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税务培训教学大纲

税务培训教学大纲

税务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广大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的税务培训,使学员能够深入了解税收政策和法规,并掌握税务操作技巧。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熟悉税法法规,掌握税收政策;3. 掌握税务筹划与操作技巧;4. 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税务报表的编制和申报。

三、课程内容1. 税收基础知识1.1 税收的定义和作用1.2 税种分类及特点1.3 税收征管法律法规解读2.税收政策与法规2.1 税法的来源和立法程序2.2 常见税收政策解读2.3 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3.个人所得税3.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 3.2 纳税义务与责任3.3 税前扣除与税率计算4.企业所得税4.1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 4.2 纳税人分类与税务登记4.3 税务筹划与税基确定5.增值税5.1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5.2 纳税人资格的认定与登记5.3 增值税申报与退税流程6.税务筹划与风险防控6.1 避税与合法避税的界限 6.2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技巧6.3 税务风险的预防与处理7.税务管理与信息化7.1 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流程7.2 税务信息化的推进与应用7.3 审计与税务稽查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表现等;2. 作业与小组讨论;3. 期末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税法与政策解析》2. 《企业税务管理手册》3. 《个人所得税法律手册》七、备注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本大纲可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课程具体时间和地点将在开课前通知学员。

请学员提前准备所需材料,并按时参加培训。

税收学_课程大纲

税收学_课程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662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税收学)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税收学》是我校税收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税收业务课的中介作用。

通过讲授税收相关理论,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税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目标2:全面了解税收学专业。

目标3: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税收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税收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了解税收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2能够应用税收基本理论、方法对税收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3.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税收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4.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税收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6.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税收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税收职能、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制度应该精讲、细讲;逃税经济模型可以粗讲。

其中,税收负担的一般均衡分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讲细讲透。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给出题目,学生分组完成并做PPT展示。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课后作业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税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理论,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成果概述:
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必须取得以下成果:
1. 了解税收的基本理论
2. 熟悉中国现行税收制度
3. 掌握流转税制、所得收益税制
二、教学内容:
1 税收概述
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现行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我国的税制改革
3 流转税制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4 所得收益税制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
三、成果与评估标准:
四、学习指南
1.提交的证据;
证据可以用课业、作业、填写发票对特殊企业的调查活动案例分析的形式提交。

学生需要提供证据,用来证明他们已经懂得如何运用税收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这门课程能为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一定的机会,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学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这门课程还与《经济法》、《数学》、《国际贸易》课程有联系。

3.教学设施:
因特网与多媒体。

4.教学方法:
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所以建议教师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教学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安排一些课业,进行案例分析,计算实际税费等。

5.参考书
《中国税务》。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税收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基础是学习和理解税收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税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税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部分:税收基础概述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通过对税收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可以了解税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税收功能的探讨,学生可以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财政收入、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税收法律法规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基本原则。

学生将学习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和内容框架,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同时,学生将深入探讨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便利原则和效率原则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第三部分:税收主体与纳税人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主体和纳税人的概念和分类。

学生将了解税收主体的种类和职责,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等。

同时,学生将学习纳税人的分类和权利义务,了解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和纳税义务履行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税收征收与征收方式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的征收程序和征收方式。

学生将了解税收征收的程序,包括税收征收的主体、对象和依据等。

同时,学生将学习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了解不同征收方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部分:税收管理与税收合规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管理和税收合规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信息化管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等。

同时,学生将了解税收合规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纳税合规意识和税收道德观念。

第六部分:税收政策与税收改革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政策和税收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同时,学生将深入探讨税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包括税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等,培养学生的税收改革思维和创新能力。

税收基础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税收基础课程代码:0144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征税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格局。

因此,社会各行各业中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都要熟悉、掌握税收理论、政策和法规。

