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下的土池养鳗防病方法
鳗鱼疾病防治方法
鳗鱼疾病防治方法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是-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鳗鱼的疾病防治技术吧!鳃肾病【发病症状】鳃肾病外表看不出有明显症状,鳃部肿大,鳃呈暗红色,鳃瓣肥厚、黏连,鳃叶出血,化验室血浆检查,氯离子比健康鳗明显低下,该病流行时,可造成毁灭性死亡。
【防治方法】鳃肾病使用抗菌素药物基本无效,在发病初期投放食盐,使池水达到0.4%-0.7%的浓度有效,近海灌进海水也有效,在并发其他疾病时,应用其他药物兼治。
肝肾病【发病症状】肝肾病又称爱德华氏病,由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引起,发病温度15℃,发病高峰温度25-30℃,是-种常见病害,而且较为严重,病菌侵袭部位为肝脏、肾脏,分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白仔、黑仔阶段肾脏型多见,成鳗阶段肝脏型居多,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或溃烂,皮肤、肌肉溃疡穿孔,肾脏明显肿大坚实。
【防治方法】①白仔驯食阶段要彻底消毒,清洗丝蚯蚓。
②定期用30毫克/升福尔马林、3-5毫克/升呋喃唑酮药浴。
③白仔阶段可降温至25℃以下,并尽量转投配合饲料。
④抗菌素拌饵投喂,每吨鳗鱼30-50克,投喂5-7天。
⑤大蒜素、氟哌酸以每千克饵料3-5克药饵投喂,连续5-7天。
赤鳍病【发病症状】赤鳍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引起,病鳗皮肤、鳍充血、出血,明显发红,严重时发生溃烂,肝、脾肿大,死亡率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春夏季节发生较严重,多发生于鳗种及成鳗。
【防治方法】①清池时,彻底清除池底污泥,用30%-40%的石灰水向池底、池墙全面泼施,或用2毫克/升漂白粉浸洗池塘5-7小时。
②鳗种转池投放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5-6毫克/升呋喃西林浸洗30分钟以上。
③发病的池塘用25-30毫克/升福尔马林将池塘泼洒消毒,或用1-2毫克/升呋喃剂泼洒消毒。
鳗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锚头鳋病
Word
鳗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锚头鳋病
病因:鲤锚头鳋感染所致。
鳗鱼养殖看似容易,但是碰到问题之后不懂如何解决就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了。
利用对鳗鱼养殖技术和办法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协助我们在后期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有好的思路,利用合理的办法解决相关问题,尽量避开一些不须要的损失发生。
病症:虫体主要寄生在鳗鱼的口腔、下颌及体表,部分暴露在寄主体外,寄生部位普通有出血现象,呈一点点小红斑,大量寄生时,病鳗因不能吃食而消瘦,并启发另外疾病而死亡。
防治:
1)全池泼洒“毒虫1号”可杀灭幼虫,隔7天再使用一次,效果显然;
2)投喂“强克99”或“鳗必康”预防细菌感染。
- 1 -。
土池饲养鳗鱼技术及要点
土池养鳗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可以大规模普及,但是在土池养殖鳗鱼时,也具有其他缺点,存在池水排干较差、防病效果不足以及保温能力不佳等缺点,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土池养殖鳗鱼技术,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投苗首先需要将土池清理干净,为鳗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具体的清理步骤为:清理池子。
在投苗前的半个月,排干池水,将其淤泥挖出,把池中污物排干净,排除方式可以使用人工或者吸泥泵。
然后,加高加固塘埂,确保不会出现漏水现象,水深需要在2m 以上,土池底部的斜度要确保在适宜范围内,保证其可以顺利排水,为鳗鱼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消毒处理。
水深需要在15cm 左右,每亩使用100kg 的生石灰均匀泼洒,也可用漂白粉直接泼洒到池中消毒,7天后便可以投苗。
水质培养。
在投入鳗鱼前,需要对池水进行检测,保证池水中的各项因子符合鳗鱼的生长需要,土池的水深需要在1.6m ,并且将pH 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保证水透明度在0.3m [1]。
2鳗鱼的投放鳗鱼投放前,投放高锰酸钾,消毒15min [2],在控温环境下培育,育苗要健壮,并且没有伤痕以及其他病症。
3投饵处理保证质量,使用优质饲料。
在使用饲料时,需要调整投放饲料量,保证所喂食的饲料可以被完全食用。
在饲料中,需要加入水以及添加剂,将其搅拌后,制成面团状,所制作的饲料需要保证硬度以及弹性在适宜程度内。
固定投食位置,投食位置需要保证在固定的位置,其平台的大小以及数量需要根据土池面积以及鳗鱼的数量决定。
喂食需要定时。
在喂养鳗鱼时,需要保证每天喂食2次,喂食时间一般为上午7~8时,下午5~6时。
喂食饲料固定。
在喂食饲料时,根据当前水温的高低以及鳗鱼的大小等情况决定投食量,投食量的多少,以在20min 内吃完为准。
