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杰世纪情——追忆苏步青先生关怀后学二三事

合集下载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苏步青,1911年5月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原籍湖南醴陵,汉族,著名的中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九三学社会员,国家教育部特聘教授,入选第七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苏步青自幼喜爱数学,1929年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33年获得学士学位,1936年获得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数学博士学位。

1939年回国,任南京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次年当选南京大学数学系副主任,继任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任教50余年。

苏步青把中国数学发展与世界数学发展接轨,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数学解析几何、数学物理学、计算数学等。

他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在数学解析几何方面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根据高斯算子理论和变分原理,研究了代数曲线的两类曲线苏步青曲线和苏步青线及其拓扑性质。

他又提出了动力系统的拓扑保持性,以及曲线的拓扑分类等理论,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空间论。

苏步青精于教学,教育部特聘他为教授,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他的教学方法,比如:加强解释,反复厘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分析的理解力。

他用自己的精力和坚持,塑造了一批数学高手,在数学领域有重要贡献。

苏步青一生致力于推动和发展中国数学研究,他提出的许多数学理论在学界得到了高度评价,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苏步青为了促进我国数学方面的发展,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受邀到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访问、讲学、研究。

他多次发表针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讲话,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苏步青是一位深谙数学,热爱教育的数学家,他在推动中国数学发展和改革中起到了国际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推动中国数学学术水平提高,以及数学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步青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对中国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影响,远远溢出南京大学的校园,深刻地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数学家,他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追忆一代数学宗师 苏步青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展开

追忆一代数学宗师 苏步青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展开

追忆一代数学宗师苏步青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展开东方网9月23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满案薄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这句苏步青先生自己写的诗不仅反映了他执教之认真与辛劳,而且颇以作为一名诲人不倦的教师而自豪。

今天是一代数学宗师苏步青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苏步青创建了世人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被国外权威学者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复旦大学今天将举行多项纪念活动,包括苏步青铜像揭幕仪式、纪念苏步青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纪念苏步青诞辰110周年微分几何国际学术研讨会、重印《苏步青传》、推出《苏步青》专题片以及纪念苏步青诞辰110周年文化之窗展览等,纪念这位中国现代数学重要奠基人光辉的一生,以及他所留下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文化遗产。

农家少年成为数学名家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从当年卧牛山下默默无闻的农家少年,后来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数学家、桃李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苏步青起初到日本留学,学的是电机专业,因为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后来又考进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从此就在数学领域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苏步青是世界级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

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

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

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单几何专著就出了12本,许多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其成果被世人称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二次曲面”等等。

许多理论已被应用于科研实践,如飞机设计、船体放样,既提高了科技产品的质量,又增强了经济效益。

苏步青的学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李大潜回忆说,老师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数学。

他学成归国之后,没有自以为功成名就,而是加倍辛勤耕耘。

在“文革”期间,他虽已70多岁高龄,处于接受批斗的逆境,还利用下江南造船厂劳动的机会,结合解决船体数学放样的实际课题,创建并开拓了计算几何的新研究方向。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苏步青的小故事

苏步青的小故事

苏步青的小故事一、引言苏步青是一个平凡的小男孩,他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

他有着优秀的品质和坚毅的性格,他的故事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本文将介绍苏步青的成长故事,展现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和坚持。

二、小村庄里的苏步青苏步青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里。

在村子里,他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孩子。

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带着一个灿烂的微笑。

他对待朋友们总是充满热情和关心,大家都很喜欢和他在一起。

三、苏步青的坚毅与勇敢苏步青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

相反,他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他每天早上都会起床很早,步行几公里去学校。

无论是下雨还是风雪,只要不是非常恶劣的天气,他都不会缺席。

在学校里,苏步青也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学生。

他在课上总是认真听讲,并且不怕困难地提问。

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苏步青的乐于助人苏步青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他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如果有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和帮助。

在村子里,苏步青也以乐于助人而闻名。

他经常帮助老人们处理家务事,照顾小孩子们。

他的善举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五、苏步青的成功经验苏步青的成功背后有着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以下是一些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1.坚持不懈:苏步青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2.乐观心态:苏步青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他总是能够看到问题的积极解决方案。

3.乐于助人:苏步青的乐于助人精神让他在学校和村庄里都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这种品质不仅能让他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培养他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4.刻苦学习:苏步青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他利用各种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结论苏步青的小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小男孩变得优秀和成功的过程。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1979年一天,数学家苏步青突然对妻子苏米子说:整整43年,你该回去了!苏米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回哪?苏步青把她揽在怀里说:日本,你的家乡啊。

