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城窄条状油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试论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试论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油田边底水油藏的特征有含油层系较多、油层的厚度很小、油稠出砂等,长期使用人工操作水驱岩性开采油藏的技术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能的开采效率较高、含水量较高、井网密集度较大。
通过研究边底水油藏水淹机理对水锥进的影响因素,指出活用合理地控制参数、物性夹层、适当地井间距等符合该区域进行开发的方法,直接在油田中直接使用综合调节与部署近几年的油田井位,收获了理想的开发效率与经济收益。
标签: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调整策略油田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资源,获得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下,人们开始对油藏的开采技术提高了重视度,但在油藏认知与技术方法的制约,我国油田开采行业长期的开采方法为,高采油速度、高采液强度等常规的水驱模式,使得底水的锥进速度太快,无法获得较高的开采效果,最终开发的效果不尽人意。
为了对汗水的升高速度加强控制,使开发效率有所改善,需整体解析边底油水藏的开采效果与水淹规律,对其底水锥进、临界产量、含水的升高旋律、采液强度、打孔程度等开发技术的范围,找出符合边底油藏开采特点的模式。
1.评价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率1.1评价开发效果、地质元素及综合指标的系统1.1.1评价地质元素的综合指标系统。
注水的开发效率在极大限度上取决油藏本身的地质条件。
通过对油田宏观地质与微观地质进行收集与整理反映出15个参数的特征,并按照开发水驱效果对于各项参数赐予不同权重的影响,进行灰色综合评价标准与系统的建设。
1.1.2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率的综合参数。
依据灰色体系理论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原则,按照油田的注水开发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动态化注采特点的分析结果,明确控制水驱储量、水驱储量的动用度、含水升高概率、自然递减概率、利用注水率、保持压力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参数,总结形成综合评价油田的分析权值与标准。
1.2评价效果按照以上的标准系统、权重参数及指标,按照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油田各项地质参数和标准参数之间灰色的关联系数进行分别计算,按照关联性的最大原则进行最后评价结果的确定。
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效果研究
低渗透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3-03-17T08:38:36.81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1期作者:宁旭波[导读] 有关低渗透油藏储量,提高其开发效果与动用率是采油厂当前一段时间内,能否实现稳定有效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提升采收率的众多方法中,注水是常见方式也大范围运用到开发低渗透油藏工程中,而注水开发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宁旭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武峁子采油作业区陕西定边 718600摘要:有关低渗透油藏储量,提高其开发效果与动用率是采油厂当前一段时间内,能否实现稳定有效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提升采收率的众多方法中,注水是常见方式也大范围运用到开发低渗透油藏工程中,而注水开发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为此,本文结合开发低渗油藏的难点,简要分析A油田的精细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精细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引言:精细注水是开发低渗油藏效益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
将有效注水作为主线,加大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力度,实现水质精细化管理、地面工艺优化、更新低渗增注技术,以此满足低渗油藏进行精细注水的操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其水驱情况。
一、低渗透油藏中注水开发常见难点一是埋藏深而且小层多;二是储层物性不理想且层间存在较大差异;三是一些区块存在高温、高压现象;四是储层具有较高敏感性[1]。
以上特性对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造成影响,因为注水开发作为常用的补充能量手段,所以利用精细注水技术能增强水驱动用效果。
可是和储层相比低渗储层提出更高的水质要求,比如沿程管道网络容易受到二次污染,存在较大注水压力差,井筒与管网之间匹配难度大等,均会对注水开发带来影响[2]。
基于此,实现精细注水极为重要。
二、A油田存在的开发问题(一)天然能量低,油井压力快速下降断块因为缺少能量补充,待A油井正式投产之后,初期虽然产量是十吨到五十五吨,压力超过二十一帕斯卡,但却快速下降。