投饵时需要在饲料中加入鱼肝油等物质,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可以使鳗鱼食用更多的饲料,增强饲料的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在喂食结束后,对剩饵进行处理。
4水质管理在鳗鱼饲养时,不仅饲料会影响鳗鱼健康成长,并且水质的好坏也会对鳗鱼的健康情况产生影响,需对水中的pH 数值以及水温等数据定时进行记录。
浅淡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
浅淡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鳗鱼学名镘鲡,为暖水性名贵食用鱼类,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作用。
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其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强、喜流水、好温暖和穴居等特点。
本文以玉龙养殖场鳗鱼养殖为例,对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仅供参考。
标签:鳗鱼;养殖;病害防治一、鳗池的选择与结构、消毒1.鳗池选择。
玉龙养殖场位于牛头山水库坝下右侧,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鳗鱼养殖自然条件。
鳗池采用水泥池大棚温室结构进行养殖,共有60口鳗鱼养殖池,其中鳗池面积380平方米的有14口、360平方米的有20口、150平方米的有16口,总面积14920平方米。
2.鳗池消毒。
在鳗苗下池前采用过磷酸钙对新水泥池进行消毒,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000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天~2天,放掉旧水换上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二、鳗苗的培育1.鳗苗消毒。
鳗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水霉菌和细菌性疾病。
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增强鳗苗抗病力。
消毒方法采用次甲基蓝和食盐等进行全池泼洒药浴,消毒时间在鳗苗下池后的当天傍晚进行。
2.鳗苗放养密度。
由于是流水式池,养殖自然条件比较好,鳗苗放养密度以900~1000g/㎡左右,以低密度放养生长速度比较快,成活率高。
但在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要考虑到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要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加强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3.鳗苗的饲养。
鳗苗饲养初期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红虫,投喂的时间为每天4次,然后逐步变为每天上、下午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左右。
在饲养过程中,对鳗苗要进行训练,通过在鳗池边建一个饲料台,训练鳗苗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夜间吃食改为白天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
鳗鱼养殖的五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鳗鱼养殖的五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欧洲鳗鲡主要有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爱德华氏病和细菌性烂鳃病,美洲鳗鲡较常遇到的是细菌性烂鳃病。
这些病有时混合感染。
①弧菌病。
病鳗鳍条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肝脏有出血斑,有时甚至有出血性溃疡。
防治方法:用二氧化氯(5%)全池遍洒,每亩水面用2-3千克,每天1次,连续2-3次;以土霉素20毫克/升药浴24小时,或每千克饵料添加50毫克土霉素,连喂5天。
②赤鳍病。
最适发病水温20-28℃,属高温型细菌病。
病鳗胸鳍、背鳍和尾鳍充血发红,肠道充血明显。
防治方法:参照弧菌病的防治。
③赤点病。
病鳗体表点状出血,特别是下腭、腹部和肛周皮肤点状出血明显。
致病菌为鳗败血性假单胞菌,这种病菌在淡水中存活时间短,而在海水或盐水中可长期生存。
防治方法:用纯淡水养殖。
用食盐消毒后要彻底换池水。
也可参照弧菌病的防治方法。
④爱德华氏病(肝肾病)。
病原体是爱德华氏菌。
病鳗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解剖见脾肾肿大,有小脓溃病灶。
防治方法:用二氧化氯(5%)消毒,每亩水面用量为3千克,每天1次,连用3次;用25-30毫克/升福尔马林遍洒,维持浓度8小时以上,起到消毒杀菌作用;每吨鳗用盐酸土霉素或四环素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天;每20千克饵料加鱼病宁10克,连喂4-6天。
⑤细菌性烂鳃病。
