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腐败问题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不少于500字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不少于500字
在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是不可否认的。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平正义,而且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即扭曲了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影响了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反腐败也是经济学所关心的话题。
反腐败措施大多采用行政强制和法律制裁,但是,面对复杂的腐败现象,仅仅依靠行政强制和法律制裁是不够的。
因此,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来抑制腐败现象,尤其是加强社会经济制度的监督,促进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发展,是防范和惩治腐败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公正、透明、有效的公共决策制度,促进政府公开行政管理。
其次,应加强市场制度监督,及时发现和惩治任何行业中的腐败行为。
此外,国家还应加强司法部门的监督,对司法机关开展审计,以确保公正性。
最后,国家实行一套完整的财政改革,克服财政收入过低,支出过高的现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降低腐败的发生。
同时,全面改革非正规收入分配的制度,统一社会经济秩序,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总之,通过科学地研究、构建有效的经济制度,将有助于有效遏制腐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关于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一、腐败的经济学定义及其影响分析腐败是指利用职务之便、权力之力或者职务、权力之外的其他手段谋取不正当私利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腐败通常会给整体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腐败增加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其次,由于腐败导致政府机构的效率低下,影响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力。
最后,腐败也会损害企业经济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
二、腐败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其解决思路腐败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制度、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解决腐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强化监管、加强司法力度、完善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方面。
三、腐败问题下经济效率的探究腐败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浪费资源、削弱竞争、破坏经济安全。
为此,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探究腐败问题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腐败的成本。
四、腐败问题的国际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腐败程度存在很大差别,这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腐败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种全局性的现象。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全球反腐败进程。
五、基层腐败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层腐败是指一些低层次的公共服务单位和基层政府中存在的腐败行为。
基层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还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反腐败工作,提高监管能力,树立廉洁奉公的意识。
案例分析:1、湖南耒阳市大堰镇贪污案2019年7月,湖南省耒阳市检察院对耒阳市大堰镇原副镇长李某某、财政所原所长刘某某等21人涉嫌受贿、贪污等违法行为进行了公诉,案值高达1.5亿元。
该案反映出耒阳市大堰镇政府腐败问题突出、层层掩盖、互相包庇等现象,在当地引起了很大震动。
该案的存在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玻利维亚国有企业腐败案,是指玻利维亚电力公司、水泥公司等国有企业在2006年起的一系列腐败行为。
涉案金额高达数亿美元,其中不乏招标黑幕、贪污、虚假发票等腐败行为。
腐败与遏制腐败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难题。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腐败的成因有个人因素、产权因素和制度因素。
遏制腐败不仅需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正式制度约束和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反腐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
关键词:腐败遏制腐败新制度经济学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随着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各种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蔓延。
我国已进入腐败高发期,腐败正不断侵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延误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的大敌。
1.腐败的成因分析1.1腐败产生的个人因素经济学理论中,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有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倾向和追求收益内在与成本外化的行为。
公职人员代理行使人民委托的公权力,其角色原本是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行政人,但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私利最大化。
公职人员通过权衡腐败的成本和收益,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作出符合其个人经济理性的选择。
而现实中人们面临复杂又不确定的环境,各种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人对环境的计算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
虽然存在监管制度,但制度运行也存在不确定性,权力运用也难免偏离最初设定的程序。
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制度环境的弱化,腐败的私人成本远小于巨额预期收益,腐败便成为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的手段用来谋取私利。
1.2腐败的产权因素分析资源的权利属性很复杂导致测定每种属性都要成本,资源的各种权利属性总是无法得到完全界定,这些未被界定的权利其价值就留在了“公共领域”里形成租金。
[1]产权界定不清晰导致公共领域中的租金巨大且每项交易成本很高。
公权力被委托给了公共部门代为行使,在人民和公共部门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其权利归属就显得模糊。
