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

合集下载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右, 教学 效果 明显不好 。力学课 是结构课 的基础 , 二者联 系紧密 , 基于 《 建筑力 学》 课程 的重要性 和建筑 施工专业 的学 生对该课 程的学 习积 极性较 低 的现状 , 探索《 建筑 力学》 课 程 的教 学改革 , 对提 升 教学 效果 和提高学 牛专业 素养具 有重要 意义 。
1 . 1教学 目标 不 明确 目前在我 国的中职学 校 中, 学生 一般 都是 三年制 , 但 实际 上只有
Fra Baidu bibliotek
建筑施 工专业 是培养土 建施工 技术人 员和管 理人员 的专业 , 一个 质量 过硬 的建筑楼 宇后面必 有一群 成功 的建筑施 工技术和 管理 队伍 , 当然 , 他 们必 须有牢 固 的建筑知 识 。在现 在 的中职 学校 里面 , 建筑 施 工专 业 《 建筑 力学》 是 一门很 重要 的专业基 础课 , 是《 理论力 学》 、 《 材料 力学》 和《 结构 力学》 三 门课 程 的综合 , 学好 该课 程对 提高 建筑 施 工专 业 水甲 的提高作 用匪 浅 。由于该课 程 理 论性 强, 概念 抽象 , 再加 上其 讣 算 内容 较 多, 连 贯性强 , 与其他 课程 相 比有 一定 的难度 , 因此 , 建 筑 施 工专 业的 学生普遍 感觉 该课程 晦 涩难懂 , 学 习积 极性 不高 , 再加 之
重 视程度 不够 , 这些 因素 严重影 响 了教 学效果 。针 对我校 往届建筑 施 工 专业 设置课 程 的考 试成 绩来看 , 不 及格 率最 高 的两 门课程 为 《 建筑 力学》 和《 建筑 结 构》, 考 试 卷 面成 绩 的不 及 格 率几 乎接 近 了 半数 左

建筑抗震设计七大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七大原则

建筑抗震设计七大原则

建筑是艺术,也是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建筑抗震设计专业性强,普通人难于理解。事关人类生命的大事,建筑行业责任重大。大震过后,普通人又迫切想了解建筑抗震的一些专业性知识。青岛东盛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建筑工程师王宝力多年来从事结构设计,参与过青岛多项大型公建项目的结构设计。也因此,我们能绕过“晦涩难懂”的抗震设计规范,听王宝力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

他说,建筑抗震设计有七大原则,这七大原则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不断总结,归纳出来的。

记者根据王宝力的访谈,结合抗震规范及现实情况,总结如下内容:

原则之一:脚跟要稳

道理很简单,建筑物有了牢固的地基,方能屹立不倒。这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建筑物要有良好的地基。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因此,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抗震有利的地段进行建设,避免在不利、危险的地段建设。

例如根据设计规范,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属于有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等属于不利地段,此外,还有些地段属于危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等。这均需要在设计之前进行详细勘察和科学论证。

第二,要根据地基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桩基础、天然地基等,根据需要进行抗震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原则之二:体态宜方正

国家抗震规范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臵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而形成薄弱部位。震害表明,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道理也很清楚:简单、对称的结构容易进行抗震验算并容易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地震时传力明确,抗震性能良好。

浅谈建筑法规论文

浅谈建筑法规论文

浅谈建筑法规论文

建筑法规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涉及内容广、综合性强、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对培养学生在建设领域的法律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法规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建筑法规论文篇一

摘要:《建筑法规》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运用法律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法规问题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3-01

《建筑法规》这门课程涵盖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企业资质、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工程发包与承包、工程招投标、工程勘察设计等方。建筑法规专业性较强,内容繁杂,且工科学生普遍重理轻文,法律基础薄弱,对于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导致课程气氛沉闷。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 《建筑法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调

传教式、填鸭式教学是目前教学的主导方法,学生在学习时过多地依赖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能力低。在缺乏互动思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法律法规的内涵,不能与实际工程建设相结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1.2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法规》的考核方式以试卷为主,一般是平时成绩

建筑声学基础知识: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声学术语

建筑声学基础知识: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声学术语

建筑声学基础知识: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声学术语

随着定制安装⾏业的不断扩⼤,良好的声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建筑设计师及建筑使⽤者的重视。

在这其中,作为建筑声学组成部分的室内声学设计尤为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房间体型和容积

