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合集下载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33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3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分,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生分析】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初次实验体会对比试验相同条件的重要性,再次实验比较实验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相同条件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简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本活动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份,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他们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课的实验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实验过程科学。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好理解实现这个科学,也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打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最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最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师备课课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时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 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情景问题引入: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溶解能力)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出示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二.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提出问题。

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一猜,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学生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自主学习: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

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自主实验。

整理汇报,分析小结。

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三.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我们可以观察汽水。

观察,老师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又会怎样?你有什么猜想?(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自主学习,阅读30页三、四段实验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科书通过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对溶解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教科书还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数据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水、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概念理解不深,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尚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清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溶解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第二篇:《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优秀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科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科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这三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可是,连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胆妄求的。时间像一个无聊的守狱者,不停地对我玩着黑白牌理。空间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压竭尽,连最后一滴血水也不剩下时,才肯利落的扔掉。世界能亘古地拥有不乱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残忍的守则和过滤的方式。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从水中析出。活塞能够在管口堵住的情况
下向下压说明水中有气体可以压缩。气体
确实可以溶解于水。
小资料
按照课文中介绍的方法,同学们也来做一 个验证气体溶解于水里的实验,用注射器 吸气水,推拉活塞、观察气体从水中析出 和溶解的实验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我的实验 我的观察 我的分析
我的结论
用注射器抽取 有一些
了。
溶解于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水中析出
我们从注射器的针管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气体 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能解释出 它的原理吗?请阅读课文中对话提示及一段 小资料。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与气压的大
小有关的。当气压增大时,气体的溶解能
力就增强;当气压减小时,气体的溶解能
力就减弱。推活塞时气压增大,气体溶解
到水里去了,拉活塞时气压减弱,气体就
当铁栅的声音落下,我知道,我再也无法出去。
趁生命最后的余光,再仔仔细细检视一点一滴,把鲜明生动的日子装进,把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一言一语装进,把生活的扉页,撕下那页最重最钟爱的,也一并装入,自己要一遍又一遍地再读。把自己也最后装入,甘心在二十岁,收拾一切灿烂的结束。把微笑还给昨天,把孤单留给自己。
让懂的人懂。 让不懂的人不懂;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但是对于溶解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的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总结溶解现象的本质。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十校联赛”一等奖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十校联赛”一等奖

教科2001课标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本课以食盐和小苏打这两种常见的家用物品为例开展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一般在20℃时,50毫升水里能溶解18克食盐,50毫升水里能溶解5克小苏打。

不仅如此,教材还特别强调了实验的公平性和做实验的方法。

另外,教材后半部分以汽水为例,让学生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旨在让学生明白除了部分固体和液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溶解单元的第4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固体和液体),观察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研究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生已经收获了很多科学认知和经验积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关键是实验的公平性和实验方法需要强调,尽管这方面之前有多次涉及,但四年级上册的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本课教材的后半部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认知,之前几乎没有涉及。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科学词汇:溶解能力、公平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科学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交流探讨、观察思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装50毫升水的烧杯2、玻璃棒2、小勺2、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

汽水、注射器。

(汽水准备两瓶,其中一瓶摇晃过有可能影响实验,另一瓶备用。

)2.课件重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原因。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科科学备课教师雷田银授课时间第 _ 周月日教学内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上节课的实验中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

大家发现,不管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

现在如果取一杯水,把食盐或小苏打放进水中,那么能溶解在这杯水中的食盐会多一些,还是小苏打会溶解的多一些?二、设计: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2.这个对比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哪些条件必须相同?(两杯水一样多、都要搅拌、每次分别加入的量要一样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时停止实验。

)怎样取50毫升水?怎样判断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了?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4.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PPT呈现实验记录:作业本第7页上半部分)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7.怎样让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三、实验:1.分组实验。

(PPT呈现温馨提示:声音小、须合作、效率高)2.交流讨论。

(要求:脚放平、背挺直、手臂重叠、眼看发言人)教后修改3.点评小结。

刚才张老师观察大家做实验,有很多孩子表现得非常自律、自觉!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全班交流)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 ℃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18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运用溶解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子、食盐、糖、水、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讲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讲解

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1、请一学生用气温计读出现时气温2、出示一杯清水,观察水的溶解教师提问:往这杯水里加1小勺盐,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溶解)3、溶解是否是无限的教师提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后,还会溶解吗?教师提问:一勺一勺不停地往里面放盐,逐一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教师提问:那么,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猜测)4、提出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师提问:一定量的水--老师只给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多少食盐”(板书)。

二、制定研究计划(一)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师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计划,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研究计划呢?(ppt课件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简单介绍项目)请各组按照研究计划的各项内容讨论,并记录。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1、各组汇报: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步骤的设计?①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②用勺子盛一勺盐,刮平放进水里③用搅拌棒搅拌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记录,再加下一勺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教师重点交流:(边演示边交流)(1)统一一平勺盐的标准①反例演示教师取盐,用勺子取一小勺盐--这是一勺盐,用勺子取一满勺--这也一勺盐教师提问:这样盛可以吗?②规范操作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棒,一边示范,指着刮过的一平勺盐,像这样的一勺盐,我们把它叫做一平勺盐,(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

