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苏、中俄关系
中苏关系之我见
中苏关系之我见通过学习《解密档案与中苏关系》一课,我对苏联这个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从思想上教导我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外,也教会我如何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我们必须时时记住历史的教训,奋发向上,为祖国作出我们的贡献。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我国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的重大影响,以及两国建交中的外交策略和政治目的。
因此需要我们客观的,公平的去看待两国的外交。
这有利我们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成长的坎坷,当代的大学生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去了解中苏之间的关系。
回顾进半个世纪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特别是中苏冲突的历史,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当时双方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和采取的许多做法值得重新审视和反思。
这对今后中俄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中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开始互助协作到激烈冲突,直至后来的正常发展。
这个过程体现了利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正是在利益的趋势下,社会主义的两个大国-中国和苏联之间,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得事情,其中有许多事情对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人民最早了解苏联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虽然开始中国许多人并不认为十月革命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于是,大量的中国人民开始向往苏联,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始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中的奋斗目标。
进而,中国与苏联的的发展也拉开了帷幕。
二战前的中苏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苏联在共产党的发展中作出了许多指示,其中不乏有正确的指示,但也有许多不合中国实际的内容。
仔细阅读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苏联对共产党的帮助固然不乏共产主义理想和国际主义成分在内,希望将俄式的革命及其理想输入中国,但更重要的是苏联的国际战略和苏联的国家利益在起作用。
试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中俄两国自1996 年4 月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已经走过了13 年的历程,在这13 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中俄双方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政治互信程度不断提高,在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
展望中俄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轨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想最早来自俄罗斯方面。
1996 年4 月24 至26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 月23 日,在启程访华途中,叶利钦对事先准备好的《中俄联合声明》作了重要修改,把原有的“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面向21 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修改为“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得到中国的赞成并在随后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被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实质性内容,中俄双方还一致同意建立两国元首会晤机制,设立北京--莫斯科热线,就重大问题随时磋商,成立总理委员会,建立双方外交部长随时会晤机制等等,这使得中俄关系进一步制度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深入。
1997 年4 月23 日,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这一文件使中俄业已形成的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途径更加具体化,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促进多极世界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1998 年,中俄两国又签署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就世界的多极化、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双方共同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苏)关系
• 俄罗斯是我先进武器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比较先进的飞机、 军舰以及防空导弹都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大的联系; • 双方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以 及2007年8月举行“和平使命-2007”的反恐军演,表明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关系也达到了很高水平 。
C--30MK歼击 机,956A导弹 驱逐舰目前正 在洽购956E预 警机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 组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 格局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 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 技术、远程精确巡航 导弹
温家宝与普京会见中俄企业家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 中俄关系是 历史上最好 的时期,处 于最重要的 历史阶段。
(一)中俄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1.两国所处的国际境遇相似 2.两国持有的国际政治理念趋同 3.两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互补 4.两国积淀的传统友谊深厚 5.两国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关系现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进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其前景也决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分析和正确 地把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要素,推动中 俄关系长久稳定的在积极轨道上良好运行。
(一)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实分析
1.中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949年前几百年的中俄关系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1、中苏结盟的美好时光(1949-1963) 2、中苏由朋友到敌人(1963-1982) 3、中苏9-1963)
