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中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中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投入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
本文将回顾环境科学中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一些新兴的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或消除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以改善环境质量并保护人民健康。
过去几十年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传统的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方法。
湿法脱硫是通过将二氧化硫与石灰浆或石灰石悬浮液接触反应,形成硫酸盐沉淀物来去除二氧化硫。
干法脱硫则是利用石灰石或苏打石等固体物质,直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盐。
这些传统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能耗高、难以处理高浓度废气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例如,湿法脱硫技术中的氨法脱硫技术具有更高的脱硫效率和较低的废气排放。
此外,固体吸附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多孔负载体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二氧化硫的吸附和催化氧化去除中。
这些新技术不仅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氮氧化物是大气中另一个重要的污染物。
传统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等方法。
选择性催化还原利用催化剂降低氮氧化物的浓度,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则是通过添加特定的还原剂,使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然而,这些传统技术在应对高浓度氮氧化物排放和低温下的脱氮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例如,基于金属催化剂的脱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浓度氮氧化物的处理,这些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利用非热等离子体技术和光催化技术也成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脱氮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传统的污染治理措施往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因此,环境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高效的污染治理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其在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首先,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的去除。
此外,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吸附和生物吸附剂的应用也为水质改善提供了有效途径。
生物处理技术如生物滤池、湿地和人工湿地等也被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排放标准。
其次,环境生物技术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生物气净化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有效净化空气中的臭氧、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此外,生物滤芯和生物净化器等设备也可以通过吸附、分解和转化污染物来改善室内和工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最后,环境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生物改良技术如植物吸收和微生物修复结合技术也能有效改善受污染土壤的质量。
此外,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增加有助于维护土壤的生态平衡,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现象,增加环境污染物的稳定和迁移能力。
总的来说,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和预防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效果,以提高其在污染治理中的可持续性和适用性。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生物技术将会在污染治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创造更清洁、健康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综上所述,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利用生物的特性和功能,该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废水、净化空气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国外空气质量模式研究现状及展望
国外空气质量模式研究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国外学者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空气质量模式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揭示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保护和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外空气质量模式研究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空气质量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模型改进与发展:国外学者们通过对现有空气质量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开发了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CMAQ)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并对其浓度和分布进行预测。
此外,欧洲空气质量模型(EURAD)也在不断完善,以应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气象特征。
2. 模型应用与评估:国外学者们将空气质量模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评估不同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模型模拟了城市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还有学者将模型应用于大气污染物的溯源分析,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贡献程度。
3. 模型验证与观测数据融合:为了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国外学者们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
他们利用大量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4. 模型的跨尺度应用:国外学者们致力于将空气质量模型扩展到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
他们开发了多尺度模型,能够对不同尺度上的空气污染进行模拟和预测。
这样的模型可以为城市规划、区域治理和全球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国外空气质量模式研究还有许多发展方向值得关注:1. 模型的精细化和个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学者们将会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模型的精细程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不同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
同时,个性化模型的发展也将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地区的环境条件和气象特征。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及其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病 。 另 外 , 可 导 致 胎 儿 的 先 天 性 缺 苯 陷。
对 皮 肤 和 黏 膜 有 刺激 性 , 中枢 神 对
操作 方便 , 甲醛 、 对 氨气 、 氧化硫 、 氧化碳 、 二 一 氮氧
具 等 的烟 、 、 尘 废气 和可 吸入 颗粒 物等 。其 中 , 室外
污染 固体 粉尘 是 室 内粉 尘 的 主要 来 源 。( ) 筑 2建
装 修材 料 和室 内设 备 等 释放 的污 染 物 , 甲醛 、 如 苯 系物 、 放射 性物 质 、 射等 , 辐 它们 是室 内空气 污染 的 主要来 源 。 ( ) 过 人 体 呼吸 排 出 的 C : , 3通 O 等 随汗 液等排 出的氨类 化 合 物 , 过 咳 嗽 、 喷 嚏等 排 出 通 打
等 。使用 时将 其覆 盖在 污染 源表 面 , 有效抑 制 甲 可
醛 、 等 污染物 的扩 散 , 苯 在家庭 、 办公 室及 公共 场所
中经 常采 用 , 不 能从根 本 上去除 污染 物 。 但
3 1 2 吸 附 法 . .
