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品使用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从药师的角度看护士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的风险与防范
从药师的角度看护士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的风险与防范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护士对医嘱、药品使用的核查、调配、分配及管理过程中都会存在程度不一的风险,通过规范其自身技能、丰富药学知识、提升职业责任感以及工作环境和流程的规划调整,添加现代智能化的管理设备,有利于提升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为此,本文基于药师角度分析临床护士使用药品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重点围绕药品性质归纳护士运用药品的合理规范性,梳理其中潜在的风险,提出改进建议。
希望进一步规范临床护士药品的安全使用,为病患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也是临床药师追求的医学目标。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护士;药品风险;防范举措引言药品是帮助人们抵御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有力“武器”。
但大量实践证实[1],药品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也有可能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药品不良事件,逐渐将合理用药演变成临床药学的发展核心,药师也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位置,其能架起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效协作的桥梁,也能促进药师与临床医务人员的合作,进一步保证药品使用的明确诊断和目的性,并同时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2]。
本文,基于药师角度下,以药品为核心考量,全面分析护士在用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对应防范措施,以此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1护士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的作用相关数据统计[3],护士造成的用药安全事件在全国临床安全用药报告中占4.38%,而发生在护士站和病房的用药安全事件又分别占约1.96%和22.29%,对于临床用药安全来说,性质十分恶劣。
就住院病人来说,用药方面护士需要同时兼顾医嘱和药品的核查、分拣及配药等全部药品使用相关工作,另外,还要负责审查住院病人的药品,所以一旦出错,将直接造成不良用药事件,危害病人生命安全,因此说临床护士是保卫药品安全使用的前沿战士,也是最后的防线。
2临床药品使用各环节的风险分析2.1医嘱处理医嘱转抄是护士在处理医嘱用药时最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
医学生药品调查报告范文
医学生药品调查报告范文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医学生对药品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探究医学生对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之后的医学教育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了关于医学生基本信息、药品使用经验和对于药品知识的认知状况的问题。
我们在包括多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并共收集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医学生基本信息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数据,我们了解到参与调查的医学生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大致相当。
年龄分布方面,大部分医学生年龄在20到25岁之间,其中23岁的医学生占比最多。
此外,调查对象中医学生的学历多数是本科。
药品使用经验在药品使用经验方面,我们了解到65%的医学生曾经在课程实践中或医院实习过程中使用过药品。
另外35%的医学生还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过非处方药品。
药品知识认知在药品知识认知方面,我们调查了医学生对于药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书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医学生在使用药品前会仔细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以了解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信息。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医学生对于常见药品的认知程度。
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对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维生素等药品的作用和适应症有一定的了解。
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医学生的药品使用认知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对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有较好的认知。
他们在使用药品前仔细研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对于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一定的了解。
这说明医学教育在药品使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医学生在药品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有部分医学生对于某些特殊类别的药品,如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限制条件了解不足,容易导致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我们建议医学教育在药品知识方面加强培训,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别的药品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
另外,在药品使用经验方面,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医学生没有参与过实践性课程或医院实习,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于实际操作的不熟悉和经验的欠缺。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与风险评估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与风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是指使用药物后发生的意外不良的生理、病理或实验室指标改变。
药物不良反应是每个药品上市后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药物不良反应不被发现或掌握得很慢,会给患者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同时也会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
因此,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和风险评估是发现和掌握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关键工作。
一、药物不良反应研究1.1 定义和分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使用药物后,出现的与该药物有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通常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两类。
毒性反应是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在治疗作用下同时引起的负面的生理、病理或实验室指标改变。
这种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直接关系。
过敏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后,发生的肥大细胞被激活、组织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
1.2 研究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进行的。
实验数据包括动物实验、体外研究、计算机模拟等。
临床数据可以通过临床试验、药物监测等途径获得。
根据创新的方法、临床经验建立各种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并由各种患者和医生反馈的数据源,加以补充和更新。
1.3 研究领域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1)药物研发。
药品研发中,必须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充分的研究,以避免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所研发的药物无法上市。
(2)药物监管。
药品监管机构需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全面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以确保患者的使用安全。
(3)药品使用监督。
药品使用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汇报,使药品使用监督机构可以及时追踪药物不良反应,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药物风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可以为药品监管者、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