共产主义— —共同的信
浅 谈 中 俄 关 系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 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 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 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 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 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 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 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 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明了发展 方向。
三、对中俄关系的展望
虽然中俄现状令人乐观,但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和矛盾: 虽然中俄现状令人乐观,但双方仍有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俄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难释对华防范之嫌 。 俄向远东增强兵力部署, 双方对合作“共赢” (二)双方对合作“共赢”认知的差异及两国贸易结 构 性矛盾制约彼此深化经贸合作 。 (三)两国在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歧和矛盾阻碍着 双方高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 。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引发俄方抱怨。 (五)中国生产的部分食品质量问题影响俄对华农业 合作 。
浅谈中俄关系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
“万里茶道”是中俄间一条重要的商道。这条商 道以运送茶叶为主,从福建经水路至汉口,再经水 路至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再经陆路到山西、内蒙, 跨外蒙至恰克图,经乌拉尔直至莫斯科、彼得堡。 清康熙年间俄侵扰我东北,被康熙皇帝派兵击 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 等条约,割占了领土,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以攫取领 土为主。
对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几点分析
对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几点分析作者:陆南泉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21期文/陆南泉中苏(俄)关系经历了七十年风雨历程,实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转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已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本文就这一关系的基本含义与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一点个人看法。
“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含义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笔者认为,提出“新时代”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一是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种大变局的本身就意味着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为此,中俄关系也面临这个大变局以及如何应对这个大变局的问题。
这在客观上要求中俄关系应有新的定位。
二是中俄都是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格局的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强化中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两国国内的问题(包括发展经济、国内社会稳定与防止“颜色革命”的需要等),还担负着国际社会的稳定、建立新的秩序与和平的责任。
习近平主席指出:“宣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体现中俄的担当精神和两国战略协作的积极效应,这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这就是说,中俄关系新的定位在国际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同样也应该看到,中俄建立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国际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的同时,它也受国际条件变化的影响。
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论在前头冠以怎样的定语——“全面”还是“新时代”,最后都落实到“战略协作”上。
虽“战略协作”有其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这种关系不具有结盟性,双方不必履行约束性、规定性的义务,只是在重大国际战略方面的问题达成共识时才采取战略协作,从而成为协作伙伴关系。
因此,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受国际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如美对华对俄的压力大大增强时,这一关系将会强化;如美对中俄双方或其中一方压力大大减弱或关系大大改善,这一关系将会弱化。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
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摘要:冷战后,中俄关系已步入了平稳发展、充满生机的历史新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排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而对发展国家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双方确立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国家关系准则;三是中俄既不结盟,也不对抗,更不会针对第三国;四是发展务实的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深入发展双边关系具有安全利益和政治主张增多,地缘优势独特,经济互补,政策相互迎合等多种有利条件,因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双方也应高度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中俄关系冷战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正文:冷战后,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演变,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国家及最大的邻国,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与恩恩怨怨几十年,甚至发生过军事对抗的中苏关系相比,中俄两国关系出现了平稳发展,充满活力的积极势头。
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于深化,中俄两国已就构筑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中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期中俄关系的确立及积极进展新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从中苏关系正常化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1989年5月,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应邀访华,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高级会晤。
