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经典名著,杜慎卿在这部小说中是一个立足贫贱中的智者,他的人物性格特点非常多样。
杜慎卿是一个忠厚而有礼貌的人。
他身处政治舆论上复杂的环境,但他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待别人的态度,一直都是忠实而有礼貌的。
他一直都担任着学术界的参谋,在争斗中反复出其不意,与同伴们一起行动,都显示出他的忠厚而有礼貌的品质。
杜慎卿是一位勤奋和求知欲旺盛的人,他有渊博的学识,在人物关系上有着深刻的思考力,并且他的求知欲极强,他曾经为了留学旅行到西方,甚至曾一度尝试在事业上进行挑战,但他都毅然做出了决定,继续努力求学。
杜慎卿是一个勇敢而有见解的人。
他在许多政治事件中,都能清晰地看到其背后的小道理,而他也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看法,百闻不如一见一说,他一路前行,勇敢地直面眼前的困难,面对无奈,他依然义无反顾,即便有时候也会失败。
杜慎卿也是一个睿智而理性的人,他的判断经常准确无误,从小事到大事,他都能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且他往往有一种深沉的理性,遇到重大决定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以冷静的心境,维持理智的思维,把握重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位智者,他有忠厚而有礼貌的品质,勤奋和求知欲旺盛,勇敢而有见解,又能够理性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体现出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智者的特点。
在文艺复兴的时
候,杜慎卿的性格特点特别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所以他在古典文学中被记载下来,被作者们视为一个道德楷模,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智者们优秀品质的体现。
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特点概括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性格特点
杜慎卿性格特点:阿谀奉承、虚伪、沽名钓誉。
故事情节:
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
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
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才艺俱全的人。
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哥。
他的酒量极大,不甚吃菜,别人大嚼大咽,他只拣只笋片和几个樱桃下洒,并且在月上时分,醉舞于牡丹花下,大绣球旁,在俗不可耐的儒林里,他身上散发着一种高雅飘逸的神仙之气。
鲍廷玺向他借银子,他将鲍廷玺推荐给弟弟杜少卿,并告诉鲍廷玺,杜少卿最信任的人是管家王胡子。
王胡子好酒,买通王胡子,王胡子可以在少卿前说好话,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得到银子。
杜慎卿被誉为是才貌双全,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他要做真名士,所以处处都避开一个“俗”字,凡事都要与众不同。
实际上他做的却尽是些俗不可耐的事情,娶妾,访男美,都将他俗人的本质暴露无遗,看来所谓的真名士,也不过是徒有虚名。
— 1 —— 1 —。
杜慎卿的人物形象

杜慎卿的人物形象杜慎卿的人物形象:豪杰带点姑娘气。
作者极笔墨之能事,用一堆食物来衬他的不俗,鲥鱼、樱、笋、软香糕,还有雨水煨的毛尖,都是样样带典的雅致物件。
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的二杜是真名士,然少卿与慎卿又不一样。
少卿是儒家的狂狷,慎卿则是所谓的文士风流。
故事内容:慎卿好男风,“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见他的臭气”。
然其并不属意梨园中人,唯其如此,方每每有不得知己之叹,方每每“对月伤怀,临风洒泪”,方叹老天辜负其“万斛愁肠,一身侠骨”。
季苇萧之所谓风流,不过处处娶亲而已,而慎卿之风流,只愿“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遇得一个知己,同生同死,此方是用情之真也。
慎卿妙论,千古唯汉哀帝禅天下与董贤,独得情之正。
这种话在少卿是万说不出来的。
哀帝并非明君,董贤亦多佞行,唯其让天下纯出乎情,则实在是千古一人,真真正正的不爱江山爱美人。
慎卿论情之语,后人评曰“一迷至此”,唯其迷到这个地步了,方能成就季苇萧的那段“雅耍”。
唯其是真不俗,方能在发现之后,一谑了之。
同人间每好论中国旧小说中的同性恋描述,以我意言之,旧小说中的男风之事,实在以《儒林外史》中此两回最妙,李渔不在其匹,《品花宝鉴》更下之矣。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人物形象
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
首先,他是一个慷慨的人,对待朋友十分仗义,有难便相助。
他崇尚简单惬意的生活,散尽钱财去帮助他人,不计回报。
这种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慷慨仗义的品质极为可贵。
其次,他的性格和行为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在那个利益熏心的时代,他没有像那些伪君子一样戴着虚伪的面具,而是用一颗纯朴善良的心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从不计较得失。