其中,药物风险评估是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2.1 定义和程序药物风险评估是指全面评价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药品的毒性、过敏、滥用、误用以及使用药品的时间、频率等方面的风险。
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流程
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流程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在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对患者或者使用者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以及监管药品市场的规范运作,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流程。
一、药品不良事件的分类药品不良事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 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如药品成分与标签不符、药物掺杂或污染等。
2. 因药品使用错误引发的不良事件:如药物剂量错误、用药时间不当等。
3. 因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不良事件:如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4. 因个体差异引发的不良事件:某些人群对特定药物的反应超过预期。
二、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流程1. 不良事件的收集与记录:对于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现,各相关方应及时、准确地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使用药品的种类和剂量等。
2. 事件的初步评估: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对公众健康安全的影响。
初步评估结果将决定后续调查与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事件的深入调查:基于初步评估的结果,相关部门将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可能包括检查药品样本、访谈相关人员、分析临床数据等,以确定药品不良事件的具体原因和影响范围。
4. 事件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调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将综合评估药品不良事件对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调整药品的使用说明、召回不合格药品、停止使用等。
5. 事件的报告与通报: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和通报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相关部门监管权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的调查与评估结果,并在必要时向公众通报相关信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三、药品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1. 药品召回与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相关部门可能会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不良品进行召回和销毁处理。
药品使用风险与不良事件分析
药品使用风险与不良事件分析1. 药品使用风险概述药品使用风险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包括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等方面。
药品使用风险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药品使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2. 不良事件分类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有害反应,包括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等。
药品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 不良反应: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等。
- 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品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 药物滥用:指在非医疗目的下,过量、频繁或错误使用药品,导致身体依赖、心理依赖或其他不良反应。
- 药品质量问题:指药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如假药、劣药、过期药等。
3. 药品使用风险评估药品使用风险评估是指对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以确定药品的使用风险,并为药品的监管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药品使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研发阶段的风险评估:对新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评价。
- 药品上市后的风险评估: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
- 药品再评价:对已上市药品进行定期再评价,以确定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仍然符合临床需求。
4. 药品使用风险管理药品使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药品监管政策、药品使用指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措施,降低药品使用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使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监管政策:制定药品注册、审批、上市后监管等方面的政策,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 药品使用指南:制定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等,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准确的用药信息。
药物审评报告中的不良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措施
药物审评报告中的不良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措施药物审评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其中不良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措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药物审评报告中的不良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措施。
首先,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收集。
药物上市后,由于药物的不同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可能出现一些预期或未预期的不良反应。
因此,药物审评报告中会对这些不良事件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药物的安全性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查和管理。
药物不良事件的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1. 临床试验监测:在药物研发阶段,会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些临床试验不仅会监测药物的疗效,还会收集和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评估药物的不良事件风险。
2. 药品监测数据库:药品监测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资源,用于监测和收集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报告。
医生、患者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以向药品监测数据库报告不良事件,这些报告会被分析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3. 病例控制研究:病例控制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使用与特定不良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药物使用与不良事件之间的风险比。
以上是不良事件监测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的不良事件,为药物使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然后,在药物审评报告中,还会对药物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药物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减少风险。
在药物审评报告中,会对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禁忌症和安全警示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毒理学评估:通过实验室动物研究和体外实验,评估药物对生物系统的毒性作用。
通过毒理学评估,可以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潜在的毒性效应和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药品动态监测与常见预警制度
