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优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这首古诗大致依照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让同窗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读通读熟。
再引导同窗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同窗展开充沛的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心情,入情入境界朗诵古诗。
[教学进程]一、课前预备,营造诗意气氛。
一、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前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品读诗题:题目告知咱们些什么呢?(同窗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明白得。
)3、教师小结:(一边讲述,一边板书)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这是谁呀?——(李白)孟浩然是李白的好朋友,也是一名闻名的大诗人。
这一次,孟浩然去的地址是——(广陵),广陵也确实是诗中的扬州城,那是一个漂亮的地址,在黄鹤楼的下游。
提及黄鹤楼,那可是武汉的自豪,(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谁来给大伙儿自豪地介绍一下? (同窗简单介绍黄鹤楼) 二、整体感知,初步明白得诗意。
一、教师引导:一名大诗人送别另一名大诗人,从江南名楼到江南名城,那将是一场如何的送别呀?请同窗们自身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碰着不睬解的地址,能够看看注释,还能够问问同窗,问问教师。
开始自身学习。
二、自读自悟:同窗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3、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诵古诗,和时正音。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址? (教师重点提示:“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的意思。
) 一、明白得大意: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的意思。
三、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一、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1)教师引导:不只仅是两位大诗人,不只仅是名楼名城,这场送别还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什么季节?——(烟花三月) (2)展开想象: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引导同窗对春天美好景象进行充沛的想象。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本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交谊深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穷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交谊托付江水,伴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奇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托付在对自然风景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连续积累诗句,培育对祖国诗歌酷爱之情。
传授目标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娴熟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形,领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酷爱之情,培育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精致德惯。
传授重点和难点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形。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西席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明白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干系,背景轻音乐《泪花》。
学生准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
传授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传授历程一.歌曲导入,展现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 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 师:这首伤感忧郁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绪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4 学生在说时,西席用“你觉得他们的交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交谊深厚的诗句。
5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散,再见特殊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昔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特殊多,那么本日我们将学习此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诗句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精品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精品设计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1、小调查,古诗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更喜欢哪个?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古诗言简意赅,不错。
但就是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却字字珠玑,大家在学古诗词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简单的字眼,把诗词读深、读透、并且读长。
2、古诗唐诗李白《赠汪伦》,生齐声背。
边背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总结: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
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板书:送别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深入诗题,解读大意1、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过预习加上诗题的提示作用,告诉我在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板书:李白送孟浩然)师点明预习的重要性,生试读诗题。
师讲明古诗对停顿讲究,要求停顿正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并个性解读诗题。
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生自由交流)师总结:送别诗的诗名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
2、头脑风暴。
诗题也就是古诗的诗眼。
读懂了诗题,也就把整首古诗读懂了一半。
了不起!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师:问题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强调读的重要性。
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读通顺。
生阅读,师检查反馈,生齐读。
2、师要求生读通读懂,边读边解决问题。
并强调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读诗,讨论,交流。
理解故人:有诗为证(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
并说明借助注释读古诗的方法。
理解烟花三月(屏幕出示)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色。
最新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学案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过程
1.介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资料。
2.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古人:
辞:
烟花:
下:
唯:
天际:
3. 回忆两首古诗《赠汪伦》、《别董大》。
4. 回忆并总结学习古诗的成功经验。
5.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了解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6. 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7. 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8.根据你对本诗大意的理解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活动
1. 搜集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的资料。
2. 介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资料。
和同学一起分享。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及教学设计【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交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舟远影晴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知道“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友谊。
4、激发浏览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知道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知道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知道诗歌。
师——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课前加导入: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存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显现)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控的生字之一。
现在你们视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视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全。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换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知道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西师大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会写8个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过程与方法目标】1.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2. 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熟读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送别》歌词并播放歌曲,学生自由朗读并谈谈感受。
师总结:这首诗是李叔同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词中离别的伤感和忧伤从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的流淌出来。
2.师: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那时的古人是如何送别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知诗人。
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讲完后出示孟浩然的资料)(4)在哪里送别呢?(板书:地点:黄鹤楼)(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教师再做补充)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哪里呢?(板书:广陵,今:扬州)(适当表扬:同学们很棒,课前的预习很充分!)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西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2、 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齐读课文题目。
3、 解释课文题目,学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4、 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1、 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 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 出示生字卡片。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
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 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 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 小组比赛读。
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生互评。
7、 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 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1、 小组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
(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 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
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
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
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件西师大版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李白与孟浩然告别时能说些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同学间交流。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 么? 想象一下,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看到过送行的场面?