当寻租方认为争取公共领域的租金比进行正常生产活动更有利可图时,就会进行寻租活动。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由于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总是与政府、组织、权力、官员相联系,因此,这些年人们多从政治的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然而也应该看到,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同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其作一些分析思考是大有益处的。
一、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本质是权力商品化各级党政机关,是具体履行我们党执政领导职能,代表人民行使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机关和办事部门。
在党政机关中,领导干部比较集中,党员在干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其行为总是同权力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也总是与权力密切联系。
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经济上的权钱交易、组织人事上的权官交易、生活作风上的权色交易等。
但无论何种交易,均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变异,也离不开一个“钱”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商品化是党政机关中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应当说,各级党政机关中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
但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受不住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仍在“边打边冒”。
从广州市直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材料分析看,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处在领导位臵,手中的权力比较大,他们将其变成了谋私的条件和资本,利用掌握的审批权、决定权、发包权,收受贵重礼品和巨额贿赂,笑纳下属单位和求其办事的人员送给的各种名堂的“孝敬费”。
从1994年到1998年,广州市直机关受处分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占违纪党员总数的53%。
第二种是,握有实权部门中的具体办事人员,“官不大,权不小”,他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致“行霸”式的“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
这几年,广州市直机关查处的贪污受贿案件,相对集中在拥有各类实权的部门、部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种是,一些部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权力换取部门利益。
有些部门利用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些部门利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随意增设收费、罚款项目,以致多一项管理就多一个收费项目;有的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利用权力限制“非嫡系部队”进行本行业自由经营,以致引起民怨。
我国腐败问题民俗化倾向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腐败现象逐渐漫延,从政治领域漫延到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呈现民俗化倾向。
我们必须警惕这一倾向,因为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为腐败问题民俗化提供了路径依赖,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变革更强化着这一倾向。
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腐败行为,就可以切断腐败问题民俗化的路径,避免腐败问题民俗化的命运。
关键词:腐败民俗化;路径依赖;传统文化;传统政治制度;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研究了亚洲一些国家的腐败问题后指出,这些国家在二战后腐败盛行,以致形成了一种“腐败的民俗学”,“这种民俗学对于人民怎样处理私生活,他们怎样看待政府旨在巩固国家、指导及促进发展所作的努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容易使人们认为,掌握权力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家庭的利益或他觉得应当忠于的社会集团的利益来利用权力。
”[1]腐败民俗化意味着腐败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思想之中,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它一旦形成,就会使得整个社会丧失对腐败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陷入腐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警惕和防止腐败问题民俗化的倾向,因为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我国具备腐败问题民俗化的条件。
一、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最先源于对生物进化路径的描述,后来,经济学家将它引入经济学领域,用来解释制度变迁中为什么相对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制度会长期存续。
他们发现制度演化总是受到既存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体系等因素的制约,一种制度一旦沿着某种轨迹演化,逆转成本高昂。
道格拉斯•诺斯指出:“有两种力量会规范制度变迁的路线: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
”[2]其中,报酬递增机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效应。
设计和推行一项制度必须投入大量的初始资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广,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二是学习效应。
国有企业经营者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因此,从本质上看,腐败就是一种机会主义表现,它就是通过投机行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学上这种行为又叫着“寻租”。寻租是与寻利相对的一个词,即通过不正当甚至是非法途径获取利益的行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腐败就是一种典型的寻租行为。
二、国企经营者腐败的经济学分析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腐败。
三、国企经营者腐败的制度分析
