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

3、虚假“繁荣”的幻灭:
全方位的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
1、危机的爆发的标志
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 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 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 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 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 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 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 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 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1、虚假“繁荣”的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 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 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技术革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 的发展。
2、虚假“繁荣”的表现: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 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 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 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 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 国移到了美国。 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 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2)技术革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 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 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 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 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 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 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 的消费。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 发的根本原因是 ( )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必修Ⅱ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 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12年江苏高考考纲要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考点分析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和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①,限制了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萎缩,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与矛盾尖锐。

②毫无顾忌的和烘托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③活动过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2、开始: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3.表现(大萧条):(国内)倒闭(金融业),萧条锐减,人数激增(工商业),骤降,下跌(农业),整个经济陷入困境。

(国际)美国经济拖累欧洲经济,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亚非拉的经济掠夺。

考点分析二: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1)波及特别广: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特别长:持续到1933 年才有了复苏迹象。

(3) 特别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考点分析三: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1.影响:(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2)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①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扫地;②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③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3)危机加剧了的紧张。

为摆脱危机,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还进一步加紧对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内容:①固守传统的“”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②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结果:①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社会动荡不已。

②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17课时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1933 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
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 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
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3.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 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的增长,而是一种超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 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
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针对练习】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 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 了 55%。”该材料显示,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国民____________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 贫富差距 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 (3)直接原因:毫无顾忌的____________和银行贷款,造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萧条不仅是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 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们的国外的短期贷款。毫无疑问,这 产生了种种影响。1931 年9 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两年后美国 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工业和商业的崩溃与金融世界的 崩溃极为相似: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 年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5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__自__由__放__任__”政策,反对政府直 接干预。
2.被迫采取措施: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3.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__强__力__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社__会__危__机__,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 断。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_国__际__市__场___上的 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__殖__民__地__和__半__殖__民__地___的掠夺,激起当地人 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2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下,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说课稿
3.案例分析: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具体政策,探讨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自我评价: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我总结经济危机的成因、过程、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采用以下策略: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层次和重要信息。
2.确保文字简洁,配合图表、时间线等元素,使信息一目了然。
3.在书写过程中,适时停顿,解释板书的各个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经济危机复杂原因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危机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经济危机时期历史情境的体验;
3.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思考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等基础知识。然而,他们可能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过程及其影响缺乏深入了解,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也可能停留在表面。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1.对经济危机的复杂原因理解困难;2.对经济危机对各国政治经济影响的认识不足;3.对罗斯福新政政策内容及效果的评价存在误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内容 振兴 农业 社会 福利
国会拨款7 .5 亿美元 罗斯福新政 建造田纳西水利工程
美国 措施 目的 公民 领取 成立农业调整署; 稳定农产品价格, 的失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摆脱农业危机, 业保 减耕、减产; 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险卡 调整农产品结构 建立救济署,发放救济金;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保护劳工权益,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1933 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 结果:只过了 3天,美国有 574家银行开业, 1933 年《农业调整法》: 《紧急银行法》: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 第18 课 罗斯福新政 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 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 30亿美元贷 几天里,银行回收了 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 二、内容 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 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 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对存款 券,新政不到一周,全国 3/4的银行重新开业, 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 内容 措施 目的 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实行政府保险。 股票价格上涨 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蓝鹰标志。 1935年比 1933 年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整顿 银行休业整顿 建立正常的金融秩序, ,恢复信用 财政 美元贬值,激励出口, 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蓝鹰标志 金融 扩大权力,管制证劵业。 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 New Deal )的内容
“三R”,即
救济(Relief) ──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
和贫民;
复兴(Recover) ──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
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Reform)──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 经济状况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2.掌握胡佛措施的特点、结果,认识其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加强学生多途径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掌握对教材的研读思考,归纳基本知识,探究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知识结构】一、“大萧条”的来临1、背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①贫富差距过大、②股票投机过度、③信贷消费过度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时间:1929年10月标志: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表现: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美国危机”世界经济危机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三、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措施:自由放任政策2、结果:危机更加恶化了【探究学习】探究一:镜头一:美国10月的夜晚凉风习习,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罗克和他的工友们走在纽约宽敞的大街上,各种各样的汽车销售广告和赊购住房的广告在霓虹灯的映照下绚丽多彩。

为了按时完成公司的扩产计划,他们已经连续几天加班到这么晚了,这几年公司由于注重技术革新和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许多地方新建了工厂,公司的老板也上了美国富豪榜,罗克的工资也涨了,虽然不是很多,罗克也挺满足。