这次访问标志着中苏两国在对抗了30年之后,终于走向和解,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此次高级会晤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双方确立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
邓小平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形象地概括了这次高级会晤的重要意义。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成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新起点。
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关系,都有显著进展。
李鹏总理1990年4月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中苏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和加强信任的指导原则协定》、《关于两国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纲要》等6个政府间文件,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摘要】中俄关系自建交100多年来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双方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军事合作持续深化,文化交流不断拓展。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竞争和经济结构差异等。
展望未来,加强合作并共同应对挑战是中俄关系的关键,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将为两国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共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历史、现状、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军事合作、文化交流、限制性因素、展望、合作应对挑战、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 引言1.1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中叶,当时中苏两国建立起了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陷入了一段较为冷淡的时期。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才得以重建。
1992年,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邻好互利合作友好关系的联合声明》,意味着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随后,中俄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建立了多种机制以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中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之一。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频繁协调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证明了双方之间政治互信的日益增强,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这些都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中俄关系的现状当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
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推动了双边关系持续向前发展。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俄两国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双方在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深远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深远作者:周力来源:《人民画报》2019年第07期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致信苏联驻华使馆代办齐赫文,表达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
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复信周恩来,确认从即日起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
70年来,中俄两国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冷战结束后,双方都意识到,对于中俄这样两个相邻的大国来说,旧式的那种结盟也好,相互发生对抗也好,不但不利于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完全平等、互利合作、睦邻友好的新型国家关系,才是最佳的选择。
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历史风云和各自国内变化的种种考验,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道义担当的典范。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牢固的政治互信和坚定的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既不针对第三方,也决不会因受第三方的挑拨和干扰而发生摇摆。
双方还意识到,不结盟原则并不妨碍两国在目标和利益一致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拉紧利益纽带,发展战略关系。
我们始终将彼此视为重要发展机遇,相互支持,相互借力,实现同步振兴。
中俄关系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不断地转化为务实的合作成果,直接造福于两国人民。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070.6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
双方正在实施1200亿美元的战略性投资项目。
新兴领域合作也在快速发展。
两国军事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地方交往持续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升温。
此外,双方在应对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有组织犯罪等安全领域相互密切配合。
在对外合作方面,中方支持俄方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都致力于促进区域合作,强调开放包容,两大倡议在诸多合作领域具有广泛共同利益,可以并行不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论中俄关系
论中俄关系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军事,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当然,由于它离中国的距离,导致了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
在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时,由于历史的多变性,中国和俄罗斯前身苏联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摩擦以及恩怨。
众所周知,中共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中国的进步人士因国家内忧外患而从当时的苏维埃共产党学习借鉴从而产生的。