的选择、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选择和确定、吸声材料的组合布置和设计适当的反射

⾯,以及合理地组织近次反射声等。

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不免有点困难。下⾯,“影⾳新⽣活”就为⼤家详细地解读关

于声学处理的⼀些专业术语,帮助⼤家更多地掌握室内声学设计的知识。

Decibel分贝

分贝是指⼀贝尔的⼗分之⼀,通常被⽤于表达⾳量。分贝并不能表达所有的事情,它只是两个

能量⽔平的⽐率。由于我们靠⽿朵感知⾳量,这些遵循对数曲线的⽐值按分贝来表达使许多事

情变得简单多了。

下⾯是⼀些值得记住的分贝数字:⼈⽿在正常情况下能感觉出变化的最⼩⾳量单位是1分贝;扬

声器功率增加⼀倍,其结果是会有3分贝的明显增加,⾳量增加⼀倍就是6分贝的变化;如果要

把⾳量增加⼀倍的话,我们需要把放⼤器的功率增加到原来的四倍。

Frequency频率

声的源头是振动,振动就有频率(符号f),即每秒种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不是所

有的频率的声⾳都能听的到,只有振动频率为20Hz(⼀说16Hz)~20000 Hz的声⾳,⼈⽿才能有

声觉。

20Hz以下为次声,20000Hz以上为超声,低于20Hz和⾼于20000Hz的声⾳⼈⽿不会有声的感

觉,⼈⽿最敏感的频率在100~3150Hz。在建筑声学中,⼀般把200~300Hz或以下的声⾳称为

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建筑类学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伴随着“量”的扩大,“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目前,如何提高建筑类学生“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很多建筑类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就建筑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构思。

关键词:高校建筑类课程改革构思教学改革建筑类专业众所周知,如今的建筑类专业,像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之类的专业,已经成为高考志愿表中的热门专业。究其原因,很明显社会对这类专业的需求量大。面对“大生源量,大社会需求量,高素质学生”这个制约建筑类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努力寻求一条适应建筑类高校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

1 目前建筑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无法将静的建筑图片与动的施工过程联系起来

对大多数建筑类课程,特别是施工技术类课程,很多老师仅给出一些相对独立的静止图片,然后口述整个施工过程。这样的授课方法对于老师来讲,他可能觉得自己已将整个施工过程表述的淋漓尽致,十分清晰。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的脑海中只有几张零散的施工图片,这些图片是相对零散、静止的,学生的脑海中无法连成一个完整的动的施

工过程。例如,在讲述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时,PPT上仅给出了一个大基坑,以及几张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的相对独立的图片,无论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如何精彩,学生脑海中仅仅能记住这几张独立的图片,而对基坑开挖的整个施工过程,始终不能建立起“动”的概念。

1.2 高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实验室的建设不能满足日常教学要求

建筑设计手册

建筑设计手册

建筑设计手册

一、引言

建筑设计手册是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对于设计原则、规范标准、技术要求等内容的综合总结和规范化的文档。它不仅对建筑设计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相关工程人员、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以综合介绍建筑设计手册的内容和编写要求为主线,为你详细阐述建筑设计手册的重要性和编写方法。

二、设计原则

1. 设计目标明确:建筑设计手册应明确规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如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等。

2. 充分考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手册需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如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等。

3. 结构稳定与安全:建筑设计手册应明确规定有关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技术要求,如承重能力、抗震能力等。

4. 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手册需要关注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如通风采光、无障碍设计等。

三、规范和标准

1.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手册应包含针对各类建筑的相关设计规范,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以确保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要求。

2. 技术标准及要求:建筑设计手册应详细列出有关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设备选型等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以指导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计算的依据。

3. 相关法规法规定:建筑设计手册需要涉及有关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确保设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设计流程

1. 概念设计:建筑设计手册应明确规定概念设计的要求,包括设计构思、功能定位、景观规划等。

2. 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手册应详细描述方案设计的步骤和要求,包括平面布局、立面效果、材料选用等。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二、框架梁和次梁有什么不同?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

2023年一建建筑案例100问

2023年一建建筑案例100问

2023年一建建筑案例100问

1、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部位或环境有哪些?

答:①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②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③砌体表面温度高于80℃的部位。

④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生产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建造过程信息化。

3、装配式混凝土较传统建筑相比呈现出哪些优势?