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此外,杜慎卿这个人物也反映出当时官僚主义盛行,上层社会文人虚伪做作的社会环境。
他的形象受到家庭环境和当时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他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本性。
总的来说,杜慎卿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他的形象塑造丰富了《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设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讲述的是杜慎卿的故事,他为一个礼仪之乡的学者,又是一个微末的小官。
杜慎卿不但拥有极高的写作才能,还能将其他学者的著作引入并进行修改。
他凭借自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清晰的把握问题而著称,他以崇高的仪表和清纯的心灵而得到人们的尊敬。
杜慎卿的性格充满端正和尊严,他注重言行一致,尊重他人,仁慈而又不失优雅,并且严格按照儒家思想和行为规范来表现。
杜慎卿深知文明的重要性,他热爱国家,重视社会公德,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坚守老乡的家训,时刻注重礼节的尊重与和谐的处世,以此改变身边的环境。
杜慎卿是一个非常有温度和智慧的人。
他有务实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能将事情办好,也可以冷静的分析问题。
他有极大的耐心,虽然他很忙,但他总能找到时间,来帮助身边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
此外,杜慎卿也是一个谨慎和节俭的人,他尊重每一份劳动,他的经济理财态度也很坚定,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都认真负责,不轻易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而是播下温情的种子。
总之,杜慎卿除了朴实上进,知识渊博,仁慈和谐,智慧而勤奋之外,他又具有从容而坚定,节俭朴实,讲究仪表和道义等人格特点。
他是一个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一个以智慧和勤奋改变凡尘世界的传奇人物。
- 1 -。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杜慎卿,为《儒林外史》中的一名重要人物,他为人可亲、乐观、谦虚,有著清正廉洁的品质,并且深得青年学子的喜爱。
他行事审慎,极力维护,心思缜密,无不经过仔细思考再行动,即使流散在大唐宫廷内侍候了孙少安,也从不拍马屁、拔河,一心想的就是朝廷的利益和官吏的公平,多次劳苦终成佳绩。
他有人格信仰,厌恶贪婪,重视正直,他只愿有一份家国的事业继续在世,以促进权力的正当审查,表示反对的是形式主义与不正当的影响,竭力争取执政权客观地看待民众利益。
他乐毅而刚,意志坚毅,做事一以贯之,对事毫不苟同而能果断,常常通过自己的亲自行动斩断两难思想和状况,令宫廷里的恶人顾此失彼,使他们无从下手。
与他同榻“少安洞”的正式人士,伍贻信,吕叔湘,慕容俊一起构成了一个立志保护家国治理体系,与助孙少安谋益实业的勇猛战士。
同时,他又不失复杂的朝宗室的游戏,对这个时期政治乱象的洞悉和平衡,无私而诚实,让他成为“廉贞君子”的形象头面。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在中国文学史中,清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许多优秀的人物定义了《儒林外史》的水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杜慎卿。
杜慎卿是一位有利用价值的人物,在小说中不仅身先士卒,而且以自己有形无形的影响力左右着整个小说的发展。
本文以《儒林外史》中杜慎卿为人物,从其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来分析他的性格。
首先,杜慎卿是一个士气高昂的节约型的人物。
他的节约精神可以从他的行为中看出,在练兵的过程中,他要求士兵精打细算,节约每一滴水每一根火柴。
此外,他还乐于承担责任,在小说中,他担负起了改革社会的责任,提出一系列“倡导”,激励人们积极努力,积极创新,积极发展,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其次,杜慎卿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物。
虽然他已经年老体衰,但他仍然充满热情,抱负有壮志。
他从不怕困难,勇于承担责任,不惜以生命为强国建设之道。
此外,他殷勤关怀青年一代,经常召开“起儒集”,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志青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最后,杜慎卿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物。
他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始终保持冷静,不畏惧权势,总是以自己的行为把握着局势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小说中的多个困境,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杜慎卿是一个有抱负、节省、有责任心的人物,他在《儒林外史》中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精神,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贤良淳朴,廉洁奋发的良师,杜慎卿的
