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合集下载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文/陆精康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ァ〗鹪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ヂ捞斐纱酉非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ピ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ピ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

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合五本为一剧。

-ピ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ッ髑宕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 明清杂剧与传奇

第四章明清杂剧与传奇第一节明清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发展总述杂剧至元代末年,虽然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在入明以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仍旧继续发展,与由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并行不悖据现有的材料看,明代杂剧作家达二百余人,作品至少有五百多种,今存一百五十多种明王朝建立以后,对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王室贵族作家在创作倾向上使杂剧进一步趋于宫廷化,像朱权、朱有燉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朱有燉的《诚斋乐府》,著有杂剧三十一种,内容多是点缀太平、歌功颂德、提倡节义或宣扬神仙道化等二、发展路径(一)从洪武至嘉靖比较著名的作家有王子一、刘东生、谷子敬、杨讷、贾仲明、朱权、朱有燉,稍后还有王九思和康海1、刘东生—《金童玉女娇红记》表现王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故事,写得较为深切感人;但结尾以金童玉女的宿缘来说明二人私自结合的合理性,不免牵强2、朱有燉—《义勇辞全》通过关羽在曹营诛颜良、退黄金、拒美色、保嫂寻兄等忠义行为,歌颂了他的刚烈气概和英雄胆魄。

此剧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本色,结构完整,舞台性强,体现了作者纯熟的编剧技巧3、王九思—《沽酒游春》以唐代故事抨击黑暗现实,借杜甫之口痛骂奸佞:“他空皮袋,无学问,恶心肠,忒忌狠,笑冷冷,掌定三台印,慢腾腾送了千人俊,乱纷纷造下孤臣运。

”切中时弊,激愤慷慨。

但由于剧本缺乏尖锐的矛盾冲突,动作性较差,戏剧性不强4、康海—寓言剧《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因救狼而险遭狼吃的故事,高度概括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狼的本性的恶人,主张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中山狼”要除恶务尽,其思想内容有一定深度(二)嘉靖后期至明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杂剧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这一时期出现了杨慎、徐渭、冯惟敏、王衡、汪道昆、陈与郊、许潮等主要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另外,一些传奇作家像梁辰鱼、王骥德、吕天成、梅鼎祚、徐复祚、叶宪祖、沈自征、凌濛初、孟称舜等人也写了许多杂剧作品1、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高,它包括四个各自独立的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司击鼓骂曹,历数奸相的种种罪状:“你害生灵呵,有百万来的还添上七八。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元代杂剧◆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 一本四折◆ ,之之外可以加 楔子◆ 。

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剧本由 曲词◆ 、 宾白◆ 、 科介◆ 三部分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 、 、 四类。

元杂剧——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 《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旦本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 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元曲散曲 杂剧 套曲 唱 (散曲+“科”+“白”)(一宫调数曲子)●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曲牌●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什么意思?●表示这一折自曲牌【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宫调。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白色的脸谱一般象征阴险狡诈的坏人,如曹操、严嵩、 赵高、秦桧、司马懿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 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 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一.元曲(散曲 杂剧)
(一)散曲
1.特点: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 明快自然的审美取向.
5.元剧四大家:
❖ 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望江亭>
❖ 马致远:<汉宫秋> ❖ 白 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 郑光祖<倩女离魂>
❖ 其他有纪君祥<赵氏孤儿>
6.元曲四大爱情剧
❖ 关汉卿<拜月亭>
❖ 白 朴:<墙头马上> ❖ 郑光祖<倩女离魂> ❖ 王实甫<西厢记>
二:明清传奇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 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 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 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3.作家与作品内容
作家:北方----关 \马 \ 白 南方----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 汤显祖-----临川四梦 <牡丹亭>(<还魂记>):古代戏曲史上浪漫主义杰作.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孔尚任<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洪昇《长生殿》(《长恨歌》----《梧桐雨》---)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第二讲: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第二讲:南戏与传奇■教学要点:1、使学生了解元代南戏的发展情况和著名作品《琵琶记》的主题倾向和艺术成就。

2、使学生掌握汤显祖的戏剧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3、使学生掌握清代前期戏曲的创作情况,以及李渔的戏曲创作理论。

4、使学生掌握《长生殿》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5、使学生掌握《桃花扇》创作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

■课时安排:(12-16节)第一节宋元南戏概说一、起源与发展1、起源。

又别称南曲戏文、戏文。

因其初起于浙江温州,故又名温州剧。

明祝允明《猥谈》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两者相差六、七十年。

由温州杂剧发展成为南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过程;徐渭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比较接近实际的。

