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9)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生物灭绝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心的事情,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本身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一个说法:“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进行了过多的干预。
想要分析生物灭绝的原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物进化史上五次比较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吧。
第一次生物大绝灭是著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这次生物大灭绝标志着恐龙时代的终结,同时也为哺乳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次灭绝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行星冲撞地球。
颗粒进入了大气层中,导致大气变得更加稠密,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地面上,地球的温度迅速降低,植物无法生长,素食动物没有了能量来源,逐渐消亡,大型肉食动物也随之逐渐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绝灭事件是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海洋生物,海平面下降之后又再次上升,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缺氧海水。
第三次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的可能原因包括大量可燃冰的泄漏、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的改变等等。
第四次是泥盆纪后期生物大灭绝,这次灭绝的主要是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不受太多的影响。
此次灭绝持续时间较长,原因难以辨识,可能的原因是泥盆纪时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地球进入了卡鲁冰河时期。
第五次是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大灭绝,地球上部分科、属灭绝。
其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了南极地区,全球环流发生改变,地球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天灾、人类干预、生物本身、环境变化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远古时期一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整体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
而对于生物的灭绝这个问题,恐怕背后的原因也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很难说是每个纯粹的或者单一的原因导致了某一个物种的绝灭。
对生物大灭绝的认识
对生物大灭绝的认识生物大灭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出现急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事件。
生物大灭绝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原因、影响、复苏过程、预防措施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的认识。
1. 时间生物大灭绝通常发生在地球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如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等。
这些事件导致了大量生物种类的灭绝,尤其是海洋生物。
最近的一次生物大灭绝是在6亿年前的显生宙时期,这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它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爆发和演化奠定了基础。
2. 原因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球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地质灾害、陨石撞击等。
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过度开发等。
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生物大灭绝的发生。
3. 影响生物大灭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大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同时,生物大灭绝也会加速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形成,为新物种的诞生提供了机会。
4. 复苏过程生物大灭绝后,生态系统的复苏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在复苏过程中,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会逐渐恢复种群数量,并成为新的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生态系统会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也会逐渐恢复。
5.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生物大灭绝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捕捞。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
6. 未来展望尽管生物大灭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来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
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冯伟民距今6600万年前发生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了中生代海陆空霸主,如空中霸主翼龙、陆上霸主恐龙和海里霸主鱼龙等悉数退出演化舞台,爬行动物开创的盛世伟业就此落下了帷幕。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包括了非鸟恐龙的灭绝,因而成为公众最著名和了解的灭绝事件,也是科学家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的事件。
在历次显生宙大灭绝事件研究中,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假说最多,其中许多探究对现实而言也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大灭绝前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群面貌白垩纪根据地层、生物群等特征,可以清楚地划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时限4500万年(即距今1.45亿年至1亿年间),它基本上继承了晚侏罗世的特征,即全球联合古陆进一步解体,此时,大西洋进一步扩大,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等开始与冈瓦纳大陆分开;白垩纪初,太平洋洋底爆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烈度最强的岩浆喷发,覆盖了地球千分之四面积,形成了许多巨型海底高原,烘托起海面大幅度上升,比现代海平面高出200多米,各大陆分离加剧。