形象深深地铭刻在读者的心中,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面旌旗。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题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姓名:张烁学号:100101312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吕贤平所在学校: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06 月20 日目录一、傲慢的名士。
(3)二、优雅的名士。
(4)三、虚伪的名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张烁(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摘要《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
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
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
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杜慎卿;名士;傲慢;优雅;虚伪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
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
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
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
”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
“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儒林外史杜慎卿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杜慎卿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位有着才华、勤奋和聪明的男子,他在书中扮演了一个非常伟大的角色。
杜慎卿出生于元末明初,家庭背景普通,他只有一位亲生父母,却拥有着优秀的教育素养。
他自小受到严格的学习教育,从小就对儒家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将儒家理论彻底的理解和使用。
他也曾在北郊考取过科举,但因为他的家庭背景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此后,杜慎卿开始了他的学术之路,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他精心研究了儒家学说,又写作了一部叫《儒林外史》的书,里面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他的努力获得了国家的赏识,最终被封为“外史”,成为当时皇室最高的学者之一。
杜慎卿活跃在当时的学术界,他不仅深入研究儒家学说,而且还关注实践,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事务,他主张改革,并且为时任皇帝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他还曾多次参与文学讨论会,与诸多知名学者交流学术思想。
杜慎卿有着渊博的学识,他也是一位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他从不屈从于时代的流行观点,而是坚持自己的立
场,他的作品《儒林外史》为当时的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让杜慎卿被世人永远铭记。
总之,杜慎卿是一位拥有卓越才华、精于学术、又关注实践的人,他虽然出身普通,但经过努力和付出,终成大器,他的学识和道德令人敬佩,他的精神也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杜慎卿是明末清初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他被誉为“千古好英雄”,被尊为典型的“性情出众,品行高贵”的文人英雄。
杜慎卿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德行高尚,智慧可爱,乐奉公,极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杜慎卿作为小说《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拥有诸多强烈、独特的人物性格特征。
首先,他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细心谨慎,无论是工作还是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做到事必躬亲,而且要求完美无缺,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其次,他是一位勇敢的人,不仅敢于冒险,而且勇敢地面对困难,遇到危险时也不离枝怯步退缩,时常站出来保护同胞,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贞不渝”。
此外,杜慎卿也是一位拥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人,他不畏惧挫折和困难,而是在受到伤害、打击甚至挫败时,仍然勤奋工作,毅力顽强,永不言败。
再者,他拥有崇高的品德和拿手的智慧,他以心智稳健、德行高尚、乐奉公、意志坚定、热心于公共事业等等卓越的品质,赢得了读者的尊敬和崇敬,使他在他人心目中以雄姿出众的形象永存。
总之,杜慎卿的性格丰满而具有坚贞的精神,他的精神也为当今的年轻人提供了像样的榜样。