税收知识课程在财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税收基础知识是一门有关税收理论、制度和管理的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本课程作为经管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税收思想思考经济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国家税收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税种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选讲解相关的税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处理涉税实务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关系《税收基础知识》在《西方经济学》、《会计学》之后开设,在基本掌握经济学原理、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同时,了解国家税收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我国各主要税种的实务操作能力。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税收内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税收本质与形式特征,结合社会经济现象分析税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税收涵义与发展历史(次重点)识记:税收涵义理解:税收发展历史(二)税收的形式特征(重点)识记:税收本质理解:税收的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三)税收的作用(一般)第二章税收原则定法度,宏观调控谋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税收职能作用,梳理税收政策制定与运用的基本规律。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第二次修订,财税专业用)课程编号:110015英文名:Principles of Taxation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置课: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发展税收理论与实践等选定教材:许建国.税收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述税收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学基础,介绍税收本质、税收要素、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原则等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税收经济分析,从市场经济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税收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税负转嫁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税收政策选择,通过全面地介绍税收负担、税制结构模式、具体的税制设计、税收优惠及税收体制的内容,深入地探讨如何根据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选择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现税收分配过程的规律原则,树立正确科学的税收观,增强对现实税收问题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运用税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从而为系统学习税收学科后续课程和相关经济学科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专题讨论为辅,同时进行大量地习题练习。

在讲授中要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等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数量经济学等方法为基础,在借鉴古今中外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意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理论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以提高学生正确观察税收现象,分析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习题练习使学生能比较扎实的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1.《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1G064002英文名:Economics of Taxation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学分:3学分课时:45课时选定教材:杨斌.税收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本课程地位和性质本课程是税务专业教育部相关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或专业核心课,也是该专业后续课程(如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制度和管理的的基础学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和各税种的基本内容,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但应注意本课程与“税法”课的区别:前者重在理论分析研究与宏观分析;后者重在对税收法律的具体的学习与研究,重微观具体的实践能力。

四、授课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复习。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立足我国税收制度现状,参照国际规范,分析我国税收制度的不足,并避免学术性的争议问题,保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知识点。

因此,立意要高,深入浅出。

一定要把本门课程与“税法”区别开来。

五、课程主要内及容课时安排第一章税收概论(8课时)教学内容:1. 税收概念、职能与特征2. 税收制度及其要素3. 税收制度结构和税收体系4.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5. 国际税收的简单认识7. 税法法律体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税收概念及特点,税收职能,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分类,税收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税收制度要素、国际税收关系。

第二章增值税(6课时)教学内容:1. 增值税概述2. 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3.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原理4. 发票与增值税专用发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增值税类型、增值税的三大税制要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增值税的计算原理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

难点:增值税税额的计算,其中的焦点是计税销售额规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及抵扣时限第三章消费税(6课时)教学内容:1. 消费税概述2. 我国消费税的三大税制要素3.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4. 消费税制度的其他规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我国消费税的三大税制要素难点:计税销售额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76课程名称:国家税收英文名称:学分:3学时:54适用年级专业:三年级,财政学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都要熟悉、掌握税收理论、政策和法规。

而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公民个人的涉税行为也会越来越多,普及税收知识,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全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据此,本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不仅懂得税收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规定,各税的立法精神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而且还要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税收制度、解释税法的能力,能探讨税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研究要立足于国际化,用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另外,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税收法规的简单罗列。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章节是税收基本理论以及税收制度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国家税收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和《会计学原理》,最好与《中级财务会计》同时开设,在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同时,了解国家税收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我国各主要税种的实务操作能力。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指定教材:《税收理论与实务》,宋凤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2、参考书目:(1)《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2)《中国税制》,马海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税收学》,杨斌,科学出版社,2003年(4)《中国税制概览》,刘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参考专业刊物:《财政与税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和《涉外税务》等。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熟悉税收与税法相关的基本原理,掌握国家税收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国现行税制;2.掌握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等重要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减免税等相关规定;3.准确掌握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4.了解资源税、行为税等其他非主体税种,熟悉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政策。

5.熟悉掌握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具体情况。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3456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和5达成度通过期末总结性小论文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2和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形式综合考评;(3)教学目标2、3、5的达成度通过平时作业进行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及提问、平时作业和期末总结性小论文。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平时成绩中扣除2分。

无故缺勤3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2.课堂讨论及提问。

课堂讨论及提问目的在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

讨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10%。

3.平时作业。

每学期根据所学内容至少布置三次以上的书面作业,作业题型主要以计算和案例分析为主,最后取每次作业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项的最终成绩。

