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总复习教案
认识图形的教案
认识图形的教案•相关推荐认识图形的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图形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9页: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重点难点: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
2、用网络图表示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来当裁判:图形王国要举行国王选举大会,各图形都争着要当王国,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家选举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为平面图形的首领;把长方体选为立体图形王国的首领,你们觉的这样的选举结果有道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图形?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整理方法,把学过的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吗?2、生各自整理。
3、展示交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网进行评价4、完善自己的知识网。
结合知识网,进一步让学生找各部分知识间的包含关系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仔细观察,连一连。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连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面围成体2、完成书上的第2题。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师生总结3、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都运用了图形的哪些特征?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完成检测题。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3)自主评价2、课堂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内容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1教案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
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解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生:长方形。
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优秀教学课件PPT
教学目标
•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 向同学们渗透转化思想。 •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同学 们的分析推理能力。 •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 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高h 长a 宽 b 棱长a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 b h
长
v
V=s底 h正=a3 Nhomakorabea 底面积
高
求出下面圆柱的体积。
S=60cm2
V=Sh=60X4=240(cm )
3
3.14 ×0.42×5=2.512(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
一个圆柱形瓶子,底面周长是15.5厘米,
分享收获!
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
测量出相关数据,并计算出体积。
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14×(15.5÷3.14÷2) ×9 =体积
2
底面半径 底面积
6dm
如果将这根木料的高锯掉4分 米,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r: 6÷2=3(分米) 2 S: 3.14×3 =28.26(平方分米) h: 10-4=6 (分米) V: 28.26×6=169.56(立方分米) 答: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169.56立方分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整数》教学设计复备:【复习内容】教科书第51至54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的意义,在生活实践中,能正确地使用整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更大的数,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解释1万有式大,1亿有多大。
【复习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复习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准备】投影。
【复习过程】一、导入1、导入问题: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学生可能回答如: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等。
师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整理。
投影出示课本第51页的数的网络图。
2、再问:在生活中,你怎样使用这些数呢? 请学生举例说明。
如: (1)自然数。
苹果的个数有1个、2个、3个、4个……; 一个也没有可以有0表示。
(2)分数。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这块蛋糕的41。
41用小数表示就是0.25。
(3)负数。
零下3℃,一般表示为-3℃。
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付出100元,就应该记作-100元。
3.在数轴上用点表示下面的数。
(1)电脑课件出示数轴。
(2)学生指出各数字所在的点的位置后,看课本第52页上面的数轴图。
(3)让学生把数轴上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二、回顾与交流1、整数的意义。
(1)认真阅读课文“回顾与交流”第1题内容。
(2)说一说题中有关数据的具体意义。
如:①第29届中的“29”,表示___年在北京举行这一届奥运会在奥运史上是第29次,是一个序数。
②长江约6300千米,“6300”表示长江的长度包含有6300个的1千米,是一个数量。
③区号为0891,“0891”表示为一个代码。
(3)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2、数位顺序表。
(1)你能填写下列数位顺序表吗?(2)“1243”中各数字表示什么?①1243=1×1000+2×100+4②还可以Array怎样表示?(3)“330300”中各个3所表示的值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正比例关系,预习本节内容。
教师准备:投影片3张,每张有例题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1234612行数126432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数与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数与数的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数与数的运算教学设计一、代数初步知识.学情分析计算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着以下缺失:①书写不认真,数字抄错。
②数感较弱,对数的相对大小把握不够。
复习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的:1.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代数初步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代数初步知识的掌握水平。
2.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一步教会学生抓住联系整理知识的方法和针对重难点进行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复习重点: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师:(对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了?你们知道老师比他大多少岁吗?你们能用一个式字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生:x表示老师的岁数,(x-12)就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代数方法。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整理复习代数初步知识。
二、整理知识1.回忆整理。
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代数初步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98页边看边回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屏幕上逐一出示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简易方程、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比和比例。
师:这些都是过去学过的代数初步知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要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出整理的结果。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得简洁、清晰,又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将小学数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策略的内容。
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
每一部分的“回顾与交流”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澄清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梳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3)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5)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在估计大数、刻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活动中,发展数感。
(7)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以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8)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等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的运算实际问题的能力。
(9)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网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学与环境绿化环境——植树方案[教学提示]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能完整、准确、熟练地从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预测变化趋势。
2、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与绿化环境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能大胆设计出植树的方案,并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俯视,侧视的平面图。
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一排排、一行行人工林场的场面,并伴有解说。
绿树能给我们带来优美的环境,清闲的空气和愉快的心情,你居住的小区绿化面积大吗?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让天更蓝,为了让水更清,为了让空气更清新,为了让地球变得更美丽,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护绿的队伍中来吧!2、师:这个画面是小明的父亲工作的林场,为了这些树木茁壮成长,小明的父亲很细心,他认真观察了某种树木生长的情况,并制成了树木生长曲线意图[评析]:情境的创设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林场美丽的风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课件出示某种树木生长曲线示意图(图见书第2页例1右)。