单井的平均单位压降产量是每帕斯卡六百五十八吨。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油藏水驱效果评价
1.1
注水开发为地层补充能量,发挥驱替原油的作用,已经作为国内外油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开采方式。在最早的人工注水方法中,先在单井中注入水,随着水在水侵层带的扩增,相邻近的各口井将被水淹没,然后把这些水淹井改成注水井,继续使水侵带不断的扩张。这就算所谓人们认识的“环状注水”【1】。福雷斯特石油公司把此方法改造成为在一连串的各口井中同时向井内注水,由而形成了一种线性水驱方式。1924年,第一个五点注水的井网在布雷德福特油田南部应用。二十世纪40—50年代,国外考虑到注水开发的合理及重要性,于1955年,Guthrie和Greenberger对73个完全水驱或部分水驱砂岩油田的基础数据,利用多远回归分析法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经验公式。美国石油学会(API)的采收率委员会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对北美和中东地区的72个水驱砂岩油田的采收率进行广泛研究,于1967APT提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58年Wrigt和Matthews根据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建立了水油比和累计产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后来这两种水驱特征曲线作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基本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考虑注水油田开发合理性的研究,结合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范围,同时根据多因素的线性相关的分析理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少使用的经验结论,为以后的油气田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前苏联的Максимов建立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并已在前苏联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所根据乌拉尔——付尔加地区约50个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获得预测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和1972年Кожакин的经验公式以及1976年Гомзиков的经验公式。1973年,沙卓诺夫首先提出乙型水驱曲线。1981年沙卓夫推导出丙型水驱曲线和丁型水驱曲线。1994年俄罗斯油田科技工作者提出根油水粘度比确定水驱特征曲线的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油田注水在各种人工恢复压力的方法中已经占有主要的地位,它承担当时的高速采油和提高原油储量的采出程度和水平的重任。注水方法之所以能广泛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一般的水资源都可以利用;(2)注水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更简单,更容易,因为水井中,液柱本身就有一定的压力;(3)水在驱油方面是相当有效的;(4)水本身在油藏油层中拥有扩展的能力。广泛的认为,美国第一次注水是在宾西尔法尼亚州的特贺城地区一次以外的注水的结果。在1880年约翰F.卡尔认为这些水的通路是由浅砂岩层进入井底的,中途经过油砂层,因此,有利于提高采油量。很多早期的注水都是在意外的时候发现的,比如说,由于含水浅砂岩层的渗漏,或者是由于地面水积满了已经钻好的井筒。在当时,大部分仅仅只是认为注水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油层的压力,与溶解气驱相比较,可以使油井的产油周期延长。
水驱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及优化研究
水驱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及优化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驱油藏是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优化方案。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法探讨
2 低 渗 储 层 渗 流 特 点
低 渗储 层 由 于储 层 渗 透 率 低 、 孑 L 喉半 径 细 小 ,孔 隙 结构 复 杂 , 渗 流 阻 力 大 。 固液 表 面 分 子 作 用 力
喉道处堆集 、 堵塞 , 使 储 层 渗 透 率
降低
3 . 4 过度压 裂 影响 过 度 压 裂 或 超 破 裂 压 力 注 水
剪 切 能力 . 而 且 牢 固 的吸 附层 很 难
白云 岩等 岩性 组成 储 层平 均 孑 L 隙
去 除 在岩 石 孑 L 隙 中. 吸 附 的水 在
过快 . 使 胶 结 物 和粘 土 微粒 发 生 运
度为 1 4 . 6 %. 平 均渗 透率 为2 . 9 8 o r D, 储 层 排 驱 压 力 、饱 和 中值 压 力 低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6
改善 低 渗透 油藏 水 驱 开发 效果 的技 术方 法 。
关 键词 : 低 渗透 油 田 ; 水驱 开发 ; 主要 因素 ; 技 术方 法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4 8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1 0 . 0 8 3
