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血液和血发生PK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

《生理学血液》

⑴生成部位
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精选ppt
成熟的红细胞
⑵造血原料:
①铁:
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 外源性铁——食物
存在形式——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 转运形式——与转运蛋白结合 利用形式——Fe2+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
精选ppt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Specific Gravity
全血: 1.050-1.060, 红细胞 血浆: 1.025-1.030, 血浆蛋白 红细胞: 1.060-1.092, 血红蛋白
可进行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进行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
精选ppt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 • 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
男性为 4.0-5.5×1012/L 女性为 3.5-5.0×1012/L • 血红蛋白 男性为 120-160g /L 女性为 110-150g/L
精选ppt
贫血
在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或其 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 红细胞形状改变:镰刀形红细胞
2. 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值。 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3. 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精选ppt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黏着; ☆聚集: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致密体、溶酶体内
许多物质排出的特征;
(主要为NaCl)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白蛋白)

生理学课件_血液_ppt

生理学课件_血液_ppt

㈣血小板生理功能:
1、参与凝血和生理性止血:
出血时间1^3min

2、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所需时间叫做凝血时间。 • 实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 形成凝血块 • 需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 血清≠ 血浆 •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中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除以国际法命名的12种,还有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 肽原
物原凝 成的 激 血 形活酶
•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 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 (如玻璃、白陶土、 硫酸酯、胶原等)表 面接触而启动。
•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 组织因子(TF)暴露 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 过程,又称组织因子 途径

• 凝血过程 • • • • • • • •







外源性凝血 •
内源性凝血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激活因子Ⅻ 结合因子Ⅶ • 因子X ↓ ↓ • 激活因子Ⅺ→ ← 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 • 纤维蛋白原 •
• 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酶数量 凝血时间
凝血因子特点: •
1、除Ca2+外都是蛋白质 2、Ⅱ、Ⅶ、Ⅸ、Ⅹ、Ⅺ、Ⅻ、PK 都属于蛋白内切酶 3、大多数凝血因子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

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

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凝血因子XII,也称为血浆预凝物酶原(PK),是参与血液凝结过程的一种凝血蛋白。

它在血液凝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形成凝血酶,进而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栓。

然而,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可能会对血液凝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低于参考范围的凝血因子XII水平可能会导致增加出血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XII的活性较低,不会暴露在血管内皮表面。

然而,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凝血因子XII会被激活并转化为凝血酶。

而凝血酶进一步激活血友病因子,最终导致血液凝结。

如果凝血因子XII的水平过低,那么当血管内皮受损时,会减少凝血酶的形成,从而使血液凝结的过程受到抑制,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其次,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可能会影响血栓形成。

血栓是血液凝结过程在血管内不适当发生所导致的结果。

正常情况下,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时,凝血因子XII会被激活并形成凝血酶,促使血栓形成。

然而,凝血因子XII水平较低时,凝血酶的生成将受到限制,血栓形成的能力也将减弱,相应地,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不足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疾病等。

遗传因素是影响凝血因子XII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一些个体携带凝血因子XII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凝血因子XII水平的降低。

此外,一些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也可能对凝血因子XII的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疾病,如肝脏疾病、先天性凝血异常等,也可能导致凝血因子XII水平的下降。

针对凝血因子XII低于参考范围的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出血和血栓的风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可能需要给予补充凝血因子XII的治疗,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

如果患者存在血栓形成倾向,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防止血栓的形成。

PK采血方案

PK采血方案

PK采血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血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PK采血方案作为一种新兴的采血方法,具有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PK采血方案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PK采血方案的原理PK采血方案是以静脉压力反转为基础的一种特殊采血方法。

在传统的采血过程中,血液通过被负压抽取。

而在PK采血方案中,通过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将静脉压力反转,形成静脉压力高于外界的状态,从而使血液被迫流出。

这种采血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一些传统采血方法难以克服的问题,如病人血流量不足等。