答: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节能环保和减少污染、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

4、装配式装饰装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装配式装饰装修的主要特征:

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建筑装饰工业化的基础。

二、标准化制作:标准化制作装配式装饰模块化产品是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整体化安装的前提。

三、批量化生产:批量化生产是装配式装饰的重要标志之一。批量化生产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动成本,这也是推行装配式装

饰装修的重要目的。

四、整体化安装:整体化安装是装配式装饰的重要表现形式。

5、水泥的初凝时间及终凝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6、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答: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过多,或者水泥粉磨时石膏掺量过多。水泥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经硬化后还在慢慢水化并产生体积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导致水泥石开裂。石膏掺量过多时,水泥硬化后过量的石膏还会继续与已固化的水化铝酸钙作用,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俗称钙石),体积约增大1.5倍,引起水泥石开裂。

诚实、坦率地研究建筑问题——《体验建筑》读书报告

诚实、坦率地研究建筑问题——《体验建筑》读书报告

诚实、坦率地研究建筑问题——《体验建筑》读书报告

孙闽辉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近几年来,建筑理论在进一步地深化发展。然而一方面,在一股崇尚玄奥文风的影响下,建筑理论的文章似乎越来越拗口难懂;另一方面,建筑研究的文章似乎越来越粗制滥造。抓住一点,恣意推广,生造词语,故作姿态。这种状态,往往使一些对建筑尚无深刻认识的青年人,容易走上迷途或失去信心。值得庆幸的是,建工出版社即

将组织翻译出版拉斯穆生的《体验建筑》,这对我国目前的建筑界,尤其是建筑教育界,如同送来了醒目良方。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孙闽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

【相关文献】

1.现象学与建筑学的交织——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空间知觉体验研究 [J], 陈

2.建筑史体验式教学法研究——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课程教改实验报告 [J], 刘志勇;张兴国;杜春兰;李震

3.建筑节能先解决观念问题——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 [J], 李文姹

4.建筑空间形态中"线"的研究——以PAL(A)ON古生物研究与体验中心建筑环境设计为例 [J], 赵楠艳

5.日常生活空间体验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浅谈瑜伽体位与建筑空间的结构稳定性研究 [J], 邵运霖;陈五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工程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常见问题

1. 混凝土质量问题:包括强度不达标、龄期过长或过短、开裂等。

2. 施工工艺问题:如基坑开挖不按要求、土方回填不密实等。

3. 钢筋质量问题:比如钢筋直径、间距、弯曲等不符合设计要求。

4. 施工图纸问题:可能存在绘图错误、尺寸不准确等。

5.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如安全隐患、工人素质低、施工环境脏乱等。

6. 结构安全问题:木结构或钢结构可能存在腐蚀、疲劳等问题。

7. 管道安装问题:可能存在漏水、渗漏、管道连接不严密等。

8. 防水和隔热问题:如防水层施工不规范、保温材料质量问题等。

9. 电气安装问题:电线接头没有绝缘处理、线路敷设不规范等。

10. 通风和空调问题: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通风设计、空调系统

运行不正常等。

建筑学的奇葩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建筑学的奇葩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建筑学的奇葩术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建筑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又广泛的学科,涉及的概念和术语非常繁多。在建筑师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奇特而古怪的术语,这些术语往往令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学中的一些奇葩术语。这些术语既有一些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俚语和行话。通过探索这些奇葩术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内涵和特点,还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对建筑学的理解和兴趣。

本篇文章将首先简要概述建筑学中的奇葩术语的存在和现实意义。然后,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解释,为读者介绍一些典型的奇葩术语。最后,我们将对建筑学中的奇葩术语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建筑学中的奇葩术语,并对这些术语在实际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传播,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师们对于建筑学的思考和探索,为建筑界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布局方式,用于有效地呈现和传达文

章的主题和内容。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和内在关系。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1. 引言