病鳗鳃部有大量粘液,鳃部充血,鳃丝末端腐烂,头向一侧扭曲。
防治方法:用土霉素20毫克/升药浴有一定疗效;每立方米水用大黄(干粉)3克,3%氨水50克,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
也可参照爱德华氏病的防治方法。
鳗鱼养殖常见病疾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疾病的生态防治技术鳗病的生态防治就是利用一定的措施,使池塘的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为鳗鲡的摄食生长制造一个有利的小环境,增加其反抗疾病的本事,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当外界环境剧变引起生态系统失衡时,用人为的办法,使失去的平衡快速逆转,恢复到本来的平衡状态。
想要更多的利用养殖鳗鱼,必需仔细学习和了解养殖鳗鱼的相关学问,在我们养殖鳗鱼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才不会手忙脚乱,各种问题都可以合理解决,才干够有效的提升鳗鱼养殖产量,从而最大化鳗鱼养殖收益。
目前,鳗鲡养殖生产上通常使用的生态防治办法措施有:换水、过池、停食、调整水温、改善池塘微生物及浮游生物种群结构、调整放养密度等。
现分述于下:1.换水换水有两种作用,一是稀释水中有毒的代谢产物;二是削减病原体在水中的密度,使之危害性削减,并补充溶解氧,改善水体环境,增加鳗鲡的抗病力。
2.过池是在鳗鲡流行疾病、池水污染严峻、用药困难或产生抗药性时,将鳗鲡捕捞后举行药浴处理,再转入预先消毒、培养好水质的鱼池中饲养。
过池是鳗鲡养殖过程中浮现久病难治的状况下实行的措施,因此,应特殊注重对使用过的工具举行彻底消毒处理。
3.停食停食可使鳗鲡处于饥饿状态,对患有细菌性内脏病的鳗鲡康复较为有效。
4.调整水温调整养鳗池水温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利用上升水温,使一些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数量急剧削减,从而削减鳗鲡感染疾病机会。
无数鞭毛类及纤毛类原生动物寄生虫最适生长水温在20℃左右,水温上升会抑制这些寄生虫的繁殖,如鳗鲡红点病病原体败血极毛杆菌在28~30℃时就不能繁殖。
另一方面,利用调整水温使鳗鲡有一个最佳生长、摄食环境,提升其体质及抗病本事。
鳗鲡的最佳生长、摄食水温是26~28℃。
在炎热的夏天,提升池塘水位,可使池塘底部水温相对降低,削减鳗鲡因为水温过高而产生应激性反应。
5.改善池塘生物种群结构目前生产上用人为办法来改善池塘生物种群结构,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鳗鱼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资源来控制和 预防疾病发生的策略。在鳗鱼养殖中,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有益生物、利用 生物制剂等方式,来降低鳗鱼患病的风
险。
有益生物的引入:如引入滤食性生物、 竞争性生物等,这些生物可以帮助鳗鱼 减少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上的竞争,降
低鳗鱼患病的风险。
生物制剂的应用:如利用抗菌肽、免疫 增强剂等生物制剂,可以提高鳗鱼的免
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实施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鳗鱼养殖场与未实施养殖场的鳗鱼疾病 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防治效果。
统计数据法
收集鳗鱼养殖场的统计数据,如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生长速度等 ,进行数据分析以评估防治效果。
专家评估法
邀请专家对鳗鱼养殖场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评估,以获得专业意 见和建议。
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一种通过改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控制和预防疾病发生的 策略。在鳗鱼养殖中,农业防治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优化养殖模式 等方式,来降低鳗鱼患病的风险。
饲料配方的改进: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可以提供鳗鱼所需的营养物质, 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需要避免使用含有激
养殖环境的优化:包括水质的控制、水温的调节 、水深的设置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鳗鱼的生长 和健康状况。通过合理的养殖环境管理,可以减 少鳗鱼疾病的发生。
养殖密度的控制: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鳗鱼之间 的相互摩擦和挤压增加,容易引发疾病。因此, 需要根据鳗鱼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来合理安排 养殖密度。
生物防治
06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估指标
疾病发生率
评估无公害防治技术实 施后鳗鱼疾病的发病率