体 免 疫 功 能 下 降 , 可 诱 发 白血 病 等 并 癌症 。
氨、 、 醚 酯等 有机 物 , 、 、 、 、 硫 砷 镉 铅 汞等 可溶 性重 金
属 和粉 尘颗 粒物 , 等等 。 ( ) 射性 污 染 : 括氡 、 2放 包
钍、 镭等 放射 性物 质 。( ) 物 污染 物 : 团 菌 、 3生 军 放 线菌 、 曲霉 菌 、 萄状穗 霉 菌 、 菌 等 。 ( 电磁 辐 葡 病 4) 射 : 源于计 算机 、 来 电视 机 、 微波炉 、 电磁 炉等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案例近年来,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各国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1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燃煤电厂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脱硫技术可以减少煤烟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湿法石膏脱硫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硫排放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实现了煤电行业的环保排放。
1.2 移动源排放控制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推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低排放车辆,同时加强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
最新的进展是采用先进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能够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保护空气质量。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2.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污染物的方法。
在最新的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体修复中。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植物修复等技术,可以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并将水质恢复到可接受的标准。
2.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膜材料来分离污染物和清洁水的方法。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污染物,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资源。
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3.1 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
最新的研究发现,采用微波加热热解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处理污染土壤。
这种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中。
3.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方法。
最新的进展是将转基因植物引入土壤修复中,利用其抗性和吸附能力,可以迅速修复受污染土壤的环境。
四、应用案例4.1 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治理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机动车使用、关闭高污染企业等。
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9 3 2 TU 9
文献标识码 : A
科学发现:2023年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解读
科学发现:2023年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解读引言科学的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在2023年,科学界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新发现。
本文将为您解读这些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并展望它们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 空气净化技术的突破在2023年,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空气净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他们发现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能有效吸附并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尘。
这项创新将极大地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H4: 纳米材料的工作原理•H4: 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该纳米材料的工作原理非常独特。
它具备极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吸附和催化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可长时间使用。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解决全球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这项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可以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设备中,还可以用于工业废气的治理和车辆尾气的过滤。
随着对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关注,空气净化技术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市场潜力可观。
2. 量子计算的新突破量子计算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前沿领域,其突破将带来巨大的科学技术进步。
在2023年,科学家们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
•H4: 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传输距离•H4: 量子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应用首先,科学家们解决了量子比特(qubit)的稳定性和传输距离的问题。
通过使用新型的量子材料和优化设计,他们成功地延长了量子比特的寿命,并实现了远距离的量子通信。
这一突破将使得量子计算机更加实用化,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充分利用量子并行计算的能力,科学家们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如加密算法破解、优化问题求解等。
这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更高效、更精确的工具和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和专家们不断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氮氧化物控制、可燃性有机物控制和颗粒物控制三个方面,综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NOx的排放量,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控制技术,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技术以及低氮燃烧技术。
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之一,它利用催化剂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而SNCR技术则是通过在高温下加入氨水或尿素来与NOx进行反应,将其转化为氮气和水。
此外,低氮燃烧技术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和燃料比例,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二、可燃性有机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可燃性有机物(VOC)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可燃性气体。
这些物质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害,还与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控制VOC的排放,科研人员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
其中,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以及催化氧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通过将含有VOC的气体与聚合物膜进行接触,利用渗透和分离机理将VOC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活性炭吸附技术则利用活性炭材料的吸附特性,将VOC从气体中吸附并固定在表面上。
而催化氧化技术则是利用催化剂将VOC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
三、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
为了减少颗粒物的排放,科研人员在传统的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创新。
其中,静电捕集技术、湿式脱硫技术以及滤料脱除技术成为了颗粒物控制的主要手段。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范本【导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2023年,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我国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总结进行回顾。
【正文】一、治理成效回顾2023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坚持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大力推进能源革命。
通过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相对传统能源,清洁能源比例有所提高。
尤其是在煤炭消费方面,通过减少燃煤发电和工业用煤,使得大气中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下降。
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我国加大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
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内外排放源监测和管理、推动污染治理设施提升升级等。
同时,对严重污染的地区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高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其进行治理升级,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我国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支持和推广,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应用。
(四)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我国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环保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推动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二、存在问题分析在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还存在一定难度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污染源,因此治理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室内空气生物性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
抗 力很 弱 。尘螨 是一 种极 强的变应 原 ,能够 引起呼
吸道过 敏和皮 肤过 敏 ,主要症状 是哮 喘 、过 敏性皮 炎 、过敏 性鼻 炎 、荨 麻疹 等 。
1 14 植 物花粉 ..
