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电视内容是由画面和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
解说词的写作要适应声画合一的意境,从构思、行文,到表现形式,这都有别于一般的文体写作。
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解说词应有作用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受众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全靠“看”和“听”来实现。
要完整、准确地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就必须“看”懂和“听”懂。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主要使命是解释、说明、补充图像,开拓图像深度,在电视新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多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或文言词电视新闻具有瞬间性和易逝性,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解说词就要写得通俗易懂,因此要尽量少用书面语言和文言词语。
而要力求做到语言的生活化和口语化,充分吸收群众口语中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
当把书面语言用在电视新闻解说词中“说”给受众听,文化水平不高或没有文化的受众就可能听不懂。
同样文言词语或半文半白的词语,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虽有内涵丰富、表意深刻的特点,但不便于听后马上理解。
因此,在撰写电视新闻解说词时,我们应将这些半文半白的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这类通俗易懂的解说,让受众能理解新闻内容,达到传播的目的。
2.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由于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我们日常的口语习惯。
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
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
如因、能、但等等。
在撰写电视新闻解说词时,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的词。
3.多选用响亮的字眼为了使解说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要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使观众尽可能听得舒服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y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声,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是新闻传媒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不仅涉及到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对主持人主持直播和新闻报导的流畅程度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写出电视新闻稿解说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风格首先,在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过程中,语言应简明扼要,简洁明了,并符合语法规则,不要出现过度使用词汇或长句其他问题,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事件的传递。
同时,为了保证其主持人主持直播及时流畅,速度必须适中、稳定。
词语用语应精简,积极、生动、准确,并注意适度慢放和加速,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件的关键信息。
在遇到重要、关键或紧急的新闻事件时,应注意适度加速,使语速紧凑、内容充实,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稿解说词的结构和内容其次,在新闻稿解说词写作中,要注意结构和内容的统一。
首先,正文应明确和完整而不失核心信息,特别是新闻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其次,要强调新闻的关键点,以及发生的意义和影响,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闻事实的真相和内涵。
三、新闻稿解说词的实用技巧此外,在新闻稿解说词写作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实用技巧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如在语言表述中,应加强情感色彩,阐述新闻意义,让观众产生共鸣,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新闻稿解说词的说话语气上,应从时空、性别、教育水平、心态等角度入手,设计针对性的措词,有效地切入观众的需求点,增强观众接受信息的信心和兴趣。
最后,在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中,特别注意语言规范,尊重事实,保持客观公正。
避免使用极端表述,争议词汇,不合法或冒犯性的内容和语言。
保护新闻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为首要任务。
总之,在电视新闻之中,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可以说是非常关键,不仅涉及到新闻传播的效果,而且对主持人主持直播和新闻报导的流畅程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新闻传媒工作者在写作中,要注重语言表述的简洁明了,内容的全面准确和技巧的巧妙运用,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浅议怎样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
浅议怎样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电视新闻是由画面、解说词和现场音响三部分组成的,三者不可偏废,忽略任何一个部分,电视新闻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闪亮登场,受众对电视声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对于吸引观众,提升新闻的价值越来越重要。
一、开头要抓住人心“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蒋介石政府,正在像一只破船一样地从历史上沉没”。
这是经毛泽东同志修改的《蒋介石政府正在覆没》的新闻开头。
事隔半个多世纪,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深深地启迪。
虽然当时这不是给电视写的解说词,但是这种形象的、比喻式的、起笔不平的新闻写法,对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板。
它的开头,像“爆竹”一样震人心弦,敌人看了为之一惊——蒋家王朝就要覆灭——从而产生大势已去、令敌人心神不安的效果;人民看了为之一喜——消息像迎接革命成功的礼炮,使人产生精神一震,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概。
