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合集下载

浅析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

浅析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及防治对策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 2020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1.引言马鞍山山顶西北侧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点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马鞍山人民公园山顶处,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中易发区[3],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5″,北纬24°41′12″。

危岩崩塌体分布高程约为198m~214m,相对高差16m,危石耸立,顶部岩石较破碎,危岩体崩落后形成一个大型反倾凹陷岩腔,崩落岩块顺北侧山坡滚落至标高约为106m 的公园绿道上及残留在山坡坡面,崩落岩块约为3m 3~5m 3,最大可达25m 3,对坡面植被及坡脚公园绿道造成了严重破坏,威胁约11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00万,社会影响较大(见图1和图2)。

图1危岩崩塌体现场照片图2崩塌堆积物现场照片2.危岩崩塌体特征马鞍山山顶岩层主要由二叠系下统石灰岩组成,岩层产状较平缓,岩石垂向发育,岩体被切割形成陡壁危崖,整体坡向330°~360°,坡角达70°~85°(局部内倾),危岩体分布范围坡高约20m~25m,宽约80m。

危岩体主要为强~中风化石灰岩,一般块体块径为0.5m~5m。

山顶岩体节理裂隙软弱面多被风化剥蚀,同时有发育两组主控结构面,裂面一般张开2cm~10cm,这些节理裂隙及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块状,形成一系列的孤石、危岩体,局部岩体反倾向外侧突出,在降雨和风化作用下,当结构面强度降低至不足以牵制岩块时,崩塌体就会脱离母体,顺山坡滚落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影响山顶凉亭、气象塔、通讯塔及山脚环山绿道、运动场及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危岩崩塌成因机制3.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据所处的地质环境分析,危岩体的形成包括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类,内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外部条件包括:降雨、风化、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迫性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
地质灾害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存 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新形势,加强地 质灾害防治能力。
提升国际合作和交流水平,共同应对全球地质灾 害挑战。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与期待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支持 ,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 开展。
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地 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地质灾害挑战。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有待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问题成因的分析与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不 到位
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防 治难度较大
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 投入不足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机构,研究水平 有待提高
03 地质灾害防治的几个关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问题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 规和政策体系
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和应 急处置机制
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实施分 类管理
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 训工作
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知识普及程度不够
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主体。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态 环境 都 发生 了变 化 。 的损 失 已经达 到 了2 0 %~ 3 0 %。着 重研 究 岩土 工 程地 质 灾 害 的成 因 , 采取 必要 的 防止措 施是 非 常必要 的 。
1 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
岩土 工程 是一 个 土木 工程 中的一 门学科 。 作为 一 门科
2 我 国地质 灾 害的成 因
形成 的不可抗 拒的 力量 , 但是, 人 为 因素在其 中起到 了一 定的推 动作 用 , 并导 致 了各种 自然 灾害频 繁发 生 。 那么, 做 好 自然 灾 害
的防 治措 施就 成为 了人类 需要 直接 面对的 问题 。 文 章针对 岩土 工程地 质 灾害的成 因及 防治措施进 行研 究 。
对于 自然因素所引发的灾害 , 人类是无法抗拒的 , 那 么就 带季风性气候 。 这里四季分明 , 雨水充沛 , 春天赶海 , 消极 需 要 采取 必要 的 预防措 施 , 以将 灾 害再 来 的损 失减 少 到最 多暴雨 , 洪涝贫乏, 冬季连绵阴雨不断。 低。 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给环境带来 了负面的影响而引发 ③地质环境特点。 地质环境特点在西北部的山区体现 的 自然灾害 , 则需要人类对 自己的行 为进行反省 , 并付诸 得较为 明显 。 断裂发育 , 褶皱多表现为方 向多变的推覆体 实际。 中国关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条例 已经于2 0 0 3 年1 1 月通 内部 的次级褶皱 , 而且陡倾和平缓性并存 , 这里岩体破裂 , 过国务院常务会议 , 并且在2 0 0 4 年3 月份开始正式实施。 在 而且各种裂隙已经呈现出来 。 “ 条例” 中, 对于地质灾害以明确的界定 , 即所谓的“ 地质灾 在这样 的地质条件下 , 一旦有外界条件 的刺激 , 就很 害” , 是 一 些 在地 质 活 动 的影 响下 , 而 引 发 的诸 如 泥 石 流 、 容 易形成 自然灾 害 。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地表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它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对于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灾害调查和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第一步是对存在潜在灾害风险的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