(1)观察示意图,理解“树木生长曲线”和“树木的生长速度”这两个词语。
师:请同学们观察示意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树木生长高度。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树木生长曲线”和“树木的生长速度”这两个词语的?生:“树木生长曲线”是表示树木生长高度和生长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形;“树木的生长速度”就是每年树木生长的高度。
(2)观察讨论:示意图中呈现了3种不同的图形、线段、平缓升高的曲线和趋于水平的曲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长速度相同生长速度减慢树木基本不再长高)(3)师:你认为图中还可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描述吗?生:……(4)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二)教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二)教案教师课时 1 课型新授时间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
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环节简介(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用课本88页第10题“神秘的南极”引入,让学生说说在这一段文字中用到了哪些数?(板书: 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负数。
)谈话:数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学好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运算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运算律》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最后一节内容。
数的运算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教学内容之一。
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的运算的内容,教材把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融合在一起,进行回顾和整理。
而本节课《运算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正是基于对课标要求的考虑我没有将“数的扩充”这一内容在本节课中展现。
学情分析学生对加法运算律掌握较好,而对乘法运算律掌握有所欠缺,特别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运用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并熟练运用乘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系统复习1、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6+32+53 546+785-14620.7+3.9+4.3+6.1 25×49×48×(36×1.25) 8×4×12.5×0.252.7×4.8+2.7×5.2 905×99+905①男生完成左边,女生完成右边,看看哪一组完成的快?②你们怎么计算的这么快?是如何做的?(在激烈的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运用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③你都学过哪些运算律?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北师大十二册数学教案全册(用)
教材简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4)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4)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6)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1 (7)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2 (8)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3 (9)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10)圆柱的体积练习课1 (12)圆柱的体积练习课2 (14)圆锥的体积第1课时 (15)圆锥的体积第2课时 (17)圆锥的体积练习课1 (18)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21)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21)教学内容:正比例 (23)教学内容:画一画 (26)教学内容:反比例 (27)教学内容:观察与探究 (29)图形的放缩第1课时 (30)图形的放缩第2课时 (31)比例尺第1课时 (31)比例尺第2课时 (32)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32)总复习 (34)三、数的认识 (36)整数(第1课时) (36)整数(第2课时) (37)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 (37)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2课时) (38)常见的量 (39)探索规律 (40)四、数的运算 (41)运算的意义 (41)第1课时 (41)第2课时 (42)估算(第1课时) (42)估算(第2课时) (43)计算与应用(第1课时) (44)计算与应用(第2课时) (45)运算律 (47)五、代数初步 (47)用字母表示数 (47)方程 (49)正比例、反比例(第1课时) (50)正比例、反比例(第2课时) (50)六、空间与图形 (51)图形的认识 (51)线与角 (52)平面图形(第1课时) (53)平面图形(第2课时) (54)立体图形(第1课时) (55)立体图形(第2课时) (55)图形与测量(第1课时)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56)图形与测量(第2课时)度量单位的认识及进率 (57)图形与测量(第3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58)图形与测量(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59)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60)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 (60)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 (61)图形与位置(第1课时) (62)图形与位置(第2课时) (63)七、统计与概率 (64)统计(第1课时) (64)统计(第2课时) (65)统计(第3课时) (66)可能性(第1课时) (67)可能性(第2课时) (68)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69)问题解决的策略(第2课时) (70)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复习课例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课例本课例设计理念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复习课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形成知识网络, 在有趣的练习中夯实基本功, 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
本节课针对学生在平时对立体图形的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练习较多, 重点放在回顾整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上, 并大胆放手,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整理, 又通过各组间的交流汇报和教师的适时点评, 使学生对所学的立体图形有了一个整体的梳理, 体会到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5“回顾与交流”的第 8、 9题和 77页的相应练习;补充题和学生的出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回顾与交流” ,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 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熟练计算与运用。
2.过程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从中学会整理知识,进一步体会转化,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重点:整理内化知识, 熟练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具体问题解决中,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经验, 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魔方及长方体盒子,八宝粥灌、一个马铃薯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出示:药盒、八宝粥罐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根据两样物品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从表面积、体积……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刚才,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用到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本节课的解决问题不是单纯的解数学题,而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过程,教材内容偏重对策略的梳理和各个策略的优势的体会,不是以解题为主。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中指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这说明了本课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课,说明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的一次有高度的梳理和提升,目的不在解题,而在于从具体的题目中抽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学生前期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总结提升,对于后续的中学学习,也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即学法的梳理。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对于本节课中出现的题目,没有新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困难的,但本节课旨在通过归纳、类比,寻求同类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很多孩子具体的问题会解决,但不能抽离出共性的策略使用,本节课说理成分比较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能利用IPAD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有效的研究。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表达上的困难,即:在具体的问题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的策略。
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梳理策略,分析策略特点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教学难点:体会各个策略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案一、代数初步知识.复习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的:1.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形成代数初步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代数初步知识的掌握水平。
