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及其控制措施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物理参或是化学参数超过水质标准。
国外针对饮用水源水质检测研究的较早,形成了可以一次性判断饮用水源工商业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性。
国内的水质检测技术现今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实现了现场水质的快速检测。
然而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多采用实验室化学方法,其检测周期长,使用的检测化学试剂较多,且存在一定的二次污染。
为此,研究一种水源水质检测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方法引言水质检测,是水资源应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它具有监管性强、信息精准性高等特征。
随着国内社会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水质检测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受到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
加强对于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管理,是确保城市资源运用与开发活动有序展开的重要条件。
1水资源的重要性水对人们的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之一。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在正常人体内,有65%的体重是水构成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占到人体的14%,蛋白质占人体的17%,其他则是微生物和矿物质等元素。
人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在介质水中进行的,如果人体缺乏水,氧气就不能按照生命体征运送到所需身体各个器官所需的部位,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身体内死亡细胞和废物无法有效排出,因此,水对于人体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因此,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用水对人体无害,能保障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病痛灾害的影响。
水资源不仅对人体生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条件及因素2.1不同水源类型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类型,不同的水质条件和类型等,都能够影响水质检测结果。
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的发展
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的发展
赵乐乐 李
星
曹相生
孟雪征
杨艳玲
张
静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北京,100124) 【摘要】饮用水在输配水系统中生物稳定性1"-3题已成为近几年饮用水水质安全性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已对其开展了一
些研究,但仍有很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讨论了国际上评价饮用水生物 稳定性的主要方法,说明了饮用水配水系统中管壁生物膜和悬浮茵的影响因素,评述了饮用水配水系统中管壁生物膜和细 菌再生的控制方法,为今后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饮用79;生物稳定性;微生物再生;生物膜;悬浮茵 不动杆菌产碱亚种。刘文君对一爆管管道的内壁管垢 l
引言
近年来,饮用水配水系统中微生物再生问题已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菌种鉴定后同样也发现了粘滞沙雷氏菌和乙酸钙不动 杆菌产碱亚种"】。张向宜对某市给水管网中的管壁生 物膜进行微生物研究中∞1,检测出15种细菌,1种 链霉菌,4种真菌和1种酵母菌。这些结果表明已有 的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还不能有效地代表和概括饮用水 中的各类致病微生物,仍然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检测手 段和控制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和保障饮用水的生物安 全性。
物吸收利用磷的分析方法——微生物可利用磷(Mi.
erobial Available
Phosphorus,MAP)¨“,研究结果表 明,MAP与细菌再生长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杨艳玲
等提出¨“,将AOC和磷元素共同作为饮用水生物稳 定性的控制指标可能更全面的表征饮用水水质生物稳 定性。如果饮用水中AOC处于较高的水平,而磷能 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仍能够得到 有效的控制,这在实际应用中会更容易实现。
如何提高水质监测稳定度及准确度对策
如何提高水质监测稳定度及准确度对策摘要:水资源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前在社会各界,都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希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想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强化水质的监测工作。
水质监测的效果可以让人们更为直观的了解水质的详细状况,根据不同水质的不同状况,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水质监测稳定性以及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从而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水质监测;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改善措施水是万物生长的源泉,水是人们健康生长以及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质监测的好坏关系着人们饮水的质量,人们饮水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健康,所以水质监测人员必须强化水质监测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水质监测相关的技术仍旧处于发展阶段,无法确保水质监测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由于饮用劣质水出现人员伤亡的事件。
因此,水质监测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技术以及方法,强化自身监测水平,从而确保水质监测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确保人们饮水的健康,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水质监测的主要内容水质监测是水质达到预期的规定以及要求的水质标准的重要保障。
简而言之,水质监测的对象是种类不同的水体,监测的方法以及目的是根据不同水体情况决定的,监测的内容是不同水体所确定的部分监测标准。
1.1分析水质监测的指标水质监测指标的主要作用是评价不同水体质量的参数,通过这些特定的参数就能够有效地将不同水体进行分类。
通常来说,水质监测指标根据不同的性质,能够将其划分为化学、生物以及物理等三种不同的指标,这只是将其大致划分,如果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其划分的种类将更多。
不仅如此,对于不同的水质监测指标也有相对应监测标准以及检验方法。
1.2分析水质监测的技术根据水质监测指标的划分来看,水质监测也具备独特的技术以及方法。
通常来说,水质监测参照的标准不同,监测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
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摘要】在水质检测工作中,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展开讨论。
我们需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都按规定操作。
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也是关键,设备要符合检测要求并具有高精度。
