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合集下载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学校管理【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学校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第一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学校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侧重分析研究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关系,认为学校组织是属于学校中各种职位的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系统。

这些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受到组织内外对他们的期望的影响。

学校每个成员都扮演特定的角色,同时又有一定的角色行为标准。

通过角色的扮演,个体与他人发生交互作用,并由此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角色期待、角色知觉和角色实现。

(二)过程理论古利克、厄威克创立了著名的“POSCORB过程论”,认为基本管理过程有七个步骤,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这七个步骤也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过程理论是从管理过程角度研究行政管理人员职能的,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其工作步骤。

它在探索和解释一般行政过程的规律性方面。

(三)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当代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之一。

学校组织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输入、也有输出过程的有机体。

学校系统有赖于社会系统的存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支。

学校系统是由许多交互反应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各种团体,它们在结构形式、目的、态度、动机、状态等方面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同时受到社会系统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技术及社会问题的影响,并发生交互作用。

(四)素质理论素质理论认为教育行政人员的优劣,关系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败。

教育管理的任务在于选择适当的学校行政人员,安排适当的行政职位,并赋予适当的责任。

素质理论的研究工作,着眼于分析优秀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各种素质,进而依据素质标准选择人员,再予以训练、任用。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良好的行政人员的共同素质是:友善、自信、果断、机智等,主张以此作为辨别教育行政人员优劣的标志。

在素质理论基础上,行为科学学者重视对领导和领导行为的研究,认为成功的领导不完全靠天赋素质,而与后天的学习、训练、经验积累有关。

当代教育学笔记和习题详解

当代教育学笔记和习题详解

《当代教育学(教科版)笔记和习题详解》是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

《当代教育学(教科版)笔记和习题详解》基本遵循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6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并参考其他教育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结合本教材和最新参考资料对该教材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

《当代教育学(教科版)笔记和习题详解》及配套的网络班与面授班特别适合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学的师生以及在高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教育学科目考试的考生使用。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下)【圣才出品】

第11章当代教育评价1.怎样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答:教育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自学校教育产生时就开始了。

但是,教育评价在概念上得到明确界定,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较大发展,却是从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的。

(1)教育评价的兴起和概念的无统一性1934年,泰勒应邀主持“八年研究”(1933~1942)的评价工作。

在“八年研究”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评价理论,“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开始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技术进一步发展。

由于教育评价的领域十分广泛,各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评价需要来界定评价概念,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尚无统一的定义。

(2)西方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西方学者大多是根据评价目的来对教育评价定义的。

这些定义主要有: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值的评估(斯克里文);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克龙巴赫、斯塔弗比姆等);评价是对某些对象的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调查(美国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等。

(3)我国对教育评价理解的多样性我国学者也对教育评价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界定。

一般认为,教育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

对教育评价的具体定义,不仅揭示了评价的本质,而且还考虑了构成评价活动的基本要素方面,即评价的要素结构。

这些定义大同小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总之,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评价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人们对其的认识是在逐渐加深,更科学的概念最终会形成。

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请进一步分析实现各种评价功能需要哪些条件?答: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现代教育评价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考研《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考研《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

《当代教育学》第4版名师袁振国讲义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视频讲解]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我国古代《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二)西方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的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形式上: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904《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1911,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1951,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轨迹(一)古代教育(1)中国:夏——西周——春秋战国——汉——魏晋——明——清(2)印度:婆罗门+佛教——寺院学府(3)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4)希腊、罗马:家庭教师——僧侣人才(神学+七艺)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第6章当代学习理论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答: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个体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切方面。

(2)学习的形式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

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

(3)学习的全过程性。

从时间来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时代,整个人生是全过程学习的一生。

(4)学习的全方位性。

从空间上来看,学习是无围墙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学校学习。

(5)学习的创新性。

学习不仅在于模仿和继承,而且更注重创新。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据此,他提出了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等。

虽然不能直接把巴甫洛夫的研究纳入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进行了他的著名学习实验。

