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影响:Fra bibliotek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 ①建立的原因 历史因素:缺乏民主 直接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现实因素: 军部法西斯的推动 ②建立经过: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军部势力增强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 ③内外政策: (对内、对外) ④特点: 军部是法西斯的核心 ⑤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消: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直接) 积: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深远)
(2)扩张 英日 法国 德国 地域: 美国 工农业 领域: 金融业 (3)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 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引起了世界格局变化
二、摆脱危机的两种途径 1、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经济危机的影响 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以新政出任美国总统 (2)目的: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摆脱危机、复兴经济 (3)内容: (金融、农业、工业、福利) (4)特点:国家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评价:
2、建立法西斯专政 (1)德国 ①原因: 历史因素: 缺乏民主、凡尔赛和约激发民族情绪 现实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直接因素: 纳粹党的欺骗宣宣传 ②概况: A、建立经过:1932、1933、1934
政治上 军事上 B、措施: 思想上 经济上 外交上 独裁 扩张军备 钳制人民思想 国民经济军事化 退出国联、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开始于美国?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矛盾 根本 (2)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主要 (3)股票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 直接 2、概况 (1)开始爆发 ①标志:1929、10纽约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②表现: 工商业破产 失业人数多 农产品价格下跌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①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示威游行、罢工等抗 议运动不断发生;
②法西斯势力兴风作 浪,社会动荡不安。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世界)
①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 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 尖锐。 ③ 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 道路。
危机中蕴含着新的契机, 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即将顺势而生。
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1857年资 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1929年从美国爆 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股票市场的崩溃只是危机爆发 的导火线,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 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突出。 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 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他认为美国的 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 前”。他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进行干预,呼吁 劳资双方、政府与个人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
2、结果:危机更加恶化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 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 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 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 车”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 “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 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 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 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 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 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一)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2、具体: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供需矛盾日益尖锐3、直接:金融市场由于股价哄抬不稳定(二)爆发:1929年10月,华尔街股价狂跌(三)表现1、银行倒闭2、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3、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濒于破产(四)特征: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五)影响:1、加深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1)政府丑闻不断(2)游行罢工不断(3)法西斯主义横行2、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设置关税壁垒(2)加紧殖民掠夺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1、经济危机日益严重2、胡佛政府无力挽救经济3、国内民众要求改革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二)目的1、根本: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直接: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三)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四)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1)下令银行暂时停业修顿,恢复信用(2)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1)通过工业复兴法(2)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工资标准等,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3、调整农业政策(1)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2)稳定农产品价格(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五)本质: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六)影响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回复2、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2、德国统治阶级日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3、纳粹党利用混乱局势(二)对内——掌权1、1932年,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3、制造国会纵火案4、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三)对外—备战1、1933年,推出国联2、1935年,公开撕毁《凡》,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3、1936年,进一步践踏《凡》,开进莱茵非军事区4、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打击2、阶级矛盾尖锐(二)特点:以军部为核心(三)进程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2、1936年,“二二六”事变,军部势力大增3、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一切经济的变化会迅速波及全世界 2、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 经济和世界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 危机。
法西斯上台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失败原因
遵循传统的经济学自由放任理论,执行自 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 矛盾,反而加重了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对当时美国的这一流行说法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A.反映了美国人民购买力的显著增强 B.分期付款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D.分期付款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D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 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3.1929-1933年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家 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B ) A.减少产品刺激消费 B.维持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C.为了扩大在生产 D.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
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 佛村” 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 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 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 叫做“胡佛毯”, 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 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 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 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引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模式之一。

然而,历史上,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过多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此次危机最初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但很快蔓延到全球范围。

其主要特点是信贷紧缩、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和全球经济衰退。

造成该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1.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大量财务机构面临崩溃风险。

过度发放次贷,高风险贷款成为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

2.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膨胀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风险,并提高了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3.监管失效: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责,监管政策和规则滞后于金融创新。

4.全球化加速: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动,次贷风险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全球化使得危机传播更快更广。

5.消费主义和债务过度:个人和家庭在过度消费和借债的同时,风险认知低,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救助金融机构:政府提供资金来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避免金融体系崩溃。

2.经济刺激计划: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

3.监管改革:改进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理。

4.国际协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传染和扩大化。

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还遭受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

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的货币危机迅速波及到东南亚和韩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多个国家的货币暴跌,股市崩溃。