花粉 是植 物 的雄 性生 殖细胞 ,在风 媒或虫 媒 的 作 用下 ,在 空气 中传 播 。有些人 在 呼吸过程 中吸人 花粉后 ,便会 产生 过敏反 应 ,医学上称 之为 花粉过 敏 症 。在 某些 国家 ,花粉 过敏症 已成 为季节性 的流
中图分类 号 :X 0 53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7 9 5 ( 0 8 6— 0 8— 4 6 3— 6 5 2 0 )0 0 7 0
生物性 污染 是一类 活性有 机物 造成 的 ,通 常包
境 中可有 较多 的致病 微生 物存在 。除空 气 中原 有 的
一
括真 菌 ( 包括 酵母菌 和霉 菌 ) 、致 病 性 的细 菌 和病 毒 、植物 花粉 、动物 身上脱 落 的角质层 和皮屑 、尘
摘 要 :根 据 国 内外发展 ,生物性 污染将 会 成为我 国主要 室 内微 污 染源 。从 室 内空 气生物性 污染的 类
型 、污染 源以及 防治技 术等方 面对 室 内环境 生物性 污染的研 究进展进 行 了综述 ,并对 未来 的发展趋 势进行
了展 望 。
关键 词 :室 内空气 ;生物性 污染 ;污 染和 防 治
在 对饲养 宠物 发生过 敏反应 的人群 的调查 中发 现 ,动 物皮 屑是造 成过敏 的罪魁 祸首 ,主要 是 因为
真菌是 自然界分布最广 的一 类生物体 ,在 亚 洲 、非 洲 的温 、湿度 较高 的地 区适合真 菌生长 。人
们 受 真 菌 的感 染 易 患 脚 气 、皮 炎 、皮 癣 、湿 疹 等
室内装修中空气污染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染 外 , 自 降 解 技 术 也 可 以用 来 降 解 室 内 颗 粒 污 染 , 如 利 用 光 催 化 自清 洗 ( 易 容 清 洗 )上 釉 玻 璃 产 品 H] O,这 种 产 品 的表
内装修中的空气污染。 1 室 内 空气 中 的悬浮颗 粒 ( M ) P
P 是 悬 浮 于 大 气 中 的 固体 、液 体 颗 M 粒 状 物质 的 总称 。 城 市 空气 中 发现 空 气 在 中 悬 浮 颗 粒 的粒 径 范 围很 宽 ,从 00 1u 0 m ~10 0 u m 以 上 , < 1 的颗 粒 0 um O 物( 即飘 尘 或 可吸 入 尘 ) 对人 体 健 康 影 响 较 大 ,尤 以 2~4u m 的 颗粒 物在 支 气 管
均 每 天 吸 入 1 0 m 。的 空 气 , 其 中
8 % ~ 5 都 是 室 内 空 气 …。 因 此 , 室 0 9 %
内空气 的污染能导致健康问题 以及危害人
们 的 生 命 。 在 我 国 , 随 着 人 民 物 质 文
化生活 水平 的不断 提高 ,房 屋装 修成 为 新 的消 费热点 。但 由于装修 中一 些装饰 涂 料、 建筑材 料和 家具 的使 用 ,会释放 出多种 污染物 导致室 内空气 污染 ,长期
从颗粒 物沉 积率 出发 ,研 究发现 不同装
修通风设备对室内悬浮颗粒 的沉积率的影
响较大 。同时 ,Bi Z a n h o等[从室 内装 g J 修 的墙 表面 组成 、墙表面粗 糙度 等影 响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空气污染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所致的早逝人数超过700万人。
同时,大气污染也导致着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治理方法多样化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拓展,涌现出了各种新兴的治理方法。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降解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此外,还有利用气相催化和电催化技术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新技术。
这些研究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2. 治理效果逐渐提升针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反馈效果,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寻找新的技术。
例如,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发了大气污染源感知技术,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空污点位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图像识别。
这项技术可为抑制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城市扬尘等多种大气污染源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这种手段,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上,制定更为具体的策略,趋于科学化,治理效果也逐渐得以提升。
3. 治理技术平台化为了构建一个更为稳定可靠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国家将工程治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相结合,将大气环境污染的细节、特征通过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进行数字化,以便对污染源进行准确定位及污染物排放量、浓度进行追踪管理。
也就是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已日趋平台化,以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手段对治理效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及实施。
这带来的不仅是部分污染物的减排,同时也降低了大气环境治理的成本。
二、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全面升级,相应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阔。
1. 应用前景具备政策推动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大气污染治理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例如,在2018年,“蓝天保卫战”成为了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行动计划,旨在到2020年使全国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优良空气质量站点占比达到80%,部分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显著。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各国纷纷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当前针对大气环境污染的研究技术和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优缺点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类1. 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移动源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特别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技术,例如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改进燃烧引擎技术、推广公共交通等。
2. 工业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源污染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工行业。
为了减少工业排放物的排放,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治理技术,包括废气处理装置、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措施。
3. 生活源污染治理技术生活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燃煤取暖、生活垃圾焚烧等。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生活源污染,例如推广清洁取暖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等。
二、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1. 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和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目前,主要的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监测、遥感监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