,以衡量防治效果。
鳗鱼养殖生态防病管理技术介绍
鳗鱼养殖生态防病管理技术介绍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防病,如何做到恰到益处的防病,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充沛的溶氧是防病的前提。
充沛的溶氧能够保证鱼旺盛的生命力。
这样才干保证鳗鱼对病虫害的反抗力。
充沛的溶氧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削减对鳗鱼的侵犯。
鳗鱼需要较高溶氧,溶氧量5毫克/升,不得少于3毫克/升。
水中溶氧主要由养殖密度、温度、摄食及增氧机效率等因素打算,适时合理使用增氧机不易浮现缺氧现象。
要有充沛的溶氧必需做到:1、要有充沛的水源;2、适当的放养密度;3、恰当的水体消毒;4、良好的水质管理(肥、活、嫩、爽等)。
二、要有适当的pH值。
pH值适当的水体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及有利鳗鱼对溶氧的汲取。
pH值的波动能够预示环境的变化。
当pH 值低时,鱼体内二氧化碳不易释放至水中,氧交换差,易浮头,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pH值高,氨毒性大,且易腐蚀鳃组织、皮肤等,启发烂尾等综合症,生长减慢,三类苗多。
pH值还会影响药物和消毒剂的效果。
鳗池中pH值在7~8.5较合适,pH值稳定,水质平衡好、鳗鱼生长快。
pH值普通可采纳曝气、加碱(如生石灰、苏打粉等)或酸性剂(如盐酸、酸性氧化剂)等方法举行调整。
三、防病要有针对性,不同时节、不同的养殖时期防病的重点各不相同。
l、白苗期主要是防爱德华氏病、水石虫病、两极虫病及红头病。
爱德华氏病、两极虫病主要是因红虫清洗吐污不净、消毒不严引起的,因此须用7%~10%的盐水或4~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对红虫举行消毒。
还可定期遍洒一些针对性的药,杀灭水体中的爱德华氏菌。
至于水石虫,保持适当养殖水温能够控制水石虫的繁殖(普通白苗养殖10~15天有可能浮现水石虫)。
红头病发生主要由以下方面引起:①过高的养殖密度;②酸性水体;③没有做排污工作;④寄生虫引起的烂鳃。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红头病的发生。
消退以上隐患就能够预防红头病的发生。
2、黑仔期是两极虫、指环虫、水石虫暴发期,这个时期定期针对性的杀虫尤其须要。
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 -
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摘要: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给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简要介绍新发生的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日本鳗鲡皮肤溃疡症皮肤溃疡病又称腐皮病,发生于日本鳗鲡,是近两年发现的疾病,病原至今不明,疑为嗜低温细菌性疾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给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简要介绍新发生的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日本鳗鲡皮肤溃疡症皮肤溃疡病又称腐皮病,发生于日本鳗鲡,是近两年发现的疾病,病原至今不明,疑为嗜低温细菌性疾病。
流行于水温低于20℃的季节,一般于12月~翌年5月流行,流行高峰为1~4月,当水温高于23℃时不发生。
由于近年在越冬过程中一般不加温,本症不断蔓延,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一般达1%~5%,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鳗主要症状为体表局部斑块状黏液增生脱落,外皮裸露,出现烧伤状斑块病灶,进而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肝脏、胆囊肿大,色变浅,脾脏肿大,色加深,肾脏肿大。
病鳗于水流缓慢处水面缓慢游动。
发病前期死亡少,当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后死亡率升高。
预防采用越冬期保持水温20℃以上能避免本症的发生。
治疗最有效方法为升温至23~25℃后,全池泼洒土霉素10~15克/米3或氟苯尼考2~3克/米3,每天一次,连续2次,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持水温10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如伴有水霉感染,应结合升温,同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铜制剂、碘制剂等杀灭水霉;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无良好的治疗方法。
二、复殖吸虫病本病现仅发生于水源含盐分的欧洲鳗鲡养殖池,在其它养殖种类鳗鲡及纯淡水养殖池中未发现。
流行水温为18~26℃的季节,低温期发生死亡率较高温期低,一般导致的死亡率达5%以上,在高温期短时间内往往引起批量死亡。
病原为复殖吸虫的卵,主要寄生于鳃组织内,有时在肾脏中也发现虫体。