在试验中,饿猫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终于建立了打开门闩(踏到开门机关)与开门取得食物的联系。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中国教育)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当代中国教育)
3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第四,加强颀导, 调劢各斱面的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迚行。
②丐纨乀交的教育改革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1993 年中共中央发布 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主要内容包拪以下几个斱面: 第一,明确了 20 丐纨末到 2l 丐纨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即“两基”、“两 全”和“两重”。“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丿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斱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到 21 丐纨初重点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 和一批重点学科。 第事,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 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第三,深化中等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不就业制度。高等教育要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 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实行高校收费制度和自主择业制度。 第亏,迚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斱法,克服学校教育中丌同程度存在 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第六,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的“六个渠道”、“三个增长”的要求,力争在 20 丐纨末国家 财政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4%。 第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 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第八,迚一步加强和改革德育,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九,全面推迚素质教育。
(3)1958~1966 年 1958 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 人未来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 2.“文革”十年中的教育 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教育亊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斱面: (1)教育亊业的全面停顽; (2)各级各类学校陷入无政府状态; (3)远反教育规徂,教育教学工作混乤。 3.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改革 1976 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出现,中 国教育又迚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改革旪期。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教育理论考试纲要教育理论的内容构成:☐教育基础理论☐教师与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学校德育与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一、教育基础理论(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识记(1)概念: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学(2)我国现代学校育制度的建立2.理解(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2)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特征(3)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4)西方古代、近代的教育思想(5)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6)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二)当代世界教育1.识记概念:教育增长、教育发展、双轨制、单轨制、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教育平等、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信息化。

2.理解(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3.应用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和民主化思潮与教育改革(三)当代中国教育1.识记(1)概念:教育目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体育(2)教育目的的意义2.理解(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和基本精神(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4)“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3.应用(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2)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识记(1)概念:个体发展、个性、个性化、素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理解(1)个体发展的特征。

(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4)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5)教育对人地位的提升(6)素质的分类与结构(7)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8)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3.应用(1)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2)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五)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识记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教育结构、教育资源、教育投资、教育事业费、教育成本、学校适度规模、受教育权、学习权、科学、文化、班级文化2.理解(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2)教育与经济增长(3)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4)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新科技革命与教育(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7)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3.应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师与学生1.识记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专业发展2.理解(1)教师职业的性质(2)教师职业的特点(3)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策略(6)学生的本质属性(7)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8)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3.应用(1)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策略三、学习理论1.识记(1)概念:学习、智力、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迁移、学习风格、元认知、学习策略、因材施教(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4)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6)正迁移与负迁移2.理解(1)学习理论的一般原理(2)学习的心理条件(3)知识与技能的学习(4)学习差异与学习风格(5)学习差异与学习策略(6)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7)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3.应用(1)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2)脑科学在教与学中的应用(3)运用当代学习理论分析教育案例四、课程理论1、识记概念: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2.理解(1)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内容(2)人文主义课程理论内容(3)社会再造主义课程理论内容(4)当代课程的目标与内容(5)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形式与结构。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 A.根据历史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中国就有了学
校教育的形态。
B.《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养也, 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 带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 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从世界范围上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 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
2.在我国,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 执行的现代学制—葵卯学制。此学制1911年后废 除。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 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
3.中央人民政府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 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之后,基础教 育的基础性在学制中得到了强调;高中阶段实行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轨;大学教育以四年制的 本科和二至三年制的专科为主体。
(三)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器化革命在主要国家 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对自身的生命价值,人生 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了重新认识,它极 大的影响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教育制度, 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
(二)杜威与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1.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思想教育针锋相对,其代表作 《民本主义与教育》在体系上与《普通教育学》也大不相 同。
4.古代希腊,罗马教育
A.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教育不同,处于社会低下 阶层的子弟7——12岁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贵族阶级子弟 则聘请家庭教师。这里的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 教育,学习内容以文法为主,以及拉丁文和修辞。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的教育是指“制度化”的教育,即人类学校产生之后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重要原因。

在衡量社会发展的诸多标准中,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影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简单分析如下:(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来适应社会进步呈现出的新特征。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思想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思想也与之相应的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曾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推动教育思想的不断走向成熟,同时不断的指导教育实践进行改革,促使教育向前发展。

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人口、科技、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以上两方面——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1)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设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具有一定等级的特权阶级可以享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而普通民众没有权利,或者只有很少的权利来享受学校教育。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成为维持等级不平等的工具,而不会发挥融合不同等级的作用。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条件的制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①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②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的教育。

③制度化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独立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制度化的教育逐渐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

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学制如下:①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②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教育与文化【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教育与文化【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第一节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一、文化概念的演变与文化的构成(一)文化概念的演变所有的文化定义都注意把文化与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联系起来,都承认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不可能通过遗传或其他生物和机械的方法获得。

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等。

(二)文化的构成1.文化特质与文化模式文化常常可以划分为“文化特质”的基本单位来考察。

一种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风俗,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是一种观念。

2.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每种文化体中一般都有一个主流文化和若干个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3.显形文化与隐形文化显形文化是指寓于文学、事件和人的行为之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身临其境的观察和聆听能够直接描述出来的文化特质或文化式样,如婚礼仪式等。

