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复习档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复习

《桃花源记》复习1.背熟课文,完成默写:(1)桃林美景句;(2)桃源环境(优美)句;(3)桃源生活和平宁静句;(4)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句;(5)表现桃源人热情淳朴句;(6)“豁然开朗”用陆游诗句代替。

2.归纳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形容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后来比喻一下子明白通晓了某个道理。

(3)怡然自得:和悦而自得意的样子。

(4)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情告诉他人。

(5)无人问津:津,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3.读熟课文和注释,流畅地翻译全文,归纳并默写重点字词用法及意义:归纳:①通假字;②一词多义;③古今异义;④词类活用;⑤重点常用字词。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主题理解: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桃花源记》复习指南

《桃花源记》复习指南

《桃花源记》复习指南一、字句解释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关键字:为:作为。

句译: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关键字:缘:沿着。

行:走,这里指划船。

句译:他沿着溪流划船,遗忘了自己走的路程有多远。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关键字:杂:别的,其他的。

鲜:艳丽。

英:花。

句译:突然他遇见了一片桃花林,〔这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芬芳的草艳丽美丽,落花纷繁扬扬,单一交杂。

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关键字:异:以……为异,即对……感到惊异。

复:又。

前:往前。

穷:尽,这里是走到止境的意思。

句译:渔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很惊异,又往前划船,想要走到这片林子的止境。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似乎假定有光。

关键字:尽:完,没有了。

得:看到。

似乎:模模糊糊,看不逼真。

句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中央就没有了,紧接着渔人就看到一座山。

山上有各小洞口,模模糊糊似乎有些光。

6.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关键字:舍:舍弃。

通:经过。

行:走。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描画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豁然,描画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句译:渔人就舍弃了小船,从山洞口出来。

后来山洞很狭窄,仅能容一团体经过。

渔人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突然开阔明亮起来。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关键字:平:平整。

旷:空旷,开阔。

俨然:划一的样子。

之:这。

属:类。

句译:土地平整开阔,房屋划一,有肥美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一类的景物。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关键字: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织相通。

闻:听见。

句译:田间小路交织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响。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关键字:往来:来交往往。

种:耕种。

作:劳作。

悉:都。

如:像。

句译:那外面来交往往耕种劳作的男男女女的穿着装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桃花源记》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派”的鼻祖。

二、课文内容分析2.线索:全文以武陵人行踪为线索。

3.内容梳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2段:写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宁静、幸福。

第3段:写桃花源中人的社会风尚,热情好客、和睦相处。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结局,桃花源的不复可寻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又含蓄表明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幻想。

三、其它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

四、习题A套阅读《桃花源记》2—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上文节选自东晋大诗人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文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社会,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人,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远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里安静祥和的生活。

D.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不禁对自己与世隔绝的时间之久,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而惋惜不已。

【答案】1.陶渊明;世外桃源。

2.(渔人)出去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好标记。

(关键词:既、得、向、志;注意补上主语)3. D(错在“叹惋”应是“感叹”之意,桃花源中人并未对此感到“惋惜”。

)B套阅读《桃花源记》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初极狭”说明了桃花源隐秘难寻。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第2篇《桃花源记》主备教师:马利针一、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二、默写填空: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的开头写道:“蠃氏(指秦朝)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在《桃花源记》中,与之相吻合的句子是:4、文中突出桃花源人生活平静美好的句子是: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芳草鲜美( ) 2)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 6)才通人()7)豁然开朗() 8)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11)鸡犬相闻() 12)悉如外人()13)咸来问讯() 14)怡然自乐()15)乃大惊() 16)乃不知有汉()17)具答之() 18)便要还家()1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1)无论魏晋()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3)皆叹惋() 24)停数日,辞去()25)便扶向路()() 26)诣太守()27)寻向所志() 28)欣然规往()29)寻病终() 30)后遂无问津者()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重点词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2)林尽水源。

