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合集下载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探究内容: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探索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意义;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探究准备:投影片等。

探究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y kx b =+(k 、b 是常数,0k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如:31y x =-,… 当0b =时,有y kx =(k 为常数,0k ≠)则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如:12y x =-,4y x =,…二、新知探究:类似地,有反比例函数: 1、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 与x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y x=(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强调:①自变量在分母中,指数为1,且0x ≠;②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此时自变量x 的指数1-; ③自变量x 的取值为0x ≠的一切实数;④由于0k ≠,0x ≠,因此函数值y 也不等于0。

例题讲评:1、下列函数中,x 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指出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

⑴5y x =⑵20.4y x=- ⑶2x y =- ⑷2xy =分析: ⑴5y x=是反比例函数,5k =; ⑵20.4y x =-不是反比例函数; ⑶2xy =-是正比例函数;⑷2xy =,即2y x=,是反比例函数,2k =。

2、若函数()272m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m 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分析:由题有:20m -≠且271m m ++=-,解得3m =- ∴解析式为15y x -=-,即5y x=-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其解析式。

1.1反比例函数PPT课件

1.1反比例函数PPT课件



y
=
50 3
.
例3 已知 y (2 k)xk25 是反比例函数,
求k的值.
解:依题意得
k 2 5 1
∴ k =±2.
又∵ (2-k)≠0, ∴ k ≠ 2. ∴ k = -2.
练习
已知 y 与 x2 成反比例,并且当 x=3
时 y=4,求 x=1.5 时 y 的值.
k
解:设 y x2 ∵当x=3时,y=4, ∴ 4 k 9
∴k 36 即y 36 . x2
∴ 当 x =1.5时,y=16.
小结:
1. 请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R
例2 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当x=5 时,y=10.
(1) 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当x=3时,求y的值.
解 (1)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
所以设
y
=
k x
.
因为当x=5时,y=10,
所以有
10
=
k 5
.
解得 k = 50.
因此
y
=
50 x
.
(2)把x=3代入
y
=
50 x
y kx1
其中k为常数 且k≠0
做一做
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用怎样的函数表达式表示?
(1)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20 cm2, 矩形的长y(cm)
随宽x(cm)的变化而变化; y 120 x
(2) 在直流电路中, 电压为220 V, 电流I(A)
随电阻R(Ω)的变化而变化.
I 220
你还记得函数的定义吗?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如果对于x在某一个范围 内的每一个确定值,y都有唯一 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y就叫 做x的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 反比例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 反比例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反比例函数。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的重要环节。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函数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经济学中的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关系等。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教学PPT,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应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求出函数的图像,并解释图像的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课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y
=
50 x


y
=
50 3
.
例3 已知 y (2 k)xk25 是反比例函數,
求k的值.
解:依題意得
k 2 5 1
∴ k =±2.
又∵ (2-k)≠0, ∴ k ≠ 2. ∴ k = -2.
練習
已知 y 與 x2 成反比例,並且當 x=3
時 y=4,求 x=1.5 時 y 的值.
解:設
設它的兩條對角線 AC, BD 的長分別為x,y.
寫 解:因出為變菱數形的y 與面積x等之於間兩的條對函角數線運長乘算積式的,一半並,指出它 是 所以什S麼菱形函= 12 數xy .180,
所以xy = 360(定值), 即y與x成反比例關係. 所以 y 360 .
x
因此, 當菱形的面積一定時, 它的一條對角線長y是另 一條對角線長x 的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形式一般有哪些?
yk x
xy k
y kx1
其中k為常數 且k≠0
做一做
2.下列問題中,變數間的對應關係
可以用怎樣的函數運算式表示?
(1) 已知矩形的面積為120 cm2, 矩形的長y(cm)
120
隨寬x(cm)的變化而變化;
y x
I 220 (2) 在直流電路中, 電壓為220 V, 電R流I(A)
點是( A ) A.(-3,2) B.(3,2) C.(2,3) D.(6,1)
結束
單位: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 姓名:許雯
k x
(k為常數,k≠0)
反比例函數的引數x的取值 範圍是什麼?
因為x作為分母不能等於零,因此引 數x的取值範圍是所有非零實數.
但是在實際問題中, 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2)