隐形文化是指隐含在人们的意识中,只能用抽象和推理的方式概括出来的某个群体或民族所共有的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如崇古、豪放。

4.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又称为观念文化,处于文化体中的核心位置。

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分别处于文化体的中间层次和外部层次,是精神文化在社会组织制度和物质形态上的凝聚和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讲,单纯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只有凝聚了人类智慧结晶,表达了人类价值取向或知识以及审美情趣的物体,才具有文化意蕴。

(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二、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文化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渐变性的影响。

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又称之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在这一章里我们先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功能进行具体分析,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讨论。

一、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所谓个体的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方面。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二者是互相依存,交互影响的。

在教育学的视野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其特定的含义,同时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又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特征。

1.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2.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3.个体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4.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环境与教育——“三因素论”遗传素质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会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诸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

(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归因为: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四,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

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

(三)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个体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作用,而是其内在因素(如遗传、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参与其中的能动的实践的结果。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4.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又称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1)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个体的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即指机能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知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教育学的视野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其特定的涵义,又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特征。

①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个体发展的历史性是指人类生命个体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历史规定性,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个体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一方面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状况制约人类总体发展水平,因而也制约个体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

个体发展的历史性是与其社会性相统一的。

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

②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的特征。

任何作为人的生命个体,他的身心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的顺序与阶段概括为:婴儿期(出生至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成年期又可分为青、壮年期和老年期。

个体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与阶段是相对稳定的。

同时,个体的身心发展又表现为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不同的发展重点。

(整理)当代教育学复习题

(整理)当代教育学复习题

精品文档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一、填空题:1.教育是,是的基本途径。

2.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的典型表征。

5.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国家的义务教育。

6.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延长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7. 、、、和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8.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 和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 捷克教育家写出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写成的。

14. 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15 . 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16.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7. 主张“有教无类”的是,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18.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康德19. 教育学是一门以和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二、选择题:1.18 世纪80年代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期自然,便是最好的,这一主张是提出的。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孔子B荀子C孟子D朱熹4. 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A《学记》B《大学》C《师说》D《金言》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A《政治学》B《理想国》C《雄辩术原理》D《金言》精品文档精品文档6.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A夸美纽斯B培根C赫尔巴特D卢梭7.被称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一)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强化习题(一)
8.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代表著作________,第一次提出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初步奠定了教育学科的发展基础。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代表著作_______,第一次论证了_________原则,把教学过程分为________,使教育和教学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四、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2.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活动
C.教育问题
D.教育理论
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一)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及其_______的科学。
2.教育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教育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的规律;教育的特规律是_______的规律。
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也要研究教育的________。
3.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的著名代表人物________;有影响的代表论著有_______。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第一章~第四章【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第一章~第四章【圣才出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 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 国最重要的特征。
2 / 26
圣才电子书

初等教育义务化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育世俗化
法制化
(三)20 世纪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
加强了学年教育
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
满,畏难。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观
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5 / 26
圣才电子书

4.墨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教育目的:“兼爱”“非攻”
(2)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
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地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晚年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形 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教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当代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的概念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一)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育与智育的关系: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都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标,但不等同。

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除了进行智育,还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反过来,智育的实现除了教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

教学只是它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课内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几个环节、教学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二)教学的作用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体经验;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突破时间空间及个人经验局限,扩大个体认知范围;系统性组织性强——科学的身心发展;学习活动是实践活动——掌握人类经验。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主体部分、基本途径。

学校的其他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

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二、教学理论概念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景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条件的制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①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②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的教育。

③制度化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独立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制度化的教育逐渐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

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学制如下:①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②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1)古代教育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2.前苏联教育家()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重大影响。

A.凯洛夫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A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答案】C
5.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诗》
D.《学记》
【答案】B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A.形式
B.正规
C.普通
D.制度化
【答案】D
7.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答案】B
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对这个新学制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
B.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
C.新学制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D.1951年的学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停办了
【答案】D
9.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经济学
【答案】A
10.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答案】A
1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洛克
B.夸美纽斯
C.卢梭
D.福禄培尔
【答案】B
12.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
13.系统阐述“结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洛扎诺夫
【答案】B
14.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
【答案】B
1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答案】A
16.《爱弥儿》的作者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马卡连柯
【答案】B
17.《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D
18.主张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
二、名词解释
1.《民主主义与教育》(华东师大2001研)
答:《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的一本教育专著,该书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

杜威把“民主”和“科学试验”、“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

书中批判性地谈论了西方以前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全书共分26章,前7章讨论了教育与生活的社会机能,批判了当时社会学校教育的弊病,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教育即生活”。

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关于教育上的民主,杜威认为,“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是“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

应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必须把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