二、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尽量避免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解说词与画面最明显的“声画两张皮”现象是会议报道,解说词说张三的时候,画面上出的是李四,给人造成文不对题、牛头马面的坏印象。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实践中摸清播音员语速,解决好语速与解说词、画面三者的关系。
播音员播音时,大约每秒钟念三个字,一分钟的时间大约180——200个字。
掌握了这个数据,在写解说词时,就可使画面与解说词的配合在编辑那里得到完美的解决。
好在县市级电视记者往往是摄像与文字写作一肩挑,集摄录、撰稿、编辑于一身。
这对于克服“声画两张皮”现象,解决图象与解说不协调的现象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解说词不是看图说话,要根据“此情此景”做出“以图配文”还是“以文配图”的决定。
一般说来,画面是基础,解说是对画面的深化和补充,解说词就是要补充画面未能表现清楚的地方,深化和升华画面的内容。
对画面不作详尽的描写,画面能说明的,就要惜墨如金。
有时候任何解说都是苍白无力的,画面和同期声已经能够非常直观清楚地说明问题,再高明的解说也是不合时宜的饶舌。
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一、引言在电视转播中,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的乐趣。
因此,解说词的写作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解说词的基本要素解说词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客观性:解说词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
2. 准确性:解说词应该准确传达比赛过程和相关信息。
3. 清晰性:解说词应该简洁明了,不啰嗦。
4. 语言生动:解说词应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加观众的兴趣。
三、解说词的写作技巧1.把握节奏:要根据比赛的节奏和发展,灵活控制解说词的节奏,避免单调和枯燥。
2.情绪表达: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来增加比赛的氛围,但要注意控制好情绪的强度,避免过于夸张。
3.知识储备:要对比赛和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出错或描述不清楚。
4.用词精准: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语,要用词精准明了,让观众一目了然。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解说:不要一直在解说,适当的静默也可以让比赛更生动。
2.避免过多屁股文字:尽量不要在解说词中出现过多的名词解释或繁琐的背景介绍,注意重点突出。
3.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坐着写解说词能更好的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
五、总结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是要具备专业性、客观性和能动性,要根据比赛的特点和氛围来灵活掌握解说词的节奏和语言表达,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过程,增加观赏乐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解说词的质量和水平。
央视最美解说词摘抄
1.央视,引领科技潮流,创新未来视界。
2.央视,世界的窗口,文化的桥梁。
3.央视,权威媒体,见证国家发展与繁荣。
4.央视,汇聚中华文化,传承艺术经典。
5.品历史之厚重,赏艺术之华美,央视为你揭示岁月的故事。
6.央视新闻,记录时代变迁,传承中华文化,展示大国风范。
7.透过央视的一幕幕辉煌,我们看到了岁月的珍贵与浪漫同在。
8.央视纪录,真实呈现自然之美。
9.央视的文艺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为观众带来了丰富
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享受。
10.记录时代,见证辉煌,中央电视台展示国家形象。
11.央视的镜头记录着国家的宏伟和社会的脉搏,传递着时代的声音和历史的记
忆。
12.央视的各类节目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特点,展现了中国电视
媒体的魅力和影响力。
13.在央视的浪漫时光里,我们品味着过往的美好与未来的憧憬。
14.置身于央视的浩瀚星空下,让我们一同领略无限浪漫。
15.中央电视台,传承文化,创新科技,引领未来。
新闻报道解说词
(被拆迁户老顾:明天再来好了,不用谢。
主持人:签约是什么时候签的?
被拆迁户老顾:签约很早了,你问他们拆迁办的,我第一个签,早走不吃亏,迟走不沾光,那么我就早点走了。)
沪宁城际铁路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建成运营,城铁常州站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该地区地处常州火车站北侧,各类旅馆、经营户有数百户,暂住流动人口情况复杂,长期以来就是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的重点、难点区域,动迁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如期完成地块动迁,天宁区各部门抽调了200多名懂政策、水平高、能力强的干部深入千家万户动员搬迁,通过科学制定安置方案,坚持公开透明、重视帮扶弱势群体等依法和有情相结合的措施,得到了广大被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报道解说词
【篇一: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电视内容是由画面和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解说词的写作要适应声画合一的意境,从构思、行文,到表现形式,这都有别于一般的文体写作。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解说词应有作用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受众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全靠“看”和“听”来实现。要完整、准确地接收电视新闻信息,就必须“看”懂和“听”懂。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主要使命是解释、说明、补充图像,开拓图像深度,在电视新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如何写好电视新闻专题片解说词
万方数据
够根据新闻画面,一方面提炼语言,遣 词造句,另一方面发掘出无法表现或者 说明的内容,通过语法修辞加以表现, 让受众了解到新闻事件的深层含义和普 遍性。
一篇优秀的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解说 词不一定运用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 句,多少成语典故,它首先应当是朗朗 上口的,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 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同时,文章 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要结 合得天衣无缝。
