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5.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6.管理者的技能: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考研笔记整理周三多版本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定义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一般压缩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三、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内部传递)、发言人角色(外部传递)。
3、决策角色:是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四、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一)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论述、简答)(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A、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这是管理理论上的进步,也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
C、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D、泰罗把工人看成使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专插本管理学(周三多版)重点名词解释(必考)
管理学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3、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 一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4、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8、伦理道德——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9、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应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后者就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10、全球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情况下进行管理工作。
12、全球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程度。
第二部分1、决策与计划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知道概率。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决策者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5、战略决策——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发展,制定出目标和方针,以及为达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所做出的决策。
6、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是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7、业务决策——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
《管理学(周三多)》考研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基本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领导: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创新: 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是生产力。
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
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亨利- 明茨伯格)管理者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罗伯特- 卡茨)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试验法: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周三多版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得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得过程。
(1)管理得载体就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得本质就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就是从管理者得角度来瞧得,因为具有局限性与相对得合理性。
(3)管理得对象就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得一切可调用得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与信息,其中人员就是最重要得,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得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
(5)管理得目得就是为了实现既定得目标,而该目标就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得,这也就是组织设立得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与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得过程、惯例、技术与工具得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得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得思维能力。
5、运筹学:就是一种分析得、实验得与定量得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得,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与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得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得内在联系对大量得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遵循科学得程序,进行严密得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得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与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得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与变革能力得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她们建立起利益共享得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得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就是要保留下来得、创造价值得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得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得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得、稀缺得、不完全模仿与不完全替代得资源,它就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得源泉。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本人精心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注:以高教版为主,复旦版为辅第一篇总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项职能活动,对包括人员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协调的过程。
补复旦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应当有效;本质是协调;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欧文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因其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做过试验,内容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泰罗(泰罗制)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管理哲学、采用科学工作方法并推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4、甘特亨利·甘特是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另一贡献是提出了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还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工厂支付日工资。
5、法约尔亨利·法约尔是法国一家大型煤矿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他被公认为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全册知识点梳理以及考点参考答案梳理汇总(适合考研或者期末考试)
周三多管理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梳理以及考点答案梳理汇总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3...名词解释.......................................................... 3...简答 ............................................................... 4...论述 ............................................................... 6...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8...名词解释.......................................................... 8...简答 .............................................................. 1..0.论述 .............................................................. 1..3.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 1..5.名词解释 ....................................................................... 1..5 .论述 .............................................................. 1..5.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 1..8名词解释 ....................................................................... 1..8. .简答 .............................................................. 1..9.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 2..2.名词解释.......................................................... 2..2.简答 .............................................................. 2..3.第六章决策 ....................................................................... 2..5 .名词解释.......................................................... 2..5.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 3..0.名词解释.......................................................... 3..0.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3..4.名词解释........................................................... 3..4.简答.............................................................. 3..5.分析.............................................................. 3..9.第九章组织....................................................................... 4..3.名词解释........................................................... 4..3.简答.............................................................. 4..5.第十章人员配备....................................................................... 5..2.名词解释........................................................... 5..2.简答.............................................................. 5..2.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5..7名词解释........................................................... 5..7.简答.............................................................. 5..