作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

4.期末总结性小论文。

期末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多个专题进行总结,任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总结性小论文。

占总成绩的4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李晓红主编.《税法(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主要参考书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马海涛.《中国税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杨斌.《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4.孙世强.《国家税收》.清华出版社,2011.制定人:审定人:。

税务教学大纲

税务教学大纲

税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税务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管理体制,熟悉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程序,培养学生的税务分析和筹划能力,为从事税务工作或涉税业务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8学时,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教学:第一章税收概论(4学时)第一节税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税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三节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第四节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第二章税收法律法规(4学时)第一节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第二节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结构第三节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四节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监督第三章税务管理体制(4学时)第一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第二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三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第四节税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第四章税收征收管理(8学时)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第二节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措施第四节税收征收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第五章增值税(8学时)第一节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六章消费税(4学时)第一节消费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七章企业所得税(8学时)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八章个人所得税(4学时)第一节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九章其他税种(4学时)第一节印花税第二节资源税第三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第四节土地增值税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税收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有关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的学科。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税收征收及计算过成中能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税收概述内容:了解税收职能的特征及作用,充分理解税收的基本职能,理解掌握税收原则。

重点;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控制职能。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

难点:资源配置职能的理解。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

第二章税收制度内容:了解税收定义的内涵、税收的特征,理解掌握税收的基本构成要素。

了解税收的各种分类形式、税制结构模式,理解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及税制结构目标模式的选择,了解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税制结构特点,并认识我国新旧税制体系的区别。

重点:税收内涵及特征、税基、税率、纳税人。

影响税制结构因素难点:税基的确定、税率的不同表现形式。

各因素是如何影响税制结构的。

第三章增值税内容: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及理论优点,理解掌握增值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的计算。

重点:征税范围界定、增值税计算。

难点:不同案例中的增值额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四章消费税内容:了解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消费税的计算。

重点:消费税基本制度、消费税计算。

难点:消费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五章营业税内容:了解营业税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营业税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营业税的计算。

重点:营业税的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算。

难点: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六章关税内容:了解关税及其征收目的,理解掌握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非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税计算。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一、导言• 1.1 税收的概念和作用– 1.1.1 税收的定义– 1.1.2 税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1.2 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性– 1.2.1 税收政策的含义和作用– 1.2.2 国家税收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二、税收基础知识• 2.1 税收的分类– 2.1.1 直接税和间接税– 2.1.2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2.1.3 增值税和消费税• 2.2 税收的主体– 2.2.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2.2 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 2.3 税收的征收程序– 2.3.1 纳税申报– 2.3.2 税款的计算和缴纳– 2.3.3 税务检查和税收征收的补偿措施三、税收制度• 3.1 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 3.1.1 公平性原则– 3.1.2 简便性原则– 3.1.3 稳定性原则– 3.1.4 灵活性原则• 3.2 税收制度的实施方法– 3.2.1 统一税制– 3.2.2 差别税制• 3.3 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3.1 优化税收结构– 3.3.2 税制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四、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 4.1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1.1 税收激励政策和经济增长– 4.1.2 税收调节政策和经济平稳• 4.2 税收政策的应对策略– 4.2.1 减免税措施的合理运用– 4.2.2 增加税收收入的手段五、税收改革与社会公平• 5.1 税收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5.1.1 解决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 5.1.2 促进税收分配合理化• 5.2 税收改革的具体方案– 5.2.1 税制改革– 5.2.2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六、税收监管与合规管理• 6.1 税收监管的基本原则– 6.1.1 公正监管原则– 6.1.2 督促指导原则– 6.1.3 惩罚与奖励原则• 6.2 税收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6.2.1 遵守税法的意义– 6.2.2 税收合规管理的方法七、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7.1 税收风险的概念和分类–7.1.1 税收漏税风险–7.1.2 税收虚假抵扣风险–7.1.3 税收违法行为风险•7.2 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7.2.1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7.2.2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八、税收知识与公民教育•8.1 纳税义务教育的重要性–8.1.1 增强税收意识–8.1.2 推动公民素质提升•8.2 纳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8.2.1 学校课程教育–8.2.2 社会宣传和媒体教育以上是国家税收教学大纲的目录结构,涵盖了税收的基础知识、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税收改革与社会公平、税收监管与合规管理、税收风险管理与防控以及税收知识与公民教育等重要内容。