听到丈夫这么说,苏米子突然扑到他怀里哭了起来。

人去瑶池竟渺然,空斋长夜思绵绵。

一生难得相依侣,百岁原无永聚筵……”这首缠绵悱恻的情诗,你定是以为出自一位风流文人之手,其实不然。

它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写给自己日本妻子松本米子的。

这段跨越国别身份的异域之恋,惊艳了时光,伴随着苏步青走过了60余年的人生路。

1919年9月,在校长洪彦元的资助下,苏步青东渡日本留学。

到了日本,苏步青很快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仅用三个月就通过了日语关,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

四年后,他作为唯一一位中国留学生报考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仙台帝国大学是日本最知名的院校之一,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但苏步青却靠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学习成绩年年排第一,研究课题也做得十分优秀。

苏步青的卓越成绩,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日本人心服口服。

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松本米子的女孩子。

松本米子是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的学生,她的爸爸正是学校有名的松本教授。

作为知名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在学校备受“瞩目”。

只是如今,学校却来了一个新的“名人”,人气极高。

即便不刻意打听,松本米子也很轻易就知道了那个学生的名字——苏步青。

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有关苏步青的“传闻”听多了,松本米子心中生出了好奇和几分若有若无的仰慕。

她想见见苏步青。

在一次晚会结束后,苏步青与米子认识了。

米子对苏步青其实一直是很仰慕的,他的睿智与赤诚尤其让她感动,渐渐地,两人相恋了。

有一天她问苏步青:“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地学数学呢?你真的觉得那有很多的乐趣吗?”苏步青回答:“中国的发展需要数学。

起初我确实觉得它没有听歌、跳舞有意思,但当你把数学同国运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并且诱人的领域。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1):含辛茹苦,决不放下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

学生们衣着讲究。

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

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

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

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

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

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

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

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

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

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

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

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苏步青的故事(2):好听的军团名字忧国为国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职责!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

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

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

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

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

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

苏步青的故事250字

苏步青的故事250字

苏步青的故事250字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怀念苏步青先生

怀念苏步青先生

怀念苏步青先生作者:***来源:《寻根》2020年第06期苏步青教授与我父亲姚律白在20世纪20年代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后来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是情深意厚的挚友!在抗日战争的动荡岁月里,苏教授在昆明的西南联大,父亲在川、陕的工厂里,书信不断!日本投降后,父亲在上海中纺公司工作,苏教授为浙江大学校长,往来更多!苏教授到上海任职复旦大学校长时,父亲已经支援东北,在辽宁省纺织工业厅工作,五六十年代,书信少了许多,但过年、过节时仍互致问候。

1958年,我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支援宁夏,分配到银川第一中学当英文老師。

苏教授在全国政协开会,电话里对我父亲说:“大哥,你的孩子不怕吃苦,去了边疆,好样的!”1979年后,父亲迁居北京,两人不仅通书信,也见过几面。

我是目睹父亲与苏老几十年情谊的晚辈,能够坚持在边疆一干几十年,是与父亲、苏老的鼓励分不开的。

我和苏老的首次见面,是在1948年的上海。

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动摇了国民党在上海的统治。

当年秋天,苏教授、我父亲,还有中纺公司总经理束云章等许多专家、学者,大都接到了国民党“尽快准备,迁往台湾”的通知,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随国民党到台湾。

于是,苏老、我父亲以庆祝东京工业大学校庆为由,束云章总经理买单,邀请该校校友在上海老城隍庙一品仙酒楼聚餐。

在二楼餐厅摆了七八桌,大家边吃边聊,气氛低迷。

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父亲拉着我在楼梯口迎接苏步青教授,我向他鞠了躬,并叫了一声“叔叔好!”父亲把《同学录》的小册子发给每个与会者。

在宴会上,我记得有人说:“刚才上了一道‘蚂蚁上树’的菜,树倒了,猴子都跑了,蚂蚁上去不是自取灭亡吗?!”我当时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明白这是暗示如果跟国民党去台湾是“自取灭亡”。

但是还是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台湾。

一个外号叫“老好人”的说:“总经理是大人物,他不去是不行的!”后来束云章去了台湾,大兴金融实业。

他于1963年去世,《参考消息》还报道了这一消息。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关于苏步青的数学故事
苏步青出身农家,父亲种田。