但也会遇到一个问题,由于电视新 闻写作具有一定的格式,电视新闻专题 片的解说词,往往会充斥着公式化、简 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或一些数 据的罗列。对于一部分电视新闻来说这 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专题片是万万 要不得的,面对一篇工作报告或总结报 表,就连播音员读起来都感觉乏味得 很,更不要说观众要在电视机前忍耐十 几分钟了。
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 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就为 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真正动笔 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 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在写作过程 中,一定要把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 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 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 致地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解说词定会 打动观众的心。反,同样是在做一个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整个采访过程 中,如果没有打动观众的心或引起观众 的兴趣的地方,肯定不会写出动人的解 说词。只有记者对采访对象、镜头中所 表现的内容或想说明的事物感情真挚、 兴趣十足,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感染观 众。
下载时间:2011年1月5日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解说词的写 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 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 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 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身临 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 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 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 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关键。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2016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下转第97页)画面、解说词是电视内容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
电视解说词是指那些用来解释、说明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
在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过程中,要达到“声画合一”的意境,其构思、行文、表现形式都不同于一般的文体写作,需要全方位分析电视特征,灵活运用语言等,要多角度入手采用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充分发挥解说词的作用,准确呈现画面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一、电视新闻与电视新闻解说词概述就电视新闻而言,以电视为传播媒介,报道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社会实践。
它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能够客观、真实地呈现出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借助摄像机镜头,以画面为跳板,巧妙地呈现出来。
电视新闻具有广泛性特点,传播范围非常广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发生的事件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报道面也非常广,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紧密相连。
此外,电视新闻还具有时效性特点,纪实的必须是现场的真人、真事等,图像、解说等都必须客观、真实,具备较强的现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真实可信”的感觉,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就电视新闻解说词而言,可以进一步阐释事件主题思想,报道该事件的重要意义,借助电视新闻画面,大力宣传党、政府的方针、路线等,展现事件中人物的崇高品质等,给观众留下直观印象,更好地了解整个事件,客观地做出评价。
就电视新闻来说,很多要素都需要借助解说词呈现出来,以会议新闻为例,需要利用解说词去阐述清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是对电视新闻画面事实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它和电视新闻画面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需要有效发挥各自具有的能动性,完美地呈现整个电视新闻节目。
二、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1.语言要准确、具体在写电视新闻解说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语言准确,不能过多地应用概念化的语言,比如,“非常紧张”、“很好”,也不能一概排斥,要慎重选择。
就语言准确来说,必须保证所写的内容真实、准确,要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准确表达,必须和电视新闻画面相符,避免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即脱离声画。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1、电视新闻稿强调声像对应,不能“两张皮”;报纸新闻稿则没有这个要求。
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
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2、电视新闻稿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报纸新闻稿虽然也强调现场采访,但同期声是特有的。
3、电视新闻稿的语言要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
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1。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
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
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
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电视新闻稿撰写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电视新闻稿是电视解说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