病鳗体色变浅,不摄食,呼吸困难,胸鳍发红,鳃丝粘液增生、淤血、溃烂,于鳃小瓣组织间大量寄生圆形或卵圆形卵,卵内原生质致密,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见卵内约有20个左右、周生纤毛、近圆形幼体在卵内作旋转运动,最终卵膜破裂,释放纤毛幼虫。
养鳗鱼防病有学问
养鳗鱼防病有学问
每年的7、8、9月,气候炎热,养殖鳗鱼容易出现严重病害。
其主要表现为:⑴寄生虫或细菌引起的烂鳃病。
⑵饲料或管理因素引起的肝肾病综合症。
这两种疾病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是令许多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本人根据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就此问题发表一些浅见。
一、以预防为主,避免病害发生。
具体操作如下:⑴定期使用杀虫药,其中以预防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的杀虫药为主。
⑵配合常规杀菌药的使用如高锰酸钾、漂白粉、二氧化氯等。
二、加强水质管理,多开增氧机、多培养绿藻。
水深最好控制在l.5一l.7米,这样的水深加上绿藻的隔热作用有利于池塘水的稳定,但同时一定要配合多开增氧机以保证塘水有足够的溶氧,否则绿藻大量死亡,不良藻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将使得池水透明度非常低,水质管理难度加大。
三、投喂的控制非常重要。
对于旧鳗,这段时间可改为投喂-餐,时间选在上午9点以前为佳。
对于新鳗,在严格控制投喂量的同时应注意在饲料中多添加维生素c以提高鳗鱼的免疫能力。
四、选择优质饲料。
养殖户多选用加工料,这段时期的加工料要减少红鱼粉的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最好选择新鲜度好,组胺含量低的优质红鱼粉以确保饲料质量。
土池养鳗疾病原因及有效防治方法
鳗鱼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养殖户需要在正确认识常见疾病的基础上,加强防治措施。
例如鳗鱼烂尾病、鳗鱼肝肾病以及鳗鱼烂鳃病等,通过前期的预防措施配合后期的治理手段,双管齐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与养殖目标,实现土池养鳗疾病的有效治理。
1鳗鱼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1.1细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式鳗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大致可分为五种,分别是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爱德华氏病以及细菌性烂鳃病,因为此类病害是由于细菌入侵导致,所以有时病害也会混合感染。
例如烂鳃病就是由柱状屈杆菌入侵所导致,通常发病原因是水质恶化而造成的寄生虫与真菌滋生,从而产生感染,这类病症一旦发作,鳗鱼身体会迅速衰弱,鳃部会存在着充血或者贫血等现象,最终坏死溃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改善水质问题之后,使用土霉素与大黄干粉、氨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泼洒与浸泡,土霉素的使用配比控制在20毫克每升池水,其次每立方米的水使用3克干粉以及50克氨水,即能够实现对于病菌的处理。
对于爱德华氏病这种肝肾病,在治理的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于水面的消毒。
例如每亩水面使用3公斤的福尔马林进行喷洒,才能够起到消毒的实际作用,对于肝肾病的治理上则要注重饵料的配比,将四环素混入饵料中进行投喂,这样每天一次,坚持5~6天,就能够见到病症好转[1]。
弧菌病、赤鳍病、赤点病则都可以使用土霉素药浴的手段进行病害防治,只有将消毒措施与治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鳗鱼反复感染,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
1.2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除了细菌性疾病之外,还有病毒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性疾病等,例如狂游病是由光状病毒所引起的,发病之后鳗鱼表现异常,在水中乱窜,经过半周左右,鳗鱼表现迟钝,最后僵直而死。
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剂,以免使鳗鱼产生应激效果,而是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并且在水中放入中草药,以促进狂游病的缓解。
还有一些寄生虫疾病,例如居线虫病、指环虫病等,利用生石灰可以定期对宿主与幼虫进行杀菌,并且结合“杀虫王3号”等杀虫药,混入到饵料与池水中,加速寄生虫的灭杀速度,从而延缓病鳗的实际病情状况[2]。
土池养鳗水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个 疗 程 为6 ,第 一 天用 药 董 为 每 1干 克 的鳗 曲喂 药 灭 ‘ 0
1 克,第二火 第入火用量减半。 5 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把水温捉舟到2~2 。, . 5 6C
并维 持 数 天 ,就 能达 到 治 疗效 果 。
3 鳗鱼休 有寄牛虫寄生,局部体表和鳃部遭受侵 .
