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

合集下载

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法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下面是《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

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的最大特点。

课前的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

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创设情境,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落实新课标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评课教师:胡疆燕
听了潘星老师的比赛课《小数的加减法》,使我感受到计算课也能上的很精彩。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也就是说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还是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备课前,潘老师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1、数位没有对齐;2、计算结果不知道化简;3、小数减法,不知道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后再减,这三点中,带着这些错误,潘老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计算课。

首先,潘老师利用个人的身高优势引出姚明的身高,让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我与姚明的身高差距,巧妙的引出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素材。

接着,让学生试着自己计算结果。

目的是唤醒学生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解决减法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交流理解结果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上面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后面的新知做准备。

本节课教学的还一个亮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落笔写下的一道题,很可能是从头脑中思考的几种情况筛选出来的。

这些丰富的认知体验,都为后面的交流奠定重要的基础。

用学生自己编的题作为全班研究的“例题”学生有兴趣,对各种“新情况”也有思考,有感受,展现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从而,教学的重难点在孩子们的自我认识中得以解决。

总之,这节课“以生为本,对话、研究”的氛围浓厚,所有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算理,学生发现;疑难,学生探讨;评价,学生参与。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超强”能力。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相信孩子,反而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邱闽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篇第一篇教学反思:《小数加法和减法》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整数加减法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

在四年级的数学中,学生将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 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在进行整数加法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整数的符号。

例子:- 正整数加正整数:例如,3 + 4 = 7。

- 负整数加负整数:例如,(-3) + (-4) = -7。

- 正整数加负整数:例如,3 + (-4) = -1。

- 负整数加正整数:例如,(-3) + 4 = 1。

- 零加任何整数都等于这个整数本身:例如,0 + 5 = 5。

2. 整数的减法整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整数减去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在进行整数减法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两个整数的符号。

例子:- 正整数减正整数:例如,7 - 3 = 4。

- 负整数减负整数:例如,(-7) - (-3) = -4。

- 正整数减负整数:例如,7 - (-3) = 10。

- 负整数减正整数:例如,(-7) - 3 = -10。

- 任何整数减去零都等于这个整数本身:例如,5 - 0 = 5。

二、面积和周长在四年级的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是一个四边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面积:长× 宽- 周长:2 × (长 + 宽)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是一个四边都相等且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面积:边长× 边长- 周长:4 × 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是一个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其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面积:底边长× 高÷ 24. 圆的面积和周长圆是一个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面积:π × 半径× 半径(π取近似值3.14)- 周长:2 × π × 半径三、分数的加减分数是由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

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

要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习、提升算法的应用练习”的过程。

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出示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探究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教师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的主导性。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

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

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三年下册数学

三年下册数学

三年下册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法、除法、分数等内容。

以下是该学科的详细内容划分: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认识:通过数的认识学习,三年级学生能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写出0到999以内的数字、通过图形、图表和生活实例等形式,了解自然数的大小和顺序,并进行比较。

2. 整数的认识:在从自然数逐渐过渡到整数的阶段,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整数,并介绍正负号的概念。

3. 分数的认识:学习分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分数的应用,包括亲自做分数运算、软件模拟、绘制直线表格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分子、分母等概念。

二、加减法1. 整数的加减法: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整数的加减法,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带负数的整数和无符号整数的加减法。

2. 分数的加减法:在学习分数的同时,三年级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帮助他们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乘法1. 乘法表的掌握:在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学生要通过练习来记住乘法表。

老师可以适时地通过口诀或其他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利用乘法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带有小数的乘法:在掌握乘法表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带小数的乘法。

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学习,例如购物时的计算等。

四、除法1. 带有小数的除法: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除法和整数除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分数的除法:在学习完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分数的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学科的详细内容划分,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数学成绩,例如做练习题、参加数学竞赛等。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通过前面对用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我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________于生活的理念。

对图式加减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

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练习。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针对这些目标我精心的设计教学,从过程到语言,从教法到学法,我力求让每个环节和细节都更完善,更科学!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两道复习题,一道小数加减法口算,一道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的一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二是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特别强调验算,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给孩子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这个环节我觉得设计比较好,效果不错,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新知。

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环城自行车越野赛》导入新课,语言上我力求更准确、更简练,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摒弃了以前为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而设计语言的错误做法,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实用性。

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自行车比赛吗?这几天郑州正在举行自行车环城越野赛,想不想知道关于比赛的情况?”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我趁机出示了自行车越野赛资料一览表,接着问:“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现了很多信息,但与本节课关系不是很大。

