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常用名词解释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按照特定
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在数据库设计、安全、
查询和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技术的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系统。
它是数据的集合,包括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的关系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
等功能。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
关系的概念图。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
型等。
4.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5.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不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文档、图形或键值对等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查询语言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6. 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指由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组成的逻辑工作单位。
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1. 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第一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第二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依赖于整个主键;第三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只依赖于主键,而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2011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6 )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266. 计算机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理论与策略、计算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产品以及计算机犯罪与侦查、计算机安全法律、安全监察等。
267. DoD(TCSEC)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是美国国防部在1985年正式颁布的,它将计算机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类七级,这七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1、C2、C3、B1、B2、B3、A1。
268. 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分类: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共分为三类,它们是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和政策法律安全。
269. 技术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硬件的和软件的)可以实现的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保护,要求做到系统受到攻击以后,硬件、软件不受到破坏,系统正常工作,数据不泄漏、丢失和更改。
270. 管理安全:指和管理有关的安全保障,如使得软硬件不被物理破坏,非法人员进入、机密泄露等。
271. 政策法律安全是指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制度等。
272. 信息安全的构成: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和通信安全两部分。
273. 信息安全的目标: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审查性。
274. 保密性:使系统只向授权用户提供信息,对于未被授权使用者,这些信息是不可获取或不可理解的。
275. 完整性:使系统只允许授权的用户修改信息,以保证所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是完整无缺的。
276. 可用性:使被授权的用户能够从系统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服务。
277. 可审查性:使系统内所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动作均有说明性记录可查。
278.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事件或概念对某一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
基本的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业务拒绝和非法使用。
279. 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包括信息泄露、媒体废弃、人员不慎、授权侵犯、非授权访问、旁路控制、假冒、窃听、电磁/射频截获、完整性侵犯、截获/修改、物理侵入、重放、业务否认、业务拒绝、资源耗尽、业务欺骗、业务流分析、特洛伊木马、陷门等。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
1、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Testing,简称CA T)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2、系统软件指负责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含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程序3、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系统软件的核心,也是用户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是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改善系统的性能;提供一个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其他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组织、管理和查询计算机中的存绪数据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软件,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是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
5、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与时序组成6、广域网传输介质由原有的电缆逐步走向误码率很低且带宽很宽的光纤7、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8、TCP/IP协议使网络不受主机、用户微型计算机及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限制。
9、从技术角度上来看,Internet主要是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信息资源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10、(1)A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7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24位。
(2)B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14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16位。
(3)C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21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8位11、WWW服务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12、服务器中的主页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管理其他页面。
标准URL由服务器类型、主机名、路径和文件名组成。
13、信息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控性。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名词解释
WWW服务:WWW服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在WWW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以页面(也称网页或Web页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通常称为Web站点中,这些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将一页信息接到另一页信息,这些相互链接的页面信息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页面到页面的链接信息由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维持,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即浏览器,向WWW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某个页面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
SSE:意为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