碳 酸 盐 岩 混 积沉 积 . 由深 色 的泥 岩 类、 灰 岩类夹少 量砂岩 、 粉 砂 岩 及
渗 流性
2 . 2 渗流 阻力大
力上升 . 油 层 吸 水 能力 下 降 . 水 驱
效果变 差 3 . 2 储 层敏 感性影 响 在 水 驱 开发 中 . 由 于注 入 速 度
固体 表 面 吸 附 具 有 很 高 的 抗
改善水驱效果开发技术优化
2 . 3优 化注 采参 数 , 为 高效 开发 给 予保障
注 采 "教 比最 合 1 l : J 的 比例 。根 懈有 究 数 显示 , 如 注 水 』 F 数 的 数f f [ f 持 上 升的 趋势 , 并l { | 汕, t t : ”数的 数 值 现 下降 的趋 势 , 剑 r t 年 之后 , 采 出程 度先 定 度 } :} : 升, 然J 。 ^ 现 下降的趋 势 , 分 比也 从原先 的 4 8 . 2 5 %I 升剑 采井 教 比 l : I 时的 5 2 . 1 6 , 然 后 再逐渐 下 降到 采 J F 术 的欠 化井 概念以 及棚应的 布外方式研 究 , 1 } f 到2 0 0 5' t : - l f  ̄ ( 数) 比3 : …寸的 4 0 . 5 3 c A。 l l I 述佯 ( 的) 规 律 可知 , f I l 1 ) F l f '  ̄ j J r 发放 向 性 = } l f 1 减 法水 发伽 "理论 研究 。但 是 实 际的研 究 过 果侄¨ 采 外教 比 为 I : l 的l I I f 恢 坡佳 。 如 图 1 。并且 根据 1 可 中, 为油 气蔽 复 杂悱 k 特 点 的存 住 , 所 以 研 究 也J L 仃 比较 知, 往水 强度应 当保持 , F I 每秒 7 ‘ I I I 左右 。 高的 复杂 度和 难 度。 此, 对 水驱效 果 J l : 发技 术优化改 孵f l : j  ̄ i j f 注 采强 度 与 出{ 鼍 盘 董 关 曲境 究具有重 要意 义。 44
改善水驱效果开发技术优化
芮 f _ 刘金 曼 刘路( 中 旧石汕 J } l f …1 分 公司老 君 采 汕 , "肃 泉 7 3 5 2 0 0 )
摘要 : 本 文首 先分 析 了油藏 开发过 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然后 对改善 水驱 效果 开发技 术进 行 了探 讨 , 希 望能够 对今后 的
探析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
274根据油水界面与油层垂直界面的大小关系可以将水油藏分为底水油藏和边水油藏,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往往没有那么绝对清晰的分界线[1]。
实际生产经验表明,底水油藏在开发时出水比较快,而边水油藏出水时间上没有底水油藏早,但是会有非均质的问题出现,这只是一般的经验。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要针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动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未开发出来的油藏分布规律,及时调整开发方案,保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个油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本文对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采取哪些相应的调整策略进行阐述。
1 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评价在对边底水油藏进行开发之前,要掌握待开发油田的基本情况,并与已开发的边底水油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与待开发油田情况非常相似的已开发油田的油层分布厚度、总含油面积、原始平均含油饱和度、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等情况,分析待开发油田的特殊点,根据已开发油田的各项情况,结合待开发油田的特殊性,分析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得出待开发油田的的开发效果。
1.1 地质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地质因素进行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是灰色系统理论。
对边底水油藏来讲,地质因素极大地影响开发过程中的注水效果,人们经过试验总结了反应油田微观和宏观地质特征的15个参数,即有效孔隙度、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主要流动孔喉半径平均值、退泵效率、饱和度中值压力、喉道均值系数、连通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水敏指数、素敏指数、蒙脱石含量、单储压降、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地下原油粘度等[2]。
但是以上15个因素对于边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影响力并不是一样的,因此要综合考虑这15个参数的影响权重,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一定的分数值,建立起一个灰色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作为待开发油田地质因素方面的整体评价体系。
1.2 边底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标准与地质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样,也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