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归纳

数学三到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在数学学习的早期阶段,即从三到六年级,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1. 自然数和整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学生逐步学习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简化等基本操作。

3. 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学生在四年级学习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

4. 百分数: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包括百分数的转化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整数的运算1. 整数加减法:学生在四年级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正整数、负整数相加减的规则。

2. 整数乘法:学生在五年级学习整数的乘法运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相乘的规则和整数乘法与分数运算的联系。

3. 整数除法:学生在六年级学习整数的除法运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相除的规则和整数除法与分数运算的联系。

三、小数与分数的运算1. 加减法:学生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和分子不同分母相加减的规则等。

2. 乘法:学生学习小数和分数的乘法运算,包括分数的相乘和小数与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

3. 除法:学生学习小数和分数的除法运算,包括分数的相除和小数与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四、图形与几何1. 图形的分类:学生学习图形的基本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并了解每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包括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 对称图形:学生学习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图形的对称中心以及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五、数据和统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调查问卷、表格等,并学会用图形表示数据。

2.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学生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提取出有关数据的信息和结论。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知识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知识整理

一、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知识整理1.1. 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0、正整数和负整数组成的有理数,用于表示具有方向的量和负数概念。

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开始接触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1.2. 整数的比较在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时,要根据数轴的正负位置来判断大小关系。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比较,通过画数轴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

1.3. 整数的加减法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同号整数相加、异号整数相减等。

1.4. 整数的乘法学生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并通过实际情境题目来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1.5. 整数的除法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一课程中开始接触整数除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整除和余数的计算。

1.6.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学习整数运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整数运算的各种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

1.7. 整数计算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温度的正负表示、海拔的正负表示等。

1.8. 整数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整数的加减乘除和运算定律,提高学生整数运算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 整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趣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1.10. 整数的综合练习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题,巩固整数的概念和运用,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整数运算中的问题。

1.11. 整数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总结整数的认识、比较、加减乘除、运算定律和实际问题运用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1.12. 整数的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拓展,了解一些整数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场景,如股票涨跌、温度变化等,从而丰富整数的学习内容。

二、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教学特点2.1. 整数概念的引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需要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整数的认识。

2.2. 整数概念的生成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整数的生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应用

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应用

整数的加减法规则及应用在数学中,整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值。

它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整数的加减法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我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解决各种问题。

一、整数的加法规则及应用整数的加法规则很简单,同号相加得到同号,异号相加得到异号。

例如,正整数加正整数仍为正整数,负整数加负整数仍为负整数,而正整数加负整数或负整数加正整数则为正负相抵,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整数的加法常用于计算存款和取款、海拔的上升和下降等情况。

例如,某人存款1000元,又取款500元,我们可以用整数的加法规则计算出他目前的存款金额为1000-500=500元。

二、整数的减法规则及应用整数的减法规则与加法规则相似,同号相减得到同号,异号相减得到异号。

例如,正整数减正整数仍为正整数,负整数减负整数仍为负整数,而正整数减负整数或负整数减正整数则为正负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整数的减法常用于计算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距离的增加和减少等情况。

例如,某地温度由5摄氏度升高到10摄氏度,我们可以用整数的减法规则计算出温度的升高量为10-5=5摄氏度。

三、整数的加减法的应用举例1. 高空跳伞小明参加了一次高空跳伞活动。

他从海拔1000米的飞机上跳下,下降了500米后又上升了300米,最后再下降了200米才着陆。

我们可以用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计算出小明最后着陆的海拔高度为1000-500+300-200=600米。

2. 银行存款小红在银行存了3000元,又取了2000元,然后又存了1000元。

我们可以用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计算出小红目前的存款金额为3000-2000+1000=2000元。

3. 温度变化某地的温度由零下10摄氏度升高到零上5摄氏度,然后再降低到零下3摄氏度。

我们可以用整数的加减法规则计算出温度的变化量为(-10)+5+(-3)=-8摄氏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整数的加减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整数的加减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整数的加减法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也是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一步。

在本文中,将对小学四年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整数的加法在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已经学习过正整数的加法,对于整数的加法只需要在正整数的基础上扩展即可。

整数的加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规则:1. 同号相加,取其绝对值相加,结果的符号与原数的符号相同。

例如:(-5) + (-3) = -8,(-8) + (-2) = -10。

2. 异号相加,取其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例如:(-5) + 3 = -2,(-8) + 2 = -6。