临床常见药品动态监测与常见预警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临床常见药品动态监测与常见预警制度。
药品的安全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监测和及时预警,我们能够发现并应对药品使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动态监测药品动态监测是一种对常见临床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制度。
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医生、药房和患者的用药数据,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药品的使用情况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
动态监测系统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实时性:监测系统应当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药品使用数据,并能够即时更新监测结果。
2. 全面性:监测系统应当覆盖常见临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能够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 准确性:监测系统应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数据的干扰。
4. 隐私保护:监测系统应当遵循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常见预警制度常见预警制度是一种根据药品监测结果,及时预警潜在的药品安全风险的制度。
通过分析监测到的药品使用数据,结合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和风险信息,我们能够迅速发现并预警可能存在的问题。
常见预警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预警制度应当能够在发现潜在风险后及时预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2. 智能化:预警制度应当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判断风险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3. 资源共享:预警制度应当与相关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管部门和患者进行信息共享与合作,加强药品的监测与预警。
结论临床常见药品动态监测与常见预警制度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全面、准确的监测系统,结合智能化的预警制度,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为了确保监测和预警的准确性,系统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药品监测与预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
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对策分析
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增强。
方法在我院的心内科在2019年3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筛选,选择里面的240例,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标准。
结果在本组的240例患者里面,出现34例临床用药出现问题的情况,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4.17%。
其中16例出现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占总体的6.67%;8例出现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差不多是3.33%;4例出现配伍不合理的情况,其他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出现了6例,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1.67%和2.5%。
结论心内科临床用药还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对临床用药管理进行加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问题;措施引言心内科住院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大量药物进行治疗,而且患者病情迁延反复,需要保持长期服药。
由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加上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在服药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因此心内科患者一旦出现用药不当往往会引起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包括心率变化、血压波动以及心律失常和血栓等[1]。
基于此需要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用药安全护理,本文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用药安全护理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的心内科在2019年3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筛选,选择里面的240例,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标准。
其中男性病例有118例,女性病例有122例。
年龄主要是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62.3±5.7)岁。
在240例患者当中,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达到了72例,高血压出现了68例,心律失常出现了52例,其他心血管疾病出现了48例。
《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信息汇总分析和报告指导原则(试行)》
2023年3月目录一、概述 (2)二、个例安全性事件的评价和报告 (3)三、安全性信息的汇总分析 (4)(一)信息来源 (4)(二)汇总分析计划 (5)(三)汇总分析方 (6)(四)分析频率 (7)(五)揭盲方法 (8)(六)注意事项 (10)四、严重安全性风险信息的报告 (12)(一)快速报告的情形和方式 (12)(二)快速报告的内容 (12)五、参考文献 (14)一、概述随着《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布和实施,申办者应建立完善的药物警戒体系,对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承担主体责任。
申办者应全面收集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性信息并开展风险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主动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确保风险最小化,切实保护好受试者安全。
申办者对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性评价应至少包括个例安全性事件的评价和安全性信息的汇总分析。
个例安全性事件是指临床试验期间个体受试者发生的可能与药物作用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其他安全性相关的风险事件。
安全性信息的汇总分析是通过定期对试验药物所有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及其他安全性相关的风险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以持续进行安全性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对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性信息持续进行评估,对于及早发现严重的安全性风险从而保护受试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更好的推动和指导申办者对与注册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性风险信息及时评价和报告,明确评价方法和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要求,我们遵照国内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借鉴国际相关技术指南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侧重指导申办者对与注册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以及其他潜在的严重安全性风险信息的持续评价和及时报告,为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评价和安全性报告的基本考虑,尚不能涵盖所有情形。
如有未能阐明的个性化问题,可与药品审评中心进行沟通。
药品使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药品使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引言药品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剂量错误、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这份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您正确使用药品,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问题1:剂量错误问题描述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错误地使用药品剂量,例如过量使用或使用不足。
解决方法-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了解正确的剂量和用法。
- 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正确使用药品剂量。
- 使用药物时,可以使用剂量器或药品包装上的刻度线来测量准确的剂量。