通过综合野外考察、遥感技术和地质工程勘察等手段,确定潜在灾害点,分析其成因和发展趋势。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实施实时地质灾害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

2. 工程控制措施在了解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潜在的灾害风险。

例如,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在地震频发地区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以及通过地下水的调控来预防地下水涌湧导致的塌陷灾害。

这些措施需要依靠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团队进行实施,并与工程建设部门密切合作。

3. 规划和土地管理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远发展。

规划应包括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涉及的区域范围、灾害类型和对应的防治措施等内容。

此外,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严禁在高危区进行建设活动。

对于已有的违法建筑,当发现存在潜在灾害风险时,要进行强制拆除和整治。

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灾害预警和警报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施和应急警报装置。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发布警报信息,提醒大家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2. 应急救援和安置制定详细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配备。

在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前确定灾民安置点,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图件编制要求
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编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风险分布图等 图件。
图件更新与维护
根据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更新和维护相 关图件。
风险管理与对策建议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防灾减灾规划与措施
制定针对性的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生物治理技术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利 用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来防止水
土流失和坡面侵蚀。
生物护坡
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土木工程材料 ,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 力的防护系统,起到稳定坡面和防 止侵蚀的作用。
生物排水
利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作用 ,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从而 减小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挡建筑物,如挡土墙、拦石墙等,来阻止坡体物质的下滑。
02 03
排水工程
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地表排水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截水沟 等将地表水引离灾害体,地下排水则通过设置盲沟、渗井等降低地下水 位,减小孔隙水压力。
加固工程
针对不稳定的地质体,采取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等措施,提 高地质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加强学校地质灾害教育
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
鼓励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应急救援等工作,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
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 术成果。
律保障。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02
制定和修订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等技术标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地球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勘察是为了提前了解地质环境,评估灾害风险,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减轻其对人类的危害。

一、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地质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土力学性质等,为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察包括对地层岩土、地下水、地下构造的调查,以及通过勘测技术获取的地质信息。

这些核心内容提供了灾害发生、发展的基础数据,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预防性措施1. 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是地质勘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数据库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地质灾害的数据信息,为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规模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质灾害的规律,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是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态势,为人们提供预警信息。

监测系统可以包括地震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这些监测系统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支持决策和应急响应。

3. 加强科技研究科技研究是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预测预警、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地质灾害研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提高预测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三、防治措施1. 巩固加固巩固加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改善地质构造、加固岩土等方式,提高地质体的抗灾能力。

常见的巩固加固方法有填充法、浇灌法、注浆法等。

巩固加固可以减少地质体的变形和破坏,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

2. 隔离分离地质灾害的防治还可以采用隔离分离的方法。

通过设置隔离带、沟槽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庄兴岳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庄兴岳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庄兴岳发表时间:2019-02-25T14:00:59.9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庄兴岳陈军[导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岩土工程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受地质灾害,这导致问题在整个项目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原因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解决方案的分析,更好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

庄兴岳陈军浙江省地矿勘察院浙江杭州 310016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岩土工程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受地质灾害,这导致问题在整个项目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原因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解决方案的分析,更好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成因;防治对策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很多,例如:①在为数万年的地壳运动演变的地质结构已经变得极不稳定,导致频繁的地震现象。

这使得土工表面变得松散,加上雨水冲刷和风化,加速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②虽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带来了危害的性质,特别是建设项目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发掘了大量的地下砂岩和矿产资源,这加速了岩体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机会大大增加。

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采取预防措施,不仅要克服自然灾害,巩固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扩大和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概况岩土工程是指开挖和岩石加固的施工及施工期间的工程。

