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2017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17高考山东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而那些春天..,草木凋凌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声音轻轻呼唤,..的(扩展/扩充)。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答案】1.A2.A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参考版解析)
新课标Ⅱ卷语文高考部分试题解析(参考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浙江语文高考试题真题参考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D.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里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社会传播过程中至少要求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学科&网加工;我们将这些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做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这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7.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本文有删改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陌生的光....:2分2陌生的气息.....:2分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学科.网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2分2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四古诗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2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3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诗经·氓4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D2.3分B3.2分B4.3分C5.3分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6.6分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7.A8.D9.4分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二20分10.4分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11.5分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12.5分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14.3分B15.3分B16.3分C17.3分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18.8分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二8分19.2分采地黄卖地黄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三6分21.2分德行言语22.4分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四6分23.6分1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四、作文60分24.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完整版)2017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答案】2.B3.B【解析】2.试题分析: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A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 .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 .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 .②③⑥④①⑤B .②⑥③④⑤①C .④①⑤②⑥③D .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C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D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厄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着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B .先生往谒.谒:拜见C .称之不置.置:置办D .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B .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 .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 .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1注①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4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论语·宪问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1 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黑驴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份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有删改13.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14.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15.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看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8.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故应选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强调“美”..而数不胜数强调“数”;故应选用美不胜收..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辞手法的运用..A项;“一带一路”成为“新引擎”;C项; “洪水猛兽般”;D项;“弯道超车”..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联的运用..题干中要求“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对联;那么对适用对象提出要求..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句衔接..根据前文中“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可以判断..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从漫画中可得知“离别”这一关键因素;回到选项判断即可..考点定位学科#网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答案C解析置:放弃7.答案B解析三代:指夏商周三代..8.答案1我在汪中的前面;凭的是官爵;如果凭才学;我应当面向北而尊崇他啊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在知心的老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慰问比生前还要多;这大概是他性情厚道成这样了吧解析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9.答案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见识不凡;卓然不群;自成一家;精于史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解析根据原文“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10.答案天地狭窄无容人之处;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疲病交加;无处施展抱负..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名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复习时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关键是不写错别字..如:“谋”“冯”..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13.答案“我的朋友”平时乐观、开朗地过着每一天;并且保持着童心;和小狗“奎尼”作伴;做水果蛋糕送给朋友..对朋友充满思念;重视友情..有点糊涂..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注意人物、状态分析..如虽然白发苍苍;但一直很积极;总是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可见是积极乐观的人;她的好朋友早死;为了表示纪念与不舍;她叫我“巴迪”;与“我”相互依靠;关爱我;她害羞;与很多陌生人作朋友;且一直与外面的世界相互联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14.答案“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表现了我对友情、对朋友的重视..“而”表示转折;“没回去过”的内疚、惭愧、自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情感分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对“我的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但我再也没回去过;是有一些愧疚的..15.答案通过小狗奎尼在送走蛋糕后的举动;侧面烘托我们内心的激动、快乐..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她”对小狗的伤情的叙述;表现“她”是关爱动物、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烘托人物内心的童真、单纯..小狗奎尼还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表现“她”对友情的渴望和珍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题干要求“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住关键词“映衬”分析..奎尼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我的朋友”给小狗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奎尼在地上打滚;显现了“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后文的该睡了但它还不走;也显示了“我”和朋友的内心的兴奋;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我的朋友”作伴;表现了她的孤独;也表了我的学¥科网愧疚..16.答案小说的结尾和开头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的特点..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同样的时间、季节、环境;“再也爬不起来”;交代了“她”的结局;突出文章的悲剧性;和“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相吻合..17.答案①“谱”是人们遵守的准则、规矩..“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谱”有谱系之意..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③凡是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是自身实践的“本”..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首先可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概括..“谱”的含义主要集中在文本第3段;筛选相关内容有:“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然后将这些含义分点分条概括即可..18.答案首先从书店里的菜谱说起;然后论述菜谱只是给人一个规范;运用菜谱必须把握火候;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是艺术性的..最后又谈到了“谱”上;谈到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解析试题分析:段落的论述层次即作者的论述思路;本题论述思路归纳范围在第4段;一般思路为“首先引出什么话题;接着具体论证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本段围绕“菜谱”分析层次即可..19.答案“有规律的自由”是指舞台艺术要有自由;但这自由是相对的;它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规矩;即文中所说的“谱”;而这准则、规矩又不是单调的、死板的;它需要艺术家通过实践;把握“火候”;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解析试题分析:阐释“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首先要明确中心词是“自由”;明确“自由”是什么;是艺术家在演艺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和追求;然后分析“自由”的限制语“有规律的”;何为“有规律”;为何要“有规律”;这结合文本主旨进行分析及“谱”的含义去分析即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也仅是拿“限制排放”举了个例子。
C.“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文中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推断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能说落实目标就能保证后代需求。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救助精神的神奇力量。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文本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思考。
既然是以“渴”为中心,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更紧凑。
同时,“渴”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
在主题上,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天津语文高考试题(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word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提出了气候正义”无中生有,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没有说“气候正义”是由非政府组织提出的。
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限制排放”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第二段也仅是拿“限制排放”举了个例子。
C.“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错,文中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权利义务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推断不符合文意,原文说“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并不能说落实目标就能保证后代需求。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些行为都体现了救助精神的神奇力量。
5.【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文本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可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来思考。
既然是以“渴”为中心,就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使情节更紧凑。
同时,“渴”作为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人的生命意志的顽强。
在主题上,突出了艰苦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的难能可贵。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附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天津语文高考试题(真题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pdf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 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 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 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 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 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 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 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 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
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B.C.17D.2.A.B.C.D.3.A.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2017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学+科网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答案】1.A2.A3.B【解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研读每个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的表述是否一致,最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2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答案】4.B5.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6.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解析】【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如本题B 项文意分析不当。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
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
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