译文: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7)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1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五、内容要点:1、以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发现桃林——进入桃林——离开桃林——再寻桃林为顺序。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背诵课文,理解填空: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2、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3、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4、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5、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6、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或: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9、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二、字词解释:1、一词多义: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具答..之.②寻:寻向所志()寻病终()③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④为: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⑤闻:村中闻有此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⑥舍:便舍船()屋舍俨然()⑦作: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⑧遂:遂于外人间隔()遂迷/后遂无问津者()⑨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2、古今异义:①阡陌交通: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芳草鲜美:⑤不足为外人道也:⑥缘溪行: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词类活用①欲穷其林:②渔人甚异之:三、内容理解:1、文章线索:2、写作顺序:3、整体内容感知:4、文章中对桃源世界的描述是虚构的,虚构的目的何在?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什么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村民为什么叹惋?9、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四、与本文有关的成语解释:(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怡然自乐: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四、问题赏析: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桃花源记总复习

桃花源记总复习
4.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中的人不愿意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希望可以保持平静的生活;设
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
5.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
桃花源记总复习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年),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而又极 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
《五柳先生传》等。
(3)既出,得其 船 .
_代词,他的 _________________
(4)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可译 .
为“……的样子”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 不知有汉 . (6)遂与 外人间隔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 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9. 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
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或“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 政治情怀。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作者,他是(朝代)诗人,名,字。

本文原是中的“序”。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反映了的意愿。

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

二词语积累1解词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便舍船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大惊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闻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无论魏晋皆叹惋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诣太守寻向所志遂迷欣然规往未果问津2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今义:6.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舍弃屋舍俨然房屋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记号寻向所志寻找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竟然4、出自本文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

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

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三问答题1文章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桃林美景。

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带给人们什么感受?①“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桃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一棵其他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纷纷坠落。

③ 描写桃林美景,为后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暗中点明桃花源名字的由来,交代桃花源与世隔绝的自然条件。

《桃花源记》(考点复习)

《桃花源记》(考点复习)

《桃花源记》(考点复习)⑴陶渊明(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子旁边种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散文家。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一田园诗,因此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⑵“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⑴[缘]沿着,顺着。

⑵[鲜美]新鲜美好。

⑶[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⑷[缤纷]繁多的样子。

⑸[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⑹[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⑺[穷]尽。

⑻[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⑼[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⑽[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⑾[才]仅仅、只。

⑿[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⒀[俨然]整齐的样子。

⒁[属]类。

⒂[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⒃[阡陌]田间小路。

⒄[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⒅[悉]全,都。

⒆[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⒇[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21)[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2)[乃]于是,就。

(23)[具]详细。

(24)[要]同“邀”,邀请。

(25)[咸]全,都。

(26)[妻子]妻子儿女。

(2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8)[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9)[遂]于是、就。

(30)[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31)[乃]竟然,居然。

(3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3)[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34)[为]对、向。

(35)[叹惋]感叹惋惜。

(36)[延]邀请。

(37)[语云]告诉(渔人)说。

(38)[不足]不值得,不必。

(3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40)[扶]沿着、顺着。

(41)[向]先前的。

(42)[志]做记号。

(43)[及郡下]到了郡城。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整理大全

《桃花源记》复习整理一、【文学知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期间)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名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少时虽很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混乱不安,有志难酬。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此后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归纳来分红三类:喝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今此后人们将他称作“ 田园诗人”,他创始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回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喝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绘乡村生活情味,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肯与统治者狼狈为奸的崇高感情,但也包含了悲观遁世的要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录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录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谈论或感触。

这篇“记”实质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许说引子。

二、【写作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公司生活荒淫,内部相互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沉重,加深了对人民的盘剥和压迫。

三、【要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 ǎn 然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间.jiàn隔局内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爽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要点字词解说(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绚丽:众多的样子。