二、PK采血方案的操作流程PK采血方案的操作相对简单,以下为详细的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患者在采血前需要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放松并不紧张。

同时,应告知患者整个采血过程的具体操作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2.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适合PK采血方案的位置,常见的有手腕部位。

该部位血管丰富,并且较为便捷。

3. 准备相关设备:准备好采血所需的针头、垫片、试管、消毒液等器械和物品。

4. 消毒: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术前无菌。

5. 固定位置:采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患者的手臂,保持静止,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6. 刺入针头:将针头插入到采血位置,插入深度以便针尖进入静脉。

7. 施加压力:利用外部压力,施加适度的压力于针头所在位置,使得静脉压力发生反转,血液被迫流出。

8. 采集血液:利用试管等器具,采集流出的血液,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和处理。

9. 完成采血: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后,慢慢停止外部压力的施加,并将针头和试管等物品进行妥善处理与保存。

三、PK采血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PK采血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 血流量不足:对于一些血流量较低的患者,传统的负压采血方法可能难以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

而PK采血方案通过外部压力的反转,能够增加血液流动速度,从而提高采血的效率。

2. 特殊患者群体: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儿童和老年人等,他们的血管常常比较脆弱,传统的负压采血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第5页
(二)血小板原因
血管损伤 血小板聚集 白色血栓 磷脂酶血小板膜磷脂 花生四稀酸 血栓烷 (TXA2) 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 止血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第7页
二、凝血机制
(一).正常凝血机制 1.凝血因子: 凝血酶 因子:I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A、B肽 Ca2+ 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蛋白聚合体
增强纤溶活性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第14页
2.纤维蛋白分解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 activator)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多聚体 碎片 X Y E D-二聚体 多肽 A、B、C D D鱼精蛋白+FDP(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3P(+)FDP>20mg/L D-二聚体(+)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第2页
围手术期,因为原发疾病、基础疾病、手术麻醉应缴、手术大出血后大量输血输液及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等原因,可经过影响小血管功效、血小板数量与功效、凝血/抗凝机制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几个止血机制,造成出血或血栓形成。所以,对出凝血功效评价及临床与试验室监测贯通于整个围手术期,方便及时了解病情改变,采取有效治疗办法。本章主要介绍出凝血异常临床监测、试验室监测以及出凝血监测临床应用。
出血和凝血机制的介绍
第23页
(二)检验血小板试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 指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含量,正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表示血小板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降低症。 2、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 PF4为反应血小板激活指标,正常值:2.89~3.2µg/L。如PF4大于正常值,常提醒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期。

生理学第二章血液

生理学第二章血液

(三)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 → 溶液吸引水分子的力量。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晶体物质(NaCl) 胶体物质(白蛋白)
压力 •
大(300mosm/L) 或770KPa 5790mmHg
小(1.3mosm/L) 或3.3KPa 25mmHg
作用 维持C内外水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保持C正常形态功能

正••常值

血浆总蛋白→65-85g/L
白蛋白(A)→40~48g/L 球蛋白(G)→15~30g/L 纤维蛋白原→2~4g/L
A 1.5-2.5
G
1
除γ球蛋白来自浆C,白蛋白和大多数球 蛋白肝脏产生。
血浆蛋白 主要功能
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②与激素结合延长激素半衰期 ③作为载体运输作用 ④参与血凝 ⑤抵御病原微生物 ⑥营养作用
合成肝素并在膜上表达,抗凝血酶与之 结合并产生作用。
合成并表达凝血酶调节蛋白,抑制Ⅷa Ⅴa 。 合成释放一氧化氮、前列环素抑制血小 板。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 细胞的吞噬作用
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造成局部高浓度。 单核-巨噬细胞对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激 活物等吞噬。
3、生理性抗凝物质
第三章 血 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内环境的概念:(internal environment)
占人体体重约60%为液体成分 ,生理学上 将体内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 fluid) 。体液 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
机体内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称为内环境。
物质交换的中 间环节 细胞内液与血浆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2.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 定义:红细胞在血浆中缓慢下沉的特性。