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2)

解之得
m=-1
利用概念解题
当m为何值时,函数
y m 1x
m 2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
m 1 0 m 1 m 1 解得 m 1 m 2 1
当 m 1时,此函数解析式为
y
2
k2 x .
2
(k 2 0)
依题意,得
k2 0 2 k1 4 k k 4 .5 1 2 1 k1 2 k 4 2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
1 2
x
4 x
2
.
交流反思
1、正比例函数与正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拓展延伸 -----利用概念解题
y =(m +2m-3)x 已知函数 (1)若它是正比例函数,则 m =
2 ︳m︱- 2
3 ___
___ -1


(2)若它是反比例函数,则 m = (1)解:由题意得 m +2m-3 ≠0
2
(2)解:由题意得 m2 +2m-3 ≠0 | 3;7 (A) = y X+5 (B)y = x
(C)xy = 5
8
2 (D)y = x2
8 3. 已知函数 y = xm -7是正比例函数,则 m = ___ ;
6 已知函数 y = 3xm -7 是反比例函数,则 m = ___ 。
利用概念解题
当m为何值时,函数 y m 1 x
k 5 1
2
k 5
2
是反比例函数,
∴ 又∵ ∴ ∴
k=±2 (2-k)≠0 k≠2 k=2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新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其定义、性质及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消化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函数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对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行分析。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际应用问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资料。

3.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湘教版目录及知识(2013版)

湘教版目录及知识(2013版)