他不仅是安室适庆的读者心中的英雄,更是小说中一个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人物,值得我们学习、钦佩与敬仰。
- 1 -。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记载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官僚杜慎卿的生平,杜慎卿作为一位廉洁精湛的政治家和学者,在当时的政界中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谋士。
杜慎卿有着许多出色的性格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显著的表现。
首先,杜慎卿有勤奋好学的性格,他总是勤于学习,不仅去听高僧的正法,而且对汉语书法也颇有精通。
他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精通多种学术,如经书、史书、书法等,深入探究其中的宇宙观、人生观等思想内容。
此外,他也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古典文献,深入研究,经常把学习的结果写成诗文来表现,引起了许多同僚高度的赞赏。
其次,杜慎卿有廉洁孝顺的性格,他严格遵守家规家训,尊重父母,向父母表示了孝心,他的行为也受到了众人的称赞,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品德优点。
他从不把自己的权力用来滥用,始终保持廉洁的态度,不接受赃物,也不拿着官职要求免费。
此外,他坚持守信,对一切事物都尽心尽责,在朋友、同事和官场上,也都有良好的信誉。
再次,杜慎卿有严谨实事求是的性格,他把判断问题的依据放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以实际出发,不受情绪、家乡等的影响。
他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轻易改变结论,对待自己的人和事总是以实际出发,不会瞻前顾后,动辄宽大让步。
最后,杜慎卿有宽容大度的性格,他以高尚的品德赢得了许多的朋友,他的友善、宽容大度从不出现任何种族歧视或任何形式的排斥行为,他乐于宽恕他人的过失,总是尽可能去帮助身边的朋友。
总之,杜慎卿是一个廉洁精湛、勤奋好学、严谨实事求是、廉洁孝顺、宽容大度的杰出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谋士,今天仍然深受人们的尊敬。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中主要描绘了杜慎卿和鲍廷玺两个人物形象。
杜慎卿是位表里不一的假名士,他自称有歧视女性的性情,但却托媒婆为自己纳妾。
当季苇萧有意耍他,骗他到神乐观寻找"美男"时,他见到的是肥胖油腻的来霞士。
杜慎卿虽然有些虚伪,但他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豪爽和大方。
他向鲍廷玺推荐了他的堂弟杜少卿,并告诉他让杜少卿慷慨解囊的方法要领,成功将"祸水东引"。
鲍廷玺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他没有资金,为了寻求杜慎卿的帮助,决定每日为他效劳,直到让他过意不去,然后借他几百两银子。
他在杜府与杜少卿的接触中,发现杜少卿是个有情有义、豪气大方之人,对杜少卿产生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儒林外史杜慎卿的主要事迹概括

儒林外史杜慎卿的主要事迹概括
摘要:
1.杜慎卿的人物形象和才华
2.杜慎卿与季恬逸、诸葛天申、萧金铉的交往
3.杜慎卿的败家与养家之道
4.杜慎卿的言谈举止与生活习惯
正文:
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位极富才华的人物,他的才华堪比三国时期的曹植和西晋文学家潘岳。
在故事中,季恬逸、诸葛天申、萧金铉三人在寺院闲游时遇到了杜慎卿,被他的才华和美貌所折服。
杜慎卿不仅是一位才子,他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也与众不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杜慎卿才貌出众,但他并非只是一个风流才子。
相反,他非常擅长养家。
他不仅善于管理家产,而且还极会节省,不该花的银子绝对不花。
这与他善于败家的兄弟杜少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慎卿与季恬逸、诸葛天申、萧金铉的交往,展现了他独特的人际交往能力。
他善于与人沟通,言谈举止得体,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在故事中,萧金铉曾评价他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杜慎卿的敬意,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位极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在这部作品中,杜少卿是一个极具特色和魅力的人物形象。
杜少卿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极高的门第和财富。
然而,他却与一般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
他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
在那个“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时代,读书人的目标往往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进而飞黄腾达。
但杜少卿却视科举如粪土,他公然宣称:“这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种对科举制度的否定态度,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