(3)怎样才算不能溶解?实验时,如果搅拌了很长时间,烧杯中还有盐,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可以停止实验了。

教师质疑:如果你们加到第8勺,搅拌了很长时间,盐也没完全溶解,你们说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三)实验材料的准备1、学生通过步骤总结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教后修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课件(6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课件(6篇)
实验计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我的猜测: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一样多、同时搅拌 不同条件:一杯加食盐,一杯加小苏打 实验方法:水50毫升/杯,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
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充分搅拌,等 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 溶解时,记录加入的份数,再进行比较。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做下面的实验。
观察一瓶未开启的汽水或 苏打水。摇晃一下汽水瓶,会 有什么现象出现?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 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 皮塞封住管口。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 慢慢地往回推,反复2次~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
实验步骤:(1)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再把它们平 均分成8小份。
盐 小苏打
(2)在两个烧杯中各盛50毫升的水。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并且 进行搅拌,等到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份并 搅拌。直到食盐和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再在实验记录表中分别 记下加入的份数。
.
二、判断题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2.100克水中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相同的。( × ) 3.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弱( × ) 4.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 )
三、简答题 1.轻摇一下装满可乐的可乐瓶,在拧开瓶盖时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有气体喷出,水中产生很多的气泡,因为可乐中的气体是通过 加压的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氧气,它们之所以能活在水里是因为什 么呢?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理解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水、烧杯、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知识?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3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品,而且比较相似。

在两个装同样多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的分别加入并搅拌。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打开汽水瓶时,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对这一点,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

四教学建议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应选用含气体量多的汽水。

在开启之前,摇晃汽水瓶,观察里面的气泡。

让学生仔细观察注射器里气泡的变化,认同气体确实可以溶解于水,并初步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的关系。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练习
• 1、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 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 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不 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了二氧化碳。
• 2、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水中 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
拓展资料: 如何比较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要比较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大小需控制的变量为:
相10同0质g溶量的剂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相同温度
比单较位溶(解的克质)量多少
小苏打
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酸氢钠
温度 ℃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溶解度克 9.6 10.35 11.1 11.9 12.7 13.55 14.45 15.4 16.4
•.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 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投入水中,当某一份未能溶解, 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
• 物. 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小苏打
7—9份(约18克) 2—3份(约5克)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 么?
•.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课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课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質 50毫升水溶解物質的份數 溶解能力的比較
食鹽 7—9份(約18克) 小蘇打 2—3份(約5克)
食鹽的溶解能力強
啟示: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是不同的。
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觀察注射器裏的液體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觀察觀察注射器裏的液體 3、往裏推注射器的活塞,觀察觀察注射器裏的液體
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猜:在水中食鹽和小蘇打誰的溶解能力強? 討論:這個實驗怎樣做才比較公平?
實驗計劃
實驗主題: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較
我的猜測:……
實驗類型:對比實驗
相同條件:同樣多的水、每份食鹽和小蘇打數量一樣, 同時進行攪拌。
改變條件:分別放入食鹽和小蘇打
實驗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鹽和小蘇打數量一樣多, 等第一份進行比較。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搅拌棒2根、食盐20克(共十份,每份2克)、小苏打20克(共十份,每份2克)、一小袋食盐、一小袋小苏打。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科学的哪方面知识?生:溶解。

师: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而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中,谁能说一说哪些物质能溶于水吗?学生举例回答。

举例中,教师要引导,排除错误观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例子适时板书:食盐、酒精。

师:这里像食盐、高锰酸钾等都是固体,而酒精、胶水等是液体,可见有些固体和液体是可以溶于水的。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所学物质溶于水的知识,为这节课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做好铺垫。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物质----小苏打,大家可以通过看大屏幕了解它。

生阅读。

师设疑:小苏打能溶于水吗?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演示:首先我先准备好一定量的水,然后我用药匙取少量的小苏打加入水中,此时小苏打沉到了水底,接着用搅拌棒搅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出注意事项,教师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

师:如果老师再放一些小苏打,这些水能无止境地溶解下去吗?生:不能。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知食盐可以溶于水的,小苏打也可以溶于水中,那么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呢?学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 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 的液体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对物质溶解有了什么新 的认识?在实验探究方面有什么收获 吗?
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酸氢钠
温度 ℃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 克一份事先分好。
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 投入水中,当某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 数如何取舍?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 溶解能力的比较 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 能力强? 小组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 平?2号准备发言。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 溶解能力的比 的份数 较 食盐 7—9份(约18克) 食盐的溶解能 小苏 打
力强 2—3份(约5克)
启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视频
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实验要求: 1)1、4号一小组,2、3号一小组,一 小组一个实验。 2)两个实验同时进行,力求每一份都同 时加,直到一个不能加为止。 3)每次加一份,每加一次,要充分搅拌。 连续搅拌一分钟不见固体量减少,才能 说是不能溶解了。 4)那种还能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就继续加。不能 溶解的就不加了。 5)注意记录加的份数,画正字记录。
溶解度克
9.6
10.35
11.1
11.9
12.7
13.55
14.45
15.4
16.4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中堡岛小学:艾祖发
学习目标: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 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2、认知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 要性。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计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 力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 打数量一样、温度一样,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 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 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 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