从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国企经营者腐败行为的滋长、漫延,是B、W1、T2较大,而W0、M0、T1较小的必然结果。那么这些变量背后的制度因素是什么呢?下面便是我们的分析。(一)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在我国就国有产权制度来言,由于存在着由人民到政府、再由政府到具体经营者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体制致使层次过多、国有产权中各项权力主体责权利关系相对模糊,再加上国有产权所特有占有的公共性及剩余索取权的不可分割性、不可转让性,尽管产权的归属是明确的,但产权的维护机制却十分低效,以致使国有资产成为“人人共有,但人人都不负责”的财产,从单个国有企业而讲,在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以及资产认定过程中的非责任、非科学因素使国有企业的产权边界存在一个较大的待定边际,再者现行的产权交易制度界定不清,这种种情况加总起来使国有资产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一项最大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成为一堆唐僧肉,处在国有领域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免费啃一口,甚至处在国有领域外的部分人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免费搭上便车。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在我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腐败不仅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要想解决腐败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腐败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进行。
首先,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一是个人权力过大。
在我国,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处于权力的顶端,拥有决策和分配的权力。
权力过大容易导致腐败,因为权力容易被滥用和违法。
一些官员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敲诈勒索,这就是个人权力过大导致的腐败现象。
其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腐败的防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
然而,在我国,一些监督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职责不明确,导致一些干部及时发现监督不力,从而腐败问题得以滋生。
再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三是利益诱惑过大。
在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利益,一些官员由于掌握着资源和权力,往往是重要的利益分配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以权谋私,由此产生腐败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土地拆迁、建筑项目等,由于利益的诱惑过大,腐败现象比较突出。
最后,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
在我国,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廉政教育力度不够大,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强,为解决腐败问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针对上述制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通过体制机制来减少个人权力过大的问题。
加强权力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权力运行的透明和规范机制,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提高监督力量的积极性和效能,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群众监督,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从我 国的情 况 看 , 败 问题 还 处在 易发 和 高发 时期 , 在 面广 、 大 的状 况 。面广 , 腐 存 量 即腐 败 的面 越来 越 广 , 败现 象 渗透 到 角角 落 落 , 但 油水 衙 门有 , 腐 不 而且 清 水衙 门也有 , 在 已 很难 觅 得 到一 方 不被 腐败 所 污 现
时期 , 是社 会 经济 、 想状 态 等变 化最 大 的 阶段 。 也 思 中 国正处 于 社会 转 型 的剧烈 变 革时期 , 由于 存在 体 制 性 的 缺 陷 , 上种 种 主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 腐 败 产 加 使
生 的可能 性 空 间非 常大 , 对腐 败 的惩治 又不 够 有力 , 而 导致 腐 败 成 为 一 种 低 风 险 、 成 本 、 效 益 的 行 业 , 低 高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3期
232年 6月 1 0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o . 2 No. 12 3
J RN F S OX NG U I E S TY OU AL O HA I N V R I
J n. o 2 u 2 0
对 腐 败 问题 的 经 济 学 思 考
提 高腐 败 所 付 出的 成 本 , 根 本 上 有 效 地 遏 制 腐 败 现 象 的 滋 生 蔓 延 。 从
关 键 词 : 败 ; 腐 败 ; 本 ; 权 ; 督 体 制 腐 反 成 公 监
中 图分 类 号 : 5 34 D 2 .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0 8 9 X 20 )3— 0 1 0 10 —23 (02 0 0 4 — 6
往 正 常的社 会 政 治制度 和秩序 受 到 冲击 和破 坏 , 仅使 原 来 隐蔽 的腐败 现 象显 现 出来 , 且迅 速 地传 播 与 不 而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
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问题及治理策略【摘要】腐败是一个特殊而又严峻的社会问题,他不仅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许多学者有从法律、政治、社会、伦理、心理、文化道德等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本质、成本—收益和影响,并提出治理腐败的策略。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寻租;成本—收益从广义上说,腐败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的现象。
生活糜烂堕落,思想道德卑下,一味追求私利、私欲,贪图安逸、享受等行为,即便发生在私人领域,也是一种腐败行为;从狭义上说,腐败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的现象。
其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是腐败现象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
一、腐败的经济学本质(一)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一种“直接非生产性寻利”,也就是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
从本质上讲,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会新创社会利益,相反却给社会造成了多个方面的资源浪费;其次,寻租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行;还有,寻租还会导致其他的层次的再寻租。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因此为政府介入市场提供了可能。
但政府介入市场,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也产生许多的权利资本。
政府官员的个人寻租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种行为直接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
经济学家图洛克、布坎南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政府拥有各方面的特权、优惠权和垄断权,寻租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因此,寻租就会出现反复无穷的设租和寻租、再设租和再寻租。
(二)腐败缘由信息不对称人们所从事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竞争是否完全,将会决定个人能否实现腐败效用最大化。
腐败问题的制度透视与经济学分析.