3.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二、整数的减法整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就是通过加法来完成减法运算。

整数的减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规则:1. a - (-b) = a + b,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例如:5 - (-3) = 5 + 3 = 8。

2. a - b = a + (-b),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这个整数的相反数。

例如:5 - 3 = 5 + (-3) = 2。

3.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三、整数加减法的综合运算在小学四年级,孩子们需要通过综合应用整数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运算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所述的加法和减法的规则,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运算。

以下是一个例子:例题:小明在海边捡到10个贝壳,他把其中的3个送给了小红,小红又把其中的2个送给了小刚。

请问小明最后手里还有多少个贝壳?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开始有10个贝壳,送给小红后还剩下10 - 3 = 7个贝壳,小红再送给小刚后还剩下7 - 2 = 5个贝壳。

因此,小明最后手里还有5个贝壳。

四、整数的应用整数的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教学备课整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备课整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备课整数的加减运算整数的加减运算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教学备课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应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2. 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整数的加减运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数的加法运算;2. 整数的减法运算;3. 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4.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整数加减运算。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运算的规则。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加减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演示与练习相结合在讲解完整数加减运算的步骤和规则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整数的加法运算先介绍整数的概念,然后讲解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原则,并通过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

2. 整数的减法运算介绍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包括整数减整数、整数减负数、负数减整数的运算方法,通过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

3. 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讲解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培养学生处理复杂运算的能力,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4. 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课件: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的教科书和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整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和例题。

2. 操作练习:针对不同难度的整数加减法练习题,供学生反复练习巩固。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对整数加减运算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整数加减运算的拓展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整数运算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整数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整数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整数的加减法整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首先要认识整数,并学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下面我将针对小学数学中整数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总结。

1. 整数的定义:整数是指所有的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总称。

正整数用正号表示,负整数用负号表示,零则不加任何符号。

2. 整数的绝对值:整数的绝对值表示一个数离原点的距离,无论该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其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计算绝对值时,去掉数前面的符号即可。

3. 整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整数,在数轴上对称于原点。

例如,2和-2、-5和5都是相反数。

两个相反数的和等于零。

4. 整数的加法:(1)同号整数相加: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再保持原来的符号。

例如,3+5=8,-4+(-2)=-6。

(2)异号整数相加:先用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整数的符号。

例如,2+(-7)=-5,-6+9=3。

5. 整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该整数的相反数。

例如,7-3=7+(-3)=4,-5-(-2)=-5+2=-3。

6. 整数的运算性质:(1)交换律:两个整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

(2)结合律:三个整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b)+c=a+(b+c),(a×b)×c=a×(b×c)。

(3)分配律:整数的加法和乘法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

7. 整数的应用:整数的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海拔高度、温度变化、排名上升或下降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整数的加减法来表示和计算。

通过以上的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小学数学中关于整数的认识以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学习整数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运算符的使用和数学符号的含义,合理运用数轴等工具辅助理解与计算。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基本运算。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计算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一、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1. 同号相加:当两个整数的符号相同(均为正数或均为负数)时,可以直接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并保留它们的符号。

例如:(+3) + (+5) = +8,(-4) + (-2) = -6。

2. 异号相加:当两个整数的符号不同(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时,需要先计算它们的绝对值之差,再取不同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

绝对值大的数减去绝对值小的数,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相同。

例如:(+7) + (-9) = -2,(-6) + (+10) = +4。

二、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整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整数的加法。

1. 整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将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即 a - b =a + (-b)。

2. 减法的规则可根据加法运算的规则来推导。

三、整数的运算顺序规则在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练习示例1. 计算:(-6) + (+4) - (-2)。

解:根据小节二中的规则,减法转化为加法:(-6) + (+4) - (-2) = (-6) + (+4) + (+2) = (-6+4+2) = 0。

2. 计算:(+6) - (+8) + (-3)。

解:根据小节二中的规则,减法转化为加法:(+6) - (+8) + (-3) = (+6) + (-8) + (-3) = (+6-8-3) = -5。

总结:通过上述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整数的加法规则和减法规则。

对于同号相加,直接将绝对值相加并保留符号;对于异号相加,先取绝对值相减,再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作为结果的符号。

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将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

在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转化思想

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转化思想

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转化思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数学的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整数加减法

数学整数加减法

数学整数加减法数学中的整数加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运算法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示例。