税收实务教学大纲

税收实务教学大纲

《税务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税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任务为:使学生了解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掌握各种税收实体法律规范及税收程序法律,具备基本的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为今后的实务操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主要税种的性质特点;各主要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各主要税种的申报要求及具体操作流程。

重点掌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及税务处理方法。

2.熟悉各主要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计税依据、征收管理等相关内容。

熟悉税收征管法的具体规定。

3.了解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及各小税种的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的计算各种税种的应纳税额;2.能熟练地申报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额;3.能在诚信纳税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的避税。

(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纳税观念,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税收理论基础掌握: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及其特征、税收立法权的划分熟悉:税收的概念及作用、税法的实施了解:税法的制定原则、税收的立法程序第二章税收制度基础掌握:税收制度要素的构成、税收的主要分类方法、税收执法权的划分、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税收制度体系熟悉:税收制度结构与制约因素了解: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体系第三章增值税掌握: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认定与管理、增值税的税率制度、计税销售额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出口退(免)税熟悉:增值税的设计要求、增值税制度的基本情况、增值税增收管理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和海关出口退税的管理第四章消费税掌握:消费税的税目税率、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消费税出口退(免)税政策与计算熟悉: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了解:消费税的征收管理第五章营业税掌握: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及扣缴义务人、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熟悉: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管理了解: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第六章城市维护建设税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纳税义务人、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纳税地点了解: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第七章关税掌握:关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义务人、进出口税则、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及运用。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本课程责任教师王碧红)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征税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格局。

因此,无论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还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管理人员,都要熟悉、掌握税收政策和法规。

由此可见,税收知识在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经济类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国家税收是一门有关税收理论、制度和管理的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是各类高校财政、税收、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必选课程。

通过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种税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国家税收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第三学期开设,一个学期授完。

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它是学习“国际税收”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税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实践出发,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税收制度中的征收管理、计税方法等实际税收业务问题,注重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实际案例阐明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精神和实质,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税款、申报缴纳等税收实务操作。

四、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国家税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应用又可以细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完整word版)《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教学媒体的使用《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文字教材: 由杨秀琴主编的《国家税收》。

二、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还是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 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税法体制, 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普及税收理论, 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 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 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国家税收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 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种业务活动的应纳税款, 了解税收征管的有关内容, 弄清税务机关是怎么组织税款入库的。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 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内学时为90课时。

共5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内容上篇税收概论第一章税收的概论这一章是税收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性质以及税收的一些理论知识。

1.税收的含义(1)税收的定义;(2)税收的产生和发展;(3)税收的特征, 包括形式特征和本质特征2.税收的职能3.税收的原则(1) 4.税收的负担(2)税收负担的分类(3)税收负担的决定因素第二章税收制度概述(1)本章要求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税收制度的概念(2)税收制度的概念(3)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4)税制与税法(5)税收法律关系2.税收制度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课税对象(3)税率(4)减税免税(6)纳税环节(7)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 3.税收制度分类(2)按课税对象征税(3)其他分类方法(1) 4.税制结构(2)税制结构的概念(3)我国税制结构的形成及特点(4)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设想第二章增值税(5)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理论知识, 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规定和退免税规定。

《税收学》大纲纲要

《税收学》大纲纲要

[ 基本概略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合用专业先修课程并修课程总学时使用教材参照书目2-5 部其余可利用的网络资源精心整理(课程代码: 0100068)《税收学》教课纲领TAXATION执笔人:李爱鸽编写人员:毕晓惠任芸力审查人:娄爱花《税收学》教课纲领税收学TAXATION专业基础课经济、金融、会计、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36总学分2铁卫,《税收学》,《光明天报》第一版社,2003年 6月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税法》,中国财政经济第一版社, 2007 年版;2.刘佐,《中国税制概览》,经济科学第一版社, 2002 年版;3.胡怡建,《税收学》,中国财政经济第一版社, 2005 年版;4.杨斌,《税收学》,科学第一版社, 2003 年版。