因此,我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
在平常的具体运用中,我们应该认真牢记并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电视解说不像文字报道那样可以重读,可以反复玩味欣赏,它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视觉语言。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摒除口语中那些杂芜的成分,使之更准确、更精炼,但又要充分吸取口语中那些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使之同观众的交流更为自然。
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
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就好象一篇篇“教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具体
第九节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具体特点与要求魏俊宝电视消息解说词,除了体现平面媒体上的消息的特点与要求之外,还要体现电视新闻赋予它特有的一些特点与要求。
我们知道:消息是对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篇幅较短、语言简洁凝练,叙述概括是不同媒体上消息共同特点与要求。
(一)电视消息导语写作要求电视消息导语写作应注意两点:(1)要符合一般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2)要有画面感:考虑用什么样的画面与导语对列,重视“导语画面”的配合(即开头的一个或组成一组画面)。
电视消息导语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口播式。
即由播音员出像播念导语内容,这种方式,一是出于节目编排的需要,作为串联之用;二是在导语的写作内容比较抽象、比较概括以及交待背景或难以找到合适的新闻画面与其对列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2、出新闻画面与导语相对列。
就是在文字导语出现的同时,伴有典型环境或典型事态的画面出现。
这种方式要求导语写作与新闻画面紧49密配合,互为开拓。
3、现场播报导语。
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向观众进行口头报道,是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开场白。
但是,记者应在导语中交待新闻发生地以及报道的缘由。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使新闻具有现场感,吸引观众“进入”现场。
(二)电视消息的主体写作要求我们知道,主体是新闻的主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对导语中所涉及的事实进一步的丰富、充实,是对导语的展开与深入,加深观众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我们在主体写作上最重要是对事实材料进行合理安排,或对比、或因果、或并列、或由点到面(总分结合),层层递进,讲究结构的严谨。
当然,电视消息采用现场报道时,往往采取依据事物发展的进程,即时间顺序、行进式的结构形式。
(三)电视消息的结尾写作要求电视消息的结尾方式,如其他媒体上的消息结尾方式相同:小结式、议论式、展望式、呼吁式、悬念式、照应式、自然式。
所以,结尾部分要达到进一步揭示新闻内涵、深化主题、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目的。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大家都有看过电视了的,那电视新闻稿怎么写的呢。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欢迎阅读下文。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一:为配合赣韶铁路的施工,良村公路从XX年12月开始进行路面降低工程。
出于安全考虑,国道323线全封闭,车辆只能改道行驶,给市民造成不便。
13个月后,该路段施工完毕,明天良村公路正式恢复通车。
解说词:早上记者在良村公路看到,工人正在清洗路面。
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全长970米,宽米。
施工人员表示,该工程地处大型住宅区入口,附近又有几个工地同时作业,增加了施工难度。
同期声: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工程师曹卫东:XX年的下雨天气,主要的难点就在协调上,因为它涉及的部门多,当地的村民、碧桂园的业主、管线的业主,还有铁路施工部门,以及过往车辆的交通协调。
解说词:道路施工时,良村附近的居民要往黄金村方向走,需经由东河桥,再走启明路,穿过鹅坑桥才能到达。
(我会画地图)。
经过多方努力,良村公路终于赶在春节前恢复通车。
同期声:市民一:路又漂亮,交通方便了很多,直通了。
同期声:(上车)记者现场:这条道路没有修好之前,市民如果要从这里往东郊需要花费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现在就来体验一下,新路开通后究竟能节省多少时间。
解说词:据了解,良村公路降低路段按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设计,今天已有不少车辆抢先试行。
同期声:(下车)记者现场:刚刚我们上车的时候是9点45分,但是现在只是9点50分,只花了5分钟就从碧桂园来到这个黄金村了。
解说词:黄金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也天天盼着良村公路恢复通车,缓解鹅坑桥路段的交通压力。
同期声:黄金村村民:好像我们出入方便了,以前老要兜大弯,油钱、时间都浪费。
解说词:良村公路通车后,对我市交通、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期声: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工程师曹卫东:对上南雄、乳源、仁化这一块,主要是南雄、丹霞山,还有上江西的主干道是国道来的,所以这条路的重新开通,对今年的春运和旅游带来好处。
解说词:雨水多的时候,碧桂园入口处容易发生内涝。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十个不”
不用数字,一旦用到数字,就应该形 象 实生 活 中大行 其道 。这就 是语 言 的时 么就 报道 什 么 ,这并 非新 闻报 道 。新
地处理数字或者数据。特别是数量较大, 代气 息。作 为媒 体工 作者 ,我们 不 能 闻报道要 求实事求 是 , 准确 而不夸 张。 比较陌生的数量单位 ,受众更是无法在 熟视 无睹 。把具 有时 代气 息而 又不媚 我们也不能像科 技工作者 写实验报告 、 较短的时间内了解 内容 ,这就需要对数 俗 的语 言 大胆 运用到 我们 的新 闻报道 写学 术论 文那 样写 新 闻 ,如果 我们 写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做好本 电视栏 目 电视 收藏栏 目应通过定期 的沟通活动 ,
E . E v e r e t t , ” Cf i e n t P e r c e p t i o n s Of I n t e g r a t e d
的同时 , 竞争者开展必要 的合作 ,共享 使专 家充分理解他们 在栏 目中的作 用 , Ma r k e i t n g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 ” J o u na r l Of 信 息 。例 如 ,2 0 0 6 年天 津 电视 台 《 艺 帮助他们扮演好 “ 兼职员工 ”的角色 。 品藏拍 》栏 目 倡议成立 了 “ 全国收藏类
电视栏 目协作体 ”, 目前 已有北京 电视 参考文献 :
A ( 凼 田 , Ma y / J u n e , 1 9 9 3 , P . 3 1 .