由于大西洋形成过程中大洋洋中脊和太平洋海底岩浆大规模喷发,使得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是当今大气二氧化碳的4-8倍。
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比现在高平均6度,使当时地球两极冰川消失。
大陆岩浆活动剧烈,岩浆侵入多,火山喷发频繁,但气候比较温暖潮湿,适合生物的繁衍与生长。
植物界仍是裸子植物统治的天下,它们有松柏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等;不过被子植物也开始出现了,所以地球上到处是郁郁葱葱。
河湖中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脊椎动物的鱼类、鳄类等都很繁盛。
陆上脊椎动物的蛇、乌龟、小型蜥蜴、大型蜥脚类草食恐龙和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多样,尤其是霸王龙横空出世,恐龙家族独霸天下。
鸟臂目的恐龙如甲龙类、角龙类、肿头龙类、鸭嘴龙类等悉数登场。
空中的翼龙仍占统治地位,但早期鸟类——反鸟类已发展起来了,昆虫繁盛;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的菊石类、箭石类、腹足类、双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有孔虫类、海胆类,仍较繁盛;海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及各种鱼类也很丰富,所以整个生物界仍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科普生命的涅槃:史前地球的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
科普生命的涅槃:史前地球的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做为宇宙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星球,地球承载着我们所有生活于其上的生命,但是在地球的四十多亿年的漫长历史中,生命从无到有,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最终才出现了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不过也仅仅是几千万年,文明的出现更是仅仅只有几千年,那么,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都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生命的进化是否就是一帆风顺的呢?…今天的我们就来聊一聊史前地球所发生过的五次生命灭绝性事件。
科学家们通过对于地质的勘查与考古,从许多的地质与化石之中获取了许多的证据,并且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在史前的地球上曾经经历过五次生命大灭绝的事件,而且这一些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概是每隔6200万年左右都会发生一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史前地球的五次生命灭绝事件都发生于何时:第一次发生的生命大灭绝事件为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时间为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当时地球大约40亿岁时,距今约4.4亿年前,被灭绝的生物物种大概有27%的科与57%的属,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数量来看,这是五次大灭绝事件中的第三位。
早期的地球由于臭氧层仍未形成,太阳的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而生命无法在紫外线的辐射下生存,因此生命诞生于海洋热泉口附近,此时的生命还离不开海水,因此都是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不幸的是每隔1.5亿年都会发生一次的大冰期到来了,全球变冷的气温灭绝了85%的地球生物,直至今日,奥陶纪大冰期的痕迹仍然能够于撒哈拉沙漠中找到。
第二次生命大灭绝事件为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于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此时的地球年龄为41.45岁,此次的事件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
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生物灭绝了65%,在泥盆纪里,两栖动物和脊椎动物开始出现,植物向陆地发展并进化,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鱼类。
《灭绝的生物》灭绝生物大揭秘
《灭绝的生物》灭绝生物大揭秘在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物曾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物种已经永远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这些灭绝的生物,它们的离去不仅是生命的消逝,更是生态系统的巨大损失,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疑问和思考。
恐龙,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灭绝生物之一。
它们统治地球长达约 16 亿年,身形巨大而威猛。
从凶猛的霸王龙到长颈的马门溪龙,恐龙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然而,大约 6500 万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终结了它们的时代。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据推测,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以及遮天蔽日的灰尘,导致气候急剧变化,生态系统崩溃,恐龙无法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最终走向灭绝。
除了恐龙,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生物已经消失。
比如猛犸象,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巨大哺乳动物。
猛犸象拥有厚厚的长毛和庞大的身躯,能够在冰天雪地中生存。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它们的栖息地逐渐缩小,食物来源减少。
再加上人类的捕杀,猛犸象最终在大约 4000 年前灭绝。
渡渡鸟也是一种悲惨灭绝的生物。
这种不会飞的鸟曾经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上。
当人类首次登上这个岛屿时,渡渡鸟还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但人类带来的猫、狗、猪等动物成为了渡渡鸟的天敌,它们破坏了渡渡鸟的栖息地,捕食渡渡鸟的卵和幼鸟。
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渡渡鸟在短短几百年内就灭绝了。
灭绝的生物中,还有许多珍稀的植物。
比如曾经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蕨类植物——芦木。
它们高大而茂盛,是石炭纪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气候的变迁和地质运动,芦木逐渐消失。
这些灭绝的生物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首先,它们让我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比如,某些植物的灭绝可能导致以其为食的动物失去食物来源,从而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物灭绝
Deccan Traps (India) record eruption of more than 500,000 million cubic km of basaltic lava over perhaps about 5 million years (but began before end of Cretaceous Period).