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是在在ADS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很短的双绞铜线上传送比ADSL更高速的数据,其最大的下行速率为51Mbps~55Mbps,传输线长度不超过300m;当传输速率在13Mbps以下时,传输距离可达到5km,上行速率则为6Mbps以上。为了实时传输压缩视频信号,VDSL采用前向纠错(FEC编码技术进行传输差错控制,并使用交换技术纠正由于脉冲噪声产生的突发误码。和ADSL相比,VDSL传输带宽更高,而且由于传输距离缩短,码间干扰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简化,成本将显着降低。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ADSL是在无中继的用户环路网上,使用有负载电话线提供高速数字接入的传输技术,对少量使用宽带业务的用户是一种经济快速的接入方法。其特点是可在现有任意双绞线上传输,误码率低,下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6Mbps,上行数字信道的传输速率可达144kbps或384kbps;模拟用户话路独立;采用线路码。
RA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RADSL提供的速率范围与ADSL基本相同,也是一种提供高速下行。低速上行并保留原语音服务的数字用户线。与ADSL的区别在于:RADSL的速率可以根据传输距离动态自适应,当距离增大时,速率降低,这样可以供用户灵活选择传输服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据库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查询语言的使用等内容。
首先,数据库是指存储数据的集合,具有高效存储、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于学习和使用数据库技术非常重要。
在数据库中,数据被组织成表的形式,每张表包含多个字段和多行数据。
字段是表的列,用于存储类数据的特征,行是表的记录,包含具体的数据信息。
其次,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见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关系型数据库采用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来组织数据,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管理和检索。
在设计和管理关系型数据库时,需要考虑表的结构设计和数据的约束。
表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字段的定义、数据类型、长度等方面。
数据的约束包括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等,用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除了关系型数据库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数据库,例如非关系型数据库。
非关系型数据库不同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它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等特点。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使用需要掌握相应的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
数据库查询语言是数据库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查询语言,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常用的查询语言包括SQL和NoSQL。
SQL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访问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
NoSQL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具有较为灵活的数据模型和查询方式。
除了基本概念和查询语言的学习,数据库技术还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性能优化、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掌握相应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性能优化涉及到提升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效率,可以采取索引、分区等方法。
安全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综上所述,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中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本概念的名词解释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1. 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 电子计算机时代开始的标志:以美国1945年生产、1946年2月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为标志。
3. 电子计算机分类:以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大型机、超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中央处理器CPU。
6. CPU的作用:取得、解释和执行指令。
7.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速度(指CPU中振荡器的主振频率,即主频。
)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
8. 总线的分类:总线可以分为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和连接各个芯片地址的地址总线。
9. 内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ROM、PROM、EPROM、E2PROM等。
注:ROM 即Read Only Memory10. 随机存储器:指计算机运行期间,可以随时向其写入数据、也可以随时从其中读出数据的存储器。
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
11. 高速缓冲存储器: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12. 运算器的功能:运行器是计算机中完成数学运行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13. 常见的数据总线为ISA、EISA、VESA、PCI等。
14.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
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15. 中断的处理过程为:关中断(在此中断处理完成前,不处理其它中断)、保护现场、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开中断。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概述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技术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分类,表示了数据库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
在这个级别中,涵盖了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与规范、SQL语言应用、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三级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是计算机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一种结构化方式。
在数据库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概念: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集合,它具有长期存储、可共享、可并发访问的特点。
数据库可以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不同类型。
数据库的组成数据库由数据、数据结构、数据管理系统(DBMS)三部分组成。
数据是数据库中的实际信息,数据结构定义了数据存储的方式,而DBMS则是管理和操作数据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的优点数据库的使用有以下优点:数据共享性高,数据冗余度低,数据一致性好,数据安全性高等,这些特点使得数据库成为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开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效率。
在数据库设计与规范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ERM)是描述数据库中实体(entity)和实体之间关系(relationship)的一种方法。
它将现实世界的实体和关系映射为数据库中的表和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范式是用来规范数据库设计的一组概念,它有不同的级别,从第一范式到第五范式。
范式的应用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更新异常,提高数据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用于加快数据检索速度的数据结构。
合理地创建和使用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
索引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查询频率、数据的唯一性等因素。
SQL语言应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操作和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在SQL语言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SQL基本语法SQL包含了一系列的命令和语句,用于创建、修改和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