从清朝康熙时期到如今21世纪,从1689年签定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到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谓是历经坎坷,过去的历史已不能改变,在这历经坎坷,风雨变换的四百年来后,中俄关系终于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道义上还是物资上,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甚至在抗战末期,出兵东北,建立远东军,击败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为中国抗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友好,是至今中方,俄方津津不忘的话题之一。
在那个充满动乱的年代,苏联给与中共的各种物资的援助,还有接受大量中国赴苏青年学习高等知识,从而报效祖国,参与建设中国的新社会主义作出了大量贡献。
正是有了中苏之间的伟大友谊,苏联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派遣了超出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大批专家。
正如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薄一波等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所记录的那样,苏联人民在50年代对中国的援助是真诚的;正是有了苏联的技术援助,才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自己的汽车、飞机和坦克的历史。
苏联在20世界50年代对华的经济援助的不仅帮助中国提前实现了工业化改造,更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遗憾的是,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裂痕,由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或者说是国家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导致两国的冲突,分歧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发生战争的边缘。
不过好在21世纪,中俄关系复苏,又回到了一个全面合作全面交往的时期。
另外,从中俄两国的战略关系和外交关系来看,两国的战略协助伙伴关系需要不断加强。
中俄关系现状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远景中国、俄罗斯分别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主要大国,是相互最重要的邻国。
所以,中俄关系素来是国际关系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
特别是近来几年,跟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
而将来中俄关系的走向,又必定对国际形势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研究中俄关系的现状与远景,就拥有很大的必需性和现实意义。
一、中俄关系的现状不论是双边关系仍是多边关系,其状态都很难用一句话加以归纳,它详细反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中,并由这些关系表现出来。
中俄关系也不例外。
1、中俄政治关系的现状。
美国的全世界安全战略,特别是其重返亚太战略和北约东扩,使中、俄同时感觉到美国的威迫和战略逼退,出于共同抵抗美国的需要,两国都有增强合作的梦想,政治关系快速升温。
2014 年面对由克里米亚问题惹起的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亟需中国的支持。
而中国近几年面对的中日垂钓岛问题,南海争端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所以,中俄政治关系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2、中俄军事关系的现状。
军事关系是中俄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3、中俄经济关系的现状。
中俄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是能源贸易和军械贸易。
能源贸易在中俄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俄关系不停前行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对能源需求量不停增添。
而邻国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恰好能够为中国供给大批的石油、天然气。
另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重要根源,也是中俄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
特别是近几年,俄欧关系的颠簸,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出口,俄罗斯亟需开发新的能源市场。
而中国为了降低能源入口的风险,实现能源入口渠道的多样化,也很需要俄的能源供给。
所以,中俄能源贸易发展快速。
军械贸易作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另一支柱,发展相对曲折。
俄罗斯是中国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根源,中国是与印度并列的俄罗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1 / 3场。
谈中俄关系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同中国建交。12月, 毛泽东主席不顾建国伊始的繁忙、冒着西伯利 亚的严寒、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访问。 1950年2月14号,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确立了中苏同盟关系。 1953-1957年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若干关于 苏联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中苏合作 的协定,苏联对于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给予 了大量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支持,苏联援助中 国建设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设 起一个初步的工业基础。 在国际外交上也对新中国政府鼎立相助。 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26
2014年国际战略展望
必须先认识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关于 俄罗斯,众说纷纭,不可靠,不可信等等,其 实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反过来就一定可靠? 国家利益,敌友关系,应时而异,以冷静客观 地眼光看待中俄关系乃至于外交,就会理性和 现实。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一个 伟大的国家,决定了它不平凡的命运。历史如 此,现实和将来也一样。所以,俄罗斯在世界 上不可能甘于平凡。
17
三、 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协调配合, 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或相 近看法,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同为联合 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主张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决反对霸权主 义。中俄在联合国改革、 朝核等问题上进行 了积极而富有成果的协作。中俄共同倡导和推 动的上海合作组织 , 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 与和平、 发展地区经济和打击三股势力(宗教 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 目前,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明显被西方打压, 其战略处境比战略让西方难以全力遏制),与西方的合作, 必然要做出重大的战略妥协,而妥协之后,失 去的将是不可承受之痛,所以自强和中国的战 略合作,是俄罗斯的无奈和正确的选择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双方未来是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立,对于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局势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尽管具有很多鲜明的新特点,但它仍然同冷战结束前的中苏关系有着难以割离的联系。