[ 7 ]S c h u l t z , D. E. ,” I MC i n t h e
hy pe r —c o m pe t i t i v e ma r k et p l a c e , ”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范文(优选6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范文(优选6篇)电视专题片是时态(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以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其中一领域或其中一方面为主题素材,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
地市级电视台,围绕地域特色办栏目,有大量鲜活的题材供媒体选择,作为电视记者,在做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选题与策划,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好选题离不开好记者好的选题背后必须有优秀的电视记者,电视专题片是对事实的追踪,它是实践沉积的成果,也是历史的影像见证。
从事电视宣传工作,每一次采访所接触的都是新课题,每一次采访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做一部电视专题片,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人物、新的事件。
那么,如何能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确定成功的选题、创作出优秀的电视作品呢·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面对一个新选题时,首先会以他特有的新闻敏感确定这个选题一定要体现电视专题片的特点,它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它的审美价值有多高。
要看能否给电视观众提供新鲜的信息,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不是社会普遍存在、群众关心关注并具有打动电视观众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是否有人情味,是否有故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人物或事件的形象是否有利于拍摄,作出是否具有电视美感的判断。
同时,一个好记者更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确定好选题之后,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还应该对所确定的选题进行深度挖掘,找出选题中的闪光点,就像矿工挖矿一样要独具慧眼,这样才能在普普通通的矿中采出有价值的石头,这样才能做出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专题片。
20xx年,被誉为“中原粮仓”的驻马店市发生洪灾,为了报道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各级党委政府与天中儿女同洪涝抗争的那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场面,驻马店电视台专题部的记者不畏险阻,在洪水里泡了6天,拍下了很多感人的画面,回台后又加班加点抓紧制作,创作出3集题为《洪汝河畔抗天歌》的大型专题片,并在省内获得奖项。
要彰显时代精神,反映时代主题电视专题片记者要主动作为,把弘扬社会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渗透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电视是“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作用于人们的综合感官,自然是少不了听觉感官。
视觉只能接受一个信号,而听觉可以同时接受几个信号。
由此可见,听觉在人们接受信息中的地位。
画面的局限,使语言文字具有了很广阔的活动范围。
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的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解说词写作除了要考虑电视的特点,进行整体构思,发挥综合效应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如果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再漂亮的鲜花,若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要发挥好解说词的陪衬作用,在语言运用上要切实做到为看而写,为听而写。
为看而写解说词要力争有画面感,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1、语言要准确要求语言准确并不是要过多地用一些概念化的语言,例如“很好”,“十分美丽”,“非常紧张”之类的语言,这些语言虽然不能一概排斥,但运用时要慎重选择。
语言准确不但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准确,同时要求和画面形象吻合,否则会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也就是声画脱节。
从新闻的综合统一效果来看,无疑是相互干扰或抵消。
2、语言要具体解说词的写作对语言具体生动要求更严格。
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事件、思想、观点、人物传达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具体实在,才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明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
比如:画面出现一个企业场景时,解说词要说明这是哪个企业,当出现一个人物在讲话时,解说词要说明这个人是谁,免得让观众费心猜测。
电视新闻稍纵即逝,不容观众细细琢磨,如果不具体生动,人们看过之后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要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要求新闻本身所有的因素都能具体生动,既有人物,又有思想,既有声音,又有色彩,构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造成生活的立体感,这样的解说词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语言要形象形象常常和具体连在一起,又是电视新闻的起码要求,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是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的重要方法。
电视新闻稿范文【精选】
范文1:事件报道: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
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
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