2.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一步教会学生抓住联系整理知识的方法和针对重难点进行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复习重点: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师:(对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了?你们知道老师比他大多少岁吗?你们能用一个式字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生:x表示老师的岁数,(x-12)就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
2. 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代数方法。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整理复习代数初步知识。
二、整理知识1. 回忆整理。
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代数初步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98页边看边回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屏幕上逐一出示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简易方程、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比和比例。
师:这些都是过去学过的代数初步知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要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出整理的结果。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得简洁、清晰,又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结合交流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3.归纳概括。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刚才这些方案,你更喜欢哪一种?小结:其实这些方案都很出色,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整理的?它们都抓住了整理的关键,也就是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
这是一种很好的整理方法,咱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它知识。
师:刚才大家都把代数初步知识分成了哪三个部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三、复习提高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用字母表示数"包括哪些?(板书:数量关系、定律、公式)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定律和公式,同学们有疑问吗?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一块儿来复习。
课件出示题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想一想: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应该注意什么?(1)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还多6棵,今年植树()棵。
(2)同学们做操排成a行,每行a人,一共有()人。
(3)一本书有120页,小丹每天看x页,看了y天,还剩()页。
(4)一种足球每个原价a元,打折后现价b元,原来买100个足球的钱,现在可以买()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提问:谁能总结一下,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应该注意什么?小结:通过刚才的复习咱们知道,象这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简明的表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复习简易方程。
师:简易方程包括哪些内容?(板书: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在你们的记忆中,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①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② x+42=78÷3 ()2x-16 ()5x-2x=150 ()x<0.1 ()学生用手势判断。
提问:为什么第2和第4个式子不是方程?②解下面的方程。
想一想: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x+42=78÷3 5x-2x=150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提问: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师:可见咱们解方程时不仅要考虑每步的依据,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是针对这两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的,这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复习其它知识。
四、应用创新课件出示题目:一位朋友从济南乘火车到美丽的城市青岛,准备在那儿停留5天,最后乘火车按原路返回济南。
请同学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这位朋友青岛一行的全部开支。
板书:每天用餐a元,住宿b元。
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应引导思考:哪些开支是固定不变的?哪些开支是可变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下,这位朋友这次出差带多少钱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看哪组设计得最合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不同的设计。
)提问:同学们设计出了这么多种方案,你们认为哪种设计最合适呢?小结: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一些不确定的量,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全课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对代数初步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能谈一谈学习的体会?二、数和数的运算教学要求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统计等知识。
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复习内容,向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有其规律性”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指导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在内容编排上,把小学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数和数的运算;第二部分是代数初步知识;第三部分是应用题;第四部分是量与计量;第五部分是几何初步知识;第六部分是简单的统计。
在复习各部分知识时,应让学生把以前不同年段学过的同类知识,通过疏理形成一定的条理,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如在数和数和运算中,应使学生明确已经学过的数有: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
这里主要包括各种数和意义、性质、数的读法、写法、有关数的运算等知识。
又如在复习应用题时,教材中主要根据解答应用题步骤和方法把应用题分为四个类型,即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为人便于学生撑,复习中还可以列出图表,更清楚地列出各类不同的知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回顾知识,形成系统,又有利于理解掌握,同时为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在加强基础和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注重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规律。
在复习各部分知识时,应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
应注重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与数的读、写之间,与数的四则计算之间的关系。
数的意义是基础,数的读写及四则计算是数的意义的运用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是对其意义进一步理解的过程。
又如,用算术与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比例的反比例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各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等。
中掌握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查漏补缺,因材施教,提高复习效益。
复习前,应全面调查了解每个学生对各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的指导。
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精心组织复习内容和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都得到发展。
第一课时数和数和运算教学内容: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91-94页,96页的1-2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有关概念,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
教学过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为此,必须认真地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复习数的意义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
理解整数、自然数、0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
整数自然数 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练习73页“做一做”。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纳如下: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整数和小数位顺序表,理解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填写教材74页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请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什么叫数位?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练习教材75页上的“做一做”。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有关术语。
举例说说什么叫百分数。
练习教材75页下的“做一做”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请同学们总结整数的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练习教材76页上的“做一做”巩固练习做78页练习十五中第1题、第2题中的(1)全课小结第二课时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2.复习数的改写(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 345000 345000000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235800=23.58万 345000000=3.45亿235800≈24345000000≈3亿应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或其它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值时,用等号联接两个数,而求近似数,得到的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联接两个数。
(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点: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