2.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用于治理污染源,通过改造和升级污染物排放装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其中,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过滤、吸附、氧化还原、膜分离等方法。
3.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针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案。
例如,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将一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采用化学氧化技术可以将某些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易降解的物质。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案例1. 北京市的雾霾治理作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雾霾。
例如,实施了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了清洁能源汽车,建设了大量的公共交通设施,同时加强了工业源和生活源的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一、引言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之一。
为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各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以缓解和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二、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工业、交通、生活排放等方面,其中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噪声以及辐射等。
这些来源导致了大气污染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大威胁。
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分类及进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
1. 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静电吸附、膜分离、重力分离等方法,这些技术主要利用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出污染物。
其中,静电吸附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去除PM2.5等细小颗粒物。
2. 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吸附、化学氧化等方法,其中化学吸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硫化氢、苯系物等可溶性无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而化学氧化技术能够去除污染物和腐败机体有机物。
3. 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自然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分解或者转化。
其中,生物滤池技术是较为常见的技术,可以利用胶体、微生物等作为滤材,对一些生物难降解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
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多种技术路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应从技术解决方案设想、技术应用、后续投入,以及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进展成为科技自然保护领域内的重要课题。
未来,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以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空气污染治理中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探讨
空气污染治理中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探讨一、前言空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环保问题之一,而空气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尽管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但空气污染治理仍有很多难点需要攻克。
本文将就空气污染治理中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技术难点1. 复合污染物治理难度大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复合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的治理难度非常大。
首先,复合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及环境效应因其组分的差异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
其次,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千差万别,治理难度更大,当采用某种方法处理空气污染时,往往会造成其他污染物的增加,数据的测量也非常复杂。
这些都制约了空气污染治理的进展。
2. 重点污染物治理难题传统的空气治理工程主要处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但在近年来,给人体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的是PM2.5,主要成分有铵质颗粒、硫酸铵、硝酸盐等,其化学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
国内外在治理PM2.5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常用的技术主要有静电净化、电化学方法、暴露式光催化技术等。
然而,这些技术应用还不成熟,且治理效果有限。
治理PM2.5的技术研究仍任重道远。
3. 技术成本高空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治理方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设备,如换热器、过滤器、脱硫、脱氮设备等,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此外,技术设备的进口、技术转让以及维护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如何寻找治理空气污染技术和设备成本的最优化平衡点已经成为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一个难点。
三、治理对策探讨1. 科研技术创新空气污染治理的成功需要科研的努力,解决空气复合污染物处理难题,需要深入研究ISO、DNAS 385土壤-植物-空气界面中的大气气溶胶的不同组分、质量和颗粒大小参数等方面的科研技术。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化社会环境变化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对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监测和预测,以及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
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问题日渐严峻。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开展关于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一、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原理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空气污染成分检测的方法。
它利用激光光源照射到被检测区域的空气中,分析探测返回的光强,从而测定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具体地说,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吸收光谱检测和散射光谱检测。