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分析: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范文2:人物报道:“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简论
采编杂谭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简论□姚媛媛【摘要】解说词是电视新闻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画面内容为基础,根据画面内容编写而成,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要为眼睛而写,为耳朵而写。
语言的运用要简短明晰、节奏明快、感染力强,决不能拖泥带水,让观众费解,失去收看耐心。
【关键词】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视听结合电视作为现代媒体在众多传播媒体中,电视以它特 有的方式为人类的信息传播开辟了十分广阔的渠道,同时电视新闻是现代化新闻报道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电视新闻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字语言,它有自己的创作方法 和要求,如果解说词写得面面倶到,那么就掩盖了画面 语言,如果解说词写得呆板枯燥,又会让整个新闻失去 活力,那么如何写好新闻解说词呢?一、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创作准备何 有 电视新闻 是一样,没有,写出来的新闻解说词不会精彩。
所 以,创作之需要有的。
有人为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在 画面以写,有人为在前 就 写出来 为要体的新闻之以,写出 ,是新闻现场不是以的,所以一般来说,在之写,写出的解说词会和新闻,最好是在 ,不是是 ,要有个 的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创作,是和 ,这是最主要的一,就是在的 中和 ,时 ,就需要 有强的新闻,同时要,多 现场新闻 ,就会增加新闻的信息有电视新闻在 ,到写解说词 没有什么写的,要是 和 中,了的 分了解和 。
来 写解说词 一 有实,人和不。
在电视新闻 中,所道的主要不要真,且 真录和核 要尽能找象一些有和 并把其中主要的部分摘录下来,即使一时不用也可以给们以启发,开阔思路。
解说词一 图像来编写,所以写稿前要再看一遍拍摄的画面,镜头语言能 说明的问题,一不用解说词再次说明。
在写解说词时 还要想到观众,不要求我们写解说词时要考虑怎么更好让观众听懂、听明白,还要求们想到观众在看到一些吸引人的画面时会有什么心理反,以便在编写 解说词时有的放矢,使画面与解说词配合得更切恰当。
二、电视新闻解说词的时空与层次层次在里指的是电视新闻表现内容时的后顺序,是新闻节目展开的步骤,是人们认识和表达问 题的思维进在结构上的反映,事物的发展 和们的识是有步骤的、有阶段的。
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电视新闻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
与其他形式的新闻报道相比,电视新闻具有高度可视化和吸引人的特点。
因此,在电视新闻的写作中,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观众的有效吸引。
本文将介绍几种电视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关注观众的特点、简洁明了的语言、适当运用视觉元素等。
1. 关注观众的特点在电视新闻的写作中,首先需要关注观众的特点。
观众通常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信息,因此,写作时需要把握观众的需求,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此外,观众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因此需要在标题和开头段落中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确保他们能够持续关注并理解新闻内容。
2. 简洁明了的语言电视新闻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而是采用简短、有力的句式来表达。
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举例,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3. 适当运用视觉元素电视新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形式,因此在写作中需要适当运用视觉元素,如图片、视频和图表等。
这些视觉元素可以帮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新闻内容,提升信息传达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视觉元素的使用应与新闻内容相符合,并且不可过多或过少,以避免干扰观众的注意力。
4. 强调关键信息电视新闻的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关键信息。
在写作中,应注重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并通过简短的语言和视觉元素来强调。
此外,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声音效果和音乐来增加信息的冲击力。
5. 注重故事性电视新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而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共鸣。
在写作中,可以运用一些故事化的手法,比如讲述个人经历、引用案例等,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6. 保持客观中立电视新闻的信誉和可信度对于维持媒体形象和吸引观众至关重要。
因此,在写作中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以便观众对新闻内容产生信任和认同。
避免偏颇的言论和个人情感,而是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进行报道。
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
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如何写好电视新闻稿【1】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看”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必须从掌握电视新闻的特点入手正确处理好下列三方面的关系真正体现电视新闻稿的“为听而写、为看而写”的写作特色一、力求口语化避免书面化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10日对我们说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20**年8月11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2000年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电视新闻文字稿的撰写还涉及到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就电视新闻稿撰写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