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
最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ICD10编码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来源:中国卫计委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依据以下条件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置换术。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4.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5.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四)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五)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七)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
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最新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10.骨科(7个)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28天(部分病人合并下肢静脉血栓,需抗凝2周才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及双斜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修改版
针推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 2)(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腰痛病史;②臀部及下肢呈放射性疼痛;③患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④X线摄片、CT、MRI 扫描检查证实。
(2)西医诊断标准:①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②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③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2.病程较长,但症状和体征较轻者;3.经特殊检查突出较小的患者;4.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施手术者;5.不同意手术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20 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症状性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入院后3-5天需完成以实验室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风湿;(5)胸片、心电图;(6)腰椎CT或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需要伸屈侧位片、肌电图、泌尿系B超以确诊;(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疗效评价标准③若手术者,切口必须愈合,无并发症好转:①腰痛、坐骨神经痛部分消失②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有改善和进步,神经检查示:其较术前(包括手术,手法复位)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八)治疗方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湿热阻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临床路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风寒湿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腰椎CT 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骨科临床路径(25个)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病症。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局部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侧别、节段)(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02)。
2、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加收)(80.59001)。
或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二)诊断依据。
1. 病史:腰痛,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与症状和体征符合。
(三)手术指针:1.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 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符合。
3. 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4-16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术前准备,住院日可适当缩短。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如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AIDS、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片、CT、MRI(院外完成)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口-10忖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跑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行小开窗髓核摘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
1.症状:单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
1. 腰椎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五)标准住院日位7-15天。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全套;
(4)输血前四项;
(5)胸片、心电图;
(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年龄﹥60岁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 小开窗髓核摘除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双下肢血管彩超。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无感染征象
3.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并发症。
腰椎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行小开窗髓核摘除术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