凝血

凝血

凝血因子特性
丝氨酸蛋白酶:II、VII、IX、X、 酶活性 XI、XII、PK 辅因子 :III、V、VIII、HMWK
依赖 VitK
:II、VII、IX、X
在吸附血浆中没有:VitK依赖因子 在血清中没有 : Fg、V、VIII、XIII
储存不稳定 :V、VIII 内源 :VIII、IX、XI、XII、 PK、HMWK 参与凝血途径 外源 :III、VII 共同 :I、II、V、X、XIII
是体内凝血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止血血栓病理改变 的主要原因之一
共同凝血途径(common pathway)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密切联系 在机体的整个凝血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凝血过程(凝血活酶形成)

(FIIa)
精274-苏275 肽键断裂, 释放出F1+2 精323-异亮324 肽键断裂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非常罕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2)因子VII--稳定因子,stable
分子量48000,血浆浓度10nmol/L 组织损伤时,TF释放到血液中, FVII与其结合,分子构型改变,
有酶活性 的β-FXa
FX 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疾病,两性均可受累。
2.接触凝血因子

指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接触相激活 的凝血因子,包括FXII、XI、PK、 HMWK
共同特点: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 凝血途经,并与激肽、纤溶和补体 等系统相联系 缺乏并不出现出血现象(除FXI缺乏 有轻度出血外),反而表现出不同 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或纤溶活性下 降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血液生化的介绍——血液凝固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血液生化的介绍——血液凝固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血液生化的介绍——血液凝固(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是血液由液态转变为凝胶态的过程,它是哺乳类动物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Macfarlane等于1964年提出了凝血过程的级联式反应学说(cascade reaction hypothesis),认为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其前因子激活最终生成疑血酶,疑血酶则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多种凝血因子和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在分子水平得到了阐述,但至今机体内正常的凝血过程还未完全清楚。

一、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称为疑血因子,已知有14个,即国际疑血因子委员会于60年代初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以罗马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12个(其中因子VI为因子V的活性形式不再视为一独立的疑血因子)和2个激肽系统即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凝血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等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一)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包括因子II、VII、IX、X。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其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γ-carboxyglutamate,Gla),上述因子的谷氨酸残基在γ碳原子上的羧化作用是翻译后由γ-谷氨酰羧化酶催化的,该酶的辅酶为维生素K,作用机制见图18-2)氢醌式维生素K接受γ—碳原子的一个质子,使其带负电荷而和二氧化碳结合,2,3-环氧维生素K则被硫辛酸还原而重复利用。

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华法林钠(warfarrin sodium)能抑制该步反应,因此这两种药物有抗凝作用。

由于Gla的γ-碳原子上有2个羧基,故有螯合Ca2+的能力,井通过Ca2+将这些因子与血小板或因子III的磷脂表面结合加速反应的进行。

若缺乏维生求K,上述凝血因子的正常合成受影响,在血浆中出现无凝血活性的异常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障碍,引起皮下、肌肉、胃肠道出血等症状,故因子Ⅱ、Ⅶ、Ⅸ、X又称为维生家K依赖的疑血因子。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

1ml、生理盐水【实验过程】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取一只动物,称重。

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

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

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

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脉血,并摇匀.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