腐败问题的制度透视与经济学分析腐败及其形成机制:一个简化的模式何谓腐败?舍雷夫(Sheleifer,A.)和维西理(Vishny,R.)把它定义为“政府官员出售政府产权以谋求私利的行为”。
巴丹(Bardhan,P.)则用委托-代理关系来定义:“腐败是指基于私利而运用公共机构,其中得到公众(委托人)授权从事某些活动的官员(代理人)从事了不易被委托人监督的谋求私利的不良活动。
”比如说,政府官员通常为提供许可证、执照、护照,为在海关放行或者为禁止竞争者进入市场而收取贿赂,也就是说,他们个人对政府官方拥有的商品加了价。
因此,腐败就其实质是钻现行制度的空子,趁提供公共的“政府品”之机,进行权力寻租。
人们之所以需要这类政府品,并不是因为它们有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们代表一种权利,使人们能够合法地从事否则就无法从事的经济活动。
据此,我们考察的腐败主要指由于考虑到家庭或私人团体的金币或非金币利益,偏离公共角色的职责规范或者违背某些法规而以权谋私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贿赂(运用报酬改变委托人的判断)、裙带关系(以亲疏关系而非实际绩效用人)、不正当的占有(非法占有公共资源以供私用)和不正当的使用(在履行政府公职应尽的义务时收取额外的报酬、挪用公共资金进行房地产或股票投机)等等。
为了探讨腐败的形成机制,可以就政府生产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如护照、通行证或许可证等,构造一个简化的模式。
假定该商品是同质的;假定该商品由一个官员来出售,他有机会控制该商品的供给量,尤其是他能够决定不向某些人供给这种商品。
为简便起见,假定官员与这些商品的生产成本不相关(因为有政府生产)。
现在的问题是,官员提供这些商品的边际成本(MC)为多少?为此需要区分两种情形。
其一,不带偷窃性的腐败,即官员实际上向政府交回商品的官方定价。
这种情形下,官员提供商品的MC即为官方定价p。
比如说,当官员按官方定价加上贿赂出售一个许可证时,他个人保留贿赂(Bribe)而把p交给政府,因而p即是他的MC。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析它们的源头,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活动,进行权钱交易。
二是利用转轨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公共财产掠为已有。
三是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
这三种腐败活动都与权力有关。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权力制衡机制往往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来,某些人就可以利用不受公众约束的权力来谋取私利。
一、当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谋利在转轨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权力机制。
渐进转轨的特点在于,这两种机制是扭结在一起的。
于是某些人就可以利用干预市场的权力谋取私利。
对于这一类腐败行为,曾经出现过几次热烈的讨论。
第一次讨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腐败的热点问题是所谓“全民经商”。
这里讲“全民”,是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全体人民都在经商,事实上只是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了经商的特权。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工业、商业都只能由国家办。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人为地把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原材料价格压低,在工业里又把上游产品的价格压低;这样就把农业和上游工业的利润挤到了下游工业,最后再挤到商业里。
商业的国有垄断程度最高(这是在对资本主义改造时就已经形成的格局),所以国家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把利润全部拿到了自己手里,去派作各种用途。
所以商业部门是一个盈利很高的部门。
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办一点自己附属的商业,解决子女从农村回城的就业问题和为职工发放奖金和津贴。
由于商业的利润很高,谁能得到办服务公司或者开商店的许可,谁就可以赚不少钱,于是形成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经商”的热潮。
这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多反映,说这是腐败现象。
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商业向社会开放,再加上领导采取一些措施规范机关办的商业,社会上议论就少了,最终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
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
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
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
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
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
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
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
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我国的反腐败建设
单地 以 估 值 作 为 最 终 结 果 . 须 在 估 值 的 基 础 上 , 对 当 时 市 场 必 针 的情 况 , 了解 投 资 者 的 判 断 和 真 实 需 求 , 能 寻 找 到 合 适 的价 格 。 才
所 以 确 定 股 票 价 格 除 需 要 进 行 公 司 估 值 外 , 有 关 键 的 一 个 环 还
低 不利 于国有资产 的保 值增值 。
五 、 论 及 启 示 结 本文 在回顾新 股发行 制度变 迁的基 础上 . 析 了 20 分 0 9年 IO P
节 — — 研 究 当 时 的市 场 供 求 关 系 。 对 应 着 股 票 发 行 过 程 。 是 征 即 集 市 场 需 求 量 和 收 集 投 资 者 对 价 格 的 反 馈 信 息 的 过 程 . 据 市 场 根 整 体 需 求 和 超 额 认 购 水 平 、 吲 价 格 水 平 下 的 需 求 和 价 格 敏 感 度 不 以 及 整 体 和 各 部 分 的 需 求 质 量 评 估 等 三 个 主 要 方 面 的 内 容 来 评
问 , 人 与 群 体 这 间 , 体 与 群 体 之 间 博 弈 过 程 达 到 纳 什 均 衡 的 个 群
结果, 当这 个 均 衡 结 果 一 旦 形 成 , 度 便 开 始 产 生 , 是 达 到 均 衡 制 但
有 路 径 的 修 正 , 的 稳 态 有 局 部 的质 变 或 量 变 , 在 原 有 稳 态 基 新 是