(完整版)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
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小tip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TIP一、名词解释(10分)1.模式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它仅仅涉及到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数值。
数据库系统一般提供三级模式结构。
一个关系模式可以表示为R(U,D,dom,F)五元组。
2.函数依赖函数依赖:若X,Y是R的两个属性集合(子集),当任何时刻R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中的X属性值相同时,则它们的Y属性值也相同,则称做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3.事务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不可以分割的工作单位。
4.侯选码侯选码:若关系中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成该属性组为侯选码。
5.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不可以取空值。
二、选择题(26分)1.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A 】A. 外模式B. 概念模式C. 内模式D. 存储模式2. 子模式DDL用来描述【 B 】A. 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B. 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C.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D.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3.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B 】A. 相互调用B. DBMS调用OSC. OS调用DBMSD. 并发运行4. 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A 】A. ∪,-,×,π和σB. ∪,-,∞,π和σC. ∪,∩,×,π和σD. ∪,∩,∞,π和σ5. 当关系R和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D 】A. 左外联接B. 右外联接C. 外部并D. 外联接6.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D 】:A.数据结构、数据对象、共享B.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控制C.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7. 设关系模式R (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 = {B→C},则分解ρ = {AB,BC}相对于F 【A 】A. 是无损联接,也是保持FD的分解B. 是无损联接,但不保持FD的分解C. 不是无损联接,但保持FD的分解D. 既不是无损联接,也不保持FD 的分解8. 储蓄所有多个储户,储户在多个储蓄所之间存款,储户与储蓄所之间的关系是【B 】A. 1对1联系B. 1对多联系C. 多对多联系D. 多对1联系9.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A. 需求分析阶段B. 逻辑设计阶段C. 概念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10. 设有T1和T2两个事务,其并发操作如图,下面评价中正确的是【C 】A.该操作不存在问题B.该操作丢失修改C.该操作不能重复读D.该操作读“脏数据”11. 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它锁,则T对Q 【 C 】A. 只能读不能写B. 只能写不能读C. 既可读又可写D. 不能读不能写12. 现有关系表:医疗(患者编号,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恢复情况)的主码是【A 】A. 患者编号,医生编号,诊断日期B. 医生编号C. 诊断日期D. 患者编号13 索引属于【 C 】A.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 概念模式三、填空题(10分)1.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__层次模型_。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重点记忆知识点精品
1.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及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新型数据库是属于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数据库系统采用一定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文件管理方式是把数据组织成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所以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
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分类,最常用的标准是根据DBMS所基于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
数据库具有最小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和数据结构化的特点。
完整性通常包括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其中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E-R图是实体-联系模型的表达方式,是数据库建摸的重要方法。
在建摸中混淆了实体和属性称为"结构冲突"。
2.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扩充数据类型:允许用户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扩充数据类型。
2)支持复杂对象:能够在SQL中支持复杂的对象。
3)支持继承的概念:能够支持子类,超类的概念,支持继承的概念,包括属性数据的继承和函数及过程的继承。
4)提供通用的规则系统:能提供强大而通用的规则系统。
面向对象技术的复杂对象构造能力使得对于客观世界的模拟能力强,方式自然,突破了关系模型二维表的限制,特别是第一范式要求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
数据库的普及带来了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更清晰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类:操作型和分析型。
操作型也称为事务处理,其重点在响应时间、数据安全、数据完整等方面,而分析型的重点在便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
两者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的分离成为必然。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重于事物,新分离出来的就是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中存放的数据是为了适应数据的分析处理要求而集成起来的。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中的决策。
数据仓库三层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主要有OLTP业务系统、前台分析工具、数据集市三种。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数据库(Database)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一、数据模型(Data Model)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组织方式和关系,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1.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数据按照树形结构组织,以父子关系表示,层次模型适合表示具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关系的数据。
2. 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数据以图形结构组织,允许一个实体有多个父节点,网络模型适合表示复杂的多对多关系。
3. 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通过关系(表)之间的连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
4.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数据以对象和类的方式进行组织,适合表示面向对象编程的数据结构。
二、表(Table)数据库中的表是数据的集合,类似于电子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字段,表的结构由字段名、字段类型和约束条件等定义。
三、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列,用于存储和表示数据。
字段具有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日期等)和长度。
四、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值必须唯一且不能为空,常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外键(Foreign Key)外键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参照另一个表的主键。
外键用于维护不同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六、索引(Index)索引是表中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和效率。
它可以是单列索引或多列索引,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数据库术语解释
数据库术语解释:1、信息:是人借助于在数据的表示中所用的已知约定赋予数据的含义。