问题2:不良反应问题描述使用药品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恶心、头痛等。
解决方法- 在使用新药之前,先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向医生咨询。
-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品,并咨询医生。
- 在使用药品期间,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生汇报。
问题3: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描述某些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甚至产生危险的副作用。
解决方法- 在使用药品之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 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
-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结论正确使用药品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
在使用药品过程中,要注意剂量的准确性、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防范。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正确有效地使用药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用药错误分析报告
用药错误分析报告一、引言用药错误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选择药物、计算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用药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健康风险,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错误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医院的用药错误进行分析和调查,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二、用药错误概述根据医院的记录和患者的描述,我们发现以下几种常见的用药错误:1. 药物选择错误:包括错误的药物或药物剂型的使用;2. 剂量计算错误:包括过量或低量的给药;3. 给药途径错误:包括用错途径或从正确途径给药;4. 用药时间错误:包括给药时机不正确或漏给药物。
三、用药错误造成的后果用药错误可能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1. 治疗失败:如果药物选择错误,患者的病情可能无法得到控制,导致病情恶化;2. 药物不良反应:剂量计算错误可能导致患者药物过量或低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耽误治疗:给药途径或时间错误可能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延误;4. 医疗事故:严重的用药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四、用药错误调查分析为了深入了解用药错误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医院内的用药错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1. 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用药错误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或不当操作导致的。
例如,药物选择错误通常是因为医生未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或对药物信息掌握不全面。
2. 缺乏培训和教育:部分医护人员对用药规范和流程不够了解,缺乏相关培训和教育,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
3. 系统性问题存在:有些用药错误是由于医院的制度和设施问题导致的。
例如,药物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准确选择正确的药物。
五、用药错误改进措施为了解决用药错误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建立完善的用药规范和流程:医院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用药规范,制定详细的用药流程和操作指南,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临床用药安全与风险防范
注射剂的安全问题
1
由于注射 剂自身特 点带来的
问题
2
3
不安全或 不合理使 用带来的
问题
由于应用 高危注射 药物带来
的问题
部分静脉注射药物的稳定性
青霉素类
限定时间
青霉素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 钾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
现配现用 现配现用
现配现用
氨苄西林
现配现用
羧苄西林
新鲜配制
原因
青霉素类结构中含有β内 酰胺环,水溶液中β内酰 胺环极易裂解,使药物失 活。
➢不可控制风险:如果风险因素不确定、不可预测,故 不可控制---非预期药品不良事件(多属天然风险)
➢风险可控性的相对性 随着对药品信息的积累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有些不可控制风险亦可变为可控制风险。
29
药品天然风险
已知:可控 未知:不可
控
➢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 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 出现的用药目的无关的 有害反应。
临床用药安全与 药品风险防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
王孝琼
护理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2)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3)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 (4)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5)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6)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案例1
患者,男,68岁,诊断:高血压。 处方: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2.5mg×10 用法:2.5mg,qd,口服。 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年多,血压稳定。由于近期医院药房
药品风险分析报告
药品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因此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针对药品的风险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评估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某药品进行风险分析,为药品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
2. 药品介绍本报告分析的药品是X药,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Y疾病的药物。
它主要通过Z机制来治疗疾病,已经在市场上使用了多年。
3. 药品的目标人群X药主要适用于特定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8岁以上的患有Y疾病的成年患者;•Y疾病的症状符合特定的临床标准的患者。
4. 药品的有效性分析为了评估X药在治疗Y疾病方面的有效性,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
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X药在治疗Y疾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X药的治疗效果在不同人群中都具备一定的可靠性;•X药的疗效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现。
5. 药品的安全性分析在药品风险分析中,安全性是一个关键指标。
对于X药的安全性分析,我们参考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药品监测报告,得出以下结论:•X药在常规剂量下的副作用较轻微,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大多是暂时的,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长期使用X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监测相关生化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6. 药品的风险控制措施为了确保X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长期使用X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与医生保持沟通;•对于存在特殊病史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定期监测X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上报。
7. 结论通过对X药的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X药在治疗Y疾病方面具备显著的疗效;•X药的副作用较轻微,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在使用X药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使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药品监管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与处理
药品监管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与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是指由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或者其它相关事件。