背诵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Biblioteka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二年级# 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
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
指导朗读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四、理解诗意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辞?“在西边辞行,往东走。
”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烟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朋友会做什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朋友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读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语文教案推荐4篇(惊艳全班,提升学习兴趣)
《师】说得好!只要我们坚持一看二写三比较,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笔好字。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打开课本,放出声音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⑵谁能有板有眼地读一读,读出节奏。【师】听出节奏了吗? ⑶谁能把诗的节奏读得再夸张些? 【师】画节奏线。节奏出来了,诗的味道就有了。 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后三个字我来读。诗的题目一起读。 3.诗的韵味有了,情感也出来了。说说看,你感觉到了什么? 1.如果说文字是诗的外衣,那么情感就是诗的灵魂。【板书:情】读这首诗, 有人读出了哀伤,有人读出了向往,有人读出了失落,有人读出了思念。这些复杂 的情感都藏在诗里,可是诗中有 “情”字吗?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儿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读—— ②为什么说“西辞”呢?谁能在把“黄鹤楼”和“扬州”放在地图上? 《生】黄鹤楼在西边,扬州在东边。“西辞”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边辞别了黄 鹤楼。 《师】同学们,孟浩然面向西边辞别黄鹤楼,那就是在辞别黄鹤楼下的谁呀? ③李白称孟浩然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们究竟是怎样的老朋友呢?
《师】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 知心人。
①这难舍难分的.送别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三月?在书上圈出“烟花”。
《师】பைடு நூலகம்花似锦,草木葱茏,像烟,像雾,这“烟花三月”给你一种怎样的印 象?
《师】黄鹤楼下,长江两岸,春天勃然怒放。樱花开遍了山林,一簇簇,一丛 丛,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语文教案推荐4篇(惊艳全班,提升学习兴 趣)
篇1 1.导入送别:今天我们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⑴上课前,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答案就在诗题里。 《师】这是篆书“送”字,原来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渐渐演变成送 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别?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⑶把这个“送”字放进诗题中,把你的感受也放进诗题中,齐读诗题。 ⑵诗的题目中有两个表示地点的词,分别是——黄鹤楼和广陵。 《师】你把题与诗联系起来了,从诗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好! 3.仔细看看这个“陵”字,这就是我们——铜陵的“陵”字。 ⑴那我们可要写好这个字,写这个“陵”需要注意什么?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间的撇点要小一点,最后写“折文”。 ⑷习字展示:谁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推荐精品语文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学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送别情深。
4.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习过程
【预习指导】
1.搜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以及表达朋友送别情意的诗句。
把同学们搜集到资料和诗句,用“手机”摄像并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2.我通过()的方法理解了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如:
【导入新课】
1.老师的谈话。
2.课题引入: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作者。
2.介绍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答:我认为
3.想象口头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答:李白
4.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写什么?
答:他会想
6.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7.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8.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李白伫立在江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他的心声吧!。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
在教学中我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诵读法教学准备1、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诗人的资料。
2、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送别》,谈话。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2、引题,板题。
3、齐读课题,正音。
二、新授(一)引导自学围绕诗题中的“送”字引发学生质疑,提取重点,板书。
“在哪送”“谁送谁”“送到哪”“何时送”“怎么送”出示自学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引导汇报1、检测朗读2、理解前两句同学们读得很好,那你从中读懂了哪些问题?解决“谁送谁”、“何时送”、“送到哪”等问题。
重点理解“西辞”(借助地理位置示意图)、“烟花三月”(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指导朗读阳春三月的美。
3、理解后两句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
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么?为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谈话引导生谈体会,创设意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赛读。
三、解诗意、悟诗情1、下面谁能把黑板上的六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生:我想起了《送友人》——师: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
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知道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生:广陵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
如果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了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很大,李白当时还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
能说说诗的意思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
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师: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指名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优秀3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体会诗的意境。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
2021年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西师大版
2021年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西师大版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明白得“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友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爱好。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音乐)平常大伙儿积存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明白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图显现)3.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现在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二、释题,了解作者。
1.师边写课题边说:同学们,“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把握的生字之一。
现在你们观看下,有什么要给大伙儿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看细致,请大伙儿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2.从题目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等)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明白得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明白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专门难再见,因此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爱好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恋恋不舍。
三、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情愿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伙儿提个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过程
1.介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资料。
2.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古人:
辞:
烟花:
下:
唯:
天际:
3. 回忆两首古诗《赠汪伦》、《别董大》。
4. 回忆并总结学习古诗的成功经验。
5.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了解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6. 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7. 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8.根据你对本诗大意的理解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活动
1. 搜集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的资料。
2. 介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的相关资料。
和同学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