在选举总统的时候罗克投了胡佛的票,因为他答应当选后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看到身边许多人都贷款买了住房和汽车,罗克也不甘落后,不仅贷款买了住房,还多贷了一部分钱买了股票。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A
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 这主要是 ( )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A
9、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特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 围 特 别 广
② 时 间 特别 长 1929—1933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46.2% 40.6% 28.4% 16.5% 8.4% 下降 外贸 70% 69.1% 50% 50% 缩减 近300 失业 1700 600万 85万 300万 人数 万 万
B
5.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 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6. 以上的折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 产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汽车制造
建筑业 机器制造
阅读材料思考,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 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 贫富差距扩大 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 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 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 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 分期付款膨胀 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 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 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扩展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也标志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黑 色 星 期 四 的 华 尔 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材料四: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 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 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 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 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 工资降低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近百万 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外贸 缩减 失业 人数
70﹪
69.1﹪
50﹪46.2﹪ 40.6﹪ 28.4﹪ 16.5﹪ 8.4﹪ 1700万 476万 近300 万 85万
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
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 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 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
德国法西斯势力崛起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假如你是当时美国总统,面 对本国严重的危机,你会如何来 应对呢? 考考你!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胡佛:共和党人,美国第31任总统(1929-1933) 对策: (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28年胡佛在总统竞选 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 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 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 呼吁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 础上解决经济问题 有两辆汽车”,“要让 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 (2)实行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 因无力应付经济危机, 企业等 结果: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 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 动荡不已。民众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 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美国总统胡佛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繁荣背后的危机➢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无限制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活动,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严重冲击2.危机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特点➢波及范围广:从美国爆发,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失业人口超过三千万2.危机影响➢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猛增➢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2.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前言: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神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很多美国人也对前景非常乐观。

然而,繁荣的背后,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也在酝酿中。

总结: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2.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原因:1.生产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供给与需求矛盾尖锐2.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3.股票投机过度,形成市场虚假繁荣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2.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3.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生 产 与 销 售 之 间 的 矛 盾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
2、虚假: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资 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财富 贫富差距过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集中在少数人和大企业手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 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 财富的三分之一。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 意为“顺其自然”。 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 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 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似乎没有政策 就是好政策。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 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
银行 企业 失业人数 __________倒闭,_______破产,__________激增, 农产品价格 ____________猛跌。
当时的美国幽默 小品说:“在旅馆 你必须排队才能挤 到窗口跳出 去。”“旅店的招 待员总要先问旅客: ‘您是要一个房间 睡觉,还是跳 楼?’”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汽车长龙
电器业
建筑业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繁荣”:又称“柯立芝繁荣”
2、虚假:危机爆发的原因
问题:为什么美国经济会从一战后的 “繁荣”一下子掉进经济危机的万丈 深渊呢?
现在天气这么 冷,我们为什 么不生炉火呢?
因为我们没有 煤。你爸爸失 业了,我们没 有钱买煤。 这个例子反映了什么现象?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件(人教版必修2)

A
2、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 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 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 D.②③④
3、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3. 折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 产
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政 府!
1932年罗斯福高票击败胡佛出任美国总统 • “WE ONLY FEAR IS FEAR ITSELF”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社会 危机
国际局 势紧张
从整体看: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 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 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 起了当地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
请回答: 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对 策主要有哪些? 当时的美国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 怎样的对策? 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这种措施效果怎样?
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通过 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Fra bibliotek。 危机更加恶化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 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 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 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 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 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 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 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 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 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 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过大;②分期付款膨胀; ③股票投机过度;④供过于求,生产过 剩。
【学思之窗】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 生了哪些影响?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 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 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 大隐患。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 矿工人家的场景:
A A整.世个界资本市主场义的的作损用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B料.资3:本一主般义的在经全济球危机占持据续优一势年最多不过两年, C而.美30年国代是初头的号危资机本持主续义了长大达国4年之久,有的国 D家.经甚济至更规长律一在点起。作用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p81
1.加深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①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②柯立芝实施自由放任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③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迅猛发展。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79页,分 析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爆发
的原因有哪些?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1、背景——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2、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制的矛盾
四、胡佛“无为而治”的失败
亡羊补牢乎?
我养了很多羊
狼来了? 这幅漫画讽刺了当时的胡佛政府面对 危机的政策是什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管了,睡觉要紧
四、胡佛“无为而治”的失败
无为而治的“自由放任” 政策 (理论来源?思想家?)
美国政府的初步应对—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实质: 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
2.结果: 没有克服危机,美国经济更加恶化。
材料一:1929年——1932年美国全国各地罢工达 2700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350万。农村中的抗议浪潮 也高涨起来,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范围特别广
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迅 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 系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 的整体。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 济大国。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含义: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 2.结果:没有克服危机,反而更加恶化
3.影响:人民期盼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
1929---1933年的危机宣告了‚放任主义‛ 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 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 爬出来了。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 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 应运而生。
失业人数激增
在银行门口等待的人们
绝望农民纷纷把牛奶机之中的人民
经济危机向世界扩散
我会3种技能, 懂3种语言, 有3年工龄, 我有3个孩子, 已经失业3个 月了,我只想 找一份工作。
经济危机袭击下英国人失业
当时的美国幽 默小品说:‚在旅馆 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 窗口跳出去。‛‚旅 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 旅客:‘您是要一个 房间睡觉,还是跳 楼?’‛
20年代美国街头的宣传画
汽车长龙
电气业
建筑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 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 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 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持续繁荣 那么, 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柯立芝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必须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 打击股市投机,防止泡沫出现 • 国家要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单元结构
调整的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表明“自由
第六单元:
放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资本主 义经济政策
调整的核心: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调整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调整的过程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美国的繁荣与胡佛的雄心(1924-1929)
1928年新当选的胡佛总统 自信地说:“我们对国家 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
灿烂,充满希望!”
胡佛在竞选时的口号十
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的小汽车占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
全世界总量85%,平均5人就拥有一辆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危机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 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 体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具体原因
材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 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 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 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 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贫富差距扩大
购买力低
具体原因
材料二 课本P.81“学思之窗”
分期付款、 银行信贷泛滥
盲目提前消费 盲目扩大生产
四、胡佛的政策与结果
政策:自由放任(let things alone) 结果:危机加剧,政策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1)考纲: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标: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 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背景 (2)考纲:罗斯福新政 课标: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特点,探讨 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作用 (3)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过程:
美国
5、
德国
英日
法国