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血液PK题目

血液PK题目

使用地点 门诊+病房
仪器型号 XT2000 艾可美CRP
购买时间 2011 2014
标本量 标本60个 标本30个
01 地级龙头医院
某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原乙肝五项初筛使用英科新创金标法测定,标本量约为40个/天,住院部半定量 使用酶联法测定,100/天,定量目前使用安图(A2000),100/天,目前医院检验科因业务需要, 打算重新购置设备,目前雅培、罗氏等厂家已再跟进,请分析可能推荐机型并针对相应机型向该院主 任提案。
使用地点
仪器
病房
贝克曼 2*2
项目 甲功五项
购买时间 2010
样本量 50个/日
06 综合医院
某三级医院,检验科主任有一定的学术需求,心胸卒中为该院特色门诊,对相 关检测项目有所需求,请结合医院情况向主任提案。
使用地点
仪器
病房
贝克曼 ACCESS2*2
项目 心肌套餐
购买时间 2010
样本量 50个/日
某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建新院,仪器面临重新采购。新院规划会分为病房检验科、门、 急诊检验科。门诊以末梢血,静脉血标本各半,病房以静脉血标本为主。希森美康提案 为XN9000(2+1+1),XN2800 1台,XN550 1台,现在医院设备配置如下表,请向主任 提案,并阐述迈瑞性能和成本优势
实验室
病房检验科
使用地点 检验科
仪器 胶体金 酶联 安图
样本来源
使用年限 -
2009年 2010年
日标本量
40/天 100/天 100/天
02 综合医院
某大学附属医院,目前拥有床位数1000张,现有发光设备如下,准备更新设备,主任及 院领导检验质量较为关注,因医院要求降价,科室为开源节流,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老 年体检项目,对肿标新项目的开展有一定需求,目前新产业以肿标最全项目为由,向医 院推荐 ,罗氏、雅培等厂家也在积极跟进,请向主任提案我司相关设备。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 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 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 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
(二)、 D-二聚体用于临床诊断
• 溶栓治疗的监测
• D-二聚体可作• 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 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 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 以防血栓复发。
(二)、 FDP临床意义
参考值FDP为:0-5 ug/mL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
• a)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 b)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二)、什么是凝血因子?
•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 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 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 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
• 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 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 Ⅶ,Ⅷ,Ⅸ,Ⅹ,Ⅺ,Ⅻ,XIII等。
•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三)凝血酶原活动度
参考值为70%-130%。
• 是判断肝细胞坏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 小于40%可诊断急性重症肝炎。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 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 动度在正常范围。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练习题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

2017 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一、A11、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A、因子ⅪB、因子ⅫC、因子ⅦD、因子ⅢE、因子Ⅴ2、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凝血过程()。

A、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的过程B、凝血的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C、内外两条凝血途径的根本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及参加的因子不同D、血小板参与内源性凝血E、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因子Ⅺ被激活到Ⅸa-Ⅷa-Ca2+-PF3复合物的形成3、接触系统的凝血因子是指A、因子Ⅱ、Ⅶ、Ⅸ、ⅩB、因子Ⅱ、Ⅴ、Ⅶ、ⅩC、因子Ⅷ、Ⅸ、PK、HMWKD、因子Ⅻ、Ⅺ、PK、HMWKE、因子PK、Ⅶ、Ⅺ、Ⅻ4、PS为凝血酶原的激活剂,而促进了血栓的发生,PS的意思是()。