杜少卿的豪爽大方也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挥金如土,毫不吝啬。
当他听到有人说他的朋友娄焕文没钱治病时,立刻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人送去。
他对那些贫穷的文人也极为慷慨,经常资助他们。
有人向他借钱,他也从不拒绝,甚至有人骗他的钱,他也毫不在意。
他的这种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金钱的淡薄态度。
他认为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用来帮助他人才能体现其价值。
杜少卿还是一个尊重女性、追求平等的人。
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到诸多礼教的束缚和歧视。
但杜少卿却敢于冲破这种传统观念。
他反对纳妾,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他的妻子病重,他亲自侍奉汤药,毫无怨言。
当他看到沈琼枝不甘为妾,逃出家门,他不仅没有指责她的“越礼”行为,反而对她的勇气和才华表示赞赏,并给予帮助。
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平等观念,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杜少卿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他不遵守封建的礼法,不拘小节。
在祭祀祖先时,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遵循那些繁琐的规矩。
他穿着随意,与朋友在街头喝酒聊天,丝毫不顾及他人的眼光。
他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和冲击。
然而,杜少卿也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
儒林外史杜慎卿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性格特点
杜慎卿,说起来让人想起儒家文学中不朽的传奇精神代表,他以极尽节俭焦慎
的性情著称,令众多的读者们咽口水。
他的性格同样值得一提,在讲述他的很多故事中都能得以体现出来。
杜慎卿的性格十分耿直,有一次他在乡里供养一位孤老,却极尽节俭,他大多
数仅仅只是用穷人最常见的豆米代替糯米,以此来既品牌贫穷又体贴穷老。
他务实而诚实,嘴上口头禅上是“大家共勉”,做事上究竟把钱省到家里,都是他非常亲自走去把老人根据需求找医生拿药,却不曾分出毫厘过多的费用来。
一如其前,杜慎卿的擅长也在于建筑,他作为当时的施工队长,不仅精通建筑
工程,也非常擅长现实实践中的处置。
他极尽节俭,在施工当中统治着一些小细节,以此来避免损失。
如此耿直无私的态度,也引人赞叹,这也是他一直被大家传颂许多年的原因。
杜慎卿虽然能够适时的说话,却始终不改本色,这种自我节制的性格,让他的
优秀为无数读者所折服。
他深深体会到,建筑应该贴合社会秩序,能够构建功能的就是建筑的理想形态。
他特别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尽可能优先考虑人们的实际需要,常常将建筑的外观放到社会需求的重要位置。
从性格上看,杜慎卿无私耿直,用行动展现了他节俭焦慎的特点。
他在建筑领
域取得了不朽的佳绩,在施工当中又极力节约,性格彰显人格魅力,深受人瞩目。
他的建筑始终遵从社会需求,用节俭著称,这样一个传奇性格,将永远深深影响着儒家文学传奇的故事。
用高雅的外表包裹猥琐评价杜慎卿的事例的三个事例

用高雅的外表包裹猥琐评价杜慎卿的事例的三个事例《儒林外史》之杜慎卿|牛柯佳在《儒林外史中》的名士群里,杜慎卿也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他似乎什么都有,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大把的银子等等,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
我用了三个词来概括他,傲慢、优雅、虚伪。
首先是傲慢,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名士风度,在二十九回中,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不在家,“一直到三日,才见到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是不屑于去拜见的。
而在30回中,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大六上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撒满了,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
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是优雅,他的出场像极了一位美男子,“穿着莺背色的夹纱直缀,手摇诗扇,脚踏丝履,面如薄粉,眼若点漆,温恭尔雅。
甚至韦四太爷说他还“带些姑娘气”,他平日里很注意梳妆打扮,季苇萧骗他去看美男子,杜慎卿便“次早起来,洗脸,擦肥皂,换了一套新衣服,遍身多薰了香”,在雨花台“杜慎卿到了亭子跟前,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徘徊了大半天。
”可见他是一位很优雅的美男子了。
最后是虚伪,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士,就要处处避开“俗”字,杜慎卿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士,我觉得他是一个带点做作,带点虚伪的名士。
主要体现在娶妾和金钱两方面,在后面的三十一回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杜慎卿为人外宽内紧,娄太爷临终时嘱咐杜少卿:“你家慎卿相公,也不是什么厚道人”,“不是什么厚道人”便是作者借娄太爷之口对杜慎卿的评价了。