对生物集群灭绝的初步认识
Mass Extinction
生物大灭绝( Mass Extinction)的定义:
依据于化石记录,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12Ma?)内,大量的生物物种绝灭——通常是生物 界对一次大规模的快速的全球性的事件的响应。
显生宙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地球历史中出现过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Deep-sea anoxic interval (Japan)
七,其它因素:生物因素, 超新星的爆发等
晚泥盆世裸子植物、高大乔木、多重结构森林出现→化学和生物化 学风化盛行→真正意义土壤广为发育→地表径流向滨、浅海输送的 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增多→陆表海由超寡营养到富营养化→浮游植物 和浮游动物等低等菌藻微生物繁荣→频繁的赤潮→海洋水缺氧导致 中低纬度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
德干高原——大陆溢流玄武岩省
溢流玄武岩火山作用
The result of great volcanic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rising heat plumes from mantle (核幔边界D”)
溢流玄武岩火山作用似乎 与生物集群灭绝有关,但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集群灭 绝事件都与火山作用有关
scorpions(蝎子), spiders(蜘蛛), and extinct trilobites(三叶虫)
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
42化 石2021年 第2期化石新知化石揭秘 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冯伟民显生宙奥陶纪末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后,地球生物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物已不再局限于海洋环境,而是开启了历经数以千万年的生物登陆大幕。
从志留纪初维管植物率先成功登陆,无脊椎动物尾随而至,至泥盆纪中晚期鱼类登上陆地。
生物扩张的足迹遍及海洋和大陆,地球生物多样性获得了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然而,就在泥盆纪晚期,生物大灭绝的灾难又一次降临,给地球生物的演化以沉重的打击。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并不是发生在泥盆纪末,而是主要发生在晚泥盆世的弗拉斯期(Frasnian )与法门期(Famennian )之间,这在历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事件极为罕见。
所以古生物学家习惯称它为F-F 生物大灭绝。
那么,这样一次大灭绝究竟是处在怎样的生物演化背景下发生,造成了怎样规模的大灭绝,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大灭绝前生态环境与生物面貌泥盆纪生物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水生脊椎动物的大发展,出现了许多门类各异、形形色色的鱼类,故泥盆纪有“鱼类时代”的美称,而无脊椎动物一统天下的时代从此结束了。
陆上植物也已大量繁殖,出现了高大的蕨类植物、原始的石松类等,开始形成了森林。
与此同时,海生无脊椎动物仍很繁盛,尤其是中、晚泥盆世大多数板块都分布于赤道附近,如欧洲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北美板块、华南板块等。
泥盆纪鱼类43化 石2021年 第2期这时期地球是处于温暖期,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于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当时华南中泥盆世正处于浅海区,阳光充足,含氧量高,食物丰富,所以生长着大量的腕足类、珊瑚、层孔虫、苔藓虫、介形类、牙形类、鱼、虾等,形成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形成许多珊瑚和层孔虫礁体。
此外,华南板块从中泥盆世大片广海浅水碳酸盐台地演变成由许多交叉型裂谷带分割成的晚泥盆世一系列带状深水区和浅水碳酸盐台地区,在深水区生长着许多菊石、竹节石、放射虫、牙形石、三叶虫、小型腕足类,而浅水台地却生长着许多小型无洞贝类、新生的弓石燕贝类、小嘴贝类等。
揭秘地球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现已步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揭秘地球上的5次⽣物⼤灭绝事件,现已步⼊第六次⽣物⼤灭绝?我们的地球上曾经居住着1.5亿种⽣物,⽽现存的仅剩下150万种,99%的物种在过去灭绝了。
⽣物⼤灭绝是指⼤规模的集群灭绝,并不是指⼀个物种的灭绝,⽽是整科、整⽬、甚⾄整纲的⽣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也有可能极少数幸存下来。
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植物虽然也经历多次⼤灭绝,但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物类群⼀起灭绝,却总有⼀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些类群从此诞⽣或开始繁盛。
在⼈类之前,地球⽣命演化史上共经历了五次⼤规模的⽣物灭绝事件。
分别发⽣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2.5亿年前的⼆叠纪末、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以及6500万年前的⽩垩纪末。
距离现在最近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灭绝的那次。
据科学分析,⼤规模的⽣物灭绝具有⼀定的周期性,约6200万年⼀次。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进⼊第六次⽣物⼤灭绝周期?那我们就先从过去的五次灭绝事件说起,也分析分析第六次⽣物⼤灭绝是否来临。
第⼀次:奥陶纪⽣物⼤灭绝奥陶纪时期,⽓候温和,地球的分布与现在的有很⼤不同,浅海分布⼴,现今三分之⼀的陆地都被浅海海⽔掩盖,当时的海⽣⽆脊椎动物尤为繁盛。
在⼤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位于南极地区,当陆地在极点附近汇集时,容易造成积冰堆积。
⼤⽚的冰川使洋流和⼤⽓环流变冷,全球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海平⾯随之⼤幅度下降,浅海区⼤⾯积减少,沿海⽣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海洋⽣物消亡。
此次⼤灭绝造成地球上近85%的海洋物种绝灭。
奥陶纪时期地球版图此外,有另⼀种说法认为,这次灭绝事件可能是因为⼀颗超新星释放出了极强的伽马射线,摧毁了地球上30%的臭氧层,太阳紫外线直接穿透⼤⽓层,杀死了⼤量浮游⽣物,⾷物链分崩离析,产⽣饥荒,⼤量⽣物死亡。
但⽬前没有有⼒证据证明。
第⼆次:泥盆纪⽣物⼤灭绝泥盆纪时期,许多地块升起并露出海⾯成为陆地。
陆⽣植物繁盛,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是脊椎动物发展的⾼峰期,鱼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多,现代鱼类开始出现。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某一时期内发生的物种绝灭率异常高的事件。