七个泉油田水驱效果及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136一、地质概况七个泉油田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小红山-阿哈提-七个泉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构造西北端高而东南端低。
西北端通过地震①号断层与阿哈提构造相接,东南端向尕斯断陷腹部倾没,南部则以北倾的七个泉断层与红柳泉构造接触(图1)。
七个泉地区主要以新生代地层为主,共钻遇七套地层即更新统七个泉组(Q1+2),上新统狮子沟组(N23)、上油砂山组(N22)、中新统上干柴沟组(N1),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和下段(E31)、古始新统路乐河组(E1+2)。
自上而下划分为Ⅰ-Ⅵ个油层组,含油层组以E32和E31的储油层占主导地位。
油田主体区块目前分五套开发层系,本次研究的Ⅲ层系(Ⅵ油组)单油层厚度最大,以2~5m为主,由下到上呈变薄趋势。
图1 七个泉油田地理位置图二、水驱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1.局部注采不完善目前层系平面局部注采不完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断层的进一步认识,一区块断裂发育区,部分断块内未形成注采。
断裂不发育区,Ⅲ下层系平面上注采井网不完善比较突出,二是由于砂体和井网之间的匹配不好,原井网虽然有井点钻遇,但往往有注无采、有采无注或无注无采等注采不完善所形成的剩余油,此类砂体目前动用起来困难,后期作为挖潜层进行动用。
(1)断裂不发育区域断裂不发育区,连片分布的部分主力小层油砂体在目前井网控制下,水驱控制程度仍然低于80%,甚至有些小层油砂体水驱控制程度低于60%,需要结合油砂体平面展布,新钻调整井,进行注采完善,例如调整井63-7、64-9、66-8、66-09四口井同时钻遇Ⅵ-16、17、20、22这四个层,平均油层厚度近14.0m。
(2)断块内注采不完善因断层修正,一区块断块内注采不完善区域油砂体储量占该区块油砂体储量的8.65%。
从各小层统计来看,一区块断块内注采不完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③号断层和⑤-1号断层所夹持的5-2井区;⑤-2与⑥-2断层所夹持的断块。
针对这些注采不完善区域,下步调整意见就是:在合理井距下,以主力油砂体为调整对象,优先部署注水井(尽可能避开断层),动用有采无注的油砂体,同时兼顾次非主力层,进行采油井的部署,生产时从下往上层调上返。
深部调驱技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实践与认识
(1)对于以平面、层内矛盾为主的井组,适当增大处理半径, 初次调驱井处理半径控制在20米左右;
(2)对于层内层间矛盾并存的初次调驱井可在增大调驱剂强 度的前提下,处理深度适当减少,处理半径控制在10米左右;
(3)对于多轮次调驱的井和区块要有效增大用量
平均单井调驱剂用量
物
WQPAM
1600-1800 23-27 剂
CA-75A
≥1600
≤25
CA-75B GHPAM-1 GHPAM-1
≥2000 ≥1200 ≥1600
≤25 20-25 23-25
型号
水源
Zcy-2 Tjbh-1
Tjbh-2 BHJ-01
HR-1
港东
配
港西
制
王徐庄、羊二庄
孔店、羊三木
水 官80大站、官三站
5 5382
6 8415 7 8434 8 8428 9 8446
10 8439
调驱体系
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预交联+地下交联凝胶 橡胶颗粒+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橡胶颗粒+地下交
联凝胶 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凝胶颗粒 预交联+地下交联凝胶 橡胶颗粒+地下交联凝胶 预交联+橡胶颗粒+地下交
联凝胶
803t
80
742t
748t
实施井次 单井组增油
637t 619t
17 6
Ⅰ
Ⅱ
Ⅲ
Ⅰ—预交联凝胶颗粒+交联聚合物
Ⅱ — 橡胶颗粒+交联聚合物
Ⅲ —橡胶颗粒+预交联+交联聚合物
17 8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是油藏开发中常用的一种增注方法,通过循环注入水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本文将针对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进行探讨,包括周期注水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周期注水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改变油藏的流体分布和压力分布,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在周期注水的过程中,首先注水压力将油藏中的原油推向采油井,通过提高注水压力和改变注水时间等方式,可以增强对油藏中原油的驱动作用。
周期注水可以改变油水界面的位置,减少水的通道和通流路径,从而提高水驱效果。
周期注水还可以通过增加沉积物的分布和改变油藏的物理性质,增强油藏的储集和存储能力。
周期注水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等。
高渗透油藏的周期注水效果较好,因为水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孔隙中,推动原油流动。
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周期注水的注入参数和注入时间对其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周期等。
适当选择和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采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增注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周期注水的效果。
聚合物的加入可以减少水的通道,增加水驱效果。