2、数据库: 是在计算机存贮设备上,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位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4、数据模型: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逻辑组织的方法,是用户看到的数据库中数据间的逻辑结构。
关系模式:是一种描述二维表格结构的表示方式,由关系模式名与该关系模式向关联的属性名表组成。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列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关系中的元组而又不含有多余的属性,则改属性值为该关系的候选键。
非主属性:不属于任何候选键中的属性。
等值联接:是指连结运算中的判断条件都是判断那些相同属性上的值是否相等的一类联接运算。
广义笛卡尔积:当两个同目关系R和S无公共属性时,则R和S 的自然连接也称为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
安全约束:是一种为了防止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情况出现,而人为地对元组演算表达式活预演算表达式所施加的限制条件。
基本表:在SQL语言中,把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
聚合函数:能够根据查询结果的记录集或根据查询结果的记录集中某列值的特点返回一个汇总信息的函数。
视图:也称用户视图或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不同用户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
数据库生命周期:把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运行使用,直到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时期称为数据库生命周期。
递归联系:“同一个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在数据库设计中获得广泛应用的语义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用于表示用户组织中数据及其联系的、直观的图示化语义模型,所以也称为实体-联系图。
实体-联系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集、联系集和属性。
在实体-联系模型中,用一个矩形框表示一个实体集,并将实体集的名字记入矩形框中;用一个菱形框表示一个联系集,并将联系集的名字记入菱形框中;用一个椭圆形框表示一个属性,并将属性的名字记入椭圆形框中;用一条直线表示一个实体集与一个联系集之间的联系,并在直线的端部标注联系的种类(1:1、1:N或M:N);用一条直线连接实体集或联系集的一个属性。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doc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局部,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下面是的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争取划人为八个阶段答:1、问题定义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程序编制7、测试和运行8、维护2、瀑布模型的方案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期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其中程序设计包括(编码)和(测试)运行期包括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3、软件的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
4、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
中华(.Examw。
)5、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工具)和(环境支持),其主体内容是(软件开发方法学)。
6、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
7、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方案)、(开发)、(运行)三个时期。
8、方案期的主要是任务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9、开发期的主要任务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10、运行期的主要任务是软件的(运行)和(维护)。
11、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答:1、阶段性2、推迟实施3、文档管理。
12、(问题定义)阶段的任务是要确实软件系统所要解决的任务。
13、可行性研究着重对以下具体方案考虑答: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14、软件方案鞅两项任务组成(分析)和(估算)。
15、软件开发工作中的资源包含()、(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对每一种资源都应指明三点(资源的描述)、(使用资源的起始时间)、(使用资源的终止时间)。
16、开发软件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分析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编码和测试人员)。
17、软件资源包括(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根据数据的组织形式和存储方式,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个级别。
1. 层次数据库层次数据库是以树形结构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层次结构来表示。
其中,每个数据记录都有一个父节点和若干个子节点,形成了一个树形结构。
层次数据库的优点是查询速度快,但缺点是数据结构复杂,不适合处理复杂的关系。
2. 网状数据库网状数据库是以图形结构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网状结构来表示。
其中,每个数据记录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网状数据库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复杂的关系,但缺点是数据结构仍然较为复杂,不易维护和查询。
3.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以表格形式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表格的行和列来表示。
其中,每个表格都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而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来建立。
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查询,目前应用最广泛。
二、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常见操作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 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2. 每个表格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3. 不同表格之间通过外键建立关系;4. 支持事务处理和数据一致性。
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操作包括:1. 数据查询: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包括简单的SELECT语句和复杂的JOIN操作;2. 数据插入:使用INSERT语句将新数据插入到表格中;3. 数据更新:使用UPDATE语句更新表格中的数据;4. 数据删除:使用DELETE语句删除表格中的数据;5. 数据排序:使用ORDER BY语句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6. 数据分组:使用GROUP BY语句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统计;7. 数据联接:使用JOIN语句将不同表格之间的数据关联起来;8. 数据备份和恢复:通过备份数据库文件来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恢复。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引言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见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是按照特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它允许用户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访问和管理数据。
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而关系模型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型。
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通过SQL语言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常见的RDBMS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RDBMS具有以下特点:•数据存储在表中,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个行代表一个记录,列表示数据的属性。
•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包括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等操作。
•提供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支持并发访问,提供锁机制和事务隔离级别。
NoSQL数据库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摒弃了传统的关系模型,采用其他数据模型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NoSQL数据库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高并发访问。