定期维护与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优化样本处理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总结回顾当前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标准化操作流程、检测设备、维护、校准、样本处理、人员培训、管理、回顾、展望、提高水质检测结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质检测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在实际水质监测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因素,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探究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水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性能不稳定、样本处理方法不恰当以及人员培训水平不够等方面。
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定期维护与校准、优化样本处理方法以及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正文2.1 标准化操作流程标准化操作流程是保证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对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要确保在进行水质检测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
这包括准备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样品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标准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错误而导致结果的误差。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作者:金建华都雪晨李翠华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10期摘要:文章分析了三类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有机碳控制指标、磷控制指标以及综合控制指标,同时论述了不同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认为常规处理工艺难以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改善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关键词: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深度处理生物稳定的饮用水是指在供水管网中不会引起大肠杆菌等异氧菌再生长的饮用水。
即使供水管网内保留有一定量的余氯,只要有机营养物质存在,细菌仍然可能生长繁殖使管网水受到二次污染。
因此,供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1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大类:(1)有机碳控制指标:包括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
(2)磷控制指标:生物可利用磷(MAP)。
(3)综合控制指标:包括细菌生长潜力(BGP)和AOC-T DWMS体系。
1.1 有机碳控制指标BDOC是指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中可被细菌降解或合成细胞体的部分,是细菌生长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目前BDOC多采用悬浮生长法测定,先将待测水样经膜过滤,然后接种原水中的混合菌种,在20℃条件下培养28天,培养前后DOC(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值即为BDOC。
Volk[1]等发现当饮用水中BDOC在0.15~0.20mg/L时具有生物稳定性。
马建薇[2]通过对东北某市供水管网进行实际水质检测得出,当BDOCAOC是指BDOC中可直接同化成微生物体的部分。
其测定方法如下:在待测水样中接种特殊菌种,通过平板计数,测定其生长稳定期细菌数,再比较该细菌在标准待测物乙酸碳中稳定期的细菌数即可求得水样中AOC浓度。
Van der Kooij[3]发现,出厂水中AOC与管网水中异样菌的几何平均值显著相关,当AOC1.2 磷控制指标对于大多数微生物而言,其生长所需要的碳、氮、磷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浅谈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摘要: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用水量大增,但水资源质量却存在一定隐患,直接关乎人们生活水平及身体健康,只有对水质进行严格检测,才能保障人们生命安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探讨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有效策略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对于饮用水标准而言,如何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其饮用水达到可饮用标准;其次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带了不少污染和破坏,引起了不少水域污染,严重影响水质使用。
1.水质检测的目的分析众所周知,绝对干净的水源是不存在的,水质检测的目的就是把水中的微粒、细菌和污染物比值保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同时保证人体能够正常饮用的水资源质量,不会存在感染,疾病等问题。
同时也要用到水质监测的手段,水质监测的对象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未曾被污染的自然水,也包括江、河、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等,同时还包括工业污染废水排放净化等等;水质监测项目主要从污染物的指标与种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水质的综合指标,包括水质的温度、颜色、浊度、PH 值、悬浮物等等,另一种就是水中包含如酚、铅、钾等有害物质。
水质监测的两类标准同样适用于水质检测,能够客观地评价出当前水域的状况,同时还能判断出江河湖泊水质具体污染情况,但是具体评价江河湖泊水质的质量时,还要借助相应的科学仪器器材,采取相应的水质样本,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检测。
相比较与上述所说的江河湖泊水,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而言,显然是后者与日常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是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之一,同时水质检测的手段必不可少,只有健康可饮用的水源,才是人体所能需要的[1]。
同时环境的污染和好坏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水质好坏,水质监测和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需要的生活用水,更应用于随时监测环境,起到保护和监测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大量有效的数据来源。
浅谈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
浅谈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摘要:饮用水的水质污染,尤其是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滋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水中的有机物。
本文主要基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展开论述,论述了有机物的危害性,以及生物稳定性的若干概念。
进而针对饮用水细菌生长的机制,并由此引出:“生物稳定性,是保证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条件”的结论。
于此,阐述了几种常见净水工艺,其中注重阐述了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两种净水效果良好的工艺。
关键词: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净水工艺有机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随之产生的水资源问题,也越发突出。
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入江河之中,造成城市水质下降,饮用水净水难度加剧,水质质量标准的下降,引发了比较突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对于饮用水而言,其净水工艺的效果,在于水质有机物的稳定性和工艺本身的技术两个方面。
于是,在实际的水质净化过程中,要基于这两个方面,进行水质的净化工作,以实现高质量的水质净化。
同时,现阶段的净化工艺,在于有机物的除去,以破坏水中细菌生长的条件,进而达到净水的效果。