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 6..2名词解释........................................................... 6..2.简答.............................................................. 6..5.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7..6.名词解释........................................................... 7..6.简答.............................................................. 7..6.第十四章激励....................................................................... 8..3.名词解释........................................................... 8..3.第十五章沟通....................................................................... 8..8.名词解释........................................................... 8..8.简答.............................................................. 8..9.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9..3.名词解释.......................................................... 9..3.简答.............................................................. 9..3.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 9..8名词解释.......................................................... 9..8.简答............................................................. 1..0.0 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1..0.3名词解释.......................................................... 1..0. 3 分析............................................................. 1..0.8 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10名词解释.......................................................... 1..1. 0 简答............................................................. 1..1.4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 1.1.7名词解释.......................................................... 1..1. 7 简答............................................................. 1..1.7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1..19简答............................................................. 1..1.9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名词解释1. 计划★★★:计划就是制定目标并确定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活动。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名词解释
1. 管理(05)——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 霍桑试验(03)——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5. 学习型组织(07)——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6. 核心资源(09)——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7. 核心能力(08 13)——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8.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9.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10.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人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11. 行为科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12. 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13.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14.权变管理理论(10) ——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环境变量与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1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美国的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本质是顾客需求和期望驱使企业持续不断的改善管理16.核心能力理论——由20世纪80年代的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上17. 伦理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8.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管理学_名词解释重点总结_周三多
一名词解释1 常规性技术:可变性较小,可分析性较大,工作的标准化及规范化技术都较高的部门2 指挥链:组织中从上到下形成的链条。
3 Y理论:员工勤奋,热爱工作;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做成正确的决策;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4 X理论:员工懒惰,逃避工作;逃避责任;不能正确的做出决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5 平衡计分卡:组织从多方面的了解企业,以至于企业很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6 管理:管理者利用领导,控制,创新,计划,组织的职能,协调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
7 需要层次论:根据马斯洛将需要层次论分为五个方面,他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价值。
这就是所说的需要层次论。
8杠杆平衡:根据技术较好的产品的标准来确定企业的标准,是其他产品按照这种标准来评价。
9 法定性权利: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决定的。
10 德尔非技术:根据问题的特点,邀请有经验的专家。
把信息介绍给专家,让他们发表鸽子的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
管理者把综合起来的意见在介绍给专家。
这样反复多次行程的方案。
11 组织的结构: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基本框架。
是对完成目标的技术,人员等的一种特殊要求。
12 费德勒权变理论:领导者无固定的模式。
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及所在的环境变化而变化。
13 前馈控制:领导者根据以前的经验,来制定目前的方案,并定期修改的过程。
14 冷热分析法:将国际经营的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15 名义小组:确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小组,并对问题进行讨论。
召开会议,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
投票决定采用那种方案。
16 战略行计划:用于组织整体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的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7网络计划技术:运用网络图表示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分析,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18 公平理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的工作太对有积极的影响。
19 质量控制:产品质量的使用价值机工作质量的表达20 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工作就是帮助下属实现分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分目标与总目标相一致。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周三多版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管理学 周三多版 考试重点总结
管理学复习总括10会展张鑫一.名词解释1.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2.沟通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3.计划计划是指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策划和安排。
4.控制为达到规定的目标,对元件或系统的工作特性所进行的调节或操作。
5.战略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6.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7.授权授予或拒绝授予客户端访问权限的过程。
8.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9.管理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五个职能。
10.市场细分按照某一标准将消费者市场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具体包括标准和相似性两种划分类型。
二.多选、填空1.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P2982.职权的三种形式3.管理幅度的设计影响因素P1834.权变理论P215.影响有效沟通的结构性因素P2776.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P3057.管理者的决策8.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P349.集体决策的方法P10910.影响结构的三种特征P16511.个人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P3512.企业基本竞争的策略13.双赢谈判P28214.零和谈判P28215层级化设计与职位P18216目标管理法11.道德发展的层次P3512.人际关系学说13.组织设计周期各阶段特征P1451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性15.动态网络组织理论16.经营单位、经营组织分析法17.成长战略中的一体化战略的内容P14418.社会责任观19.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征20.三.简答1.行为决策理论P100(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均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丫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王性是相对的。
管理学(周三多)复习整理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一、名词解释1、领导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2、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3、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拢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4、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就是要加入遍及全球的世界级采购生产系统,拓破地区和国界,尽可能多地获取差别利益。
为此就必然要求消除管理上的阻隔,形成管理上的共同语言和方法,管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即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此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他一些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受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6.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全册知识点梳理以及考点参考答案梳理汇总(适合考研或者期末考试)