杜慎卿好像什么也看不上,什么他都讨厌。
他喜欢女色,却把看王姑娘的计划也推迟了;他喜欢登山临水,但山水也解不了内心的烦恼;他喜欢听唱戏唱曲,但听久了,也觉得烦杂的很。
他讨厌他身边的俗物,但上了季苇萧的当之后,他只能承认他的事“还做得不俗”,他讨厌郭铁笔的虚伪,却又说:“亏他访得的确。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法学家、文学家和知识分子杜慎卿的故事。
他活跃在明朝初期,为维护朱家宗业而努力,也为改革新的礼制和政策作出了努力,他的行为深深的影响着许多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因此,在《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人物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我们可以体会到的中国历史的精华之一。
在《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孝顺的子孙君主,他对朱家宗业表示敬仰和尊重。
他忠心耿耿,以朱家宗业为重,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一生都在维护朱家宗业,受到朱家宗业的尊重和敬仰。
同时,杜慎卿也有着坚韧不拔、干劲十足的性格,他在明朝经历过多次改革,在政治上他不灰心,即使碰到失败,他也勇于承认错误,坚决改正,再次尝试,最终成功地改革了明朝的政治机构和文化制度。
杜慎卿也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他在政治上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计策能力,他精明干练,不畏惧挑战。
他具有一种文化自觉,会坚持历史的传统文化,同时加以创新,他认为改革不能违背传统,而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他在治国上有着“宽容、全面、平衡”的政治思想,他坚持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注重文化升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杜慎卿的文学才能也十分出色,他的词句中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性,他的文章曾被称为“千古之珍”,在文学上他非常优秀,他的文学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文学史上他得到了比较高的地位。
总之,杜慎卿是《儒林外史》中非常优秀的一个人物,他因其崇尚传统、鼓励创新、坚持“民本”改革、以及文学才华等特点而得以长盛不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笔。
《儒林外史》中杜慎卿人物形象探究

《儒林外史》中杜慎卿人物形象探究摘要《儒林外史》代表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优秀水平,杜慎卿是作品其中一个角色。
该作品流传至今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学者都曾对作品内容和人物角色进行分析。
笔者也结合文献资料对杜慎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成因和意义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本文经过对该人物形象的探究,认为杜慎卿是一个高雅的文人,他的形象有真假两面。
他出身于富贵家庭,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有较强的虚荣心,自我认同感高。
他的形象受到家庭环境和当时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他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本性,能够与那些因极力追逐功名富贵导致人性被腐化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慎卿这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丰富的的人物形象设置,也反映出当时官僚主义盛行,上层社会文人虚伪做作的社会环境,升华作品主题,使作品更有价值。
关键词:《儒林外史》;杜慎卿;人物形象一、绪论《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经典的讽刺小说,代表着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创新性地开创了通过小说的形式直接对现实生活进行评价的先河。
全书由五十六回组成,吴敬梓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作者是以写实主义的形式描绘了各类人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可以说这部小说为读者展示的是封建社会的社会风俗,更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读之总会使读者对生活在科举制度阴影下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产生深刻的思考。
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故事了解书中大多数人的人性被腐蚀的原因和具体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到当时官吏治理的腐败和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与随波逐流的大多数人物相比,那些仍能够坚持自我、坚守人性的少数人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因如此,这部作品至今在文坛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思想的解体。