1 .本课程已制作有多媒体课件和其余形式的电子教课设计,以供采纳。

2.中国税务网:3..cn( 国家税务总局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5.(中国税务咨询网)精心整理课程概括跟着我国社会经济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轨,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同时也成为影响市场微观主体利益分派的主要因素。

所以,高等财经类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都将《税收学》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课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税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培育其对税制改革与发展的剖析和思虑能力。

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行中国税制,增强其着手操作能力,为此后的工作实践确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税收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现行流转税制、中国现行所得税制、中国现行其余各税、中国现行税收管理以及国际税收的主要内容。

由于课时有限,本纲领确立的教课内容为三大多数:一是税收基本知识和理论,二是我国现行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三是我国现行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本课程为必修课,采纳平常和期末分别占 30% 和 70%的比率查核,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第二次修订,财税专业用)课程编号:110015英文名:Principles of Taxation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置课: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发展税收理论与实践等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杨抚生、史玲等选定教材:许建国.税收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述税收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学基础,介绍税收本质、税收要素、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原则等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税收经济分析,从市场经济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税收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税负转嫁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税收政策选择,通过全面地介绍税收负担、税制结构模式、具体的税制设计、税收优惠及税收体制的内容,深入地探讨如何根据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选择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现税收分配过程的规律原则,树立正确科学的税收观,增强对现实税收问题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运用税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从而为系统学习税收学科后续课程和相关经济学科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专题讨论为辅,同时进行大量地习题练习。

在讲授中要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等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数量经济学等方法为基础,在借鉴古今中外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意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理论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以提高学生正确观察税收现象,分析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习题练习使学生能比较扎实的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税收的本质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税收概念及其形式特征,了解关于税收本质的西方学说流派和国内学者的种种观点。

深刻理解税收本质,从而对税收有较全面的认识。

本章重点是税收概念的理解,本章难点是税收本质的理论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其社会公共职能需要(三)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四)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二、历史上税收的名称税、赋、租、捐、调、课、庸等。

第二节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一)直接来自于国家行政权的强制性(二)是提供公共品的必要手段(三)体现国家意志和法律特征二、税收的无偿性(一)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性质所决定的(二)是税收凭借行政权而建立的分配关系性质所决定的三、税收的规范性(一)税收立法的规范(二)税收执法的规范(三)税收司法的规范第三节税收的本质一、西方学者关于税收本质的学说公需说、义务说、牺牲说、交换说、保险说、经济调节说。

二、国内学者的种种观点国家需要说、社会扣除说、国家社会职能说、公共品补偿说。

三、税收的本质税收是一种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强制征收,所体现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超经济分配关系,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经济体现。

思考题:1.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税收有哪些特征?3.你认为税收的本质是什么?第二章税收起源和发展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和产生过程,并能对税收的发展过程中税收法制、税制结构、征收实体、税收管辖权、税收地位作用的变化有所认识,从而加深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本章重点是税收的发展变化,本章难点是税收法律的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的起源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一)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二)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二、我国税收产生的历史过程(一)我国税收的雏型阶段贡、助、彻。

(二)工商税收的出现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币馀之赋。

(三)完全形态农业税的产生:“初税亩”第二节税收的发展一、税收法律的发展变化(一)自由纳贡时期(二)承诺时期(三)专制课征时期(四)立宪课征时期二、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一)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二)以商品和财产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三)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四)以商品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三、税收征收实体的发展变化力役、实物、货币等征收实体的发展演变。

四、税收管辖权的发展变化从地域管辖权向居民、公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并重发展。

五、税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一)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二)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思考题:1.税收是如何产生的?2.为什么说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3.试述税制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税收要素和分类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如何对税收进行分类,掌握税收分配由哪些要素构成,从而为今后的税制学习打好基础。

本章重点是税收三要素,本章难点是对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边际税率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要素一、税基(一)广义税基指课税基础,分为国民收入型、国民消费型、国民财富型三类。