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可以改善水油界面的亲合性,促进油的驱动。
利用化学驱和热驱等增注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加周期注水的驱油效果。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周期注水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贾胜彬;符超;黄春兰;杨旭彬【摘要】新庄油田南三块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生产过程中存在油层剖面动用不均、边水侵入等问题。
通过从油藏、注采参数和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并实施了注采参数优化、氮气泡沫调剖、优化注汽管柱等配套技术,改善了稠油热采水平井开发效果,提高了稠油油藏资源利用率,为其他油田同类型稠油水平井开发提供了借鉴。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217-219)【关键词】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提高开发效果;技术对策【作者】贾胜彬;符超;黄春兰;杨旭彬【作者单位】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473400;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473400;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473400;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47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新庄油田南三块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包括泌167、新浅25、新浅24共3个断块,油藏具有含油宽度窄、含油面积小、平面叠合程度差、边水活跃的特点。
油层分布受断层控制明显,纵向上沿断层呈“屋脊状”分布,平面上呈“叠瓦状”展布。
自2007年10月以来,在新庄油田南三块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投产了14口热采水平井,初期生产效果较好,但受油藏条件制约,中高吞吐周期后生产效果急剧变差。
稠油蒸汽吞吐的实质在于注入的蒸汽加热油层,改变油层及流体性质,从而使油层温度、压力及饱和度三者发生综合变化。
油层是蒸汽吞吐的对象,水平井油层非均质性、边底水等地质因素是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注汽参数、工艺条件对吞吐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
2.1 油层非均质严重造成水平段动用不均由于水平井射孔井段长,油层渗透率差异大,导致水平井动用不均,影响开发效果。
周期注水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在2 0 9队选取 3口注水 井 ,北 2 - 3 一侧斜 7 5 、北 2 - 3 一更 7 7 、北 2 - 4 — 1 6 4作 为 试 验 井 ,平 均 单 井 射 开 砂 岩 厚 度 3 4 . 1 m,有 效 厚 度 1 0 . 8 m,地 层 系数 3 . 6 8 3 m 2 . m,试验 前 日配注 量 4 6 0 m。 ,日实注 水量 4 6 4 m。 ,注 采 比 1 . 0 5 ,累积 注 水 7 2 9 6 . 0 9 1 X 1 0 4 m 。 ;连 通 油井 1 l口 , 平 均单 井 射开 砂 岩厚 度 2 2 . 3 m, 有 效 厚 度 6 . 8 m, 地 层 系 数 0 . 9 0 4 6 m2 . m, 2 0 0 8年 4月 日产 液 2 6 7 7 t ,1 3 产油 3 0 t ,综 合 含 水 9 2 . 6 7 % ,静 压 l 1 . 5 5 MP a , 总压差 0 . 0 8 MP a , 流压 3 9 5 MP a , 累 积 产 油
25 8. 8 7 X 1 04 t 。
力恢复 速度不 同 ,高 、低 渗透 带之 间产 生附 加压 力差 ,油 水从 高渗 透 带 流 向低渗透 带 ;在停 注 阶段 ,油 水又 从低 渗透 带流 向高 渗透 带 ,使
在一个 完整 的周 期 内有更 多 的水从 高渗 透 带流 向低渗 透 带 ,更 多 的油 水从低 渗透 带流 向高 渗透 带 ,充分 发挥 储层 毛细 管 力的 渗吸作 用 ,把 微孔 中的油尽 可能地 排向大孔 道及微 裂缝 ,从而强 化采 油过程 。 2 . 钻 关后有 效调整 是周期 注水 的实践 水 井钻 关 时 ,通 过改 变注 入量 ,在地 层中造 成一 个不 稳 定的 压 力 场 ,使 流体 在地 层 中不 断 的重 新 分布 ,从 而使 注 入水 发 生层 间渗 流 , 使流体 在不 同渗透 率层问 或裂缝 与基质之 间发生 置换 。钻关 实践表 明 , 随着 钻关 时间 延长 ,油井 产 量 、地层 压力 变化 幅度 也随 着增 大 。几 年 来: l i e S . 东 区块 的钻 关实 践表 明在 钻关 2 个 月 以 内 ,油井 产 量 、地 层压 力 基本 保 持 稳定 。而钻 关 在 2 - 3个 月 ,油井 产 量 下 降 ,下 降 幅 度 为 1 6 . 4 %,钻关 时 间超 过 3个 月 ,产 量 下降 明显 ,下 降 幅 度 达 到 2 0 %
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研究
文华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9(016)002