1. 吸收光谱检测:利用被测气体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测定气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2. 散射光谱检测:利用气体分子或气溶胶对激光的散射特性进行检测,从而测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二、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推进。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 激光臭氧探测技术激光臭氧探测技术是以激光为光源、探测臭氧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检测空气中的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基于激光的臭氧探测技术被研发出来,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空气颗粒物检测技术空气颗粒物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光学、物理、化学等方法对颗粒物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检测空气中的PM2.5、PM10等有害物质。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款基于光学的空气颗粒物检测设备问世,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将呈现如下趋势:1. 集成化技术将是发展方向随着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将努力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从而实现技术的全面自动化。
2. 多项技术集成将变得更为重要基于光学的空气污染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涉及多项方面的技术,如光学、电气、化学、计算机科学等。
大气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
大气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大气科学研究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究地球大气的组成、结构、动力学特征以及其与其他领域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大气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大气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
一、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危害,因此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多功能气溶胶光学光谱仪、辐射衰减仪等新型气象探测仪器的应用,使得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更加精准、实时、全面。
同时,利用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手段,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利用和整合,更加方便了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分析和预测。
二、大气环流特征及其模拟研究大气环流是大气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大气环流的研究不仅对理解和预测天气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大气环流模拟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利用多模式耦合模型,实现对大气环流的更加准确的模拟和预测,这对于大气环流的基础研究和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气物理、化学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大气物理、化学与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大气科学研究主要关注大气物理、化学与生态系统的这种相互作用及其相互影响的机理和规律。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气湍流和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发现复杂的大气湍流扰动是影响空气污染扩散和输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又如,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与大气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生态系统对大气环境的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为大气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思考。
四、大气气候变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气气候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开始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024年,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二、工作进展1.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2024年,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立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空气质量标准》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地约束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和管理。
2. 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为了实现大气污染的减排目标,政府加大了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新型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脱硫、脱氮和除尘等设备,在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为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和趋势,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和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政府可以及时获取大气污染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政府及时调整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4. 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参与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参与。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各类活动,政府提高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5. 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和执法政府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执法措施。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及时进行惩罚和整改,并公开曝光。
通过加强监督和执法,政府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
三、取得的成果1. 大气污染排放量显著下降2024年,大气污染排放量较去年下降了15%以上。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情况汇报