A、脂质和钙的运动B、糖蛋白和蛋白质的运动C、血小板花生四烯酸D、磷脂酰丝氨酸E、脂类及膜蛋白5、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接触系统凝血因子A、接触系统因子包括Ⅻ、Ⅺ、PK、HMWKB、可以被酶类或表面带负电荷的固体物质激活C、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均有出血现象D、接触系统因子缺乏,临床上可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E、活化的因子可激活其他因子,并可参与纤溶、补体系统激活6、血液凝块的收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PF3的作用C、红细胞的叠连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GPⅠa/Ⅱa复合物7、内源性激活途径一般开始于A、损伤组织因子ⅢB、血小板聚集C、接触激活因子ⅫD、磷酸脂粒表面阶段E、凝血酶原激活8、下列对凝血酶敏感的是A、因子ⅠB、因子ⅤC、因子ⅧD、因子ⅩⅢE、以上都是9、启动外源性激活途径的物质是A、Ca2+B、因子ⅢC、因子ⅦD、血小板因子ⅢE、因子Ⅻ10、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A、凝血酶原含量减低B、疑血酶原活性减低C、巨球蛋白血症D、组织液混入血浆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1、不属于凝血酶特点的是A、是丝氨酸蛋白酶B、能水解纤维蛋白原C、激活血小板D、激活抗凝系统的蛋白 CE、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活性12、vWF的主要作用是A、介导血小板的黏附作用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E、下调FⅧ的合成13、血小板的何种功能保证了血管受损时血小板参与一期止血A、黏附B、聚集C、释放D、促凝E、收缩14、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反应D、促凝作用E、活化Ⅻ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15、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C、稳定纤维蛋白D、为Ⅸa、Ⅴa提供了催化表面E、阻止Ⅱa的形成16、下列哪项不符合血小板聚集作用A、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之间的聚集B、血小板聚集形成的是血小板团C、血小板聚集除了GPⅡb/Ⅲa参与外,无其他因子参加D、GPⅡb/Ⅲa有缺陷时,其聚集作用减弱E、血小板聚集往往发生在血小板激活以后17、血小板黏附活性与下列哪项无关A、vWFB、GPⅠbC、血浆凝血因子ⅠD、GPⅠaE、胶原18、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凝血功能D、分泌功能E、破坏功能19、下列哪项符合有关血管壁的描述A、基本上可分为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B、中膜层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C、外膜层由内皮细胞构成D、内膜层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E、都有内皮层和外膜层20、下列不属于血管壁止血功能的是A、血管收缩反应增强B、激活血小板的激活的作用C、促进血液凝固D、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E、血液凝固的调节21、对血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是A、儿茶酚胺、FPAB、乙酰胆碱、激肽C、PGI2、低血氧D、5-HTE、NO、核苷酸22、凝血因子Ⅰ的降解产物是A、X、Y、D、EB、X’、Y’、D、E’及A、B、C、H碎片C、X、Y、D、E及D-二聚体D、X’、Y’、D、E’及D-二聚体E、X、Y、D、E和A、B、C、H碎片及D-二聚体23、下列哪组产物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A、X、Y、D、E及A、B、C、H碎片B、X’、Y’、D、E’及A、B、C、H碎片C、X、Y、D、E及D-DD、X’、Y’、E’及D-DE、X、Y、D、E和A、B、C、H碎片及D-D24、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A、纤溶酶原激活物B、纤溶酶C、凝血酶D、凝血活酶E、PK25、纤溶系统的组成成分不包括A、纤溶酶原B、纤维蛋白原C、纤溶酶原激活物D、纤溶酶E、纤溶抑制物26、下列物质哪一种有利止血A、PGI2B、t-PAC、ATD、PAIE、肝素27、蛋白C在肝脏合成时,需依赖下列哪种物质A、TMB、PSC、EPCRD、Vit KE、PZ28、下列哪项不符合抗凝血酶生理()。

生物等效性原理及原则

生物等效性原理及原则

生物等效性试验原理和原则1.背景美国对药品质量监管的三项制度安排,使得它在制定和颁布行业法规方面领先于世界。

首先,美国国会授予美国药典(US P)和国家处方集(NF)修订委员会制定药品及其制剂的规格、质量和纯度标准的权利。

尽管USP和NF是私人机构,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没有管理权。

其次,FDA也由美国国会授权,为开发和制造安全有效的药物制定法规。

最后,主要由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制定,药品生产商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保了药品的质量。

FDA还颁布了药品的生物利用度(BA)和生物等效性(BE)的规范。

所有新药申请(NDAs)和新药补充申请必须通过体外的测试阐明药品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以确保各个批次的质量,通常用溶出度测试的方法。

表5.1展示了各种监管法规对不同注册类型的要求。

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FD&C)法案第505(b)节的规定,提交NDA或新动物药品申请(NADA)必须记录BA(21CFR 320.21(a))。