这种事件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大规模崩溃,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被科学家们确认,并且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当时地球上的物种几乎全部死亡。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全球物种绝灭率高达85%左右,其中包括了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据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氧气水平下降、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明确,主要是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火山爆发、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等。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了恐龙等众多大型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也比较明确,主要是由于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的。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始新世末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30%的物种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气候变化、火山爆发、海平面下降等因素有关。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现代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当中。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率已经超过了自然灭绝率的100倍以上。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包括了环境破坏、气候变暖、过度捕捞、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等。
综上所述,生物大灭绝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减缓甚至避免生物大灭绝的发生。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6)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6)胡经国十、气候变化与生物大灭绝1、全球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据介绍(20090624),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全球暖化导致北极冰层将在2012年夏天结束前完全融化! 海洋很容易蓄积足以产生1万倍于世界现有核武器爆发能量的甲烷。
由于海底温度较低,大量的甲烷一直被存储在海底沉积物中;一旦启动,这将带来一场生物浩劫。
通常,北极的冰层会反射80%的太阳光热量,维持海洋低温。
冰层消失后,太阳的热能将直接进入海洋,而温暖的海水又会加速冰层融化,形成恶性循环。
海平面大幅上升,海洋暖化,有可能导致大量潜藏在海底的有毒气体甲烷会释放出来。
人们将因吸入海洋有毒气体甲烷而中毒(当空气中天然气含量达到25%~30%时,人就会窒息。
含量在4.9%~16%时,遇火会爆炸)。
这会给全球人类带来致命的灾害。
在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曾经有过五次生物大灭绝。
似乎每2600万年就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造成生物大灭绝的成因,最受欢迎的就是陨石撞击学说。
然而,陨石撞击不一定有规律性;是否每一次生物大灭绝都与陨石有关,实在令人怀疑。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距今 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可能是原本蓄积在海洋中的甲烷释出爆炸所造成的。
在几次大规模生物灭绝期间,已知有数次大型火山活动。
剧烈火山喷发的副产物,便是释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这可能快速造成全球暖化。
在二迭纪与三迭纪最末期,以及侏罗纪早期、白垩纪中期与古新世晚期,碳同位素的记录都证实,二氧化碳浓度在生物大灭绝开始前,都有快速窜升的现象。
发生在古新世末期的最暖期生物灭绝事件,是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刚好低于1000ppm时开始的;而在三迭纪末期,二氧化碳浓度只比1000ppm高一点。
现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为385ppm,看来我们还处在安全时期。
但是,依据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年增加的速度,下一次温室灭绝会有多快发生?气候暖化还会引发暴雨、暴雪、洪水、飓风、干旱、酷热、酷寒以及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气候灾难和地质灾害。
细数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
细数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物种大灭绝由地球生命起源至今,已知有史可查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共有五次,每一次都将不同的物种种类推向顶峰,再推倒从来,恐龙在地球上长达数亿年的辉煌统治最终也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毁与一旦,而我们人类的文明起源也不过数千年,数亿年,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时间,让我们再细数下这让人震惊的物种毁灭事件1、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4.50亿至4.40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
地球上生物中有27%的科与57%的属灭绝。
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名称: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别名: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时间:距今4.39亿年左右(奥陶纪末期)事件:大规模物种集群灭绝,共计约有85%的物种灭绝原因:全球气候变冷奥陶纪食物链顶端的鹦鹉螺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3.75亿至3.60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
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种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
19%的科、50%的属灭绝。
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
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被称为凯勒瓦瑟尔事件,又称弗朗斯-法门事件。
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
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于此给两栖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泥盆纪时期顶级捕食者恐鱼3、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
浅谈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
论地质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课本里面介绍了七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于:远古宙末、寒武纪末、奥纪末、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末、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
