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工作总结(通用)

小学综合实践工作总结(通用)

小学综合实践工作总结(通用)小学综合实践工作总结(通用)篇1一、主题的生成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九成以上不爱参加运动。

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屡见不鲜。

闲暇时和节假日,他们热衷于看韩剧捧超女,沉溺于上网络打电玩,偏爱于阅读动漫书、口袋书,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周围同学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倾向。

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运动量大,富有情趣,游戏规则又可潜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伙伴相处。

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矫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要使传统游戏进入学生视野,让他们觉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带着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图书、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收集、整理滚铁环、跳皮筋、玩陀螺、丢沙包、跳房子、下对角棋、舞狮子、划龙船、赛龙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学生视野的传统游戏。

以资料、绘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种类和玩法。

学生自拟采访提纲,写出采访笔记,整理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三,请相关专家做报告,讲述体育、卫生、健康知识,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过当小记者采访,写听后感等方式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针对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就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办奥运知识专刊,开疾病防御主题班会,进一步使游戏进入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它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一)总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多元互动,缤纷课堂——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多元互动,缤纷课堂——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多元互动,缤纷课堂——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本学期,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蕴含于学生疑惑的天性和教师灵敏的思维之中。

存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明如许,为存有源头活水去”,综合课堂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在一个不断分解成的状态,它就是一种“活页资源”。

本学期,我们班开办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就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为积极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身心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积极开展了环境与身心健康、运动与身心健康、饮食与身心健康、心理与身心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获得了提升,主要整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

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

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育社交能力。

例如:“欢乐中秋”就非政府了部分学生回去调查中秋节美食——月饼的销售情况;“酸奶的制作”也设计梅吕县半数学生回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偏好情况;“运动与身心健康”更是建议绝大多数的学生回去专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回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身体情况。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结9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结9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结9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结1本学期围绕学校“低调快进,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工作主题,突出工作思路中的“做研究型教师”的要求,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处于全市一流的水平。

一、创设多种条件,不断加强教师培训。

1、加强校本培训。

期初,对全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进行培训,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引导每一位老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走进新课程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增强信心,迎难而上,通过培训。

同时总结了我校上学期在老师们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信心。

在培训中,还细致落实了本学期该课程的主要工作,使每位老师明确操作细则,从而以更加踏实的态度投入到学科研究中。

编写《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资料,让老师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

2、争取外出培训。

本学期,经常与教研室领导交流,从而争取到不少外出培训的机会。

先后组织3人到豫园实小和国际小学参加省级劳动与技术教材培训(昆山只有我校有这次机会)3人到常熟杨园小学参加苏州市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地方资源的研讨活动,1人到常熟实验小学参加劳动与技术研讨,1人到豫园实小参加市百节优秀课劳动课展示活动。

二、建立相关制度,扎实开展研讨活动。

1、建立研讨制度。

本学期继续建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研讨制度,推出年级研讨手册。

每个年级由一名老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老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常规性的研讨活动。

每月研讨不少于两次。

用好研讨手册,认真记载每次活动。

2、指导观摩研讨课。

在学校举办的课改观摩活动中,为了能推出一堂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认真选定人选,组织五六年级的所有任课老师多次参加研讨活动。

老师们能各抒己见,上课老师反复修改教案,由于高标准,严要求,这节研讨课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引导资料积累。

引导每位老师重视主题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并整理汇总到实施手册中。

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资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二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2.初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2责任担当: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创意物化: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3.高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2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3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1.自主性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4.整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5.连续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要促使活动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二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1.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2.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3.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4.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一课程规划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在课程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学校要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主题、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发展机遇,但不得以单一、僵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所有班级、社团的具体活动过程,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要允许和鼓励师生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活动主题,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并引导其发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防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可将有关专题教育,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二课程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及人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1.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各学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2.实施机构与人员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积极争取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3.组织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4.教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鼓励多种形式的结果呈现与交流,如绘画、摄影、戏剧与表演等,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并根据同伴及教师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查漏补缺,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5.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和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突出发展导向;坚持学生成长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要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验,杜绝对学生的作品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做好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建立档案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排、汇总、归档,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开展科学评价;原则上每学期末,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档案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写出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进行认定;五、课程管理与保障一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1.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要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培训目标,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按照课程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2.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