由 于 不 同 行 业 的 生 命 周 期 、 展 前 景 、 争 程 度 、 经 济 周 期 发 竞 受 的 影 响 程 度 、 家 的 产 业 政 策 等 的 不 同 . 司 所 处 的 行 业 特 征 无 国 公 疑 会 影 响 投 资 者 对 公 司 发 展 前 景 的 判 断 和 预 期 , 而 影 响 新 股 的 从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探讨腐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反腐败策略。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腐败行为的动机、成本与收益,揭示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的优化来遏制腐败的滋生。
文章首先将对腐败的定义和类型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通过对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揭示腐败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以及影响腐败行为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腐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公平竞争、政府信任度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随后,文章将着重分析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挑战与困境,包括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法律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反腐败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纪、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措施。
文章将总结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强调反腐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二、腐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存在与蔓延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腐败的产生和持续存在可以归因于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机会成本等多个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腐败问题产生的重要经济学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力的拥有者和权力的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差距,这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权力的使用者(如政府官员)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权力的所有者(如公民和纳税人)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时,权力的使用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通过腐败行为来谋求个人私利。
权力寻租是腐败现象的另一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往往成为一种可以交换的资源,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利用这种资源来寻求租金最大化,即通过腐败行为来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
最新-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精品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一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审批,铲除寻租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经济学的分析指出,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广泛干预,即寻租环境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要在消除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环境,即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上下功夫。
2000年尉健行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这个提法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后来,中纪委第三次全会的公报也提出了从源头上反腐败要尽量减少行政审批。
中纪委的这一决定是与现代经济学对寻租活动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的。
对于行政审批与腐败的关系,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加强审批是抑制腐败的有力手段。
其实正像寻租理论告诉我们的,事情恰恰相反,增加一道审批就增加了一项新的寻租可能性。
以股市的情况为例,有些人想用加强省级推荐和实质性审批的办法来抑制上市过程中的舞弊、诈骗活动,一个公司要上市,要经过管理机关的多道审批,由此把申请上市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寻租过程,所需付出的寻租成本也规模巨大。
中国的证券市场曾经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个已经资不抵债的空壳上市公司的名号所谓壳资源要卖几千万元。
原因很简单,走当时法定的审批程序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即打点各方的费用也高达几千万元。
在中纪委三次全会公报的影响下,减少行政审批成为去年两会的一项中心议题,各级党政领导纷纷提出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
一年过去了,各部门和各地区都公布了自己已经取消了多少项行政审批。
不过也有一种议论,认为有些地方公布的成绩有水分。
例如取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审批项目,却把重要的审批项目保留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部门取消了,别的部门又给加上了。
这些议论要引起重视,再接再厉,把减少行政审批的工作进行到底。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到位国企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布局调整,放中放小和退出非战略性行业;另一方面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
就前一方面而言,现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还需要继续努力。
对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
”
,
分子 大开 方 便 之 门 从 中渔 利 3 大肆挥霍公有资财 利 用 公款 吃 喝 漂 赌 利 用 公有资 财 为个 人 谋 福 利 长期过度 占有使 用公有 财
.