蚀破坏 , ‘】 r有伤 [,就容 感染发病 。 _ . _ 1
维普资讯
田
拦 旦 旦塑
4养殖池水质恶化 ,池中氨氮 、亚硝酸氮和柯机物 . 质含量严雨超标 ,鳗 鱼活动能 明显 F 降而 易感染发
病。
5盲 目下药,超量J 药,造成鳗鱼中度以上中毒, . } } j
粘液 脱 落 , [身 免疫 力下 降造 成对 外 界 的抵抗 力降低 , J
当外界环境急剧变化时就容易感染发病 。 三、水霉病的预防 1彻底清塘。先用10 米s . 0 克/ 的生 灰浸泡4 天,后 2细心操作。鱼体受伤是该病发生的土要原因,因 .
士 酒 养 鳗 冰 霉 溺
害 翰 潜 投 术
我镇现何养鳗 L 0 卣,年产鳗8 多吨 。在 t 池10 0 池 养鳗的这几年 L,我们发现水霉病是危害鳗鱼比较 重 I l l
,
可 用 2  ̄ 3 毫 克/ 的聚 维 酬 碘浸 浴 5 1分 钟 。 5 5 升 ~ 0
月。水霉痫通常存水温 1  ̄2 。时发病 ,1~1 。为发 0 0C 3 8C 病最适温度, 水温 1。 0C以下或2  ̄ 0C以上,鳗佃儿乎 蔓延此病 。该痫土要危害鳗 、鳗种 ,发痫率较岛,由 寄牛水霉引起,它容 易 痫变和坏死的组织上牛 长和繁 殖 ,当鳗位受伤或发病体表腐蚀后 ,极易感 染水霉孢 了, 对健康鱼通 常不容易感染。
鳗鱼养殖常见病鳗居线虫病防治技术
鳗鱼养殖常见病鳗居线虫病防治技术
一、病原
养殖鳗鱼虽然,但是假如没有掌控鳗鱼相关的养殖学问和技巧,碰到某些突发情况就不知道如何合理解决,从而造成一些不须要的损失。
为鳗居线虫。
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
二、症状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鲡的血液为养分。
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
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征。
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妨碍,鳔组织发炎。
病鳗浮于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
严峻感染会导致鳔壁破碎,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鲡死亡。
三、流行与危害
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土池养殖发病较多,水泥池养殖发病较少。
本病感染率很高,但大量死亡的病例普通很少。
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9月高温时节较多。
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用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死幼虫和中间宿主。
2.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用盐酸左旋咪唑1克/千克饲料口服可杀死体内寄生虫,但是死亡的寄生虫在体内腐烂会引起继发
性腹腔内膜炎和肠炎,严峻时可导致败血症。
无公害鳗鱼土池养殖技术
无公害鳗鱼土池养殖技术鳗鱼土池养殖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环保、高效的养殖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南方的鳗鱼养殖业。
该技术以土地为基础,建设简单、易操作、无公害的鳗鱼养殖场,利用天然水源或人工水源,控制水质,培育健康、有机、美味的鳗鱼产品。
一、鳗鱼土池养殖场的建设鳗鱼土池养殖场通常选在平原、低洼的土地上,建设标准池塘或深井池,使用生物膜或挖掘土质作为池塘底部,保证水文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池塘的大小、深度、坡度、通风、光线等方面都需考虑周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鳗鱼生长需求。
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周边的农田资源,借助水利基础设施,促进鳗鱼生态环境的发展。
二、鳗鱼土池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水质是影响鳗鱼生长的关键因素,因此,鳗鱼土池养殖的水质控制至关重要。
鳗鱼敏感于水温和水质参数变化,适宜水温在20℃-30℃之间,水质参数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其中,氨氮、硝氮、亚硝氮对鱼类生长的影响较大。
常用的控制水质的方法包括水面污染物清理、水源清洁、定期增氧、应用生物过滤等措施。
鳗鱼土池养殖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鱼苗选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方面。