如果药品获得批准,NDA药品可能随后成为参比制剂(RLD)。

根据505(j)章节的规定,申请人提交简化新药申请(ANDA)或简化动物新药申请(ANADA)时必须达到药学等效,再达到生物等效,才能被视为和RLD药品治疗等效。

BE是利用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比较仿制药和参比制剂的体内行为。

(药学等效是指药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BE在21 CFR 320.1中被定义为“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摩尔剂量的药物后,受试制剂的活性成分、活性分子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与参比制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FDA通常考虑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作为药物作用位点的浓度的替代指标。

21 CFR 320.24给出了实现BE的途径。

证明生物等效需要综合多项研究证据,如PK、PD、临床试验、体外实验,以及其他能证明等效的研究资料。

2.获得上市许可的等效性文件药学等效的不同厂家的医药产品必须证明治疗等效,才可以相互替换。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血液

生理学--血液

㈡ 凝血过程
内源性
凝血酶原酶
复合物 的形成
两条 途径 途径 外源性
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的激活
途径
纤维蛋白的生成
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异物
k
组织损伤

Ⅻa

Ⅺa pk

因子Ⅹ酶 复合物
Ⅸa Ca2+ Ⅷa PL
Ⅲ Ca2+ Ⅶ a PL

Ⅹa Ca2+
四、血小板(platelet)生理
体积小,无核,双面 微凸圆盘状,受刺激 后可伸出伪足。其内 有储存颗粒
㈠ 来源,数量和功能
1. 来源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
2. 数量 100~300×109/L
3. 功能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② 参与生理性止血 ③ 促进凝血 ④ 促进受损血管的修复

凝血酶原酶 复合物
Va PL
ⅫⅠ

Ⅱa
ⅫⅠa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单体
多聚体
5. Ca2+在多个 凝血环节中起促凝血的作用
6.生成的纤维蛋白长入血小板血栓内,并网 络红细胞,收缩,形成坚固的红细胞血栓, 有效地止血
7. 血清(serum):血凝块收缩后释放出的黄 色液体。
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组织因子是启动物
出现贫血
叶酸 缺乏 VitB12
DNA合成减慢 细胞分裂减慢
细胞体积增大,核幼稚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缺乏 胞浆内Hb合成障碍
小细胞 低色素
缺铁性贫血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题库(3)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题库(3)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题库(3)一、单选题1、下列为TTP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为,除外(C)。

A、血小板数减少B、血管内溶血的指标阳性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减少或缺乏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异常2、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实验室特点不符合的是(C)。

A、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加,偶有中性幼稚粒细胞B、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大量血小板成片分布C、骨髓中粒系、红系常有形态改变D、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常减低或消失3、白细胞中,细胞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的是(D)。

A、中性粒分叶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4、杜勒小体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脂肪变性B、胞核残留物C、胞质局部不成熟D、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5、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最常见的改变是(D)。

A、乳糜尿、上皮管型B、脓尿、白细胞管型C、血尿、血红蛋白管型D、蛋白尿、复粒细胞、脂肪管型6、关于淀粉样小体,错误的是(D)。

A、多呈圆形或卵圆形B、中央含碳酸钙沉淀物C、有同心圆线纹的层状结构D、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7、间日疟原虫患者血液检验,采血时间最好在(B)。

A、病人发热时B、发作后数小时到10余小时C、发冷时D、出汗时8、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标本是(A)。

A、黏液脓血便B、成形粪便C、脓血痰液D、肝穿刺液9、以下为遗传性易栓症,除外(B)。

A、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B、抗磷脂综合征C、活化蛋白C抵抗D、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0、血清铁蛋白增加见于下列疾病,除外(A)。