但是现在很多资料都没有将远古宙末和寒武纪末列入生物大灭绝的围。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元古代时期即远古宙末时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
所以这一说法还未得到真正的确认。
另一方面,一般认为,地球地质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第一次发生在寒武纪与奥纪之交,距今约5.1亿年前。
多种手段绝对年龄的测定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年代为距今6亿8千万年至6亿2千万年。
197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埃迪卡拉动物群确定为前寒武纪晚期的动物群。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
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是显生物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综上所述,寒武纪是生物大爆发而非生物大灭绝的时期。
因此,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如下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具体容如下:第一次生物大灭绝1、名称:奥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2、时间:约4.39亿年前3、简介: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展开全文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一场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引发全球变冷,生活在水里的各种生物便荡然无存,有大约60%的物种灭绝。
伽马射线暴事件:4.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奥陶纪晚期。
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泛大陆尚未形成,今天的南美洲、澳洲、南欧、非洲、印度以及南极洲形成了一块名为“冈瓦纳”的大陆,其它陆地则分裂成许多岛屿分布在世界各地。
奥陶纪是地球史上海侵最严重的时代,海平面比现在高出400米,现今三分之一的陆地都被浅海覆盖。
奥陶纪的陆地上没有任何动物,植物在那时根本没有出现。
所有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那时的动物与现在的也有很大不同,脊椎动物只有数种,节肢动物的种类也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海洋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统治着。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伽马射线暴。
距离地球6000光年以外的地方,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由于不明原因相撞,产生数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击中了地球。
其实伽马射线击中地球的概率极小,小于亿分之一,这次地球真是很倒霉。
4.49亿年前的一天,一束来自6000光年以外的伽马射线穿透大气层,击中了地球。
射线击碎了气体分子,地球大气顿时变得四分五裂。
海洋中的动物只感觉到大地剧烈的晃动,并不知道灭顶之灾已经降临。
射线击毁了臭氧层,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穿透大气层,杀死了大量浮游生物,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饥荒开始四处蔓延。
射线带来的辐射还杀死了大量珊瑚,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灾难发生一年后,饥荒已经蔓延至全球,无论生物处于食物链顶端还是底端,都在饥饿中苦苦挣扎。
掠食者们需要杀死同类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灾难过后数十年,空气中形成了一种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气体。
二氧化氮遮天蔽日,遮住了大半的阳光。
地球失去了阳光的照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
动物的卵无法在低温中正常发育,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阳光照射忽然下降,气候变得很不稳定。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一、引言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给地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
本文将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包括它们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二、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发生在4.35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85%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植物物种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球环境的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化学物质的释放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陆地植被的损失,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三、第二次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在2.51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剧烈变化、海洋缺氧以及臭氧层破坏等。
这些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绝灭。
四、第三次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该灭绝事件导致了约75%的陆地物种和约70%的海洋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这些灾难性事件加剧了地球上生物的灭绝速度。
五、第四次大灭绝事件: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4.48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60%的海洋物种和34%的陆地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但可能与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次大灭绝给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六、第五次大灭绝事件:现代大灭绝现代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中。
显生宙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50化 石2021年 第1期化石新知化石揭秘 显生宙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冯伟民地球历史上是否发生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科学家非常纠结的疑问。