南戏出现于温州,首先是在于它的文化传统。

温州以“尚歌舞”“敬鬼乐祠”著称(《永嘉县志》卷六《风土志民风》),瘦宋以来,各种说唱,歌舞会艺均得到充分发展,温州剧即是宋杂剧在浙江东沿海之一脉。

南宋建都临安,温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口岸,交通发达,都市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是温州杂剧继续向前发展并向南戏过渡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

同时“九山书会”、永嘉书会等专业创作组织的出现,北方艺人的大批南来,这种写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南戏的完全成熟,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发展。

南戏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南戏草创时期,此期作者多是民间艺人、书会才人等,多不署作者姓名,剧本也大都失传。

重要剧目有《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等。

2)、元灭南宋,北杂剧扩展到南方,南戏一渡销声匿迹,被抨击为“亡国之音,奚足以明世法”(周德清《中原音韵》),故有元一代,戏文资料保存极少。

3)、元末明初,元杂剧衰微,元蒙统治行将就木,南戏复兴,出现了文人创作,其代表作是高是的《琵琶记》同时南戏整理旧本也颇有成绩,出现了“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剧本。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高二语文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精讲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戏曲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一、文化常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它的典型、最高成就。

明清传奇是在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继元代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它们的区别:〔1〕杂剧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杂剧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传奇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的末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丰富,分工更细,形式更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故《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现在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因《桃花扇》的成功,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在艺术方面,元杂剧形式新颖独特,在结构情节、人物塑造、戏剧语言等方面 显示了很高的造诣,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是元杂剧创作的主流,但也不乏积极浪漫主义的描写。不少优秀的 杂剧作品在描写了人民苦难的同时,还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并往往让他们获得 胜利;而对那些气焰嚣张的权豪势要、奸佞之徒,则给予应有的惩罚,让他们以 失败而告终,从而表达人们的理想。 2、在结构方面,优秀的杂剧作家多能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出发,精心地 设置关目,使戏剧矛盾集中,主线突出,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因而许多杂剧作 品都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元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这是它艺术成熟的一 个重要标志。关汉卿、王实甫、康进之、纪君祥等优秀作家,都能遵循人物性格 发展的必然性去安排情节,然后又通过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运用丰富多样的艺 术手段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京剧 (戏曲剧种中国国粹艺术)
京剧是一个中国时期出现了京剧。
京剧脸谱




分类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 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 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 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 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 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 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3、描写爱情婚姻,反映妇女问题。有的 描写青年男女真诚相爱和追求婚姻自主的 斗争,如被誉为“四大爱情剧”的《西厢 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 女离魂》以及神话剧《张生煮海》、《柳 毅传书》等,都有着共同的反封建主题, 表现了妇女的愿望和追求。有的揭露男子 背义负心,反映妇女不幸遭遇,如《潇湘 夜雨》和《秋胡戏妻》。有的反映妓女的 悲惨命运和生活斗争,如《救风尘》、 《金线池》等。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如《吴天塔》、 《东窗事犯》、《赵氏孤儿》等,或寄寓 民族感情,或歌颂正义。不少公案剧揭露 了官场腐败,赞扬了某些清官。这类作品 寄寓理想,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教学要点:1、使学生掌握戏曲的起源、元杂剧的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2、使学生了解元杂剧前期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马致远、白朴的杂剧,著名的爱情剧、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作品的名称和作者。

3、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掌握其名剧《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杂剧创作上的巨大成就。

4、使学生掌握《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使学生了解元代中后期杂剧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郑光祖的杂剧创作。

■课时安排:(10—14节)第一节元杂剧概说一、杂剧历史渊源元杂剧是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灭金前后(公元1234年)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它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故称北杂剧或北曲。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二个戏剧高峰。

中国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从萌芽状态的以娱神的原始歌舞,巫伊始,到娱人的古俳优的出现,从汉魏百戏南北朝的“代面”“踏摇娘”的歌舞伎艺的表演,历经唐代参军戏,宋杂剧和金院本,中国的戏曲已成雏形。

在这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之中,中国戏曲的各个成分,如诗歌、调笑(科诨)、音乐、舞蹈、杂技、美术(化妆)等都逐步成熟,特别是主要成分“唱”——即“曲”,在元代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国戏曲的最后成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兰陵王》。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