A、慢性失血B、恶性肿瘤C、肝癌D、病毒性肝炎11、静脉穿刺时消毒皮肤面积应至少多大(C)。

A、3cm*3cmB、4cm*4cmC、5cm*5cmD、6cm*6cm12、血清铁有明显昼夜规律,波动范围达(C)。

A、5%~10%B、10%~20%C、20%~30%D、30%~40%13、下列疾病中D-D不升高的是(D)。

A、肺栓塞B、DICC、重症肝炎D、陈旧性血栓14、血液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分析最常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策略是哪种(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成熟RBC无核,无细胞器。 3.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2 页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1)正常值:男:120~150g/L
女:110~140g/L (2)功能: 结合和运输O2和CO2。
—血块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6 页
• 血清(serum):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 为不溶的纤维蛋白时,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 色清亮液体.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7 页
血液量-成人约5L、占体重的7%。 血液细胞学检查(血象)是检查血
胞质色浅,含许多细小、均匀紫红颗粒 EM: 中性特殊颗粒:哑铃型、溶菌酶等
嗜天青颗粒:圆形、酸性磷酸酶 功能:1)趋化作用、吞噬功能
2)溶菌、杀菌 急性化脓性炎症时,总数及分类↑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22 页
核左移: 杆状与2叶增多,严重感染; 核右移: 4-5叶增多,造血功能低下。 吞噬细菌后死亡成为脓细胞。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9 页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0 页
一、红细胞(erythrocyte , red blood cell , RBC)
1.双凹圆盘状(表面积增大25%),直径7.5μm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1 页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3 页
静置/离心沉淀

—抗凝剂(肝素)
液 血液—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4 页
血液的组成
血浆(plasma): 55% 细胞间质
水(占90%)、血浆蛋白、无 机盐、代谢产物等
细胞形态、数量、比例与血红蛋白 等变化。 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8 页
血 液 的 组 成:
血细胞(有形成分) 45% 红细胞:男(4.0-5.5)×1012个/L ,
女(3.5-5.0)×1012个/L 白细胞:(4.0-10.0)×109个/L 血小板:(100-300)×109个/L
血液和血发生 PK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 页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Blood and development of Blood cell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造血干细胞
二、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 三、列表比较:五种白细胞
主 讲:彭 柯
血液 Blood
血液是在心血管内流动的 液态结缔组织,也称外周血。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8 页
(二)形态结构 相同点:1)体大 2)球形 3)有核
4)有颗粒 5)变形运动
描述WBC: 1)直径 2)胞核形态、着色 3)胞质数量、着色 4)质内颗粒的大小、分布、着色 5)颗粒内容物 6)功能意义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9 页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20 页
中性粒细胞 (电镜)
特殊颗粒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嗜天青颗粒
主讲: 彭 柯 第 21 页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10〜12µm 50〜70% LM:核杆状或2〜5叶,丝连,着色深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WBC)
白细胞是有核的球形细胞。
(一)分类:
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将白细胞分为:
中性粒细胞 50~70%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25~30%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7 页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5 页
网织红细胞:
正常值:成人约占RBC的0.5~1.5% 结构特点: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有 少量核糖体(煌焦油蓝染色 )。 是终末细胞,无细胞分裂能力,通过把细胞 器排除胞外形成。 比例反映骨髓产生RBC的能力。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6 页
血细胞: 45%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blood platelet)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5 页
血块、血清
血清与血浆成分 基本相同,但不 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 血液凝固时,析出 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Hb+O2 → → Hb.O2
肺 A.血 鲜红
Hb+CO2 → → Hb.CO2 组织细胞 V.血 暗红
(3)意义: RBC<3.0×1012个/L, Hb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3 页
4、红细胞具有可塑性:能通过直径小 的毛细血管.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14 页
其它:
血浆渗透压对RBC的形态影响极大,低-细胞破裂致溶血,高--水分析出致RBC皱缩。 蛇毒、溶血性细菌、毒素等也能引起溶血。 残存的细胞膜囊称为血影。
RBC膜上存在ABO血型抗原(膜镶嵌蛋白)。 RBC寿命120天,在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 数量变化:年龄、性别、环境相关。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主讲: 彭 柯 第 23 页
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大小: 10 -12um 比例: 0~1%,最少 核: S形、不规则形,色浅不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