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从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

本学期,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并引导他们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活动课与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路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一、要注意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特色,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也获得发展。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探究和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了情况。

二、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验学生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报复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生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合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应回归社会与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课生根、发芽。

下面总结一下工作。

让学生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随笔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随笔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随笔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随笔篇1在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之前,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说话的人。

但是为了很好的完成活动组长布置的任务,很多时候就必须要参加各种调查、采访活动。

在活动中我发现,与人交往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啊!比如,在调查采访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计划,设计好问题。

另外,与人沟通的时候还要讲究语言美,讲究礼貌。

通过和同学的协作,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可是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就非常大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大女孩了!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随笔篇2今年暑假我有幸在长沙参加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特别是姜平教授、吴雨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了综合实践课的范式以及课堂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我国部分学校(特别是长沙的几所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综合实践活动走入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根据主题活动经历的过程划分为选题指导型、主题分解型、活动策划型、中期反馈型、成果交流型、方法指导型等六大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变迁日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现实主题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浅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浅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浅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在活动中小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小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了提高。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重视活动的实践性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

如我校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组织献爱心活动后,同学们都写出了五百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文章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宣传窗中。

从这些手抄报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尊老敬老作了很好的宣传。

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献出爱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组织、文字撰写等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了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

如“家乡老字号的寻访”、“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与典故”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重视实践与文本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

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

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

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了适当改造,增加了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小河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

第五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特点与要求

第五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特点与要求

(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进一步调节课程目标,使 其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更适合学生发展和科技 发展的要求,使课程目标兼顾社会、学生与科技 三者的要求,使三者达到动态平衡,使课程目标 日趋科学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体 现在校本层面上,对其评价促使课程内容适应不 同的地区、学校与年级的需求, 实现“一纲多
(二)人性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评价的内容 要注重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观察或辨别学 生整体反应,即使是评价问题的设计也具 有足够的真实性和情景性,以便真正考察 到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在评价的结果上也更注重生命的活力,富 有人情味。以往教师关注的是通过考试、 考核来判断学生,现在评价体现以人为本 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们对 待知识的态度、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与人 交往的能力,关注人体的处境和需要,尊 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最
实施。
(六)去常模化
常模参照测验(是结合其他考生得分情况来反
映某考生的相对水平)只适合于“精英教育”选 拔所谓尖子学生的需要,并不适合于学生的发展。 因为,常模基准的评价阶梯几乎是事先确定的。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 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 造空间的理念相违背。个体标准是以学生自身为 参照标准,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自己的现在与 过去比。由于评价的基准是自己的过去,只是努 力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领略进步的快乐,所以 每一个学生的到发展,并体现自己发展的独特性。
本”。这给学校、学生留有极大选择课程内容的 空间。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倡导把结果以科学的、 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老师,使教师最大限度 地认可与接受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对自身更客 观、更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明 确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教师在这样不断的反 思与分析中,专业得到不断的成长,同时评价促 使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掌 握大量新的技术方法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不断 提升课程意识与实施课程的水平,有效提高教师 教育科研的能力。