电视新闻稿范文【2】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现场)记者:……(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同期声)群众:……(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分析: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电视新闻稿范文【3】“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解说)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解说)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和平门路口左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10秒钟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记者发现小孟常把自己的站位让给车辆(同期声)孟昆玉:……(解说)值勤时的小孟是个“分秒计较”的人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笔账: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25到30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900多次而这个28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解说)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活不仅要熬夜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刁难这位酒后驾车的外地司机迟迟不肯在罚单上签字小孟和他唠起了家常(同期声)孟昆玉:……(解说)经过耐心劝说这位司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小孟还细心地为他联系了晚上在北京的落脚点(解说)工作之余的孟昆玉也和其他80后一样喜爱上网、读书、玩游戏几经寻访记者发现原来这个网上最帅交警也是被一群大学生街拍时“挖”出来的(同期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王鉴理:……(解说)网友们都说80后很难找到幸福感对此小孟有自己的见解(同期声)孟昆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作者:闫德强来源:《活力》2009年第14期电视新闻稿不同于报纸、广播,它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配合着画面、现场声、同期声、字幕、图片等因素,跟这些因素结合,共同构成一篇新闻稿的,因此,严格来说,我们平常所说的写电视新闻稿,实际上是在写电视新闻解说词。
先通过实例,来了解一下,电视新闻解说词到底难写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特点。
以下是两篇有关“天气”方面的稿件:1.今天,我市的最高气温达到了29℃。
虽然天气宜人,但今天的4级大风却让人不得不全副武装。
大大的太阳镜成了人们出门的必备品,纱巾、帽子也都被派上了用场,没有“装备”的人们只能用手捂住嘴和鼻子。
大风吹起的风沙让天空有些泛黄,大树也随风摇摆,路边商贩支起的阳伞也不时的被风掀起。
在这里我们提醒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注意防火。
这篇新闻稿只是对上午出现的天气现象用文字进行了重现,相信亲身经历天气变化的人们,比记者写的还要感同身受。
透过这篇天气稿件,我们很难感受到它还有什么意义。
相反,我们来看下面的稿子。
2.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今天早晨5点左右,我市上空出现了烟尘天气。
人们走在街上,会有一种呛鼻子的感觉。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这种天气的形成是受地面低压影响,在风力较小,空气对流比较弱,污染物扩散不出去的条件下形成的,致使烟尘增多。
由于近段时间气候变化较大,烟尘天气将频繁出现。
未来两到三天,我市将会出现降雪过程,请大家及时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专家提醒:在烟尘天气里,人们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要多喝水,减少灰尘的吸入,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看完这篇天气稿,两者比较,好坏不言自明。
有原因的分析,使观众知其所以然,有提示,让观众知道该怎么应对,有预告,让观众了解未来天气趋势。
而且,这篇稿件,并没有重复画面的内容,只字未提。
如:“人们走在街上,会有一种呛鼻子的感觉”这句话,把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嗅觉写出来了,配的是用手捂鼻子的画面,而没有写人们用手掩住口鼻。
以上这两则稿件,使我们对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此,我们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电视新闻记者在写作解说词时,往往忽略或淡漠了电视是一种作为多种元素结合的艺术形式,电视是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因此,电视新闻的解说词不同于报纸上的新闻稿,也不同于广播新闻稿件。
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写作就是利用口语化文字讲新闻事实、阐述记者观点、表达其他画面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有关内容。
下面请看同一新闻事实,报纸同电视的写法不同。
报纸这样写:《我市开展集中收缴弓弩活动》(本报讯)今天上午,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对市内几家商场中出售的弓弩进行突击清查收缴。
检查人员首先来到XX商城,这里,有十多家商户的柜台上摆着弓弩,上面还明码标价,一把硬钢板划成的弩和一盒铁制飞镖可卖到三四百元,许多业户看到检查人员来了,惊慌失措,有的急忙掩藏,检查人员当场收缴了这些非法出售的弓弩,并下发了处罚单,还对这些业户进行口头教育。
随后,检查人员又来到XX商厦、XX大楼,这里出售弓弩的业户也不在少数。
经过近一个上午的收查,检查人员在三家商场区收缴弓弩一百多把。
同样是这件事,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这样的:今天上午,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先后深入到我市的部分商场集中突击清查收缴这里非法出售的弓弩。
这些商场中平均每家都有十多个业户在出售弓弩,据了解,一套钢板弩和铁制飞镖可卖到三四百元,利润巨大。
检查人员在收缴这些非法卖品的同时对业户进行了经济处罚,并进行了口头教育。
一上午时间,检查人员共收缴弓弩一百多把。
从上边的两篇稿件可以看出,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在文字稿件的写作上各有侧重。
报纸新闻对事件现场描写得比较细致,让人通过文字就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况,而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却写得比较简单,没有重复画面交代过的内容,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充分考虑其与画面的结合,以及不同于报纸与广播的独特性。