湘教版初中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正数和负数(2)有理数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数轴(2)相反数(3)绝对值(4)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2)有理数的减法(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倒数(2)有理数的乘法(3)有理数的除法1.6有理数的乘方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科学计数法与有效数字第2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1)列代数式(2)规律型:数字变化类(3)规律型:图形变化类2.3代数式的值2.4整式(1)整式(2)单项式(3)多项式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1)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与添括号(4)整式的加减(5)整式的化简求值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1)方程的定义(2)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3.2等式的性质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方程的解(2)解一元一次方程(3)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4)同解方程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第4章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1)认识立体图形(2)点、线、面、体(3)认识平面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4.3角(1)角的概念(2)钟面角(3)方向角(4)度分秒的换算(5)角平分线的定义(6)角的计算(7)余角和补角(8)计算器-角的换算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1)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5.2统计图(1)统计表(2)扇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4)折线统计图(5)统计图的选择(6)象形统计图七年级下册第1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1建立二元一次方程(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4三元一次方程组(1)同解方程组(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第2章整式的乘法2.1 整式的乘法(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单项式乘单项式(5)单项式乘多项式2.2乘法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3)完全平方式(4)平方差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6)整式的除法(7)整式的混合运算(8)整式的化简求值第3章因式分解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意义3.2提公因式法(1)公因式(2)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3.3公式法(1)运用公式法(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6)因式分解的应用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线(2)对顶角、邻补角(3)平行线(4)平行公理及推论4.2平移(1)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平移的性质(3)作图-平移变换4.3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4.4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线的判定(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4.5垂线(1)垂线(2)垂线段最短(3)点到垂线的距离4.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1)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轴对称的性质(3)轴对称图形(4)镜面对称(5)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6)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5.2旋转(1)生活中的旋转现象(2)旋转的性质(3)旋转对称图形(4)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5)几何变换的类型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2)利用平移设计图案(3)利用旋转设计图案第6章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算术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3)计算器-平均数(4)中位数(5)众数6.2方差(1)极差(2)方差(3)标准差(4)计算器-标准差与方差(5)统计量的选择八年级上册第1章分式1.1分式(1)分式的定义(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分数值为零的条件(4)分式的值(5)分式的基本性质(6)约分(7)通分(8)最简分式(9)最简公分母(10)列代数式(分式)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1.3整数指数幂(1)零指数幂(2)负整数指数幂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1)分式的加减法(2)分式的混合运算(3)分式的化简求值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分式方程的定义(2)分式方程的解(3)解分式方程(4)换元法解分式方程(5)分式方程的增根(6)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7)分式方程的应用第2章三角形2.1三角形(1)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三角形的面积(4)三角形的稳定性(5)三角形的重心(6)三角形三边关系(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2命题与证明(1)命题与定理2.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5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6用尺规作三角形(1)尺规作图的定义(2)基本作图(3)复杂作图(4)应用与设计作图(5)代数计算作图第3章实数3.1平方根(1)平方根(2)算术平方根(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4)计算器_数的开方3.2立方根(1)立方根3.3实数(1)无理数(2)实数(3)实数的性质(4)实数与数轴(5)实数大小比较(6)估算无理数的大小(7)实数的运算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1不等式(1)不等式的定义(2)不等式的解集(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5章二次根式5.1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定义(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1)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1)最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3)分母有理化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1)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4)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5)二次根式的应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1)两锐角互余;(2)勾股定理(3)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乘积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1)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2)斜边上的中线(3)等腰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4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章四边形2.1多边形(1)多边形(2)多边形的对角线(3)多边形内角和外角(4)平面镶嵌2.2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2.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图形2.4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5矩形(1)矩形的性质(2)矩形的判定(3)矩形的性质和判定2.6菱形(1)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判定(3)菱形的性质和判定2.7正方形(1)正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的判定(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三章图形与坐标3.1平面直角坐标系(1)点的坐标(2)规律型:点的坐标(3)坐标确定位置(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2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1)坐标与图形的性质3.3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1)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5)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第4章一次函数4.1函数和它的表示法(1)常量与变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关系式(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函数值(6)动点问题与函数图象(7)函数的表示方法4.2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4.3一次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的图象(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4)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4.4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一次函数的性质(2)正比例函数的性质(3)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5)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4.5一次函数的应用(1)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2)一次函数的应用(3)一次函数综合题第5章频数及其分布5.1频数和频率(1)频数与频率(2)频数(率)分布表5.2频数直方图(1)频数(率)分布直方图(2)频数(率)分布折线图九年级上册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1.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5)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6)根的判别式(7)根与系数的关系(8)配方法的应用1.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2章命题与证明2.1定义(1)命题与定理2.2命题(1)命题与定理2.3公理与定理(1)推理与论证2.4证明(1)推理与论证(2)反证法第3 章图形的相似3.1相似图形3.2线段的比(1)比例的性质(2)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应用(5)作图-相似变换(6)射影定理3.4相似多边形(1)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1)位似变换(2)作图-位似变换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正弦和余弦(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4.2正切(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4)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6)计算器-三角函数4.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角问题(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第5章概率的计算5.1用频率估计概率(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模拟实验5.2用列举法计算概率(1)概率公式(2)几何概率(3)列表法与树状图法(4)游戏公平性九年级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4)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5)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6)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7)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1.3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1)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2)反比例函数的应用(3)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第2章二次函数2.1建立二次函数模型(1)二次函数的定义2.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的图象(2)二次函数的性质(3)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5)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6)二次函数的最值(7)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8)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2.3二次函数的应用(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2)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4)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5)二次函数的应用(6)二次函数综合应用第3章圆3.1圆(1)圆的认识(2)垂径定理(3)垂径定理的应用(4)圆心角、弧、弦的关系(5)圆周角定理(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7)相交弦定理3.2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确定圆的条件(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切线的性质(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7)弦切角定理(8)切线长定理(9)割线定理(10)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相切两圆的性质(3)相交两圆的性质(4)正多边形和圆3.4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弧长的计算(2)扇形面积的计算(3)圆锥的计算(4)圆柱的计算3.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1)平行投影(2)中心投影(3)视点、视角和盲区3.6三视图第4章统计估计4.1总体与样本(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抽样调查的可靠性4.2用样本估计总体。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探究内容: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探索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意义;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探究准备:投影片等。