周三多管理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梳理以及考点答案梳理汇总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3)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 (6)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8)名词解释 (8)简答 (10)论述 (13)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5)名词解释 (15)论述 (15)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8)名词解释 (18)简答 (19)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22)名词解释 (22)简答 (23)第六章决策 (25)名词解释 (25)简答 (26)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30)名词解释 (30)简答 (30)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34)名词解释 (34)简答 (35)分析 (39)第九章组织 (43)名词解释 (43)简答 (45)第十章人员配备 (52)名词解释 (52)简答 (52)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57)名词解释 (57)简答 (5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62)名词解释 (62)简答 (65)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76)名词解释 (76)简答 (76)第十四章激励 (83)名词解释 (83)简答 (84)第十五章沟通 (88)名词解释 (88)简答 (89)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93)名词解释 (93)简答 (93)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98)名词解释 (98)简答 (100)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103)名词解释 (103)分析 (108)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10)名词解释 (110)简答 (114)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117)名词解释 (117)简答 (117)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119)简答 (119)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名词解释1.计划★★★:计划就是制定目标并确定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活动。
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2.组织★★★:合作的人们如果要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比各合作个体总和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效率,就应根据目标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使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权责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是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管理学名词解释周三多版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P2412、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P241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P84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做个体决策,也可以做群体决策;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14、名词意义的计划: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P11115、动词意义的计划: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P11116、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P11617、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和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P11618、市场细分: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和市场组合;P12919、产品定位: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P13020、战略选择的实质:企业选择恰当的战略,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和满足顾客;P13021、滚动计划法: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对上期计划进行修正,连续不断的定制新计划的一种方法;22、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计划;P15023、组织结构: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P15124、专业化分工: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P15325、统一指挥原则: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P15326、管理幅度原则: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P15327、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的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有责任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也必须委之以自主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利;P15428、组织的柔性: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P15429、组织的经济:组织的管理层次与幅度、人员结构以及部门工作流程必须设计合理,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P15430、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P16831、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P16832、职权: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动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P17133、直线职权:管理者直接指导下属工作的权利;P17134、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获审核权,评价直线职能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P17135、职能职权:是一种权益职权,是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P17136、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P17237、分权: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P17238、授权: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P17339、外部招聘: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P18140、内部提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只为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P18241、培训:组织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改进目前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P18642、绩效评估: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P19043、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以及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P19544、压力: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P20145、冲突: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P20346、组织文化: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P20647、组织价值观: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P20848、组织精神: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P20849、伦理规范: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社会公众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P20850、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P22251、法定性权力:个人由于被任命担任某一职位,因而获得了相应的法定权力和权威地位;P22352、奖赏性权力: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P22353、惩罚性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P22454、感召性权力: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追随和服从他;P22455、专长性权利:是知识的权力,指的是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P22456、动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P23757、激励:通过影响人们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58、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P24259、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得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足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P24260、成就的需要: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P24361、依附的需要: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P24362、权力的需要: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职权的权威;P24363、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P24864、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P24965、工作激励: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冬季,使生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P24966、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P25467、谈判:双方或多方为实现某种目标就有关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P26768、控制: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69、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P281;70、同期控制:也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71、反馈控制:也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P28172、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73、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非正式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概括的说,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组织可能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可能独立存在和运行;74、企业再造:重新设计和整合工作程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团体使得组织,并不断扩大这种组织,知道整个组织都按照这种新的原则构建起来,最终形成新型组织的创新过程;目的是试图创造一个使人们可以平等参与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不必耗费精力去竞争职位和权势,而只需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独特思维方式去参与、创造;75、网络计划方法:根据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转化而来的,有时也称为计划评审技术;网络计划方法的运用对于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占用与消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项工作分成若干工作,然后按照作业的顺序进行排序,应用网络图对整个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调配,以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最高的速度完成整个工作;76、目标管理:是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着名的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77、流程再造:打破原有的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的思维定势,开展创造性思维,形成新的基本信念,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开始,对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使企业获得显着的进步;78、虚拟经营:企业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舍弃企业非核心业务领域,专注核心产品、核心业务,以开发、培育、完善和量化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为目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非核心能力环节与优势企业或竞争对手采取联营、联盟或外包等形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机制的经营手段;。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周三多版本)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周三多版本)-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周三多(第二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 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