合适的鱼苗选育能够提高鳗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鱼苗有繁殖出产的和野生捕捞的两种,而繁殖出产的鱼苗一般质量更好。
饲料供应应以优质、高蛋白、均衡的配方饲料为主,不宜过度投喂,以减少污染的发生。
四、鳗鱼土池养殖后期疫病防治鳗鱼土池养殖后期的疫病防治是保持鱼体健康、生产稳定的重点环节。
常见的鱼类疾病有水霉病、细菌性病和寄生虫病等,预防和治疗要根据不同病症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生长过程中可以添加维生素、锌等营养剂保健身体,应定期消毒池塘以杀灭病菌。
随着科学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鳗鱼土池养殖也在不断创新。
如通过技术手段,改进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水平、加强饲料包装等以促进养殖业发展;还可开展农旅融合经济、科技引领养殖等活动,以拓展鳗鱼市场及经济收益。
随着国内外饮食文化的多样化和消费升级,鳗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水产品种,越来越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鳗鱼土池养殖技术
鳗鱼土池养殖技术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
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
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
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
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与消毒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
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
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盆~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
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盐0.75公斤~1公斤浸洗鳗种15分钟~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 控
2007 年第 5 期
O C E A N A N D F IS H E R Y
世界进人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 发展全球化, 各国政府对食品卫生与安 全问题 日 益重视。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规 和管理规范滞后于发达国家, 面临有关 食品安全贸易的技术壁垒或绿色壁垒 就 日益严厉。中国养鳗业尤其明显 ! 2006 年 5 月底, H本政府实施了“ 肯定 列表” 制度, 其核心是禁止含有未制定 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且含量超过一定水 平化学品的农产品和食品销售。 对大多 数以前习惯“ 治重于防” 理念的养鳗人 来说, 现在养鳗场一旦发病只能是不敢 用药, 望病兴叹, 任其死亡。 防病养鳗技术的中心思想就是采 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密度, 科学管 理池塘环境和养殖水质 ,通过免疫种 苗、 投喂优质饲料、 科学使用微生态制 剂、 免疫增强剂预防病害, 实现养殖品 种优质、 健康生长的技术。防病养鳗管 理目 标就是在养殖过程中提前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鳗鱼少病、 小病甚至无病。 1 防病措施 1.1 切实转变观念重视水质调控,措施
杀死它。
休药期, 尽量少用药, 坚持提前用药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必 须的。适当的提前用药还可起到调节水体生态平衡的作 用, 选药时重点考虑它的残留量和休药期以及对微生态
绿 色 壁 奎 下 卜 的
土 池 一 醒 舫 病 方 法
任何土池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病原 体。有病原不可怕, 怕就怕病原数量超 过鳗鱼抵抗极限。科学进行多品种混 养, 如合理混养鳞, = 鱼等调节水体浮 游生物; 鳗种投放最佳密度既不浪费 水体、 也不超过土池养殖负载力, 如平 均 3.5P 的规格鳗 亩放 3000 3500 尾 等; 适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平衡水体微 生物, 分解过量有机物, EM、 如 光合细 菌、 芽抱杆菌等; 适时泼洒少量氧化剂 如二氧化氯等调节水体氧化还原电位 使土池生态系统中包括鳗鱼在内的各 种生物保持相对平衡。 1.4 抓好日常投喂管理, 设法增强鳗鱼