探究过程:一、旧知回顾: 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y kx b =+(k 、b 是常数,0k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如:31y x =-,… 当0b =时,有y kx =(k 为常数,0k ≠)则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如:12y x =-,4y x =,… 二、新知探究:类似地,有反比例函数: 1、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 与x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y x=(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强调:①自变量在分母中,指数为1,且0x ≠;②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此时自变量x 的指数1-; ③自变量x 的取值为0x ≠的一切实数;④由于0k ≠,0x ≠,因此函数值y 也不等于0。

例题讲评:1、下列函数中,x 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指出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

⑴5y x =⑵20.4y x=- ⑶2x y =- ⑷2xy =分析: ⑴5y x=是反比例函数,5k =; ⑵20.4y x =-不是反比例函数; ⑶2xy =-是正比例函数; ⑷2xy =,即2y x=,是反比例函数,2k =。

2、若函数()272m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m 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分析:由题有:20m -≠且271m m ++=-,解得3m =- ∴解析式为15y x -=-,即5y x=-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其解析式。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课件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课件

数.
知识点 2 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知2-讲
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由于
在反比例函数 y k ( k ≠0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 x
只需要一对 x , y 的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
求出 k 的值,从而确定其表达式.
知2-讲
例2 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当 x = 3 时,y = 6. (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 (2) 当 x = -2 时,求 y 的值; (3) 若 y = 4.5,求 x 的值.
总结: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 关系,如 xy =m ( m 为一个定值 ),则 x 与 y 成反 比例.
知识点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知1-导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
示? (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 度 v ( 单位:km/h )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 t ( 单位:h ) 的变化而变化;
(2) 食堂存煤 15 000 kg , 试写出可使用的天数 t ( 天 ) 关于平均每天的用煤量 Q ( kg ) 的函数表达式, 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知3-讲
解题秘方:
(1) 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写出函数表达式 ;
(2) 根据“ 可使用的天数 =
存煤量

平均每天的用煤量
写出函数表达式.
解: (1) y = 1 000(x>0). x
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常数 k ( k ≠ 0 ) 称
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知1-讲
2.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情势:
①y
k x,
② y=kx-1,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清单 最新最全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清单 最新最全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与x的关系可表示成y= k(k为常x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k≠0)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①y=kx②y= kx -1,③xy=k (其中k为常数,k≠0)三种基本形式要牢记,这是识别反比例函数的关键特别提醒:①形如y= 1+1,(x+1)y=3,y=(x+1)-1等的函数都不是y关于x的反x比例函数.②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 k中无论变量x, y怎样变化,k的值始终x等于x与y的乘积.若k=0,则y= k=0恒成立,为常数函数,失去了x反比例函数x, y成反比例的意义,所以k≠0.知识点2 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1.如果两个量x,y满足xy=k(k为常数,k≠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这里的x和y既可以代表单项式,也可以代表多项式;当x,y只代表一次单项式时,x,y这两个量才成反比例函数关系.2.成反比例关系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示例:y= k(k为不等于0的常数),y与x²成反比例,x2但y不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3.反比例函数中有自变量和函数的区分,而反比例关系中的两个变量没有这种区分.示例解读( k为常数,k≠0);若y+2与x - 5成反比例,则y+2=kx − 5若y与x2成反比例,则y = k( k为常数, k≠0).x2知识点3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1.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k(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x,y的对应值或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表达式.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特别解读1.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的实质是代入一对对应值,解一元一次方程.2.当题目中已经明确“y是x的反比例函数”或“y与x成反比例关(k为常数,k≠0).系”时,可直接设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图象的画法(描点法):画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地,实际问题的图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一支或其中一部分.(1)列表:先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在原点的两边取三对或三对以上互为相反数的值,如1和-1,2和-2,3和-3等. 求y值时,只需计算原点一侧的函数值,另一侧的函数值可以随之得出.(2)描点: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即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并延伸,注意双曲线的两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2.图象的特点:(1)反比例函数y= k(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x(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3)双曲线的两支都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4)双曲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和直线y=-x).示意图(如图1.2-1).y知识点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象的位置和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在描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在每个象限内"因为当k> 0(k<0)时,整个函数不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增大)的,而是函数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增大).知识点3 反比例函数y= kx(k≠0)中k 的几何性质1.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过双曲线y= kx(k≠0)上任意一点p(x,y)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PM,PN ,所得得矩形PMON得面积为S=PM ·PN =I y I·I x I,因为y= kx, 所以xy= k ,所以S =y=I k I,即过双曲线y= kx(k≠0)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得矩形面积为I k I.2.三角形的面积:如图1.2-3, 过双曲线y= kx(k≠0)上的任意一点E作EF垂直于y轴,垂足为F,连接EO,则S▲EOF= I k I2, 即过双曲线y= kx任意一点作一坐标轴的垂线,连接该点与原点,所得三角形的面积为I k I 2.因为y= kx( k≠0)中只有正、负之分,所以在利用函数表达式求矩形或三角形面积时,都要加上绝对值符号.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知识点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1.在生活与生产中,如果某些问题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两种思路:(1)通过问题提供的信息,明确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函数表达式中待定系数的值;(2)已知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表达式,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问题.2.建立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常用的两种方法:(1)待定系数法:若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明确此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则设函数表达式为y=k,( k为常数,k≠0),再求出k的值;x(2)列方程法:若题目所给的信息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明确,通常列出关于两个变量的方程,通过变形得到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审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常量、变量;(2)设:根据常量、变量间的关系,设出函数表达式,待定的系数用字母表示;(3)列: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待定系数;(4)写: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课件(共20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课件(共20张PPT)