※二、元杂剧繁荣及原因1、繁荣表现。

1).作家作品多。

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等资料可知,元代一百余年,出现了两百多为杂剧家,其作品名目可考者计有六百本左右,元杂剧剧本流传至今者计有160余种。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三、元杂剧的体制
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 贴 旦、大旦、色旦、搽旦、魂旦。 末行:正末、外末、小末、冲末、副末、外。 净行:净、外净、副净。 杂行(不是一种,所以可以说杂剧只有三种 角色):孛老、邦老、卜儿、倈儿、驾、孤、 细酸、曳剌。
三、元杂剧的体制
4、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 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 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 作用。 5、科范:剧中称为“科”,指演员的做工、 武打、歌舞等表演,有时为音响效果。如 “做悲科”、“混战科”、“做弹科”、 “内做风科”。
第六节 明清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清代杂剧 四、[作品讲读]《狂鼓史》
一、明初杂剧
1、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歌功颂德、粉饰太 平的总体追求垄断杂剧剧坛。 艺术形式则有所革新,突破元杂剧体制规范并 趋向雅化。 2、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杨景贤、刘东生为 代表; 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 朱有燉为代表。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
1、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 关汉卿不乐仕进,交游甚广,与书会才人、 青楼艺伎均有交往,时相切磋,同时他又多 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的戏 剧创作大有裨益。
关汉卿肖像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
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勾栏,这既培植了他狂 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 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他还亲自参与演出, 获得丰富舞台体验,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 行本色。 2、一生创作60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18种。 分为三类:第一类公案剧,有《窦娥冤》、《鲁 斋郎》、《蝴蝶梦》等;第二类婚姻爱情剧,有 《救风尘》、《拜月亭》;第三类历史剧,有 《单刀会》、《西蜀梦》。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浅谈明代传奇与元杂剧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浅谈明代传奇与元杂剧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浅谈明代传奇与元杂剧明代的传奇小说,和元朝的元杂剧,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巨大的。

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联系,具体是怎么样的呢?1.传奇“传奇”,以其清节奇特、神奇得名。

它一般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传》等。

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

那么,如何在学习中正确区分杂剧和传奇呢?2.杂剧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距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流行于宋元时期,分为“北曲”和“南戏”。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戏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3.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区别:一、杂剧系统的一般规则是四重一楔,没有标记目标;图例不称为“折叠”,而称为“向外”,并添加项目。

他们的数量尚不确定。

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年的长文,传说中没有楔子。

第一个是“家门”,也称为“开门”。

第二部分阐述了该剧的创作意图,并介绍了该剧的概况。

它不是戏剧的组成部分。

开场后,第二部是主戏。

开场白使用的是单词卡而不是音乐卡。

例如,《牡丹亭》和《桃花扇》都是传奇剧本。

二、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科、白,但不是像杂剧那样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主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都有下场诗。

三、在音乐方面,杂剧和传奇都采用曲牌结合的方式。

不同之处在于,每次打折时,杂剧仅限一首宫调,结尾只限一首韵文;传说并不局限于一首宫廷曲调,它可以改变押韵。

杂剧演唱采用北戏,传说中采用南戏,吸收了北戏,创造了“南北结合”的方法。

例如《桃花扇》中的《悼江南》就是一套北方歌曲。

北宋雄伟壮丽,南宋温柔迷人。

因此,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

四、传奇的角色与杂剧的角色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

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名词解释元代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善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脱离了戏曲的雏形阶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

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

2.代言体:“代言体”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即由故事中人自说自话,自叙其事,声口毕肖,活灵活现,并且让剧中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互动或发生戏剧冲突。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

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3.元曲:是一个既包括诗歌类的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由于杂剧是用散曲中的套数来演唱的,所以元曲既可用作二者的统谓或总称,也可以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4.南戏: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南宋,元统一后衰落,元后期中兴。

5.四大南戏:南戏创作史上负有盛名的四部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也有“四大传奇”之称。

“四大南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戏的创作水平。

6.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只有一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

明代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每次讲说前,艺人们都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小说回目的来源。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
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 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 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 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 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 属【正宫】。
流行于元代的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作《赵氏孤儿》)、尚仲贤(代表作《柳毅传书》)等
人。 前期杂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了黑暗 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家作品的数量比前期减 少,这与南方人习惯于南曲而对北曲尚未适应不无关系。
由于后期杂剧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日趋严重,在他们的
创作中逐渐失去了前期作家那种战斗的锋芒,作品的质 量也不如前期。后期杂剧比较重要的作家有郑光祖、宫 天挺、秦简夫等人。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被誉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成就还是相当高的。
南戏四大奇书
《拜月亭》 《白兔记》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荆钗记》
《杀狗记》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西厢记》故事梗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 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 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 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 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 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 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 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 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 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 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 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 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 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 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 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 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 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 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 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 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第七讲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ppt.Convertor