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 . W . Alvarez )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Z .W . Alvarez )父子等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意大利、丹麦等地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黏土中发现了外来陨石特征的铱元素的高度异常现象,并提出曾经不可一世、占领大陆各个生态领域的恐龙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灭绝的假说。
于是,大灭绝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
20世纪80年代,劳普(D . Raup )和同事杰克.塞普克斯基(J . Sepkoski )详细研究化石记录后,公布了对物种灭绝“背景”比率的研究结果,即有机体在地球生命史中灭绝的正常比例,表明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灭绝,即奥陶纪末大灭绝、泥盆纪晚期大灭绝、二叠纪末大灭绝、三叠纪末大灭绝和白垩纪末大灭绝。
奥陶纪末发生了显生宙第一次全球生物大灭绝,由两幕灭绝事件组成。
由于当时陆地生命还很少,陆生植物可能刚开始发育,未形成大的植被,故生物大灭绝重创的是海生生物,而且大都未能幸免,有学者估计当时80%以上的海洋生物物种灭绝了。
大灭绝前生物面貌在晚奥陶世中期(距今4.45亿年前),全球气候继承了寒武纪和奥陶纪早、中期的气候,气候温暖潮湿,海洋广布,因此海洋无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并继续统治着海洋世界,但生态分异亦更加显著,浅海中的腕足动物崭露头角,头足类中的鹦鹉螺类横行霸道、三叶虫还在为其统治地位苦苦争扎、海百合也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珊瑚、海绵、牙形石、介形类、苔藓虫、腹足类、双壳类、藻类等,在深海海域即漂浮着大量笔石,它们自由自在地在世界各地摄食,此外还有少量的叶虾类、漂浮三叶虫,等等。
华南地区在当时绝大部分是处于深海的环境,海底大多缺氧而不适合底栖动物的生长,相反、海水上层却很适合漂浮为生的笔石生长和大量繁衍,成为当时海里一大奇观。
地球物种大消亡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时间:4.39亿年左右原因:全球气候变冷后果:约有100个科物种灭绝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
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
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生物演化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泥盆纪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
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地改变。
表现为陆地面积地扩大,陆相地层地发育,生物界地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地变革。
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地成分也显著改变。
生物大灭绝的可能原因
生物大灭绝的可能原因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的现象。
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已经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五次大灭绝”,即奥陶纪大灭绝、波拿马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和白垩纪大灭绝。
虽然每次大灭绝事件的具体原因仍然存在争议,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记录、地质学证据和气候模型等手段,逐渐揭示出了可能导致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原因:1.突发的地质灾害:地壳活动中的火山喷发、地震、隆起或下沉等突发地质事件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冲击,破坏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是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长期的气候变暖或变冷,以及海平面的变化、气象灾害等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地质活动引发的海平面变化: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如板块构造的变动、火山喷发引发的巨大岩浆流等都可能导致海平面的迅速升降,破坏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
4.外来物种入侵:进化中的生物界存在物种灭绝和新物种产生的过程,但人类活动的不当介入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大量涌入,破坏原生物种的平衡,从而导致大规模灭绝。
5.极端环境事件:例如陨石撞击地球等极端事件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冲击是巨大的,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生物死亡和灭绝。
6.氧气水平变化:氧气水平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氧气含量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大量物种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
7.活动物种的突发变异:一些活动物种突然经历显著的遗传变异,可能对其生存环境和其他物种产生不可预知的冲击,导致大规模的生物死亡。
8.全球性的污染和环境破坏: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剧了生物灭绝的速度和规模。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水体污染、土地退化等因素,都直接威胁到物种的生存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原因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其他原因的出现,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崩溃链。
而且,地质历史上的大灭绝事件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生物多样性。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23:07对史前化石的统计发现,在长达5亿多年的显生宙里,平均每百万年有2至4个科级的生物消亡,这是属于正常的进化时期。
但在5个短暂时期,即奥陶纪末(约4.4 亿年前)、晚泥盆世(约3.75 亿年前)、二叠纪末(约2.5 亿年前)、晚三叠世(约2.08亿年前)和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每百万年的灭绝率高达10~20 个科。
当时,全球广泛的生物灭绝现象涉及大多数门类和生态环境(包括陆地、海洋),灭绝速率和灭绝量远远高于正常值,这就是生物的集群灭绝,或称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白垩纪末的那次大灭绝事件最引人关注,因为称霸一时的恐龙就在那个时期彻底灭绝了。
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大灭绝则是发生在二叠纪末的那次。
奥陶纪末大灭绝奥陶纪末大灭绝由前、后两幕组成,其间相隔约50 万~100万年。
第一幕是生活在温暖浅海或较深海域的许多生物都灭绝了,灭绝的属占当时属总数的60%~70%,灭绝种数更高达80%。