饲料投喂与管理在养鳗实践中大 有学问,优质饲料是鳗鱼健康的基本 保证。有人因为某种原因 自配或购买 廉价劣质饲料投喂; 也有人天天投喂 过饱, 恨不得“ 一口饭吃出个胖子” ;这 段 圣和 样投饲管理的直接效果是影响鳗鱼体 (广东 佛山 顺 农业 省 市 德区 质; 并在不知不觉中随便增加 0.3 0.5 综合服务中心 528333) 的饲料系数而使养殖成本增加、 养鳗 效益降低。间接效果是鳗塘水质极易 要提前 珠三角地区土池养鳗是露天静水 变肥, 水质相对稳定时期变短, 容易引 养殖模式。 与水泥池养鳗比 其最大优点是固定投资较 较, 发鳗塘“ 反水”甚至诱发鳗鱼肠炎病等。科学实验证明: , 小, 水质相对稳定, 缺点是放养密度低。 生产中为了利润, 养鳗每周喂5 天与喂7 天的生长效果一样, 但鳗鱼的抗 具体放养密度往往偏高导致水质变化加快。以前不少人 病力要强。 土池养鳗也是定期换水, 水源条件好的鳗场还经常换水, 在养鳗日 常投喂过程中, 适时科学添加免疫增强剂 甚至大换水,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引起病害多发。其实, 保 或投喂抗菌、 抗病毒的中草药也能明显提高鳗鱼抗病力。 持水质相对稳定是土池养鳗的技术核心。 采取半封闭、 少 科学试验已经证明: 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能有效地增 换水、 注重定期监测或经验看水, 提早采取有效措施调节 强日 本鳗鲡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在饵料中的添加量以 水质相对稳定就可大幅度减少病害发生。怎样的水质才 500.O g/kg.B.W 上为 既防 促生 但必 采 m .以 宜。 病又 长。 须 用 算相对稳定? 从经验角度就看水色、 看食欲;从科学角度 脉冲投喂法, 确保大多数鳗鱼能摄食到。 就看检测指标;它们在鱼体健康、 天气相近的一定时段内 2 用药之道 变化不大。 否则, 就算不稳定, 有发病前兆的可能, 此时就 2.1 现在鳗场用药调查 必须进一步加强水质管理, 认真查找原因并采取换水或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 鳗场现在常见外用药主要还有 泼洒调水剂使水质尽快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换多少 氯制剂(漂白粉、 二氧化氯等) 、 碘制剂(聚维酮碘、 季胺盐 水呢? 土池每次换水一般只能换 11 .1110, 5 换水后还应特 碘) 、 氧化剂(高锰酸钾、 双氧水、 过氧乙酸)、 硫酸铜(络合 别注意尽快消毒杀虫, 就像暴雨后土池必须消毒杀虫一 铜)、 敌百虫、 复方咪哇类 、 阿维菌素、 菊酷类、 微生态制 样。 剂; 常见内服药主要是氟苯尼考, 中草药、 免疫增强剂;较 1.2 投放种苗前务必搞好养鳗环境 少使用的还有磺胺间甲氧嚓陡+ TM 土霉素、 P、 也有少量 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传统养鱼的每年清塘程 , 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的复方商品新药。 序到今天依然非常重要。有些人过分相信化学药品的效 2.2 中日养妞许可用药比较分析 果, 每年就洒几百斤石灰了事, 空塘时怕麻烦, 放养后那 我国鱼药许可范围较大,而日 本农林省水产厅制定 就真麻烦了! 水源问题在以前养鳗就不是问题, 在现代环 《 水产用药指导手册》明确规定养鳗只能使用盐酸土霉 境下那就不能绝对了。 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养鳗, 鳗场 素、 恶喳酸、 米诺沙星、 氟苯尼考、 敌百虫、 磺胺间甲氧OI K 水源最好要经过预处理, 确保鳗鱼养在符合国家渔业水 吮及奥普美林合剂等7 种。 而且还有严格的休药期规定。 质标准的水体环境中。 如果你养的鳗鱼要出口日 根 《 本药事法》我们明 本, 日 , 显使用了一些未经他们许可的药物或化学品。 因此, 中国 , 运用生态平衡原理, 二 3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原
体质
37
圈 OA CN E
AN D F IS HE R Y
2007 年第 5 期
病
害 防 控
鳗鱼出口日 本的技术壁垒将有时常不定的变数。
2.3 养鳗用药方法和技巧 要做到养鳗不用药是不现实的。 做到不用禁瘦或水质偏酸时直接使用。因为这种水质不利于它 生存。 ④同时或先后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 因为这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