直到今天,作品的文本内容和一众人物形象仍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作品所蕴藏的深层思想经过时间的沉淀也被层层剖析呈现在大众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师:***所在学校: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06 月20 日目录一、傲慢的名士。
(3)二、优雅的名士。
(4)三、虚伪的名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张烁(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摘要《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
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
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
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杜慎卿;名士;傲慢;优雅;虚伪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
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
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
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
”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
“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初次见萧金铉三人时,他“忽然翻出一首诗来,便是萧金铉前日在乌龙潭春游之作,杜慎卿看了,点一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
便问道:‘这是萧先生大笔?’萧金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
’杜慎卿道:‘汝不见怪,小弟又一句盲瞽之言。
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可怜。
岂非加意做出来的?但上一句诗,只要添一个字,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便是《贺新凉》中间一句好词,如今先生把它做了诗,下面有强对了一句,便觉索然了。
’几句话把萧金铉说得透身冰冷。
”萧金铉原以为对方会敷衍两句恭维话的,谁知道竟是这样不冷不热的讽刺挖苦,难怪他要“透身冰冷”了。
然而,敢于这样在人前尖锐地数落起他人的诗作,也确实体现了杜慎卿的张狂得不同寻常。
金东崖把自己纂的《四书讲章》送来请教。
杜慎卿在金走后,“鼻子里冷笑了一声,向大小厮说道:‘一个当书办的人都跑了回来讲究《四书》,圣贤可是这样的人讲的!’门第清贵而又才貌双全,难怪杜慎卿如此傲慢了。
诸葛天申恭维他是二十七府州县诗赋首卷,他不但不自谦几句,反而顺势说:“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草草塞责”略不经意已经是二十七府州县首卷,若是认真对付,苦心孤诣,真不知道要写出什么惊天动地之文来!他深以门第家世自负,但若是有人当面恭维他,他又要看不上,要说人家“开口就是纱帽”、“偏生有这些恶谈”。
杜慎卿对历史有时确实有很好的见解,在游玩雨花台岗的时候,他忍不住满腔愁绪,大发议论。
他关于永乐皇帝和方孝孺的评价,虽迥异于平常之论,却断非以成败论人,而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考辨所谓的“夷十族”并不及母党、妻党,更不及门生,肯定“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信着建文软弱,久已弄成一个齐梁世界了!”批评方孝孺“迂而无当”,死守皋门、雉门之辨是书生之见。
而正统文人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是同情方孝孺的而不满永乐帝的,如姚鼐曾说:“成祖天子之富贵,随乎飘风;正学一家之忠孝,光乎日月。
”如此等等,均可见杜慎卿虽目中无人,风流自赏,却确有见识,不同凡俗,特别是他从挑粪桶的农民身上能领略“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更非一般庸俗腐儒能比拟,实属难得。
二、优雅的名士。
杜慎卿不但有一种名士气,孤傲清高,潇洒雍容,韦四太爷说他还“带着些姑娘气”。
一日,他宴请萧、诸葛、季三人赏牡丹,摆上桌的菜肴只是“清清疏疏几个盘子”,杜慎卿开场便说:“我今日把这些俗品都捐了,只是江南鲥鱼、樱、笋,下酒之物,与先生们挥霍清谈。
”酒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点心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拿一盘上来”,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杜慎卿浑身有一种娇气,他虽是“极大地酒量”,但不怎么吃,别人风卷残云一般,他“只拣了几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
等到点心端上来,“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便叫收下去了”,这真是有点豪门深闺的做派。
杜慎卿仿佛更应该生活在《红楼梦》的大家府邸里做一个美貌优雅的仕女。
次日诸葛三人在聚升楼酒馆宴请杜慎卿,这可苦了杜慎卿了,他“不得推辞,只得坐下”,“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弄得“众人不好意思”,后来“拿茶来泡了一碗饭,吃了一会,还吃不完,递与那小小子拿下去吃了。
