知识与能力考查落实:本题以溶酶体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条件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

素养考查落实: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观念。

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吞噬作用、细胞自噬都与溶酶体有关,自噬作用与溶酶体有关,可以发生在多种真核细胞中,而吞噬作用只能发生在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中,A错误;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完成,清楚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B错误;酶的活性与pH有关,细胞质基质中pH与溶酶中不同,故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其活性会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非必体需物质并重新回收利用,可以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生命活动,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生物的进化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2018山东沾化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是生物进化论的直接证据B.现代生物都有各自的原始祖先C.原始爬行类是现代鸟类和现代爬行类的共同祖先D.恐龙灭绝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典型例子答案 B2.(2018山东滨州期末)下列关于证明地生物进化证据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的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答案 D 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A项错误。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前肢是同源器官,B项错误。

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项错误。

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D项正确。

3.(2018福建福州期中)如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若图中X、Y、Z1、Z2表示物种形成中的基本环节,则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要条件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Y是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Z1为地理隔离,图示中由于地理隔离形成的小鼠新品种与小鼠原种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没有形成新物种,而Z2为生殖隔离,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4.(2018河北定州考试)桦尺蠖的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S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s控制。

由于工业化发展,S和s基因的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10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可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B.暗黑色桦尺蠖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蠖对环境的适应答案 B 暗黑色桦尺蠖与灰白色桦尺蠖虽然在性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并未发生生殖隔离,所以并非产生了新的物种,B项错误。

5.(2018河北永年月考)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答案 B 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种群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两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6.(2018北京东城二模)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 B 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 错误。

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瓢虫种群的黒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C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频率=16%+1/2×20%=2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正确;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8.(2018河南信阳月考)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 C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

9.(2018湖北沙市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 A 突变是自发的,青霉素对细菌只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

二、非选择题10.(2018四川宜宾月考)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

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使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基因型aa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

答案(1)基因频率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55% 15% 70% 是解析(1)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占60%,使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aa的个体占60%×1/4=15%,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1/2×(60%×1/2)=70%。

没有经过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1.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

一段时间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B.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C.通过优胜劣汰,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D.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答案 B 有翅和无翅的显隐性未知,若有翅为隐性性状,则无翅苍蝇中仍可能含有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B正确。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变异不是在选择作用下产生的,A错误。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通过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C错误。

由实验结果可知,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而乙瓶中有翅和无翅的苍蝇都能存活,据此不能推断出哪种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错误。

12.(2018山东潍坊期末)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答案 D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⑥和⑦之间失去交配机会;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

二、非选择题13.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

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