归纳起来,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主要有两大方面的要求。
一、技术要求1.口语化。
口语化是电视新闻解说词最基本的技术要求。
首先,口语化的解说词才容易让观众听起来明白易懂;其次,电视解说词随画面播出时具有时间方向性,一次播过,无法暂停和重复,观众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也不会停下来再仔细听一遍,如果解说词不够口语化,会影响观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再次,电视新闻播出时,电视画面吸引了观众的主要注意力,如果解说词写得过于书面语,既干扰观众对新闻画面的注意力,又影响听觉效果。
写解说词简单,并不是说写好解说词容易。
实际工作中发现,写好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付出比写报纸新闻稿更多的心思。
正是因为写作电视新闻解说词不很简单,所以初学电视新闻的记者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逐渐修正自己书面语的写作习惯,尝试着用口语去写作。
其实,口语的变化又快又多,多用口语,才能够写出新鲜生动、风格独特的电视新闻解说词。
2.与画面相配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电视的画面语言在电视所能够采用的语言形式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电视的文字解说词必须与电视的画面相互配合。
解说词怎样才能与画面进行配合呢?方法有两种。
一是解说词与画面各有侧重,无论多么高超的语言,也没有画面语言那样直观明白。
解说词所要侧重的,就是电视画面拍摄不到的或者表现不出的部分。
3.与同期声采访相配合。
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进行采访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新闻信息的来源,它胜过记者的转述,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事实现场画面同样重要。
在叙述新闻事实的时候,首先把所能采用的现场同期声记录下来,然后确定哪些内容由解说词转述,哪些内容由同期声完成,解说词与同期声互相配合,又不互相重复,二者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既节省了节目时间,明白易懂,又真实可信。
二、文字要求1.音准字正。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口语化的基本要求是让观众能听明白——要音准字正。
音准的要求就是指在使用字词时,特别是遇到同音字或同音词语时,选择口语表达不会引起歧义的字和词。
在口语中,同音歧义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施行”与“试行”、“实行”,“吩咐”与“分付”,“检查”与“监察”,“矢志”与“失志”,“收受”与“收售”,“论证”与“论争”等。
记者在撰写解说词时,要考虑如何采用最简单的口语常用字、常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2.雅俗得当。
解说词作为口语的最大特点是“俗”。
通俗的口语听起来浅显明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够毫不费力地听懂和听清。
记者使用通俗的口语也有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使解说词与同期采访保持统一的风格,是大众通用的说话方式,而不是专家和行业内部人士使用的行话。
如:一巨大颈部肿瘤患者日前在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得到救治,医生为这名56岁的妇女实施了两个多小的肿瘤切除手术,从该患者胸部皮下成功切下一重达七千克的肿块。
如果用简单的口语,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一名56岁的妇女在脖子上长了一个7公斤的肿瘤,这个肿瘤近日被双鸭山煤炭总医院的医生给切了下来。
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口语并不排斥雅。
文化娱乐等一些软新闻中经常可以使用文雅的解说词,增添新闻的品味。
比如一则新闻报道雾凇这样写道:整座山峰被一片白茫茫的雾凇覆盖,甚为美丽壮观,远看云雾缭绕,银装素裹,像白衣少女轻纱遮面,似梨花满山报春怒放;近看雾凇似冰雕玉琢,晶莹剔透,满树尽开,使人如置身仙境,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该俗则俗,该雅则雅,俗不是粗俗,雅不是熬牙。
以下两例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不当之处。
另一篇新闻稿的导语,这样写: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
单位工作不顺心,就辞职另找工作的人现在大有人在。
在对我市人才市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主动辞职另谋高就的人还真不少。
另一篇人物新闻这样描写:某人研究书画几十年,他的书法具清新流动之气,有深厚苍茫之神,不失古趣,又别有新意。
他的行草,笔墨酣畅,气势夺人,扑拙丰茂,俊逸沉雄。
他的画自然率真,崇高和富于理性,体现出神遇而迹化的特质。
这样的稿,让观众听了如坠云雾之中,晕晕乎不知所云。
3.简洁明了。
首先,电视属线性传播,观众能听到的电视新闻内容有严格的时间局限,既不能停顿,也不能倒回来再看一遍,因此它适合讲新闻事实的过程,不适合作长篇大论,介绍很多的道理和背景。
要把复杂的事情很简单地说出来。
看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中国画青年画家,张某某有着深厚而广博的艺术功底,他以中国画的笔墨来说,从形而下的角度去看,运用高难度的艺术技巧,达到了自如的创造境界和真善美的艺术品味。
这句话可以这样变一下:张某某是一位中国画青年画家,他的画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功底扎实,技巧熟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其次,是叙述新闻事实时语句简单,要把复杂的事情很简单地说出来,不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
如:2006年度我市经贸系统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并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领导人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市轻工工作会上受到表彰。
可以改成:市政府今天召开会议,对全市经贸系统的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简洁明了的口语最忌讳的是长句子,播音员难念,观众更难听懂,写这种长句子的记者给观众和播音员都出了难题。
因此,要做一名好的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把各种文体写作的规律掌握好,从写作技巧上磨炼功底,还要注意研究电视新闻的独有规律,让电视新闻解说词同画面、音响等因素得到最佳结合,为观众呈现最优的精神产品。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