第二幕是那些在第一幕灭绝事件中幸存的较冷水域的生物又遭灭顶之灾。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及其相关事件是造成这两幕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高纬度海域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
冰盖形成还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约50~100 米。
同时,海水的碳、氧稳定也发生显著游移,水圈和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强烈的冰室效应,使大陆冰川继续扩大,这些事件的综合效应导致许多生活于温暖水域的生物灭绝。
在50 万~100 万年的冰期内,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它们主要生存于凉(冷)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9)胡经国十七、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1、地球生物演化的方向与进程据报道(2010),地球上生命从初始形成至今天的繁荣,经历了无数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等自然规律的选择,生命的形式从中得到不断的进化。
然而,地质学家发现,生物的这种自然演变曾经被灾难事件所点断,生物前进的方向与进程也因此被完全扭转。
在整个地质历程中发生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末期(距今 2.5 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代表显生宙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大一次灾难,约有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5%的陆地生物物种发生灭绝。
2、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及其机制揭示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及其机制,必须依靠精细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需要全球性的视野,在统一的时间格架上,分析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国际地层委员会》通常依据地层划分方案,选定地层记录最完备、研究水平最高的地层剖面作为各国参照的标椎,提交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并正式推荐给国际地质学界使用。
这一标准剖面,即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又称为“金钉子”剖面,简称“金钉子”。
4、国际地质年代表中的两颗中国“金钉子”二叠纪的地层划分方案,由于古地理区系差异明显,因而存在长期的争论。
该项目研究小组,着眼于中国华南详细的生物地层和生物古地理研究,建立完整的中国乐平统地层学格架,作为对比和参考的标准;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二叠系发育特点,提出新的二叠纪年代地层综合框架。
这个新框架,包括了俄罗斯的乌拉尔统、美国的瓜德鲁普统和中国的乐平统,得到了全球各国二叠纪研究专家的普遍认同,被国际地层委员会、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新的国际地层表。
中国的乐平统及其下属的吴家坪阶和长兴阶,成为中国最早列入国际地质年代表中的地层单位,两颗“金钉子”落户中国。
5、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由两幕组成中国乐平统的研究,不仅体现了中国地层学研究的国际水平,更主要的是为生物大灭绝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格架。
该研究小组,利用中国华南完整的乐平统沉积记录和丰富的生物群,开展多门类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建立华南二叠纪海生动物化石数据库。
在1991年,首次提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由两幕组成。
6、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突发性灾难性事件针对生物大灭绝的主幕,即二叠纪最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该研究小组,对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展开综合研究,获取了对十多个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延限数据、界线附近的碳氧同位素数据和高精度的同位素绝对年龄值;利用定量分析和数学模拟方法,建立生物大灭绝的模式,提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一次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与当时广泛而突然出现的环境快速恶化有关。
7、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理论认识通过华南和西藏等地的数据,该研究小组系统地建立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这一重大地质历史转折时期的年代地层综合格架,使得中国的乐平统成为世界标准;并精细地剖解了二叠纪末多门类生物群的演化型式,提升了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理论认识。
十八、古生代-中生代之交多幕式生物大灭绝1、全球事件导致生物大灭绝据报道(2010),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地质事件群,是国际地质界研究的热点。
中国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多学科多手段,在多个关键地层剖面,建立了高精度(部分达到10000年)年代地层格架,实现了海相多剖面地层高精度对比,和远距离海、陆相地层对比。
在此基础上,对导致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这一特大地质事件发生的起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火山事件、海水进退事件、缺氧事件、海洋化学异常事件等。
该项研究成果证实,灾变事件群(而非单个事件),导致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重大生物突变,并进行了全球事件对比。
通过分析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期间的事件得出,地内活动(如地幔对流导致的泛大陆聚散和火山活动,由地核偏移造成的大地水准面转换和地磁场的高速转换),与地表全球变化(如大海退和大海侵、地球化学异常、缺氧、生物灭绝)现象,在地史上几乎同时发生。
这一全球变化,是地球各圈层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1000万年的时限内,地球内外各圈层的运动具有耦合效应。
在10~100万年的时限内,地球表层系统由于危机的积累,可以连续发生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全球事件,并导致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又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反过来造成其它圈层的异常。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诱发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而且也导致了三叠纪初生命史上历时最长的生物迟缓复苏过程。
2、二迭纪末生物大灭绝呈现多幕式演化特点长期以来,有关古生代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型式,以单幕灾变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上述实验室,通过对该时期不同沉积相区的放射虫、有孔虫、牙形石、腕足类等多门类古生物化石地层分布的详细调查,发现古生代二迭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呈现多幕式演化的特点。