(3)忧如如有光:朦朦胧胧,形.....容看得不真实的样子。

(4) 屋舍俨然:齐整的样子。

(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 阡陌交......通:田间小道。

/ 交织相通。

(7) 悉如外人:都。

(8)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

(9) 具答之:.......详细,详细地。

(10) 问今是何世:朝代。

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 _ __ __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__ ___ ___ __ __ ___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__ __ __ ___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 __ ___ __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___ ___ __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 __ __ ___ __ ___7.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___ __ ___ __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 __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 ___ ____ _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___ ___ _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 ___1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 ___ __ ___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 __ __ ___ ___ __ ___ __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_ ___ __ ___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__ __ ___ __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二、基础词语:(1)重点词语第一自然段: 缘(顺着、沿着)、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异(诧异)、穷(走完)第二自然段: 便得(就发现)、舍(丢下、弃置)、才(刚好、仅)、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悉(完全)、黄发垂髫第三自然段: 具(通“俱”全、都)、要(通“邀”邀请)、咸(都)、妻子(妻子、儿女)、绝境、间隔(隔离、断绝来往)、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具言(详细地说出)、延(邀请)、不足(不必、不值得)四、五自然段:扶(顺着、沿着)、向(原来的)、志(做标记)、诣(到)、遂(终于)、规、未果、寻(随即、不久)、问津(2)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断绝来往。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3)一词多义舍舍弃乃于是,就具都房子竟然详细地志作标记遂终于寻寻找所作的标记于是,就随即,不久(4)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无人问津(5)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具:通“俱”,全、都三、课文主要内容故事的开端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故事的发展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的社会风尚)故事的结局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复习课完美版

《桃花源记》复习课完美版
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文学常 回识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 元亮,谥号 靖节 、 自号 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山水田园 诗人。著有 《陶渊明集》 。
我最 快
课文背 诵
我背的又快又准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 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5、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你会了 吗
阳光作业:
A:把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B:复习《短文两篇》。 C、赏析一篇好文章。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寻:1、随及,不久 寻病终 2、寻找 寻向所志
舍:1、离开 2、房屋
便舍船。shě 屋舍俨然。shè
为:1、作为 捕鱼为业Wéi 2、向 为外人道也 wèi
交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无论:今:表条件连词。 间隔:今:时间、空间上的距离 鲜美:今:味道鲜美可口 绝境:今:走投无路的地步。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2、文言词语【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缺点。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与世隔绝]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宁静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是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的代表。

代表作有《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

著有《陶渊明集》。

2、补充解释缘:顺、沿。

鲜美:鲜嫩而美丽。

甚:非常。

异:对。

感到诧异。

延:邀请。

初:开始。

才:只,仅仅。

悉:全、都。

具:详细。

咸:都。

讯:消息。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

遂:于是,就。

去:离开。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及:到。

即:立即。

遣:派。

乃:竟然阡陌:田间小路属:类3、一词多义舍(1)便舍船动词,舍弃、放弃。

(2)屋舍俨然名词,房屋为(2)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寻(1)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2)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志(1)处处志之动词,作标记(2)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记号遂(1)遂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4、古今异义词: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鲜美:古,鲜嫩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指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必说,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二、课文翻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着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桃花源记复习(PPT_课件)

桃花源记复习(PPT_课件)
“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要求理解(一字一句的 意思)
、“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 “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 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 鲜明。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那里面的人们 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人一一详细说出 自己听到的事情
拓展作业
联系本文,如何理解《五柳先生传》中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的“志”, 《饮酒》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的“真意”,《归园田居》中“衣沾不 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
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 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 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 担任彭泽县令时,郡 督邮来县巡察,县吏 告诉他,应该穿戴得 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 督邮。陶渊明叹息说: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 腰向乡里小儿!”即 日授印去职 。离开 官场回到家园,从事 耕读。
【一般词语】
[缘] [落英] [缤纷] [仿佛] [才] [俨然] [属][阡陌] [悉、咸、皆] [黄发][垂髫] [怡然] [乃] [具][云] [叹 惋 ] [延] [语(yù)] [扶 ] [向] [及][诣] [欣然] [规] [津] [果]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的样子。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 切的样子。[才]只。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皆]全, 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 愉快的样子。[乃]竟然。[具]详细。 [云] 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 [语(yù)]告诉。[扶]沿着,顺着。[向]从前, 旧的。[及]到。[诣]到。[欣然]高兴的样 子。[规]计划。 [津] 渡口[果]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㈡、研究2010年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考点探究
㈠、文学常识 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

本文作者是? 代,选自《?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登泰山记》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㈡、回顾课文内容 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

(板书主要情节)
㈢、基础闯关 1、背书关:⑴指名背诵? ⑵男女声背诵接力
2、字词积累关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⑴通假字:便要还家⑵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无论魏晋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⑶一词多义:①、舍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②、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③、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⑷词类活用:①、欲穷其林? ?②、未果,寻病终③、渔人甚异之⑸重点实词: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阡陌交通③、黄发垂髫? ?④、具答之⑤、咸来问讯⑥、延至其家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
老师支你一招。

(出示投影)(生齐读)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重点词语别放过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世外桃源 3、译句关学生翻译下列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