1、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综述饮用水的有机物大致分为天然有机物和人工结成有机物两种。
天然有机物是自然下的代谢物,主要包括动植物的废弃物、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分解物等。
而人工合成有机物是饮用水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其中的工业废水、农药、生活废弃物等,都造成大量的有机物产生。
于是,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越发复杂,这就加大了净水工作的难度,尤其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机物,是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1.1 有机物的危害性饮用水对于水质的各项指标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于水质中的有机物控制,是衡量水质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实际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增加了人类患癌症等病症的可能性。
(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比较复杂,部分工业废弃物下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其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可能引发人类癌症病的产生,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第6章 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
饮用水中微生物的再生长的危害
• 给水管网中细菌的重新生长和繁殖能引起 许多不良后果,包括微生物代谢引起的管 网腐蚀、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嗅 味和颜色的产生等。 • 国内外均有报道在给水管道生物膜检测到 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 国内因供水二次污染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 爆发流行屡有发生。
国内外管网生物膜生长1
• Allen等发现在美国各个水厂的配水管网管壁中都 有很大数量的球状菌、杆状藻、丝状菌和藻类。 • Joseph O. Falkinham III等人在管网生物膜样中检 出了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平均数量为 600 cfu/cm2。 • Park 等人对Scotland东北部的给水管网进行分析, 在铸铁管内部发现了Helicobacter的存在,这是给 水管网中首次发现这种细菌。
饮用水氯消毒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关系饮用水氯消毒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第第22部分部分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王丽花等对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去效率在1457如果工艺运行管理得当水温较高进水浓度高时去除率能达到40以上因此强化常规处理以综合提高饮用水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其它影响因素3-4
• 3 余氯 目前,在各个水厂中,出厂水通过加氯或氯胺消毒并保持管网中一 定的余氯以控制细菌生长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氯或氯胺消毒的机 理是破坏细胞膜、酶系统和蛋白质。但是,经验已表明并不能完 全依赖自有余氯的维持来防止细菌的生长。部分在氯消毒过程中 受伤的细菌在管网中能自我修复并重新生长。 • 4 流速 管网中水的流速可能以几种方式影响管壁上细菌的生长。增加流 速可以将更多的营养基质带到管壁生物膜处,同时也增加了氯量 和对管壁生物膜的冲刷作用,死水区由于没有氯,往往导致微生 物生长、水质恶化,水流骤开骤停能使管壁生物膜冲刷下来,水 流中细菌量急剧上升。Donlan和Pipes的研究显示流速对于生物 膜计数是负相关关系。
试析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试析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用水量日益增加,而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的地表、地下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
相关机构应做好水质检测与评价等相关工作,为民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引言水质检测,即借助检测设备,检测、分析水的成分、污染度、变化趋势,以及综合判断水质状况的实践操作过程,属于水资源提取、分配、处理、供应中的重要一环,是确保饮用水质量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关键性环节,密切关系着居民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所以,提升饮用水的水质检测能力,是维护饮用水安全的基本措施,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客观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水质检测能力中的不足和问题,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模式,确保各地区的水质检测与实际状况相符合,获取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1水质检测概述1.1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水质检测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看、闻、查等手段,对水的水质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保证用水水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行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各类废水的不合理排放,水中的大量污染物质开始侵害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有关部门因此制定了水资源的水质标准,并对水质进行检测的完备方法进行不断研究,水质检测技术和手段由此诞生。
相关部门通过使用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对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试验和系统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详尽的记录和分析,从而确保水质的安全保障工作能够长期保持科学高效的运转状态,为优质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1.2水质检测的目的水质检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对饮用水资源进行充分的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源的安全健康;通过对水质进行毒害物的浓度、酸碱度、浑浊度以及水源成分等方面的详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处理后进行排放的各类废水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摘要:水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环境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影响水质检测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完善的水质检测方案,严格控制各工作环节,提高水质检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关键词:稳定性;准确性;水质检测1水质检测的意义和目标生活饮用水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若水源水质受到污染,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80%的人类疾病与水质污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缺乏清洁的饮用水而造成死亡人数达1240万。
饮用水安全足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水质检测是保障水体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水资源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让水资源进一步得到过滤,保障水体安全都依靠水质检测人员工作的进行。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指标可以将水质检测工作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能够充分反映水质情况的综合指标,如:水质的温度、酸碱度、浑浊度、色度、悬浮物以及含氧量等;其二,水中含有的有毒物质。