岩土工程进行地质和地质环境系统的研究,并进行预防和治疗岩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岩土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灾难。

在中国,大多数地质灾害是由人类造成的。

自然资源的过度采挖,导致了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和谐社会的稳定性。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2.1 内因岩土地质灾害的形成无非是内部和外部的更多。

然而,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岩土工程的内部因素的加速度。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质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2. 综述2.1 地质灾害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过程的突变所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及其附属物造成破坏、损失或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2 地质灾害分类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隆起、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原则3.1 多学科综合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基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形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 预防为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3.3 均衡发展与可持续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保障灾害防治效果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4.1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确定灾害分布、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4.2 工程设计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合理的工程布置、合规的建设标准等。

4.3 结构安全与稳定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合理的抗震、抗滑、抗冲刷等设计手段,确保工程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防护。

4.4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考虑水文因素,合理管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防止水文条件对地质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4.5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采用生态工程手段,保护和修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环境,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实例论文

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实例论文

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实例分析【摘要】本文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特征与诱因及常用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就某已建楼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与诱因1.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①地震;②降雨和融雪;③地表水的冲刷、浸泡;④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⑤开挖坡脚;⑥蓄水排水;⑦堆填加载;⑧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1.2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振动。

1.3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①不合理开挖;②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③滥伐乱垦。

1.4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地面塌陷诱因:①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②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2.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2.1做好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

①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②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2.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3.工程实例分析3.1工程概况某已建商住楼24座,其中超高层6座,耸立在粤西某风景秀丽的石灰岩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暗河、溶洞、土洞发育,地面局部塌陷的事故时有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成为重要的社会任务。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为灾害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理论(一)灾害形成机理理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是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过程。

通过对地质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灾害防治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和认识其形成原因,掌握其成因机理,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二)灾害评价理论灾害评价是指对灾害影响部位及周围环境条件、灾害危险性、可行防治措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地质灾害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中重要的理论工具。

通过对潜在灾害区域的评价,可以有效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灾害危险性,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三)防治措施理论防治措施方案的制定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内容。

防治措施理论是研究如何根据灾害特点、危险性及其防治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以减轻或消除灾害威胁的一系列学科理论。

防治措施方案的选择应考虑防治措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应用技术(一)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工程治理中,主要采用固结、加固、削减、隔离等方法。

例如,土石方工程、挡土墙、防护林带、拦砂坝等。

工程技术防治的优点是立竿见影,但其建设成本高、施工时间长,同时由于工程投入过多而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二)监测技术监测技术是实现灾害预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地形测量、遥感技术、水文地质监测和地震预警等。

通过监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对有效预警和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准确和实时的信息支持。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GIS、RS、GPS等信息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分析计算、决策评估、模拟预测等步骤,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对策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对策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对策作者:李思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岩土工程的灾害问题,针对当下岩土工程存在的主要灾害,分析了岩土工程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出现灾害的原因,进而论述了防治岩土工程灾害的有效对策,以期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灾害,为了有效的防治,必须尽快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二、灾害的主要类型1、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植物覆盖,地质面貌,天气状态,岩石种类,及人为建筑活动等,其中岩石的质量是最内涵的因素,植物的覆盖使得岩石与天气条件之间多了一层屏障,使得降水对土壤和石头的冲刷力度得到缓解,而地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条件,地形的倾斜,陡峭,和缓,平坦等因素都是影响水流速度的重要方面,水向下的速度越快,带走的固体泥土和岩石等就越多,冲击力度越大,灾害程度也愈大。

所以流失能力也体现在降雨的程度,通常降雨越急速,越强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

人的建筑工作也是当中重要的一项,经过研究可以得出,乱采乱伐,过度索取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建筑,都会促进水土的流失。

2、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两类。

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主要和地质结构、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岩性与厚度以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断裂带与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