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情况汇报我司自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自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开展以来,我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具体来说,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 制定空气治理方案:我司成立了专门的空气治理工作组,针对空气质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包括加强现有污染物排放的管控,还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等多方面的内容。
2. 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我司与环保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开展。
比如,在交通管控方面,我们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推动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并通过限行、错峰出行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
3.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我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组织了环保知识讲座、义务植树活动等,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二、工作成效及问题分析自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比如,我司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布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增了多个监测站点,增强了监测能力。
同时,我们在交通管理上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比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短缺:空气质量改善工作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而我司目前的财力有限,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2. 技术手段不足:在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我司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掌握相关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应对空气质量问题。
3. 知识普及不足:尽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提升还有待加强。
我们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 第17期 2008年9月1671 1819(2008)17 4939 07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ience T echno logy and Eng i neer i ng V o l8 N o 17 Sep 20082008 Sci T ech Engng综 述建筑技术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陈孝云(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350002)摘 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日益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空气污染治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已开发了吸附法、燃烧法、静电技术、负离子技术、臭氧化、离子液体吸附、半导体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膜分离、生物过滤等一系列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技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空气净化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污染控制中图法分类号TU 834.8; 文献标志码A2008年5月9日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461)资助作者简介:陈孝云,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离子液体和环境光催化。
E m ai:l ch enxy_dicp @126.co m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生产给人类物质文明增色添彩,然而与物质享受相伴而生的是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带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严重的危害,成为社会界关注的焦点[1]。
常见的挥发性气体污染物有甲醛、苯、甲醇、苯酚、酮类、帖类等,低浓度时对眼、鼻、喉等有刺激性使人感觉不适;中等浓度时可破坏人体肝脏、胃等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较高浓度时,可造成人体某些器官癌变[1 3]。
大量气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交通工具的排放气;化学、化工工艺过程及各种使用有机溶剂的场合(如喷漆、印刷、粘合剂、制药、塑料和橡胶加工)等排放。
就目前的工业水平而言,还无法避免这些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人们迫切需求有效治理空气污染物的技术。
目前用于空气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主要有:多孔材料吸附法、燃烧法、静电技术、负离子技术、臭氧化、离子液体吸附法、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膜分离法、生物氧化法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
1 传统治理空气污染技术1.1 多孔材料吸附净化吸附法是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如活性炭、活性A l 2O 3、硅胶、分子筛、硅藻土等)为吸附剂吸附空气中有害成份,从而达到消除污染物的目的[2]。
吸附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气体污染治理,但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剂性质、气体污染物种类和吸附系统的操作温度、湿度、压力等。
近年来研制出的蜂窝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ACF)和新型功能活性炭等能有效除去空气中的挥发性有害气体,同时对可吸入颗粒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4,5]。
此外,将活性炭经一些化学方法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其对气体(NO x 、SO 2、NH 3等)的吸附能力[4 7]。
虽然吸附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它只是将污染物和异味等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而不能彻底消除,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又成为二次污染源,需再生处理才能再次利用,而且目前的再生工艺比较复杂、操作困难[8,9]。
1.2 燃烧净化燃烧法是利用气体污染物易燃烧特点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其中,直接燃烧法,又称火焰燃烧法,它是把可燃的有机气体污染物当作燃料来燃烧的一种方法。
该法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气体污染物,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以上,因此对设备性能要求高、操作费用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为了解决高温燃烧带来的困难,随后发展了一种类似热氧化的方式来处理气体污染物的方法 催化燃烧法,它采用Pt、Pd等贵金属催化剂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来代替火焰,操作温度较热氧化低一半,通常为250~500。