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进行调查与处理,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本文将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调查流程、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是药品监管部门了解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可以及时获得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进一步掌握药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状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有助于提高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对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可以发现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改进和完善监管体系。
最后,调查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还能促进药品安全文化的建设,强化公众对药品安全的信任。
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流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通常包括事件报告、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风险评估等环节。
1. 事件报告阶段:对于可能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各类医疗机构、药店、药企等需要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涵盖事件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的病史及不良反应表现等。
2. 初步调查阶段:药品监管部门会对事件进行初步核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该阶段主要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包括病历、药品样本、用药记录等,以及与患者、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3. 深入调查阶段: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药品监管部门会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查。
专家组将进一步研究事件发生的原因、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措施的有效性等问题,以确定事件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4. 风险评估阶段: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范围包括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禁忌人群等。
评估结束后,药品监管部门将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药物的警示信息更新、停产或召回等。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监管部门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临床试验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申办者拖欠研究费用的风险
1.申办者资金短缺、倒闭、改变经营方向等; 2.技术或政策原因造成项目审批困难; 3.试验药物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申办者放弃该项目。
注册失败后被申办者追究的风险
临床试验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评估
收益>风险
法规保障
获得临床批件
伦理规范
获得伦理批件
试验备案
试验设计 试验执行 风险分担
不同注册分类的药物风险各异
通常,注册分类越靠前的药物,风险越大。
是药三分毒 安全的药物是指在特定人群中最大化 效益的情况下具有可接受的风险。 药品安全≠零风险
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风险更高、未知
承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延误疾病安慰剂对照
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的风险 试验终止的风险 试验结束后不能继续治疗的风险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例如,辉瑞研发的新药Torcetrapib(磷脂转移蛋白抑制剂 ),尽管 血脂情况明显改善(HDL-C升高72.1%,LDL—C降低24.9%),但主要心 血管事件升高25%,心血管原因死亡增加400%。
磺脲类药物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但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如果将高密度脂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替代终点,就会误以为这 两种药物疗效非常好。 同样,抗癌药物对肿瘤大小的影响并不总预示着可增加整体生存率, 因为也可能由于其不良反应而降低患者生存率。
法规保障
按照法规要求申请临床试验; 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后方可开展临床。
及时提交,事先沟通,现场答辩; 在获得伦理批件后,方可开展临床实验。
及时提交资料 资料规范齐全 取得SFDA临床试验备案回执 相关省局备案:申办方、组长单位
受试人群的选择
★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某院注射用烟酰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药师实践·某院注射用烟酰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唐迎迎1朱永超1刘文辉2(1. 信阳市人民医院药学部信阳 464000;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长沙 410011)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院烟酰胺的使用情况,为加强监管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某院使用烟酰胺的出院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科室用药排名、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
结果:烟酰胺的用药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用药科室以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等为主。
不合理用药以无适应证用药为主,其他包括用药剂量偏小、溶媒选择不适宜、用药疗程偏长等。
结论:某院烟酰胺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辅助用药管理,持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注射用烟酰胺辅助用药合理用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3; R977.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11-0050-04引用本文唐迎迎, 朱永超, 刘文辉. 某院注射用烟酰胺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上海医药, 2022, 43(11): 50-5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nicotinamide for injection in a hospitalTANG Yingying1, ZHU Yongchao1, LIU Wenhui2(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nyang People’s Hospital, Xinyang 464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use of nicotinamide for injection in a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trengthening regulation and rational clinical drug use.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using nicotinamide for injection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the ranking of department medicat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opulation of nicotinamide use was mostly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 and mild, mainly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d medical oncology. The irrational use of nicotinamide was mainly off-label use, while others included smaller dosage, inappropriate choice of solvents and longer treatment courses.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unreasonable phenomena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cotinamide for injection in a hospital and the management of adjuvant drug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 nicotinamide for injection; adjuvant drugs; rational drug use; analysis近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助用药的监管也备受关注和重视[1]。