岩石的破碎,岩溶的发育。

岩溶越是发育,地下水的补给条件越好。

从而使得水量丰富,有利于地面塌陷的发生。

在第四系沉积物含砂量较高或者第四系厚度薄时,进行抽、放、排水时,更加利于地面塌陷的发育。

对于后者来说,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矿从而形成地下空洞或者人防工程质量不过关引起。

3、滑坡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自然的原因,但人们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对这类事故有充分的防备,那么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会少得多。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1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1.1自然因素特别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水文气候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的特点等都会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动作用。

①地形地貌。

某些山区河谷间差异较大,地势陡峭、地壳不稳定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②水文气候。

某些地区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冬季阴雨绵绵。

③地质环境。

某些山区呈断裂发育,多褶皱,岩体破裂,已经表现出多种裂隙。

但就这种地质条件来说,一旦存有外界条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山区地震。

随着地震的发生,从而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隐患,且发生较为频繁,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地质较为脆弱的地区也就成了灾害多发地,而这些地区也是应做好防范措施的重点区域。

1.2人为因素对于地质灾害来说,多数灾害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相关。

滥砍滥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因素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大面积森林的破坏,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将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严峻影响,尤其是矿山的过度开采,不但会使植被遭到破坏,而且将产生的矿渣与废土倒进河流中,直接造成河道淤积。

如果气候发生变化,会导致河水流量猛增,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

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1地质灾害监测1)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

我国现已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水利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各个地区在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实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尤其是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以及山洪的人口密集城镇、高山峡谷带,要对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灾害等增强专业的设备监测,尽可能地将这些地区的监测盲区消除。

2)积极采纳科学技术。

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要能将“感”“传”“知”“用”这几个层面做到准确地掌握,其中“感”是对监测数据实行采集,通过移动终端对所采集的信息加以传递,通过卫星传回监测的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分析并建立模型,对地质灾害的状态以及进展趋势加以推断。

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

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

浅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发表时间:2019-08-30T16:31:41.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喻曦[导读] 摘要:岩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顺利展开。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岩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顺利展开。

要保证岩土工程质量,就会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地质灾害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旦地质灾害发生,给岩土工程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这就需要对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论文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技术引言: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作为不可抗拒的因素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岩土工程施工要保证质量,就要加大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以保证施工质量[1]。

当前中国的施工企业在岩土工作中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这就需要对此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岩土工程中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通常而言,岩土工程施工中产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

其中,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现象,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这种地质灾害是自我固定的,可以掌握一些规律,但是,这种自然灾害依然存在突变性[2]。

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是人类大量的开发和开采导致的,人们开展建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也因此造成地质灾害,对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由于自然地质形态被人为破坏,地质灾害不断发生。

这种人为形成的地质灾害与地质本身没有太大的关联性,而是人为因素使然,是可以采取防治措施解决的。

岩土工程中如果遇到地质灾害,就要考虑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也需要考虑自然地质演化的规律以及演化的过程。

岩体从原本的稳定情况在特定的条件下就变得不稳定了,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可能是几百年,也可能是几千年。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明确了降雨、地震、自然演变、人为活动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若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对于深度分析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成因;防治措施引言:近年来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对于怎样提前预测未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及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本文就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常见的地质灾害结合了很多实际的工程案例并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1滑坡、崩塌、泥石流成因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滑坡、崩塌的成因主要与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5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是它们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降雨是引发滑坡、崩塌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从成因角度来说,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因素如下:①降雨。