常见的NoSQL数据库有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NoSQL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不需要预定义数据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定义数据模型。
•支持水平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节点来增加性能和存储容量。
•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一般采用副本机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安全性和备份恢复数据库安全性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用户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安全审计等问题。
数据库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库备份恢复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结构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并在需要时恢复到原始状态。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检索。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方便,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数据库技术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它通过各种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数据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其中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一个字段。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SQL语言来操作和查询数据。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
它提供了各种功能,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事务管理等。
常用的DBMS有MySQL、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等。
DBMS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规范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通过将数据分解为更小的、更简单的部分,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常见的规范化级别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4. 数据库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数据库查询操作。
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减少数据扫描的次数。
常见的数据库索引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
索引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权衡索引的数量和查询性能的需求。
5. 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事务是指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操作之前的状态。
事务的目的是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是指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
常见的并发控制技术包括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常用名词解释来源:考试大【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2011年1月1日◆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 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宿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数据库技术中称为宿主语言(host language),简称主语言。
◆DDL: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DM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于让用户或程序员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基本的数据操作分成两类四种:检索(查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两类。
依据语言的级别,DML又可分成过程性DML和非过程性DML两种。
◆交互型DML:这类DML自成系统,可在终端上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嵌入型DML:这类DML是嵌入在主语言中使用。
此时主语言是经过扩充能处理DML语句的语言。
◆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还需要指出“怎么做”(怎么获得数据)。
层状、网状的DML属于过程性语言。
◆非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只需要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关系型DML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D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
(通常DD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DD系统:管理DD的实用程序称为“DD系统”。
◆集中式DBS: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数据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
◆分布式DBS:是指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场地的计算机中,每一场地都有自治处理能力并完成局部应用;而每一场地也参与(至少一种)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通信访问系统中的多个场地的数据。
◆分布式DB: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场地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
◆分布式DBMS: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组软件,它负责管理分布环境下逻辑集成数据的存取、一致性、有效性和完备性。
同时由于数据的分布性,在管理机制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上的分布管理特性。
◆局部自治性:是指有独立处理能力并能完成的局部应用。
◆数据分配(数据分布):是指数据计算机网络各场地上的分配策略。
◆数据复制:是指数据在每个场地重复存储。
◆数据分片: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复制在网络场地的各个物理数据库中,数据分片是通过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实现的。
◆水平分片:是指按一定条件把全局关系的所有元组划分成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
◆垂直分片: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集分成若干子集,并在这些子集上做投影运算,每个投景为垂直分片。
◆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系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系数据物理位置的细节,也不改善各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分片透明性: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的分布透明性,即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
◆位置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情况,但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
位置透明性位于分片视图与分配视图之间。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这个透明性位于分配视图与局部概念视图之间,指用户或应用程序要了解分片及各片段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
◆复制透明性:即用户不必关系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数据库复制情况,更新操作引起的波及由系统去处理。
◆SQL模式:基本表的集合定义为SQL模式。
一个SQL模式(即"数据库模式")由模式名和模式拥有者的用户名或账号来确定,并包含模式中每一个元素(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
◆SQL数据库:SQL(Structured QueryLanguage),即…结构式查询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示和结构式的语法规则。
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o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含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表示不决定)Y,和A 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被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1NF:第一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
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