水质检测目标是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充分了解水质的实际污染情况之后,运用相应的设备对污染物进行数据检测,然后将得出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找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掌握水质变化的方向,提高水质检测的质量,使水质检测的结果同时具备准确性和稳定性。
2干扰水质检测的因素(1)来源因素:不同来源的水需要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如果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将水样品的来源搞混搞错,则会影响水质检测的结果。
(2)类别因素:在进行水质检测时,检测人员需根据水的来源将其分类,再按照具体的分类确定检测的方法,制定相关检测方案,如果检测人员未能就水质的类别以及各种水质间的差别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就会使水质检测出现误差。
(3)检测过程:水质检测需要经历一个系统专业的过程,检测程序较多,从水质样品的采集、运输、送检、保存直至检测,如果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受到影响。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摘要:通过水质检测,可以准确检测水体中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和趋势,为水质评价和污染控制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但是,影响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较多。
本文分析了水质检测的意义,提出了提高水质检测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措施l 概述水作为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十分重视,这对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水质检测可为水质评估和水污染控制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这表明其重要性。
然而,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迫切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理。
因此,本文对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水质检测的意义水质检测可以为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重要的基础,同时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对纯净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水质的检测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安全的水资源,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很有必要对水质进行检测。
水质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最关键的,水质检测可以通过水体污染物的检测,有效监督水体污染,及时进行管理和管理。
保证了水体的质量,为提高水资源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保障。
同时,它也在潜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1 检测方法由于水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不可控性,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对水质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影响。
例如,相同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不同的水质,或者在统一区域中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水质。
测试结果各不相同,甚至一些测试数据也会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测试水质时,必须根据水质检测的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以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
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进而使地表水出现严重的污染现象,这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人们使用的自来水安全,所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显得比较重要。
本文就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种各样的工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水的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工业用水的增加也使水质带来了一些污染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关注,但是当前对水质检测准确性的判断方法过于简单,即就是简单的以标准为参照,只对某一项单一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这种判断方法不严谨,不能全面的对水质进行检测。
故而本文将对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能够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措施,进而确保水质的安全。
1、水质检测概述水质检测是为了保证水处理的正确运行,保证水源的不被污染,因此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相关常用水的检测,如地表水、地下水,以保证日常饮用水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水质的检测,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观测并记录水体中不用物质的指标数值,然后与规定的标准相比,来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水体的质量。
一般来说,水质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三类:物理指标(如浊度、温度等)、化学指标(如酸碱度等)和生物指标(如微生物等)。
而根据水体的不同用途,设置的检测指标和参考的指标标准都会不同。
例如,在对居民饮用水检测时,检测方法依据GB/T5750.13中的相关规定,检测指标多达106项。
通常根据检测指标内容的不同,所应用的检测分析技术也不同,其检测技术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类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法、色谱法(气相和液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现代先进的检测技术,还包括在实验室常用的有重量法、滴定法和分离法等技术。
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摘要:为了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用水安全,一方面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就应该进行严格的水质检测。
首先对水质检验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的三大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之后对怎样进行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两点的提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有效方法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物质。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人们对水物质也越发关注,但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越发严重,水质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对水质的有效检验,不仅能够得知水质的状况,还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但是,在水质的检测过程中,常会因为其他因素造成稳定性与准确性的相对差异,因此,对该方面的解决势在必行。