短时间的强降雨,极易引发崩塌泥石流。

因为降水量较大并且没有及时疏导,使得土体受到雨水因素的影响,其重量不断增加,进而变得更加松软柔软,强度逐渐降低,水渗透压力不断增加。

比如,2010年6月28日,发生在贵州省乌镇大寨村的崩塌滑坡,主要原因为降雨,造成了99人死亡。

②地震诱发。

发生地震,快速张拉和剪切岩土层,使得岩土层结构被破坏,极易引发此类地质灾害。

比如,汶川大地震后的大型崩塌滑坡现象。

③地质因素。

局部地段斜坡岩土结构特殊山丘斜坡多为残坡积相土体。

局部地段浅表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抗剪滑强度较低。

尤其是大气降水导致土体含水量大幅度增加时,上部松散透水岩土与下部具隔水性能的密实土层或基岩(如基岩面为完整的岩板)之间的接触带很容易形成滞水层,并沿接触面发育软土滑腻带(面),该带摩擦力和粘聚力很低,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如容易储水的斜坡凹槽,上部土体易沿此接触面发生滑移或崩塌。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构造条件下,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类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导致构造变形、地震等现象,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2.地质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使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引发地质灾害;3.人为因素:开采、开发、排水、填埋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土地过度开垦、过度利用等,也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防治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通过对地质环境、地质构造、气象等因素的监测分析,提前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防治工程措施:包括山体加固、深层钻孔、排泄少量地表水等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3.地质环境保护:保护植被、保护地下水资源、限制土地开垦等措施,以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社会管理: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管理和监管,规范土地利用、开发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总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避免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只有不断提升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应对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 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 大类。
地质灾害的分类
自然地质灾害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 ,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人为地质灾害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 ,如采矿塌陷、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大量人 员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 损失。
地面塌陷
总结词
地面塌陷是指地面在短时间内迅速下沉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地面塌陷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采矿、地下工程等人为因素或地质构造 变化引起的。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地下管线破裂等严重后 果。
泥石流
总结词
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 或沟谷流动,鼓励科研 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究。
2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成因和规律的研究,为制定更 加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 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 水平。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公 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 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可能破坏自然环 境,影响生态平衡,对人 类生存和发展造成长期影 响。
02
常见的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
总结词
山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向下滑动的现象。
详细描述
山体滑坡通常发生在雨季或地震后,由于雨水渗透、地震震动等因素导致斜坡 上的岩土松动,形成滑坡。山体滑坡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道路阻塞、人员伤 亡等严重后果。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摘要:岩土工程施工是我国社会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会产生重要影响。

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地质因素对其的影响,施工场地如果存在地质灾害,就会使得施工工作更加困难,同时还会引发其他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我国岩土工程施工工作中一直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创新,这对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特征岩土工程包含了地质土层的开挖和加固,而地质灾害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岩土施工区域所发生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两者项目关联,相互影响。

从实践过程来看,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隐蔽性。

隐蔽性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特征。

工程建设中,岩土项目施工的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在土层开挖和加固过程中,原有的地质基础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就使得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密性受到影响,容易造成工程潜在危害。

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建设人员若不能及时的发现这种变化,就容易造成后期地质灾害,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

(2)突发性。

与其它工程危险因素相比,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具体而言,若地质条件存在一定潜在威胁,其会随着人为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扩大,并且当基础地质无法承受这种影响时,就会直接迸发,从而给岩土工程的建设造成较大影响,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社会性。

社会性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附带属性。

社会实践中,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社会各界会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救灾工作开展,从而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

从实践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具有社会公众参与的特征,由此可导致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社会性。

2常见的地质工程灾害类型及其成因2.1滑坡滑坡,即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某边斜坡上的岩石及土体因遭受较大冲击与压力导致的山体斜坡的土质产生松动进而产生持续的下滑的地质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成因:地震是地壳发生的破裂和脆性失稳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主要成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活动,如地震断裂带的沉积物溺塞和断层滑移。

2. 滑坡成因:滑坡是由于地质结构断裂、地层变形、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土地滑动。

降雨过多、地质构造不稳定、人类活动等因素也都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风险。

3. 泥石流成因: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山地表土石混合物快速下滑的现象。

地震、岩溶、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 地面塌陷成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空洞形成,从而引起地表塌陷。

非法采矿和过度开采也是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建设或居住。

加强区域性和城市性防灾规划,合理分区设置不同灾害风险等级,防止人口过度集中。

3. 设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警措施: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提前发现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应急预警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加强灾害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关于地质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 开展工程措施:对于高风险地带,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灾加固,如加固建筑物、修建护坡、挡土墙,以减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6.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与措施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与措施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与措施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频发。