中苏关系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它历经两国共产党党际间的紧密联系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全面同盟。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整体国际环境的改变以及两国国内改革的酝酿和启动,中苏关系显现“解冻”迹象。
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则在客观上开启了中俄关系的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逐步提升,由“互视友好邻邦”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而《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的合作,更表明了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战略合作的内容不断充实、范围不断扩大,在纷繁复杂的大国关系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中俄两国关系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双方未来究竟是保持合作还是进行对立,对保持和提高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世界局势的稳定和发展,乃至保障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中俄关系仍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复杂问题。
一:历史文化差异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不同,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了内容和形态迥异的文化类型,进而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性和民族精神。
自17世纪正式建立以来,中俄国家关系每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无不受到两国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上看,中俄两国均不可能成为某一大国或集团的附庸。
俄罗斯不可能臣服于任何一个大国,俄几百年来都是以世界大国为定位的,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利益局限于境内,也从来没有被外来者征服过. 19世纪上半叶,俄对欧洲的影响曾经达到高峰,它凭借其辽阔的国土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打败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 令其他欧洲国家俯首帖耳。
当代中苏、中俄关系
2007年3 月中国提 出中俄伙 伴关系5点 建议
• • • • •
19
中俄关系的发展、 特点与前景
中俄关系的起点(1991-93)
会谈纪要+四点原则
俄罗斯是苏联国际法义务继承者 1989、1991两个联合公报继续有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关系基础 边界和裁军谈判继续进行
俄罗斯对华冷淡
人权和意识形态差异 领袖互访延迟 与台关系升温 中国的考虑(叶利钦、西方关系、内政)
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49年至1956年:友好时期
重大事件 中苏两国1950年2月14 日签订《中苏友好同 1949年10月2日,中华 1949年12月16日和 盟互助条约》、《关 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 1950年1月20日,毛泽 于中国长春铁路、旅 交,苏联同时中止与 东和周恩来先后访问 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台湾的官方关系 苏联 《苏联贷款给中华人 民共和国协定》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2012)
两国未来的合作领域
资源开发,能源利用 高科技合作 装备制造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中俄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18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2012)
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关系 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 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关系 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
1982年至1991年:缓和改善 评价:双赢
为以后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2012)
13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2012)
背景
俄方 中方 国际格局和地区的共同利益
表现
浅谈对中俄关系的看法
浅谈对中俄关系的看法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尽管中美关系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在事实上并没有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美好。
双方目前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互相依赖,而且也拥有许多共同利益,但美国显然始终不愿意把我国当战略伙伴看待,一直把我国当成潜在对手,利用台湾,南海等问题打压,牵制我国,悍然干涉我国内政,妄图借此遏制我国的强势崛起,削弱我国在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难以独自承受来自唯一超级大国的巨大压力,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可信赖的伙伴共同应对威胁,而俄罗斯无疑是不二选择,因为它同样也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巨大压力,两国目前有共同的诉求,因此,有条件展开全方位合作,更加密切中俄关系。
俄罗斯的前身是苏联,其继承了苏联大部分政治,经济,军事遗产,虽然冷战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影响力江河日下,在欧洲受到排挤,但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依然能够对美国产生足够的震慑,且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已开始全面复苏,其迫切需要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中俄关系不容忽视,是我国双边关系的重要一环,必须要继续加强,这样能够实现双赢。
而两国的关系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更加深化:第一:在政治上,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其他三国都是北约集团成员,在伊朗,朝鲜核问题等国际议题上,其北约三国步调一致,企图左右朝鲜半岛局势,对伊朗实施制裁,使联合国按其意图行事,因此我国需与俄罗斯协调意见,尽量制衡其他三国,使问题的处理更加公正,这符合中俄各自利益。
而两国也应支持各自的核心利益,俄罗斯要抑制北约东扩,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应给予适当的必要支持增强其信心。
而我国面对台湾,钓鱼岛等复杂问题,都涉及我国的核心利益,“美日韩”铁三角一直以此牵制我国,因此在此应谋求俄罗斯的支持。
而这已经有明显的效果,当近期我国与日本在钓鱼岛摩擦后,俄总统迅速登上日俄争议岛屿视察,虽然是视察其国家领土,但其打压日本,给予我国声援的意图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中俄关系的重要。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作为中俄关系领域的一个实际工作者,我愿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的工作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和意见。