5.已知一个面积为 60 的平行四边形,设它的其中一边长为 x,这边上的高为 y,试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
数表达式,并判断它是什么函数.
y=6x0(x>0)
新知讲授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例 5 教材补充例题 王师傅家离工厂 1000 m,每天王师傅往返 在两地之间,有时步行,有时骑自行车.假设王师傅每天上班时的 平均速度为 v(m/min),所用的时间为 t(min).
(1)求变量 v 和 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星期二他步行上班用了 25 min,星期三他骑自行车上班用了 8 min,那么他星期三上班时的平均速度比星期二快多少?
总结反思
一知般识点地一,如反果比两例个函数变的量概y念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y=__kx__(k_为_常__数_,_k_≠_0)___ 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二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y=k(k≠0)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 k,确定 x
了 k 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因而一般只需给出 一组 x,y 的对应值,代入 y=k中即可求出 k 的值,从而确定反
2A..函y=数xy+3=1-4xB的.比y=例2系x数是C.( By=)2x
D.y=x 2
A.4 B.-4 C.14 D.-14
3.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 80 千米/时的平均速度行驶,结果用了 4 个小时到达乙地,
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 v(千米/时)与时间 t(时)的函数关系式是( B )
举一反三
练习 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当 x=8 时,y=-3. (1)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求当 x=4 时 y 的值.

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 习题课件

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 习题课件

【自主解答】列表:
x
-8 -4 -2 -1 1 1 1 2 4 8
22
y 4 1 -1 -2 -4 -8 8
x2
4
2
1
1 2
y4 x
1 2
1
2
4
8
-8
-4 -2
-1
1 2
描点、连线,图象如图所示.
共同点:①图象分别都由两支曲线组成;②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 交;③图象自身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不同点:所在象限不同,y随着x的增减变化不同.
3.反比例函数 (k≠0)图象的对称性:
一、三
(1)轴对称:对称轴为_________________所在的直线.
(2)中心对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二图、形四,对称中心
是_____.
y k
x
各象限的角平分线
原点
(1)在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自变量的值不能取0.( √ )
(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取两点连线即可.( )
_______.
t
3.圆柱体的体积为50 m3,它的底面积S(m2)与高h(m)之间的关
系y为 _10______.
x
S 50 h
4.小明用30元钱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他买的本数m(本)与练 习本的单价n(元/本)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m 30 n
【总结】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与x的关系 可以表示成______(k为常数,k____)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 例 2.自函变数量. 的取y值 范kx 围为所有____≠_0实数,即x____.
12
x 12
x
4.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焦距x(m)成反比例(即y= k (k≠0)),已知200度近视眼镜的镜片焦距为0.5 m,则y与xx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 【解析】根据题意得k=xy=200×0.5=100,所以函数关系式为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反比例函数的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 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路程=速度×时间 ∴vt =100或t=100v.可以发现:v 和t 的积为100,v 和t 成反比例。