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2)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3)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3)滥伐乱垦。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摘要:伴随各种类型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的与日俱增,岩土工程数量呈现出大幅增加,不管是资源开发还是建设项目施工,均会严重破坏地质环境,提升了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率,若是出现地质灾害问题,既导致我国自然环境更为严峻,而且会出现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开展中,应对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前言:岩土工程施工包含岩土开挖与加固等施工活动,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因人为或强烈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滑坡、塌陷、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从而出现各类地质灾害,均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资源浪费等,将严重为害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深入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类型针对我国现阶段发生的有关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性质和类型,主要会包含以下三种:首先,山体崩塌。

这样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在山体的陡坡上的岩土体由于会受到风力的侵蚀,进而产生一些类似于裂缝样的切割现象,再加上其根部比较空虚,一旦发生了折断的现象或者压碎的现象会导致出现失去平衡的现象,且会由于重力和山体滑坡的原因而形成翻滚、倾倒产生滑动,携带非常大的动力势能向山坡之下冲去,从而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能力。

其次,山体滑坡。

这样的灾害和山体滑坡的崩塌是非常相似的,但是,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山体或者岩土体受到了河流的冲刷或者地下水留的影响而产生的,进而引起带有大量的质量沿着山体饭店斜坡发生下滑,从而产生动力势能,进而形成灾害的真实发生。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2.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的防治技术通常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板块运动诱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规 划 到竣 工 的全 过 程 的地 质 灾 问题 ,将 地 顾 环 境 作 为工 程
2 - 3 泥 石流
泥 石 流 是 一 种 受 到 暴 雨 作 用 的 ,携 带 大 量 泥 沙石 块 等 物
质 的特 殊 洪 流 . 常 见 于 沟谷 或 山坡 中 , 多发 于 岩 土 工 程 中不 合 系统 的 组 成部 分 进 行 分 析 . 包含 了岩 土 工程 和 地 质 灾 害 两 个 理 开挖 和 滥 砍 滥伐 的 地 区 , 泥石 流 的发 生 随季 节 变化 而 不 同 , 方 面 的 内容 . 能够 有 效 防 治 由 于 自然或 人 为 因素 造 成 的工 程 是 一 种 突发 性 强 的 威 胁 巨 大的 灾 害 .会 严 重 破 坏 房 屋 建 筑 和 地 质灾害。 我 国 的地 质 灾 害很 大程 度 上 是 由人 类活 动 引起 的 . 交通 系统 , 对 人 们 的 生 产 生 活 造 成 巨大 的影 响 。 要 减 少地 质 灾 害的 发 生 。 就要 制 止破 坏 自然 生 态环 境 的行 为 , 2 . 4 地 面变形 针 对 可 能 引起 地 质 灾害 的 情 况 , 采 取相 应 的 防 治措 施 。 地 面 变 形 主 要 是 指 在 岩 土 工 程 施 工 时所 发 生 的 地 面 沉
了 巨大 的损 失 . 因此要 重视 岩 土工 程 的 地 质 灾 害 问题 。
2 . 2 崩 塌
1 岩 土工程地质灾害概述
崩 塌是 一 种 因矿 山 生 产 和 边 坡 开 挖 等 岩 土 工 程 引起 的 岩 岩 土 工 程 就 是 基 于地 基 改 良和 工 程 安 全 运 行 而发 展 起 来 体 失 衡 或 由于根 部 空 虚发 生 折 断 翻 滚 到 坡 脚 的 情 况 。崩 塌 在 工程 . 加 强 工 程 建 设 的