1.1 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建筑学的奇葩术语,并突出其独特性和特点。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的术语较其他学科更加特殊和复杂。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建筑学奇葩术语:奇葩术语1和奇葩术语2。每个术语将会以例子和解释的方式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浅析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8) 1 0 8 0 17 — 8 4 2 0 1 — 7 — 1
建筑力学是 建筑类专业 学生必须学 习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 , 由 理论力学 、 材料力学 、 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学好这 门课程 , 对学生 今后业务能力持续发展或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有很大作用 。由于 该课程理论性强 , 概念抽象 , 再加上其计算内容较多 , 贯性强 , 连 与 其他课程相比有 一定 的难度。因此,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感到该 课程难学 、 难懂。那 么, 怎样搞好教学 工作呢? 1立 足 力学 基 础 , 养 直 观 力学 意 识 . 培 让 学生掌握力学基本 概念 、 基本 理论 、 基本计算技 巧 , 培养 学 生直观力 学意识 , 使他们能够 了解各种结构受力特性 , 分析整体 结 构、 局部构件的受 力特征 , 整体结构 与局部构 件受力关系和传力路 线, 从而在建筑设计 中 , 构符合逻辑 , 使结 符合事 物理 性存在规律 , 符合 自然规律。 建筑 力学从研究钢体 的平衡人手 ,研 究变形 体平衡直至杆件 系统的强度 、 刚度和稳定。 从建筑学 的要求来说 , 则是把 复杂 的力 学问题 , 给以少而精的 深入浅出的说明和解释。这虽然比讲 授高深的力学理论要困难得 多, 但这正是 区别培养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地方。 新时代建 筑师应具有直 观的力 学意识。真实的符合 自然法则 的建筑风格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按 自然法则来创造按力场 来设计 的建筑 , 符合结构逻辑而又具有美的成分。很多新结构 , 由 于计算理论尚不 完善. 其造型也只能是直观的力学意识 为基础 的艺 术造 型 。 由工程师和建筑师组成的大型建筑工地领导小组 中,无疑地 由建筑师担任组长 , 建筑师 以独有的直观力学意识 , 协调建筑 与结 构的矛盾 , 设计 与创造 出新 的美的结构 。 2教学 内容联 系实例 , . 营造和谐氛 围, 诱发和培养学 生的学 习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是求知欲望的动力源泉 , 学生 只有对 建筑 力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才会想学 、 , 爱学 才能学好。培养学生学 习力学 的兴趣 , 提高教学效果 、 是 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_日常生活批判_与当代建筑学

_日常生活批判_与当代建筑学

ARCHITECTURAL THEORY建筑学报18

ABSTRACT/socialist in contemporary Franc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thoughts on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Around the concept,

this paper makes an account of issues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som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numerous architects and architectural

theorists. The author advocates abandoning the neo-formalism and

returning to the realistic basis of architecture, i.e. Everyday life.

KEY WORDS/ Everyday life, Heterotopia, Situationism, Mixed use 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理论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换。随着逻辑学、语言学、文学批评等理论模式不断引入建筑学,建筑话语也与1968年以前的有了明显的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结构主义和其派生的思潮,特别是后结构主义迅速取代了各建筑院校中的其他理论学派。作为一种可在教学上进行文本分析的有效技巧,结构主义能够在纯粹的形式层面上展开,这种思想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流传,致使20世纪90年代形式问题几乎占据了建筑话语的中心。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

“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高等工程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教育

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剖析了传统工科教育中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在教

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偏离的建筑技术艺术观、传统工程教育旧模式的

弊端、授课学时有限和学生力学基础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主要解决了建筑与结构相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建筑课

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面向新工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以期为建筑

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引言

建筑结构课程知识点涉及面广、公式繁杂冗长、工程实践性较强,学生普遍

认为课程学习难度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艺术、轻技术,重系统知识、轻专业需要的问题,违背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因此,有必要

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课程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密切联

系工程实际,学习建筑智能技术,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新

形势下的岗位需求。

1开展新工科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呼唤新工科。我们已经从蒸汽机时代为标志

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为标志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逐步进入智能时代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新一轮世界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势必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重塑国

家竞争力在全球的地位,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以及组织方式,实现多

建筑图集编号

建筑图集编号
03G101-1_答疑.pdf
02X1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pdf
00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pdf
CJJ101-200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04D701-3.电缆桥家安装.doc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pdf
JGJ[1].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pdf
02S403钢制管件.pdf
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pdf
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清晰).pdf
01SS105常用小型仪表及特种阀选用安装.pdf
00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pdf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下.pdf
02s403钢制管件图集.pdf
02R110_锅炉安装.pdf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pdf
GB50343-2004建筑防雷国标.doc
(JGJ_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说明节选).doc
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pdf
03X801-1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图集.pdf
室外给水管道及设备安装工艺标准.HTM
万科常用计算标准格式.rar
钢材密度查询器.rar
过梁配筋计算.rar
金属材料单重计算程序.rar

浅析建构理论的几种误区

浅析建构理论的几种误区

浅析建构理论的几种误区

摘要:本文尝试提出把“建构理论”作为建筑评价体系的可能性,并指出其作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误区。

关键词:建构文化;弗兰普顿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form the evaluation of Architecture in Tectonic theory, and points out some faults when it is the single standard of evaluation Keywords: Tectonic;Kenneth Frampton