,
。
。
、
,
、
。
思考之 三 腐败 导 致的 严重 后果
腐败对社会经济有极大的危害性
,
:
。
主 要 表现 在 以
、
、
1
.
收 受贿赂
。
在 各 部 门掌 有干 部提 升 权
、
、
、
文 化 卫 生 等 部 门 真可谓 靠 山吃 山 靠 水 吃 水 集体腐 败 之 所 以 被人们所 忽 视 是 因 为集体腐 败
,
、
。
“
,
”
。
、
,
,
。
.
。
有 它 的隐蔽性奎 它 通常 以 本单位 职工集体 福利 的 面 目出现 使 人 们感 觉 到 它是合法 的 这样造成 了行业 之 间 单位 之 间 收 入差距悬 殊 一 些单位发 不 出工 资 而 另一 些 单 位 却 滥发钱 物 其危害性是很大的
, ,
。
4
.
。
,
。
思考之 二 权 钱交易 的背后
腐败是 一 种地 下 经济 活 动 具有很 强 的隐蔽性 其 现 表 是复杂多样的 涉及 到 的社会领域是很宽广的 目前我 国 的腐败从 主 体来看 主要 有个 人 腐败 和 集体腐 败两 种 个 人 腐败是掌握一定公共权 力 的人 利 用 手 中 的 权 力谋取个 人 私 利 个 人 腐 败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中国经济转型中腐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
中国经济转型中腐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中,与之伴随的腐败与贿赂相对滋生和蔓延。
文章在认识腐败的含义、实质和腐败现象、特点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产生的历史背景、条件、过程和后果;通过对比外防治腐败管理制度及其成效,探讨中国反腐倡廉之有效途径。
标签:经济转型腐败政治经济学管理制度一、引言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性质具体体制特征决定了腐败问题的特殊性:民主形式掩护下的公贿与贪污,集体共犯式腐败,带双轨制痕迹的腐败,行政垄断下的腐败蔓延。
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国家法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其主观原因是在腐败主体的私利追求中收益大于成本。
改革过程实质上是在官僚控制下的一个权力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过程,在把“公”权变成私权的交易中,权力主体的“代理人”和“买方”是腐败和贿赂的受益者,权力的大部分所有者是受害者。
二、腐败的含义和实质1.腐败的内涵凡是公共权利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
构成腐败的内涵通常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腐败的主体,即与权力相联系的个人和组织;二是腐败的行为,即与权力被滥用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三是腐败的客体,即受到损害的国家和公民的利益。
这三个密切联系又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了腐败的本质和内涵。
2.腐败的外延揭示腐败概念所指定的对象其适用范围即为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确认一种社会行为的本质属性,即构成这种行为的政治腐败性;二是要充分考虑公民对腐败的政治态度;三是应兼顾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背景。
3.腐败的实质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
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一定范围的权力蜕变往往通过行政垄断下权利的官僚化、商品化和特殊化表现出来。
三、腐败的现象与特点现阶段中国的腐败及其特点与当代中国的转型性质具体体制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属性,公有制是与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的。
同时,当代中国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背景之下,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正在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体制。
治理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方 法 控 制 腐 败现 象 的 滋 生 和 恶 性 发 展 根 据 经 济 学 中 的利 润 规 律 提 出 了用
, ,
,
;
,
加 大 举 报 概 率 和 举 报 立 案 概 率 的方 法 最 大 限 度地 揭 露 腐 败 现 象和 腐败 行 为 从 治理 方 略 上 进 行 了新 的 有 意 义 的
。 “ ” 、
、
,
,
、
.