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本人精心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本人精心整理)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注:以高教版为主,复旦版为辅第一篇总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项职能活动,对包括人员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协调的过程。
补复旦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应当有效;本质是协调;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欧文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因其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做过试验,内容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泰罗(泰罗制)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管理哲学、采用科学工作方法并推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4、甘特亨利·甘特是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另一贡献是提出了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还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工厂支付日工资。
5、法约尔亨利·法约尔是法国一家大型煤矿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他被公认为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5.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6.管理者的技能: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11.法约尔企业六大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12.法约尔的十四项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企业的职工要服从整体、职工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13.纪律: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
要维护纪律就应做到:①对协议进行详细说明,使协议明确而公正;②各级领导要称职;③在纪律遭到破坏时,要采取惩罚措施,但制裁要公正。
14.统一命令:一位员工在进行任何活动时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违背这个原则,将会使权力和纪律受到严重破坏。
15.统一领导:为达到同一目的进行的各项活动,应由一位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展开,这是统一行动、协调配合、集中力量的保证。
16.等级链:是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结构。
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17.梅奥人际学说的四个观点: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1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两个观点:①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②人的需要是有轻重层次的,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个需要才会出现。
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①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的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不满就会消除,但是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②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明显起到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20.X理论:人的本性是坏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式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用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挑战性困难工作。
21.Y理论:人并不懒惰,人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恨取决于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正常情况下人都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22.超Y理论:不同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
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3.Z理论: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③实行个人负责制;④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⑦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24.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25.决策理论的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②决策分为程序型决策和非程序型决策。
程序型决策:就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型决策:当问题涉及面广,且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且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这类问题的决策称为非程序型决策。
26.信息: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赋予相关情境的涵而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知识。
27.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28.管理的四项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29.人本原理的四个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30.责任原理的三个观点:①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②职位设计和权力委授要合理;③赏罚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31.五种道德观:①功利主义道德观;②权力至上道德观;③公平公正道德观;④社会契约道德观;⑤推己及人道德观。
32.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②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③社区福利投资;④社会慈善事业;⑤自觉保护环境,主动节约能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33.管理的五个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
34.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标准。
它代表该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
35.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几个步骤组成;决策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36.决策的六个类型: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③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④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⑤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⑥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7.决策的过程:①诊断问题,识别机会;②识别目标;③拟定备选方案;④评估备选方案;⑤作出决定;⑥选择实施战略;⑦监督和评估。
38.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39.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参考书本p22040.政策指导矩阵:参考书本p22241.计划与决策的区别和联系:计划和决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区别在于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容和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于组织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联系在: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决策往往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
42.计划的五类分类:①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②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③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④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⑤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43.孔茨和韦里克计划层次:①目的或使命②目标③战略④政策⑤程序⑥规则⑦方案⑧预算44.计划编制过程:①确定目标;②认清现在;③研究过去;④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⑤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⑥制订主要计划;⑦制订派生计划;⑧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4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所有成员能够亲自参加制定工作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46.目标管理的过程:①制定目标;②确定组织的作用;③执行目标;④结果评价;⑤实行奖惩;⑥制定新的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47.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工作,然后按照工作的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48.业务流程再造(BRP)过程:①观念再造②流程再造③组织再造④试点与切换⑤实现远景目标49.管理幅度: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监督并指挥下属的数量。
50.管理层次: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工作人员的层级结构。
51.扁平结构: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由于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较小;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主管人员不可能对下属控制的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局限性:由于管理幅度过大,主管人员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
52.锥形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结构形态。
优点: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的研究来自每位下属那得到的信息,并对每位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局限性:①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了失真的可能性;②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③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更加复杂。
53.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54.组织设计的任务: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设计者要完成的三个步骤:职位的设计与分析、部门的划分、结构的形成。
55.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命令统一的原则。
56.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经营战略、技术及其变化、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
企业发展五个阶段:创业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权阶段、参谋激增阶段、再集权阶段。
57.职能部门化: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