但苏步青对读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见到书就爱不释手。

父亲见儿子如此爱读书,就咬咬牙,将他送入县城小学去读书。

从山沟来到县城,苏步青样样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把功课丢在一边。

期末考试,他得了倒数第一名,差点儿不及格。

第二年,他转到离家近一些的一所镇中心小学。

班里调来了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

陈老师发现苏步青挺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启发他说:"你吃的饭、上学所花费的钱,都是你父亲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你不好好念书对得起谁呢?"陈老师的话使苏步青觉得很惭愧,他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奋读书。

假日,他回家放牛时,还骑在牛背上背古诗。

这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

而且,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的成绩都是第一。

上中学时,苏步青的历史、文学学得很好,他曾经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个历史学家、文学家。

但后来他受到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的影响,把兴趣转移到了数学上。

杨老师在教数学的同时,还经常进行"科学救国"的宣传,使苏步青很受教育。

他不管酷暑隆冬、霜晨晓月,用心看书、思考、解题。

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他采用了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

平生问几何一生一卷诗,追忆数学家苏步青

平生问几何一生一卷诗,追忆数学家苏步青

平⽣问⼏何⼀⽣⼀卷诗,追忆数学家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苏步青是⼀位德⾼望重的数学家、教育家、诗⼈,是国际公认的⼏何学权威,中国微分⼏何学派的创始⼈。

国际上,他被誉为“东⽅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东⽅第⼀⼏何学家”。

他在浙江⼤学、复旦⼤学⾟勤耕耘70余载,不但在微分⼏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还培养出⼀⼤批中国数学栋梁。

他还是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他⼀⽣爱好古典诗词,共发表过500多⾸诗词。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步青的仿设不变的四次的代数锥⾯,被命名为苏锥⾯。

他的仿设微分⼏何的⾼⽔准⼯作,⾄今在国际数学界仍享有崇⾼评价。

在射影曲⾯论研究中,他对周期为4的拉普拉斯序列作了深⼈⽽富有成就的⼯作,这种序列被称为苏链。

20世纪70年代,他把数学曲线论中的仿射不变数⽅法引⼈计算机⼏何学科,在全国造船⼯业中的船体放样、航空⼯业中的涡轮叶⽚空间造型,以及它们的外形设计等⽅⾯获得成功应⽤。

苏步青是1935年成⽴的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之⼀,并当选为理事。

他是我国最早的数学研究期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第⼀任总编辑。

他还曾主持过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备⼯作,任数学所筹备主任直到正式建所为⽌。

他创建了复旦⼤学的数学研究,并创办了全国性的《数学年刊》。

他为中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了功勋。

2003年3⽉17⽇,苏步青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堂课改变⼀⽣志向苏步青1902年9⽉23⽇出⽣在浙江省平阳县雁荡⼭区带溪乡的⼀个农民家庭,家中有13个兄弟姐妹,他是次⼦。

由于家庭贫穷,他童年时就要帮助家⼈割草、喂猪、放⽜,6岁时也未能上学。

他每天放⽜路过私塾,就悄悄跑到窗外去听听,随⼿写写画画。

⽗亲见他如此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 省下⼤⽶,送他到离家100⾥的平阳县唯⼀⼀所⼩学插班。

他认识⼀些字后,就⾃⼰找书看,读《三国演义》、《⽔游传》和《聊斋志异》等。

[平阳苏步青学校]苏步青:苏步青

[平阳苏步青学校]苏步青:苏步青

[平阳苏步青学校]苏步青:苏步青[平阳苏步青学校]苏步青:苏步青篇一 : 苏步青:苏步青-人物生平,苏步青-人物成就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学校_苏步青 -人物生平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1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

数学名人苏步青故事500字苏步青,男,1926年12月13日生于杭州,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院士、亚洲数学家协会会长、世界数学家联合会主席。

他是近代中国数学教育思想家,一生受到国内外学者及教育家们的极大尊重,被赞美为“中国近代数学之父”。

苏步青5岁起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42年,他考取了浙江大学数学系,期间接受张正仪和邬贺铨,以及石嗣浩、郑友梅、钱令江等知名数学家教学,毕业后又赴清华大学攻读数学,毕业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和西安市中学数学教师,昆明财政专科学校数学系主任,后又任重庆大学数学系主任,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榆林师范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学部委员等职位。

苏步青是“新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是一位“从教育中推动科研”的实践者,长期从事数学教育创新思想的探索。