牙形石、有孔虫和腕足类小型化研究也表明,该时期出现过多次生命危机。
另外,从分子水平和食物链底层开展的、生物灭绝形式和相关的地球表层系统变化研究,利用浙江长兴煤山这一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标准剖面的高分辨率分子化石记录,揭示了海洋食物链底层蓝细菌的多次剧烈变化,并与碳同位素的分布特点相互印证, 也确认了显生宙全球最大生物灭绝期存在多次生物危机,而非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的一次性危机。
因此,该实验室结合不同门类化石的分布特征、生物小型化、分子化石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指标特点,系统提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大灭绝多幕式演化的观点。
并且指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沉积环境出现多期恶化、氧化-还原条件快速多变,生态系统和水体营养条件极不稳定。
中生代初的生态系统复苏迟缓,也是早三叠世环境持续恶化的结果。
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与生物复苏的长期性,都是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不稳定环境条件的响应。
上述观点引起广泛反响,并被《Nature China》(《自然中国》)作为新的生物大灭绝理论给予评价,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论文目前已被SCI(科学引文索引)引用88次。
该项研究,获得1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572)等资助。
在Nature,Science,Geology等国内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74篇。
T/P(三叠纪/二叠纪)之交生物多幕式灭绝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2005,已引用88次),Science(2010)等SCI刊物上,一篇论文(2007,Geology)进入国际地学领域的Top(顶级)论文,并被评为2008年中国百篇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 Nature China(2008)以“双幕式灭绝理论(A Double-Episode Extinction Theory)”为题予以评述。
部分成果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全球和行星演变),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澳大利亚期刊地球科学)以及Science in China(D)(中国科学(D))等SCI(科学引文索引)刊物上,出版专辑4部。
该实验室的独创性成果已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链接:SIC(科学引文索引)SIC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在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的科学引文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EI (工程索引)和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十九、火山喷发与生物大灭绝1、2010年以来地质灾害频发据有关文献介绍(20100929),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上已发生多次地质灾难。
海地、智利、中国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数千人死亡。
突然喷发的冰岛火山致使大量火山灰云扩散至整个欧洲上空,甚至蔓延到别的大洲。
此后不久阿富汗、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多米尼克共和国等,又相继发生较高震级地震。
2010年4月20日,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地质物理学家卡鲁索,被各类媒体接连不断的电话采访所困扰。
冰岛火山爆发,引起了美国公众对位于美国西部黄石国家公园内的“超级火山”是否会爆发的好奇。
在黄石公园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热景观群。
卡鲁索说:“今年3月期间,在黄石公园共发生过66次地震,但大多是不易察觉到的微弱地震,发生频率属于正常范围。
”他认为,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的可能性“在未来几千年内都极其小”。
据透露,2010年以来,向美国地质调查局,致电询问全球地震情况的媒体和公众人数,与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增加,似乎民间共识是全球地震频率有所上升。
但是,卡鲁索认为,今年的地震次数与往年相比并没有特别不同。
在所有询问当中,最令卡鲁索感到难以回答的,就是有关世界末日和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到来的问题。
卡鲁索通常会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和客观的态度告诉提问者:“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2012年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
”2、地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些大灭绝事件一次次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
据统计,自古生代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生物重大集群绝灭-大灭绝有5次。
在对这5次生物大灭绝原因的研究中,有一类说法是,地球内部存在着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决定地球内部物理结构每过6200万年就“骚动”一次;“骚动”导致地表火山喷发及地下岩浆活动;火山灰和各种气体等冲出地表,悬浮在大气层中,给地球披上厚厚的“外衣”;“外衣”的屏蔽作用,导致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地表温度急剧下降,最终使许多生物被活活冻死。
总的来说,这5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和白垩纪-第三纪之交。
3、奥陶纪末的两幕生物大灭绝及其原因专家指出,在奥陶纪初期,海洋生物进入鼎盛时期,笔石、珊瑚、海百合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
如果把地球生命比作一棵树,那么在奥陶纪生物大爆发时,这棵树一下子变得枝繁叶茂。
但是,在揭开地球生命新一页的历史长河中,也伴随着惊心动魄的生物大灭绝的场景。
在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大约8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在距今 4.4亿年前,地球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可怕事件?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华南地区上百个地质剖面采集样本;历经10年时间,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大灭绝事件经历了两幕:在距今4.46亿年前,发生了第一幕生物大灭绝。
其原因是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水,当时的南极冰盖迅速扩大,海平面下降达150米之多;从而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骤然减少,笔石、三叶虫等海洋动物类群从此大伤元气。