政治资本 所谓加 大腐败 政 治成本 是指利用组 织手段对腐败 主 体具 有的职 务 职位 职级及荣誉等项政治资本要素进行强力 逆向调控 让 腐败 主体付出高昂的政 治代价 使其政 治资本丧失
。
,
,
,
如 任人 为亲 买官卖官 压 制民主 等 经 济腐败是 指政治权力与 物 质利益的非法交 易 如娜用公共资源 收受回扣等 ; 作风 腐败 是 指 公职 人员背 离公 共道 德的行为 如腐化堕落 性骚 扰等 (本 文所 指的腐败 是指违 反党政 纪 的腐败问 题 下同 ) 其 中政治腐 败和 经 济腐败与经 济利益 关系更 为密切 这两 种腐败行为的发
。
、
;
,
,
殆尽 政 治资本对于 腐败主 体来说是 护 身符
,
。
“
”
,
一 般经 过 多年的
,
、
。
积累而成 有的甚至 是 终生努力的结果 如果 我们用组 织 手段对 腐败的 政治成本 按成本规律调 节 就能在宏 观 上 控制腐败行
。
“
”
,
,
,
,
为滋生和 蔓 延 经 济学的常识 告诉我们 当腐 败 政 治成本 高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 的 经 济 人 , 们 通 过 比 较 成 本 —— 收 益 作 出理 性 的 选 择 。 他 因 而 当 私 人 利 益 与 公 共 利 益 产 生 错 位 和背 离 时 , 公 济 私 、 假 损 公 肥 私 的腐 败 行 为 便 有 可 能 发 生 。从 理 论 上 讲 , 要 存 在 只 着公 共决策 , 就存 在 着 外 部 效 应 , 就 存 在 着决 策 的社 会 成 也 本 和 收 益 与 决 策 者 个 人 成 本 和 收益 的差 异 和 背 离 , 即存 在 着 公 益 决 策 与 具 体 决 策 人 私 人 利 益 的矛 盾 , 种 矛 盾 若 不 能 予 这
、
腐败 的成 因 分 析
( ) 败 的 客 观 基 础 一 腐
的生产与 分配过程 , 是产生 于经济 市场, 行政权本 是 由 它 而 于 政 府 职 能 的 存 在 而 产 生 的 一 种 权 力 , 是 产 生 于 政 治 市 它 场 。 当 一 个 社会 的 资 源 配 置 是 由产 权 决 定 的 时 候 , 么 就 会 那 形 成一 种 寻 利 的 社会 ; 当一 个 社 会 的 资 源 配 置 是 由 行 政 权 决 定 的 时 候 , 么就 会 形 成 一 种 寻 租 的 社 会 。 还有 一 种 情 况 , 那 但 即 使 一 个 在 产 权 规 则 决 定 资 源 配 置 的社 会 里 , 果 政 府 在 经 如 济 中 的 活 动 范 围过 大 , 政 权 往 往 大 于 产 权 , 么 这 种 社 会 行 那 也 容 易 形 成 为 寻 租 的 社 会 。当 一 个 社 会 产 权 失 灵 的 时 候 , 人 们 就会 去 追 求 租 金 的 最 大 化 而 不 是 利 润 的最 大 化 。 权 失 灵 产 所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就会被行政权填补 。 当社 会 还 有 大 量 租 金存在的时候 , 力就会进来 分割租金。 我国转型时期 , 权 在 一 些 政 府 官 员 的 腐 败 与 我 国 的 产 权 制 度 有 很 大 关 系 。 西 方 寻 在 租 理 论 看 来 , 府 应 该 慎 重 地 介入 产 权 问 题 。本 森 把 寻 租 看 政 作 是 个 人 或 团体 对 既 有 产 权 的 一 种 重 新 分 配 方 式 。 府 的作 政 用 在 于 定 义 或 维 护 产 权 . 们 可 以通 过 正 常 的 市 场 来 处 理 产 人 权 , 可 以 通过 政 府 来重 新定 义 或 分 配 产 权 。 这 种 作 用 可 以 也 增 进 社 会 福 利 , 如 明确 界定 财 产 归 属 , 护 市 场 秩 序 ; 可 例 保 也 以 损 害 社 会 福 利 , 如产 生 人 为 垄 断 。 制 竞 争 。 主张 政 府 例 限 他 在处理产权时采取保守慎重的态度 。 因为 用 行 政 手 段 改 变 产