他极力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倡导“以科学精神思考、以实际问题分析练习”,其数学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

苏步青一生关心对广大教师的成长,他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是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中培育出来的”,他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不断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发展的机遇,他还认为,要吸引学生去学习数学,就要让老师有认真教习、有勇于挑战的精神,并贯彻“教书育人”,对数学教育有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赋予数学知识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深邃、多面性。

除了重视数学教育外,苏步青还致力于数学研究及其他学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曾获得军队科研成果三等奖、杰出青年科技奖,论文被评为新科学家优秀论文,也撰写许多文学作品,他的“科研方法论”被称为“苏步青思想”,因他在科研工作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数学科学的发展。

苏步青一生坚持“不做权力的工具,不以金钱抵赎良心”,他深知“学习、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使命”,对社会负责任,对学术负责任,其不懈拼搏,深受数学界学者及教育家们的尊重和敬佩。

游记苏步青故居作文

游记苏步青故居作文

游记苏步青故居作文
《游苏步青故居有感》
嘿呀,今天我去了苏步青故居,那可真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经历呢!
一走进那片地方,我就感觉好像踏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那古老的房子,带着一种岁月的气息,仿佛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里面慢悠悠地逛着,看到了好多苏步青先生曾经用过的东西,感觉特别奇妙。

有一个书房,里面摆放着陈旧的书桌和书柜,我就在想啊,苏步青先生是不是就在这里写出那些厉害的数学成果的呀。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苏步青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场景还原。

哇,那小小的桌椅,那堆积的书本,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过去。

我仿佛看到了小小的苏步青坐在那里,认真学习的模样,他可能会为了一道难题抓耳挠腮,也可能会在解开难题后开心地笑起来。

我就站在那里,盯着那个场景看了好久好久,心里满是敬佩。

从故居出来后,我还在回味着在里面看到的一切。

苏步青先生真的好厉害呀,他从这里起步,走向了广阔的数学天地。

我也暗暗下定决心,要向他学习,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这就是我游苏步青故居的经历啦,一次让我感触颇深的旅程,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这里逛逛呀!。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的故事3篇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的故事3篇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的故事3篇苏步青的故事篇(一):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数学家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数学家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苏步青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苏步青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后来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可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得积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因此这想法影响苏步青.于是苏步青的读书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兴趣.他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从上海驶往日本。

科学与教育战线上的伟人--追思苏步青老师

科学与教育战线上的伟人--追思苏步青老师

科学与教育战线上的伟人--追思苏步青老师
谷超豪
【期刊名称】《科学(上海)》
【年(卷),期】2003(055)003
【摘要】@@ 一代宗师苏步青教授,走完了不凡的百年人生之路.他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又在教育战线上有突出贡献.作为他的学生,我在他身边学习、工作了57年,受到极大的教育.对于他的逝世,我非常悲痛.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谷超豪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6
【相关文献】
1.小语大师君子风范--在沈大安老师追思会暨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J], 柯孔标
2.教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访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旺博士 [J], 赵立辉
3.严格要求诲人不倦鼓励创造--追思苏步青老师 [J], 胡和生
4.敢问路在何方?——写给与我并肩作战在“新教育”战线上的全体老师 [J], 无
5.为了科学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祝贺苏步青教授九十华诞 [J], 王增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步青先生与湄潭

苏步青先生与湄潭

苏步青先生与湄潭
晓瑞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老人走完了101岁高龄的人生之路。

这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七届与第八届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随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在贵州湄潭县工作和生活了近七年之久。

暮春时节,笔者赴湄潭采风,参观了湄潭的“浙大西迁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晓瑞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1
【相关文献】
1.一代英杰世纪情——追忆苏步青先生关怀后学二三事 [J], 杨达寿
2.毕生事业一教鞭--忆苏步青先生关心中学教师 [J], 华宣积
3.苏步青先生的读书之道 [J], 鲁人
4.湄潭县的刘先生来电咨询:蔬菜种子播种前有哪些处理方法? [J],
5.驰骋教坛舐犊情深——读苏步青先生手迹有感 [J], 赵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步青阅读理解

苏步青阅读理解

苏步青阅读理解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苏步青爷爷可厉害了!苏步青爷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家。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特别爱学习。

每天他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不管刮风下雨都从不间断。

在学校里,他学习特别认真,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有一次,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好多同学都做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