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分单选、多选题两种题型。

其中多选题选错不得分,部分对得部分分,每题1分,共36分)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D)(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特色课程(D)国家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是(A)(A)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B)地方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实施(C)学校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实施(D)地方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实施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A)国家有统一教材和课程纲要(B)国家只有课程纲要,没有统一教材(C)只有统一教材,没有课程纲要(D)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和课程纲要4、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C)(A)教师求(B)学生C)教师与学生(D)课程管理人员5、(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常态的标志是(ABCDE)(A)区域大面积普遍实施,地方有规划和方案(B)学校有实施方案,有全员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发展策略(C)纳入课表,有持续实施(D)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相对稳定的经典实施主题(E)有规范的学生活动记录6、(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的标志是(ABCDEF)(A)有情景化、个别化、具体化的学生发展目标(B)教师的指导有效(C)过程的管理有效(D)程序性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的规范性(E)活动主题的拓展性,活动方式的多样化(F)从体验走向建构7、(多选题)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ABCDEF)(A)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B)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C)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D)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E)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F)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8、(多选题)以下哪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ABC)(A)整体观(B)多元化(C)过程性(D)长期性9、(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包括(ABCD)(A)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B)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C)实施教师培训(D)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10、(多选题)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ABCD)(A)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B)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C)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D)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11、(多选题)以下哪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ABCD)(A)班级活动(B)少先队活动(C)节日活动(D)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12、(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围绕下列哪些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ABC)(A)亲近与探索自然(B)体验与融入社会(C)认识与完善自我(D)认识与完善他人13、(多选题)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综合实践教师在以下方面要给予切实的指导(ABCDEFG)(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B)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C)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D)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E)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F)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G)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14、(多选题)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采用策略正确的有(ACD)(A)允许小学生兴趣的转移(B)不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C)不迁就或放任小学生的兴趣(D)在尊重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及活动15、(多选题)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以下正确做法是(AB)(A)注意原始材料的保存(B)留下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痕迹(C)只要写好体验与感悟,不要原始资料(D)只要成果作为展示评价,不需要保留活动痕迹16、(多选题)以下哪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ABCDEFG)(A)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B)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C)地方或社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活动(D)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E)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F)劳动场所,建立劳动教室、劳动基地、劳动工厂等(G)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17、(多选题)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以下实施中正确的有(ABC)(A)给予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B)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小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C)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的展开(D)平时不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待放假时集中安排18、(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哪些是正确的(CDE)(A)是否具有多才多艺的能力(B)其它学科的教学基本功(C)看是否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和参与这门课程实践的态度(D)是否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E)是否逐步发展了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19、(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校的评价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BC)(A)主要集中于对学校具体保障措施的实行的评价(B)具体是对学校实施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性的评价(C)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安排、课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配套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的评价(D)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20、(多选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有(ABCDE)(A)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B)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C)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D)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E)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21、(多选题)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有(ABC)(A)尊重兴趣爱好(B)关注生活实际(C)鼓励动手实践(D)考虑小组其它成员的兴趣22、(多选题)学习内容设计的策略有(ABC)(A)由扶到放,选定课题(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逐步积累,资源共享(D)做好设计范本,统一格式设计23、(多选题)研究学习实施的的基本要求有(ABCD)(A)全员参与(B)任务驱动(C)形式多样(D)课内外结合24、(多选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有(ACD)(A)小组合作探究(B)网络研究(C)合作研究(D)个人独立探究25、(多选题)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ABD)(A)正面评价(B)重视过程(C)重视成果(D)重视体验26、(多选题)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有(BCD)(A)学习成果(B)合作精神(C)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D)学习态度27、(多选题)研究性学习评价要注意的问题有(ACD)(A)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B)注意好中差学生的成绩区分度(C)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D)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28、(多选题)关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下做法正确的有(ACD)(A)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B)为安全起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实践内容,学生模拟实践(C)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D)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29、(多选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总目标有(ABCDEF)(A)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贴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起来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

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生活合作探究【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1、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题材的广泛新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质。

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实践”与“活动”的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如:在教学主题《平安每一天》时,我首先让他们进行危险活动的调查以及该怎样处理遇到的危险。

这类主题是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必须注意的问题,然而每天的强调却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我首先把安全话题列入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对安全进行调查,而是对危险进行调查。

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与发生危险时付出的代价。

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时,他们格外的认真。

一开始让学生觉得很没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却让我们越研究越深,甚至在研究危险在哪时,他们想到了工厂,想到了医院,想到了在工厂和医院出现的安全标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必备9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我有幸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潜力。

它能够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打开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1、此次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创设必须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成为活动的落脚点。

教师带给很多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知识变成活的。

在活动中,不仅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策略。

2、让我学会了如何指导学生确定主题。

能够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能够发掘学校周围社区教育资源,设计主题。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融入学习的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简单,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原先学习是这么快乐的事,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透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共同探讨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深化巩固了知识,这是我们平时课堂里所没有做到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159文|张进秀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摘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注意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其综合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体现其实践性,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精心规划、加强组织,确保安全,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性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

它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呢?一、要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其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软化学科界限。

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却只开设本学科教材安排的实践活动,如语文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等学科活动。

各门学科中的实践活动,虽具有实践性,但明显的带有单一学科的特点。

而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对现实问题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性。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确定如废品的污染及回收和利用;合理的粉刷学校的围墙;沙尘暴的成因及其防治等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充分体现其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是创设一些场景,让学生的活动在教室内完成,使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了传统的课内引导学习,丧失了其实践性。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1. 课程背景说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家可能会想:“这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其实,它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破那种枯燥的课堂教学。