【摘要】马北一号油藏规模小、含油带窄、边底水发育,早期开发采取一套不规则基础井网控制主力油层、边认识边布井的开发模式,油井投产后普遍出现地层能量较弱、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应用灰色综合评价技术对油田水驱开发潜力地质影响因素和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在油藏剩余油、加密调整潜力分析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有针对性地转变油藏开发模式,调整层系井网,充分动用挖潜油藏剩余油.研究表明,调整对策能有效减缓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速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文华
【作者单位】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
【相关文献】
1.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分析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 [J], 郑强;白需正;孙玉龙
2.探析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 [J], 周庆
3.探析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及调整对策 [J], 何翱
4.曙1块开发调整对策研究及实施效果分析 [J], 段怀宇
5.S块蒸汽驱Ⅱ、Ⅲ类开发效果井组原因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 [J], 雷霄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窄条边水油藏水驱后期孔隙分布及动用特征
窄条边水油藏水驱后期孔隙分布及动用特征肖康;姜汉桥;范英彬;王倩;梁志山【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5(034)003【摘要】基于江苏油田窄条状油藏孔隙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分析和不同类型岩心的驱替实验,应用水驱、聚合物驱、表活剂驱、聚表二元驱及弱凝胶驱等方式研究了剩余油动用规律.结果表明:窄条状油藏不同部位储层的孔隙变化特征不同,靠近边水部位的较大孔隙的变化较大,腰部位次之,高部位最小;水驱倍数、孔喉大小、黏土矿物含量等是影响孔隙分布的主要因素;靠近边部的岩心适合弱凝胶驱,腰部位适合聚表二元驱,顶部在高速水驱或聚合物驱时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总页数】5页(P129-133)【作者】肖康;姜汉桥;范英彬;王倩;梁志山【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集团股份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陕西吴起 717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相关文献】1.典型低渗油区储层特征及水驱可动用性研究 [J], 杨正明;边晨旭;刘先贵;王学武2.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J], 王铭方;付荣泉;牛青;王惠卫;谷春雷;黄夏阳3.沙埝油田沙20东断块窄条状边水油藏有效注水模式 [J], 李涛;姜汉桥;肖康;吕照明;糜利栋4.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J], 王铭方;付荣泉;牛青;王惠卫;谷春雷;黄夏阳5.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水驱后残余油动用机理研究 [J], 杨庭宝;钟会影;夏惠芬;赵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水驱开采是目前最常用的油田开发方法之一。
由于油藏中原油粘度大、浓度低,水的相对渗透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水驱效果并不理想,导致产油率低、采收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许多研究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究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具体效果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周期注水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本文将总结周期注水的优势和实际应用案例,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性的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机制,以及寻找优化设计周期注水方案的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周期注水原理,进一步研究周期注水对水驱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周期注水的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开发效果。
此外,通过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对周期注水实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油藏水驱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周期注水在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中的实质意义,为未来关于周期注水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总结出关于周期注水的优化设计方案,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意义在于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开发。