岩 土 工 程 建 设 中时 常发 生 , 不 仅 会 造 成 施 工单 位 的 经 济损 失 , 而且 无 法 保 障 施 工人 员的 生命 财 产 安 全 .造 成 了十 分 不 利 的
社 会 影 响
L o W C A R B 0 N Wo R L D 2 0 1 5 , 6
能源 ・ 地矿‘
岩土工程地质灾 害成 因及 防 治
邓成 坤 ( 毕节市七星关区国土资源局, 贵州 毕节 5 5 1 7 0 0 )
【 摘 要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我 国的各种开2 建设活动越来越频繁 , 工程建 设活动的岩土工程给我 国的地质环 境带来 了巨大的压力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 的主要类型
2 . 1 滑 坡
滑 坡 是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灾 害 中的 常 见 类 型 .其 主 要 是 受到
河流 、 地 下水 、 地震、 工 程 建 设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导 致 山坡 上 的 岩 境、 减 少地 质 灾 害对 于我 国建 设 环 境友 好 型 社会 有 重 要 作 用 。 体 整 体 或 局 部 眼 斜 坡 下 滑 的 现 象 ,滑 坡 对 于 人 民的 生命 财 产 我 国地 大 物博 , 在 经 济 的 不 断 发展 中进 行 了建 设 工 程 的 开 发 , 安全有较大的威胁 . 会 造 成 建 筑物 和 道 路 交通 的破 坏 , 给 经 济 导 致 地 质 灾 害频 发 .给 社 会 经 济和 人 民 的 生命 财 产 安 全 造 成 发 展 造 成 不 良影 响 。
质 量 。 由 于岩 土 工程 针 对 的 人 类 活 动 中的 工 程 建 设 , 因此 , 在 进 行岩 土 工程 作 业 时 . 往 往 没 有 地 质观 念 , 在 进 行 工 程 地 基 或 边坡的加 固时。 会 出现 诱 发 地 质 灾害 的 情 况 . 在 此背景 下 . 地 质 工程 系应 运 而 生 地 质 工程 学的 主 要 内容 是 研 究解 决 工 程
严 重 影 响 道 路 自然 条件 , 导致 地 质 灾 害 频 发 , 因此, 必 须做 好 岩土 工 程 的地 质 灾 害 工 作 , 分析地质灾害成因, 采 取 相 应 的防 治 措 施 。 本 文 对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灾 害 进 行 了简 单 介绍 , 阐述 了地 质 灾 害 的 主要 类 型 , 分析 了其 成 因 , 并 就 其 防 治 提 出 了相 应 的措 施 。
【 关键 词 】 岩土工程 : 地质灾害 : 成 因: 防治措施
【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o 9 5 — 2 0 6 6 ( 2 o 1 5 ) 1 6 — 0 0 8 3 — 0 2
引 言
随 着全 球 环 境 的 恶化 和 资 源 的 不断 枯 竭 .可 持 续 发 展 已 经 成 为 现在 世 界 发 展 的主 流 和 趋 势 . 引起 了各 国 的 关 注和 重 视。 地 质 环 境 是 自然环 境 中不 可 或 缺 的 组成 部 分 . 保 护 地 质 环
村 剩余 劳动 力得 到 有 效 转 移 , 从 而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 促 进 产 业
发展 。
着力点, 大 力推 进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的 条 件 建 设 , 突出重点 , 构 建
区域 化 治 理 、 分 类 管 理 的 新 格 局 。全 面推 行 按 项 目区立 项 , 按 照分类指导的原则, 实现 人 工 治 理 和 生 态修 复 有 机 结合 , 各 有 工程 建 设 全 面 贯 彻人 与 自然和 谐 相 处 的 指 导 思 想 , 坚持 人 民群 众 是 城 市 生 活 的主 体 , 因此 要 做 好 城 市的 水 土 保 侧 重 。 以人 为 本 完善 技 术 线 路 。 调 整 措 施 体 系。 改 革 补 助 方 式 , 进 一 持. 就 要 提 高城 市居 民 的 水 土 保持 意识 , 强调 水 土 保 持 的重 要 步 加 大 治 理投 入 , 集 中力 度 , 加 强 治 理 。 强 化 管 理 制度 , 确 保 工 性 . 以及 对 未 来城 市发 展 的制 约性 。所 以 , 水牙 I 部 门要 在 加 强 程 建 设 更加 符合 时代 要 求 . 不 能 只 追 求经 济 效 益 , 更 应 该 注 重 自身 水 土保 持 意 识 的 同 时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对 广 大 市 民和 施 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