药品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报告模板
药品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报告模板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不良事件也随之增加。
药品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健康和医疗机构声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做好药品医疗不良事件的防控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二、事件背景和基本情况本次药品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在某医院骨科门诊,患者小张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不久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经调查,发现患者在手术前曾接受了一种新型药物,并未提前进行过敏试验。
事件发生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不仅延长了恢复期,还导致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并启动应急措施。
三、事件分析和原因探究1. 事件分析通过对该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药品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对新药物的研究不够充分:本事件中涉及的药物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对其不良反应和适应症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充分,医生在使用时缺乏经验和依据。
(2)缺乏严格的过敏试验:在手术前,对患者是否对该药物过敏进行了判断,但由于时间紧迫,手术时重新进行过敏试验的难度较大,导致患者未及时获得合适的治疗。
(3)医生个体因素: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可能存在主观偏见或误判的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导致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原因探究(1)对新药物的研究不够充分:在药物上市前,医药企业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试验和不良反应观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生也应加强对新药物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
(2)缺乏严格的过敏试验:医院应建立规范的过敏试验流程,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患者在手术前能够得到必要的过敏测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医生个体因素: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更加严谨,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判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四、问题反思与解决方案1. 问题反思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原因的探究,我们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1)药物研究不充分,导致使用风险;(2)过敏试验不严谨,导致患者不及时获得合适的治疗;(3)医生个体因素影响了药物选择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何少津,男,副主任医师,广东珠海白云康复医院院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㊂电话:0756-861899;E-mall:bykfyy@㊂【调查研究】临床药品使用风险的调查与分析何少津,石顺松,何大军(珠海白云康复医院,广东 珠海 519707)【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㊂方法:根据调查要求,被调查市民认真填写用药习惯㊁药品来源㊁药品安全使用知识,调查了解有关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及医生用药情况以及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情况㊂结果:1200名调查对象中,药品安全常识知晓率仅35%,平时生病去药店买药自服的占52%,认为中草药用药无毒副作用的占70%㊂各家医院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执行不到位,合理用药㊁安全用药宣传不够等问题普遍存在㊂结论:医生履行药品告知义务,临床药师对广大市民开展用药安全的咨询服务,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抗菌素使用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㊂【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管理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5.15.045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15-0085-03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特殊商品,市民中不少人有病不去看医生,不去医院,而是去药店买药,殊不知容易发生过敏反应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等㊂而医院中,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高风险,使用不当会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药师指导临床用药不到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执行不到位,使得临床药品使用存在着高风险性㊂本文在市民调查及医院药品服务风险控制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合理用药㊁安全用药提出意见和建议㊂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课题组在市民中发放安全用药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200份,收回率80%;医院重点调查药房㊁门诊医生㊁住院医师的用药情况和抗毒素使用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执行情况及药品咨询㊁药师临床药学服务情况㊂1.2 调查方法1.2.1 调查问卷发放 主要集中在街道居民区㊁商场㊁老年活动中心及学校周边居民区㊂1.2.2 医院安全用药情况调查 调查前,先对所要调查的医院进行侧面了解,掌握基本情况㊂然后准备好访谈问题,对分管药品供应的副院长㊁药剂科长㊁临床药师㊁门诊医生㊁住院医生进行访谈和调查㊂对访谈中的问题进行资料整理和情况分析㊂2 结果课题组共收到调查表1200份,涉及内容有安全用药知晓率问题;药品宣传广告可信度问题;为什么去药店购药;人们对中药制剂的认识;药剂师咨询情况㊂医院座谈调查中,重点是抗菌素的合理使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情况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及部分住院医生对临床用药的安全问题的认识和体会㊂2.1 市民对药品使用的调查情况,见表1㊂表1 城市居民安全用药㊁合理用药调查情况(n =1200)调查内容市民(n)所占比率(%)平时生病去药店买药自服63052.5认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84070按药品说明书服药86472药品失效不能服用26422药品使用方法去问药师38432常用药品安全服用知识知晓率43035按广告宣传去购药384322.1.1 市民有病不去看医生,不去医院,自行买药的占52%,其原因:医院排队看病麻烦;有的认为医院药价比药店要高;有的是看了广告宣传,说某药有效,就去买某种药品,占被调查人数的32%㊂2.1.2 市民们认为慢性病吃中药好,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的和不良反应的占70%㊂2.1.3 市民对用药是否咨询药师的情况 市民用药看说明书的占72%,用药前咨询医院药师的占32%,认为药品有过敏反应㊁药品过期后服用会有更大危险的占22%㊂2.2 药剂师指导临床用药的调查情况 几家医院药师指导临床用药的制度有,但执行不到位;要求药师跟随临床医师查房,了解患者病情,了解诊断,掌握用药情况有制度,但未执行或执行不力;药师指导58临床用药包括药物配伍㊁用药时间㊁药物种类㊁药物剂量㊁服用时机㊁剂型等实施过方案,执行了一阶段,未能坚持下来㊂2.3 药房药师的咨询能力调查情况 据调查发现,门诊药房药师忙于门诊发药,病房配药,开展门诊患者用药服务极少,患者主动咨询的也较少㊂同时,门诊药师存在对处方的分析能力,药物咨询能力,用药指导能力及药物禁忌讲解能力欠缺问题,这也是医生和患者很少找药师咨询的原因之一㊂2.