通过周期注水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减轻水驱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延长油田生产周期,增加油井产量,减少开采成本,优化油藏开发方案等。
周期注水还能促进油田的环境保护,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稳定。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价值,对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周期注水技术,探索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周期注水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水 淹 层 ; 0 9 2 0 年部 署 的边 1井在 构 造 二 、 油 水 分 布 特 征 及 剩 余 油 分 布 研 究 2 中部 测 井显示 上4 为纯 油层 . 映 平面 层 反 根 据 注 水井 各层 吸水性 将 构造 分 为
于 开发 层 系过 粗 , 油藏 含 水 上 升 速 度 过 淹程 度 高 为本 井 的主要 出水点 , 层 为 上7 快, 导致 开发效 果差 。 2 注 采 井 网 单 一 ,调 整 难 度 大 . 受 窄 条状 油 藏 形 态制 约 , 采 井 网 注 注入 水 单 向指进 严重 。
西边 城 窄 条状 油 藏 改 善水 驱
开 发 效果 研 究
西 边 箍亍苏 西 涵 藤蕊 孺 雁 匠 舌
蒋永平
段 , 分 为3 砂 组 2 个小 层 , 划 套 3 主要 开发 层 为 上砂 组 的 第 3 4 7 及下 砂 组 的 第3 8 , 、 、层 、 层 石油
1 层 地质 储 量 lI t 该油 藏 具 有典 型 的窄 条 ) 由 特点 , 宽 比为 吕l自2 0 年 g 0 。 万 藏 长 : , 0 3 月投 入 开发 , 以及 下砂 组油 藏 。由于 边 1井上7 吸 水 截 两 2 0 年 至2 1 底 出程 度 仅 为7 , 台 含 水 达 9 % , 00 年 % 综 0 日产 油量 降 至8 / 。 藏 目前单 井 组 的注 采 能 力强 . 口油井含 水 迅速 上升 . 0 7 t 油 d
开 发 中存 在 的 问题
由于层 间非均 质 严重 . 间矛盾 突 出. 层 上
段 厚 大 于 6 m 且 上下 油 组 分 属 不 同 0
的问题 . 而加 剧 了纵 向 矛盾 , 从 对应 采 油 沉 积 , 如下3 8 、 层属河 口坝一 远砂 坝微 相 , 的压 力和 水 动 力 系 统 , 层 物 性 、 体 井 呈现 低 效 开 采 或 含 水 上 升 快 , 注 强 平面上变 化快 , 储 流 强 导致 非均 质性 较 强 , 期 前 性 质 存 在 差 异 。其 中, 砂 组孔 隙 度 为 采后 导致 单层高水 淹 , 抑制 了其他储 层 开发井 网采 用缘外注 水 。 中, 上 并 其 注水 井边6 1 . 3 ~2 . 9 , 透 率 为 ( 5 ~ 3% 2 95% 渗 0. 3 的动 用 。 井、 边1井上 砂 组位于 分 支河 口坝 主体 部 1 4 6.4)X1 -mm 下 砂 组 孔 隙 度 为 3 2 0 3 ; ( 2)平 面 上 水 驱 储 量 有 效 动 用程 位 , 水压 力仅 1MP  ̄ 可 以实现 缘 外 注 注 4 a, p 1 4 % ~2 . % . 透 率 为 ( 9 ~ 度 低 ,单 向突 进 严 重 4 3. 63 渗 0. 8 水 . 砂 组位 于 远 砂 坝 . 性不 纯 . 质 下 岩 泥 6 .3 mm 上砂 组 孔渗 性 高者 储 14 )X1 0 。 西边城 阜 三 段 油藏 属 弧形 开启半 封 含 量高 . 性 差 . 体 变 薄 , 物 砂 与上 砂 组合 油 能 力强 , 主要 开发 层 上4 7 下 3 渗 闭状 油藏 . 、与 8 开发 中采 取 缘外 注水 、 造 顶 注矛盾突 出 2 0 年对边 6 边”井采 取了 构 07 、 透 性 级差 为1 .. 37 为使 油 田的开发 效 果和 部 采 油 的 方 式 , 田有 注 水井 3 采 油 油 套 分 注措 施 . 油 口, 分注 实践 证 实 当注 水压 经 济效 益 达到最 佳 , 用一 套 开发 井网 , 采 井 1 口。由于 纵 向上 吸水 不均 , 2 单层 吸 水 力达 到3 MP 时仍 无 法对 下 砂 组 实 施注 5 a 按 两套 开发 层 系 . 分层 分 井开 采 在 实 强 度 大 , 但 加之平 面上存 在非均 质 性 , 对应 水开 发 , 明 要 实 现下 砂 组油 藏 的 有效 说 际开 发 中大 部 分 油 井 采 取 大 套 合 采 , 注 油井 如边 1 边 9 苏 2 6 井、 井、 8 井及 边 2 井上 注水 开发 . 目前 的注水井 点需进行 调 整 . 水井笼 统注 水 , 采合 注 井 占7 % 以上 . 合 5 4 层水 淹严 重 . 水上 升快 。 9 0 0 含 边 井2 1 年 注 水 井点 应 位 于 有 利 的 相 带 , 择 孔 渗 选 未能 实 现 两套 开发 层 系 的 细 分 开 采 。由 进 行 硼 中子测 井 , 结果 显 示上4 砂 体 水 性 好 的部 位 。 号
井 数 比为 多数 油井 处 于单 向受 效 ) 态 , 驱效 景 较 差 。 l 犬 水 为此 , 开展 油 水 运 动规 律 的研 究 ,
实 意 义
初 分 别补 开上3 4 砂 体合 采 , 期产 量 、号 初 、 产 表 - 3 4 层存 在 有采无 注现 象 。
进行 注 井 网的 重 组 、 注 结 市 的调 整 , 于 恢 复该 油 藏的 产 能及 提 高 收 率 具有 重 要 的现 较 高 . 由于后 期无 注 入 水 能量补 充 , 勾 对 但 含
一
、
( 4)阜 三 段 下 砂 组 注 水 压 力高 , 砂 组吸 水性 强 , 下砂 组 无 法启 动吸 水 。 另 1. 系 组 合 效 果 差 层 注 水 开 发 困 难 西 边 城 阜 三 段 油 藏 储 层 中部 泥 岩 外 , 上砂 组j 4 7J层也 存 在 吸水性 差异 : 、 /, ' 西边 城 阜 三段下 砂 组属 三 角洲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