探究一: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义国家?
①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波及范围 特别广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 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年多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 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主张政府 作用最小化, 主张私有制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不 管是政府管制和反对政府管制,分歧 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 和调节,而是干预程度的多少的问题。
结论:
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
要坚持发挥“两只手”的作用。
在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基础上,国家弥补市场调节 的不足,宏观调控。
3,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15-18世纪
17-19世纪初
1936年
20世纪70年代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
自由竞争
制定鼓励出 口,限制进 口的政策
发挥“看不 见的手”的 作用
财政赤字刺 激经济发展
扩大财政支出 增加投资,刺 激消费,扩大 需求。
① 范 围 特 别 广
② 时 间 特 别 长
1929—1933年
美国 工业下 降 外贸缩 减 失业人 数 46.2% 70%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德国 40.6% 69.1% 英国 28.4% 50% 法国 16.5% 日本 8.4% 50% 世界
1/3
2/3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家经 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在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周期爆发的, 其主要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调整背景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3.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⑵影响:
①美国: 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 ②德日: 形成世界战争欧、亚策源地,导致大战的爆发
15-18世纪
17-19世纪初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1936年
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制定鼓励出 口,限制进 口的政策
⑴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影响: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宪法) 德日——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美国——最大受益者(维护) 德日——德国任人宰割,日本受限制、打击(破坏) ③经济状况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回旋余地较大 德日——经济基础薄弱。德国依赖外国资本,日本市场狭小,依赖外贸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 位大发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提供 了物质基础。 (2)技术革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 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 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 前途,实足乐观。 ——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相对狭小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 本资 矛本 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 的生 盾主 盲目提前消费 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 的人拥有。 矛产 义 盾与 制 分期付款膨胀 材料三: 教材P81页『学思之窗』 销 度 盲目扩大生产 售 1928年的 材料四:所有信托投资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 8 基 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股票以其账面 股票投机过度 价值的 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 金融市场不稳定 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
பைடு நூலகம்
滞涨出现
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
制定鼓励出 口,限制进 口的政策
发挥“看不 见的手”的 作用
财政赤字刺 激经济发展
扩大财政支出 增加投资,刺 激消费,扩大 需求。
亚当· 斯密
看不见的手
凯恩斯
看得见的手
新自由主义
主张:
1,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 市场自由化; 2,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
被雇用的劳动者增加了收入
生活资料消费需求增加
带动了生活资料生产企业
凯恩斯认为:最初的一笔投资,会产生一系列连 锁反应,使社会经济总量成倍增加。在需求不足时, 这样能刺激经济使经济繁荣。(乘数效应)
15-18世纪
17-19世纪初
1936年
20世纪30年代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思考: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 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其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1、原因①18世纪晚期期工业革命开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 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束缚,提供了广阔 的贸易市场,所以。。。②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 成,垄断产生。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 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得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 所以。。。 2、得到的认识 ①垄断的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并未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③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相适宜的经 济战略。(要多记这样的结论)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思考: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
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试分 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⑵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⑶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 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 增加市场不稳定 ⑷政策原因: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2、爆发: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①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3、表现: 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③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临破产
300万
3000万
③ 破 坏 特 别 大
6、影响:
⑴国内: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经济上: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政治上: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⑵国际: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世 界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政 策 调 整
知识体系构建 空前严重的
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 新政
战后资本 主义的 新变化
经济危机发生原因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新政内容:工、农、金融、福利
新政的影响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福利国家”的建立及其利与弊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新经济”兴起
发挥“看不 见的手”的 作用
15-18世纪
17-19世纪初
1936年
20世纪30年代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制定鼓励出 口,限制进 口的政策
发挥“看不 见的手”的 作用
用财政赤字 来刺激经济 的发展
20
挖坑埋钱
挖坑需要工具,铁锹企业增加了投资
③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7、启示:
①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②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二、各国的应对措施
1、美国
胡佛政府: “胡佛村” ⑴政策: ①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经济危机后,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 ②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植私人企业。 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 ③提高关税。 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 村”。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 ⑵影响: 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 佛袋”; 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 “ 饥饿总统”、“胡佛村”、“胡佛毯”、“胡佛袋”、“胡佛车” 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 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 罗斯福政府: 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