之后,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
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
通晓对方的语言,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继成功举办“国家年"活动后,两国元首宣布在2009年和2010年启动两国“语言年”活动,在两国掀起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新高潮。
论中俄关系的发展
论中俄关系的发展列举评论各个时期的中俄关系,分析形成这些关系的原因及当下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标签:中俄关系;曲折性;发展1 历史上的中俄关系纵观历史,中俄关系主要经历过四种形态——欺压、结盟、对抗和正常关系。
1.1 中国与沙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沙皇俄国通过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如《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割去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给中俄关系的历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至今“沙皇俄国”这一称呼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仍然带着很强的强盗味,甚至在内心依然抚不平对沙俄的愤怒与痛恨。
这些不平等条约更是以后中俄边界争端的根源,给中俄两国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甚至是敌对与冲突。
1.2 中国与苏联苏联是扩大的俄罗斯,俄罗斯是缩小的苏联。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了句号,俄罗斯很自然地成为了苏联的继承国。
因此谈及中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中苏的历史关系。
中苏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曲折发展的,这是大国利益的碰撞,也是受国际局势的影响。
而根本原因则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国力太弱,较长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地位,不仅沙俄政府欺凌和宰割中国,苏联时期同样侵犯中国的主权。
战后中苏关系也未能摆脱这种惯性,发展道路很是坎坷。
1.2.1 国民政府时期(1)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结束前后,在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分赃的牺牲品。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国就苏联出兵日本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最终的结果是千岛群岛归还苏联;中国旅顺作为海军基地为苏联租用;对于大连和满洲铁路,苏联的优越权须予保证等等。
这是对中国主权肆意的瓜分,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而随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一步扩大了苏联的在华利益。
(2)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
二战以后,苏联为了确保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承认了蒋介石政府,并力劝中国共产党接受整编。
考试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论中俄关系的发展俄罗斯是最早同中国打交道的西方国家之一,1689年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第一次同西方国家签订平等的边界条约。
然而,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沙皇俄国利用中国内外交困之机,抢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沙俄利用中国的困难,以欺骗手段骗取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以支持中国对抗日本的名义,从中国攫取了大量权利。
1900年,沙俄利用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企图强占中国东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沙俄又一手制造了蒙古的分裂。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一度发展成“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关系,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是随着两党关系的恶化两国关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苏联乘机勒索给中国造成了很大损害。
这些都是中国人心中难以抹去的过去。
从俄罗斯方面来看,情况也十分类似。
俄罗斯的许多老年人对中苏蜜月友好仍然记忆犹新,他们对中国、对社会主义抱有深深的感情。
然而,中苏两国的论战、边境冲突也伤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1969年,在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情况下,中苏双方在珍宝岛发生了冲突,一些人强调“根本没有想到中方会使用武力”,对中国的不信任也因此成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推动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是增进信任问题。
一.当代的中俄关系(一)叶利钦执政时期1.政治上叶利钦的第一次访华,真正启动了中俄关系。
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就前两个联合公报增加了新的内容。
声明中一系列内容规范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且促进两国在许多领域进行新的合作。
叶利钦的这次访问顺利完成了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过渡,开辟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2.安全问题上中俄两国签订了边界相互信任协议以确保边界稳定,最大限度消除边界隐患,这是在优化地缘政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积极推进稳定两国边界的进程。
至此,除了遗留的个别边界问题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外,中俄、中苏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部成功解决,两国关系中多次引起冲突的根源得以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性: 相对的概念
地缘政治关系 历史渊源关系 意识形态关系
3
5-Jan-14
4
5-Jan-14
引言:背景
历史遗留问题
关于领土、边界的不平等条约 雅尔塔协定 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
5
5-Jan-14
引言:背景
关于领土、边界的不平等条约
清朝-沙皇 (222年)
民国-苏联 (32年)
15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69年至1982年:对抗升级
表现
• 继续政治对抗 • 继续军事对峙
评价
16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82年至1991年:缓和改善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期的军备 竞赛使苏联 元气大伤
1972年中美 关系改善和 1979年中美 建交对苏联 的冲击
13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56年至1969年:恶化分裂