由于温度降低,可以使用标准材料来代替昂贵的特殊材料,降低设备和操作费用。
另外,催化燃烧是燃料在接近化学计量情况下进行氧化反应[10],并放出大量热。
因此催化燃烧所用催化剂要求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活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对燃料中所含毒素有高的耐腐蚀性。
1.3 静电技术净化静电技术在工业除尘中的应用已有近100年历史,将其应用于小环境的空气净化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高压静电场形成电晕,在电晕区里有自由电子和离子逸出,这些带电粒子就会在运动中不断地碰撞和吸附到尘埃颗粒上。
从而使灰尘带上电荷,荷电后的粉尘等微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就会沉积并滑落。
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尘埃等除去,达到使空气洁净的目的。
静电技术用于小环境空气净化可在有人的条件下进行持续动态的净化消毒,并具有高效的除尘作用以及除菌等特点。
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大多附着在尘埃颗粒上,空气中微粒数的减少就标志着细菌等微生物的减少,即除尘的同时除菌。
但是其除菌的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该方法不能有效除去室内空气中的VOCs[11],同时该技术的使用会有臭氧的产生[12]。
1.4 负离子技术净化利用一定浓度的空气负离子来净化空气及消毒,是因为负离子极易与空气中微小污染颗粒相吸附,成为带电的大离子,沉落在地面等的表面,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
负离子还能使细菌蛋白质表层的电性颠倒,促使细菌死亡,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高压电场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会随着气流扩散到空气中,从而使人们在清洁的空气中感受负离子新鲜空气。
李长连[13]等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负离子的除菌效果超过浓度为3%过氧乙酸的杀菌效果。
蒋耀庭等[14]报道,在室内用人工负离子作用2h,室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细菌总数和甲醛等的浓度都有明显的降低。
该技术能较为有效地除去空气中的细菌及尘埃,但是却使尘埃易吸附在墙纸和玻璃等处,不能清除出室内。
而对于气体污染物,如VOC s的去除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通常使用的离子发生器往往也伴有臭氧的产生。
1.5 臭氧化净化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空气中的有机气体和细菌的细胞壁直至穿透细胞壁与其体内的不饱和键化合而夺取细菌生命[15]。
易义珍等[16]使用低浓度臭氧处理室内空气时,发现经臭氧处理后氨、甲醛的浓度显著下降;但NO2,CO2的浓度有所升高。
王琨等[17]用市售臭氧空气净化器考察了臭氧对甲醛和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体积分数达到1.0!10-7以上时有杀菌、除异味作用;但体积分数超过1.5!10-7时臭氧本身就会发出浓烈的恶臭;并且使用环境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会产生致癌物质[11]。
美国环境保护局研究表明,臭氧在规定的限值下,对空气没有任何消毒净化作用,但在高浓度下,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2 新型治理空气污染技术2.1 离子液体吸附净化由于离子液体具有蒸气压小、不挥发、不可燃、无嗅、无毒,对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能好,易与其4940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8卷他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高的液态范围(-96~300),酸度可调等优点[18 22]。
使其在化学合成、化工分离、电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将离子液体作为吸附剂治理空气污染的研究则刚刚兴起。
Ta m ar[23]等把离子液体作为吸附剂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研究表明,离子液体对汽车排放尾气SO2,NO x和颗粒物等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
Song等[24]用咪唑盐溶解在[B m i m] PF6离子液体中的混合液去除天然气中的H2S和CO2,发现具有较好的效果。
H o l b rey等[25]研究发现,离子对(PF4)的链长和自然属性会影响其对有机气体的吸附和溶解能力。
Scurto等[26]研究表明, C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在40、5MPa 下CO2在[B m i m]PF6中的摩尔分数达0.5,而甲烷与CO2在[B m i m]PF6中的亨利系数比约为10000: 32,可用[Bm i m]PF6从天然气中除去CO2;还发现可以通过选择阴、阳离子及其取代基来调节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Anthony j等[27]考察了几种气体在[C4m i m]PF6中的溶解性,其依次为CO2> C2H4∀C2H6>A r∀O2>>(H2、N2)∀C O。
Tang 等[28]在考察气体在单一离子液体中溶解性及热力学性质的基础上,发现聚合离子液体对气体亦存在较强吸附作用,将聚合离子液体聚[1 (4 乙烯基苄基) 3 丁基咪唑四氟硼酸]P(VB I T)、聚[1 (4 乙烯基苄基) 3 丁基咪唑六氟磷酸]P(VB I H)、聚[1 (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3 丁基咪唑四氟硼酸P(BI M T)同[C4m i m]BF4及相应离子液体单体(VB I T、VB I H、B I M T)对CO2的吸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合离子液体吸附量最大,依次相当于[C4m i m]BF4的2.1,1.7,1.4倍;B I M T与[C4m i m]BF4相近,而VB I T与VB I H对CO2几乎无吸收,并认为离子液体对气体的吸附主要依赖于分子之间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
Kum e lan等[29]研究了不同温度下[B m i m] PF6离子液体对CO的溶解性能,发现温度对C O在[Bm i m]PF6中的溶解能力几乎无影响。
W u等[30]对1,1,3,3-四甲基胍乳酸功能离子液体吸收SO2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离子液体中存在-NH2官能团,体系通过形成N-S共价键完成SO2的吸收,该过程选择性强、吸收效率高,避免了常规处理SO2易引起大量水污染及以CuO/A l2O3催化处理时产生大量尘埃沉积在吸附剂表面影响脱硫效率;还可以通过调节体系温度和压力促进离子液体对气体的吸附-解吸附过程。
笔者课题组将离子液体用于处理人造板工业释放的有害气体。
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作为吸附剂时吸附性能受气体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小;但不同离子液体对甲醛、甲醇、苯等吸附和溶解能力存在差别,在离子液体中添加一些添加剂或者将两种离子液体按一定比列混合,能改变其对气体的吸附和溶解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离子液体的侧链、阴阳组成的来提高其对气体的吸附和溶解能力。
虽然离子液体作为空气净化剂受到青睐,但要将离子液体作为吸附剂大规模的应用,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净化半导体T i O2光催化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相高级氧化技术。
它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波长光辐射下,T i O2表面电子产生跃迁,生成高活性的强氧化物种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 OH),h+和#OH自由基可以将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的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彻底氧化降解,生成CO2、H2O等无害或低毒物质[31 33]。
美国环境保护局已将光催化列入最有产业前景的环保高新技术。
多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液 固相反应,而气 固相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