第七讲  元杂剧与明清传奇.ppt.Convertor
传奇的各个角色都可以演唱,还可以合唱、对唱,不再像杂剧那样只限于“一人主唱”。
它的伴奏主要以管弦为主,曲调往往轻曼柔美。
21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而这三个朝代,都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了一般的对白之外,元杂剧有定场白、冲场白和背白等等。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的自我介绍,通常先念几句诗,然后自报家门。冲场白则是角色第二次、第三次上场时,向观众讲述事件或者心情的说白。背白就是角色背着台上其他人,向观众诉说心情的独白。元杂剧又把动作称作“科”。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某某人做某某科这样的句子,这就是关于戏剧动作的说明。另外“科”还可以对舞台效果进行提示。值得注意还有“砌末”一词,它所指的则是戏剧演出时所用的道具。
今存杂剧十八种。
本色派的代表——自然
13
白朴
(1226-1306)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
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14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曲状元”。
现存杂剧7种,最著名为《汉宫秋》。
作品以神仙道化剧为多,所以有“万花丛里马神仙”的称号
15
郑光祖
字德辉
平阳襄陵人(今山西临汾)
代表作《倩女离魂》
4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四折一楔子
北九宫
一人主唱
科白砌末
5
四折一楔子
在结构方面,元杂剧是以“折”为单位的,一折,就相当于现在戏剧的一场。元杂剧一般都只有四折,四折之外,通常还有一场叫做“楔子”的短戏,它的位置可以在一本戏的开头或者折与折之间。所以,人们常用“四折一楔子”这句话来概括元杂剧的结构。

明清传奇小说

明清传奇小说

作者:吴承恩
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 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 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 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 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 难,取回真经,终修正 果的故事。
红楼梦 ——曹雪芹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 说,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 十二钗》《金玉缘》等。小说以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 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 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 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 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 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 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 人民缅怀、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 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有了曹雪 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 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因为曹雪芹的《红 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 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 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 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 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牡丹亭》艺术性
一、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 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
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变;再次,从 “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明传奇 代表作家
汤显祖(1550年9月 24日—1616年7月29 日), 字义仍,号海若、 若士、清远道人,出生 于江西临川,中国明代 戏曲家、文学家。祖籍 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 汤家山(今抚州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Legend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
教材说明:本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
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有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戏曲文学的个性。

明代吕天成《曲品》卷上论其区别云:
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唯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吕天成从戏曲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三个方面昭示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可谓慧眼独具。

元代杂剧全用北曲曲调,故又称北曲杂剧。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唱词的安排,一折只用一种音调,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调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到“煞尾”等十支曲子组成,押先天韵,一韵到底。

元杂剧的剧本形式,通常为一本四折。

有时可加一至
二个楔子,或放在第一折之前,用以交待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或放在折与折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结构,好处是比较严谨和完整,但要在固定的四折戏中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免限制了剧情的充分展开。

楔子和折构成本,但一本并不专指一部作品。

有的作品可以超出一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合五本为一剧。

元代杂剧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这是由每本只能有一个角色主唱决定的,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剧的对话或独白称作“宾白”。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人物的表情动作称作“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较之杂剧,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

一是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

在传奇里,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即在一套曲子里,可以一半用南曲,一半用北曲,而曲律则更为严格。

一是剧本分出(齣)并加上出目。

以《桃花扇》为例,全剧四十出,每出皆有出目。

如“却奁”(第七出)、“骂筵”(第二十四出)、“沉江”(第三十八出)、“余韵”(续四十出)等。

每出皆有人物下场诗。

如“余韵”下场诗:“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几人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一是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

如《牡丹亭》五十五出,《长生殿》五十出。

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绘奇人,抒奇情,设奇构,写奇文,用奇语,形成一种文学浪潮。

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

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

明王骥德《曲律·论部色》云:“今之南戏(即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

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于古小异。

”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可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

如《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正旦)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婢女春香(贴旦)接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至明中叶,大批文人染指传奇,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

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试以下面两首著名的曲子为例: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
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窦娥冤·正宫·端正好》)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显然,《窦娥冤》的唱词质朴本色,明白如话,《牡丹亭》的唱词藻丽典雅,多用典实(引用谢灵运文、王勃诗语典),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

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艺术情感,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

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一种“案头文学”。

孔尚任提出,传奇语言“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桃花扇·凡例》)。

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桃花扇》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剧中许多曲词,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真觉情文并茂;而搬到舞台上演唱,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

”(《桃花扇》注释本《前言》)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