”这和其他三人“把那酒和饭都吃完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平日里很注意梳妆打扮。
季苇萧骗他去神乐观看美男子,杜慎卿“次早起来,洗脸,擦肥皂,换了一套新衣服,遍身多熏了香”。
在雨花台,“杜慎卿到了亭子跟前,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徘徊了大半日。
”可见他很有些女性的那种顾影自怜的感伤情调。
三、虚伪的名士。
真正的名士都知道,要像一个名士,有一个窍门。
这个窍门就是,处处要避开一个“俗”字,凡事不要与人相同。
杜慎卿就是这样的一个真正的名士,名士也是人,也要吃饭穿衣,也有七情六欲,他要与众不同,便不免带点做作,带点虚伪。
杜慎卿就是这样一个带点做作,带点虚伪的名士。
杜慎卿的虚伪和做作突出表现在娶妾一事上。
他一到南京,真正放在心上,抓紧去办的一件事,就是娶妾。
据他自己说,“这也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
但是,这种话只能骗骗傻子,没有人去相信。
媒婆沈大脚就把大才子的心思摸得很透,所以他一个劲地吹嘘王家姑娘长得如何标志:“姑娘十二分的人才还多着半分。
”不但王家姑娘长得标志,还搭上一个王家姑娘的兄弟:“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装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得过他!也会唱支把曲子,也会串个戏。
”沈大脚给王太太提亲时,极夸鲍家财势,把戏子领班吹成武举。
可是,她给杜慎卿说媒时,就只是强调女方容貌之美。
她知道杜慎卿真正唯一关心的就是这一点。
沈大脚在吹嘘王家姑娘如何标志的同时又顺便奉承了杜慎卿两句:“十七老爷把这件事托了我,我把一个南京城走了大半个,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
”真是句句说到杜慎卿的心坎里。
沈大脚的那张媒婆嘴把杜慎卿的心头说得痒痒的。
他决定第二天就去看一看,他表面上不动声色,装得淡淡的:“既然如此,也罢,你叫他收拾,我明日去看。
”口气并不急,但那张时间表是排得很紧的。
神乐观看美男子耽误了一天,“次日便去看定了妾,下了插定,择三日内过门,便忙着搬河房里娶妾去了。
”明明是为了纵欲取乐以补精神空虚,却偏要装出讨厌妇女的偏激面孔:“我太祖高皇帝云:‘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到他的臭气。
”分明是“寡人好色”,却偏要声称“朋友之情,更甚于男女!”滑头名士季苇萧没有被杜慎卿的话所蒙蔽,所以,他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作弄了这位“朋友之情更甚于男女”的大才子。
季的骗局其实并不高明,但是,由于这位聪明绝顶的“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慕色心切,鬼迷心窍,所以竟确信不疑,大上其当。
神乐观访美一段,以喜剧性的情节轻松明快的笔触,凸显出杜慎卿的好色、无聊和愚蠢。
当那个肥肥胖胖、“头戴道冠、身穿沉香直裰、一副油晃晃的黑脸,两道重眉,一个大鼻子,满脸胡须”的“美男”来道士从楼上下来时,只怕读者也要忍不住笑出声来。
杜慎卿的假意还表现在对于金钱的态度上。
三十一回中,鲍廷玺看他做了“莫愁湖湖亭大会”,用了许多银子,“心里一惊”,暗想:“他这人慷慨,我何不取个便,问他借几百两银子,仍旧团起一个班子来?”鲍怕是想错了,杜慎卿和杜少卿是不一样的,慎卿的钱只花给自己,花在“刀刃上”,花在“物有所值”之处,具体所指就是花在“寻男美”、“莫愁湖湖亭大会”风流扬名之事,以及活动官职进入京城这些事情上。
他是和在他门下效力大半年的鲍廷玺这样说的:“这教班子弄行头,不是数百金作得来的,至少也得千金。
这里无外人,我不瞒你说,我家虽有几千现银子,我却收着不敢动。
为甚么不动?我就在这一两年内要中,中了,那里没有使唤处?我却要留着做着一件事。
而今你弄班子的话,我转说一个人来与你,也只当我帮你一般,你却不可说是我说的。
”这短短几句话真是把杜慎卿的玄机道尽:第一,看后文就知道其实杜少卿也只给了鲍廷玺一百两,“千金”之说是夸大是借口,对于他觉得不值的事情杜慎卿其实是很吝啬的;第二,杜慎卿是那种里子不足,面子无论如何要撑足的人,“这里无外人,我不瞒你说”“我转说一个人来与你,也只当我帮你一般”,这些看似热心慷慨而又真诚善良的话其实很虚伪,甚至可以说是无赖,他自己不愿出银子,把鲍廷玺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杜少卿,还大言不惭地告诉鲍廷玺自己是善良大方的。
他把鲍推给了杜少卿,却又不让鲍说出他这个引路人来。
鲍廷玺临走时,杜慎卿只借给鲍“几两银子”,鲍廷玺数月来,“每日在河房里效劳”,马前马后跟他跑,所得报酬就是这些。
杜慎卿为人外宽内紧,不轻易为他人花钱,吃喝玩乐,可以挥金如土,若是为旁人,一个铜板也要计算一下。
难怪娄太爷临终时嘱咐杜少卿:“你家慎卿相公,也不是什么厚道人。
”“也不是什么厚道人”便是作者借娄太爷之口对杜慎卿所下的评语。
杜慎卿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好像是什么都看不上,什么他都讨厌,什么都不能使他满足。
他喜欢女色,又要去神乐观看美男,原定的看王姑娘的计划也推迟了,可见女色也并未使他满足。
他喜欢登山临水,但山水也解不了内心的烦恼,所以他对季苇萧说:“就登山临水也是勉强”。
他爱听唱戏唱曲,但“偶一听之可也,听久了,也觉嘈嘈杂杂,聒耳得紧。
”他爱作诗,但别人提议要“即席分韵”,他又说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
他讨厌周围的这些俗物,却一步也离不开他们。
他上了“季苇萧这狗头”的大当,却不得不承认他的事“还做得不俗”!他看不上郭铁笔的恭维,却又说“亏他访得的确”。
他努力要摆脱周围的庸俗,但实际做的尽是俗不可耐的事。
一个时代到了回光返照的历史瞬间,像杜慎卿这样有才情的读书人已做不成什么事,最后他只能选择最正轨的道路——科举,选择功名富贵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