但是苏步青爷爷没有放弃,他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儿又抬头想想。

终于,他想出了答案,开心地跑去告诉老师。

老师都夸他聪明又努力呢!后来,苏步青爷爷长大了,他去了国外学习数学。

在国外,他也非常努力,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学成之后就马上回到了中国,想要为祖国做贡献。

他回到中国后,在大学里当老师,教了好多好多的学生。

他对学生们可好了,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数学题。

有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太好,觉得自己很笨,都快要放弃了。

苏步青爷爷知道后,就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的。

” 然后,苏步青爷爷还专门给他找了一些适合他的练习题,每天都抽时间帮他辅导。

慢慢地,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提高了,他可感激苏步青爷爷了。

苏步青爷爷还做了很多很多重要的研究,他写的数学书,让很多人都学到了知识。

他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学习数学的道路。

我们要向苏步青爷爷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的精神。

不管遇到什么难题,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像苏步青爷爷一样,认真思考,努力去解决。

我们也要好好学习知识,长大了像苏步青爷爷一样,为祖国做贡献。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像苏步青爷爷一样厉害呢!你们说是不是呀?嘿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 了 。消 息传 来 ,人 们 顿时 沉浸
在 无 限 的悲 恸 之 中 … … 3月 1 H 9
1 9 年 6月 ,我 因编著 《 98 浙 3万字 的 《 科学 家 上 午 9时 ,我有 幸 参 加 了学 校举 办 几 个月 内写 了 1 。当我们 向苏 老求 大 逸 事 》之 需 ,又 去 遵 义 、湄 潭 的 “ 功绩不朽 ,风范永存——浙江 竺 可桢 的故事 》 寻访 。在 参 观 湄潭 求 是 中学 时 , 大 学 师 生 深 切 悼 念 苏 步 青 教 授 ” 题 封 面 和 请 其 撰 写 序 言 时 , 他 不 又 见 校 牌 名 是 苏 老 的 真 迹 ,顿 时 9 座 谈 会 。 学 校 党 委 张 浚 生 书 记 悼 顾 工 作 繁 忙 ,欣 然 允 诺 并 于 1 94 脚 年 3月 23 日题 签 了 封 面 和 撰 写 了 使 我 想 起 苏 老 因 “ 疾 无 法 出 席 念 苏 老 的一 席话 勾 起苏 老 关怀 后 序 言 。 在 序 言 里 ,苏 老 回忆 了 抗 战 求 是 中 学 挂 牌 仪 式 为 憾 ” 的 事 学 的鲜 为人 知 的故 事 。 苏 来 。 凌姜 校 长对 我 说 :“ 老 题 写 19 9 0年 初 ,我 到 浙 江 大 学 校 烽 烟 燃 遍 半 壁 江 山 的 苦 难 岁 月 , 校名 ,使 师生 常 以此 事为 鞭 策 , 友 总 会 办 公 室 和 校 友 联 络 办 公 室 并 随 竺 校 长 西 迁 办 学 的 动 人 事 迹 使 求 是 中学 教 育 质 量 节 节 攀 升 。 ” 主 持 日常 工 作 后 ,与 苏 老 有 了 一 及 其 与 师 生 的 情 谊 。 苏 老 在 序 言 我 在 湄 潭 文 庙 参 观 时 ,看 到 了 一 这 些 往 来 , 特 别 是 他 对 母 校 的 真 里 深 情 地 说 : “ 样 的 好 校 长 ,把 2开本大小 的 《 湄潭 吟社 本似小 3 情 , 对 竺 可 桢 校 长 的 爱 戴 与 崇 教 授 当宝 贝 ,我 们 怎 能 不 感 动 呢 ? 诗存第一辑 》 。