想象一下,如果每天都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间久了,不就是“如坐针毡”吗?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旨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动手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2. 基本理念2.1 实践第一首先,这个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第一”。

也就是说,咱们不光是读书、写作业,还要参与实际的活动。

这种学习方式就像是在烹饪,你光看别人做菜,根本不懂里面的门道,只有自己动手做,才能明白火候、调味儿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直是“一举两得”啊!2.2 参与与合作再来,参与和合作是这门课程的灵魂。

想想看,跟小伙伴一起做项目、一起讨论,难道不比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埋头苦读要有趣多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真是“团结就是力量”的生动体现!而且,通过合作,大家还能培养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与表达,未来在社会中,这可是大有裨益的哦。

2.3 创新与探索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强调创新与探索。

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学生们在活动中,鼓励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比如,进行科学实验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正是这些挑战,能够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

有时候,错误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难道不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最好例证吗?3. 课程实施3.1 多样化活动在具体实施方面,这个课程可是五花八门的。

大家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等,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新天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方向。

想想看,谁不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户外探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到知识,真是一箭双雕呀!3.2 反思与总结最后,别忘了在活动后进行反思与总结。

综合实践教案:开学第一课,展开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教案:开学第一课,展开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教案:开学第一课为了展开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教学,本教案针对开学第一课,从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安排。

我们将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进行活动性教学,设计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的教学任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活动性教学任务1. 集体联欢: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之间进行集体联欢,其中包括舞蹈、游戏、穿衣服等活动。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感。

2. 绘画和手工制作:安排适当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任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趣味和手工制作的技能。

同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达到综合实践教育的目的。

3. 童话故事角色扮演:根据选定的童话故事,安排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生活的情感和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达到更好的综合实践教育效果。

第二部分:实践性教学任务1. 体验民间工艺:将学生带到周边的传统工艺品制作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品的魅力和文化。

2. 历史文化活动参观:邀请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组织历史文化活动参观,或者组织班级实地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3. 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活动。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学生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到生活、文化和科技的魅力。

同时,学生也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和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教育效果。

对于开学第一课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我们应该尽力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将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多元化、创新性和富有挑战性的综合实践教学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

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时机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无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好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

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气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神往。

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

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比照”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搜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贺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

虽然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

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

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

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

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虽然我们的资料搜集其实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其实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

多元化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多元化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多元化综合实践心得体会多元化综合实践心得体会篇1综合实践活动,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

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透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个性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构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取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研究意识;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资料、原则、评价及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让综合实践活
动走向社会
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就如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因此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爱心小天使》这一课时,通过生活巡礼,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赞叹聋人舞蹈家邰丽华的精彩表演,学习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品质等。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残障人也不例外,课堂中开展两个学习环节“感同身受、分享经验”,只有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才能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谅解他们并自觉地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通过爱心放送,把关
爱撒向残疾人。

让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作出贡献。

课后我开展了——赠爱心活动,以收集爱心赠言、制作爱心卡、将爱心卡寄给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并为社会服务,体会到社会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就如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因此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
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爱心小天使》这一课时,通过生活巡礼,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赞叹聋人舞蹈家邰丽华的精彩表演,学习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品质等。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残障人也不例外,课堂中开展两个学习环节“感同身受、分享经验”,只有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才能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谅解他们并自觉地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通过爱心放送,把关爱撒向残疾人。

让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作出贡献。

课后我开展了——赠爱心活动,以收集爱心赠言、制作爱心卡、将爱心卡寄给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并为社会服务,体会到社会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就如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因此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爱心小天使》这一课时,通过生活巡礼,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赞叹聋人舞蹈家邰丽华的精彩表演,学习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品质等。

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残障人也不例外,课堂中开展两个学习环节“感同身受、分享经验”,只有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才能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谅解他们并自觉地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通过爱心放送,把关爱撒向残疾人。

让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在得到关爱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作出贡献。

课后我开展了——赠爱心活动,以收集爱心赠言、制作爱
心卡、将爱心卡寄给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并为社会服务,体会到社会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