2.小明想要在家门前草原上围一个面积约为15平方米的矩形羊圈,那么羊圈的长y (单位:m )和宽x (单位:m )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当面积 S=15m 2 时,长y (m)与宽x (m)的关系是: ∵面积=长×宽 ∴ xy =15或y=15x可以发现:x 和y 的积为15,x 和y 成反比例。

3.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m 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与所用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即v=3000t可以发现: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v 随着t 的增大而变小,随着t 的减小而变大. 观察t=100v, y=15x , v=3000t我们可以发现:● 都有两个变量; ● 变量成函数关系; ● 两变量之积≠0,成反比例.解:∵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S菱形=12xy=180,∴x y = 360,即y与x成反比例关系.∴y=360x.∴当菱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一条对角线长y是另一条对角线长x的反比例函数.【例3】已知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0.3时,y = -6. 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可设y=kx( k 为常数,k ≠0).将x =0.3,y = -6代入y =kx ,得−6=k0.3解得k =-1.8.∴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y =−1.8x;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 ≠0的全体实数.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1.方法:待定系数法2.具体步骤:(1)设: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k≠0);(2)列:把已知的x与y的一对对应值代入y=kx,得到关于k的方程;(3)解:解方程,求出k的值;(4)代:将k的值代入所设表达式中,即得到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做一做】已知: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课件湘教版2020032331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反比例函数1.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课件湘教版2020032331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1.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 念; 2.能判定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能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 式.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并指出相应k的值?
① y = 3x-1
舞台的灯光效果 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 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就是通过 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因为当电流I较小时, 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较大时,灯光较亮.
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 318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 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 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 吗?为什么?
y 20 x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 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m 346.2 n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1)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的函数关系
s
t= v
是反比例函数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ɑ与宽b的函数关系
1
3 x
, 4y
5 2x
5xy 1 , 6y 5 x, 7y 2a (ɑ为常数,ɑ≠0)
3
x
【例题】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x
-2 -1 - 1
1
1
22
y
2 3
2
-1
2 3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设计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1.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提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介绍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 k/x (其中k 为常数,k ≠0)。

解释反比例函数中的k 值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2.1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发现其形状为双曲线。

解释双曲线的特点及其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2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渐近线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发现其图象具有两条渐近线。

解释渐近线的概念及其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中的表现。

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1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分析反比例函数在不同区间的单调性。

解释反比例函数单调性的原因及其与比例系数k 的关系。

3.2 反比例函数的奇偶性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发现其具有奇偶性。

解释反比例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与比例系数k 的关系。

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1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解释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2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提供综合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在几何中的运用。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巩固练习5.1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引导学生独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巩固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理解。

提供不同比例系数的函数,让学生绘制并分析其图象特点。

5.2 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练习题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强调对反比例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变换6.1 反比例函数的平移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即上下移动对应y 轴的平移,左右移动对应x 轴的平移。