1引言

近几年的建筑学界都在赶“建构”之风,笔者当时也是抱着好奇心翻看了弗兰普顿(以下简称弗氏)的英文原著《建构文化研究》,但有碍于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书中极其晦涩难懂的内容,未能深入。之后对建构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网上建筑论坛的讨论和《建筑师》杂志王群老师对此书部分章节的翻译,而后来2007年此书中文版的推出总算让本人对建构有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理解。个人不会在文章中过多地重复书中所及,主要是对建构这种评判标准的一种主观理解,指出目前业界对建构理论的种种迷思和误读状况。

2什么是建构

按照《建构文化研究》一书译者南京大学教授王群的说法,你不要试图在这本书里找到什么所谓先进的设计理念,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本“落后”的书。也许正是这种溯回本质的向后看,唤起人们对于建筑是一种建立在工艺艺术(More Substantial Art)的努力,在这种情境下令人肃然起敬。而弗氏的努力也让人记起,原来,建筑是可以有另一套评价体系的:即工艺(Craft)以及用弗氏的话来说——建筑的建构与触觉特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

————————————————————————————————作者: ————————————————————————————————日期: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有共同爱好者看看吧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ﻫ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ﻫ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ﻫ

二、框架梁和次梁有什么不同?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2)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ﻫ(3)

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在实际的施工图中,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在次梁的平法表示中,对箍筋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来表示,如φ8#100/200等。二是当次梁为单跨简支梁时,支座的负筋数量往往不满足“混凝土规范”第10.2.6条的规定(第10.2.6条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ﻫﻫ三、基础拉梁与次梁的区别有哪些?ﻫ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与次梁相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也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基础拉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也为受拉锚固长度la、基础拉梁的箍筋也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与次梁不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的梁底钢筋也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基础拉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基础拉梁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详见“地基规范”第8.5.20条)、箍筋不少于Φ6@200(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第3.12.1-9条)

在实际的施工图中,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是将基础拉梁简单套用框架梁的平法表示,编号为JKL,对箍筋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来表示,如φ8#100/200等。而现有的国标平法图集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基础拉梁的构造,如果设计人员想借用平法图集的话,将基础拉梁编号为JL较为合适,同时应在说明中注明JL的配筋构造应按“03G101-1”中次梁(非框架梁)的配筋构造执行,同时梁底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

四、构造柱和普通柱子什么区别?

构造柱不参与结构计算。一般做法是先砌墙后浇柱。其纵筋及箍筋只需构造配置,不需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而普通柱其纵筋及箍筋需根据计算配置,且不得小于最小配筋率。

五、工地为什么要打桩?ﻫ房屋即地面以上的建筑群,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如不经处理基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轻则造成房屋裂缝开口,重则造成房屋倒塌.为了保证房屋的安全,地基必须经专业勘察部门勘察,根据上部荷载设计采用何种基础.楼层高的采用深基础处理,象打粧挖桩到深部持力层,或挖到房屋的地下室负标高再打桩(水泥桩,振冲粧)到持力层,楼层低的就直接大开挖或振冲碎石粧(提前液化基础抗地震效果好),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满足上部建筑的承载要求。

简单地说就是:当地基浅层土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时,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就用桩基础,即打桩。反之则用明挖扩大基础。

六、一级钢筋有没可能是带肋钢筋呢?而二级钢筋可能是光圆钢筋吗?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四级钢是如何分类的?ﻫ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ﻫ(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ﻫ (二)按直径大小分ﻫ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ﻫ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ﻫ(四)按生产工艺分ﻫ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ﻫ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环等。

外表看上去一样,二级钢和三级钢有什么区别呢?

在建筑行业中,Ⅱ级钢筋和Ⅲ级钢筋是过去(旧标准)的叫法,新标准中Ⅱ级钢筋改称HRB335级钢筋,Ⅲ级钢筋改称HRB400级钢筋。

简单的说,这两种钢筋的相同点是:都属于普通低合金热轧钢筋;都属于带肋钢筋(即通常说的螺纹钢筋);都可以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ﻫ不同点主要是:1.钢种不同,(化学成份不同)。HRB335级钢筋是20MnSi(20锰硅);HRB400级钢筋是20MnSiV或20MnSiNb或20MnTi等;2.强度不同,HRB335级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是300MPa,HRB400级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是360MPa。3.由于钢筋的化学成份和极限强度的不同,因此在韧性、冷弯、抗疲劳等性能方面也有不同。ﻫ两种钢筋的理论重量,在公称直径和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下是一样的。ﻫ两种钢筋在混凝土中对锚固长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钢筋的锚固长度与钢筋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钢筋的外形有关。告诉你一个公式:在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f1/f2)×d。式中f1为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f2为混凝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