1 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检测方法的影响。
因水物质的流动特性,故而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因此,检测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其稳定性与准确性进行决定。
在进行水质检查的过程中,不同被检测的水质利用同种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也会有着极大的差异。
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质采取与之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但是这样的方法过于繁琐。
2)仪器操作的影响。
对于水质检测而言,要求员工具备极高的操作水平,并且还需对各项技能掌握娴熟。
除此之外,因检测仪器的流程繁琐,故而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以此来有效降低误差,与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3)检测仪器的影响。
检测水质仪器要具备极高的精准度,在未检测前,首先需对试剂、仪器皿等设备进行清理,过程中的仪器未校正、试剂过期以及仪器故障等,都会对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2 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途径2. 1 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的有效途径1)水质检测点的选择应具有合理性。
检测水质的结果与监测点的选择具有直接关系,不可就近检测或以偏概全的方式,从而对水质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确定检测点时应确定环境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是否开采以及污染物渗透分布情况等。
探讨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相关因素
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水质的采 用、运输、保存及检测,能够保证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 定性。 1.3 水质采样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水质检测需要进行多次检测才能够完成, 需要多次对水源进行采样,因此,需要合理的设计水质采样 的频率,若频率过高,则极易污染水体并破坏水体结构,若 频率过低也会导致水质检测工作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与 价值 [2]。 2 提高饮用水水质检测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2.1 科学选择监测点
在进行水质监测点选择时,监测点水质需具有代表性, 要综合考虑水质检测地区的环境状况及水体污染状况,从实 际情况出发,科学地选择水质监测点。而对于饮用水而言, 现阶段我国的饮用水多来自于地下水,而地下水的污染往往 呈现的是块状污染。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我国环境污染严 重,地下水资源也遭到了破坏。因此,在设置水质监测点时, 不仅需要在水流的平行方向设置监测点,还需要在水流的垂 直上方设置监测点,优先选择靠近渗透度比较小的蓄水层。 2.2 合理设置采样频率
数据分析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是保障水质检测工作质量 的基础,我国水质检测相关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 与处理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切实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 能够促使水质检测数据与真实水质数据相符。在对水质检测 数据分析与整理时,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好数据的审计、审核 与整理。①从数据审计工作的角度分析,在进行数据审计工 作前,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包括水体内含磷物质的 分类、含氮物质的分类、有害金属物质的分类及 pH 值等, 随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记录。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 按照收集数据的顺序依次进行数据记录,避免数据混乱的现 象,从而保证数据计算与记录的准确性。②从数据审核工作 的角度分析,需要将计算好的数据交予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主要是根据水质检测的计算数据判断水质的情况,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③从整理工作的角度分析,整理工 作主要是对审核后的水质数据情况进行整理,其主要目的是 便于后续工作人员的查询与管理,从而提高对水质检测管理 的控制能力。 2.4 做好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专题四:饮用水生物化学稳定性
3. 臭氧氧化 能提高AOC浓度,是不利因素。主要产物以羧 酸基为主。 原因:臭氧的强氧化能力,可将一部分有机物 彻底分解,同时将部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氧化 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提高了有机物的可 生化性。原水臭氧化后,分子量1000-3000有机 物增加了13.5%,10000-100000增加了9.7%,其 他区间则减少,大于100000减少最多。
自来水中细菌的生长(再生长)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厂水中含有较多的细菌进入管网而引起自 来水中细菌的增加; 另一种是由管网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自来水中 细菌的增加。而在出厂水正常消毒的情况下,后者是引起 自来水中细菌生长的主要途径。
二、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温度和降雨)
氮:
指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氨是自养菌的给电子体,能促进细菌的生长;还会 消耗水中的余氯;但氨对大肠菌群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 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能促进异养菌生长。
碳:
异养菌能利用有机碳进行同化和异化作用。 水中的有机碳主要由生物腐烂分解而成,包括腐殖质、 富里酸、多聚糖、蛋白质、羧基酸等。
量的有机物。但实际运行证明如果常规处理得当,对AOC有一定 的甚至较高的去除效果。这是因为絮体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 卷 扫或网捕而去除一部分低分子量有机物。因此强化常规处理以 综合提高饮用水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讨论2:某厂活性炭连续两年对AOC去除率 为31%~65%,且秋季最高?
活性炭去除机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尽管1~2mg/L的自由氯能使管壁生物膜上细菌数下降两 个数量级,但生物膜上细菌数仍高达104cfu/c,氯胺在 3~4mg/L也难以控制铁管中生物膜的生长。但有一些研 究表明:采用氯胺消毒的管网水比采用自由氯消毒的管网 水大肠杆菌含量低。但是,加氯量过高会引起氯化消毒副 产物的生成,使饮用水中的“三致”物质增加,对人体健康 造成威胁。因此,单靠增加余氯来控制管网中细菌生长以 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显然是不可取的。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5篇)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岑松镇饮用水源保护制度为进一步加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第一条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
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六条供水管理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七条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____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八条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第九条出现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责令排污单位停止生产和消除污染,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