表现 苏联单方面 苏联 “要求” 1962年苏联 决定全部召 中国连本带 回在中国工 息偿还抗美 在新疆伊犁、 苏联开始在 作的苏联专 援朝时苏联 塔城等地进 中苏边界不 家,废除所 支援中国的 行大规模颠 断挑起事端 覆活动 有合作项目 军事物资款 (257个) 项
苏联把在声 明中明显偏 袒印度,把 中苏之间的 矛盾公布于 世
评价
5-Jan-14
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69年至1982年:对抗升级
背景
中国领导人认为苏修 尼克松入主白宫后, 霸权主义比美国霸权 20世纪70年代,国 70年代,苏联开始 美国决心调整全球 主义对中国更具直接 际形势进入一个大 谋求对美国的优势, 的威胁,提出 “一 战略,认为应利用 动乱、大动荡、大 在世界范围与美国争 中苏矛盾,借中国 条线”战略,对付苏 分化时期 夺势力范围 联的挑战,反对苏联 来抗衡苏联 的霸权
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关系 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 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关系 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
2007年3 月中国提 出中俄伙 伴关系5点 建议
• • • • •
28
5-Jan-14
1945年8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既未提到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也没有对雅尔塔秘密协定中 有关损害中国主权的问题做出说明
7
5-Jan-14
引言:背景
国际共运与独立自主
苏联在帮助中国共产党建党、 以及早期建立党组织、开展 革命活动等方面,曾给予过 中国共产党极大的指导和帮 助,为两党关系奠定了比较 坚固的合作基础
评价
5-Jan-14
11
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仪式上
12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56年至1969年:恶化分裂
背景
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苏联国内 政局剧烈 变化
庐山会议 后“左倾” 思潮
苏共二十 大
1960年社 会主义国 家共产党 苏联提出 和工人党 1963年3月 波兰事件 成立中苏 代表会议, -1964年 匈牙利事 联合舰队、 苏联代表 10月两党 长波电台 件 对中国共 大论战 的建议 产党代表 团进行围 攻
23
5-Jan-14
24
5-Jan-14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中俄外长签国界补充协定
25
5-Jan-14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
俄美俄欧关系的变化,是俄罗斯对华政策不
能忽视的背景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已经大致完成了五个转变 2008年8月梅德韦杰夫提出俄罗斯外交五原则
《中俄睦邻友好条约》
新型的 国家关 系机制
保障睦邻 相处的安 全机制
经济科技 合作机制
22
5-Jan-14
边界协定
1994年《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 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叙述议定书》、《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西 段的叙述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 斯联邦共和国关于对界河中个别岛屿及其附近 水域进行共同经济利用的协定》 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规定》
10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49年至1956年:友好时期
重大事件 中苏两国1950年2月14 日签订《中苏友好同 1949年10月2日,中华 1949年12月16日和 盟互助条约》、《关 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建 1950年1月20日,毛泽 于中国长春铁路、旅 交,苏联同时中止与 东和周恩来先后访问 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台湾的官方关系 苏联 《苏联贷款给中华人 民共和国协定》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
20
5-Jan-14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
背景
俄方 中方 国际格局和地区的共同利益
表现
四个台阶
21
5-Jan-14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
表现
五大机制
最高领导 人对话机 制
•最高元首会晤机制 •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热线
国际问题 磋商机制
当代中苏、中俄关系
(1949-)
主要内容
引言:研究方法与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关于中苏、中俄关系的特殊性
历史遗留问题与当代中苏、中俄关系的关 联
当代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中俄关系的发展与问题(1991-)
2
5-Jan-14
引言:背景
当代中苏、中俄关系的特殊性
PRC-苏联 (42年)
PRC-俄联邦 (14年)
6
5-Jan-14
引言:背景
雅尔塔秘密协定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必须予以维持
大连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必须予以保证, 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以恢复 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
• 缓和改善 • “独立自 主” 、“ 不结盟” • 党国关系 正常化
9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49年至1956年:友好时期
“一边倒”政策
“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 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 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两党早期合作过程中的 问题
8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49年至1956年 1956年至1969年 1969年至1982年 1982年至1991年
• 友好时期 • “一边倒” • 联苏抗美
• 恶化分裂 • “独立自 主,自力 更生” • 反帝反修
• 对抗升级 • “一条线” • 联美抗苏
1982年3 1986年 月勃列 7月戈 葬礼 日涅夫 尔巴乔 外交 塔什干 夫海参 演说 崴演说
1988 年12 月钱 其琛 外长 访苏
18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82年至1991年:缓和改善 评价:双赢
为以后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基础
19
5-Jan-14
中国在对外 政策的调整 中,解放思 想,摆脱长 期以来的意 识形态的束 缚
美国对发生 在苏联和中 国国内的改 革以及中苏 两国关系改 善都采取了 观望和支持 的态度
17
5-Jan-14
中苏关系的演进(1949-1991)
1982年至1991年:缓和改善 经过
中国提出 三个条件: 1987年 苏联从中 第三次 苏边界撤 边界谈 军;从阿 判取得 富汗撤军; 一定进 迫使越南 展 从柬埔寨 撤军 1988年4 月苏联 在关于 政治解 决阿富 汗问题 的日内 瓦协议 上签字 1989年5 1989年1 月16日 月,在 戈尔巴 苏联的 1989年2 乔夫访 压力下, 月苏联 华,标 越南宣 外长谢 志着中 布将在9 瓦尔德 苏党际 月从柬 纳泽回 关系和 埔寨撤 访中国 国家关 出全部 系实现 军队 正常化
评价
意识形态因素淡出,在中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 新型关系也已确立并运作良好
26
5-Jan-14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
两国未来的合作领域
资源开发,能源利用 高科技合作 装备制造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中俄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27
5-Jan-14
中俄关系的发展(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