(二)中义税基指课税对象。

(三)狭义税基指计税依据。

税源、税目。

二、税率(一)税率形式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的优点、缺点。

(二)税率分析方法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三、纳税人纳税人、负税人、扣缴义务人。

第二节税收分类一、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二)按课税环节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三)按征税对象性质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四)按税收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五)按税率特点可分为累进税、比例税和定额税(六)按计税方法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七)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二、实际运作中的税收分类(一)我国税收分类实践(二)OECD国家税收分类思考题:1.什么是税收三要素,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研究税收分类有何意义?3.为什么说比例税率可能具有累退的特点?第四章税收职能和作用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税收职能的内容,了解税收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用的认识。

本章重点是税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本章难点是对税收职能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职能和作用概述一、税收职能概述(一)税收职能的特征内在性、客观性和稳定性。

(二)税收职能的内容收入与调节。

(三)税收诸职能的关系二、税收作用概述(一)税收作用的特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自发性和自觉性相统一。

(二)税收作用的内容收入作用和调节作用。

(三)税收职能和作用的关系三、税收职能和作用的不同观点(一)有关税收职能内容的观点(二)有关税收两大基本作用主次关系的观点(三)有关税收两大职能先后关系的观点第二节税收职能一、财政职能概念、从税收的收入职责和收入能力二方面进行分析。

二、经济职能概念、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二方面进行分析。

三、社会职能概念、从税收的调节职责和调节能力二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节税收作用一、建国初期的税收作用二、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收作用三、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税收作用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作用(一)筹集资金满足公共支出需要(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三)调节需求总量,促进经济稳定(四)调节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五)公平收入分配,鼓励平等竞争(六)维护国家权益,监督经济活动思考题:1.税收职能有哪些主要特征?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有哪些?3.怎样认识税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第五章税收原则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税收原则的概念和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准确地理解税收财政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和行政原则的内容,以便在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中正确地遵循这些原则。

本章重点是税收的经济原则和社会原则,本章难点是税收的经济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原则概述一、税收原则的概念概念、税收原则与治税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二、税收原则的理论发展(一)中国古代治税思想轻税富民、适度征收、公平税负、以法治税、重税的五种治税思想。

(二)税收原则理论发展包括威廉·配弟、亚当·斯密、瓦格纳、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和现代税收原则理论。

(三)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原则理论5种不同时期的税收原则。

第二节税收的财政原则一、税收足额稳定税收收入足额和税收收入稳定。

二、税收适度合理税收收入的适度和税收收入的合理。

第三节税收的经济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概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的涵义,帕累托最优。

二、税收稳定原则概念、经济稳定的涵义。

第四节税收的社会原则一、公平的涵义机会标准、效用标准、均等标准。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竞争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第五节税收的行政原则一、确实有关事项规定明确。

二、便利尽可能为纳税人提供方便。

三、简化简化税制和纳税程序。

四、节省征税成本最低。

思考题:1.现代税收学的税收原则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2.税收经济原则的涵义包括哪些?3.在制定税收政策中,应着重遵循哪些原则?第六章税收与资源配置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资源配置效率的涵义和效率的衡量标准、实现条件、正确认识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掌握超额税负的计算和税收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深刻理解税收中性,税收杠杆,税收政策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税收政策制度打好基础。

本章重点是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章难点是税收超额负担及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对税收要求一、资源配置效率(一)资源配置效率的涵义概念、交换效率、生产效率、交换和生产结合效率。

(二)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效率、最佳商品数量。

二、有效资源配置的条件经济处于完全竞争,不存在外部经济影响是两个必备条件。

第二节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一、税收导致效率损失(一)税收引起超税负担概念、超税负担类别、超税负担的计算。

(二)税收干扰纳税人选择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二、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一)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二)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商品(三)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第三节经济效率与税收选择一、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税收中性指税收应不干预市场经济的决策,使超税负担极小化。

(一)超税负担和税种选择(二)超税负担和税基选择(三)超税负担和税率选择(四)超税负担和价格弹性二、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益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杠杆作用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纠正外部成本和收益(二)配合价格平衡产销供求(三)以税代费调节资源级差收益(四)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三、税收政策制度和经济效率(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节税收成本效益分析一、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指为取得税收而付出的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