这本 1 4 年 印行 的 93 敬 ,的确是 浙 江大 学后 学 者们 的 当然 ,我 也 把 竺 先 生 当作 知 己 ,凡 诗 词 集 ,是 数 学 家 钱 宝 琮 、 苏 步 是 他要 我 做 的 事 ,不 管情 况 怎么 楷模。 9 3年 2 2 月 8日 ” 青教 授 倡导 并 于 1 4 18 年 1 月 1 99 1 0日,苏老 在浙 困难 ,我 都 乐 意 去做 。 多 少 年 来 , 在 湄 潭 成 立 的 湄 江 吟社 社 员 的作 江 大 学 专 家 楼 为 《 江 大 学 在 遵 苏 老 成 了 推 崇 竺 可 桢 办 学 思 想 、 浙 品集 。 当 年 , 湄 江 吟 社 社 员 有 苏 弘 扬 求是 精神 的典范 。 义 》 一 书 撰 写 了 序 言 ,其 中 有 一 我 到 校 友 总 会 工 作 后 , 学 校 步 青 、钱 宝 琮 、江 问渔 、王 季 梁 、 首诗 : 祝 廉 先 、胡 哲敷 、张鸿 模 7 ,后 人 寄 身 破寺 复 何 人 ? 底 江 山 领 导 交 给 我 一 个 组 织 并 参 与 编 写 眼 《 江 大 学 简 史 》 的 艰 巨 任 务 。 经 来 又 加 入 了刘 淦 芝 和 郑 晓 沧 。 这 浙 片新。 过 校 史 编 写 组 全 体 人 员 近 4 年 的 些 酷 爱 诗 词 的 学 者 常 在 工 作 之 余 莫 道 桐 油 灯 影 淡 ,如 今 放 焰 艰 辛 笔 耕 ,该 书 一 二卷 修 改 稿 完 小 聚 湄 潭 茶 场 , 或 切 磋 教 义 ,或 暖生 春 。 评 论 时 局 , 或 品 茶 吟 诗 。 诗 词 题 1 9 年 1 月 ,我 陪 同旅 美旅 成 了 。 我 又 写 信 给 苏 老 ,请 他 作 93 0 材 无 所 不 及 ,最 多 的 是 吟 诵 湄 江 台 校 友 去 贵 州 寻 访 ,在 青 岩 苏 老 序 , 苏 老 又 欣 然 同意 了 。 苏 老在 《 江 大学 简史 》 的 浙 风 光 之 美 和 湄 茶 之 香 ,且 忧 国 忧 曾住 过 的 寺 庙 中 ,仿 佛 看 到 了 苏 民 、愤 世 嫉 俗 之 情 常 流 于 笔 端 。 我 老 挑 灯 备 课 和 著 书 立 说 的 情 景 , 序 里 深 情 地 写 道 :“ 从 日本 留学 读 了上 述 诗 词 集 ,就 可 发 现 苏 老 令 人 肃然 起 敬 。 1 9 9 0年 3月 7 日, 回 国 就 在 浙 江 大 学 任 教 , 直 到 不 仅 是 一 位 著 名 的 数 学 家 ,也 是 95 浙 江 大 学 举 行 了 竺 可 桢 1 0周 年 1 2年 院 系 调 整 时 才 离 开 ,前 后 0 位 诗 词 和 写 作 大 家 ,为 后 人 留 诞 辰 纪 念 会 , 我 有 幸 聆 听 了 苏 老 工 作 了二 十 多 年 ,担 任 过 教 授 、 系 下 宝贵 的精 神 财富 。 充满真情 的讲话 。3月 8日,我 随 主 任 、训 导 长 、教 务 长 等 职 ,还 有 从 以 上 我 所 亲 历 的 一 件 件 苏 老 驱 车 去 上 虞 竺 可 桢 故 居 参 解 放 前 夕 , 受 离 校 赴 沪 避 居 的 竺 小 事 中 ,也 足 以 可 看 出这 位 德 高 观 ,有 幸 与 苏 老 合 影 留 念 , 可 惜 可 桢 校 长 的嘱 托 ,和严 仁 赓 先生 望 重 的 中 国科 学 院 院 士 、 全 国政 摄 影 师 未 能 将 这 张 珍 贵 的 照 片 送 等 一 起 临 时 主 持 浙 大 的 校 务 。 抚 今 忆 昔 , 我 和 浙 大 有 着 很 深 的 渊 协 副 主 席 、复 旦 大 学 校 长 对 浙 江 我 ,留下深 深 的遗憾 。
维普资讯


M 0u
往事 回眸

代英杰世 纪情
— —
追忆 苏步青 先生关怀 后学 二三 事
◎杨达寿
公元 2 0 年 3 1 03 月 7日 1 4 6时 5
分 ,东 方 数 学 苍 穹 的 一 竺 可 桢 校 源 , 也 有 着 很 深 的 感 情 , 经 常 怀 长 逝世 2 0周 年 ,学 校 领 导 让 我 写 念 那 段 艰 难 困苦 而 又 富 有 朝 气 的 ” 本 有 关 竺 校 长 生 平 业 绩 的 书 。 年 代 。 这 就 是 苏 老 和 浙 江 大 学 我 和 老 校 友 杨 竹 亭 先 生 合 作 ,在 的 不 解 情 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