原因主要是亚洲金融体系的体制问题,外资短期大规模撤离导致货币、金融市场崩溃。

2.欧元区债务危机(2010年至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3年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epression,含有“萧条、沮丧、绝望”的 含有“萧条、沮丧、绝望” 含有 意思,这时期, 意思,这时期,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 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 平,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持续很长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贫富悬殊
消费能力不足
?
产品相对过剩
20年代产品 20年代产品 严重过剩
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 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 钢琴、 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 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 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 点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破坏性 破坏性 特别大
史 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 1929年到1933年 前后共5 年到1933 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1/3 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表现: 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汽车工业,电器业
和建筑业发展,商品丰富,物资充足
繁 荣 时 期 的 汽 车 长 龙
思考:为什么说在“柯立芝繁荣”表象背后隐藏着 严重的危机?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购买力; 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 的虚假繁荣; ④资本家为追求眼前利润而盲目扩大再生产, 更加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929-1933年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背景:柯立芝繁荣 (1)原因:
①物质基础:在一战中大发横财 ②技术基础:技术革命 ③市场:战后和平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④资金:分期付款的推动及股票投机的刺激 ⑤政策:自由放任政危机首先表现为 (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 B.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的矛盾 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
A
股市: 晴 雨 表
1929年 8月
1929年 10月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 纽约股票交易所 上市的各种股票 狂跌,共下降450 亿美元左右,这 一天被称为“黑色 星期四”。 - Black Thursday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929-1933年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胡佛的反危机结果
——危机加剧,政策失败。
人们把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胡佛村";失业 者手里提的盛破烂的口袋叫"胡佛袋";乡村平民把汽车 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胡佛车";在公园长凳 上过夜的人用以裹身取暖的旧破纸,叫"胡佛毯",用以充 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 们称为“饥饿总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七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逐步渡过了这次危机。

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第一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猛烈冲击。

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以及美国战后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对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战后重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一半,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作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国还在海外、特别是在欧洲大量投资,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严重依赖美国金融,使得债务国经济受制于美国。

美国的对欧金融政策,与战债挂钩。

如果欧洲国家不归还战债,就不能从美国借债。

欧洲国家因无力偿还战债而得不到美国的大额借款,从而影响本国生产的恢复,导致出口减少,外汇匮乏,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特别是农产品。

这使得美国的海外市场急剧缩小,出现了生产“过剩”危机。

其次,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

20年代美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汽车、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纺织、煤矿、造船等行业长期萧条;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长期不景气。

再次,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1920—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只增长了2%,农业工人的工资更低,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即使在较为繁荣的1921—1929年,美国的失业工人平均每年也达220万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合法权 益和要求是如何对待的?和约对 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谈谈你有什么启示?
Ø 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 Ø 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 Ø 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拒绝和约签

(1)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和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的空前严 重 的经济危机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
爆发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 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原因: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柯立芝总统
柯立芝总统时期
(1923—1929年) 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 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 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 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 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 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 光。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 界的新体系和统治世界的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1919-1920年 英、法、美操纵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美国主导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
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1、目的:为了缔结合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重新瓜分世 2、时间: 1919、1—6
美 国 纽 约 举 行 的 盛 大 游 行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推行“新政”
2、新政的目的:尽快摆脱危机
3、新政的手段
4、新政的主要内容
5、新政的影响
全面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 的办法使经济尽 快复苏。
1933年,罗斯福宣 誓就任总统,人民希望他 能改变萧条的局面。
持续时间长
长达4年
破坏性大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1933 年比1929年下降44﹪,国际贸易 额下降60﹪以上。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工业下降 70﹪ 69.1﹪ 50﹪
16.5 ﹪
48﹪
8.4﹪ 50﹪
世界
1/3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1931年) 无家可归的人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英国失业者
1、当时社会制度决定过剩产品 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
2、产品过剩只是相对的; 3、资本家为追求高利润,盲目 扩大生产,压低工人工资,劳 纽约儿童捡煤渣作燃料 动人民购买力低下
另一方面,采取毁灭粮食和 牲畜的办法保证利润,恰恰是资 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
3、参加国: 27个国家
4、操纵国:英、法、美
5、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和会的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德国
7、内容:1国9签19订年《6月凡,尔协赛约和国约与》德
1919年到1920年,协约国与 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 和约
凡尔赛体系
1领、土巴黎由和法会国的收目回的阿和尔实萨质斯分和别洛是林什么?《凡尔
锐。日、美之间矛盾的尤为激烈
(2)时间:1921—1922 (3)地点:华盛顿 (4)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5)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6)操纵国:美、英、日 (7)内容:《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华盛顿体系
美国代表在解释中说:“尊重中国之主权与 独立”“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之国家,在有 效条约所限制之内,中国有行政之自由。”
请问:其思想实 质是什么?
实质: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 继续有效,
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 、 “机会均等”的侵略 原则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 面。
说明:帝国主义对外政策总以自己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中 国最大受害者。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9日上午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特点
表现
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以及 波及范围广 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业、
金融、商业、工业等危机同时爆发。
罗斯福 (1882—1945年)
罗斯福在发表讲话
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 “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 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让有偿付能 力的银行重新开业。
你怎样看待美 国政府限制农产品 生产和销毁农产品 的措施?
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产量 过剩的局面,对农业复苏起了一 定作用。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大农 场主和大种植园主;
20世纪20年代繁荣时期的美国汽车长龙
美国总统胡佛
1929年初,新总统胡 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 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 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随 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 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 先在决。
赛政目合治的约:》德独重中国立新最承瓜能认分反并世映尊界和重会巴奥性黎地质最和利的能会、是波体分哪兰现赃一、性条捷质款克?的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赔款 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2、巴黎和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殖运民动巴地;黎中德国和国国瓜会拒的分上绝全中在部国《海外凡外交尔殖失赛民败和地,约由引》英发上、中签法国字、五。日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