271导学案.九年级数学.下.配XJ版

271导学案.九年级数学.下.配XJ版
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047 小结与复习(3.1~3.3)………………………… 049 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第1课时 弧 长 ………………………… 051 第2课时 扇形的面积 …………………… 053 第3课时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 055 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 057
3.1 圆 第1课时 圆的对称性(一) …………… 031 第2课时 圆的对称性(二) …………… 033 第3课时 圆周角 ………………………… 035
第2课时 函数y=a(x-h)2(a≠0)的
第4课时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图象与性质 …………………… 015
三点作圆 ……………………… 037
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 第1课时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039 第2课时 圆的切线的判定 …………… 041 第3课时 圆的切线的性质和画法 …… 043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内切圆 …………… 045
Ⅱ .教 材 助 读
1.阅 读 教 材 中 的 “观 察 ”,用 函 数 的 思 想 考 虑 :
(1)在 行 程 问 题 中 ,路 程 、速 度 、时 间 三 者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
(2)甲 、乙 、丙 、丁 四 人 赛 马 所 用 的 时 间 分 别 是 多 少 ?
第3课时 函数y=a(x-h)2+k(a≠0)的
图象与性质 …………………… 017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 001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 性质(一)……………………… 003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 性质(二)……………………… 005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若函数 y = ( m - 2) x 求 m 的值并写出表达式.
m 2 + m -7
是反比例函数,
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注意 k 为常数,且k≠0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 x≠0. 2、在实际问题中,注意进一步确定自变量 x 的 取值范围.
思维拓展: 已知 y= y1+y2, y1与 x 成正比例, y2与 x 成反比 例,并且当 x =2时,y = -4;x=-1时,y = 5,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例2、某鱼塘有150m3的水,计划把水抽干后换上 新水.已知每小时抽水 x m3,共用 y 小时抽干, 请写出抽水用时 y(h)与抽水速度 x(m3/h)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函数. 150 解:由题意可得 y = ( x > 0) x
注意:在实际问题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一 步确定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解答: 例1、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x 均为自变量,哪些 是反比例函数?每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 k 值是多 少? 4 1 x ( 1) y = , ( 2 ) y = - , ( 3 ) xy = 10 , ( 4 ) y = x x 2
变式题: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 x 1 2 + 1, ( 3) y = (1) y = , ( 2) y = 3 3x x -3 1 y (4) y = , ( 5) xy = , ( 6 ) = 2. 2x 2 x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鹰山中学九年级下期数学课件
引例1: 甲、乙、丙、丁四人在3000m的赛马过程中的平 均速度分别为15m/s, 14.5m/s, 14.2m/s, 14m/s,那 么他们谁先到达终点? 当路程 s= 3000m 时,
所花的时间 t 与速度 v 的关系是:t = 3000 v 从这个关系式你能看出 什么?
4 答案: y = - x x
巩固练习:教材P3,练习1、2 作业:《名师学案》P1、P2
解读探究: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 y 与 x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 y = (k为常数,k≠0) x 的形式,那么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一步 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注意】 k 1) y = 与 yx = k(k≠0)是反比例函数的两种不同 x 形式的表达式,这两种表达式是等价的.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式只要满足其中的一种表达式,便 可以判断其是反比例函数.
引例2: 有两个正数x、y,它们的乘积为20,则 y 与 x 有 怎样的关系?
20 xy = 20 y = x
可以看出,y 与 x 可以取很多种组合,对于每一 个 x,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因此 y 是 x 的函 数.并且,由于乘积固定,x 越大 y 就越小,x 越 小 y 就越大,y 与 x 成反比例关系.
例3、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 x 与 y 的 一些值:
x y
2 3
-2
-1 2
-
1 2
1 2
1 -1
3
(1)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完成上表. 解:(1)根据第三列数值可知, k 当 x = -1时,y = 2,将其带入 y = x 2 得,k = -2,∴所求表达式为 y = x
k 2)对于 y = (k为常数,k≠0) ,等号左边是函 x 数 自变量 x ,且指数为1;若写成另 一种形式 y=kx-1,则 x 的指数为-1.
2、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交流讨论】请大家根据条件写出函数关系式, 并判断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 分别为 x cm和 y cm,那么变量 y 是变量 x 的函 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 n 逐年发 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m(公顷/人) 是全村人口数量 n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