维普资讯
第1 8卷 第 4期
V 0 .1 No.4 1 8。
辽 宁 税 务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LI AONI NG TAXAT1 0N C OLLEGE J OURNAL
20 0 6年 8月
Au . 2 0 g ,0 6
对我国腐败 闻题的制 度经济学思考
李 博
( 北财经大学 东 社 会学 系 , 宁 辽 大连 l62) l 0 5
摘 要 ; 度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表 明 。 会 的 资 源 配 置 由 产权 决 定 . 形 成 寻 利 的 社 会 , 制 社 便 由行 政 权 决 定 时 , 形 就 成 一 种 寻 租 的 社 会 。近 年 我 国 腐 败 现 象 的 增 加 与 体 制 转 型 时 期 的 矛 盾 特 别 是 产 权 制 度 安 排 密 切 相 关 , 现 在 表 政 府 的经 济 活 动 范 围过 大 , 行政 权 往 往 大 于产 权 政 的 随 意 性 控 制 问 题 突 出 。反 腐 败 的治 本 之 策 是 以制 度 行 来 遏 制 腐 败 , 制 度人 手来 治理 腐 败 问题 。 从
一
成 的任意或人为的稀缺。 在这 些 稀 缺 的 背 后 就 是 大 量 的 设 租 与 寻租 行 为 。 在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历 史 上 , 两 种 权 力 一 直 在 交 替 , 互 有 相 “ 权 夺 利 ”那 就 是 产 权 与 行 政 权 。 产权 一 般 源 于 社 会 财 富 争 ,
美键词; 败 ;寻租 ; 度 经 济 学 ; 权 腐 制 产
中圈 分 类 号 。 3 D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绩 号 。 O 8 2 5 ( O 6 O 一 O 9O 1 O — 8 9 2 O ) 4O 6 一 3
腐 败 是 一 种 世 界 性 现 象 , 不 是 中 国独 有 的 。现 在 世 界 并 上 越 来 越 多 的 国家 、 际组 织 和 专 家 发 现 , 败 主 要 是 与 体 国 腐 制 、 度有关 , 此 反 腐 败 也 必 须 从 体 制 、 度 人 手 。 制 因 制
在 经 济 生 活 中 , 益 决 策 的 普遍 性 与 具 体 决 策 者私 人 利 公 益 的狭 隘 性 矛 盾 是 腐 败 产 生 的 客 观 基 础 . 下熙 熙 , 为 利 天 皆 来 ; 下攘 攘 , 为 利 往 ” 从 经 济 学 的 角 度 来 看 , 会 上 的 每 天 皆 , 社 个人 , 至达官贵人下 至贩夫走卒 , 是具 有私人利 益 目 上 都
以妥善处理 , 则极 有可能引起腐败的滋生 蔓延 。
( ) 败 的 制 度 因素 二 腐 1 产 权 与 行 政 权 。 些 年 来 我 国腐 败 现 象 的 增 加 与 我 国 . 近 新 旧体 制 转 型 时 期 的 矛 盾 、 擦 密 切 相关 。在 我 国 采 取 渐 进 摩 式 改 革 的过 程 中 , 长 的改 革 时 间 容 易形 成 既 得 利 益 集 团 从 过 而形 成 寻租 社 会 。 果 一 个 社 会 的产 权 规 则 不 能 成 为 社 会 的 如 基本 规则 , 而行 政 权 能 够决 定 资 源 的配 置 , 么 该 社 会 就 很 那 容 易 变 成 寻 租 社 会 。所 谓 寻 租 社 会 , 就是 大 家不 是 把 精 力 用 在生 产财富、 面对 市 场 的 活 动 之 中 , 是 把 很 多 精 力 用 在 非 而 生 产 性 活 动 、 对 政 府 官员 的 活 动之 中 。公 共 选 择 学 派 的 代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