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 调查中,不合理用药在一些医院仍然存在,与郑金红[1]报道的相似,门诊处方不合理,抗菌药滥用配伍不合理及用法㊁用量不当的问题普遍存在㊂抗菌药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如青霉素与阿莫西林,青霉素钠与氨苄西林,青霉素与哌拉西林钠等联用,因竞争同一结合靶位而降低疗效㊂武翠玲[2]建议,使用亚胺南等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及酶抑制类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类,减少FSBIS菌株的出现,但在临床上用药时却很少考虑到其肾毒性作用㊂2.5 根据药效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 由于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㊁免疫制剂㊁化疗㊁放疗,造成人体菌群失调,耐药菌群的不断增加,在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存在较大的差异㊂所以,药学专家建议一定要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㊂调查发现不少二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并不重视药效试验,并未根据致病菌药效测定来选择敏感抗生素㊂因此,要合理使用抗菌素,要达到选择最敏感的㊁毒性最小的㊁价格实惠的抗生素,还必须加强药效试验,为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3]㊂2.6 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的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本组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制度健全,发现群体药品不良反应,能及时向药监局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而基层医院及专科医院尤其一些规模不大的一级医院开展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不到位㊂医药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认知水平较低,安全用药监管力度不够㊂3 讨论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适当设计的预防,控制并最小化风险暴露机会程序㊁确定㊁评价并处理潜在或现实风险的系统过程[4]㊂本文临床药品使用风险的调查,旨在药品监管部门㊁医疗机构㊁药品经营部门要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患者伤害或不满,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㊂3.1 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个科室,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缓减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5]㊂因此,各级医院除了严格执行抗菌素合理使用的规定外,还必须做好药效试验[6],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产生㊂同时,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㊂3.2 合理用药是指在用药物治疗疾病时,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受到满意疗效的治疗方法[7]㊂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医生的素质教育,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始终以安全㊁有效㊁经济㊁方便为原则,要有科学负责的工作态度,用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做到科学合理用药㊂同时,医院务必坚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㊂高危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㊂因此,医院必须在坚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在多个环节强化药品的风险管理,将潜在的风险与危害消灭在萌芽中㊂3.3 医院药剂师,药品经营行业药品咨询师应加强药学服务㊂医院临床药师应在日常的工作中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深入各科室与医师一道查房,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提高临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8]㊂2013年,我国共有药店42万余家,这些药店执业药师的配备和用药指导严重不足,为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㊁有效,各药店应配备具有职业药师资格的药师为市民服务,进行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宣传,以满足广大市民药店购药的安全需求㊂3.4 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去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患者高达250万人,药源性疾病死亡人数竟是主要传染病死亡的10倍,急诊患者有1%~4%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9],笔者认为,药品的风险管理,需要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需要医㊁护㊁患㊁药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㊂同时,提高市民用药安全意识,正确的用药观念是防止发生药源性疾病,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㊂参考文献[1] 郑金红.3600张门诊处方合理性评价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823-1827.[2] 武翠玲.尿路感染166例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6):836-837.[3] 王小丽,沙丽塔娜提,白山.我院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4,6(16):31-33. [4] 冉国兴.临床药学服务的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1,学术版总247期.94-95.68[5] 谭亚非.试述抗菌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合理应用原则,解放军医学学报.2004,(2):77-80.[6] 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5-68.[7] 刘俊田.主编,药理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44.[8] 郎美琦,麻斌喜.门诊药房药师的综合素质与沟通技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6):833-834.[9] 刘玉平,张晓峰.药学监护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35):165-166.(收稿日期:2015-01-10)编辑: 尹飞(上接第62页)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㊂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 2检验,α=0.05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2㊂表2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比较组别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并发症(n)住院时间(d)治疗组1985.5±12.587.2±11.42 5.11±1.23对照组1999.2±18.9191.3±13.889.41±2.35x 2/t 值-2.635-25.350 4.886-7.066P 值0.0120.0000.0270.000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见表3㊂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别n VAS 疼痛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19 3.6±1.985.9±29.8对照组195.9±2.554.6±28.2t 值-3.193 3.325P 值0.0030.0023 结论肾上腺肿瘤的类型主要包含有3种,一是质醇腺瘤;二是嗜铬细胞瘤;三是无功能皮质腺瘤[4]㊂肾上腺位于人体内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周围具有丰富的血管,同时其和体内多个重要脏器相邻,右侧肾上腺上方靠近人体的肝短静脉和肝脏尾状叶,左下方则靠近腔静脉,右下方靠近人体的肾脏[5]㊂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的小心谨慎,否则将会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㊂不但如此,肾上腺肿瘤组织经常会在手术期间出现破裂出血的现象,且止血非常的困难㊂临床上常用的开放式手术,想要呈现出清晰的术野非常的困难,而且该手术通常会造成较大的创口,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㊂本院对肾上腺肿瘤患者的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㊁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说明后腹腔镜术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较快;同时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㊁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说明了后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较少,患者术后痛楚较轻㊂总之,后腹腔镜术可有效进行肾上腺肿瘤治疗,安全性高,且手术切口较小㊁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 苏应明.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42例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247-248.[2] 朱圣亮,陈洪波,郭祥恒,等.后腹腔镜术治疗32例肾上腺肿瘤[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1):52-53.[3] 袁建林,王禾,张运涛,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5):498-499.[4] 李军,吕文成,田野,等.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200-202.[5] 邰胜,梁朝朝,张贤生,等.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比较(附23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9):648-650.(收稿日期:2015-01-07)编辑:王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