一、整数加法整数加法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加的数学运算。

在进行整数加法时,需要根据整数的正负情况来确定最后的结果的正负。

下面是整数加法的规则:1. 两个正整数相加的结果仍为正数,例如:2 + 3 = 5。

2. 两个负整数相加的结果仍为负数,例如:-2 + (-3) = -5。

3. 一个正整数与一个负整数相加时,需要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并将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整数的符号。

如果绝对值较大的整数为正,则结果为正数;如果绝对值较大的整数为负,则结果为负数。

例如:5 + (-3) = 2,-5 + 3 = -2。

二、整数减法整数减法是指将一个整数减去另一个整数的数学运算。

和整数加法类似,整数减法也需要根据整数的正负情况来确定最后的结果的正负。

下面是整数减法的规则:1. 一个正整数减去一个正整数,如果被减数大于减数,结果为正数;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结果为负数。

例如:7 - 3 = 4,3 - 7 = -4。

2. 一个负整数减去一个负整数,如果被减数的绝对值大于减数的绝对值,结果为负数;如果被减数的绝对值小于减数的绝对值,结果为正数。

例如:-5 - (-3) = -2,-3 - (-5) = 2。

3. 一个正整数减去一个负整数,可以看作是整数加法的特殊情况,需要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例如:7 - (-3) 可以看作是 7 + 3 = 10。

三、实际应用示例整数的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示例:1. 温度计算:温度的升降可以用整数加减法来表示。

例如,今天温度比昨天降低了5摄氏度,则可以表示为昨天温度-5。

2. 财务账目:在财务方面,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收入和支出的计算。

如果你的月收入是3000元,而你的月支出是2000元,则你的净收入可以表示为3000 - 2000 = 1000元。

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课后反思《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摘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又如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应该学会用赞赏的语言表扬他:你真会动脑筋、你今天表现真好并鼓励更多同学另辟蹊径《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首先还是要感谢于科长给与我们联办小学老师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并能和名师大家同上一节课。

他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

1、本节课中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新知探究的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但由于对孩子的不放心在解决第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时让我在课中的放开程度还不够。

2、尝试练习,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试讲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

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

试讲后,我做了这样的思考。

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

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

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

这样是不是更好呢?所以在本次的课上,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再让学生自己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

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举例、分析和说明,帮助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

一、正数相加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手上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那么小明手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整数的加法来解决。

小明手上有3个苹果,表示为+3;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表示为+5。

将这两个数相加,即+3+5,结果为+8。

所以,小明手上一共有8个苹果。

二、正数相减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稍复杂一点的例子:小华手上有10元钱,他花了4元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用整数的减法来解决。

小华手上有10元钱,表示为+10;他花了4元钱,表示为-4。

将这两个数相减,即+10-4,结果为+6。

所以,小华还剩下6元钱。

三、负数相加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负数相加的例子:小明手上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那么小明手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用整数的加法来解决。

小明手上有-3个苹果,表示为-3;小红给了他-5个苹果,表示为-5。

将这两个数相加,即-3+(-5),结果为-8。

所以,小明手上一共有-8个苹果。

四、负数相减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负数相减的例子:小华手上有-10元钱,他花了-4元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用整数的减法来解决。

小华手上有-10元钱,表示为-10;他花了-4元钱,表示为+4。

将这两个数相减,即-10-(-4),结果为-6。

所以,小华还剩下-6元钱。

通过以上四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整数的加减法和自然数的加减法有一些不同之处。

在自然数的加减法中,两个正数相加或相减,结果仍然是正数;两个负数相加或相减,结果仍然是负数。

而在整数的加减法中,正数和负数相加或相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经历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

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带购物小票,并通过来摘取购物小票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然而一节课上下来之后,总觉得我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究其根源我觉得我有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我对课程能力的认识浅薄,观念陈旧。

课程能力观念仍然呈现“知识中心”的理性倾向,固守“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课程能力即知识传授能力”的思维定势。

在教师课程能力的价值上,奉行以知识传递为取向的价值管,把知识传授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到极点。

在课程活动中,紧盯升学“指挥棒”,采取课程活动的“灌输主义”行为,实施“结构化”和“封闭式”的权力型课程活动方式。

其次,本节课教学中,没有很多自己的思想.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

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或引导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新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实现数学思维的自主放飞。

但由于教师观念
没有更新,本节课教师把课堂教学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过于封闭的教学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预设的轨道里,折断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羽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